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朵花为你
Ⅰ 生命里,总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岀于哪部作品
出自莫言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生命里,总会有一朵祥云为你缭绕
作者:莫言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也不要在喜欢不喜欢上,分出好人和坏人来。带着情绪倾向的眼光,难免会陷入褊狭。咬人的,你不能说它是坏狗。狗总是要咬人的,这是狗的天性和使命。也就是说,在盯着别人的同时,还要看到自我的缺陷和不足。
当然了,极致的喜欢,更像是一个自己与另一个自己在光阴里的隔世重逢。愿为对方毫无道理地盛开,会为对方无可救药地投入,这都是极致的喜欢。这时候,若只说是脾气、情趣和品性相投或相通,那不过是浅喜;最深的喜欢,就是爱,就是生命内里的粘附和吸引,就是灵魂深处的执着相守与深情对望。
这是一场诡秘而又盛大的私人化进程。私人化的意思就是,即使无比错误,也无限正确。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如果对方不喜欢,都懒得为你装一次天使。谁也不需要逢场作戏。尽管,一时的虚情假意,也能抚慰人陶醉人,但终会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伤。
所以,这个世界最冒傻气的事,就是跑到不喜欢的人那里去问为什么。不喜欢就是不喜欢了,没有为什么。就像一阵风刮过,你要做的是,拍拍身上的灰尘,一转身沉静走开。然后,把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寂然忘掉。
一个人,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要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活着。这才是最好的态度。不要在不喜欢你的人那里丢掉了快乐,然后又在喜欢自己的人这里忘记了快乐。
勉强不来的事情,不去追逐。你为此而累的时候,或许对方也最累。你停下来了,你放下了,终会发现,天不会塌,世界始终为所有人祥云缭绕。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要来给你上课的。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天底下赏心快事不要那么多,只一朵,就足够足够。
(1)总有一朵花为你扩展阅读
赏析
这世界上,是有太多的人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的。就像莫言在文中所写的:“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渴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现实就是这样子,你喜欢别人,别人未必就喜欢你。只是,当一个人真心地爱极了一个人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放到尘埃里,就像张爱玲所说的:遇见你我变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尘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欢喜的。并且在那里开出一朵花来。原来,爱一个人的时候,在他面前,你不由自主地就变得很低很低了。
可是,即使你再低,如果对方不在意你,也只是枉然。因为“刻意去讨别人喜欢,折损的只是自我的尊严。”所以,莫言在文中还写到“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而且“有时候,你的无数个回眸,未必能看到一个擦肩而过;有时候,你拿出天使的心,并不一定换来天使的礼遇。
如果对方不喜欢你,都懒得为你装一次天使。谁都不需要逢场作戏。尽管一时的虚情假意,也能抚慰人陶醉人,但终会留下搪塞的痛,敷衍的伤。”所以,无须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作茧自缚,撕心裂肺,最好是“一转身沉静走开”,“把这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
黑格尔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无论是别人喜欢你还是不喜欢你,这都是自然存在的事情,你喜欢的人恰好也喜欢你是正常的,你喜欢的人从来就不喜欢你也是正常的,面对现实,走出悲伤的泥淖,正常生活,才不枉在世上走此一遭。也才不至于对不住周围那些爱你的人。
实际上,无论你是白天鹅还是丑小鸭,世界总会有一朵或几多祥云在你的头顶为你缭绕。与其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苦苦挣扎,真“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快乐散步。”
作者资料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高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亦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引起文坛极大轰动。1987年担任电影《红高粱》编剧,该片获得了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2011年凭借小说《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2013年担任网络文学大学名誉校长。 2014年12月,获颁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同年12月,凭借作品《天下太平》,获“2017汪曾祺华语小说奖”中的短篇小说奖。
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据不完全统计,莫言的作品至少已经被翻译成40种语言。
童年经历
1955年2月17日,莫言(管谟业)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
莫言小学时便经常偷看“闲书”,在小学五年级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在农村劳动长达10年。在文革期间无书可看时,他甚至看《新华字典》,尤其喜欢字典里的生字。后来,莫言靠着《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度过了文革岁月,接着又背着这套书走出家乡。
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在部队担任图书管理员的四年时间里,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全部看过。他也看过不少哲学和历史书籍,包括黑格尔的《逻辑学》、马克思的《资本论》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说《春夜雨霏霏》发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学双月刊《莲池》上,成为莫言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4年秋,著名作家徐怀中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现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创建文学系 ,他看到莫言的《民间音乐》后,十分欣赏,破格给了莫言参加考试的机会,莫言顺利考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
成名之路
1985年初,莫言在《中国作家》杂志发表《透明的红萝卜》而一举成名。 同年,冯牧在北京华侨大厦主持莫言创作研讨会,汪曾祺、史铁生、李陀、雷达、曾镇南都高度评价了《透明的红萝卜》。
1986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同年在《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引起文坛极大轰动。
1987年,莫言的中篇小说《欢乐》发表在《人民文学》杂志一、二期合刊上,由于当时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而遭到批判,《人民文学》杂志主编刘心武遭到停职调查,这期刊物也被收回销毁。
1988年2月,由《红高粱》改编的同名电影在柏林电影节获得金熊奖,成为首部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最高荣誉的中国电影。
1988年4月,莫言发表长篇小说《天堂蒜薹之歌》,后来这部社会批判作品受到当时的政治风波影响,一度只能在港台出版。美国著名汉学家葛浩文在看到这部小说后,感到非常震撼,决定开始翻译莫言小说,葛浩文也成为了日后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功臣。
1988年秋,莫言参加了中国作协委托北京师范大学办的研究生班,在鲁迅文学院期间,莫言创作了长篇讽刺小说《酒国》,被葛浩文誉为创作手法最有想象力、最为丰富复杂的中国小说。
1991年,莫言在北京师范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获得文艺学硕士学位。
闻名世界
1992年,莫言作品的第一部英译本中短篇小说集《爆炸》(Explosions and other stories)在美国出版,由Janice Wickeri和Duncan Hewitt翻译。美国重量级文学评论杂志《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价说:“有如福克纳,莫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想象力鲜活丰富、圆满自足的世界。”
1993年,由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英译本在欧美出版,引起热烈回响,被《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为“1993年全球最佳小说”。《纽约时报》评论说:“通过《红高粱》这部小说,莫言把高密东北乡安放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上。
2000年,莫言凭借《酒国》获得法国儒尔·巴泰庸外国文学奖 。同年,《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18位)。
2001年,莫言的《红高粱》成为唯一入选《World Literature Today》评选的75年(1927-2001)40部世界顶尖文学名著的中文小说。
2003年,莫言的短篇小说集《师傅越来越幽默》在美国出版,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遗珠。”
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当时获奖的呼声很高,最后以一票之差落选,无缘奖项。《檀香刑》的落选也再次引发了文学界关于茅盾文学奖的争议。同年,莫言获得意大利诺尼诺国际文学奖,评委会赞扬他的作品“语言激情澎湃,具有无限丰富的想象空间”。
2006年,莫言获得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成为继巴金之后,第二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
2008年,莫言凭借《生死疲劳》获得红楼梦奖以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
2011年,莫言获得韩国万海文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该奖的中国作家,并且凭借《蛙》获得茅盾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贝尔奖官网摘录了《天堂蒜薹之歌》一章节,作为对莫言作品的介绍。
2014年12月,莫言获颁授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6年11月30日,莫言一幅书法作品亮相拍场,仅以起拍价5000元人民币落槌;2012年莫言获诺奖后,莫言相关作品在拍场上最高成交价可达97.75万元。
2016年12月,当选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7年11月,莫言获香港浸会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
2018年10月13日—10月21日,莫言的首度书法个展《笔墨生活——莫言墨迹展》在北京博物馆展览,近百幅书法作品展示莫言在日常生活中的书写实践。
Ⅱ 《总有一朵花是为你开的》 求这篇文章!2010河北邢台中考第一次模拟卷上的!非常感谢!
谁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那一朵小花,也许是情人节的礼物,也许是你和他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从路旁的草坡上,信手摘下的一朵野菊,你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刚才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总是好像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有钱。”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我们更多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副高大体魄当本钱,每个人更多的是面对身边的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
姚明对他朋友所说的话,是老实话,但不是什么真理和高论,因为那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只看到这一面,就自然产生羡慕甚至妒忌之心。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如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这下子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于是我拒绝让我的钱包去和NBA的钱包打比赛,我愉快地安排这段清闲,读几本好书,写几篇文章,包括这一篇正在写作的短文。
这短文就是从读到姚明的话引出的,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不是手上那只篮球才是命运赐予的鲜花,上帝既然是公正而英明的,那么,他一定也在你的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只是我们也许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我从另一段话,想到了关于鲜花和命运的故事。我们看了许多二战集中营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知晓善恶,同时也让我思索命运。在集中营恶劣的现实生活中,被关押者被剥夺了一切,而党卫军们则占有了一切:阳光、食物、水甚至清新的空气,这真是太不公平了,这个世界所有的不公平都集中在这个叫集中营的地方。但是这个集中营里所有活着的人的内心,在夜晚的梦里,却是两种不同的境遇。囚徒们“拥有”希望和明天,这明天和希望是维系他们生命的最好礼物,梦里会有蓝天、草地、鲜花和解放者带来的阳光下的自由呼吸!不是每个人都能得到,但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得到!而党卫军们的噩梦,是绞架,是审判厅,是无休无止的追捕,只要他们活到战争结束,就会得到噩梦中可怕的预言!
集中营的故事有许许多多,但所有的故事,都是上面这个事实的具体化和个别演绎。真的,当我一次次重温苦难,我增加了对生活的信心——只要活着,永远不会被剥夺得一无所有,在手上还会有“一朵花”,只是你和我千万不要忽略了“自己手上的花”,哪怕它只是梦里的自由、铁丝网外面的绿草!下面这段话是当年集中营里一名囚徒的祈祷:“亲爱的上帝,别让我死在这里!请求你听我这一次!我要死在外面。我还年轻,请让我死在外面!我还想看一眼自由!请求你,让我看一眼自由再死。我知道自己不会活多久,可是,我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这就是一个被剥夺得只剩下生的希望的人,当生的希望那么渺茫时,死也要“想死在外面的草地上”!在这个党卫军枪口下的死亡集中营里,还有比“渴求活着”更有用的东西吗?这就是亲爱的上帝给被关押者最美的花朵,他们用心血滋养着这朵花,直到集中营成为一个记忆,而苦难中的这段祈求,证实了生命的美丽与顽强。
永远不要只会羡慕别人而忘记自己手上还有另外一种“美丽的花”,相信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会打开另一扇窗。我们一定要为生活找到理由,只要活着,就别让自己手上的那朵花枯萎了,请留心关爱自己手上正在开放的那朵花,上苍让你活在这个世界,就不会让你的手里空着!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姚明,但我相信每个人手上都有一朵花正在开放,那是命运的赐予。请留意你自己的花,别让它枯萎了,只要你关注它,你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不一样了!
Ⅲ 有这样一首歌我只记得两句,:总有一朵花为你开放,总有一段真情送你远航;朋友们谁知道这首歌,请帮帮我
在你下载的播放器里,直接输入歌词就行了
Ⅳ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读后感
http://www.wenzhang.com/plus/view.php?aid=62478
Ⅳ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1000字作文
总有一朵花正在为你开放
都喜欢手上有一朵花,是别人送的。那一朵小花,也许是情人节的礼物,也许是你和他之间的秘密。也许与别人都没有关系,只是你自己,在山间小径漫步,信手从路旁的草坡上,摘下的一朵野菊,把它带进了你的房间,也就把山野的气味和色彩留在自己的身边。
不过,自己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好像总是比别人手上有一朵花的时间少,因为“别人”有无数个,这是道数学题?不。是心理学的题目?也不。只是生活最真实的内容,只是我们忘记了安放它的位置。报上有这么一段文字:“姚明对他的朋友说:生活能选择吗?永远像现在这样,我羡慕你清闲,你羡慕我有钱。”也许不只是姚明和他的朋友,有这种互相羡慕,或是互相欣赏,遇到另外的情境,手上的花会长出刺,还会是互相妒忌。我们的不是面对姚明,因为爹妈没有给你这么一高大体魄当本钱,我们每个人的是面对身边的人,同事、同学、邻居以及各种圈子里的熟人。在这个时候,常常会因对方手上的“那朵花”而心生羡慕,甚至心生妒忌,心生不平之怨:老天爷,怎么好事都落在他的手上!
姚明对他朋友所说的话,是老实话,但不是什么真理和高论,因为那只是一枚硬币的一面。只看到这一面,就自然产生羡慕甚至妒忌之心。这句话换一个人来看,比方我,我就这么想:有钱的姚明这下子没办法过我这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了,我得感谢老天让我能有如此清闲的一段时光!于是我拒绝让我的钱包去和NBA的钱包打比赛,我愉快地安排这段清闲,读几本好书,写几篇文章,包括这一篇正在写作的短文。
这短文就是从读到姚明的话引出,我觉得姚明可爱的坦白中也有一丝不完全清醒的坦率。不是手上那只篮球才是命运赐予的鲜花,上帝既然是公正而英明的,那么,他一定也在你我手上放有另一朵鲜花,也许我们只是眼睛盯着别人的手,而让自己的那一朵枯萎了。
Ⅵ 黎明中的花朵,总有一朵为你开放什么意思
人生的路抄上开满爱的花袭朵,总有一朵是为你开放.看看身边还有那么多爱自己的人,淡淡一笑,甘甜醇美!善待自己!我的朋友,无需伤心,让生命在“释怀”中走过,走过悲伤苦闷,迎来属于自己的那片蔚蓝晴空!相信自己,在人生的不远处,有一份真正属于你的爱在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