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培育第一朵花图片
㈠ 100余万株牡丹竞相盛开 太空牡丹引人关注,这些太空牡丹是如何培育的
一.河南洛阳各大牡丹观赏园内100余万株牡丹竞相盛开100余万株牡丹竞相盛开 太空牡丹引人关注,曾搭载航天飞船进入过太空的牡丹种子,在园林科技人员的精心培育下花开成片
4月12日,在河南洛阳各大牡丹观赏园内,“霓虹焕彩”“青龙卧墨池”“海黄”等600多个品种的100余万株牡丹竞相盛开。
今年2月份温度比较高,一度达到历史最高温度。进入3月份平均气温又比较低,导致牡丹比正常其他年份开花时间推迟,全市牡丹100余万株,早、中、晚各品种的牡丹都处于盛花期,预计最佳花期将持续到4月下旬。洛阳牡丹迎来了大面积绽放,洛阳红、海黄等牡丹品种已连片盛开,又正值第39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在继续执行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外地车辆不限行、餐饮住宿控涨幅、特殊群体免费游等“三不一控一免”惠民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年票景点增范围、公交车辆增班次、来洛赏花有专列、乘坐地铁有折扣、假期停车不收费等“两增两有一不”惠民措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
㈡ 太空飘着一株稻:太空种植,这个可以有!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武汉植物园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在天的那边,银河的那边,有一群宇航员,他们活泼又聪明,机智又勇敢。
他们在遥远的太空也种出了各种植物~
?
“科普中国”是中国科协携同社会各方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科学传播的科学权威品牌。
本文由科普中国融合创作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㈢ 太空培育
植物育种的方法之一,属于物理诱变育种;其原理是把种子放在太空高辐射条件下,使植物基因发生变异,然后回到地面,再进行选择,从中选出有益的变异植株,这就叫太空育种。
㈣ 太空上种植的植物是怎样的
太空育种始于1984年,美国航空航天局教育处、太阳辐射研究中心和Park种子公司三方合作,将大量蕃茄种子运入太空长期飞行器中,1990年由“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取回。结果表明,这些种子发芽快、幼苗生长正常、后期发育良好、果实丰硕。据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1995年收割的第4代“太空小麦”和其他良种一样,金黄色的麦穗上结满了饱满的籽粒。与第3代“太空小麦”相比,它的长势更旺,麦穗更长,结穗更多,麦粒硕大壮实,并有较强的抗赤霉病能力。经测算,亩产可达352千克,比未经太空飞行的多28千克,蛋白质含量高出9%。浙江农科院的专家,历时3年,选育成的“航育1号”水稻新品系,单株理论产量从22.4克增加到32.8克,亩产由原来的400千克上升到600千克左右,增产幅度为40%以上,而且抗倒伏,早熟高产,穗大粒多,精米率高,适口性好。新品种生长期缩短约15天,株高降低约14厘米,并有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等优越性。
利用太空所特有的条件,改良植物品种前景广阔,并为加快培育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开辟了崭新的途径,也为科学家深入研究提出了新课题。
国内外的太空试验证明,对太空农业来说,与地球上的无土栽培大不一样,植物不能以水滴的形式吸收水分或养分。在失重或仅有一点离心模拟重力的情况下,为防止液体流失,水分必须具备水膜的形态才能被植物吸收。
㈤ 用太空黏上捏一朵花要捏6个花瓣,捏5朵这样的花要捏多少个花辨捏7朵这样的花的花瓣比4O多还是少
5朵花:6*5=30
七朵花:6*7=42
㈥ 瞧!这是一朵牵牛花不是普通的牵牛花它是遨游过太空的花卉种子。你听说大空育种吗你了解太空育种吗
太空育种即航天育种,也称空间诱变育种,是将作物种子或诱变材料搭乘返回式卫星或高空气球送到太空,利用太空特殊的环境诱变作用,使种子产生变异,再返回地面培育作物新品种的育种新技术。
㈦ 首块太空人造肉成功培育,这种太空人造肉安全吗
这种人造肉是安全的,它是由大豆蛋白制作的。日前,以色列的一家生物公司宣布,该公司已于九月底在国际空间站进行了一项联合实验,利用3D生物打印机在太空成功培育出第一种人造肉类。这项实验是这家公司与俄罗斯的一家公司还有美国两家公司一起合作的。他们将牛细胞放在国际空间站,利用微重力环境,采用3D打印技术,把牛的细胞养成就像传统肉类的肌肉组织。
大豆蛋白肉实际上是一种模仿肉的形状和味道的豆制品。由动物干细胞制成的人造肉被研究人员用来给干细胞“喂食”糖、氨基酸、油、矿物质和各种营养物质,以保持它们“成长”。人造肉不仅是和普通的牛肉一样好吃,在其他的方面也比普通牛肉要好一点。与此同时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当前牛肉生产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对动物的保护问题。
㈧ 太空花卉资料
据悉,农科集团独有的、经宇航员带上太空的珍稀太空育种材料及由此选育、产生优良变异的太空花卉、太空蔬菜、太空螺旋藻等太空产品将在展会精彩亮相。深圳市民有望在展会免费品尝到深圳人自己研发生产的经专家鉴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太空螺旋藻”、随俄罗斯飞船遨游过太空、胡萝卜素含量比一般品种高出3倍的番茄等太空食品。记者在新闻发布会上看到,许多花卉上了太空以后,回来繁衍的第二代、第三代发生明显变异,颜色和条纹都与原来很大不同。
深圳农科太空作物园是这次巡展的分会场,是由农科集团公司打造的公益性主题公园。园区内栽种展示了利用太空技术改良的茄果、豆类、粮食、蔬菜、花卉和经济作物等共计20科400多种的农作物,其中包括我国神舟系列飞船搭载过的单果重量超过2000克的大青茄,随俄罗斯飞船遨游过太空、胡萝卜素含量比一般品种高出3倍的番茄等;还有神舟1号--6号飞船和多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搭载过的太空鸡蛋茄、太空辣椒王、太空刀豆、太空水稻、太空甘薯、太空花生、太空黑芝麻、太空醉蝶花、太空一串红等等。
农科集团自2004年进入太空农业领域以来,成功组织了4次太空搭载。在第20颗、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试验卫星、“神六”及航天育种卫星上4次共搭载了74种生物材料,目前已拥有太空育种材料100多种,获得优良太空育种变异材料1000多个,用于生产有太空花卉、太空蔬菜、太空螺旋藻等种子种苗品种品系10多个。
相关链接: 农科太空螺旋藻:农科集团选育的太空螺旋藻是世界第一代太空螺旋藻新品种,经专家组评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9月27日,集团将普通的螺旋藻藻种搭载我国第20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上太空,经过18天的太空遨游后返回地面。经过技术人员应用新技术经过两年的精心筛选、培育,选育出了优质的、高产的太空螺旋藻新品种。与原有普通藻种相比,太空藻种的个体粗壮,螺旋个数由原来的3~5个增加到10个以上,有的甚至达到50~80个螺旋;太空螺旋藻的大规模养殖生产率提高了20%以上;主要内含营养物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其中蛋白质、β-胡萝卜素、叶绿素、γ-亚麻酸、藻蓝蛋白的含量分别达71.56%、0.18%、1.18%、0.71%、14.32%,比普通藻种分别提高了10.8%、38.5%、28.3%、16.4%和4.8%;蛋白质氨基酸评价达0.90。
农科太空花卉:农科集团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太空花卉生产单位,已建立起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全方位、一体化太空花卉研发生产体系。集团拥有的太空花卉种质资源及生产规模都居世界首位。目前拥有近30个种类太空花卉,品种涵盖草本及木本。集团搭载、选育的太空花卉变异多样。这些新品系的太空花卉大多表现出开花早、花朵数多、花期长、带有香味、花型、花色新颖等明显变异。其中:太空矮牵牛变异出13种花色;太空仙客来皱边,花边的颜色深浅不同,花期长;太空石竹出现六种花色的变异,花朵数也增加;太空秋石斛变异后可全年开花,带有香味,花期长;太空春石斛花色分离,花型变小,开花提早;太空蝴蝶兰叶片边缘出现皱折,叶子有金边。也有部分太空花卉发生了功能性的变化,表现出抗病、抗寒和耐热等特征。其中:太空酢浆草已全变为色彩艳丽的纯红色,其生长势好,且抗寒性增强,为北方冬季园林绿化不可多得的珍贵品种;具有吸收有害气体功能的太空醉蝶花也出现了多种花色,在美化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发挥环保的作用,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农科太空蔬菜:通过航天育种,农科集团培育出了一批新的突变类型和具有优良性状的蔬菜新品种。
太空青椒:呈枝叶粗壮,果大肉厚,免疫力强。单果重350——600克,单季亩产3500——4000千克,最高可达5000千克,比普通青椒增产20%——30%,经中科院遗传研究所检测分析,太空青椒所含维生素C提高20%,可溶性固形物提高25%,病情指数减轻55%。
太空黄瓜:藤壮瓜多,瓜体奇大,单果重850——1100克,抗病力强。特别是雌花开得多,是地面瓜秧的1.5倍。虽然它的皮厚了点,但瓜肉还是非常清凉爽口、汁多肉嫩。
太空番茄长势尤为喜人,株高茎粗,果穗增多,比常规番茄增产15%以上,最高可增产23.3%。黑龙江农科院园艺所选育的“宇番一号”,在全国推广种植面积已超过100万亩。“太空樱桃番茄”,含糖量高达13%,与柑桔含糖量相当,口感鲜甜,可当水果食用。
深圳太空一号豇豆植株生长旺盛,抗逆性强,适应性较广,已推广一万多亩。该品种早熟,荚长约65厘米,肉厚,爽脆,品质好。
太空茄子:较常规茄子种子少含量少,品质好,口感香浓。
㈨ 异形讲述在外太空培育一个生物
《异形星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