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今朝看碧霄

七夕今朝看碧霄

发布时间: 2022-01-23 12:44:46

1. 七夕今宵看碧霄下一句是什么

乞巧
朝代:唐朝 作者: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译文
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注释
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朝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2. 七夕今宵看碧霄是哪首诗的

七夕今宵看碧霄的出处

乞巧

[ 唐·林杰 ]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3.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这首诗的译文,

这首诗是唐代林杰的《乞巧》,全诗的译文如下: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全诗原文如下: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注释: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几万条。比喻多。

(3)七夕今朝看碧霄扩展阅读

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年)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乞巧》这首诗是人教版第六册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围绕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这一主题来编排的。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将学生带回儿时倾听大人们讲故事的快乐中去,充分感受古人丰富的想象。

4. 七夕古诗词,七夕今宵看碧霄的意思

七夕今宵看碧霄的意思是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古代借星星月亮来表达情感,而现代时尚男女则以markyourman来寓意令人羡慕的亲密关系。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5. 七夕今宵看碧霄的碧霄是什么意思

浩瀚天空。

一、原文

《乞巧》唐代: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回秋月,穿尽红丝几万答条。

二、译文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5)七夕今朝看碧霄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盼着能够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二、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诗句浅显易懂,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表达了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6. 七夕今宵看碧霄中的宵是什么意思

七夕今宵看碧霄中第一个宵是晚上的意思,第二个宵是天空的意思。

出自唐代专诗人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属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释义】一年一度的七夕佳节又到了,今天晚上人们纷纷仰望浩瀚无际的天空。希望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在这盛大的节日里家家户户的女儿们望着月亮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热点内容
宗璞的丁香结 发布:2025-08-23 08:25:21 浏览:170
百合功效烹 发布:2025-08-23 08:19:22 浏览:919
绿色花卉名 发布:2025-08-23 07:51:46 浏览:164
上高县荷花 发布:2025-08-23 07:45:21 浏览:543
文人白蜡盆景 发布:2025-08-23 07:39:22 浏览:983
黄宾红牡丹 发布:2025-08-23 07:31:29 浏览:547
百合动漫游戏 发布:2025-08-23 07:30:04 浏览:594
名酿荷花 发布:2025-08-23 07:20:42 浏览:796
荷花节闭幕 发布:2025-08-23 07:18:36 浏览:378
仙人掌牡丹 发布:2025-08-23 07:12:34 浏览: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