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关于七夕的古诗
㈠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有哪些
1、鹊桥仙·七夕
作者:宋代苏轼
原文: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译文: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2、七夕
作者:唐代白居易
原文: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译文: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
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3、七夕
作者:唐代李贺
原文: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译文:天河隐隐逢七夕,独处罗帐半夜愁。乌鹊离去穿线月,萤火飞入晒衣楼。牛女双星合又分,人世情侣望玉钩。不见钱塘苏小小,独处寂寞又一秋。
4、七夕
作者:唐代李商隐
原文: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译文:分开鸾扇走进了帐篷,搭长桥的喜鹊们已经完工。怎样能将世上的死别,去换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5、菩萨蛮·七夕
作者:宋代苏轼
原文:风回仙驭云开扇,更阑月坠星河转。枕上梦魂惊,晓檐疏雨零。
相逢虽草草,长共天难老。终不羡人间,人间日似年。
译文:黑夜即将过去,太阳即将出现。五更天时银河斜转月落大地。牛郎织女从梦魂中惊醒过来,泪涕纵横,天上落下了细小的雨点。
牛郎和织女虽然是短暂相逢,但却永远和天一同存在。他们始终不羡慕人间的生活,因为人间烦恼太多了,日子难过。
㈡ 小学学过的关于七夕的诗句有哪些
1、《七夕》
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版
2、《鹊权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3、《蝶恋花·喜鹊桥成催凤驾》
宋-晏几道
喜鹊桥成催凤驾。天为欢迟,乞与初凉夜。
乞巧双蛾加意画。玉钩斜傍西南挂。
分钿擘钗凉叶下。香袖凭肩,谁记当时话。
路隔银河犹可借。世间离恨何年罢。
㈢ 一首小学课本里关于七夕的诗
小学七夕的诗歌还是挺多的,不同地区的课本里的诗会不大一样,不过内只要简单易懂,都是可以给容小学生读的,推荐以下几首诗。
第一首诗唐代诗人杜牧的《七夕》,字词都很简单,不过意思可能会晦涩一些。
七夕
唐代: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第二首也是杜牧的诗歌,这首诗不仅简单好懂,而且运用了很多意向,十分值适合小孩子背诵。
七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最后补充一首唐代诗人徐凝的诗。
七夕
唐代: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㈣ 关于牛郎织女的古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代诗人林杰的这首《乞巧》诗很有名,他正是写的唐代姑娘们过七夕节的情形。到了夜晚,月亮升起来了,她们在庭院里摆好桌子和针线,向七仙女也就是织女乞求针线功夫。
姑娘们对着银河和湛蓝的夜空顶礼膜拜,看到牛郎星和织女星走到了鹊桥上面,实现了一年一次的相逢,这样恒久不变的坚贞爱情,让她们非常激动。
这个时候,每家每户都在乞巧。有些甚至是集中起来搞乞巧比赛,对着月亮穿针引线。这样看起来,月光底下有多少红丝线穿过了针眼。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这是五代南唐诗人李中的《七夕》,这首诗不同的是,他在写耿耿的银河秋夜景色时,慨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姑娘们对着月亮乞巧,兴趣正浓,而那一弯新月却在天空慢慢地褪去了颜色。
诗中的星河指的是银河,新秋是指初秋,七夕节正处在入秋时节。乞巧多是在庭院里,富贵人家也有在深闺绣楼里的。
诗里写的彩楼,是用竹木临时搭建的乞巧楼,楼内张灯结彩,还有丝竹管弦的娱乐表演,看来唐五代时期人们对乞巧节已经是非常重视了。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的《秋夕》,它应该很出名了,估计没有人是不知道的。这首诗和前面的有些不同,它是借写七夕,借写牛郎织女,来表达一个宫女的苦闷。
白色的烛光闪烁,秋夜微凉,屏风的图案显得暗淡。一个宫女轻轻地挥动着团扇,扑打飞到面前的萤火虫。月光就像水一样泼洒在皇宫内的台阶上,夜深了,寒气袭人。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这是宋代诗人杨朴的《七夕》。此诗围绕乞巧节的一个”巧”字来做文章,说现实投机取巧、争权夺利的人太多了,再不要去乞巧了。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使写乞巧节的诗歌又多了一层新意。
作者用发问的语气说,不知道牵牛星是出于什么用意?就一定要邀请织女星来穿梭织布,不邀她难道就不行吗?
这样每年的七夕节,织女不但要展示才艺,还要应邀向人间传授纺织和针织刺绣技术。实际上人间已经够足智多巧了,再巧那可不得了。
㈤ 七夕节的诗句小学三年级
答:七夕节的诗句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佚名《迢迢牵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林杰《乞巧》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9、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0、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李商隐《马嵬·其二》
12、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张埜《夺锦标·七夕》
13、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14、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徐凝《七夕》
15、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6、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7、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8、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19、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李商隐《辛未七夕》
20、此夜星繁河正白,人传织女牵牛客。——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㈥ 小学有学过有关七夕的诗句
七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㈦ 关于乞巧节的古诗
1、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
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2、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
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
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译文:
在银河东南牵牛星遥遥可见,在银河之西织女星明亮皎洁。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呢?
虽然只相隔了一条银河,但也只能含情脉脉相视无言。
4、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
草丛中的蟋蟀鸣叫个不停,梢头的梧桐树叶似被这蛩鸣之声所惊而飘摇落下。由眼前之景,联想到人间天上的愁浓时节。
在云阶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织女被千重关锁所阻隔,无由相会。只能一年一次短暂相会,其余时光则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来荡去,终不得相会聚首。
喜鹊搭桥,一年才能相见,牵牛织女或许还是在离别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时乌鹊已将星桥搭起,可牛郎、织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气阴晴不定,忽风忽雨,该不是牛郎、织女的相会又受到阻碍了吧!
5、鹊桥仙·七夕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译文: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㈧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
乞巧
林杰 (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韩庄闸舟中七夕
(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宋代: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其他诗词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9、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0、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11、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12、恨人间、会少离多,万古千秋今夕。____张埜《夺锦标·七夕》
13、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____王建《七夕曲》
14、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二》
15、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____徐凝《七夕》
16、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____范成大《鹊桥仙·七夕》
17、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8、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____孟浩然《他乡七夕》
19、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____陈师道《菩萨蛮·七夕》
20、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____李贺《七夕》
㈨ 关于七夕节的古诗四句简单有哪些
1、《七夕》
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2、《七夕》
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3、《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4、《鹊桥仙》
卢炳
馀霞散绮,明河翻雪。隐隐鹊桥初结。
牛郎织女两逢迎,胜却、人间欢悦。
一宵相会,经年离别。此语真成浪说。
细思怎得似嫦娥,解独宿、广寒宫阙。
5、《七夕》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㈩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的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林杰的《乞巧》,全诗的译文如下: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全诗原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
(10)小学关于七夕的古诗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这首诗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将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充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