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七夕
❶ 有没有适合七夕这个节日的抒情的另类麦啊求推荐,要积极向上的哦
我的心上人是个盖世英雄,我知道,总有一天他会身披五彩战衣,踏着鹊桥来接我,今天你能来吗?我的牛郎。
你若满意此回答,请给予采纳,谢谢!
❷ 七夕居然有另类传统:虐媳、逼死老婆真有此事吗
七夕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发源于中国,又被称为“中国情人节”。而这么美好的日子里,却有着另一个鲜为人知的传统。
如今的七夕节,是一个美好的日子,人们在这一天和自己的恋人在一起祈求幸福,快乐。更是有很多人为了图吉利,挑在七月初七这一天喜结良缘。所以关于虐媳、逼死老婆的事情,只是一个传说,并不确定是不是真有此事,也就不存在这个另类传统了。
❸ 七夕节除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还有哪些其他的特殊含义
七夕节,现在成为了中国人非常重视的一个节日,在这一天情侣们都会进行庆祝,相互交换礼物。七夕节发展了那么久,到今天展现更多的是人们对于爱情的浪漫幻想,是中国一个难得的非常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节日。现在的七夕节,仿佛就成为了情侣们的狂欢日,单身狗们在这一天难免都要伤神一次。之所以认为七夕节是关于爱情的,就是由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传说在这一天,牛郎和织女要在鹊桥相会,两个人的感情非常的深厚,有着令人羡慕的爱情。
在古代时,每个地区过乞巧节的民俗都不一样,方式也不同,但是都有不同的庆祝方式,非常的热闹喜庆。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只是发展到今天,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这个特殊含义,因为现代的女性们也不要不需要再精于纺织和手工,乞巧节也就慢慢地发展成为情侣的节日了。
❹ 七夕情人节活动怎么做
怎么搞?楼主是想要抄搞得有意义一点,还是富有浪漫一点呢?还是有点另类一些呢?七夕情人节,要的就是那浪漫,有新颖一点,这样才会让自己的女友享受七夕不一样的感觉。而你完全可以为她实名定制一枚乐维斯钻戒,话说这款钻戒可真的能起到浪漫的作用,因为它的寓意是:以我之名,冠你指间,一生相伴,一世相随,还有一点为之体现男士真心的:这款钻戒是需要男士实名定制的。要是你七夕情人节拉她到一个载满鲜花的公园,在大众见证你的求婚之下,再为她戴上一枚这么美丽的乐维斯钻戒,可想而知,这样一段七夕情人节活动是很浪漫的!
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❺ 中国式硬核科技浪漫,七夕天空出现摩斯密码鹊桥,这究竟是如何做成的
这种摩斯密码鹊桥是由我国的瓢虫1号卫星通过闪烁而发出的信号在天空中留下痕迹而做成。这种浪漫七夕的爱情表达方式也彰显了我国科技的发达。以下是关于七夕天空出现浪漫鹊桥的具体介绍。
三、摩斯密码的真正含义。
这次瓢虫1号卫星在天空中留下的信号摩斯密码也非常有中国式浪漫情怀。该卫星分别通过聚合灯光异常闪烁和短闪烁的形式给人们留下信号,而这次七夕情人节活动中,该卫星留下的信号意思为对象拿来吧你,彰显了七夕情人节活动的主题,让不少市民都感觉到我国科技的强大和这种另类浪漫情怀的新奇。
以上就是我国七夕情人节硬核式科技的相关介绍。从以上几点我们就能看到,我国已经逐步在科学领域有非常先进的发现,并且随着科学家们不断的探索,出现了各种各样和人们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先进科技。也代表着我国科技水平在国际上的领先地位。不知道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❻ “七夕节”本为女子祈福的节日,为何成了中国的情人节了
因为白居易的长恨歌,让唐明皇与杨贵妃那段凄婉爱情故事被世人知晓。尤其是唐明皇与杨贵妃在七夕节那日,在皇宫内院中的嬉戏玩闹,成为了一种爱情的另类表白,于是乎七夕也就成为了情人节的代名词了。
于是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世世代代流传下来,成为一段让人念念不忘的爱情,之后七夕节女子乞巧的故事就渐渐被淡化。原本七夕节就有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再加上白居易写的长生殿,七夕节爱情故事的氛围大于乞巧。也许这就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于是七夕节最后就演变成男女定情的情人节。
❼ 七夕有哪些有趣的民俗
七夕习俗:少女拜织女 读书人拜魁星
节日夜晚,人们要抬头观看牛郎织女的鹊桥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偷听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同一个七夕节,在各地的节日活动内容也各不相同,反正是丰富多彩。不过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这里略加阐述。
种生求子: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拜织女:“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拜魁星: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杀了。岂料竟被鳖鱼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拜“床母”:台湾七夕除拜七娘妈之外,往往也另备小碗油饭到房中拜“床母”,二者应有类似含意。生产、育儿,这都是女性无可替代的职责,因此这类神只也都是女性神;在女性神与女性信徒之间,遂构成密切的联系,化解了女性在承担母职时的焦虑与恐惧。“床母”,是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家中有儿童的家庭,在当天傍晚时,在儿童睡的床边拜床母;供品包括:油饭、鸡酒(或麻油鸡),焚烧“四方金”和“床母衣”,拜床母时不宜太长,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大约供品摆好,香点了以后,就可以准备烧“四方金”和“床母衣”,烧完即可撤供,希望孩子快快长大,不能拜太久,怕床母会宠孩子赖床等。
漂针试巧:七月七日,为“女节”。少女咸以盂盛水向日,中漂针,照水中之影,以试巧,复陈瓜果,争相“乞巧”。
贺牛生日: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南瓜棚下听悄悄话”: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迎仙”: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月下盟结,穿针引线:胶东地区,有祭拜七姐神的习俗,年轻女子常喜欢在七夕节着新装,聚一堂,月下盟结七姐妹。有的还唱“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的针,不图你的线,光学你的七十二样好手段。”还竞赛穿针引线,争得巧手之名。
吃巧食: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其中多饺子、面条、油果子、馄饨等为此节日的食物。吃云面,此面得用露水制成,吃它能获得巧意。还有许多民间糕点铺,喜欢制一些织女人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此风俗在一些地区流传至今。
七夕储水红头绳七个结: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七姐会”:有的地区还组织“七姐会”,各地区的“七姐会”聚集在宗乡会馆摆下各式各样鲜艳的香案,遥祭牛郎织女,“香案”都是纸糊的,案上摆满鲜花、水果、胭脂粉、纸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绣等,琳琅满目。不同地区的“七姐会”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谁的制作精巧。今天,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牛郎织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织女乞巧。
穿针走线剪窗花: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净水视影定验巧拙:江苏一带的乞巧活动是取净水一碗于阳光下曝晒,并露天过夜。即捡细草棒浮于水中,视其影来定验巧拙。也有许多年青女子采用小针看水底针影来应验智愚的。其他地区的汉族也多采用这种方式来应验巧拙智愚。
接露水: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征忠贞爱情的牛郎织女的传说,一直流传民间。
❽ 七夕霸气另类词
《七夕-书童》
其一,鹊桥
牛郎好事于秋夕,织女浓妆此刻匀。
全借辛劳花喜鹊,搭桥方可抱花人。
其二,短暂
迎来七夕缘何事?为见牛郎织女欢。
乌兔依然轮着走,可怜良夜瞬时完。
其三,问天
怎能不许良宵逝?飞上蓝天问白云。
到得天宫王母叹,除非玉帝不当君。
其四,止梦
银河水出挡娇身,一载流星闪百晨。
终有一郎止虚梦,眼前会客是伊人。
其五,圆梦
本拟今宵遇不分,时光不管似流云。
销魂仿佛融成一,但是无非几刻欣。
其六,那载
那载牵牛意若何?常看织女踏金梭。
曾经幸福人间好,来到天堂被隔河。
其七,听语
远望天边碧汉昏,葡萄架下尽欢言。
鹊桥新搭三千里,得渡牛郎不在怨。
其八,飞奔
袖口尖笋纤也白,带香裙下翠莲轻。
急行桥上秋眸湿,抱住牛郎哭五更。
其九,拥抱
倏忽两身贴整齐,云端桥上合成泥。
分明还是荷香味,依旧深情未变兮。
其十,仙贺
阊阖宫门倏打开,仙光一一漫桥台。
金刚神女生怜惜,个个相将祝福来。
❾ 七夕节各地有哪些与众不同的过法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之一。相传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日子。
七夕节又称为“乞巧节”,因为织女是个心灵手巧的天仙,所以在这天晚上,年轻的姑娘和少妇
都要向织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一双灵巧的手。于是,七夕便被赋予了
“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这两种涵义,围绕这两个主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2006 年5 月20 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表达希望牛郎织女能过上幸福美满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华一带,七月初七家家都要杀
一只公鸡。意为这夜牛郎织女相会,若无公鸡报晓,便能永远不分开。在浙江嘉兴乡村有七夕香
桥会,每到七夕,人们都赶来用香搭制成桥,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
象征着牛郎织女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江浙一带,七夕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据说七夕
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流下的眼泪,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在浙江绍兴农村,这
一夜会有一些少女躲在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时倾听牛郎织女相会时说的悄悄话。这些少
女日后便能得到千年不渝的爱情。
在广西西部,传说七月初七清晨,仙女要下凡洗澡,用这样的水可避邪治病延寿,此水名“双
七水”。这天早上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去河边取水,取回后用新瓮盛起来,待日后使用。
“七夕节”最基本的“乞巧”主要有“穿针乞巧”、“投针乞巧”、“喜珠应巧”、“兰夜斗巧”4 种形式,此外还衍生出其他一些方式。姑娘们除了会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饰物赛巧,还会备香案摆瓜果乞巧。各地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七夕节有吃巧食的风俗,巧食的内容有瓜果和各式面点。巧食做成后,都要陈列到庭院的几案上,先要请天上的织女品评。然后人们一面观赏着遥远的星空,一面吃着各种巧食,认为这会使人变得灵巧。
山东济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动大多就是陈列瓜果乞巧,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则会在七夕晚上在庭院内陈列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女孩对月穿针,或者捕蜘蛛一只放在盒中,祈求得巧。
在胶东地区,多见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唱
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手艺。”
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祭祀织女。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
各种奇巧的小玩艺儿,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
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七月初六至初七,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
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
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
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互相赠送,以示
友情。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
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时至今日,七夕仍是一个富有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但不少习俗活动已弱化或消失,与此同
时也派生出一些新时代特征的七夕活动,如:相亲大会、大龄青年联谊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