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古蔺情人节

古蔺情人节

发布时间: 2022-01-29 21:12:00

㈠ 四川泸州古蔺县是不是有座古老石桥叫情人桥

这是指的古蔺黄荆老林八节洞瀑布那里的那个桥,具体可以看电影 相约北纬28度

㈡ 四川泸州或者古蔺情人节玫瑰花多少钱一朵

10.然后你给那个老板说,其实5成本,我懂的,我不告诉别人的。无奈,老板5元相送之~

------------------古蔺篇

泸州篇~跟古蔺篇差不多。嘎

㈢ 泸州古蔺有哪些好耍的风景呀打算去耍。

古蔺有黄荆老林,夏天避暑最好;红龙湖也是垂钓、避暑的好地方;
太平古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
二郎镇的古镇、美酒河景区、天地宝洞(这是郎酒的酒库,要参观需要在郎酒厂开证明,不过可以在天宝洞门口看天然形成的郎酒厂后山的朗哥,河对岸习酒厂后的习妹);
7月的箭竹苗家情人节
双沙镇田园风光

㈣ 古蔺县二郎滩酒厂是现在的郎酒集团吗

不对,郎酒公司全称应该是:四川古蔺郎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㈤ 古蔺何广斌的情人

那你就要问一下他的了。只有他才知道的哦。

㈥ 苗族的习俗和传统节日服装

苗族一年中有很多节日,包括传统节日和一些祭祀活动,据不完全统计,约近百个,苗族传统节日,无不是苗族人民盛装的展示会。他们把最好的服饰称作节日盛装,说明盛装对于节日的重要。在苗族地区,每逢佳节,人们都要穿上最漂亮的衣裳。四川古蔺等地的苗族妇女,平时将盛装仔细珍藏起来,到节日才将它取出、包好,背到芦笙场上,跳芦笙前才将盛装换上,跳完舞即刻脱下,将其保存好,待下次过节时再拿出穿用。因此,苗族很多地区的盛装服饰,二三十年了仍鲜艳漂亮。苗族的传统盛装均是专门为节日准备的。
四川古蔺
苗族的节日盛装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湘西型女装为圆领大襟右衽宽袖衣、宽脚裤,喜用折枝花鸟图案作装饰;黔东型妇女多为大领右衽半体衣和大领对襟无扣衣及交领衣、百褶裙,纹饰以变体及合体图案为主;川黔滇型妇女多为大襟式对襟衣、蜡染百褶裙,喜用几何纹图案装饰;黔中南型女装以大领对襟衣、百褶裙较为普遍;海南型女装为右偏襟及膝单衣,内围蜡染短裙。花带和背牌均是苗族姑娘节日的主要服饰品,当她们在节日活动中,通过对歌、交朋友,看中某一男青年时,即将花带、背牌作为信物,赠送给对方。
节日盛装
许多有情人终成眷属,皆是这节日和服饰帮了他们的大忙。值得一提的是苗族服饰在婚姻佳节中亦非常突出,苗族姑娘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要动手精心为自己缝制一套新嫁衣。婚礼上,新娘穿上这套礼服,向众人展示自己的手艺和才能。如合身得体,花色好,绣制精致,就会受到人们的夸奖,否则会被人耻笑。同样,节日中人们纷纷穿上节日盛装,互相媲美,也互相展示自己绣制盛装的手艺和才能。苗於的节日,集中表现了纷繁的苗族服饰,这时,的确是研究苗族服饰文化的最好时刻。

㈦ 苗族的传统习俗有什么

苗族传统婚姻模式----苗族婚姻是苗族“男女两性结合而成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这种形式形成了为当时社会制度所确认的夫妻关系。”在苗族婚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过血缘婚、对偶婚等制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苗族的婚姻逐步从对偶婚转变为一夫一妻制。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女子对于夫妻居住地的变化,因习惯的惰性决不是那么适应,于是有了举行婚礼后,新娘即返回娘家居住,只有逢年过节或农忙之时才到夫家小住几天,直到怀孕临产才到夫家长住的“坐家”的习俗(“坐家”指夫妻结婚后,女方即与丈夫共同生活在一起,湘西、贵州的苗族在历史上大都不坐家)。
恋爱
苗族恋爱时机多选择在一年一度的“踩花山”(后来成为一种健康的娱乐和集会场所),这是苗族青年男女恋爱寻偶的美好时机。苗族青年男女通过在一起对歌、跳舞,小伙子和姑娘得以相互认识、了解,当男女双方相中了合意人,便向对方倾吐爱情。一日相爱,男方以花裹脚和花围腰带赠送女方,而女方也拿出自己千针万线绣制的花帕、包头回赠。有的姑娘手里拿着作为苗族青年男女初次定情信物的小圆镜,在花山场卜找到她心中所爱之人后,就以镜为凭iI‘下终身,或约定来年相会。凡参加踩花山的男女青年,不论已婚未婚,都可以自由选择对歌,他人不得干预和阻止,但山歌的内容应该是健康的,尤其是已婚男女,不能在对歌时贬低白己和对方的配偶,以免影响家庭关系。除踩花山外,横箫和响蔑也是苗族青年男女恋爱的媒介,头不便表达爱情的男女青年,通过横箫和响蔑传情,知音的男女一听到横箫响,就知道是什么人吹的,送情的是什么人。姑娘只要听到箫音,便知对方约自己在某时某地约会。
一般碍于启齿的姑娘,也可以通过响蔑的音调把白己的意思传递给情人。另外还有对歌,尽管互相不熟悉,只要对上一次歌,便知对方的清,多数苗族男女通过对歌而结成夫妻。对歌有两种形式,一是面对面对歌;一是隔山对歌(用猪尿泡绷紧筒底的竹筒,中间牵上长长的线,两方各持一头,线拉伸后可通话,因此,也叫“土电话”。凡已婚的女子,其夫一般都不允许对歌。
在苗族传统婚姻中,说亲是促使男女走向婚配的重要手段(即使是自由恋爱也这样)。说亲的形式有以下几种:男女双方互不认识的,先由叔伯带着男方去向女方求婚,女方答应后,再托媒前去说亲;属男女双方白己交往认识,彼此情投意合的,直接由媒人和叔伯带着男子前去说亲;男女自愿结为伴侣,且女子已到男子家中居住的,只需媒人和叔伯去女方家说亲就行r。
苗族的媒人均由男子担任,称为“媒公”(夫妻双全,有儿有女,能说会道的正派人)。一桩亲事需请两个媒人,称为“大媒公”、“二媒公”,女方也要相应托请合适的媒人与之对话。由媒公、叔伯带着男方去说亲时,一般要带两壶酒、两斤肉、一定的香烟和几百元钱,还有一只公鸡和一只母鸡。说亲时间 一般在晚上,待大家坐定后,男方卜动向女方父母敬烟,若女方父母接烟就表示这门亲事有进展,有希望;若女方父母不接烟,就说明女方父母不同意。女方父母接过烟后,男青年用碗将自己带去的酒倒给女方父母和白己的媒公、叔伯每人一碗。双方一边谈,边喝酒,媒人表明来意,介绍男方的姓名、年龄、家境、为人等基本情况,征求女方父母、叔婶、哥嫂的意见。若同意就叫女子出来,征求她的意见,男子要趁机向女子求婚,女子若同意,这门亲事就算定了。此后,双方媒人就可商议酒席和送彩礼事宜(可当场商议,也可另约时间。)商议时,男方蝶人要在房屋中间摆一张桌子,在桌上放6个斟了酒的小碗,然后邀请女方媒人和叔伯入席,男方媒人坐E:席,女方媒人坐}子席,双方叔伯在左右侧坐,女方父母和
其他人不人席。经过一番周折,一切事宜经双方商量妥当后,男方媒公就可以带着男方家人离开女方家,路近的连夜赶回,路远的可去亲戚朋友家住夜,第二天再走,绝不可在女方家过夜。
婚礼
苗族的传统婚姻有父母包办和自由恋爱两种形式。包办婚姻,通常是女大男小,男女双方又多为亲戚关系,在姑娘还未成年之时,男方父母就送给姑娘衣裙等物品即为定婚,待姑娘长大后再正式结婚。成婚之时,男方家要向女方付一定银钱作为身份钱,女方家也要给女儿一定的嫁妆,比如以一头牛或一头猪作为女儿的嫁妆等。

自由婚姻,各地苗族的凤俗不一。当今马关、麻栗坡两县的苗族青年男女利用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以对山歌的形式选择配偶。《马关县志·风俗志》载,每当正月踩花山时,“众苗女遥立场外作羞涩不前态,有苗男子以油脂涂于长绳,两人拉其端围之,故作欲污女衣之状,诸苗女乃被迫r上场,或三或五相聚而立,任凭苗男选择。”倘若某男青年看中某姑娘,小伙一子便撑开一把花伞,罩住这个姑娘,并首先主动唱求爱的歌。“如姑娘也有情意,便以唱歌回答,如不同意,以沉默拒绝或从伞底下溜走。经对歌,双方情投意合,男方便察告父母,寻找蝶人到女方家提亲。对于男女自愿缔结婚姻,父母又不同意的,则女随男奔。男的把女的藏在亲戚家,然后找媒人告诉女方父母。”
苗族结婚形式除男家方迎娶,女方家陪送外,在马关的“红苗”、麻栗坡的“自苗”中,偶尔还有抢婚习俗。抢婚有两种,一种是男女双方恋爱成熟之后的一种象征性的仪式,具体是由男方事先约几个亲戚到女方村庄旁等姑娘出门,把姑娘“抢走”。女方兄长一旦发现,便邀人假装追赶,一直追到男方家,让男方家以酒饭款待或赠给若干银钱礼物。“姑娘被抢到男方家后,男方家用一把伞将她罩住,在事先为她安排好的住处,由男方伯母或其他应约的女性长者用一只活公鸡在姑娘头上绕三圈,谓之‘捉魂’。姑娘便可正式成为男方家成员。待二三日后,男方家才正式聘请媒人去女方家说明情况并求婚。这时,女方父母要做些形式上的吵骂,最终才答应男方,然后商议礼金,择吉日举行婚礼。女方父母一旦答应婚事,男方就必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另一种抢婚,则是真正的抢劫,即由男子约上儿个同辈到女子所住的村庄旁等候,一见姑娘出村,便强行抢到男家,在他们看来,姑娘一旦被抢到男方家,便丧失了再回到娘家的权利,日后,男方仍然需要派媒人到女方家说亲,待姑娘和其父母都同意后,方可举行婚礼。婚礼一般选择在十月、冬月或腊月(这期间是农闲,有粮食,且无雷声)。
苗族娶亲很隆重,也很热闹。迎亲的队伍有媒人、新郎、陪郎、叔婶、弟妹、亲戚、单日去双日回(迎亲的人数也是单数去双数回)。迎亲队伍到女方家后,要经过摆场、清礼、认亲、猜调,拦路这五道关卡,才可以把姑娘娶走。摆场关是女方家设在家门前方的关卡,此关有一个守关人,当迎亲的队伍到来时,女方的守关人就起身相迎,或递烟或敬茶,并以此为题,展开对歌比赛。清礼关是女方家在清点礼金、礼品时设的难关,此关过不去,迎亲人就不能享用晚餐。认亲关是男方为报答女方家对女儿的养育之恩和感谢女方家的热情款待而向女方父母、叔伯、兄嫂、弟妹所举行的跪拜礼。猜调关是赛歌关卡。拦路关是在迎亲队伍返回时,女方的若干人给迎亲队伍敬酒送别的仪式(名为敬酒送客,实则以酒醉人,从中取乐)。这五关,是考验男方媒人的聪明才智,检验男方家庭经济实力,衡量迎亲人酒量,作为一种形式,当然也是考验男方是否真诚的方法。
认亲中的跪拜礼,是在娶亲进程中新郎伴郎应向亲友重复跪拜四次,以考验男方对婚事是否执着。第一次跪拜是在订亲时,由媒人带着新郎和伴郎去认识女方的爷奶、公婆、父母、哥嫂、弟妹等亲属,新郎和伴郎向女方的亲属敬两杯酒,就地跪拜行礼。第二次跪拜是新郎到女方家娶新娘的当天晚上,在女方的家人、亲属和帮忙的人全部到场以后,在堂前铺上一张草席,由男方媒人主持,让新郎和伴郎首先拜祖堂,二拜爷奶公婆,三拜父母叔伯,四拜媒人管事,五拜厨官饭匠,六拜哥嫂弟妹,七拜帮忙弟兄,八拜双方娶送亲之人。行跪拜礼要求很严格,新郎和伴郎不仅要双膝卜跪,还必须双掌触地叩首两次。第三次跪拜是在娶亲队伍出发之前,女方家堂前铺上草席,新郎和陪郎得向女方父母、媒人和娶亲的帮手跪拜。新郎把新娘娶回家后,当晚还得举行第四次跪拜。其程序和气氛与第二次跪拜相同,由新郎和伴郎向男方的亲属和帮手跪拜。每一次跪拜,新娘都不参与。
新娘被迎娶至男方家的路上,由小姑陪伴步行,途中要吃一顿晌午,不管从新娘家到新郎家路程远近,都必须在傍晚时进家(如新娘、新郎住同一寨子,新人也要到野外走一走,在野地里吃顿晌午,到傍晚才能回到新郎家。正如俗语所说:“苗族讨老婆,不黑不进窝”。新人(指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前,必须举行进门礼,然后才进入洞房,晚上不闹新房,“当晚新娘新郎不能同床”。这是因为大多数苗族认为,婚礼期间有客人在,影响不好。新娘由送亲女伴陪宿,第二天或第三天新娘在丈夫陪同下再返回娘家(俗称“回门”)。在新婚后的三年内,夫妻俩每次回到女方家,进门时都要鸣放火枪或放鞭炮。这三年中,每年的正月初二,男方都要带着肉、鸡、半巴把等食物到岳父岳母、叔伯婶娘家拜年。在文山州内,苗族的婚姻在各地、各支系又略有不同。马关县夹寒著“红苗”(孟卑)男女婚姻基本上是自愿结合,由男子偷偷将女子带到自己家中,然后向女方家求婚。苗语中“伯之”,实际上是“抢婚”(但以现在人的眼光来看,实际上是自由恋爱,也叫“悄悄地走”。)的一种,两三天后,男方派两个媒人带着酒向女方父母及其亲友倒酒赔礼。倒赔礼酒之后,还要向女方父母支付一定的礼金,并准备数十斤甚至几百斤肉,几卜碗酒,宴请女方亲友。男子将女子带走时,如女方兄弟知道,要追赶,甚至追赶到男方家,男方家招待吃一顿酒饭,有时还要赠送追赶者一定礼金,方可将追赶者打发回去。除“伯之”外,也有由父母请媒人订婚的。夹寒答的“红苗”盛行“转房”,即兄弟死了,哥哥或弟弟均可娶其妻,死者的兄弟如拒绝,可以转给堂兄弟,若堂兄弟也拒绝,才能转嫁于外家男子。江坡脚阿得上寨(马坊上寨)“青苗”(孟斯),盛行姑母与舅父的子女通婚,并且多早婚,由父母包办,订婚时男方要支付礼金。在订婚当天,男女双方家人和亲友共吃槟榔,以象征团结和友好。麻栗坡县塘子边“白苗”(蒙豆),解放前流行姑舅婚和转房制,“据26对夫妇调查材料看,行姑舅婚的有7对,弟娶其嫂和兄娶其弟妻的2对。有多妻现象,在26对中有4对是多妻。”马街瑶人旁的“白苗”,则盛行抢婚风俗。男方事先派两名男青年到女方住的村子旁等候,姑娘出来就抢。把姑娘抢到男方家后,在姑娘的房前,先用一把伞将其象征性地罩住,再由一老妇人捉只公鸡,在姑娘的头[绕三圈,即“捉魂”,经过这一仪式,姑娘便正式成为家庭成员,无论是自愿被“抢”来的或真被抢来的,都不能离开男方家,在抢后三天,男家派两个媒人到女方家求婚。媒人去时要带些烟酒,招待女方父母。经过求婚、交礼金后,另择吉日正式接亲。但在接亲前夕,须将抢来的姑娘送回娘家。
苗族在缔结婚姻和举行礼仪过程中有不少禁忌。如忌打雷下雨时接新娘,认为不吉利,今后孩子长不好;妇女不能在长辈面前走过,要绕到他的座位后过去;不是当家的妇女不能楼;媳妇只能同丈夫和婆母同桌吃饭,不能同公公同桌吃饭等。
婚姻选择限制
长期以来,苗族与其他民族包括汉族很少通婚。历史上造成的一些隔阂以外,风俗习惯、语言不同,给彼此间的通婚带来了很大困难。另外,苗族长期以来实行的族内婚制(婚姻是在同一部落的两个或几个氏族之间进行)也造成了苗族与其他民族不易通婚。在一些苗族地区,出嫁姐妹所生子女不能通婚。因为姐妹之丈夫按习惯,无论同姓与异性,都以兄弟相称,姐之夫称兄,妹之夫称弟,所生子女相互的称呼与亲兄弟姐妹间的称呼无异。在苗民看来,兄弟与姐妹禁止通婚同样适用于姨表兄弟姐妹。
受流放的影响,在婚姻选择上,与汉族接触比较多的苗区,受生辰八字的制约,苗族男女要选择互相匹配的生辰八字。如属虎的不能和属猪的相配,属狗的不能和属鼠的相配。有的地方服饰不同不能通婚,辈分不同也不能通婚。另外,苗族有严格的婚姻限制,即同姓不能通婚。
离婚
相对而言,苗族的婚姻是较牢固的,但也有极个别的离婚现象,一般因为家庭困难、不能生育以及其他。文山的苗族偶有离婚者,按传统方式手续极其简便。如果是男方提出离婚,男方就负责赔偿女方的损失;若女方提出离婚,女方就负责赔偿男方的损失,但双方须请“证人”作证。证人一般是村子或本族内有威望的人。“有的地方,作证时,证人拿一根竹竿,·分为二,表示一刀两断。男女各拿一节,背向而行,永不反悔。”离婚仪式便这样完成了。有的则是通过朋友劝说,若再无效,则各自离开。
生活习俗----主要节日有踩山节、赶秋节等。重婚丧礼 俗,通行土葬。女性服饰绚丽多彩,蜡染技艺高超。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喜爱吹笙 和歌,捧笙而舞。川东南苗区流行阳戏。以农业为主,兼及畜牧和林业。主食玉米, 长于豆腐制作。民居川东为干栏式,川南为平房。服饰
苗族服饰反映了苗族历史悠久、居住分散风俗多样的特点,苗族支系与支系、县与县,易于寨与寨之间在服饰上都有严格区别。其服装的主要色调亦不尽一致,所谓“白苗”、“黑苗”、“花苗”、“汉苗”等就是依据所着服色或服式而来的自称或他称,也有根据妇女的裙样,称为“长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实,同一种称呼之严,不同地域的妇女服饰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带的人,上着圆领开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镶衬,内着白色衣,领围胸襟露出白衣,额部以白巾交叉而缠,白巾上又缠黑巾,黑白分明;而镇雄、威信一带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长衣,下着绉褶花裙,凡领边、袖口、围腰都以五色丝线镶绣,以宽约五寸,长达丈余的青黑布缠头,突出的白色在于裹白布绑腿。 苗族服装大多遍施图案,刺绣、挑花、蜡染、编织、镶衬等多种方式并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缭乱。苗族妇女大多佩戴手镯、耳环,胸前有大项圈及银锁,有的在项圈与银锁上还垂下长短不同的银质珠穗,显得华贵富丽。
生活
相见先问姓为苗族交际习俗。青年男女之间第一次见面,按规矩首先应问清对方的 姓。若双方同姓,以兄妹、姐弟相称,以礼相待,不能戏谑、对歌和跳舞。 若不同姓,可以戏谑和唱歌跳舞。但如要考虑向对方求爱,末修眉才可用 言语歌声探情示爱。打转也是苗族交社会俗。苗族男子喜欢佩刀。生下男孩后,父母和亲友要准备 一块与孩子体重相等的铁埋于地下。以后,男孩的每年生日,将铁挖起来 锻打一次。孩子长到16岁时,将此铁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节日

赶苗场

为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古蔺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赠带节

流行于叙永县下东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初五日举行。届时,方圆数十里的青年男女。如双方中意,便可互赠腰带,作为订婚礼物。事后反悔者,可索回腰带,解除关系。

羊马节

流行于秀山县龙池、石堤一带。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六至二十八日举行。届时,人们杀猪宰羊,请客送礼,隆重庆祝节日。

赶秋节

流传天秀山县。每年立秋日举行。届时,人们从四面八方涌向集会地点,参加和观看打秋千、舞狮子、玩龙灯、上刀梯等活动。关于赶伙节的起源,传说是古时候一个聪明的小伙子,为民寻找心爱的姑娘,便将一人坐的秋千改制成八人坐的秋千,吸引远近的人们都来荡秋千。在秋千场上,他终于找到了心爱的姑娘。从那以后,每年秋天人们都要聚到一起荡秋千。年复一年,便形成为赶秋。

除夕洗脚

也是苗族节日习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边河畔挖来几株叶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乌泡叶、桃花叶枝,晚上将它们放进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热后倒入盆中洗脚。

㈧ 谁能提供给我关于古蔺县苗族的文化,习俗等资料

供参考:

古蔺县辖古蔺镇、龙山镇、永乐镇、太平镇、二郎镇、大村镇、石宝镇、丹桂镇、水口镇、观文镇、双沙镇、德跃镇等12个镇,护家乡、鱼化乡、石屏乡、东兴乡、土城乡、金星乡、白泥乡、椒园乡、马嘶苗族乡、马蹄乡、箭竹苗族乡、大寨苗族乡、桂花乡、黄荆乡等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县人民政府驻古蔺镇府前街,邮编:646500。代码:510524。

历史


详见“古蔺历史大事记”。

习俗

赶苗场 苗族传统节日。流行于叙永县、古蔺县一带。每年农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举行两次。关于赶苗场的起源,相传是苗族人在一次起义失败后形成的。官府不让他们联聚会。人们便以到场坝吹芦笙娱乐为名,秘密联系,后来逐渐演变为固定的节日。

地理

位置
位于四川省南部边缘,赤水河沿边界由南往东向北流入长江,全县地域成半岛形伸入黔北,西面与叙永县毗邻,东南北三面与贵州省毕节、金沙、仁怀、习水、赤水交界。介于东经105o34'~106o20',北纬27o41'~28o20'之间。

面积
全县幅员面积3,182km2。

气候
四季分明,规律性强,日照充足,热量丰富立体气候显著,地域差异大。年平均气温17.8oC~13.1oC。无霜期232天至363天,年降雨量748.4mm至1112.7mm。

旅游

省级森林公园:红龙湖;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遗址。

人口、社会保障及人物

人口
总人口74万人(2002年),居住有汉、苗族、彝族、回族等12个民族,是四川省杂散居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县之一。

本土出生人物『以出生日期为序』
作家•陈之光,汪俊林。
美食和特产

郎酒。

经济及资源

交通
古蔺交通四通八达,321国道大(方)纳(溪)段二级公路经古蔺县出境,直通达东南沿海,古(蔺)叙(永高等级水泥路(已建成)及已开工的(古)蔺(二)郎水泥路(2000年前建成)纵贯全县黄金地带,(古)蔺仁(怀)公路纵穿县境腹心地带,以及横穿县境中心地带的(古)蔺双(沙)公路,太(平)鱼(化)公路,(二)郎大(村)石(宝)公路等县乡道及连接国省道出口的马蹄水口、二郎、太平四座赤水河大桥,加上赤水河航远和规划建设中的叙(永)太(平)铁路,以县城客运中心,太平码头为结点,构成了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网络,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884km,乡乡镇镇通公路,为古蔺矿区开发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1998年与1980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长14.3%,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两番,年均增长9.0%,财政收入增长近30倍,年均增长22.3%。一、二、三产业比重由65:25:10演变为45:35:20,产业结构逐步趋向合理,主导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逐步培植形成和发展壮大,有力支撑和带动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古蔺县是一个资源大县,是四川省南部尚待开发的大型能源、化工原料和建材工业基地。古蔺县地貌多姿,气候多样,土壤多类,生物多种,非耕地开发栽种多种经济林木和发展草食牲畜十分有利,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劳动力资源等十分丰富。

森林资源
适宜亚热带、温带多种动、植物生长。林木品种主要有杉、松、柏等56科,118种和竹类13种,经济林木主要有茶叶、蚕桑、油桐、乌桕、生漆、棕片等,果树13科,47属,110余种,主要品种有李、梨、苹、柑、核桃、板粟等。药用植物167科,877种,主要品种有杜仲、黄柏、厚朴、银花、黄连等。牧草类62科,631种。粮食作物50多种。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高梁、大豆、红苕等,经济作物主要有烤烟、油菜花生、摩芋、甘蔗、芝麻、向日葵、山烟等,其中烤烟品质优良,与云贵烟草齐名,是四川省烤烟重点产区之一。

森林资源
古蔺森林资源丰富,现有宜林地212万亩,有林面积163万亩,活立木蓄积量369万m3。丰富的矿产资源急待开发。

矿产资源
古蔺县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要矿产资源有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25种。古蔺石灰岩产出层位多、厚度大、质量优,时空分布广,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二迭系、三迭系及侏罗系均有石灰岩产出。沿古蔺复背斜构造两翼呈东西向展布,预测储量达80多亿吨,且开采条件简单,均可露天开采,具有广阔的开采利用前景。古蔺除无烟煤、硫铁矿、石灰石、大理石、石膏等大型优势矿产外,还有铁矿、铜矿、磷矿、钾矿、高岭土、方解石、矿泉水等矿产资源。

据预测,富有民族特色的苗族“踩山节”将成为古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亮色。“踩山节”是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每年正月十三至十五,川黔相邻地区的苗族同胞会从四面八方赶来宝佤山,连续三日在山上喝酒、吃肉、唱歌、跳舞,而苗族青年男女便在此时寻找自己的意中人,以交换腰带定情,约定自己的终身伴侣,因此“踩山节”也可以说是苗族青年的“情人节”。巧的是,今年的“踩山节”正好是“情人节”,许多汉族青年男女慕“踩山节”之名,纷纷赶来宝佤山,与苗族同胞一起度过了一个别具苗族风情的“情人节”。宝佤山上人头攒动,笑语喧哗,身着节日盛装的苗族姑娘小伙吹起芦笙、唱起苗歌、跳起欢快的舞蹈,汉族青年男女也兴致勃勃加入其中,与苗族姑娘小伙对歌、跳舞、合影留念。每年“踩山节”期间,大寨苗族乡党委政府都要派出干部到宝佤山为远道而来的各族朋友搞好服务。据乡长陶文才(苗族)介绍,苗族文化已成为大寨苗族乡的一大特色,近几年来“踩山节”名气越来越大,慕名前来参加“踩山节”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朋友越来越多,今年已大大超过了苗族同胞的人数。古蔺目前正准备将此节作为发展旅游业的一大招牌。

热点内容
花田小憩招聘插花学徒 发布:2025-07-28 03:42:08 浏览:215
枇杷籽怎么种盆栽 发布:2025-07-28 03:37:55 浏览:548
紫薇小型盆景 发布:2025-07-28 03:28:10 浏览:225
木剑兰花语 发布:2025-07-28 03:10:59 浏览:130
花卉怎样栽植 发布:2025-07-28 02:52:36 浏览:659
情缘花卉 发布:2025-07-28 02:52:34 浏览:647
荷花禅意对联 发布:2025-07-28 02:16:30 浏览:798
插花艺术品 发布:2025-07-28 02:16:22 浏览:546
屋前荷花开 发布:2025-07-28 02:15:49 浏览:491
三亚海棠湾万达影城 发布:2025-07-28 02:06:37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