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好一朵木槿花感受

好一朵木槿花感受

发布时间: 2022-06-07 00:34:11

A. 散文美的三个层次

首页 语文资讯 文学杂谈 正文
散文的层次美
zhangwei19910302 2015-06-10 02:52:00 612
作者:重庆荣昌许溪中学;昌元教管中心杨品利叶春金
散文被称誉为“美文”,教材中文质兼美、丰富多样的散文占了很大比例,这些课文是语文教材的基础,是阅读教学的基地。散文家梁衡指出,散文之美有三个层次:一是叙述之美,写景状物描写准确、干净;二是意境之美,要写出感觉、感情;三是哲理之美,写出新的思想。笔者认为《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正是把散文的层次美逐渐展现在读者面前。
一、叙述之美
宗璞是一个描写花的高手,在她的散文中,如《丁香结》《花的话》《好一朵木槿花》中都有大量描写花朵的句段。在《紫藤萝瀑布》这篇课文中,更是把紫藤萝描写得生动细腻。文中用了大量的比喻来写花的形状,“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同时也写出了花的动态之美,比如文中写道“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作者用工笔细描法,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藤萝花的形状、颜色、香味,把每一朵都描写得活灵活现,充满着生命力,让读者无时不感到花的美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意境之美
“一切景语皆情语”,但凡优秀的文章,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总是相辅相成,融合为一体,而对于“形散而神不散”的散文,更是需要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融入作者的情感。
课文开头“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被花的繁盛、生机而惊叹赞美,接着对花的描写“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作者忍不住赞美花里装的是仙露琼浆,情不自禁地想去摘一朵下来,这样的情感是如此强烈而又自然,更是深深地感染着我们每个读者。
随着对花描写的深入,作者对花的情感也进一步发展,“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此时的藤萝花在作者的眼里,不单单是喜欢,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抚慰,花走进了作者的内心,它是心灵的一剂良药。课文的最后点睛之笔,由花及人感悟生命的美好和永恒,深深地流露出作者对花的感激敬佩之情,对生命的热爱和敬畏。全文作者对花的情感由浅及深,由淡到浓,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景中有情,情寓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美好境界。
三、哲理之美
如果一篇文章只有景美,情美,还无法从思想审美上提升文章的品味,单纯的写景文章是没有审美高度的。生命向来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如《前赤壁赋》《岳阳楼记》《秋声赋》这样的名篇,无不透露着作者对人生、对生命的感悟。《紫藤萝瀑布》文章结尾,由花想到自己,想到生命,从而感叹“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作者历经十年“文革”浩劫,强忍亲人离去的悲痛,由花感悟到生命的生生不息和美好,从而激励自己微笑面对生活。这样的人生哲理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思考,也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叙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这三个层次是递进的关系,他们相互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这篇文章的美点。散文如同一面多棱镜,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发现,人生有多丰富,散文的美就有多丰富,只有用心去体验感受,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人文素养,读出散文真正的美。
相关推荐
“语文味”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味道?
08-14
文学大家大师盘点
07-01
初中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秘籍
06-03
高考语文考前知识点回眸
05-21
紧凑的结构闲雅的情致——梁实秋《雅舍》解读
06-04
更多

B. 《有句话在心头》 《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些花儿》《回望初一》 这四篇作文都要哦、最少600字哦。。

有句话儿在心头

回首往事,总有一份感动弥漫于心头,又想起了那一次母亲踮起脚尖的情景,我,才真正懂得了母爱,一句话又萦上了心头-----妈妈,我爱你。
乌云压得很低,空气的密度也似乎变得飘忽不定。
-------难道,他们不知道我明天考试?
-------难道,他们只知道挣钱,不知道这样是多么的不负责任?
-------难道……
当钟表敲响了二十三时的钟声,我已无心再复习,索性“啪”的一声将书摔在桌上,却震落了一个相框,相片上是小时候父母带着我去放风筝的情景,我依偎在父母身上,笑容永远定格在了那时,可看着他们如今的不闻不问……不行,我一定要等他们回来,责问他们的不是。
当时针与分针再次交会,我决定宣告放弃,洗漱完后躺在床上,思绪却久久无法停止,我想了许多,想起了他们向我描述的那种优雅富足的生活,想起了他们如今的不闻不问,想起了……
突然,门外响起了一丝金属触碰的声音,是父母回来了吗?我躺在床上支愣起耳朵听着,一个物体缓缓地爬入锁孔,只一声,便悄悄打开。
“你轻点儿声,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觉到她在踮着脚尖向卧室走来。
卧室的门悄悄的打开了,我下意识地眯紧了双眼,母亲左手拿着拖鞋,踮着脚尖绕过满地装饰的铃铛,他缓缓的凑到床前,向手上轻轻呵着热气,为我轻轻把被子掖好,然后微笑着站在了床前一会儿,我努力装出安适平和的样子,否则怕自己瞬间崩溃,眼泪瞬间倾泻出来。
一会儿,母亲转过身子,左手提着拖鞋,轻踮着脚尖离开了我的房间,我睁开眼,模糊之中看到了他那佝偻的身体,那时,母亲的影却在我心中一点点高大起来。
门被轻轻掩上。
只记得那夜,我死死的咬着被角,一股热乎乎的液体盈满了脸,母亲那踮着脚尖佝偻着腰的背影成了我心中抹不去的温柔的伤,有句话,仍在心头-----妈妈,是否你轻踮而来,只为看到我安适的睡脸,我想对你说,妈妈,我爱你!

阳光灿烂的日子

颁奖那天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好像在诉说我们军训的艰辛,那雨水犹如同学们付出的汗水又向幸福得泪水交织在一块儿。“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句美妙的歌词在我的脑海中飘起,这段美好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想象未来还充满着无比灿烂的日子。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句美丽的歌词道出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成功需要付出……
一张张奖状,一次次成功,一份份荣誉,总是在付出了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后获得的。成功后的喜悦会令我们欢欣鼓舞,心情格外的舒畅,如沐明媚的阳光中一样。
在炎热的夏天,我们一群小学毕业生带着对中学生活的美好憧憬走入了中学的校门,迎来了新学期的第一项活动——军训。我在心底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向教官们学习,磨练自己的意志。”军训的每一天大家都十分辛苦,但我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要努力要坚持。尤其是军训的第3天,那天的训练格外的辛苦,同学们已汗流浃背都喘着粗气,就快坚持不了了。“活动一下”教官话音刚落,同学们像涌向岸边的海浪一般翻腾起来。“累死了!”“总算休息了!”这一类的话像滚核桃般一股脑儿全冒了出来,但不一会儿又如退潮般渐渐消失了。同学们摘下帽子,伸展着站酸了的腰,清凉的微风吹过才让人感到夏日中的几丝凉意。刚休息一会儿,只听一声“停”,教官的命令犹如一块石头打破了湖水的平静。同学们都很不情愿还想多休息一会儿,我也一样。但转念一想:现在是军训就得一切行动听从指挥,严格遵守纪律,再说了我又是临时班长更要以身作则给大家带个好头呀!于是我赶紧戴上帽子拖着千斤重的脚步立即归队,不说一句废话。转头看看同学们,他们也迅速地归队了。
在教官的口令下我们转身,踏步,抬头,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练习军姿时候,教官提出要求,说只要谁动了一下全班就得多站5分钟,听了教官的话,我们虽然个个腰酸背痛手脚麻木但是仍不松懈坚持地站着。那一刻,我们突然明白集体的力量是多么的伟大,集体的荣誉高于一切。突然,我觉得脸上有什么东西流过,凉冰冰的。原来下雨了,牛毛似的细雨轻轻的拂过脸颊,痒痒的。我用眼角的余光偷偷地看了看周围的同学们,昂着头的真的是他们,挺着胸的真的是他们,丝毫不动的仍然是他们!记得校门口的黑板上醒目的粉笔字“军训旨在炼志,成功贵在坚持”我突然明白了其中内在的含义,军训为的就是磨练意志,想要成功就要坚持。
几天的军训生活下来,我们从教官的身上看到了军人那坚强的意志、坚持不懈的战斗力和勇敢的崇高精神。我们班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军训中获得了第二名,而我更以突出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战士”的光荣称号,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长大了,一种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想想那些奥运健儿们为祖国赢得荣誉后的那种自豪感大概和我此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吧!我是那样的激动、兴奋。我们经历了风雨付出了努力最后赢得了荣誉。颁奖那天天空中飘着毛毛细雨好像在诉说我们军训的艰辛,那雨水犹如同学们付出的汗水又向幸福得泪水交织在一块儿。“ 阳光总在风雨后,请相信有彩虹”这句美妙的歌词在我的脑海中飘起, 这段美好的日子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想象未来还充满着无比灿烂的日子。

这些花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这些诗句都是用来形容梅花的,又有多少故人来赞颂它呢?梅花同松、竹合称“花中三君子”,可想,它的地位如此之高。

梅花在冬季盛开,到处一片雪的世界,却又生长出一枝梅花。上帝可真是位大画家,在如此雪白的纸上挥洒出这一点红。

梅花不会与其它花争妍斗艳,可在这不经意之中却又显得那么高贵。它没有樱花那样色彩缤纷,花团锦簇,也没有松柏那样颜色单一,四季常青。它并不那样花枝招展,婀娜多姿,仅仅有五六片那淡雅、清香,对于严寒的侵蚀毫不僻易的粉红色的花瓣。虽然不能招引那些美丽的蝴蝶,但却受到万人的瞩目。

不是那美丽的外表,而是品质的高贵、优雅;不是那精美的花瓣,而是沁人心脾的芬芳;更不是因为它那盛开的时节,而是因为那对于严寒的侵蚀毫不僻易的精神。

梅花,我看到了,看到了你那坚强、勇敢、不畏艰险的性格!

梅花,我感受到了,感受到了你那生命的顽强和那百折不挠的毅力!

梅花,我听到了,听到了你那优美、轻快的生命乐章!

梅花,你教会了我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你让我的灵魂再次升华。你生命的足迹告诉我做什么事都要有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和那坚强、勇敢、面对困难都一往无前、永不退缩的性格。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你就是我前进的动力,我要以你为榜样,创造出更加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让我的生命更加辉煌!

回望初一

回 顾
回顾进入初一的点点滴滴。
回顾进入初一的我。面对着从各个学校来的强手,我的成绩像是从滑滑梯上滑了下来。小学的名列前茅变成现在的平平淡淡,“我是怎么啦?”我反复的想。
回顾进入初一的我。因学习的压力,我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沉默的女生。“以前那个无忧无虑的我到哪去了?”我反复的想。
回顾进入初一的我。那时,我觉得初中的老师没有小学的老师好相处。慢慢的,事实改变了我的想法,初中的老师比小学的老师更有“人情味”。
回顾进入初一的我。与同学们从素不相识变成无话不说的好朋友。在初中,我感受到友情的力量。
回顾刚进入初一的我……

勇 气
勇气给了我力量。
勇气给了我对生活的力量,让我在面对生活的压力,勇敢的站起来。
勇气给了我对学习的力量,让我在面对考试,振作起来,不断加强考试的经验,面对考试不害怕不退却。
勇气给了我向上的力量,让我勇敢地面对现实,敢于创新,敢于拼搏。不再因为一次考试而消极起来,而放弃自己的道路。
勇气给了我对……的力量……
勇气,是人奋发的源泉。

教 诲
教诲,是我成功的重要因素。
老师常教诲我们,要好好学习,积极向上,不要浪费时间,浪费光阴。
老师常教诲我们,一定要有自控能力,做事要三思而后行。
父母亲常教诲我,要认真学习,对自己负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父母亲常教诲我,要积极对待人生。“在哪里跌到,就在哪里爬起来。”
叔叔阿姨教诲我,要乐观、开朗起来,“乐一乐,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一次次的教诲,交织我心,我不断前进、前进。

回顾初一的点点滴滴;回顾勇气带来的力量;回顾老师、亲人对我的教悔。

写了这么多字,多给点悬赏分嘛!

C.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水仙辞》、《好一朵木槿花》中,有哪些相同的特点

兰气息,玉精神

——记宗璞先生作品朗诵会

秋天,去中国现代文学馆听宗璞作品朗诵会。一路上都像翻补衣服似的,拆的楼,挖的地,当地面被掘开的时候,尘土总是遮天敝日,尘土随风漂荡,一切总在惶惶然。曾经的光阴,曾经的积累,轻易甚至轻慢地扬起,并且一点点地否定这一些历史。当年的新楼已老去没去,新又老,老又没,变化多端,没变的是底下的土,犹如根。根在,长着不同的叶。在长的过程中,忽略一切前因后果。

中午的街道,行人在匆忙来往,就如我一样奔向未知的或熟悉的目的地。到了文学馆对面的公交车站,没想到文学馆安静得出奇,太阳灼热,文学馆安静得如打盹的处子,就像人群中的思考者。就像文学,就像我此时的心境,无声而又心潮澎湃。我抬头看看四周的房子,楼宇门窗都悄没声息。看来大多数人和我一样奔波于路上。我为宗璞先生的朗诵会而来,感受她的文学魅力与人格力量。我们奔波在路上的人,不也是这样寻找与感受她们的人生吗?在灰尘满面天的路上,寻找一个清净之地。

进入文学馆,在多功能厅,我看到了海报:兰气息,玉精神——宗璞作品朗诵会。刚坐下来,朗诵会就开始了。宗璞先生坐在听众席第一排的中间。她的作品由尊敬她的后辈作家新秀朗诵,不是专业,却充满真情。尤其是1957年发表宗璞第一篇小说《红豆》的原人民文学杂志主编,白发苍苍的崔道怡先生。张抗抗、陈建功一一到会朗诵,表示敬仰和祝贺。宗璞先生的作品平时大都翻过,没有深入的了解,所以趁这个机会,在音乐声中,在充满激情的朗诵表演中,让自己有理由马上静下心来,感受宗璞先生的兰气息、玉精神。主持人介绍说宗璞先生因患眼疾不能用笔写作,只能通过口述,让秘书记录,每天的阅读全靠老伴念给她听。所以说宗璞先生就是用嘴和耳朵,来表达与倾听她自己。

朗诵会开始,第一首诗叫:铁箫人语。当我听到最后一句:吹箫人在哪里?沉郁的音乐,低沉的话语,让我的心怔了一下。这一个问号也许永恒存在。箫的声音穿透时空,穿透人的心灵。箫因人在,箫在人不在,声在,人又回来?这是无法分割的,合二为一,又一分为二。然而在我们的困惑与追问中,永远倾听,永远反省。

接下来是“冬至”、“紫藤罗瀑布”“丁香花”。季节、花,自然中的一切,都与生命有关,我生命,彼生命,相互交融,惺惺相惜,瀑布般的花,花一样的瀑布,在宗璞先生人生旅途中盛开。在生命的旅途中,一系列和寻找,追问,发现,反诘,让我们潜心倾听,反省自己人生的意义,生命的意义,只落得,到头来,人与花儿面面相对。

最打动我的是“好一朵木槿花”。我们的生命,在我们生存的空间,总是被莫名其妙地无辜受到伤害。被侵入,被侵占。“我”大病初愈,而压在砖土泥墙下的木槿花,何尝不是生死挣扎。但木槿花还是到时开放,开出绚丽的颜色,虽然这种绚丽带有太多的悲壮,但生命本身的力量,全部迸发。

“土埋半截了!土埋半截了!还开花!”宗璞先生发出这样的惊呼与感慨。木槿花从土里来,往上长,往上拔节,往上开花,土也是往上追,追赶美丽的花。这种自然的追赶是相依相存的,土永远在根边,花在土中,完成各自的美丽。生命啊,原本是从土里来,回到土里去,土是生命之本,又是生命的归宿。我们天天往土里走,天天向土里走,一点点地深入,成就圆满。我们风尘仆仆,与土作伴,尘土飞扬,生命就在其中,尘土见怪不怪,却让人捉摸不透。当演员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诵:土都埋半截了,土都埋半截了,还开花?我不由自主地流下了眼泪,好比是土埋到脖子口了,每过一天,每走一步,土就一点一点往上涨,直到头发顶梢。这种被掩没,被吞噬,不是自然法则的根深蒂固的圆满,而是从天而降的,蛮不讲理的,这是多么悲哀的事啊!

而接下来的“野葫芦引”,我又感受到了宗璞先生那种温暖的母爱。“孩子们,我想像你们穿睡衣的样子……”故事开始了,讲述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发现美的心灵。而当“野葫芦引”六组词牌开始时,朗诵会达到了高潮。主持人高昂又悲怆的声音,准确地表达了宗璞先生热爱生命,呼唤美,呼吁和平,呼吁平等的愿望,激情澎湃,自然融入了其中,引起共鸣。

朗诵会结束,宗璞先生说:我有很多想法,但我现在只说一句话,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站起来,对着宗璞先生和我的崭新的太阳往外走。生命本无畏,我们从来的地方来,带着,清新而无瑕,泽润而刚烈的兰气息,玉精神。穿越滚滚尘土,回到清净之地。

D. 好一朵木槿花主要内容

1)又是一年秋来,洁白的玉簪花挟着凉意,先透出冰雪的消息。美人蕉也在这时开放了。红的黄的花,耸立在阔大的绿叶上,一点不在乎秋的肃杀。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现在很想收回。接下来该是紫薇和木槿。在我家这以草为主的小园中,它们是外来户。偶然得来的枝条,偶然插入土中,它们就偶然地生长起来。紫薇似娇气些,始终未见花。木槿则已两度花发了。 (2)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树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3)近两年木槿在这小园中两度花发,不同凡响。 (4)前年秋至,我家刚从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少年人的生之闲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5)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拔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6)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7)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8)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作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9)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10)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11)我的心也震颤起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2)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3)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5)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T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6)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7)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 (18)它不再来。 (19)即使再有花开,也不是去年的那一朵了。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4.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衬托”2分,“坚强、勇敢、不娇气”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 答: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每点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 (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 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 (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 (每点3分,答出两点以上给6分。)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E. 同样的花草,这一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阅读完好一朵木槿花,你想到了

1、木槿两度开花,均不同凡响.一次是在 秋天的花园 中开花,一次是在 杂物的重压 中颤颤地开放.
2、读了短文,你觉得这是一朵 坚强 的木槿花,一朵 娇嫩 的木槿花.

F. 求宗璞的《丁香结》或者《燕园树寻》或者《好一朵木槿花》其中任意一篇的读后感200-300字!求!

宗璞散文的特点是清新轻盈,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来形容,是很贴切的。宗璞从清华大学外文系毕业,在一个中国哲学家庭受到传统哲学文化很深的熏陶,然而,她的散文创作却不是引经据典的那种文化散文,而是在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之上的从笔端流出的心灵之语。《丁香结》正是这样的作品。
作者笔下的丁香,如同戴望舒笔下撑着油纸伞在雨巷逢着的幽怨的姑娘,它承载着苦难和愁怨,是作者刻意寻找的寄托情思攀升思维的依凭。春天一来,丁香,这自然中的普通花束就充满了城里城外、
校内校外,也充满了作者的斗室,“照耀着文思和梦想”。丁香的脉脉香气驰骋了作者的想象,给之以尺幅千里的功效。读起来,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字里行间因丁香而带来的欢愉。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从古人的“丁香结”的诗句开始,作者写到了微雨,写到了人生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得到了生命需要“结”,否则就平淡无味的人生认识,显露了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所以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我们既有赏花的情调,又有解结的心志。生命给你芬芳的丁香的同时,也给你幽怨的“丁香结”。这就是生活的常态,也是本文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G. (好一朵木槿花)读后感怎么写,帮帮忙!!好的财富还有加

(好一朵木槿花)读后感 作者笔下经常出现如丁香、二月兰、木槿花等很平常版的事物,并在作权品里表现出了对这些平凡花草的特殊兴趣。因为它们不富贵、不骄奢、不夺人耳目,但自有一份清白、高雅、坦诚、温馨,一种坚实的甚至抗争的生命力。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的。花的生命之旅也许并非一帆风顺,它和人一样,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或许,作者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宗作者先说木槿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才留了下来。而紧接着描绘了这留下来的木槿两度开花的经历带给作者的深刻思考。于是,一朵在逆境下绽放的充满强韧生命的木槿花形象就一直在读者脑海里闪现,而那因寄托了宗璞的念想和意志的童话般的花朵也越来越显美丽,越来越有魅力。

H. 初二下册语文同步宗璞《好一朵木槿花》阅读答案!!!急急急!

1.仔细阅读文章,说一说文中对作者震撼力最大的细节是哪个?请说说你的理解。 2.请结合自身经历,谈一谈当你在人生之旅中遭遇到一些不幸时,你该如何去应对。 【点拨】 “千古文章意为高”,要想让文章在立意上别具一格,就需要我们从普通的事物中去挖掘出它内在的思想。正如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一首著名的诗中所说的那样:一粒沙子也可以看到世界,一朵野花也可以看到天堂。在大自然中,我们可以到处看到姹紫嫣红的鲜花,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根据自己的独特观察和感受,做出了很多别致的咏叹,而宗璞的《好一朵木槿花》就是通过对一朵木槿花两次开花的描绘,领悟到一种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的人生真谛。 宗璞的散文往往能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炽烈的情感,将情感的投入与哲理的体悟紧紧地结合起来。这也在一定程度过得力于作者很好地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木槿以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平庸,说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据说原因是它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才留了下来。而就是这留下来了木槿的两度开花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其实,作者也正是从这些微小的生命中提炼出来那充盈其间的强大与伟力的。花的生命之旅和人一样,也许并非一帆风顺,在历史的行程中注定要遭遇各种无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开花谢连着人类命运的沉浮与漂泊,花荣花枯胶结着社会的兴衰与变迁。或许,作者就是通过那朵木槿花告诉我们,人生遭遇到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过后,不让悲痛长压在心头,要面对新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事业中去。 作者独到的语言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方面。全文语言不加雕饰,就像是与人倾诉,娓娓到来,感情真挚自然,不知不觉间打动着读者的心。这也告诉我们,写作不必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也不必盲目堆砌华丽的辞藻,一切文字让它自然地从心间流露出来就行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荒草没膝: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如蝉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冉冉升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阳已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开头先写园中其他一些花的情况,有何用意?(3分) 3.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3分) 4.第⑦段中说木槿“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第⑩段又重复说“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作者这样重复的目的是什么?(4分) 5.请从文中找出表明记叙时间顺序的词语。(3分) 6.作者对木槿花的感情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请从文中摘出表明作者感情变化的句子。(3分) 记叙文过关检测答案: 《好一朵木槿花》1、淹没翅慢慢地到2、用来衬托,让读者对小园有个总的了解,进而引出木槿花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突出木槿朴实谦虚的高贵品质5、“又是一年秋天”、“前年秋至”、“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今年”6、“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我从未仔细看过”;“惊喜”;“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也许需要纪念碑,纪念那逝去了的,昔日的悲壮?” 14.文章开头先写小园中的其他几种花有什么作用?(4分) 答:用衬托(反衬亦可)的手法来突出木槿花的坚强、勇敢、不娇气。(“衬托”2分,“坚强、勇敢、不娇气”2分) 15.到木槿第二次开花前,作者已由惶恐不安到“习惯了这类景象”,通观全文,“这类景象”都指什么?(6分) 答: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每点2分) 16.文中“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也对读者产生很强的震撼、警示作用,试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艺术效果?(6分) 答:①用土覆压的沉重强大与花朵的细弱娇嫩形成鲜明的形象对比,突出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运用反复也起到强调作用) ②运用联想、双关的手法,使含义更普遍,赞美韶华不再、年纪已老、活不了多久的人们依然绽放希望、富有活力。(或答面对现实、顽强抗争的生命力) ③也比喻一种精神:处于困境和绝望,依然拥有能直面人生痛苦的强大和伟力。(每点3分,答出两点以上给6分。) 17.题目流露出对木槿花的由衷赞美,作者说木槿花尤其是这朵木槿花“好”的理由是什么?(6分) 答:①木槿花平凡而奇特,娇嫩却顽强。②重压之下艰难挣扎,勇敢面对一切苦难。③使惶恐中的作者拥有幻想、去掉悲伤、留住梦想。(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问题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指什么?问题二:第十段画浪线的句子“透过砖块伸出几条绿枝..............................................花在颤颤的开放!”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伸字用的好么?问题三:我的心也震颤起来,我的为何颤?问题四:文中最后一段的含义是什么?一、:“第九自然段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有三层含义: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文革中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 二、运用了细节描写的表达方式 “伸”字用的好,用拟人的手法展现了花顽强的生命力。 三、我的心“震撼”是被花顽强的生命力而打动。在经历如此磨难,被土埋了大半截后,还能开花,作者被这种生机和活力所震撼。 四、最后一段的意思是,文革中遭摧残和逝去的亲人、朋友已经不能再回来了,需要用纪念碑来纪念这些人,同时也让后人铭记这段历史,使历史不再重演。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 1.从全文来看,木槿给“我”的印象:平庸——(惊喜)——(悲壮)——(钦佩)——(不同凡响) 2.作者说木槿的两度花发“不同凡响”的原因是:第一次是因为它在秋天的荒园里开放,使刚遭遇死别的痛苦的“我”得到安慰;第二次是因为: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3.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有什么特点?答: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4、第(1)段文字中连用三个“偶然”,结合语境说明它们的不同含义。(3分) 15、文中与(16)段“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句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2分) 16、第(9)段作者说“我早已习惯了这类景象”,“这类景象”在文中都指什么?(3分) 17、请分别说出第(11)(12)段中“土埋大半截了,花还在开!”这句话的作用。(3分) 18、作者在题目中用“好”字来修饰木槿花的理由是什么?(3分) <好一朵木槿花>答案 14、前两个“偶然”是指随意的、漫不经心的,后一个“偶然”是指出乎意料的;或:顽强、自在的。(意思对即可)(3分) 15、以前我有“美人蕉不美”的说法。(2分) 16、三个点,每个点一分。①“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②我家所经历的“死别的悲痛”,“又面临少年人的生之困惑”;③“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3分) 17、(11)段的是解说产生“震憾”的原因;(12)段突出强调木槿花的“悲壮”或突出木槿花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的勇气。(意思对即可)(3分) 18、木槿花奇特,不娇气,在重压之下顽强挣扎,不畏艰难,能够面对一切苦难。(意思对即可)(3分)

热点内容
玫瑰花语8 发布:2025-08-23 03:02:25 浏览:600
最美艺正花 发布:2025-08-23 02:57:58 浏览:499
海棠最后和谁在一起了 发布:2025-08-23 02:48:58 浏览:554
兰花有多娇 发布:2025-08-23 02:39:27 浏览:949
盆栽百合浇水 发布:2025-08-23 02:38:51 浏览:784
小型竹盆景 发布:2025-08-23 02:32:42 浏览:532
山茶花线画 发布:2025-08-23 02:24:03 浏览:390
情人节餐厅预订 发布:2025-08-23 02:11:02 浏览:821
七夕软件园 发布:2025-08-23 02:10:52 浏览:287
孕妇梦见盆栽植物 发布:2025-08-23 02:09:29 浏览: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