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关于七夕的资料

关于七夕的资料

发布时间: 2022-01-04 13:59:20

1. 关于七夕节的资料

七夕节
七夕节,中国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1][2][3][4]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5][6][4]
七夕节起始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在七夕的众多民俗当中,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8][9][10][11]
中文名
七夕节
英文名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别称
七姐节、七巧节、七姐诞、乞巧节、双七
节日时间
农历七月初七
节日类型
传统节日

2. 关于七夕的资料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七夕神话图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又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象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牵牛星和织女星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旧北京在给亡人做道场时往往以做满“七七”为完满。以“七曜”计算现在的“星期”,在日语中尚有保留。“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在台湾,七月被称为“喜中带吉”月。因为喜字在草书中的形状好似连写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岁又称“喜寿”。

希望对您有帮助

3. 传统节日七夕的简介

七夕节,又名七巧节、乞巧节、双七、七姐诞等,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上古时代人们将天文星区与地理区域相互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理来说,称作“分野”;牛郎织女星象对应地理分野的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粤地,牵牛、婺女之分野也”。

经历史发展,牛郎织女天文星象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美丽传说,以及民间女性向织女星乞巧智慧、祈祷姻缘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七夕赋予了与爱情有关的内涵,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关于七夕的资料扩展阅读

七夕习俗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

趁着月光,身着新衣的妙龄女子围坐在一起,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穿针引线。

据说,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这是我国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

女子乞巧,求一颗七窍玲珑的慧心。

【喜蛛应巧】

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对于少女来说,乞巧节亦是一个嬉戏玩耍的节日。

七月七日,女子们在小盒内放入小蜘蛛,次日再看,谁的蛛网结的最密、最圆满,就是“得巧”。

【种生求子】

七夕前几日,在小木板上负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待到数日,便可生出绿芽。

摆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将绿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4. 有关七夕的资料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七夕夜晚坐看牵牛织女星、访闺中密友、拜祭织女、祈祷姻缘、切磋女红、乞巧祈福等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七夕习俗。古时候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会在七夕夜晚牛郎织女“鹊桥会”时,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在部分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如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也有庆祝七夕的传统。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古代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从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刻的观星文化,“牛郎织女”就是典型例子。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

早在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

5. 关于七夕的故事

七夕的故事——牛郎织女

织女在人间遇上了牛郎。为了牛郎,织女选择留在了人间,织女和牛郎生下一对儿女。但织女是玉帝的女儿,最后织女不得不告别牛郎回到天庭。

牛郎带着两个孩子追至南天门,却被王母划下的天河所阻,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

(5)关于七夕的资料扩展阅读

七夕节,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远古时代,古人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

牛郎织女天文星区对应地域分野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代文献,《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 在东汉时七夕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因七夕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在当代更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汉代,七夕被赋予了妇女向织女星乞巧智慧和巧艺的人文内涵,形成了七夕乞巧习俗,故亦称为“乞巧”。七夕节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七夕节的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与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爱情为主题,以女人为主角的节日。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 急求:有关七夕节的资料和图片

七夕的新意】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传统的“七夕节”有一定的仪式:夜晚设香案、置瓜果、迎巧娘(织女),少男少女学习模仿男耕女织,此谓之“乞巧”,主要是祈求得到忠贞爱情与美满家庭。史料记载,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并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现在,大家对传统文化越来越感兴趣,古老的传统也在以新的面目回归。今年“七夕”将至,“快乐e行”就巧妙地将“七夕”文化融入了新意,为那些“当距离无可避免,想你便成为习惯”的现代“牛郎织女”搭起了一座“鹊桥”,为“乞巧”赋予了现代涵义。
这次以“两心相聚,为爱导航”为主题的活动,以更好地满足现代“牛郎织女”们的情感需求为导向,凭借“物质精神双美味的烛光晚餐、精致完美的情人空间、浪漫奢华尊贵的270度梦幻海景套房以及单身觅友情侣嬉戏的舞会酒会”为组合,为爱人、恋人们策划营造诗意浪漫的约会,不仅以现代化的交通手段“填平”爱人之间的时空距离,更以贴心的策划服务,消除爱人之间因长期两地分居可能产生的心的距离。“快乐e行”还在合作网站上推出“我的爱人在远方——征集七夕长途求爱”计划,鼓励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写出心中求爱巧计,谁的计划最有创意,就将帮助他实现求爱计划,还将免费获得机票代金券、四星级酒店住宿、浪漫烛光晚餐和99朵玫瑰等万元大奖。
为传统的“乞巧”仪式注入现代元素,但得到忠贞爱情与美满家庭的愿望并没有改变,而且从祈求发展到行动,使传统“七夕”的“乞巧”更具有现实意义。

回归七夕

宋代所载的七夕盛景“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已经很难见到了;夜设香案、置瓜果、向双星乞愿,还要穿针乞巧,少男少女学习模仿男耕女织,祈求得到忠贞的爱情与美满的家庭,这样的景象也只是在书中看到。不过,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爱情的节日,现在已经开始了新的回归。
按照民俗专家的研究,七夕节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七夕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比起源于公元270年古罗马的每年2月14日情人节,七夕的历史要悠久得多。同时,相比西方的情人节,从人文历史、情感诉求等方方面面,七夕都占有天时地利。对于国人而言,西方情人节时不仅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寒冬,并且经常出现在传统节日最多、最重要的正月里。而传统的七夕,则是旅游的大好时节。近些年,从进入8月以来,越是临近七夕,出行人数越是明显增多,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甜蜜的情侣。
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在保护传统文化上,虽然申报文化遗产是一种保护方式,但如果不走向市场,做到更贴近人们生活,传统文化只是被“养”起来,难以继续发展,最终只能“活”在博物馆里。对于传统文化,要既保护文化遗产,又要使其成为大众娱乐方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使传统节日得以弘扬。
现在这一点已经被意识到,今年“七夕”的景象,就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市场上参与七夕活动的商家也明显增多了,而且其中的传统文化意味,也愈加浓重了。今年“七夕”,“快乐e行”就巧妙地将“七夕”文化融入商业活动,联合国内几十家鲜花、婚嫁网站共同推出“随e而行飞向你,快乐e行为爱导航”的七夕主题活动,不以打折价格诱惑为主推动力,而是提出了“两心相聚,为爱导航”的理念,以贴心的策划服务,消除爱人之间因长期两地分居可能产生的心的距离,为爱人、恋人们策划营造了诗情浪漫的约会。为那些“当距离无可避免,想你便成为习惯”的现代“牛郎织女”们搭起了一座“鹊桥”,为“乞巧”赋予了现代涵义,为因缺少现代符号而一度遭遇冷落的“七夕”传统佳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七夕的主题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包括与莎啦啦鲜花网、久久婚嫁网、百合婚嫁网、久游网、途牛旅行网等合作网站共同推出“我的爱人在远方——征集七夕长途求爱”计划,鼓励任何有意中人的未婚男女,写出心中求爱巧计,并帮助最佳创意实现七夕求爱计划。随后的真人秀活动和“全国十大最浪漫、最适合约会酒店”评选,也都为传统七夕增添了新意。
东晋《西京杂记》曾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关于七夕的最早记载。自此,七夕文化流传至今,而新的文化回归,将为传统文化赋予新的内容。

7. 七夕资料100字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专中国及汉字文属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1-3]。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

  • 中文名

  • 七夕节

  • 英文名

  • Double Seventh Festival

  • 别称

  • 乞巧节、七巧节、七姐诞

  • 节日时间

  • 农历七月初七

  • 节日类型

  • 传统节日

  • 流行地区

  • 中国与汉字文化圈诸国

  • 节日起源

  • 自然崇拜、妇女乞巧

  • 节日活动

  • 祈福、拜织女、吃巧果、染指甲、结扎巧姑等

  • 节日饮食

  • 巧果

  • 节日意义

  • 中国古代的妇女节

8. 关于牛郎织女和七夕的资料

传说复之一

早先,织女和制牵牛只是宇宙中距离较近的两颗星宿。织女织布,牛郎放牛。天帝看到这一幕,感觉两人都很可爱,于是,天帝下令让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妇。谁知,成为夫妇的牛郎织女却整天如胶似漆似的粘在一起,荒废了劳作。

天帝知道后,大怒。于是,天帝让乌鸦去传旨,让牛郎织女七天相会一次,以免耽误劳作。谁料乌鸦却传错了旨,将七天相会一次传成了每年七夕相会一次。

传说之二

相传织女是天上的天女,牛郎只是凡间的普通放牛郎。织女因贪恋人间,私自下凡游玩,并在一湖中洗澡。牛郎看到后,便爱上了织女,为了让织女留下来,牛郎偷走了织女的衣服。织女回不了天庭,便留在凡间与牛郎结成夫妇。

后来被天帝知道了,便命人将织女接回天庭。牛郎也是奋力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的时候,王母娘娘用头上的金钗划出了一条银河,从此,牛郎和织女只能隔河相望。

天上的喜鹊被牛郎织女的爱情所感动,并且为他们搭成了鹊桥,让牛郎织女相会。于是,天帝便下令每年的七夕牛郎和织女才能相会一次。

热点内容
荷花鸡做法 发布:2025-08-11 16:38:25 浏览:632
金华茶花网 发布:2025-08-11 16:24:31 浏览:137
丁香花资讯 发布:2025-08-11 16:24:30 浏览:250
香槟玫瑰的花语及寓意 发布:2025-08-11 16:06:12 浏览:603
绿植的软文 发布:2025-08-11 15:45:53 浏览:219
樱花牌地板 发布:2025-08-11 15:24:05 浏览:462
去法国学花艺有什么条件 发布:2025-08-11 15:07:07 浏览:273
樱花热水器常见故障 发布:2025-08-11 14:59:28 浏览:943
哈尔滨荷花开了吗 发布:2025-08-11 14:37:31 浏览:24
蚯蚓粪养兰花 发布:2025-08-11 14:36:26 浏览: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