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一朵小白花下载聂华苓

一朵小白花下载聂华苓

发布时间: 2022-02-11 07:21:17

『壹』 聂华芩简介

  1.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生,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2.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 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人语文课本。

『贰』 聂华苓的简介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世界著名华人作家。生於武汉,湖北应山人。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文学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之母”。著有《一朵小白花》、《千山外、水长流》等短篇、长篇小说集。

聂华苓,当代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1925年1月11日生。湖北省武汉人。1939年在湖北联合中学读书,后考入四川长寿国立第十二中学。毕业后考入迁到四川的中央大学外文系,1948年毕业,这时曾用“思远”笔名发表文章。1949年随母亲、弟弟、妹妹去台湾。曾为《自由中国》编辑委员和文艺主编。1960年,该杂志被封闭,主持人雷震被捕,她失去台湾法商学院教书工作,同外界隔离。1962年至1964年,应台静农和徐复观教授的邀请,分别在台湾大学和东海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副教授,同时进行创作。1964年被迫离开台湾,旅居美国,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翻译,并与丈夫——美国诗人保罗·安格尔(PaulEngle)于1967年在爱行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国作家到爱荷华,在安静的环境里写作,并进行讨论、旅行,一起生活四个月,作文化交流。因为她和安格尔的这个创举,在1977年曾被三百多名世界各国作家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金候选人。1978年夏,与丈夫及女儿一同回国探亲。她现为“国际写作计划”主持人,并教爱荷华大学的“翻译工作坛”。聂华苓的主要作品有: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中篇小说《葛藤》等。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等。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新著有回忆录《三生三世》。其文章《亲爱的爸爸妈妈》被选入初中二年级人教版上册人语文课本。

『叁』 聂华苓的《珊珊,你在哪里》全文

全文:

李鑫跳上十二路电车,将车票交给车掌后,在右边靠车头的位子上坐下来,从裤袋里掏出手帕试去额头的汗,然后又由上衣口袋中掏出袖珍记事本,找到珊珊的地址,他又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

他将记事本放回袋内。“十五年了,她该还认得我吧!”

珊珊是走进他人生的第一个女孩,一直供奉在他心坛上最隐秘、最神圣的一角。她象征他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一个飘渺而又美丽的梦。

这时车子已到了北门站,上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接着这个中年人便和车掌就先买票还是下站补票争执起来。最后是坐在李鑫对面的一位老头儿撕下自己的一张票解决了这场车票争执。

那新上车的人在老先生旁边坐下了,“等一下我下车买了票还你!”他一面说,一面用眼睛狠狠地瞪了车掌一眼。她正在用手绢拭眼泪。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这时车子已到了北门站,上来一个西装笔挺的中年人。接着这个中年人便和车掌就先买票还是下站补票争执起来。最后是坐在李鑫对面的一位老头儿撕下自己的一张票解决了这场车票争执。

那新上车的人在老先生旁边坐下了,“等一下我下车买了票还你!”他一面说,一面用眼睛狠狠地瞪了车掌一眼。她正在用手绢拭眼泪。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于是老头儿和中年人攀谈起来,说着说着便说到老头儿十几年前还在大陆的时候,在四川当行政专员的事儿。

四川,十几年以前,这些极普通的字眼,在今天的李鑫心中都有了特殊的意义。他可不就是十几年以前在四川第一次看到珊珊?有一天傍晚,他站在门前,远远地,看见大路上有个小女孩背着落日走来,穿着一件柔蓝的衣服,身后是一片耀眼的金辉。

他听见了她的南京腔,和她开玩笑,喊她南京大萝卜,她瞪了他一眼:“我叫赖玉珊,她们都喊我珊珊!”说完连忙用手绢捂着嘴笑。

“哈,妙论!”

李鑫一抬头,那个捂着嘴笑的小女孩不见了,原来是眼面前的老头儿大叫了一声。只听见老头儿和中年人讨论女朋友的标准,后来又谈起写爱情小说的各种主义。李鑫在对面好象坐包厢看戏一样,不觉暗自好笑。他不想再听下去。转过身去看街。

车子正好经过一个小果摊,上面摆满了五颜六色的水果,李鑫一眼就看见了那黄澄澄的橘子。不由自主地又开始回想起当年和珊珊、妹妹一道去橘林偷橘子的情景。

四川的橘子很便宜,他们不是买不起。没有偷窃者的辛酸,有的只是新鲜的刺激,只是青春的焕发。他还记得,那天珊珊穿着一件黑丝绒短外衣,配着一条石榴红的羊毛围巾,她的小脸也像个小太阳一样,照得人的眼发亮,照得人的心暖暖的。

后来,看橘林的高大女人跑来了,李鑫先跳下树,然后站在树下接珊珊下来。她慌忙一跳,正好撞在他的怀里,珊珊的脸一下像火烧似的红了。

等到他们在一座竹林后田田埂上会合,妹妹用裙子兜了一兜橘子,脸像刚出笼的馒头,直冒气。一见面,妹妹就撅着嘴说道:“珊珊,怪你,你放哨的,跑到树上吃橘子去了!”

李鑫指着妹妹兜着的橘子笑道:“你呢,你还不是只顾摘橘子去了!”他们讲起刚才的狼狈情景,笑成一团,珊珊差一点儿跌到水田里去了。

“哎哟,笑死人的,我笑不得了!”

李鑫吃了一惊,是谁也在笑?抬起头看向车尾的两个女人,其中一个是早就在车上的那个酒糟鼻子,另一个,大概是在他胡思乱想的当儿上来的吧,只看得见挺在外面的一个大肚子和一双浮肿的脚。两个女人之间有两个小孩跪在位子上看街。

酒糟鼻子突然不笑了,叫道:“你看,那不是崔小姐!在那辆三轮车上!”

“五十岁了,反而打扮得像个妖精。听说她找了一个比她小二十岁的丈夫,哎呀……”那两个女人的声音像夏天的绿头苍蝇一样,挥不掉,打不开。

“你们平时作何消遣?”酒糟鼻子转换了一个话题。

“打打小牌!那天我听了一副好牌啊,你听我说……”

“以后你们三缺一的时候,我来凑一脚!”酒糟鼻子的兴趣来了,声音也宏亮了一些。“你只管来,我打牌呀,可是要看人来,牌品不好的不来;一个小钱一个小钱零掏的不来,我——”

“我也一样,我们的性情倒是很合得来!”

李鑫厌烦得恨不得用手捂住耳朵。不由得又掏出那个袖珍记事本,将珊珊地址默念了一遍:“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他的心开始噗噗地跳了起来。他看到她时称呼什么呢?

还喊她珊珊吗?似乎不太合适;喊她邱太太吗?也别扭。这样一称呼,就像他们之间没有一点儿关系似的,他不甘心!他决定什么也不称呼,只问她一句:“还记得我吗?”她也许起先会怔怔地望着他,然后淡淡地一笑,点一下头。

她现在也许松松地挽了一个髻,用一根柔蓝的缎带绾在脑后,就和他第一次看到她时那衣服的颜色一样,那种柔和的颜色只有配在她身上才调和。

“先生,先生,吉林路到啦!”车掌的声音打断了李鑫的幻想。

他直起身子,看到那酒糟鼻子正对着窗外高声叫道:“邱太太,我哪天来陪你打小牌。你多少巷?我又忘了!”

“吉林路九十七巷,六号!”那孕妇南腔北调地回答。李鑫一下子怔住了!

“慢点!小毛头,你想死呀!”那一声“小毛头”却是纯粹的南京腔,由车外无情地钻进李鑫耳中。

李鑫想扭头去看窗外,但他扭不过去,扶着那冷冰冰的铜柱子,无力地倒在车凳上。

作者介绍:

聂华苓(1925年1月11日- ),女,出生于武汉,湖北应山(现湖北省广水市)人,1948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同年以笔名远方发表第一篇文章《变形虫》,《自由中国》文艺栏编辑。

1964年旅居美国,应聘至美国华盛顿《作家工作室》工作,在爱荷华大学教书,同时从事写作和绘画,因创办国际作家写作室,被称为“世界绘画组织的建筑师”、“世界文学组织第一”。

『肆』 查找聂华苓的资料

聂华苓一九二五年出生于大陆,一九四九年抵台湾定居并从事创作。一九六四年,由于「自由中国停刊」事件,聂华苓离开台湾,应聘至美国爱荷华「作家工作室」工作,致力于世界文化交流,一九六七年更创办国际写作计画,每年邀请世界各地的作家、诗人前往爱荷华大学进修创作。

自五零年代起,聂华苓创作了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中篇小说《葛藤》,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聂华苓短篇小说集》、《王大年的几件喜事》、《台湾轶事》及散文评论集《梦谷集》、《黑色、黑色、最美丽的颜色》、《三十年后——归人札记》与《沈从文评传》等,部分作品亦翻译成多国语文发表,其代表作品为《桑青与桃红》,被列入亚洲小说一百强之中。最新著作有回忆录《三生三世》,明年一月将由天津的百花文艺出版社推出简体字版,二月由台湾的皇冠出版社出版繁体字版。

在其代表作《桑青与桃红》中,聂华苓藉由主体的精神分裂的「同一人」桑青、桃红历经时空经纬的纵横交错,在范围广大的版图里不断地逃亡。从大陆到台湾,台湾到美国,在流亡的旅途中,桑青一直在扬弃,扬弃民族认同、及其道德、文化、礼教、传统、伦理等,甚至最后也扬弃了自己。正如聂华苓在《桑青与桃红》序中所说:「我所奉行的是艺术的要求:艺术要求怎么写法,我就怎么写法。我所追求的目标是写『人』……超越地域、超越文化、超越政治……」聂华苓冷静细微的笔调所描绘人性的纠葛复杂,使作品具有相当高的可读性。

『伍』 聂华苓的散文集是什么

三声影像、风落小楼冷、抱一把胡琴等等。

『陆』 一朵小白花插在枪口上,开枪,花散了.那是什么电影

死人节目

『柒』 人又少了一个 原文

三年前,也是冬天。一个骨瘦如柴的女人来到我家门前。

她头发蓬乱,脸色苍黄,穿着一件空荡荡的破旧花棉袄,和一条褪色的灰布裤子,手中提着一个白布口袋。她轻轻推开我家虚掩的大门,缩缩瑟瑟地探进头来。我正站在窗口。

“太太,我不是叫花子,我只是要点米,我的孩子饿得直哭!”她没等我回答,就自我介绍下去:“我也是大学毕业的。哪,你看。”她抖着手由内衣口袋中掏出身份证来,“这上面都写着的,这是我以前的照片!”

由于好奇,我接过她的身份证。那是一个富态的中年女子的照片:光亮细碎的发鬈,整整齐齐地贴在头上,淡淡的双眉,弯在那一双满足的眼睛之上,衣襟上还盘着一个蝴蝶花扣。

我端详着那照片的时候,她就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讲了下去:“我先生坐了牢,我就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饱一天,饿一天。我替人洗衣服,付了房钱,喝稀饭都不够!孩子们饿得抱着我哭,我只有厚着脸皮出来讨点米。我只要米,不要钱,我不是叫花子,我是凭一双手吃饭的人!太太!唉!我真不好意思,我开不了口,我走了好几家,都说不出口,又退出来了!我怎么到了这一天!”她撩起衣角来拭眼泪。

我将她的口袋装满一袋米。她抖动着两片龟裂的嘴唇说道:“这怎么好意思?您给我这么多!这怎么好意思!谢谢,太太,我不晓得怎么说才好,我——我直想哭!”她淌着泪背着一袋米走了。

三年后的今天,我又看见了那个女人。她正站在巷口一家人家门前, 我打那儿经过。她皱缩得更干更小了!佝偻着背,靠在门框上,脸上已经没有三年前那种羞怯的神情了,咧着一嘴黄牙,阴森森地笑着,用一种熟练的讨乞声调高声叫道:“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太太,做做好事,赏一点吧!”只听得门内当啷一响,是金属落地的声音,接着是一声吆喝:“一角钱拿去!走,走,谁叫你进来的?你这个女人,原来还自己洗洗衣服赚钱,现在连衣服也不洗了,还是讨来的方便!”

那女人笑嘻嘻的:“再赏一点吧,太太,一角钱买个烧饼都不够!”“咦,哪有讨饭的还讨价还价的? 走,走,在这里哼哼唧唧的,成什么样子?”那女人的嘴笑得更开了:“再给我一点就走,免得我把您地方站脏了,再多给一点!”

呯地一声,大门被踢上了。那女人回过头来,冷笑了一声,然后漠然望了我一眼,她已经不认得我了!

作者:聂华苓,不是鲁迅的文章.。

资料拓展

聂华苓是著名女性华人作家。其生于武汉,湖北应山人,1949年随中华民国政府到台湾,同年加入自由中国半月刊工作,担任编辑,直到1960年停刊,1964年赴美定居,任教于艾奥瓦大学。因创办“国际写作计划”,聂华苓有“世界文学组织之母”美誉。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千山外、水长流》《桑青与桃红》,散文集《梦谷集》《三十年后》,翻译集《百花集》

『捌』 聂华苓是谁啊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与丈夫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沦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聂华苓,著名华裔旅美作家。1948年毕业于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1949年到台湾。1967年聂华苓和美国诗人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每年邀请世界各地作家到爱荷华四个月,写作,讨论,旅行。她目前已出版小说、散文及文学评论著作22种,其中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文字。聂华苓在,美获得三个荣誉博士学位,获得过美国五十州州长所颁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匈牙利政府所颁文化贡献奖,波兰政府的国际文化交流贡献奖等。

『玖』 聂华苓的资料

聂华苓,1925年生于湖北应山县。1949年去台湾,开始发表作品。1964年赴美定居,后与丈夫安格尔共同创办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已出版短篇小说集《翡翠猫》、《一朵小白花》、《台湾轶事》及长篇小说《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千山外,水长流》等。聂华苓的作品以深邃的历史感表现现代中国的沦桑变化,抒写台湾中下层人们的乡愁和海外浪子的悲歌。创作坚持“溶传统于现代,溶西方于中国”的艺术追求。

『拾』 聂华苓的资料!!

您好!

聂华苓,女,美籍华裔作家。

个人简介

聂华苓,女,美籍华裔作家。一九二五年出生于大陆,湖北应山(现更名为广水)人。

聂华苓的小说刻意求真求新,力求融合各种中外文学表现手法,感情深沉,笔触细腻。

热点内容
茶花树有什么用 发布:2025-09-12 05:50:55 浏览:311
青石假山盆景 发布:2025-09-12 05:50:54 浏览:336
情人节粤语歌曲 发布:2025-09-12 05:23:42 浏览:511
山水盆景小树 发布:2025-09-12 05:22:24 浏览:97
指弹玫瑰 发布:2025-09-12 05:11:51 浏览:442
七夕逢彩虹 发布:2025-09-12 05:07:06 浏览:215
过情人节浪漫 发布:2025-09-12 04:48:04 浏览:154
牡丹画吧 发布:2025-09-12 04:42:28 浏览:85
雪棉花花语 发布:2025-09-12 04:16:18 浏览:761
一花语 发布:2025-09-12 04:12:35 浏览: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