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的七夕
⑴ 北宋词人秦观《七夕》词内容是什么
鹊桥一会,又隔南北,何日银河永渡?离愁别绪最心伤,暗叹息人生劫数。
流云万卷,回峦千叠,难望天涯归路。秋风瑟瑟雁孤鸣,更满眼霞飞日暮。
这个是不是你要问的《七夕》呢?
⑵ 秦观描写七夕的古诗
描写七夕的诗句
1、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飚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 柳永 《二郎神·炎光谢》
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3、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白居易 《七夕》
4、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姚燮.《韩庄闸舟中七夕》
5、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李清照 《行香子·七夕》
6、向日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唐.祖咏.《七夕》
7、未得渡清浅,相对遥相望。 ——唐.孟郊.《七夕》
8、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唐.罗隐.《七夕》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杜牧.《秋夕》
10、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孟浩然 《他乡七夕》
11、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范成大 《鹊桥仙·七夕》
12、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3、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14、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杜甫 《牵牛织女》
15、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唐.杨璞.《七夕》
⑶ 秦观的《鹊桥仙》原文
鹊桥仙
秦观(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共诉相思,柔情似水,短暂的相会如梦如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3)秦观的七夕扩展阅读:
秦观:秦观(1049年—1100年9月17日),江苏高邮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别号邗沟居士,学者称其淮海居士。苏轼曾戏呼其为“山抹微云君”。
秦观是北宋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但在秦观现存的所有作品中,词只有三卷100多首,而诗有十四卷430多首,文则达三十卷共250多篇,诗文相加,其篇幅远远超过词若干倍。
《鹊桥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上片写牛郎织女聚会,下片写他们的离别。
全词哀乐交织,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深沉的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美好的爱情。此词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尤其是末二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使词的思想境界升华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成为词中警句。
⑷ 秦观的一首写七夕的词,谁知道呀
《秦观·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⑸ 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有很多经典七夕诗词,我们都耳熟能详,如“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等,今天给你推荐一些冷门但唯美的七夕诗词。
《元宫词》
明代:朱有炖
鹿顶殿中逢七夕,遥瞻牛女列珍羞。
明朝看巧开金盒,喜得蛛丝笑未休。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或七姐诞等。
《忆王孙》
宋代:汪元量
华清宫树不胜秋。
云物凄凉拂曙流。
七夕何人望斗牛。
一登楼。
水远山长步步愁。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每到七夕时节,人们都会卧看牵牛织女星。
《浣溪沙》
宋代:吴儆
秋到郊原日夜凉。黍禾高下已垂黄。
荷花犹有晚来香。
天上佳期称七夕,人间好景是秋光。
竹洲有月可徜徉。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七夕是个美好的节日,普天同庆。
《瑟瑟钗》
唐代:温庭筠
翠染冰轻透露光,堕云孙寿有馀香。
只因七夕回天浪,添作湘妃泪两行。
《七夕》
宋代:真山民
世上痴儿女,争趋乞巧筵。
妇鸠甘抱拙,不诌鹊桥仙。
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和粹伯七夕韵》
宋代:曾协
天上相逢绝点尘,莫将世态测高真。
深闺儿女传闻误,见说秋期便妒人。
⑹ 类似秦观《鹊桥仙》的七夕诗词还有哪些
七夕 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专昏。
七夕赋咏成篇 许敬宗 一年属抱怨嗟长别,七夕含态始言归。飘飘罗袜光天步,灼灼新妆鉴月辉。情催巧笑开星靥,不惜呈露解云衣。所叹却随更漏尽,掩泣还弄昨宵机。
七夕 曹松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七夕 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 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 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⑺ 秦观关于牛郎织女的诗
一、原文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内
柔情似水,佳期容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二、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三、出处
宋·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秦观的七夕扩展阅读:
一、创作背景
公元1097年(绍圣四年)七夕,秦观在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歌女的恋情。
二、赏析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⑻ 对比分析苏轼和秦观的七夕词有什么不同
《秦观·鹊抄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七夕
作者: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女。风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⑼ 秦观《鹊桥仙》全文
《鹊桥仙》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
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9)秦观的七夕扩展阅读:
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起句展示七夕独有的抒情氛围,“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
结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最有境界,这两句既指牛郎、织女的爱情模式的特点,又表述了作者的爱情观,是高度凝练的名言佳句。这首词因而也就具有了跨时代、跨国度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品位。
此词熔写景、抒情与议论于一炉,叙写牵牛、织女二星相爱的神话故事,赋予这对仙侣浓郁的人情味,讴歌了真挚、细腻、纯洁、坚贞的爱情。词中明写天上双星,暗写人间情侣;其抒情,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肺腑。
这首词的议论,自由流畅,通俗易懂,却又显得婉约蕴藉,余味无穷。作者将画龙点睛的议论与散文句法与优美的形象、深沉的情感结合起来,起伏跃宕地讴歌了人间美好的爱情,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
⑽ 鹊桥仙 七夕 范成大 与秦观的有什么不同
2010年湖北高考语文卷就有这个问题。
在感情侧重上,范词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回愁:旧愁未答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的愁苦;秦词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应该是这样,希望能够帮上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