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有哪些相同及不同点
⑴ 中国情人节跟西方情人节有什么区别
1、日期不同:
七夕节“七月初七”与古人对数字和时间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六月六、七月七、九月九这“七重”列为吉庆日。情人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
2、名称区别:
情人节,又称圣瓦伦丁节或圣华伦泰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3、来历区别:
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出现全面危机,经济凋敝,统治阶级腐败,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纷纷反抗。贵族阶级为维护其统治,残暴镇压民众和基督教徒。是时有一位教徒瓦伦丁,被捕入狱。在狱中,他以坦诚之心打动了典狱长的女儿。
他们相互爱慕,并得到典狱长女儿的照顾。统治阶级下令将他执行死刑。在临刑前,他给典狱长女儿写了一封长长的遗书,表明自己是无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迹和对典狱长女儿深深眷恋。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收录于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⑵ 西方情人节与中国情人节的区别
西方情人节与中国情人节的区别有时间不同、来源不同、习俗不同。
1、时间不同
西方情人节:西方情人节日期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2、来源不同
西方情人节:公元270年,罗马圣教徒瓦伦丁被处死,此日被后人定为“情人节”。
3、习俗不同
西方情人节:国外的男女在情人节一天互送礼物、花、巧克力、贺卡等用以表达爱意或友好。
中国情人节: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情人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七夕节
⑶ 中国的七夕节和西方的情人节有何异同
中国的节日都是历史的沉淀,都有其故事来源。。。。。。。。。。。。
⑷ 中国的传统情人节与西方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呃 这个是在网络上查到的 很全面吧 所以借用 希望能帮助到你
这个问题有意思,细细想想,还有点民族情怀在里边,西方“情人节”年年火爆,这两年,有的商家也在炒作“七夕节”,但就像麻绳穿豆腐总也提不上来。我感觉有这么几个区别,权当个人拙见:
一是直白和隐讳的区别。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赤裸裸,有情人的节日情人节,明明白白告诉你,真真切切“I love you”;反观中国的“七夕节”,虽然也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但很内涵,不露骨,又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因而难以被年青人理解,也难以被现在躁动的一代所亲睐。爱就是爱,情就是情,干吗还半抱琵琶犹遮面,不干脆也不利落。
二是物质与精神的区别。“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火热的情欲,自然的流露。尤其在现代,“情人”二字不仅仅是指恋人、伴侣、夫妻,内容充实而广泛,直接而露骨,非常顺应被封建文化和“文革”压抑了很长时间的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内容无非是对诗作画、赠帕送丝、望天感叹、祭拜求神等,女孩儿乞求女红巧手,感应王母娘娘给自己发配个好“牛郎”。形式上完全封闭在院墙里面,笑也半遮面,闹也半掩嘴,如此这般纯属精神层面的活动,哪里能够火热的起来。
三是情物与信物的区别。“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注意,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这无疑推动了市场经济了发展。于是乎,每到“情人节”来临,铺天盖地的广告,满街飘动的打折标语,把“情人节”炒的火红火热,让你想不过都不行,想不送礼都不成。反观中国的“七夕节”,则相对暗淡的多,传统的情人也赠送礼物,但那是一种表达情意的信物,不过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如何能引进到商品经济中来,不能进入商品经济,又如何能让商人大把掏钱为节日卖单宣传和恭贺呢?
四是情欲与情爱的区别。喜欢过“情人节”的,除去一些喜欢跟潮流的青年人和确实相爱的年轻夫妻外,绝大多数不年轻不年老的人们,或多或少有着速食情欲的意念。“情人节”恰恰给了他们(她们)这么一个机会,创造了一个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生成了一个这样好让异性感动、惊喜、欢快的场景,这也就成就了这个外来节日在中国的生根、开花、结果。反观中国的“七夕节”,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守望、思念、借题表白情爱是主题,节日主调以真挚的、纯情的、唯精神上的爱情为主要宣泄点,因而难以直接燃起欲望的火花。并且,长久以来,传统的男人和女人,性爱和情欲是深藏不露、难于言表、曲折迂回的,因而“七夕节”始终没有为男女情欲创造一个适合的借口和良好的契机。这也是中国“情人节”的弱势所在。
悲哉,“七夕节”!
⑸ 中国与西方的情人节有何不同
中国七夕和外国情人节区别
1、时间不同:西方情人节2月14日,中国七夕是农历7月初七。
2、表达方式不同: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赤裸裸,有情人的节日,真真切切“Iloveyou”;中国“七夕节”,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内涵不露骨,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
3、馈赠物品不同:西方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注意,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中国的“七夕节”,传统的情人赠送礼物是表达情意的信物,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
4、寓意不同。西方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火热的情欲,自然的流露,是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中国“七夕节”,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属于属精神层面的活动。
⑹ 中国的“情人节”与外国的“情人节”有哪些不同之处
中国情人节与外国情人节首先得不同之处在于日期,外国情人节看阳历,中国情人节看农历。外国的正式情人节在2月14日,而中国情人节在七月初七,这显然并不是同一个日子。这与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不一样有关,而且农历的这个习俗只有中国有。由于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并不相同,因此中国情人节的由来与外国情人节各有差异,是两个不相同的故事。
2月14日是一个血腥的纪念日,而七月初七是一个团聚开心的纪念日。在西方,情人节是为了纪念一个基督教的纯洁爱情,这个基督教为了自己的纯洁爱情而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中国,情人节是为了纪念两个情人相见。
⑺ 西方情人节与中国七夕节的共同点及不同点
共同点就是都是情人节,是情人之间的节日,纪念日,在这两个节日男女回朋友可以一答起约会、逛街、游玩等。
不同点就是一个是西方的节日而一个是中国的百节日,日期也不一样。西方的“情人节”坦率、热情、赤裸裸,有情人的节日情人节,真真切切“I love you”;中国的“七夕节”,虽然也是表达情人相聚意味, 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
(7)西方情人节与中国的七夕有哪些相同及不同点扩展阅读: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
⑻ 西方情人节与中国七夕有什么不一样么
8月7日(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不少人都习惯将这个节日称为“中国情人节”。但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8月5日新华网)
对于民俗专家“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的说法,笔者是持赞成态度的。因为将七夕节定为“中国情人节”或“中国爱情节”,虽然在节日形式上是相似、甚至是相同的,但在节日的内涵和外延上,却是有严格区别的。
在习俗上, 七夕节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角的节日。七夕源于一个凄楚动人的神话故事: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互相爱慕,结为夫妻,后来却被狠心的王母娘娘拆散,二人化成牛郎星、织女星,分隔在天河两岸,只能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在天河上的鹊桥相会。由此不难看出,中国人过七夕节,在很大意义上是为了纪念和弘扬天上的织女与人间的牛郎那种“忠贞不渝”的伟大爱情的。把这样纯洁伟大的爱情与西方情人间的那种情爱混在一起,定七夕节为“中国情人节”,显然有损于中国人对纯洁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在观念上,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看文明历史的文明古国,这种源源流长的文明历史和文化传承,在中国人的思想潜意识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爱情观,突出表现为对爱情的 “忠贞不渝”。事实上,正是这种“忠贞不渝”爱情观的作用,才演绎出七夕这个凄楚动人的神话爱情故事。也由于中国人“忠贞不渝”爱情观念的根深蒂固,往往对现实中出现的“情人现象”比较反感,比如将情人称为不道德的“第三者”、将腐败贪官的情人称为“二奶”、“三奶”……由此不难看出,情人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是一个不光彩的形象,既然如此,硬把具有“忠贞不渝”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认定为“中国情人节”,不仅有违于中国人的爱情观念,而且也有损于七夕节特定的爱情意义。
在内容上,七夕又称“乞巧节”,在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是巧节、技巧节、智慧节,这与悲剧性的、内容简单的西方情人节是不能等同的。正如专家所言,将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是对民族传统乞巧节的片面认识。况且,将七夕节称为“中国情人节”,不自觉地将它和西方的情人节对立起来,也是没有道理的。中华文化是不断吸收外来文化,并加以消化、融合,使自身变得越来越饱满、越来越丰富的一种文化。如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等“舶来品”的节日文化,在丰富我们的情感,丰富我们的生活方面所发挥的作用,而情人节这个“舶来品”的节日文化显然没有这样的作用,它所发挥的无非是对青年友人和恋人间激情和浪漫的激励作用。
在情感上,按照民间传说,牛郎和织女都是“已婚人士”,而且还有了孩子,七夕节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忠贞不渝”的一种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的承诺,不是表达婚前情人或恋人的情感,这是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种感情。这就意味着,情人虽然也有情爱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无论在内涵和外延上,都不如爱情的内涵和外延更深更宽。因此,硬把西方情人节附加在七夕节上,显然在情感上不相吻合。
由此看来,民俗专家称七夕节不是“中国情人节”而是“中国爱情节"是有道理。将七夕节定为“中国爱情节",既吸收了西方情人节的节日形式,又传承了七夕节的特定爱情内涵,这是很有意义的。至如一些青年人喜欢过西方的情人节,那就让他们按照西方人的习贯过好了,但没有必要将其强加在具有中国特色和特定爱情意义的七夕节这一天。
⑼ 中国七夕和外国情人节有什么区别
中国七夕和外国情人节区别
1、时间不同:西方情人节2月14日,中国七夕是农历版7月初七。
2、表达方式不同:西方权的“情人节”坦率、热情、赤裸裸,有情人的节日,真真切切“Iloveyou”;中国“七夕节”,七月初七,表示两情相悦,内涵不露骨,使用了古人惯用的隐喻表达方式。
3、馈赠物品不同:西方情人节注重赠送情物,每到“情人节”,玫瑰花、巧克力、蛋糕、衣物、贵重首饰等,成为情人们相互赠与的“情物”。注意,这里的“情物”是指有价之物,表明情是有价的。中国的“七夕节”,传统的情人赠送礼物是表达情意的信物,是一丝一帕、一扇一画,讲究的自己亲手缝制、绣描、撰写、制作。
4、寓意不同。西方情人节突出了“情人”二字,表现的是火热的情欲,自然的流露,是自然情感和欲望的流露和表达。中国“七夕节”,反映的是别离后相聚和初开情窦人的相思、想念、相惜、相怜,属于属精神层面的活动。
⑽ 我国的“七夕”与外国“情人节”有什么不同
大家都知道我国有一个非常“虐狗”的日子,那就是七夕节。在七夕节的时候,牛郎和织女可以在鹊桥相会。这个故事也是从我国古代开始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人们也非常的喜欢这个故事。所以七夕节在人们的观念中也是一个宜表白,宜结婚。非常适于情侣感情升温的一个日子。
这就是我国的“七夕”与外国“情人节”的不同,其实在现代的社会中,只要对单身人士有好感,就鼓励大家去勇敢的表明自己的心意,不要错过对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