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七夕情人节的手抄报

七夕情人节的手抄报

发布时间: 2021-02-22 02:01:48

⑴ 乞巧节手抄报

乞巧节,是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少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回巧活动。答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汉族民间的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⑵ 传统节日手抄报写什么

首先确认,中国的传统节日不少。具体到你说的问题,可以写这么几类。如,传统节日的由来、传统节日的演变、传统节日的习俗等等。

⑶ 中华传统节日手抄报(字要少)

春节、元宵节、龙抬头节、妈祖生辰、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新年元旦、情人节、国际妇女节、植树节、国际警察儿、诮费者权宜日、愚人节、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国际护士节、世界无烟日、六一儿童节、建党日、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肓人节、世界残疾人日、平安夜、圣诞节、……

⑷ 中国民俗手抄报文字资料

1、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2、冬至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3、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4、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5、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6、七夕节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7、重阳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⑸ 中国传统节日的手抄报(概括)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采,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我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这里所介绍只是汉民族的一些较大的传统节日,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习俗,众多的民族节日,是一份有待挖掘的文化宝藏

⑹ 中高年级小学生手抄报: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的习俗。一般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离别的夫妻相会。
7.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秋季的中间,因此称中秋节。中秋之夜,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此夜,人们仰望如玉如盘的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8.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9.冬至节:冬至在我国古代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至今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以示不忘更本,祝福阖家团圆。北方地区冬至有宰羊,吃饺子的习俗,南方的传统食品有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等等。
10.腊八节:腊八节是佛教的节日。这一天是释迦牟尼成佛的日子,又称“成道节”。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是吃腊八粥。最早的腊八粥只是在米粥中加入红小豆,后来演变的极为复杂考究,主料有白米、黄米、江米、小米、菱角米等数十种,添加核桃、杏仁、瓜子、花生、松仁、葡萄干、桂圆肉、百合、莲子等,通宵熬煮,香飘十里。
11.除夕:除夕是一年中最后一天,这一天,普通人家尽量争取团圆,全家围
炉而聚,喝酒吃美食以辞旧岁,迎新年之意,而户外则是爆竹声声。
一家大小在一起度过一个温馨的一年中最后一个夜晚

⑺ 手抄报题目,要比较符合现实的。

1月1日元旦1月26日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1月28日国际麻风节[一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二月2月2日世界湿地日2月11日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2月14日情人节2月17日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2月18日春节[农历年的第一天]2月19日苗族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二至初七]三月3月1日国际海豹日3月3日全国爱耳日3月4日木脑纵歌[农历正月十五]3月4日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3月5日学习雷锋纪念日3月8日国际劳动妇女节3月11日国际尊严尊敬日3月12日中国植树节3月14日国际警察日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3月16日手拉手情系贫困小伙伴全国统一行动日3月19日中和节(太阳生日)[农历二月初一]3月20日阿露窝罗节3月20日龙抬头节[农历二月初二]3月21日世界森林日3月21日世界儿歌日3月21日国际消除种族歧视日3月21日世界睡眠日3月22日世界水日3月23日世界气象日3月24日世界防治结核病日3月25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3月25日春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3月26日白族三月街[农历三月十日至二十一]3月30日花朝节(花神节)[农历二月十二]3月30日耶稣受难日[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四月4月1日国际愚人节4月4日寒食节[冬至日后105日清明前一日]4月5日清明节4月6日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日]4月6日观音菩萨生日[农历二月十九]4月7日世界卫生日4月11日世界帕金森病日4月13日傣族泼水节[阳历4月13日至4月15日间]4月19日上巳节(女儿节)[农历三月初三]4月21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4月22日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儿童日[第四个星期日]4月23日世界图书和版权日4月25日全国预防接种宣传节日4月26日国际秘书日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五月5月1日国际劳动节5月4日中国青年节5月5日全国碘缺乏病宣传日5月5日全国爱眼日5月8日世界红十字日5月8日世界哮喘日[第二周的周二]5月12日国际护士节5月13日母亲节[第二个星期天]5月15日国际家庭日5月15日国际牛奶日[第三个星期二]5月17日世界电信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5月20日全国助残日[第三个星期日]5月20日中国学生营养日5月20日全国母乳喂养宣传日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5月24日佛诞节[农历四月初八]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六月6月1日国际儿童节6月5日世界环境日(1004)6月6日全国爱眼日6月9日中国文化遗产日[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6月17日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6月17日父亲节[第三个星期日]6月19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6月20日世界难民日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6月25日全国土地日6月26日国际禁毒日6月26日联合国宪章日七月7月1日香港回归纪念日7月1日中共建党节7月7日国际合作社日[第一个星期六]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日7月11日世界人口日7月11日世界海事日7月26日世界语(言)创立日八月8月1日观音成道日[农历六月十九]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8月6日哈尼族苦扎扎节[农历六月二十四]8月6日观莲节(莲花生日)[农历六月二十四]8月6日苗族吃新节8月6日火把节[农历六月二十四]8月19日七夕情人节[农历七月初七]8月27日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九月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9月8日国际扫盲日9月10日中国教师节9月10日地藏节[农历七月三十]9月10日世界预防自杀日9月16日国际臭氧层保护日9月18日中国国耻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0日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9月20日全国爱牙日9月21日国际和平日9月22日无车日9月25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9月27日世界旅游日9月28日世界教师节(孔子诞辰)9月30日国际聋人节[最后一个星期日]十月10月1日世界建筑日[第一个星期一]10月1日国际住房日(人居日)[第一个星期一]10月1日国庆节10月1日国际老人节10月4日世界动物日10月8日全国高血压日10月9日世界邮政日10月10日国际减灾日[第二个星期三]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10月11日世界视觉日[第二个星期四]10月13日世界保健日10月13日中国少年先锋队诞辰日10月14日国际音乐节[10月中旬]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10月17日国际消除贫困日10月18日重阳节[敬老节][农历九月初九]10月18日世界传统医药日10月24日联合国日10月28日全国男性健康日10月29日观音出家日[农历九月十九]10月31日万圣节十一月11月7日十月革命纪念日11月8日中国记者节11月9日中国消防宣传日11月10日世界青年节11月10日祭祖节[农历十月初一]11月11日光棍节11月11日国际科学与和平周[11日所属一周]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11月17日国际大学生节11月22日感恩节[第四个星期四]11月25日国际消除对妇女的暴力日十二月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12月3日国际残疾人日12月4日中国法制宣传日12月5日国际志愿人员日12月7日国际民航日12月9日世界足球日12月9日国际儿童广播电视日[第二个星期日]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12月20日澳门回归纪念日12月20日阔时节12月21日国际篮球日12月22日冬至节12月24日平安夜12月25日圣诞节

⑻ 中秋节手抄报能写什么内容呢

一、中秋节简介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着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习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⑼ 关于“我爱你中国”的手抄报

中国,古时通常泛指中原地区,与“中华”“中夏”“中土”“中州”含义相同。古代华夏族、汉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一带,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后来成为我国的专用的简称。1949年10月1日起,国名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人口13亿(2008),首都北京。
“中国”一词最早出现是在现中国境内考古发掘出的原始人的雕刻中发现,后来也有《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但《诗经》中的此类“中国”实为“京城”,还不是真正指国家。称国家的“中国”一词,在东周战国诸子书中已屡见不鲜了。如《孟子·滕文公上》云:“陈良产地 ,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又“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庄子·田子方》:“中国之君子,明乎礼义而陋干知人心”……这些都说明:上古所谓“中国”,即指后世“中原”。但地域不及后世中原广,只相当于今黄河中下游河南大部、陕西南部、山西南部。中国城市建筑图片(8张)中国名胜古迹图片(18张) “中国”一词的频繁使用,主要在周以后。《礼记·王制》有云:"中国夷戎,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中国、蛮、夷、戎、狄,皆有病!“中国”一词,是与蛮、夷、戎、狄对举而使用的。如果说《礼记》的成书时间较靠后,则《左传·庄公三十一年》有"凡诸侯有四夷之功,则献于王,王以警于夷。中国则否”的说法,足见春秋前期,"中国”一词就已经与蛮、夷、戎、狄对举。”齐桓公救援邢国,卫国等国,被称作"救中国”,足见此时的"中国”,已经扩大到被认为是"诸夏”的国家。 《公羊传·成公十五年》有:“《春秋》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王者欲一乎天下,易为以外内之词言之 言自近者始也。夏、商时期,应该是华夏民族的形成时期;而集华夏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大成的“周礼”的形成,是华夏民族最终形成的标志。观夏、商、周、春秋,各邦国不断分化,有的进入华夏集团,有的进入蛮、夷、戎集团,像祀国这样的国家,一度摇摆于夷夏之间,最后终于摆进了华夏集团,成了“诸夏”的一分子。
编辑本段中国的历史
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走过了5000年的文明历程。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勤劳、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共同 炎黄二帝
开拓了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一部厚重的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国各民族诞生、发展、交融并共同缔造统一国家的历史。 炎帝与黄帝被视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传说起源于陕西中部渭河流域的部落领袖。《国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中部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渭河支流,今陕西关中西部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
中国的地势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4个直辖市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23个省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吉林省(省会长春)、辽宁省(省会沈阳)、江苏省(省会南京)、山东省(省会济南)、安徽省(省会合肥)、河北省(省会石家庄)、河南省(省会郑州)、湖北省(省会武汉)、湖南省(省会长沙)、江西省(省会南昌)、陕西省(省会西安)、山西省(省会太原)、四川省(省会成都)、青海省(省会西宁)、海南省(省会海口)、广东省(省会广州)、贵州省(省会贵阳)、浙江省(省会杭州)、福建省(省会福州)、台湾省(省会台北)、甘肃省(省会兰州)、云南省(省会昆明)。 5个自治区 香港特区旗、徽
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 2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区区旗
澳门特别行政区

民俗节日
春节:正月初一,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 元宵节:正月十五日,又叫上元节、灯节 路神生日:正月初五 春龙节:二月初二,又叫龙抬头、青龙节 花朝节:二月十二 上巳节:三月初三,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寒食节:清明节的前一二天 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一般在阳历四月五日,闰年在四月四日 佛诞日:四月初八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端午节: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钟馗文化端午节 夏至:夏至当天 六月六:六月初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 七夕节:七月初七,乞巧节,中国传统的情人节 中元节:七月十五日,又称盂兰盆节 地藏节:七月三十 中秋节:八月十五 重阳节:九月初九,又称“老人节” 十月朝:十月初一,又称“祭祖节” 下元节:十月十五 冬至:传统祭祖之日 腊八节:十二月初八 祭灶节:腊月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日(不同地区说法不同)为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为除日,又叫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北京天安门国庆盛典
法定假日
全国性法定节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钟馗文化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特定人群的节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建军节、教师节

⑽ 关于传统节日的手抄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专五)、清明属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热点内容
什么寒梅花 发布:2025-05-21 17:12:53 浏览:752
盆景不烧苗 发布:2025-05-21 17:03:20 浏览:763
荷花图临摹 发布:2025-05-21 17:01:08 浏览:256
茶花咋样美 发布:2025-05-21 16:59:45 浏览:683
竹子能盆栽 发布:2025-05-21 16:54:34 浏览:950
梅花什么土 发布:2025-05-21 16:53:05 浏览:888
玫瑰东苑 发布:2025-05-21 16:40:21 浏览:274
气生根花卉 发布:2025-05-21 16:39:25 浏览:211
海棠湾酒店排名 发布:2025-05-21 16:21:55 浏览:838
古驰花卉鞋 发布:2025-05-21 16:21:53 浏览: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