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胖莲
1. 莲花夫人的故事
莲花夫人的故事
在《杂宝藏经》里,释迦讲了一则与他自己有关的故事。他说:
很久很久以前,大雪山里住着一位仙人,出于婆罗门贵族,叫做提婆延。他弃绝尘世,入仙修道。然而按照婆罗门教规,为人若不生男育女,死后却不能升天。这是苦行与人伦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怎样才能两全呢?提婆延苦思冥想,终于发明了一个法子:每天,他总是对着一块光滑的石头解小便,把自己的精液连同小便一起泻到石头上。小便是咸的,有一头母鹿喜欢咸味,便天天来舔。舔来舔去,精气入腹,竟怀孕了。
母鹿自知腹中的胎儿属于提婆延,足月时,便来到提婆延栖身的山洞,产一下个女孩,长得姣好无比。这女孩的胞衣是一朵洁白的莲花,所以为孩子取名为莲花女。提婆延采用间接授精法获得这个女儿,喜欢非常,悉心抚养,长到一十四岁,出落得似玉如花。更可奇的是,此女漫游山间,步履践踏之处,处处皆生莲花。而今山坡上的所谓雪莲,即是当年莲花女的足迹。
有一天,国王乌提延率众出猎,来到雪山,只见遍地生花,清芬四溢,不禁纵目观赏,啧啧赞叹。忽见莲花丛中,有一头母鹿昂首嘶呜,其声呦呦,如泣如诉。国王大喜,匆忙拈弓搭箭,瞄准鹿臀。正当箭在弦上将发未发之际,那鹿突然掉头狂奔。国王哪里肯放,即刻拍马穷追。追一程,转过一个谷口,母鹿不见了。国王驻马定睛搜索,眼前竟又出现了奇观:有一绝色女子,悠游在山坡上,足迹所至,莲花朵朵,顾盼所及,草木生辉。国王揉揉眼皮,看得呆了,心想:寡人的后宫佳丽如云,竟没有一个比得上她,若不能娶她为妃,岂不令寡人断魂,愣乎乎地枉为一国之主!又想:寡人的后宫嫔妃如麻,至今却不曾生下一个娇娃,他日不光是大好的江山无人继统,就连寡人的魂灵儿也难登天堂。若能娶得此女,天可怜见为寡人生育后代,岂不了却一块心病!想到这里,情不自禁,便尾随莲花女来到一处洞穴。女子隐入洞中,仙人出洞迎接。国王见仙人道貌岸然,思忖八成儿是此仙女之父,连忙合十问讯,仙人亦稽首还礼。互通姓名之后,国王便启口求婚。仙人提婆延预知这本是五百年前注定的事情,当即慨然应允,从洞中唤出莲花女来,交付国王乌提延带回宫中。
乌提延娶了莲花女,册封为莲花夫人,整日耳鬓厮磨,如胶似漆,竟对后宫诸姬不屑一顾,这就未免引起醋海汹汹,酸风滚滚。
有一天,莲花夫人倒在乌提延怀里,揪着他的胡子说:“看你,年纪一大把,膝下无女无儿,想要啵?”乌提延把她搂得更紧:“是啊,夫人,这就指望你了!”“不生就不生,一生就是五百个!”她伸出一只巴掌。乌提延又惊又喜:“好样儿的!什么时候?”“说生就生,明儿见。”
第二天,莲花夫人让宫女预备下一只大箩筐,在筐里垫上木棉,然后关上门,脱掉裤子蹲进去。只听得笃、笃笃、笃……接连“笃”了五百下,下出五百个菠萝般大小的蛋,拿被子捂上——过不了几天,竟然从这一箩筐里钻出五百个胖娃娃。莲花夫人下蛋累了,便躺到绣床上蒙头大睡。
这件事轰动了整个宫廷。正宫娘娘听说,直气得七窍生烟。另一个妃子耸了耸肩头,慢吞吞地说:“娘娘,别着急。”便把脸凑到娘娘腮帮子上,咬了一阵耳朵:如此这般。娘娘的脸皮逐渐地由紧变松,由松变皱,笑了:“嗯,好主意!”什么主意呢?原来这个妃子叫娘娘趁莲花夫人睡觉的时候,用五百个面团去调换那五百只蛋,再把蛋扔到恒河里去。娘娘立即派手下的心腹去办。不多一会,心腹回来报告:“启禀娘娘,办好了,神不知鬼不觉。啊呀,那五百个大蛋,滚瓜溜圆,看样子个顶个儿都是公的,亏她下得出!”
娘娘放心了,随即去见国王:“陛下,恭喜贺喜!”“喜从何来?”乌提延问。“陛下还不知道吗?莲花夫人下了五百个蛋,个个圆不溜秋,孵出来准都是王子,这不是大喜事吗?”乌提延听了,把胡子捋了捋,一蹦老高,飞奔到莲花夫人房里,只见地上放着一只大箩筐。掀开被子一看,再伸手一捏,脸色陡变:“啊,咄!这哪里是蛋,分明都是面团团。”这一气非同小可,胡子都翘起来了,随即把莲花夫人从床上拽下来,不由分说左右开弓,掴了两记耳光,大吼一声:“来人哪,把她打入冷宫!”可怜,莲花夫人懵懵懂懂地被拖了出去,在冷宫里孤身一人,流淌了二十年又苦又涩的眼泪。
话分两头。且说这五百个蛋扔下恒河,顺流而下,飘到萨但菩国。萨但菩王与五百个王妃正在河边洗澡玩水,见到此蛋,便命人捞将起来,分送给妃子们,不多不少,正好一人一个。
妃子们把蛋带回宫里,过不几天,蛋壳破裂,从里面钻出一个个活泼可爱的胖小子。萨但菩王高兴极了,认为这是上苍所赐,命妃子们好生抚养。
光阴过得真快,转眼过了二十年,这五百个胖小子全都长成了威风凛凛的大力士,萨但菩国也因此强盛起来。国王想:我与乌提延国向来冤家对头,何不趁此国力强盛之际,兴兵讨伐,报仇雪恨!于是立命五百力士率领兵马,直奔恒河上游而来。
乌提延国王得报,吓出一身冷汗。心想:一个大力士我便吃不消,何况五百!这这这,怎生是好?幸亏他心有灵犀,急中生智,立刻策马进入雪山,找仙人提婆延求计。
提婆延正在入定,闭着眼说:“贤婿,何必惊慌,你且将小女莲花夫人放出来,令她到阵前却敌可也。”乌提延道一声谢,回到宫里,请出莲花夫人,为她梳妆打扮,让她骑上大象,晃晃悠悠,来到阵前。那五百力士正在阵前耀武扬威,见夫人出来,一齐弯弓搭箭,要把她射成刺猬一般。咦,怎么搞的,力士们忽然觉得胳膊软了,手腕酥了,浑身像一摊烂泥,动弹不得。此时,仙人提婆延亦驾云而来,在空中大声喝道:“呔,孩儿们不得无礼!骑象的莲花夫人是尔等生身之母,乌提延国王是尔等生身之父,倘若伤害他们一根毫毛,必将永堕阿鼻地狱!”力士们闻听此言,半信半疑,惊讶不已。
为了证实提婆延的告诫,莲花夫人在象背上解开衣襟,露出膨隆双乳,用两手分别挤压乳房,即从左右两颗乳头中各喷出二百五十道乳汁射入敌阵,道道乳汁俱入五百力士口中。力士们尝到乳汁的滋味,知是母乳,立即滚鞍下马,向父母忏悔认罪,同时乞求养父母萨但菩王及王妃们罢兵修好。从此,两国一直和睦相处,成为兄弟之邦。因此功德,五百力士及两国国王后来都无师自通,成就佛道。莲花夫人及萨但菩国的五百王妃,也被接引到忉利天上享福去了。唯有乌提延国王的正宫娘娘及几个干坏事的妃子和仆从,被罚进了阿鼻地狱。
释迦讲完了上述故事,问众弟子:“你们知道仙人提婆延是谁吗?”众弟子相顾茫然。释迦说:“不是别人,正是你们的师傅我。不是现在的我,而是往昔前世的我。”众弟子慌忙合十,赞叹乃师道行久远,功德不可思议。
按:人与某种动物交感而生人,是古代部族起源神话中的普遍题材。乌提延部族也许奉鹿为先祖,萨但菩部族也许奉鸟类为先祖,故有母鹿舔仙人精而生女和嫔妃拾河中卵而孵子的传说。后经人们按照各自的意愿加以合并、增删、篡改,以至生出因无嗣而求偶,因嫉妒而害人,因宿怨而仇杀,以及调和生身与养身父母之间的关系等情节。佛经的编造者拣拾和糅合这些情节,安在释迦上,又成了释迦的本生故事之一。
2.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之第十八首——赠日本女郎徐志摩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3. 有关莲花的谜语
有关荷花的谜语
1、远看象把小绿伞,
近看象个大绿盘,
水珠掉进绿盘里,
好象珍珠滚滚掉。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2、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
穿着粉红袄,
模样真漂亮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有关荷花的常用谜语
1、泥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阵阵放清香。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2、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
坐在绿船上。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有关荷花的最新谜语
1、一个小姑娘,
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袄,
阵阵放清香。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2、一个小姑娘,
坐在池中央,
掉了头发也有人爱,
你说好不好?
迷目:打一花名
谜底:荷花
一、外形特点
荷花是一种水生的花卉。它的根系横向生长,可以扎根在河塘的底泥之中。它的茎干比较长,而且相对肥厚,能够长出水面。叶片圆形,碧绿色,直径在25-90cm之间,能够漂浮于水面上。它的花开于水面之上,直径在10-20cm之间,有粉色、白色等多种颜色,非常美丽。
二、习性特点
它通常在春季的时候生根、发芽,然后逐渐长大。在6-9月份的时候开始开花。它的花儿在早上的时候开始绽放,不过到了晚上的时候,会自动关闭,等到第二天,才会再次开放。它通常在8月份的时候开始结果,9-10月份时,果子会成熟。
三、养殖特点
养荷花的时候,需要将它放在一个相对暖热的位置,并且提供足量的阳光。因为它喜暖热,并且喜光,如果温度达不到20℃,光照时间达不到4个小时,基本无法开花。在养护时,还要往水中放入一些底泥,来供它扎根,并且提供一些养分。
4.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之第十八首——赠日本女郎
徐志摩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象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5. 万花丛中过,只采一朵莲的意思意思
意思是虽然有万种花,但是只偏爱莲花
可以有另一种理解是,有个男人虽然看过了形形色色的女人,但他只爱一个人矢志不渝
6. 有关莲的资料
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莲花
LOTUS
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佛身多置于莲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称莲座。
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莲花喻为君子,给以圣洁的形象。
莲花亦称荷花。它那一茎双花的并蒂莲,是人寿年丰的预兆和纯真爱情的象征。在百花中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莲花以它那美、爱、长寿、圣洁的综合象征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名花,因此常藉与“连”同音组合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
7. 余秋雨 你来不来都一样 竟感觉每一朵莲 都像你..求整首诗啊
是余光中的,不是余秋雨的<<等你,在雨中 >>
等你,在雨中,在造虹的雨中
蝉声沉落,蛙声升起
一池的红莲如红焰,在雨中
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
每朵莲都像你
尤其隔着黄昏,隔着这样的细雨
永恒,刹那,刹那,永恒
等你,在时间之外
在时间之内,等你,在刹那,在永恒
如果你的手在我的手里,此刻
如果你的清芬
在我的鼻孔,我会说,小情人
诺,这只手应该采莲,在吴宫
这只手,应该
摇一柄桂桨,在木兰舟中
一颗悬在科学馆的飞檐
耳坠子一般地悬着
瑞士表说都七点了。忽然你走来
步雨后的红莲,翩翩,你走来
像一首小令
从一则爱情的典故里你走来
从姜白石的词里,有韵地,你走来
8. 佛前的是16朵莲每打翻一朵莲代表的是什么
现在电视是16多年,没打开翻译的年代的人是什么人?
9. 一尊佛,旁边有一条龙围绕着他,还有一朵莲花,莲花上有一个可以拿下的龙珠,他是什么佛,而且他有点胖
拈花一笑 [niān huā yī xiào] 拈花一笑 拈花一笑。佛教语。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宗典故。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指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指彼此默契、心神领会、心意相...
10. 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网络
帮助
网络知道 > 理工学科 > 物理学相关问题
• 关于莲的科学知识有哪些?
• 有什么关于莲文化的?????????
• 莲文化的魅力(详细一点啊~~~~)
• 莲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 有关莲的知识、文化的书籍和文章资料!
订阅该问题
您想在自己的网站上展示网络“知道”上的问答吗?来获取免费代码吧!
--------------------------------------------------------------------------------
如要投诉或提出意见建议,请到
网络知道投诉吧反馈。
添加到搜藏待解决
关于莲的科学知识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3 小时
十万火急!!!!!!!!!!!!!!!!!!!!!!~~~~~~~~~~~~~~~
提问者:杨一凡001 - 试用期 一级
回答 共 2 条
莲
Nelumbo nucifera
睡莲科,莲属,宿根水生植物。又称荷花、荷、水芙蓉等。多年生长在水中。草本植物,具横走根状茎,即我们日常吃的莲藕。叶圆形,高出水面,有长叶柄,具刺,成盾状着生。花单生在花梗顶端,直径10~20厘米;萼片5,早落;花瓣多数为红色、粉红色或白色;多数为雄蕊;心皮多,离生,嵌生在海绵质的花托穴内。坚果椭圆形或卵形,俗称莲子,长1.5~2.5厘米。我国南北各省广为栽培。莲全身是宝,藕、叶、叶柄、莲蕊、莲房(花托)入药,能清热止血;莲心(种子的胚)有清心火、强心降压功效;莲子(坚果)有补脾止泻、养心益肾功效。莲藕可作蔬菜食用或提取淀粉(藕粉)。荷花为我国十大名花之一。莲原指其果实,俗称莲蓬;后花、实都泛称为莲。其地下茎的肥大部分称藕。中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武汉、杭州等地的品种尤多。
莲喜相对稳定的静水,忌涨落悬殊和风浪较大的流水,水深一般不宜超过1.5米。生长季茎叶最适温度为25~30℃。要求日照充足,不宜长期在室内栽培。土质以富含有机质的粘壤土为宜。莲子寿命特别长,千年古莲子仍能萌发新株。莲以分株繁殖较常用,也可播种繁殖。均宜在春季转暖后进行。莲的主要病害有腐烂病、叶斑病等,虫害有蚜虫、金龟子等。
砌池植莲,并依水建立桥、榭,构成观荷景区,是中国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各地名胜风景,均广泛应用。也适用于点缀庭园水面,净化水体,或作盆栽。藕和莲子营养丰富,生食、熟食均宜。藕可加工成藕粉、蜜饯等。莲子有安神作用,常作汤羹或蜜饯,为中国民间滋补佳品。荷花花瓣、嫩叶可佐食。莲各部分均可入药。
天竺[古印度]盛长莲,有青,黄,红,白四种.佛教中所说的莲花多指代白莲,名为芬陀利花.佛教依莲花比喻佛法,故有妙法莲华经. 一、佛教崇拜莲花之由来
当人们走进寺庙,抬头看见佛祖释迦牟尼的坐像,身穿通肩大衣,手作说法印,结跏趺坐在莲花台上,佛经说,这是释迦佛祖修道成佛后向信徒们讲经说佛的姿态。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也结跏趺坐在莲台上,双手仰掌足上,掌中托着一个莲台,似乎在指引众生往通西方佛国净土;以大慈大悲闻名的观音,更是身穿白衣,坐在白莲花上,一手持着一只净瓶,一手执着一朵白莲,仿佛在表露观音怀着的一颗纯洁的菩萨心,全力导引信徒脱离尘世,到达荷花盛开的佛国净土。
在翻读佛经书籍时,人们又常常会见到佛经把佛国称为“莲界”,把寺庙称为“莲舍”,把和尚的袈裟称为“莲服”,把和尚行法手印称为“莲华合掌”,至于和尚手中使用的“念珠”也是用莲子串成。佛经说,用莲子作念珠比用槐木珠要好,同样掐念一遍,所得之福,可多“千倍。
综上所述,莲华已与佛教结下了亲密的因缘,成了佛国的象征与圣花。
佛教为什么如此崇拜荷花?简要地说有两方面原由:
第一,与荷花特性相关。
荷花,是一种多年生的水生植物花卉,她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的孤傲清高,但她那“出污泥而不染”与迎着酷夏骄阳而盛开的特性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
佛教认为“六尘”,因世间充满“六尘”,故把人世间称为“六尘”。由于“六尘”的污染与干拢,人世间又充满着欲望与竞争,使人们难以班门平静,难得洁净。这种情况与“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的佛国净土是格格不入的,要想进入佛国,必须远离尘世,遁入清净的空门,专心修佛,消除污染与干拢。“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别属性与人世间的佛教信徒希望自己不受尘世的污染的愿望相一致,保持洁净,以便顺利进入净土佛国。
第二,受到古印度崇拜荷花习俗的影响。
早在佛教诞生以前的印度,每当夏天,烈日炎炎似火烧,在这酷暑的日子里,正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夏夜,或清晨,在盛开荷花的池塘、湖畔散步赏荷,绿水荫秀,粉红淡紫相间,芬芳四溢,使人赏心悦目,清风徐来,荷香随风从万绿丛中散发出来,令人的心肺像洗涤过似地顿觉凉爽。荷花池塘便成了避暑的胜地。
在古印度的十典文学中,常常以莲花比喻美丽的姑娘,如著名的史诗《罗摩衍那》说:“悉多有位女朗长得仪容秀美,浑身却像涂上污泥的莲藕,闪光的美容从不显露。”另外,在古典文学中形容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的大眼睛。
在印度佛经中,还将释迦牟尼的诞生与荷花联系起来。佛经中说:释迦降生之前,皇宫御苑中曾出现了八种瑞相,百鸟群集,鸣声相和悦耳,四季花卉一同盛开,尤为奇异的是,在宫内的大池塘中突然长出一朵大如车轮的白莲花,白莲长出之时恰是释迦降生人间,释迦牟尼降生之初,在舌根中又闪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又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还坐着一位盘脚交*,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佛经《百缘经》说释迦牟尼就是莲花王子,还流传着一则动人的故事:
从前,在恒河上游有个国家,国王名叫波罗奈,又称莲王,治国有方,人民安居乐业。有一年病疫流行,求医药者甚众,国王见状大发慈悲,集中宫廷御医四处奔走,为百姓治病。御医们说,要治愈这种流行病,只有京城东北河中赤鱼的血肉,食之能愈,而目前河中无此鱼。王子听后,便投入河中化为赤鱼,献身为百姓治病。百姓纷纷前来割切赤鱼的血肉治病。奇怪的是赤鱼“割处随而复生”,赤鱼是割不尽的,如是持续了十二年之久,直到国内的百姓全部治愈。佛经说,这位莲花王子就是后来的佛祖释迦牟尼。
在《杂宝藏经》中还载有莲花夫人的故事:早在列量世之时,雪山之麓住着一位修行的仙人名叫提婆延。他经常小便在岩石之上。有一天,一只雌鹿来此石岩上舐了几下,不久便怀孕生下一女,端正殊妙,人称鹿女。后来提婆延得知鹿女是自己之后,便取来抚养。鹿女长大后,所经的路上,均出现了莲花,故又称莲花女。一次国王乌提延打猎路过看见地上有莲花七重,便四处打听鹿女,将她领回宫中,纳为王妃。鹿女到王宫不久便怀孕 ,一胎生了五百个儿子,个个面目端正清秀,长大之后又成了五百大力士,成为国家的保护者。国王欣喜万分,封鹿女为第二夫人,时人又称莲花夫人。
在印度的佛经中,荷花的分类也与佛教相联,与今天的科学分类有很大的不同,佛教中荷花的含义是广泛的包括不同属的睡莲等等。
以荷花颜色分之,佛经上有白、青、红、紫、黄等五色,称为“五种天华”。其中白、青两色最受青睐。
白莲花,梵文音译为芬陀利,此花最大,花瓣数百,考试又名“百叶华”。此花生长于佛国阿耨达池中,人世间难以见到,故又称“希(稀)有之华(花)”,佛祖释迦称她为“人中好华”。
青莲花,梵文音译为优钵罗,因色青故名。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青白分明,酷似佛眼,故在佛经中称之不“莲眼”,也即观音菩萨的眼睛。
这五种莲花,为五大虚空藏菩萨所坐,佛经上说:
东方福智虚空藏,坐青莲花,乘银牛;
南方能满虚空藏,坐赤莲花,乘金象;
西方施顾虚空藏,坐白莲花,乘琉璃马;
北方无垢虚空藏,坐紫莲花,乘狮子;
中央解脱虚空藏,坐黄金莲花,乘水晶龟;
还有以莲瓣多寡分之,佛经上说有人华、天华和菩萨华三种。人华者,莲瓣仅十余而已,天华者莲瓣达数百,而菩萨华者,莲瓣多达千数,即是佛教最尊崇的千(瓣)莲花,佛国莲华的象征。
二、莲花之美——“四德”与“十善”
随着佛教的传播与净土莲宗的建立与发展,对莲花的崇拜形式,内容日益丰富多彩,佛教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规则、戒律相类比美化,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拜,把荷花的美德归纳成“四德”与“十优”。
佛经《涅盘经》说佛有四德,即常、乐、我、净。所谓常德,是指佛性常住不离,具有“历三世而不迁,混万法而不变”的固定德性。所谓乐德,是指佛陀乐于远离人世间生死逼迫之苦,乐于寂灭于涅盘净土佛国。所谓我德,是指佛陀虽在人世间,但早已忘记了凡夫俗子的“忘我”,而具备有“八自在”的“真我”。所谓净德,,是指佛陀远离人世间的垢污而无染,犹如清净的大圆镜,了无纤翳。
佛陀有四德,佛经也给莲花总结为“四义”,与“四德”相应。据《华严经》载,“大莲华者,梁摄论中有四义:
一如莲华,在泥不染,比法界真如,在世不为世污。
二如莲华,自性开发,比真如自性开悟,众生诺证,则自性开发。
三如莲华,为群蜂所采,比真如为众圣所用。
四如莲华,有四德: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比如四德,谓常、乐、我、净。”
《三藏法数》还把莲华的优点与菩萨的“十善”相比,作子更加细致的概括。
莲华喻菩萨十种善法:
1.离诸染污。菩萨修行,能以智慧观诸境于一切法,不生贪爱,虽处五浊生死流中,而不为生死过失所染,比喻莲花出于水而不为污泥所染也。(五浊者,即劫浊、众生浊、烦恼浊、见浊、命浊)
2.不与恶俱。菩萨修行,唯欲灭一切恶,生一切善,于身口意,守护清净,不与纤毫之恶 共俱,比喻莲华,虽微滴之水,而不停留也。
3.戒香充满。菩萨修行,放诸戒律坚持无犯,以戒能灭身口之恶,犹香能除粪秽之气。故经云:戒香芬馥,广布充满,比喻莲华开敷,妙香广布,遐迩皆闻也。
4.本体清净。菩萨因持戒故,身心清净虽处五浊之中,而能无染无著,比喻莲华生时虽处污泥浊水,而自然洁净无所染也。
5.面相熙怡。熙,和乐貌。怡,喜悦也,菩萨心常禅悦,则面无颦蹙,诸相圆满,见者悉皆欢喜,比喻莲华开时,令诸见才心意快然而生喜悦也。
6.柔软不涩。柔软则随顺,不涩则无滞,谓菩萨修慈善之行,复于闭法无所滞碍,充于内而形于外,故体常清净,柔软细纱而不粗涩,比喻莲华,体性柔软而复润泽也。
7.见者皆吉。菩萨修行成就,形相美妙,凡所见者咸获吉祥,比喻莲华,芬馥美妙,人或眼见及梦见者皆吉祥也。
8.开敷具足。菩萨修行功成,智慧福德,庄严具足,比喻莲华开敷而其华果具足也。
9.成熟清净。菩萨修因既圆,妙果成熟,而慧光发现,能使一切有情见闻之者,咸得六根清净,比喻莲华成熟,若眼睹其色,鼻闻其香,则诸根示得清净也。(六根者,即眼根、耳根、鼻根、身根、意根。)
10.生已有想。菩萨初生之时,诸天人等咸乐护持,以其必能修习善行,证菩提果,比喻莲华初生之时,虽未见花,凡诸人众,咸生已有莲华之想也。(梵语菩提,华言道)
以上的类比,内容虽无针对性,可比性也不大,但准确地把握了荷花的清秀洁净之特性与佛陀的精神使莲华得到了升华
回答者:jodyyan - 秀才 三级 10-20 18:36
莲花:最早出现于东汉,跟佛教文化有关。因为莲花在佛教中是一种圣洁物。因为佛教在我国虽几起几落,却也久盛不衰,影响到社会各阶级、阶层,深入到文化意识的各个领域,因此,莲花纹在瓷器、陶器纹饰中经久不断。 东汉;用高温釉画成单个莲瓣。 酉晋后期出现莲瓣纹,一件器有几个莲瓣。六朝时期莲瓣的特征是短、肥胖、粗大,多为刻花。 唐代的莲瓣也还比较肥胖,排列比前朝紧密些,多为刻花。 北宋的莲瓣纹,莲瓣稍瘦,排列紧密,多刻花、划花。 南宋莲瓣细长、排列紧密,形似菊花。 元代:莲瓣肥大,莲瓣与莲瓣间有空隙,瓣中绘有杂宝,"有些不可名状。瓣中绘杂宝之风格,明、清尤甚,至今不灭。 明代:早、中期的莲瓣较宽大,排列渐紧,瓣与瓣间空隙渐小,以至于无,莲瓣完全联在一起。 清代:明末至清末,陶瓷器上的莲瓣逐步变形,即所谓异化,图案化,或似象非象,已不再具有严格的宗教神圣意义了。 元、明、清的莲瓣以绘画为主,极少有划花、刻花。
莲花
LOTUS
莲花在佛教上被认为是西方净土的象征,是孕育灵魂之处。佛身多置于莲花之上,所以佛座亦称莲座。
历代诗人赞美莲花出污泥而不染,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把莲花喻为君子,给以圣洁的形象。
莲花亦称荷花。它那一茎双花的并蒂莲,是人寿年丰的预兆和纯真爱情的象征。在百花中它是唯一能花、果(藕)、种子(莲子)并存的。莲花以它那美、爱、长寿、圣洁的综合象征成为中国人喜爱的名花,因此常藉与“连”同音组合在传统的吉祥图案中。
莲花图片
http://image..com/i?tn=image&ct=201326592&cl=2&lm=-1&pv=&word=%C1%AB%BB%A8&z=0
莲的诗句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
----------
晓出净慈寺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
杂诗 龚自珍
津梁条约遍南东,谁遗藏春深坞逢。
不枉人呼莲幕客,碧纱橱护阿芙蓉。
----------------------------------------------------------------------
----------
长干行 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
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
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
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
----------
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
----------
江南 汉无名氏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
南乡子 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
游女带花偎伴笑,争窈窕,
竞折田荷遮晚照。
----------------------------------------------------------------------
----------
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歌醉中作歌 黄仲则
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
倾觞绿酒忽复尽,楼中谪位安在哉?
青山对面客起舞,彼此青莲一抔土。
若论七尺归蓬蒿,此楼作客山是主。
若论醉月来江滨,此楼作主山是宾。
谁将诗卷掷江流,定不与江东向流。
----------------------------------------------------------------------
----------
泽陂 诗经
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
寤寐无为,涕泗滂沱。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寤寐无为,中心悁悁[1]。
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
寤寐无为,辗转伏枕。
----------------------------------------------------------------------
----------
古绝句 汉无名氏
日暮秋云阴,
江水清且深。
何用通音信,
莲花玳瑁簪。
关于莲的诗句在爱诗词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