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情人节的佛禅

情人节的佛禅

发布时间: 2022-01-22 00:29:58

⑴ 爱情有如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什么意思

爱情像禅一样,需要自己去参悟,需要自己去体会,说出来的禅,那是俗气,禅的内涵是无形的,你说了,就变成有形的啦,无形变有形,当然错。爱如禅,需要参悟,有些情感,说出来就淡了,就失去了原来的味道,说出来就定形了,失去了想象的空间,没有想象空间的爱,那是生活。用心领悟,自己领悟的爱才会让自己真正懂得去享受爱。

⑵ 佛禅 什么是禅

【禅】 梵语dhya^na,巴利语jha^na。又作禅那、驮衍那、持阿那。意译作静虑(止他想,系念专注一境,正审思虑)、思惟修习、弃恶(舍欲界五盖等一切诸恶)、功德丛林(以禅为因,能生智慧、神通、四无量等功德)。寂静审虑之意。指将心专注于某一对象,极寂静以详密思惟之定慧均等之状态。禅为大乘、小乘、外道、凡夫所共修,然其目的及思惟对象则各异。禅及其他诸定,泛称为禅定;又或以禅为一种定,故将修禅沉思称为禅思。 盖佛道修行之纲要为戒定慧三学,持戒清净始可得禅定寂静,禅定寂静始能得真智开发。因禅定为佛教之主要修行,故大小乘经论皆广为说示之,而其种类亦繁多。在阿含及部派佛教,将禅以寻、伺、喜、乐之有无,而分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种。色界四禅天乃修四禅者所生之处;为生于四禅天而修之四禅,称定静虑;生而即有,先天所得之四禅,则称生静虑。又有漏静虑与无漏静虑混合共修,谓杂修静虑,俱舍论卷二十四主张此乃限于阿罗汉或不还果位者所修。 于大乘中,禅为六波罗蜜、十波罗蜜之一,即禅波罗蜜(禅定波罗蜜、静虑波罗蜜)。乃菩萨为获般若之实智,或为得神通所修者。关于菩萨之禅波罗蜜之修相及静虑之种别,可见之于诸经论,如菩萨地持经卷六及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三等载,禅波罗蜜有九种相:(一)自性禅,又作自性静虑。指静虑之自性,即将心集中于一对象之心一境性;或指由观心之自性所得之禅。(二)一切禅,又作一切静虑。为摄尽自行化他一切法之禅。(三)难禅,又作难行静虑。难修之禅之意,为利益无量之有情,舍去禅定之乐,还生欲界,乃至依止静虑,证悟无上菩提。(四)一切门禅,又作一切门静虑。门乃出入之意。一切禅定以此四禅为门,而自此出与入。(五)善人禅,又作善士静虑。不爱着禅定之乐,而与四无量心俱行之禅。此乃具有殊胜善根之众生所修,故称善人禅。(六)一切行禅,又作一切种静虑。摄尽大乘一切行,故称一切行禅。此有善禅、无记化化禅、止分禅、观分禅、自他利禅、正念禅、出生神通力功德禅、名缘禅、义缘禅、止相缘禅、举相缘禅、舍相缘禅、现法乐住第一义禅等十三种。(七)除烦恼禅,又作遂求静虑。除去众生种种苦恼之禅。(八)此世他世乐禅,又作此世他世乐静虑。使众生得现在、未来一切快乐之禅。(九)清净净禅,又作清净静虑。已断尽一切惑、业,得大菩提果,故谓清净,此又分为世间清净净不味不染污禅乃至烦恼智障断清净净禅等十种。以上唯菩萨所修之殊胜禅,称九种大禅。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四最净地陀罗尼品载,成就静虑波罗蜜有五种相:(一)摄诸善法,令之不散。(二)常愿解脱,不执着于二边。(三)愿得神通,成就众生诸善根。(四)为净法界,蠲除心垢。(五)为断众生烦恼根本。此乃说明菩萨修静虑波罗蜜时所期之意愿。 法华玄义卷四上载有世间禅、出世间禅、出世间上上禅等三种禅之说。其中,出世间上上禅复分为九种,即九种大禅。对此,出世间禅有如下四种禅:(一)观禅,如九想、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等,皆为观禅。即观照不净等境相之禅。(二)练禅,如九次第定。即锻炼有漏之禅,使其成为清净之无漏禅。(三)熏禅,如师子奋迅三昧。即熏熟诸禅,使其通达无碍、转变自在。(四)修禅,又作顶禅。即顺逆自在,超入超出之超越三昧。以上之四种禅简称为观练熏修。其中以修禅为最殊胜。又同书将根本旧禅、练禅、熏禅、修禅、九大禅等比喻为乳乃至醍醐等五味,而称四禅、四无量、四无色等三种禅定为十二门禅(天台宗仅言‘味等至’为十二门禅)。此十二门禅为世间禅中之根本味禅;对此,天台宗以六妙门、十六特胜、通明禅(又作通明观、通明观禅。通观息、色、心三者,使之明净,又得六通与三明之四禅、四无色、灭尽定等九者)为世间之根本净禅。 大乘入楞伽经卷三集一切法品谓,禅分四种:(一)声闻悟‘人无我’之理,所修之‘愚夫所行禅’。(二)菩萨悟‘法无我’之理,而观察其义之‘观察义禅’。(三)超越思虑及分别,心不起作用,立即如实悟真如之‘攀缘真如禅’。(四)入如来之菩提,为众生而显示其不可思议作用之‘诸如来禅’等。此外,华严宗五祖圭峰宗密(780~841)之禅源诸诠集都序卷上载,禅可分为外道禅、凡夫禅、小乘禅、大乘禅、最上上禅等五种。注维摩诘经卷九举鸠摩罗什之说,谓禅有大乘禅、小乘禅、外道禅三种。 中国各宗派均各依其教理而修禅定,另亦有行菩提达磨所传之禅。后者系源于楞伽经等之思想,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其宗旨在于阐扬经典以外,释尊以来以心传心之法。意即不依经典文字,专以坐禅及棒喝等方法,令众生悟其本来面目。此即禅传入中国后所成立之禅宗。唐代有牛头禅、北宗禅、南宗禅等流派;其后,南宗禅曾盛极一时。至临济、曹洞等宗,则各有其独特之宗风。依此,宗密分唐代之禅宗为三派(禅三宗):(一)么息妄修心宗,谓不顾外境,藉观内心,以灭除妄念之宗。(二)泯绝无寄宗,主张凡圣等一切法如梦如幻,而达于‘无’之智亦不可得,故心无所寄,而本来为无;体达此理,即得解脱。(三)直显心性宗,体达一切现象之空、有悉为真如本性之宗。 又宗密自教禅一致之立场,而主张菩提达磨所传之禅为最上上禅,或称如来清净禅。但主张教外别传之禅门祖师认为称呼达磨所传之禅为如来禅并不适当。盖自中唐以降,达磨禅为祖师传祖师之禅,依之则可谓祖师禅;又称为一味禅,意为纯粹之禅。而将宗密所立,贬为如来禅、五味禅。又祖师禅之徒,将诸善万行悉贬斥为有相,然亦因此产生反动思想,而有事理双修、禅净共行之主张。 禅宗各派有互评宗风者,如临济大慧宗杲批评曹洞宏智正觉固守默念不动之禅风,缺乏活泼锐利之作用,乃为一种默照禅;而宏智则批评宗杲之禅风为滞于公案工夫之看话禅。宋末时,以坐禅期待开悟之待悟禅盛行,然宏智及日本之永平道元均教诫此风,认为坐禅即为佛行,乃是第一义。又如木头愚痴坐禅,唯默然而坐,心地未开者,被评为痴禅。[道行般若经卷二、六度集经卷七、六十华严卷三十八、大智度论卷十七、瑜伽师地论卷十二、卷六十三、俱舍论卷二十八、摩诃止观卷九上、卷九下、卷十上、敕修百丈清规卷四大众章、宗镜录卷三十六、万善同归集卷一、卷二、往生集卷下](参阅‘四禅’1843、‘如来禅’2360、‘定’3171)

⑶ 莲花诗词 禅佛意境

莲花诗词 禅佛意境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采莲曲】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 闻歌始觉有人来。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剪梅】北宋.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荷花】 清. 石涛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爱莲说》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繁。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阳渡~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情人节

我为卿故常难眠,
爱之不悔一片痴,
红舟日暮苍山远,
珍回千里似有知。

⑸ 寻找一些经典的佛教禅寓故事!

佛祖割肉喂鹰!达摩祖师一苇渡江。
鸠摩罗什译《金刚经》中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真正的佛法,佛用一句话说完了,就是不可思议。后世到了禅宗,讲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有一天上座说法,学生徒弟们都等他讲,等了半天他没有说话,忽然抓起面前讲台上一朵花,那么一转,大家也不晓得他什么意思,谁都不懂,只有他的大弟子迦叶尊者,破颜微笑,这是典籍的记述。这个「破」字形容得妙极了,大家等了半天,心情都很严肃,场面非常庄重,迦叶尊者忍不住了,一下子笑了出来。这一下被佛看到了,佛就说「我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因为迦叶懂了,这是禅宗的开始。
五祖弘忍大师欲传位给众弟子,遂命寺中个弟子各作谒一首,以观察各弟子对佛法的领悟程度,其中上座大弟子神秀最有可能接位,其作谒与墙上: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轻拂拭,勿使惹尘埃!后来的禅宗六组慧能法师虽没读过多少书,但听后作谒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使惹尘埃!弘忍遂暗示慧能半夜去其禅房,将衣钵传位于慧能,是为六组!

⑹ “花开就是禅,多情即佛心”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花开了就是佛理,佛的心也是多情的 。

⑺ 如来佛祖的“拈花一笑”是何意

【拈花示众】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说,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释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皆不解其意,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因传以涅槃妙心,为禅宗的起源。
【拈花微笑】(传说)联灯会要释迦牟尼佛章曰:“世尊在灵山会上,拈华示众。众皆默然,唯迦叶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古今禅宗以为宗门第一之口实,彼宗以心传心之根据大事也。然此事出何经何人传之,大藏所收之经论不记此事,隋唐之宗匠亦无言此事者,惟唐德宗末,金陵沙门慧炬撰宝林传,夸大其宗,始记此事。其后至宋,人天眼目,无门关,五灯会元,广灯录,联灯会要等诸书亦记之,此外拈之颂之者,不暇枚举。然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传法正宗记,亦不记之。宋王安石言此事出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宗门杂录曰:“王荆公问佛慧泉禅师云:禅宗所谓世尊拈花,出在何典?泉云:藏经亦不载。公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因阅之,所载甚详。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舍身为床座,请佛为众生说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金色头陀,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摩诃大迦叶。此经多谈帝王事佛请问,所以秘藏,世无闻者。”佛祖统纪五,亦引此说。

⑻ 佛和禅的意思是什么

佛,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
Buddha
]。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
禅:佛教里的一种修持。人生中的烦恼都是自己找的,当心灵变得博大,空灵无物,犹如倒空了的杯子,便能恬淡安静。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水往低处流,云在天上飘,一切都自然和谐地发生,这就是平常心。拥有一颗平常心,人生如行云流水,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宁静的心,质朴无瑕,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
禅的定义:禅那,汉译静虑,即于一所缘境系念寂静、正审思虑。
禅的意义就是在定中产生无上的智慧,以无上的智慧来印证,证明一切事物的真如实相的智慧,这叫作禅。

热点内容
卖花卉赚钱吗 发布:2025-07-17 00:55:29 浏览:746
玫瑰花要多少钱一朵 发布:2025-07-17 00:53:24 浏览:119
红边海棠花 发布:2025-07-17 00:37:41 浏览:506
来大姨妈喝玫瑰茶吗 发布:2025-07-17 00:09:45 浏览:610
百合漏尿play文章 发布:2025-07-16 23:51:14 浏览:727
花卉盆栽组合 发布:2025-07-16 23:49:54 浏览:597
湖北绿植过冬方法 发布:2025-07-16 23:48:51 浏览:981
紫玫瑰手串 发布:2025-07-16 23:44:38 浏览:13
AA樱花 发布:2025-07-16 23:18:41 浏览:194
盆栽批把 发布:2025-07-16 22:50:55 浏览: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