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唐徐凝的七夕

唐徐凝的七夕

发布时间: 2021-03-05 03:47:51

七夕这首诗的意思

七夕这首诗的意思是:

七夕

作者:罗隐

原文: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译文:

牛郎织女在银河边看到角宿和荷花,一家人家欢笑地在院子里铺置红布的筵席。

这家的女子把箧中的珠子倒空,要这家的男子写出歌咏七夕的锦绣诗篇,放到那个箧里。

香帐制作成功,安排得很美好,那家人家的妇女引线穿针来乞巧。穿好针来拜美好的织女星。

计时的铜壶滴漏报天将亮了,牛郎织女又要分别了,所以惆怅茫然,这样相会的佳期又要等一年。

(1)唐徐凝的七夕扩展阅读:

《七夕》这首诗的特点是用对比写法,第一句写天上的景物,第二句写人间的情状,有景物,又有欢笑,构成天上与人间相对照。颔联专写人间,不提七夕,在“锦绣篇”里暗指咏七夕。颈联又是对照写法,“香帐簇成”指天上,“金针穿罢”指人间。

“铜壶漏报”二句指天上。此外,第一联写人间“欢笑”,与第四联写天上惆怅相对。一乐一悲,构成映衬。再像写谢女的空出箧子来装檀郎的锦绣篇,写人间男女在七夕的欢乐,又与牛郎织女的临别惆怅构成映衬。在这样的映衬里,就是衬出天上不如人间了。

再就写天上或人间的词句来看,首句、五句、七句、八句写天上,二句、三句、四句、六句写人间,即四句写天上,四句写人间。

❷ 七夕这首古诗大意是什么

译文:

抬头仰望明月长空,感慨漫漫历史长河中七夕与秋天都是一样的。每一年的这一天,牛郎与织女都体味着相聚的欢愉与离别的愁绪。

原文: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2)唐徐凝的七夕扩展阅读: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烟霄微月澹长空”由写景人手。一弯残月挂在高高的夜空,显得孤寂凄凉。这为牛郎织女七月初七的相会提供了背景,同时渲染一种气氛,这种气氛与人物的心境相合。从首句对环境的描写,使读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织女的故事,也会感悟到《七夕》令人感伤的基调。

“银汉秋期万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题面,“万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现了自然界银河天象的永恒状态。意思是说,“秋期”的银河总是“微月澹长空”,从而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意境。

另一方面也说,分居银河东、西两边的牛郎织女,一年之中只能怀着深长的情思隔银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会”。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故事!

于是,诗人以咏叹的抒情笔调写道:“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每年七夕,苦苦等待的有情人终于相聚在一起,说不尽绵绵情话,道不完思念爱慕之意;他们会珍惜分分秒秒难得的时光,温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着无比的欢乐与幸福。

遗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暂的欢聚后,留给他们更多的则是无尽的相思和难耐的凄寂。相会的欢乐,离别的痛苦,这一切都发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织女来品味。

全诗紧紧围绕“七夕”神话着笔,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题面“七夕”。

❸ 《七夕诗》诗词赏析

赏析: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 ,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❹ 七夕作者 徐凝哪个朝代

徐凝是“唐朝”的一位诗人,一生布衣,无权无势,默默无名。莫说是在整个唐朝,就是专他所生活的中唐,属也只能算得一位不入流的诗人。他一生到底做了多少首诗不得而知,似乎也没人关心,全唐诗专门有一卷收录了他的92首作品,但称得起上品的实在寥寥,甚至有一首写庐山瀑布的诗被后世苏东坡当成了反面教材,有“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的戏言。但其中有一首《忆扬州》却让我们不得不提,并且值得一提再提:

萧娘脸下难胜泪,桃叶眉头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❺ 七夕 (唐)徐凝的古诗赏析

《七夕》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
七夕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徐凝
作品内容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作品译文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作者信息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❻ 七夕诗歌

一、诗名:《七夕》

作者: 心琪静雅

原文:

七夕,任我的思念。

漫过心海,飘过银河。

绘成内诗篇,传给远方的容你。

无论寒暑,无论悲喜。

我将真情守在光阴里,回眸初遇旧韵。

那泛黄而美好的记忆,此刻溢满脑海。

仿佛你我踏着浅风,走在家乡的泥土地。

时光易老,年华易逝。

遥望天边银河,愿那份初恋深情。

那寸寸相思,伴着七夕的月光曲。

汇成心中永恒的诗句,想你,念你……

二、诗名:《七夕——想你》

作者:云之梦

原文:

你是我今生的唯一, 说好了一生牵手。

不离不弃, 可你却独自隐匿。

一晃数年,不知你过的是否如意?

七夕在即, 牵挂思念心痛。

让我倍感孤寂, 想你的夜我无法释放自己。

只能让痛惜的泪水, 化作一条清澈的小溪。

洗去心灵的孤寂......

七夕想你, 想你发自心底。

却无法相聚, 天上人间。

只能共盼, 梦中——相聚相依......

❼ 徐凝的<七夕>的翻译解释``

有关来这一首诗歌原文源以及翻译结果如下:
一、原诗如下:
七夕·一道鹊桥横渺渺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二、翻译: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配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
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❽ 古诗《七夕》

【原文】:
《七夕》

年代: 唐 作者: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回凉如水,卧看答牵牛织女星。

【注解】:
银烛:一作红烛。天阶:一作瑶阶。
卧看:一作坐看。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轻罗:柔软的丝织品。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天阶:露天的石阶。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

【韵译】:
秋夜,白色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
我手执绫罗小扇,轻盈地扑打流萤。
天街上的夜色,有如井水般地清凉;
卧榻仰望星空,牵牛星正对织女星。

❾ 《七夕》诗

七夕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

今日云骈渡回鹊桥,应非答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❿ 七夕的诗句徐凝

《七夕》是唐代诗人徐凝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名称
七夕
创作年代
唐代
文学体裁
七言绝句
作者
徐凝
作品内容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作品译文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佩环丁冬,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不那么明显。
作者信息
徐凝,约公元八一三年、唐宪宗元和中前后前后在世。字不详,睦州人。唐分水柏山(今桐庐县分水镇柏山村)人。与施肩吾同里,日共吟咏。初游长安,因不愿炫耀才华,没有拜谒诸显贵,竟不成名。南归前作诗辞别侍郎韩愈:“一生所遇惟元白,天下无人重布衣。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抨击了当时只重名望,不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尝于杭州开元寺观牡丹,见徐凝题牡丹诗一首,大为赞赏,邀与同饮,尽醉而归。后与颇负诗名的张祜较量诗艺,祜自愧勿如,白居易判凝优胜题牡丹诗,为白居易所赏,元稹亦为奖掖,诗名遂振于元和间。至长安,不善干谒,仅游韩愈之门,竟不成名。将归,以诗辞韩愈,有“欲别朱门泪先尽,白头游子白身归”之句。唐元和中,举进士,官至金部侍郎。
遂归里,优悠诗酒以终。(唐诗纪事引郡阁雅谈云:“官至侍郎”,与此全不同。此依唐才子传)凝所作诗,《全唐诗》录存一卷。

热点内容
盆景制作员 发布:2025-08-12 22:30:52 浏览:620
北京情人节吐血 发布:2025-08-12 22:28:41 浏览:553
蒲草盆栽图片 发布:2025-08-12 22:26:41 浏览:647
别人都在晒情人节 发布:2025-08-12 22:25:43 浏览:64
瓷艺花 发布:2025-08-12 22:21:20 浏览:6
情人节咋没动静呢 发布:2025-08-12 22:16:18 浏览:390
日本盆景购买 发布:2025-08-12 22:16:17 浏览:465
鲤鱼乡凌豹姿樱花学院 发布:2025-08-12 22:09:22 浏览:454
聚餐鸡汤花语 发布:2025-08-12 21:54:42 浏览:384
胭脂缘海棠 发布:2025-08-12 21:54:30 浏览: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