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元夕
恩
是中国情人节!
⑵ 中国情人节有哪几天
一、元宵节(正月十五);二是七夕节(本称乞巧节,七月初七)
参考资料:[维纳斯鲜花网]
⑶ 有关春节、元宵、端午、七夕的诗句。
有关元来宵节的诗句
1、《上元夜》
(唐自)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2、《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3、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
4诗曰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
羞逐乡人赛紫姑。
5、诗曰
(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6、诗曰
(宋)姜白石
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7、《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8、《生查子
元夕
》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⑷ 古代情人节到底是七夕节还是元宵节
古代情来人节是七夕节。
“七夕”源,即农历七月初七,民间相传是牛郎织女从鹊桥渡过天河相会的日子,七夕节也称“乞巧节”,七月初七当晚,女子,特别是未出阁的女子要向织女“乞巧”,以求也能拥有一颗聪慧的心,拥有一双灵巧的手。因此,七夕这一天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被赋予了“爱情美满”和“心灵手巧”的两种内涵。
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
⑸ 春节、清明节、元宵节、重阳节、中秋节、七夕的顺序
按时间顺序排列为来:春节源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七夕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
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敬老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⑹ 元宵, 七夕, 那个才是中国情人节唷..
这两个都是代表爱情的日子,元宵是东方朔与元宵姑娘, 七夕是牛郎版织女。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权,人们俗称“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其实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不过,随着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土,“七夕节”逐渐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她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不光如此,象这样历史悠久且文化内涵深厚、有如此美丽传说的节日,竟越来越不受社会重视,越来越受冷落,是世界变化得太快?还是节日不够现代跟不上时代?牛郎织女难道真的会被中国人遗弃吗?“七夕节”受冷落迫使我们的目光又聚焦到中国传统节日的兴衰上。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⑺ 描写七夕和元宵节的诗句。
描写七夕和元宵节的诗句如下:
一、《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纤薄的云彩在天空中变幻多端,天上的流星传递着相思的愁怨,遥远无垠的银河今夜我悄悄渡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缱绻的柔情像流水般绵绵不断,重逢的约会如梦影般缥缈虚幻,分别之时不忍去看那鹊桥路。只要两情至死不渝,又何必贪求卿卿我我的朝欢暮乐呢。
二、《秋夕》
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译文:银烛的烛光映着冷清的画屏,手执绫罗小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凝视天河两旁的牛郎织女星。
三、《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焰火像是东风吹散了的千树繁花,纷纷落下仿佛星星如雨般坠落。豪华的马车满路飘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笑语喧哗。美人头上都戴着华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只有衣香犹在暗中飘散。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⑻ “上元节”与“七夕节”谁更接近情人节一些
上元节是我国古代时期很重要节日,就是元宵节另一种称呼,又被称为元夕,灯节。
上元节是在我国农历正月十五日,因为过节时正巧是一个月里中间,还会称呼这天是正月半。在唐朝时候受了道教影响,在唐朝时期都会称呼这天是上元日。
在那之后,没有一些手艺女孩子都很少去参加七夕节活动,一些武艺高强女孩子们之间就会比较武艺。
很多富贵人家选择未来儿媳妇就会暗中去观察参加活动女孩子,一些有心思男郎也会偷偷去约自己喜欢女孩子,到晚上游湖或者赏灯。
如果说在日期里哪一个更贴近情人节,可能是上元节,情人节是公历二月十四,,而上元节是正月十五。
如果从节日内容,节日意义里来看,就是七夕节离情人节更近,两个都是关于爱情节日。
⑼ 元宵节七夕节的诗句有哪些
元宵节
1、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____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____姜夔《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5、宝马雕车香满路。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6、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____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7、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____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8、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____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9、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____贺铸《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10、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____王磐《古蟾宫·元宵》
11、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七夕节
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2、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____杜牧《秋夕》
4、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____佚名《迢迢牵牛星》
5、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____林杰《乞巧》
6、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____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7、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____林杰《乞巧》
8、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____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9、人间梦隔西风,算天上、年华一瞬。____吴文英《惜秋华·七夕》
10、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____李商隐《马嵬·其二》
11、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____卢挚《沉醉东风·七夕》
⑽ 元宵七夕重阳春节这些节日依次是
按先后顺序排列:春节、元宵节、七夕节、重阳节。
春节是正月初一,指汉字文内化圈传统上容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Lantern Festival)、上元佳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七日。
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