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变清明节
1. 为什么说清明节也是情人节由何而来
今年清明节是农历三月三,同时也是是上巳节。上巳节又称女儿节,在这一天专,男男属女女相约踏青,素来有中国情人节的美誉。
上巳节,起源于洛阳,是从周公的酒杯里泛出来的诗情,是从洛水流觞中泼出来的画意。一直以来,文人墨客都认为这个节日与王羲之有关,源于那次有名的兰亭修禊;源于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等42位名士的曲水流觞。其实,如果没有周公的洛水流觞,哪会有东晋兰亭的曲水流觞,哪会有大唐“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浪漫场景……
时光之水生生不息,从彼黍离离的沣滈流往蒹葭苍苍的洛水,流过先秦蕑草遍地的溱洧,流过汉代绵柳轻飏的渭水,流过大唐杨花迷离的曲江……冲走了漂浮的羽觞,模糊了丽人的身影,如花的笑靥化作涟漪散去,逝者如斯……
在传统节日日益淡漠、传统节庆文化日益衰微的时候,五花八门的“洋”节逐年火爆,情人节就是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一个。其实,舶来的情人节不过是一个商业概念,是商家借以盈利的炒作。韩国端午祭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节庆文化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认识和行动
2. 情人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共同点
情人节和清明节是一样的,都是送花,送吃的,
区别在于:情人节烧真钱,说内一堆鬼话给人听容;清明节烧假钱,说一堆人话给鬼听。
这句话,在我看来说的挺对的。人们无论以前如何撒谎,如何讲假话,到了清明这一天,面对着曾经的先辈,总是能吐露出自己真正的内心。
众所周知,男女授受不亲一直是古人的礼教大防。尚未婚嫁的男女,私自见面已经是有违礼数了,若是还发生点什么亲密的关系,那就算是不知廉耻了。
唯独在清明期间,男女之间的条条框框会暂时被打破。在这一天,未婚男女会踏青来到河边,祭祀高禖女神。他们一边洗除冬日的污垢,一边谈情说爱,互赠情物,私定终身。此日,即使野合,也不违礼。
《周礼·媒氏》曰:“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若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可男女之无家者而会之。”意思是说:阳春三月上巳之日(即清明),礼数规定未婚男女都要到郊外河边去相会,公开地谈情说爱、自定终身,没有什么禁忌;因故缺席还要受到处罚。丧偶的孤男寡女也要去相会,以求得婚配。
3. 情人节和清明节有啥不一样
一、时间不同
情人节:情人节在每年公历的2月14日。
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一。内
二、起源容不同
情人节:情人节起源于基督教。
清明节: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
三、国家不同
情人节:情人节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之一。
清明节:清明节是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
四、节日活动不同
情人节:情人节期间人们通常都会赠送表达爱意的礼物,例如巧克力、玫瑰花等。
清明节:清明节的节日活动通常包括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放风筝等。
4. 情人节和清明节有区别吗
当然有啊
情人节是你们俩人的事情
清明节是你自己的节日 如果没有对先人的丝丝怀念 你也不用过这个节日啦 它也就不是节日了
5. 情人节到清明节是多少天
2月14到4月4日,如果是闰年就是51天(包括两个节日),如果不是闰年就是50天
6. 为什么中国人能把除了清明节之外的所有节都过成情人节
看来回答这问题的是一点历史知识都不懂啊。清明节除了在节日时祭祀先人之外,版其实这个节就是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
清明节正值春季,雨水渐多,草木萌发,这时给先人扫墓,也可整理先人墓地。
但这个时候也正值春暖花开之际,在中国古代,女子一般是不能随便出外的,尤其是大户人家的妇女,更为讲究,但在清明节这天除外。
在这一天,女子可以和男人一样,出外游春,也正因为如此,相恋的青年男女可以借此约会,相亲的可以借机看人,没有定婚的也可以相互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人选。
至于“七月七”,原本是乞巧节,是女孩子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的节日,与情人节原本不搭界,但在近年却成了中国的情人节,而原本有中国情人节之意的清明节,国人却只知道其中一个含意,却忘了它的“情人节”的性质了。
7. 情人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区别
赵本山问,沈阳啊,你是怎么看待情人节的啊?小沈阳回答,这个情人节吧,和清明节都是一样一样的,情人节烧真钱,说一堆鬼话给人听,清明节烧假钱,说一堆人话给鬼听。最后放一炮走人。
8. 情人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区别
情人节是给情侣过的节日,一般就是情侣一起游玩吃饭,送玫瑰花等,而清明节是祭奠死去的亲朋好友的,一般是带上菊花去墓地祭拜。
9. 怎样才能把情人节过成清明节
世易时移,祭祀先祖在大多数人的心中,俨然成为了清明节的代名词。“这样理解太狭隘了,按照《礼记》的说法,清明节期间,正是提倡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节!”昨日,重庆学者、中国古代韵文专家熊笃教授疾呼,要还原清明的“本来面目”。(四月一日《重庆时报》)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清明节这一天是人们祭祖和扫墓的日子。这似乎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也是清明节里的主要内容。然而,有学者疾呼祭祀先祖是一种狭隘的理解,清明节应提倡男女谈情说爱。难道有了中国的“元宵”、“七夕”及西方的“情人节”还不够,清明节也要成为另一个“情人节”?那么,纪念祖先和缅怀先烈的日子,又该是哪一天? 要谈清明节,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时,在最困难的日子里,介子推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重耳回国做了国君,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结果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清明扫墓的习俗。 而在有些寒冷的春天,人们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后来的清明节便有了踏青、郊游、荡秋千等户外活动。这些内容,丰富了清明这个传统的节日。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社会怎样发展,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还是人们到坟前、骨灰放置处、灵位前追念祖先或先烈。熊教授还清明的“本来面目”,无非是说出了清明节的其他习俗而已。但这些习俗或说法,都是次要的,并不能“喧宾夺主”。 男女谈情说爱本无须提倡,热恋中的男女每天都是谈情说爱的节日。难道祭拜祖先、缅怀先烈、忆苦思甜等内容,比谈情说爱不值得提倡?况且,在农历的三月还有一个“三月三”。这一节日,更适合人们去踏青和谈情说爱。更何况,节日的内容原本便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并非一成不变。这种变化,其实是一种时代的更新。而不是以远古的习俗为准绳,更不为专家的疾呼来替代。清明节究竟本来面目如何,又有什么重要?最为重要的,还是如今的人们以什么新的方式和内容去纪念这个传统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