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与诗经
⑴ 七夕的诗
草际鸣蛩抄,惊落梧桐,正人间、袭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此词以托事言情的手法,通过对牛郎织女悲剧故事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牛郎织女的同情,并通过写牛郎织女的会少离多,抒发了对自已丈夫赵明诚的思念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词人郁积于内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由人间写起,先言个人所见所感,再据而继之天上神话世界。通篇以牛女传说为寄托,境界奇丽,曲径通幽,写透了青年男女的离愁别恨。
⑵ 关于七夕的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年代】:现当代
【作者】:柔昆
【作品】:集句咏七夕
【内容】:
相思欲写相思意,
相思泪滴相思字。
眉间心上,
脉脉此情谁寄?
鸳鸯帐里鸳鸯被,
鸳鸯枕上鸳鸯睡。
天上人间,
幽幽此恨谁知。
【年代】:元
【作者】:乔吉
【作品】: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内容】:
崔徽休写丹青,
雨弱云娇,水秀山明。
箸点歌唇,葱枝纤手,好个卿卿。
水洒不着春妆整整,
风吹的倒玉立亭亭,
浅醉微醒,谁伴云屏?
今夜新凉,卧看双星。
【年代】:南宋
【作者】:朱淑真
【作品】:鹊桥仙
【内容】: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
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
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年代】:宋
【作者】:杨朴
【 题 】:七夕
【内容】: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年代】:北宋
【作者】:李清照
【作品】:行香子
【内容】:七夕
草际鸣蛩,
惊落梧桐,
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
关锁千重。
纵浮槎来,
浮槎去,
不相逢。
星桥鹊驾,
经年才见,
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
莫是离中。
甚霎儿晴,
醍儿雨,
醍儿风。
【年代】:唐
【作者】:赵璜
【 题 】:七夕诗
【内容】:
乌鹊桥头双扇开,年年一度过河来。莫嫌天上稀相见,
犹胜人间去不回。欲减烟花饶俗世,暂烦云月掩楼台。
别时旧路长清浅,岂肯离情似死灰。
【年代】:唐
【作者】:徐铉
【 题 】:驿中七夕
【内容】:
七夕雨初霁,行人正忆家。江天望河汉,水馆折莲花。
独坐凉何甚,微吟月易斜。今年不乞巧,钝拙转堪嗟。
【年代】:唐
【作者】:唐彦谦
【 题 】:七夕
【内容】:
露白风清夜向晨,小星垂佩月埋轮。绛河浪浅休相隔,
沧海波深尚作尘。天外凤凰何寂寞,世间乌鹊漫辛勤。
倚阑殿北斜楼上,多少通宵不寐人。
【年代】:唐
【作者】:权德舆
【 题 】:七夕
【内容】:
今日云輧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兢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商隐
【作品】:马嵬
【内容】: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年代】:唐五代
【作者】:李贺
【作品】:七夕
【内容】: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年代】:唐
【作者】:崔颢
【 题 】: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
【作者】:崔涂
【 题 】:七夕
【内容】: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年代】:唐
【作者】:林杰
【 题 】:乞巧
【内容】: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 题 】:七夕
【内容】: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年代】:唐五代
【作者】:崔颢
【作品】:七夕宴悬圃二首
【内容】: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时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年代】:唐五代
【作者】:曹邺
【作品】:古相送
【内容】:
行人卜去期,白发根已出。
执君青松枝,空数别来日。
心如七夕女,生死难再匹。
且愿车声迫,莫使马行疾。
巫山千丈高,亦恐梦相失。
【年代】:隋
【作者】:陈子良
【作品】:七夕观新妇隔巷停车
【内容】:
隔巷遥停幰,非复为来迟。
只言更尚浅,未是渡河时。
⑶ 诗经关于七夕的
1.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唐·卢纶《七夕诗》
2.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 强整帽檐欹侧,曾经向天涯搔首。
4. 请在我的发上留下一吻,我就不用戴虚荣的桂冠。
5. 秋已无多,早是败荷衰柳。
6.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唐·李贺《七夕》
7.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唐·刘言史《七夕歌》
8.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9.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 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10. 桑蚕不作茧,尽夜长悬丝。 (晋.《七夕夜女歌》)
11.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明.汤显祖.《七夕醉答君东》)
12.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13.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14.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15. 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
16.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17.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 德容《七夕二首·其一》
18. 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唐·刘禹锡《七夕二首》
19.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 孟浩然《他乡七夕》
20. 她用手拢起了一个小小坟茔,插上几根枯草,说这里埋葬了我们的爱情。
21. 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22.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23.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24.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 李贺《七夕》
25.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⑷ 七夕的古诗
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天阶 一作:天街;卧看 一作:坐看)
七夕
唐代: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
唐代: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
唐代: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辛未七夕
唐代: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鹊桥仙·纤云弄巧
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度 通:渡)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迢迢牵牛星
两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二首·其二
清代:德容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
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行香子·七夕
宋代: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鹊桥仙·七夕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波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⑸ 七夕诗歌
一、诗名:《七夕》
作者: 心琪静雅
原文:
七夕,任我的思念。
漫过心海,飘过银河。
绘成内诗篇,传给远方的容你。
无论寒暑,无论悲喜。
我将真情守在光阴里,回眸初遇旧韵。
那泛黄而美好的记忆,此刻溢满脑海。
仿佛你我踏着浅风,走在家乡的泥土地。
时光易老,年华易逝。
遥望天边银河,愿那份初恋深情。
那寸寸相思,伴着七夕的月光曲。
汇成心中永恒的诗句,想你,念你……
二、诗名:《七夕——想你》
作者:云之梦
原文:
你是我今生的唯一, 说好了一生牵手。
不离不弃, 可你却独自隐匿。
一晃数年,不知你过的是否如意?
七夕在即, 牵挂思念心痛。
让我倍感孤寂, 想你的夜我无法释放自己。
只能让痛惜的泪水, 化作一条清澈的小溪。
洗去心灵的孤寂......
七夕想你, 想你发自心底。
却无法相聚, 天上人间。
只能共盼, 梦中——相聚相依......
⑹ 关于七夕的诗词有哪些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出自《诗经·小雅·大东》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版出自《诗经·小权雅·大东》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出自《诗经·小雅·大东》
睕彼牵牛,不以服箱。出自《诗经·小雅·大东》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
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 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⑺ 古诗与诗经里的爱情诗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锦瑟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李商隐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香微度绣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 李商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无题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 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 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离思 元稹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题都城南庄 崔护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赠别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 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寄人 张泌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写情 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赠婢 崔郊
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 侯门一入深似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寄李亿员外 鱼玄机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 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 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长相思 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青玉案 元夕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网络。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⑻ 表达爱意的诗句 诗经
1、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蟾宫曲·春情》
2、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鱼玄机《闺怨》
3、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4、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5、曾把芳心深相许。——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6、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7、君安游兮西入秦,愿为影兮随君身。——傅玄《车遥遥篇》
8、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9、蛮姜豆蔻相思味。——吴文英《杏花天·咏汤》
10、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张籍《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
11、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张惠言《相见欢·年年负却花期》
12、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严羽《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
13、天街曾醉美人畔,凉枝移插乌巾。——吴文英《夜飞鹊·蔡司户席上南花》
14、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
15、谁分含啼掩秋扇,空悬明月待君王。——王昌龄《西宫秋怨》
16、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相见欢》
17、自从别欢后,叹声不绝响,黄檗向春生,苦心随日长。——《子夜四时歌》
18、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毛熙震《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
19、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王国维《点绛唇·屏却相思》
20、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21、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22、一寸相思千万绪。——李冠《蝶恋花·春暮》
23、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如意娘》
2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25、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26、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27、君门一入无由出,唯有宫莺得见人。——顾况《宫词》
28、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29、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王昌龄《闺怨》
30、莫言相见阔,天上日应殊。——宋之问《七夕》
31、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留别妻》
32、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李商隐《辛未七夕》
3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4、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35、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韦庄《女冠子·四月十七》
36、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范云《送沈记室夜别》
37、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
38、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39、天与短因缘,聚散常容易。——晏几道《生查子·狂花顷刻香》
40、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薛道衡《昔昔盐》
41、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2、寻思难值有情人。——晏几道《浣溪沙·闲弄筝弦懒系裙》
43、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苏轼《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44、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5、长相思,在长安。——李白《长相思·其一》
46、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47、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48、为君憔悴尽,百花时。——温庭筠《南歌子·倭堕低梳髻》
49、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傅玄《车遥遥篇》
⑼ 七夕节的由来和诗句
节日来历
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牛郎星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
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节日习俗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相关诗词
迢迢牵牛星(梁)萧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七夕(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霄。
七夕(唐)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词(唐)崔颢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七夕(唐)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七夕(宋)杨璞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七夕(唐)曹松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七夕(唐)崔国辅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七夕(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夕(唐)窦常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夕(唐)杜牧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七夕(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七夕(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七夕歌(唐)刘言史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七夕(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七夕(唐)李中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七夕(唐)刘威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七夕诗(唐)卢纶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七夕诗(唐)卢纶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七夕(唐)卢殷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七夕(唐)杜甫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七夕(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七夕(唐)清江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科学认识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说,牛郎与织女是民间的一种叫法,其实在天文学上牛郎星的中文名为河鼓二,而织女星称为织女一,他们分别是天鹰座和天琴座的亮星。明代郑和下西洋时,曾以织女星为航海的导航标志之一。
王思潮介绍,在晴夜,可找一处不受城镇灯光影响的安全地方,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仰头静望,在头顶附近,银河中间与两边有3颗明亮的星星,其中最亮的一颗呈青白色,她在银河西北边,这就是织女星。织女星的下方有四颗较暗的星,组成小小的平行四边形,它们就是神话传说中织女编织的美丽云霞和彩虹的梭子。另一颗亮星在织女星的南偏东,即银河的东南边,他就是牛郎星。牛郎星是颗微黄色的亮星,在他两边的两颗小星叫扁担星,传说中是牛郎挑着一对儿女。王思潮表示,理论上说,“牛郎”与“织女”的“相会”是非常困难的。根据现代天文观测及测算结果,牛郎和织女这对有情人相距16光年(1光年约等于10万亿公里),即使牛郎给织女打个电话,织女也要等到16年后才能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