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语集锦 » 有了孩子七夕节怎么过

有了孩子七夕节怎么过

发布时间: 2021-02-21 00:36:20

七夕怎么过

方案一:

组团隔开电影院的位子、

方案二:

订光所有的情侣餐厅内座位、

方案三:容

马 路上看到情侣、女生甩男的一巴掌、说你对得起我和我们的孩子们、

男生冲过去打男的一拳、对着女的说、你打了我们的孩子们、就为了他?

方 案四:

有男女朋友的人、可以让男生充当哥哥、说、你个畜生搞大了我妹的肚子、还在这里和别的女生勾搭在一起、

方案五:

有 小孩的家长们、可以让孩子拉着男孩子的裤脚管叫爸爸

方案六:

人人上给有情侣空间的发匿名礼物,各种留言。。。

❷ 有孩子以后如何过七夕

实在型:左来手一只鸡源,右手一只鸭,背上背着一个胖娃娃,牵着老公一起回娘家
浪漫型:到酒店烛光晚餐,音乐、鲜花、啤酒……(孩子放到姥姥家或奶奶家)
平凡型:按部就班,和平时一样。
还有N种方法:比如用寄信的传统方式,给恋人写一封情书,虽然电脑普及了,但这种笨笨的方式,更能体现真情。
熟记星象,约恋人晚上一起去爬山,到山顶后把对方的星座指给他看,然后望着星空畅想。当然不熟记也行,随便指一颗美丽的星星,再编一段动人的故事。
订一个蛋糕,请蛋糕师帮着做好底层奶油,然后拿回家,和恋人用长火柴棍竖插在蛋糕上拼对方的名字,点燃,让爱的火花闪烁。
一个热烈的拥抱,一个暧昧的眼神,一句肉麻的话语,一个悠长的热吻,都可能给你一个惊喜。
爱在在我们身边,感动在我们身边,爱你所爱的人并为之付出,你将是世界上最快乐的、最幸福的人。

❸ 小孩的情人节该怎么过

呵呵,情人节不一定要和情人一起过的,喜欢也有很多意思哦 你可以学着做一些简单的菜来贿赂下爸爸妈妈,也可以替爸爸帮妈妈买些花之类的东东,总之逗他们开心就行了,然后再找一个好理由出去下他们就不会说什么了,什么理由?都行啦,只有不是太烂的,说去图书馆看书也可以呀 我就是这样过的,而且屡试不爽哦~

❹ 结婚了又有孩子的年轻父母如何过七夕

可以选择一些比较实际的礼品送给对方,这样对方也会有很意外的惊喜所在

❺ 如果你有了孩子后还会过情人节吗为什么

有了孩子以后我也会过情人节,这是属于我们两个人之间的浪漫。

在一段恋爱关系当中,情人节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两个人总是大肆庆贺,好像不过情人节,就是对感情的不尊重。可是踏入婚姻之后,有太多夫妻都已经开始忽略了情人节的一个节日,仿佛婚后不需要情人节。

说到底,过情人节就是为了培养夫妻感情。平淡的婚姻生活本就慢慢转向枯燥,放弃了所有节日,爱情之花会枯萎,婚姻也会出现问题。

为了婚姻的幸福,情人节日该过还得过。

❻ 家里有小宝宝的妈妈们,情人节想怎么过

还情人节呢,自从有了宝宝,生日,结婚纪念日都没过过了。我是自己带宝宝的妈妈,总不能为了过纪念日,把孩子丢给别人照顾吧。

❼ 有了孩子之后,属于二人世界的情人节,都变成了儿童节,你怎么看

到了情人节,虽然生了孩子,但当了母亲的时候,年轻时的浪漫关系变成了简单的米和油。妈妈一直说情人节不存在和婴儿玩耍,但那已经成了婴儿的“儿童节”。但是妈妈还在期待着浪漫的情人节,烛光晚餐,浪漫的约会。为什么他们没有把宝宝一起过情人节呢?你害怕婴儿会变成灯泡吗?

三.让孩子见证爱

虽然每天都一起吃饭,但是基本上话题都围绕着宝宝。情人节,妈妈和爸爸在一起制作美味的饮食,带着孩子度过愉快的时光。吃的时候不要忘记向“小灯泡”传达爸爸妈妈的爱,并说“我爱你”。

在生完孩子之后,爸爸妈妈也觉得他们很快就成熟了。在情人节那天不宜做一些小年轻的事情。我想出去开一个浪漫的房间。价格昂贵。谁照顾孩子?即便如此,带着孩子的情人节,温暖的家庭氛围,会让爸爸妈妈发现大街上的情人节气氛远远超过了家里的情人节气氛。生完孩子后,仍然可以过情人节。相反,它将提高爸爸妈妈的幸福感。如何安排情人节取决于自己。

❽ 七夕节该怎么过

再过几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七夕节了,这是个:情人秀恩爱,单身狗受伤的日子。七夕节在很多人眼中就像是中国的情人节,可他们并不知道七夕节的由来和纪念意义。

现在的七夕节虽然在民众心目中的地位提高了,但却大大变了味,成为了商家借机搞活动促销吸引客流,或餐厅推出七夕套餐招揽客人什么的。并强推这就是中国的情人节,事实上,这还真不算是情人节呢,不过是借着七夕节的名头做着情人节的事罢了。

中国的节日并不比国外的差,没必要因为崇尚国外节日而摒弃中国的传统节日,所以请多多关注传统节日,让它们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

❾ 教你七夕怎么过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牵牛星和织女星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 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工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拜七姐广东——七娘会
在广东,最重视七夕节的是清代、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国年间,并流传有许许多多有趣的风习。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即已记载了清初“七娘会”的盛况,民间多称“拜七姐”。据参加过民国年间的“拜七姐”活动的老人回忆,广州西关一带,尤为盛行“拜七姐”。活动一般是在少女少妇中进行(男子与老年妇女只能在一旁观看,并行礼祭拜而已),预先由要好的十数名姐妹组织起来准备“拜七姐”,在六月份便要将一些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让它们发芽。临近七夕就更加忙碌,要凑起一些钱,请家里人帮忙,用竹篾纸扎糊起一座鹊桥并且制作各种各样的精美手工艺品。到七夕之夜,便在厅堂中摆设八仙桌,系上刺绣台围(桌裙),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及女红巧物,大显女儿们的巧艺。有用剪纸红花带围着的谷秧、豆芽盘,盘中点着油灯,灯光透出彩画薄纸灯罩,艳彩夺目;有精心布置的插花,幽香四溢的白兰、茉莉、素馨及其他鲜花插在铜瓷花瓶里;有茶匙般大的荷、玫瑰、夜合、山茶插在小盆中,一朵真的配一朵假的,真假难辩;还有把苹果桃柿等生果切削拼叠成各种鸟兽等形状的果盘;寸许长的绣花衣裙鞋袜及花木屐;用金银彩线织绣的小罗帐、被单、帘幔、桌裙;指甲大小的扇子、手帕;用小木板敷土种豆粟苗配细木砌的亭台楼阁,总之是越细致越显得巧。又用米粒、芝麻、灯草芯、彩纸制成各种形式的塔楼、桌椅、瓶炉、花果、文房四宝及各种花纹和文字的麻豆砌成的供品;还挂一盏盏的玻璃或彩纸的花灯、宫灯及柚皮、蛋壳灯(上雕山水花鸟图案),动物形灯。最惹人爱的,是女儿们用彩绸扎制的精美的雏偶,即布娃娃。雏偶有牛郎、织女及一对小儿女的形象,一般放于上层,下边是吹萧弹琴舞蹈的小儿形象,庆贺双星相会之意。还有“西厢”、“红楼”、“杨门女将”等成套的戏剧人物形象(也与瓷塑雏偶,是家长买给小儿女作节日礼物的)。另外,当然也少不了陈列化妆用品,如小胭脂盒、镜、彩梳、绒花、脂粉等,既供织 女使用,也供女儿们自用。还有蜡制瓜果、小动物等。此外就是甜咸点心、茶、酒、瓜子、花生等食物,必不可少的是烛台、香炉、插上香烛,并用最好的檀香点燃。 女儿们在七夕夜要尽情梳妆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头发,然后换上锦绸裙袄、旗袍,头上梳发髻,戴上白兰、素馨等花饰;再画眉、抹脂粉、点绛唇、额上印花;用凤仙花汁染指甲。经过这番打扮,女儿们一个个如同仙子下凡,围坐于八仙桌旁,鹊桥边上,进行各 种游戏:或自娱自乐,吟诗作对,行令猜谜,并穿针祭拜乞巧;并指点天上北斗七星(相传织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员)及双星,讲述牛女故事、诗文典故;或请来歌姬,演唱粤曲,奏八音乐等,女儿们也自奏琴萧等乐器。这时人们可往各处人家参观乞巧桌陈设,到的人虽多,主人也仍高兴招待。欢庆至半夜十二点钟,为织女下凡之吉时,此时所有的灯彩、香烛都点燃,五光十色,一片辉煌;姑娘们兴高采烈,穿针引线,喜迎七姐,到处欢声鼎 沸。最后欢宴一番,这才散去。诚如清诗人汪仑(传说中的鱼名)《羊城七夕竹枝词》听说:“绣闼瑶扉取次开,花为屏障玉为台。青溪小女蓝桥妹,有约会宵乞巧来。”
广州--七姐诞
广州旧时过七巧节是非常热闹的。宋人刘克庄曾有诗咏道:“瓜果跽拳祝,喉罗朴卖声。粤人重巧夕,灯光到天明。”人们在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各种奇巧的玩品,用通草、色纸、芝麻、米粒等,制成各种花果、仕女、器物、宫室模型等物。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浸,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七夕晚(广州人多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连指甲也涂上了红色,然后把早已准备好的各式物品,如古董珍玩、鲜花、时果以及脂粉等摆放在厅堂的八仙台上,还要有一盏油灯放置在“仙禾”或“仙菜”中间。此时,有钱人家的厅堂布置得锦屏绣椅、富丽堂皇,一般人家尽量把厅堂摆设井然。一切都安排停当以后,姑娘们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此时,除了邀请亲戚朋友前来作客以外,还要请邻里中相识与不相识的姑娘们一起拜神,观尝巧艺与玩具,高高兴兴,热热闹闹,如巧艺与玩具受到越多人的称赞,主家姑娘就越高兴,越感到荣耀。广州的姑娘们说,像这样能在众人面前展示手艺,一生是投有多少回的。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古称金针度人),如一口气能穿过七枚针孔者被称为巧手(得巧),穿不到七孔针者则“输巧”。 正如唐代诗人所描绘:“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旦试看寻。”再后便焚烧纸制的圆盒(梳妆盒),盒里装有纸制的衣服、鞋、脂粉、梳妆镜、梳子等,每样一式七份。祭拜仪式结束后,八仙台上的摆设保持不动,留待翌日(初七)供姑娘们互相串访时参观、评议。据明清和民国时期的一些书籍所载,广州姑娘于七夕中展示出来的巧艺,有一粒谷粒大小的绣花鞋、指甲般大小的各式扇子,有玲珑轻飘的小罗帐,还有特制的莲花、茉莉、玫瑰、夜合花等,花盆只有洒杯大小,盆内描有两朵花,一真一假,令人难以区别。到了初七晚,继续如昨晚一样祀神,称为“拜牛郎”,一般由男童主祭。七夕过后,姑娘们所制作的工艺品、玩具等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据《广州市志》卷十七所载,初七日,旧俗还有女子泛舟游石门沉香浦的活动。游艇用素馨花、茉莉花装饰,称为花艇。她们信此日为“仙女淋浴日”。石门浦水质清洌,朝夕日出日落时返照两山,有时会像海市蜃楼一样在天空出现一些景幻。泛舟者坦希望能有运气看到奇最的出现,故姑娘们七夕游石门沉香浦成为一项重要内容,很是热闹,也成了一个节日的习俗。
嘉兴——七夕香桥会
在浙江嘉兴塘汇乡古窦泾村,有七夕香桥会。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约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 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
湖南、浙江——妇女洗发、接露水
妇女七夕洗发,也是特别的习俗。在湖南、江浙一带都有此记载。例如湖南湘潭地区《攸县志》:“七月七日,妇女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而散文名家琦君(浙江籍)的《髻》也提到其母与叔婆等女眷,都在七夕沐发。这项习俗,大约和七夕“圣水”的信仰有关。人们认为,七夕这天取泉水、河水,就如同取银河水一样,具有洁净的神圣力量。有的地方直接叫它“天孙(即织女)圣水”。因此女性在这天沐发,也就有了特殊意义,代表用银河里的圣水净发,必可获得织女神的护佑。 还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牛郎织女 潍坊年画胶东——拜七姐神
在胶东地区,多于七夕拜七姐神。年轻妇女穿上新装,欢聚一堂,于庭中盟结七姐妹,口 唱歌谣:“天皇皇,地皇皇,俺请七姐姐下天堂。不图你针,不图你线,光学你七十二样好 手段。”不少地方还制作“巧花”,少女们用面粉制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 品(或称巧果),还有巧菜,即于酒盅中培育麦芽(此即宋代的“种生”),用巧果、巧菜来 祭祀织女。
中国西南——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中国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还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广州——迎仙
广州的乞巧节独具特色,节日到来之前,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还将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从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拜仙之后,姑娘们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七夕之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示友情。
陕西——结扎巧姑
陕西黄土高原地区,在七夕节的夜晚也有举行各种乞巧活动的风俗,妇女们往往要结扎穿花衣的草人,谓之巧姑,不但要供瓜果,还栽种豆苗、青葱,在七夕之夜各家女子都手端一碗清水,剪豆苗、青葱,放入水中,用看月下投物之影来占卜巧拙之命,还穿针走线,竞争高低。同时还举行剪窗花比巧手的活动。
广西——七夕储水
广西某些地区有七夕储水的习俗,认为双七水洗浴能消灾除病,体弱多病的孩子,也常在此日将红头绳结七个结,戴在脖子上,祈求健康吉祥。
山东——种巧菜作巧花
山东荣城有两种活动,一种是“巧菜”,即少女在酒杯中培育麦芽,一种是“巧花”,也是由少女用面粉塑制各种带花的食品。
绍兴——南瓜棚下听悄悄话
在绍兴农村,这一夜会有许多少女一个人偷偷躲在生长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如能听到牛郎织女相会时的悄悄话,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这千年不渝的爱情。
福建仙游——白糖炒黄豆花生
在仙游,这天每家每户都会去做炒豆,材料是白糖,黄豆,还有生花生。黄豆要提前一天浸泡,然后第二天在锅里炒半熟拿起来备用,花生也是要在锅里炒热拿起,接着把白糖倒进锅里煮,等糖化了,再把黄豆和花生倒进锅里一起煮。 这习俗非常久了。
闽南、台湾七夕节
闽南和台湾的七夕节又是“七娘妈”的诞辰日。民间十分盛行崇拜七娘妈这一被奉为保护孩子平安和健康的偶像。据闽南籍台湾学者林再复的《闽南人》一书考证,闽南人过去越峡跨洋到台湾或异国他邦经商、谋生,大都多年未能归,妇女们只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有了希望才有生活下去的勇气。所以,七夕这一相思传情的节日又演变成对保护孩子的“七娘妈”神的祈祷。 每年这天,人们三五成群到七娘妈庙供奉花果、脂粉、牲礼等。这天,台湾民间还流行一种“成人礼”,即孩子长到满15岁时,父母领着他带着供品到七娘妈庙酬谢,答谢“七娘妈”保护孩子度过了幼年、童年和少年时代。在这一天,台南地区要为16岁的孩子“做十六岁”,行成人礼。 台湾民众认为,小孩在未满16岁之前,都是由天上的仙鸟——鸟母照顾长大的。鸟母则是由七娘妈所托,因此,七娘妈就成了未成年孩子的保护神。婴儿出生满周岁后,虔诚的母亲或祖母就会抱着孩子,带上丰盛的祭品,另加鸡冠花与千日红,到寺庙祭拜,祈愿七娘妈保护孩子平安长大,并用古钱或锁牌串上红包绒线,系在颈上,一直戴到16岁,才在七夕节那天拿下锁牌,并到寺庙答谢七娘妈多年的保佑。有的家长除了在七夕节这天祭谢“七娘妈”之外,还专门为孩子举行成人礼的事而宴请亲友,庆贺一番。 闽南、台湾民间七夕虽不很重乞巧,但很看重保健食俗。每到七夕之际,几乎家家户户要买来中药使君子和石榴。 七夕这天晚餐,就用买来的使君子煮鸡蛋、瘦猪肉、猪小肠、螃蟹等,晚饭后,分食石榴。这两种食物均有一定的驱虫功能,因而很受欢迎。说来有趣,台湾七夕的晚餐,民间还习惯煮食红糖干饭,这对诱虫吃药也起了辅助作用。因何有此独特节俗?相传出自海峡两岸尊奉的北宋名医“保生大帝”吴云东。那是景佑元年(1034年)夏令,闽南一带瘟疫流行,好心的名医吴云东带着徒弟,四处采药救治百姓。他见许多大人小孩患有虫病,就倡导人们在七夕这天购食使君子、石榴。因七夕这天好记,期间又是石榴成熟季节。所以,民众都遵嘱去做,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保健作用,后来便相沿成俗,并随着闽南移民过台湾而沿袭至今。由于吴云东医术高超,医德高尚,上自皇家,下至贫民,都尊崇他为医神。

❿ 有了孩子的宝妈们,和老公七夕怎么过

呵呵,说这个就来气。我老公居然说那是跟情人过得。我们都没情人不需要过

热点内容
盆栽看石榴 发布:2025-05-24 15:05:29 浏览:642
草原烟花语 发布:2025-05-24 14:21:25 浏览:229
国内看樱花 发布:2025-05-24 14:17:16 浏览:137
茶花地载 发布:2025-05-24 14:17:05 浏览:36
玫瑰鹦鹉说话视频 发布:2025-05-24 14:16:16 浏览:199
把积木盆栽 发布:2025-05-24 14:16:14 浏览:180
盆栽薄荷多大 发布:2025-05-24 14:16:12 浏览:31
纸玫瑰叶子 发布:2025-05-24 14:12:22 浏览:651
天气热绿植 发布:2025-05-24 14:03:57 浏览:33
踩到一朵花 发布:2025-05-24 14:02:26 浏览: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