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时天空出现的牛郎织女
❶ 关于七夕牛郎织女的故事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在这里,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
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牛郎独自一人赶着牛进了山,在草深林密的山上,他坐在树下伤心,不知道何时才能赶着十头牛回家,这时,有位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他的面前,问他为何伤心,当得知他的遭遇后,笑着对他说:“别难过,在伏牛山里有一头病倒的老牛,你去好好喂养它,等老牛病好以后,你就可以赶着它回家了。
牛郎翻山越岭,走了很远的路,终于找到了那头有病的老牛,他看到老牛病得厉害,就去给老牛打来一捆捆草,一连喂了三天,老牛吃饱了,才抬起头告诉他:自己本是天上的灰牛大仙,因触犯了天规被贬下天来,摔坏了腿,无法动弹。自己的伤需要用百花的露水洗一个月才能好,牛郎不畏辛苦,细心地照料了老牛一个月,白天为老牛采花接露水治伤,晚上依偎在老年身边睡觉,到老牛病好后,牛郎高高兴兴赶着十头牛回了家。
回家后,嫂子对他仍旧不好,曾几次要加害他,都被老牛设法相救,嫂子最后恼羞成怒把牛郎赶出家门,牛郎只要了那头老牛相随。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❷ 七夕真的可以看见牛郎织女吗
为什么我国古代情人节选在七夕?因为那天日落后牛郎织女在天顶附近,农历初七的月亮在牛郎织女的南边,银河因为月亮的光芒而无法看见,所以古人想象,那天牛郎织女跨国天桥相会。也绝非牛郎织女到一块。 现在呢?在城市里,还有多少人见过银河?又因为舆论的宣传,在七夕那天向上牛郎织女相会。结果一定是很遗憾,无论在好的文学家怎么描述今夜的天象。观测到的反这就是在被光污染印红天空中,牛郎织女在那里发出暗淡的光,仅此而已。能让这么一个毫无观测价值的天象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这是媒体的胜利?不管是不是,但这一定是天文学的悲哀
求采纳
❸ 梦见七夕节有好多牛郎织女在天上飞
梦见七夕好多牛郎织女在天上飞:运气虽然还算不错,但也因出现过度激烈的行为而让周围的人惊讶。轻薄的言行举动让人对你的印象大打折扣,举止上要多收敛点才行。晚间的休闲时间也因太过多脱轨的行为而有引来纷争的暗示喔,就算目前让你逍遥得意,事後不良影响还是会出现的。此外这两天对从事运输方面职业的人是交通上的注意日,不论驾驶的是地上跑的还是天上飞的,都应特别谨慎小心。
❹ 听有些人说七夕那天晚上🈶那个星星还是什么东西,就那样的,说牛郎织女在天上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七夕节。七夕节又叫做乞巧节,因被赋予牛郎织女的传说,七夕也就成为了中国的情人节。相传织女来到人间与凡人牛郎相爱,并过着幸福的日子。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要将织女带回天庭。此时神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便将触角变成了一只小船,让牛郎坐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伤心的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喜鹊,无数的喜鹊用身体塔成一座鹊桥,于是牛郎织女便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见此,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的七月七日这天,在鹊桥上相会。
❺ 七夕节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汉族民间爱情故事,也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其余三个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哭长城》《白蛇传》),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喜鹊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牛郎织女”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后来发展成为七夕节。每到过节时,古代女性会向着天上的织女星和牛郎星许愿,希望自己能有智慧的头脑、灵巧的双手与美好的姻缘。
❻ 七夕节当天能看见牛郎织女吗
看不见,那只是一个神话故事
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神话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在这个晚上相会。 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
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 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
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
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
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
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祝福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
人说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夫妻节;七夕和爱情的美好连系起于何时呢?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朝宫女传出的七夕穿七孔针习俗,宫女们盛装丝彩衣“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这样的风俗后世代代相传,绵延久久。
针和线是七夕的象征物。《西京杂记》也记戚夫人侍儿贾佩兰说,戚夫人侍高祖,七月七日“以五色缕相羁,谓为相连爱”。穿七孔针乞巧、用五色丝缕“相连爱”,这些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精神从公元前中国汉代宫中就流传下来了。
到了南北朝时代,穿针楼的规模更是宏观、美仑美奂,见《太平御覧.序时部十六》七月七日条所引《舆地志》记载: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
南北朝七夕 祭拜牛郎织女
七夕,妇女穿七孔针乞巧风俗一直延续到后代去。南北朝时代讲究针的质地,有金针、银针、黄铜针等,除此之外,更添加了一些丰富的民俗。
七夕:牛郎织女不为人知的故事
七夕乞巧寻良缘,女子中庭露天祭拜牵牛、织女星。
七夕牵牛、织女将渡鹊桥相会。当夜妇女洒扫中庭,露天祭拜牵牛、织女星神许愿的风俗,始见于南北朝时代。当时的祭品有酒、肉干、新鲜当令水果等等,不仅如此,摆饰非常讲究隆重,桌上洒香粉,香气薰人散发端庄丰美的红粉气。当时的风土志《荆楚岁时记 》这样记载七夕:“设酒脯时果,散香粉于筵上,以祀河鼓(牵牛)、织女。”这样的风俗,和南梁殷芸写的《小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已经相应了。那时代已经传有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喜子得巧符应 五色天辉得良缘征应
南北朝的女子穿针乞巧,陈设瓜果祭拜还带有乞巧、得巧的玩味。怎么玩法?她们悉心找来小蜘蛛,美称“喜子”,让其在瓜上结网,得好网则是“得巧”的符应。守夜祭拜二星神的女子都怀着祈求良缘的心愿。有人说能见到天汉中奕奕有白气,或是发出五色光辉就是征应。
对今天的人来说,七夕爱情常在我心。七夕所寓含的“情人节”精神从公元前中国就流传下来了,南北朝时代,发展出丰富的七夕民俗,又承传到今天,代代相传。昨夜星辰昨夜风,款款情致古今同啊!
❼ 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为何只在七夕节相遇
牛郎,牛是个吃苦卖力的劳累又诚实的代表人,织女,织是手巧能干的勤奋人,二者都是苦命人,苦命人一生是没福的,从不想有福,只想有个诚实能干的人为伴,相依为命。其实这样的事天下多之又多,牛郎织女只是个代表而已。
至于为什么要在七夕,七同妻,七七相逢,也就是相爱的思念。天意也。父母能挡住儿女的婚事,却挡不住相爱夫妻的思念,人无情天有意,七七思念天中相见。这是上天表现出儿女对父母的恩恩怨怨。
牛郎被赶出家门,老牛一直相随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
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❽ 牛郎织女的故事大概是在什么时候发生的
牛郎织女的故事起源于我国古代人民对星空的观察,在古时候就有了,大概东汉时期吧。
牛郎回和织女答指的本来是天上的两个星宿,在周代《诗经.小雅.大东》中就出现了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记载,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在这个时候,牛郎和织女还仅仅是简单的星座名称,他们之间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在此时,日后的“乞巧节”也就是今天的七月七日七夕节,也还未出现。汉朝的时候,这两颗星宿才被转化为了具体的人物。班固在《两都赋》中说:“临乎昆明之池,左牵牛而右织女,似云汉之无涯。”意思是说,汉宫昆明池边有牵牛、织女两座石人像。
❾ 关于牛郎织女和七夕的资料
传说复之一
早先,织女和制牵牛只是宇宙中距离较近的两颗星宿。织女织布,牛郎放牛。天帝看到这一幕,感觉两人都很可爱,于是,天帝下令让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妇。谁知,成为夫妇的牛郎织女却整天如胶似漆似的粘在一起,荒废了劳作。
天帝知道后,大怒。于是,天帝让乌鸦去传旨,让牛郎织女七天相会一次,以免耽误劳作。谁料乌鸦却传错了旨,将七天相会一次传成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
传说之二
相传织女是天上的天女,牛郎只是凡间的普通放牛郎。织女因贪恋人间,私自下凡游玩,并在一湖中洗澡。牛郎看到后,便爱上了织女,为了让织女留下来,牛郎偷走了织女的衣服。织女回不了天庭,便留在凡间与牛郎结成夫妇。
后来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人将织女接回天庭。牛郎也是奋力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头上的金钗划出了一条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
天上的喜鹊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所感动,并且为他们搭成了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于是,天帝便下令每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才能相会一次。
❿ 七夕节牛郎织女是外星人吗
不是,牛郎织女只是一个传说,是古代人们对天空的美好幻想演变出来的一个神话故事。
牛郎织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民间爱情故事,从牵牛星、织女星的星名衍化而来。传说古代天帝的孙女织女擅长织布,每天给天空织彩霞,她讨厌这枯燥的生活。
就偷偷下到凡间,私自嫁给河西的牛郎,过上男耕女织的生活,此事惹怒了天帝,把织女捉回天宫,责令他们分离,只允许他们每年的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会一次。
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
每年入秋的第七天,我们总会看见喜鹊的头顶突然秃去。相传这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的东岸相会,役使喜鹊做桥梁从它们头顶走过去,所以喜鹊头上的毛都被踩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