情人节过度消费的新闻
『壹』 情人节为何变成消费主义的照妖镜
现在的情人节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带有浪漫色彩的情侣节日,而是演变成一种刻意营销且带有定期强制性消费意义的手段,这样的节日何尝不能称作是消费主义的现实呢?曾几何时在我脑海中的情人节是非常温馨的日子,每年的这天到来就伴随着玫瑰花的香气和巧克力浓郁的味道,两者交杂在一起会让人觉得特别罗曼蒂克,这一天不管有多忙,恋人们都会约在一起吃一顿烛光晚餐然后看一场浪漫的电影来纪念自己的幸福。
我们这个社会不知不觉间病了,消费主义成了每个人衡量彼此的利器,也成为挑选伴侣的首要条件,而最重要的情人节也变成了消费节,更成为衡量彼此情侣关系经济基础的试炼石,所以从以上种种来看不能看出,情人节已然成为了消费主义的照妖镜。
『贰』 情人节消费大数据
调查抄中,83.42%受访情侣(夫妻)都需要为情人节花钱,其中花费500到1000元的最多,占比超两成。从年龄段来看,新生代95后已成为情人节消费的主力军,仅4.48%没为过节花钱,其超千元的花销也位居前列;以50后为代表的老年群体,在情人节花费上,呈现出两极分化的现象,在所有年龄段中,不花钱的50后最多,但花费超过3000元乃至万元的也遥遥领先;相反,70后是对过节最不感冒的群体。
调查指出,95后当中不少还未走上社会,有38.1%的学生情侣,其节日花费主要来自父母,还有10.77%的95后依靠花呗、借呗、信用卡等消费贷款“借钱”过“情人劫”。总体而言,越年轻越容易受到浪漫氛围的感召,为过节花的钱也越多。情人节数据很大,花销很厉害。。。。。
『叁』 郑州小伙情人节送花被拒,路人女子上前大胆截胡,结果如何
我一直认为,天底下最说不清楚的就是感情这件事情,谁和谁在一起仿佛真的是上天已经注定好了一样。
在郑州有一个小伙子就非常的幸运,情人节当天这个小伙子送心爱的姑娘一束鲜花,结果被拒绝了。伤心之余遇到一个大胆的姑娘要去了这束花。这二位在后面的联系沟通下,互相倾心,最终选择了一起携手,成为男女朋友,真的是成就了一段佳话。
不过,对于河南这位小伙子和这个姑娘,我还是认为他们二人就是上天的安排。有时候缘分真的就是这么的奇妙。看起来毫不相干的两个人,竟然因为这样一个事件而成功牵手,也是挺美好的一件事情。
祝福这两个人都是对方的那个真爱,并且以爱情开始,以爱情共同携手一生。
『肆』 一年至少能过三次,“情人节经济”现在在中国怎么样
2月14日是西方的情人节,现在的中国人也很流行过“洋节”,情人节、圣诞节、感恩节等等。并且现在人们的攀比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一年至少能过三次情人节,2.14情人节、520情人节、七夕节等。伴随着情人节的流行,其实也带动了”情人节经济“,在情人节这一天,鲜花、蛋糕的销量都倍增。
一、鲜花、水果、蛋糕
情人节的前几天以及当天,鲜花的价格会提高很多,销量也会成倍增长,并且现在也非常流行送水果花束、棒棒糖花束等,所以也带动了水果的销量。很多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买一个蛋糕送给自己的另一半,可见情人节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人们的消费。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情人节经济“在中国有一个明显的提升。其实人们过这些情人节并不是为了要礼物,而是想在一个平凡的日子里,感受到自己被爱,也是生活中一些浪漫的存在,只不过这些浪漫的背后需要高昂的经济代价。你认为”情人节经济“现在在中国怎么样?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伍』 情人节是偷情的日子吗
情人节——最不宜偷情的日子!像我这把年纪谈“情人节”,难免勾起不少“亭中会、雨里缘、一宵幻”的无奈!
情人节与我距离很远,那少女收花时的“娇怯怯、羞答答、喜孜孜”亦如烟飘逸。十五岁与五十岁坠入情网的男女,毕竟不会一样脸红心喘、一样神魂颠倒吧!十五岁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只要我喜欢,有甚幺不可以!五十岁的人,怕只能说:虽然我喜欢,还是看机缘吧!
盒里放个“有情人”
年青的时候,我们感谢情人节。不是吗?它让“男人老狗”可以大刺刺的捧着一束束的花满街逛,没有人会觉得“碍眼”,此刻,即使你托着一棵树,“大树代表我的心”,也有人觉得你真够浪漫,别出心裁。满街的小姐太太,不管美丑,无论老少,大家都捧着花拿着情人节的甜心礼物,爱情的感觉真好,西方的情人节若跟吾国的七夕相比,要言之:情人节多了一些肉欲,而少了一些隔河相望的含蓄。
情人节英文是Valentine's
day,自然有一个有关圣徒华伦天奴的故事。一个隐居林间的修士,因看不惯战争时期暴君禁止平民结婚的做法,私自主持婚礼,最终引来杀身之祸。为了纪念这位帮助别人私定终身的圣徒,情人节于焉诞生。不过,我较喜欢另一个版本,因其较科学亦与西方文化更为合拍:据说二月十四日这一天,古希腊天上飞的鸟儿和地上跑的羊儿都会发情,进而交配。纪念这个神奇日子的方式,是每个青年男子从一只盒子里抽签,盒子里放的是写有青年女子姓名的条子。抽到谁,谁就成为那个青年男子的心上人。这个传说简单直接,既合乎城市“信是有缘”的逻辑思维,也与西方情人节—一个集体发春的求偶信号接轨。
商人制造浪漫
内地的一项调查说:七成大学生认同西方情人节。一个女大学生反问得好:当二月十四日情人要送你玫瑰,你却视玫瑰如粪土,坚持要等七夕去看牛郎织女星相会?你有病啊?
有人说:今日的节日就是戴着商业面具的众神狂欢。在一般人的情人节观念中,直觉反应,先冒出头来的还不是鲜花、巧克力、烛光晚餐、香水、情趣内衣……城市人对节日的钟情,并没有因为进入“娱乐至死”的诸神狂欢年代而有所消解。香港人对传统的、舶来的、自定的节日可谓兼收并蓄,乐此不疲,营商的无不笑逐颜开,鼓掌以迎。
陈慧说“二月是个外弛内张”的月份,随着餐饮零售各式消费针对情人节的强攻,渐渐你就会体会到,二月,看似不动声色,却是最喧哗最惆怅最横蛮最华丽最伤感也最昂贵;一如爱情。—二月,如履薄冰。陈慧果真目光如炬。
为甚幺在情人节里,浪漫总走在爱情的前头?女人为甚幺都不明白:商业可以为人们制造浪漫,却无法制造爱情?
以鲜花点燃欲望
对于男人—情人节往往成了背负物质提供身份的“受难者”。情人节,男男女女都赶着出来,皆因这天,外面成了一个生活方式的“秀”场,过情人节是一种时尚的标签,愈贵的烛光晚餐愈要赶紧订,愈贵的“蓝色妖姬”愈要预早订,只为博红颜一笑,让她满心欢喜,内心有了浪漫的感觉总比拉长着脸,嘟着小嘴说:你都不爱我,怎幺订在那样“豆泥”的餐厅?为了不让我的儿子“无面”,我节衣缩食私自过户伍千大元给他过情人节,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南方朔说他每当情人节过后,他喜欢在社会新闻版寻找它留下的痕迹,有人因为没收到花束而悲愤到割腕;有些情侣因未到高级餐厅享用情人餐而发生有没有诚意的口角……
情人节已不再是一个日子,而变成一种欲望。南方朔分析得精采:当情人节被电视报纸的报道及广告塑造成一个记号,记号就点燃起了欲望。而情人节的欲望总是那样的残酷,这一天如果未曾收到花束或安排好情人之约,就会让人有被全世界遗弃的感觉。
情人节的寂寞是最大的寂寞,它代表了不被人爱的失败。情人节在创造着符号性的浪漫之时,也制造着浪漫反面的焦虑和悲哀。许多普通时候活得快快乐乐的人,到了这一天就忽然变得阴阳怪气起来。……情人节是细巧但邪恶的尖牙,磨蹭着整天都让人像被慢火炙烤着那样焦虑难耐。
私家侦探发大财
真实的情人节,竟是一场尴尬的春意?
有人说:情人节的关头就是对女人专业的一次评点,有约的女人意味着做女人做得合格,得到花多的女人意味着成功,若然你找不到人一起过情人节,管你其他方面有多好,人家也要问:“你干嘛像男人一样优秀。”潜台词的意思是:不管怎样,做女人你还是失败。
当众人以“爱情”的名义,挑动荷尔蒙指数升高,享受“浪漫”和消费的快乐时,情人节原来还有另一重意义。
情人节,有些人可能分身乏术。这天,被很多心中早存怀疑的人,视为调查另一半是否忠贞的最佳时机。据悉,去年的二月十四日成了中国私家侦探有史以来—生意最为火爆的一天,婚姻忠诚调查收费从一万五千人民币的起步价,提高到二万元,外加起码等上一个月。
情人节—请不要送礼物给我,我并不是怕廉政公署,而是在这天收到礼物,那怕是一粒金莎,似乎就意味着这巧克力的背后存着一段暧昧的关系。
情人节—不是一个适宜偷情的日子!宝贝,难道不共同度过这天,我们的爱情便会死亡吗?我才不信呢!
来源:香港《文汇报》 文:施友朋
『陆』 520情人节的由来,520为什么要表白
该节日源于歌手范晓萱的《数字恋爱》中“520”被喻成“我爱你” ,以及音乐版人吴玉龙的网络歌曲中“权我爱你”与“网络情人”的紧密联系。后来,“521”也逐渐被情侣们赋予了“我愿意、我爱你”的意思。“网络情人节”又被称为“结婚吉日”、“表白日”、“撒娇日”、“求爱节”。
被赋予了浓厚爱意的“5·20”其受追捧程度大有超越2·14情人节之势。因为520来自网络,也有人将他命名为网络情人节。这就是520网络情人节的由来。
用各种各样的数字拼接出了一系列的“爱语”:5201314(我爱你一生一世)、334420(生生世世爱你)等。数字化爱情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520网络情人节便是这一数字化爱情的忠实产物。
『柒』 七夕快乐,每年情人节消费巨多,你是否真的想过情人节
很多人在提到情人节的时候就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甜蜜的节日,这是一个属于情侣的节日,但同时他们也会想到,钱这个问题,不得不说两个人出去玩出去吃饭,这是一定要花钱的。那么在这天的话,不仅仅是说要在吃饭游玩上花钱,还是要在双方的礼物上花钱,那我们知道现在的年轻人他们的消费水平都是比较高的,那在准备礼物上也毕竟动辄就是上千块的消费。
所以说我觉得并不能因为这个消费的问题而影响你过情人节的这样子一个想法,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那如果是这样子想的话,难道没有钱的人他就不可以过情人节了吗?当然不是,情人节最主要的是表达了你的一个心意,而不是说让你去花钱的。
『捌』 情人节消费大数据为什么
上元节做复为中国情人节的称谓制古来已久。元宵节,是古代妇女最感兴趣的节日。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别是大家闺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闺门”,只有到了元宵节和上巳节,才可以出来,甚至和男友幽会谈情。七夕更倾向于是一个女子过的节日,其内涵不但包括乞情,更包括乞巧、乞福。因此不能单纯地因为是牛郎织女相会就把七夕附会成“情人节”,严格意义来说,元宵节的“情人节”功能胜于七夕节。
『玖』 如何看待情人节单日票房首次破10亿
情人节单日票房首次破10亿,这说明我们电影市场消费潜力巨大,情人节看电影成为了大家首先,这也说明精神追求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情人节作为特殊的节日,情侣之间肯定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做,春节之后就是情人节,这让很多人有了更多选择,看电影成为了大多数人首先。情人节单日票房首次破10亿,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潜力巨大,首次突破10亿说明还有上涨空间,毕竟我国人口基数大,疫情控制比较好,经济恢复也比较快,这也说明精神追求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这是非常好的事情。
三、情人节你看电影了吗。
情人节我去了电影院,也为首次突破10亿票房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看的是《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非常不错,搞笑又感人,贾玲第一次当导演能够拍出这样的电影已经非常不错了。
『拾』 现在人过的七夕节是不是消费主义营造出的陷阱
回到开始的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该如何传承传统节日?大部分的传统节日,是诞生于传统的农业社会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从传承的角度来说,对传统节日进行现代性的“改造”,是必然的选择。当然,对已经失去存在土壤的那些传统节俗,也应该作为“知识性”而非“行为性”的内容,予以继承。毕竟,这也是我们关于节日的历史记忆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