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中的中心句
Ⅰ 《第一朵杏花》的第6段在课文中是什么意思
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一朵杏花》是现代作家竺可桢所写,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课文主要写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世原则。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不仅因为故事是围绕第一朵杏花开放的事件展开的。还因为生动形象的表现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收到以小事情见大主题的的效果。
(1)第一朵杏花中的中心句扩展阅读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
“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
“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
“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竺爷爷!竺爷爷!”
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什么事情啊?”
“竺爷爷,杏花开啦!”
“什么时候?”
“刚才。”
“是第一朵吗?”
“是。”
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呀!竺爷爷走回书房,打开笔记本,郑重地记下了这个日子:清明节。
竺可桢爷爷曾不止一次地说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类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代替观察。”竺爷爷正是通过常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化的规律。
作者简介: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现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近代气象学家、地理学家、教育家。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1909年,竺可桢考入唐山路矿学堂(今西南交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1910年,竺可桢公费留美学习,1918年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1920年秋应聘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34年竺可桢与翁文灏、张其昀共同成立中国地理学会。1936年4月,他担任浙江大学校长,历时13年。
Ⅱ 四年级下册中《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爷爷研究物候学一个小故事,赞扬了他______
课文《第一朵杏花》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认真的研究精神。
回在《第一朵杏花》这篇课答文中,详细记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一丝不苟地记录杏花的开放时间的事迹,表现了他对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严谨求实、踏实认真的精神。
Ⅲ 第一朵杏花课文中哪里有描写春天
星期六,妈妈带我去公园踏青。
一走进公园,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色映入我的眼帘。五颜六色的野花在湖边绽开,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粉红的……。假山上种着一棵棵挺拔的杨树,茂密的树叶绿得那么新鲜,让人看着非常舒服。我拉着妈妈的手跑到了一座小桥上,看着桥下清亮的湖水和周围成片的迎春花,我仿佛闻到了春天的气息,又仿佛在和春天窃窃私语。这时妈妈建议去划船,于是我和妈妈走到售票处买了两张船票。我们坐的小船在湖面上轻轻荡漾,我看见湖边有一排柳树,微风吹过,那刚刚长出嫩叶的柳条在空中飞舞着,就像一条条绿色的带子在随风飘扬。
在柳树的前面有一排粉红色的桃花和一排黄色的迎春花,它们一同竞相开放,散发着阵阵的清香,远远望去,就像一条粉红色和黄色共同组成的丝带。有些花瓣借着从湖面上吹来的风飞舞起来,就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随风飞舞,慢慢地这些蝴蝶落下来,有的落在湖面上、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地上、还有的落在游客的身上。五颜六色的花瓣到处都是,大地铺上了一层用花瓣做成的地毯。春天真美呀!
啊,我爱绿色,我爱春天,我爱它那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美。
Ⅳ 第一朵杏花短文答案 为什么"竺爷爷顷刻间像年轻了几十岁"
阳光下的杏树,捧出了第一朵盛开的杏花。
从中了解了物候的变化,大自然的变化。
准确地掌握了杏花开的时间。
对自己的研究有准确的依据。观察有了收获,没有白费。
Ⅳ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的什么研究物,后的一个小故事。
《第一朵杏花》讲述了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的一个小故事。
Ⅵ 我要预习课文,第一朵杏花
课文《第一朵杏花》是一篇物候学的小故事。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Ⅶ 课文以第一朵杏花为题,怎么理解
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用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爷爷严谨的科学态度。
Ⅷ 小学生四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二篇课文《第一朵杏花》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课文主要写抄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前后两次向孩子问询第一朵杏花开放的具体时间,并且郑重记下的故事,赞扬了他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研究精神、平易近人的处事原则。
这篇文章,以四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一朵杏花”象征着竺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也反映了文中那孩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大部分的学生是无法立刻理解得如此到位的。竺可桢爷爷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应该是这篇课文的“道”之所在,文道如何结合我想,两次对话是重难点突破的切入口。所以,我想本科教学将把对话品析作为一个训练点。
(8)第一朵杏花中的中心句扩展阅读
原文节选:
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中午,院墙旁的一株杏树泛出一片淡淡的粉红。竺可桢爷爷从外面回来,看到杏花开了,便走近杏树数了数,已经有四朵花不同程度地绽开了花瓣儿。这时,杏树的主人正领着她的孩子走过来。
“爷爷,您又看花啦?”那孩子仰起脸来天真地问。“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哪天?今天开的。”孩子有些奇怪。“我是问第一朵是哪天开的。”竺爷爷补充了一句。孩子回答不上来了,可是他不明白为什么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竺爷爷告诉他:“我有用处,明年你可要留心点。”
Ⅸ 《第一朵杏花》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为什么
《第一朵杏花》抄课文按时间先后袭顺序,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自然段)讲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部分(6——15自然段)讲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部分(16——17自然段)讲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