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扇面画花卉

扇面画花卉

发布时间: 2021-02-11 10:03:47

『壹』 中国画分为哪几类

国画又称宣画,即用颜料在生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我国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山水
欣赏中国山水画,先要了解国画制作者的胸襟意象。画家把名山大川的特色,先储于心,再形于手,所以不以“肖形”为佳,而以“通意”为主。一树一石、一台一亭,皆可代表画家的的意景。不必斤斤计较透视比例等显示的问题。
动物
动物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狮、虎、猫、犬可称为走兽,各种鱼类可称为游鱼,蝉、蝶、蜻蜓称为草虫,各种雀鸟称为翎毛。动物可以归到花鸟画。
人物
可分为古今两类:古装人物,或者是历代英雄名士为一类;现代服装,或者模特儿写生为一类。由于人物要有动作、表情,所以人物画是比较深奥的制作。
根据制作技巧、笔法,国画可以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
工笔
用细致的笔法制作,工笔画着重线条美,一丝不苟,是工笔画的特色。
写意
心灵感受、笔随意走
,视为意笔,写意画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与工笔的精细背道而驰。生动往往胜于前者。
根据画面内容又可以分为传统绘画和现代绘画。
传统
中国画画龄以千年计,形成了一套笔法、构图法
、皴法等固定的模式,所以具有此种风格的国画称为传统绘画。

『贰』 扇面上画什么好呢

毕加索的公牛系列用水墨画在扇面上效果应该不错哦很现代。

但是,您的老师嫩接受吗?呵呵。这个原创点子我没有用过你放心使用。

『叁』 害!画扇面讲的是什么故事

无论是作家、画家、文学家、艺术家,都得群众公认才行。自己本人也得谦虚,没有自己夸自己的。您多咱见大街上有这样的人:(高喊)“我是专家!我是教授!我是工程师!”哎,那是精神病!
您还别说,我们街坊就有这么一位,自充有能耐,不管别人对他怎么个看法,反正他自己承认是一位大画家。啦,见人就说:
“您买纸我给您画,要什么都行。什么山水人物、花卉草虫都行,特别是我擅长画美人。”
他总跟人家这么说,就是没人找他画。怎么?人家都知道他那两下子。
有一回,瞧见人家拿着一把扇子,一面是写的字,那面什么也没有。他非得要给人家画画儿,那位说什么也不让他画。后来那位急了,给他行了一个礼说:
“您饶了我这扇面儿吧!”
这才算完。
可也有倒霉的。有一次他在饭馆里头同着朋友吃饭,又吹开啦:
“我画的山水与众不同,尤其是我画的‘明月松间照’,是按日子按时辰画月亮,画出来跟真的一样。在初十以前您瞧着就是个月牙儿,过了初十,月亮越来越大,到了十五就圆啦!”
可巧有一位新买了个扇面儿。
“老兄,您受累给我画画。”
嗬,他这份儿高兴啊:
“行,行,我给您画个美人吧,我最拿手的是画美人。不过,您不能着急,这个画画儿呀,得培养情绪,得赶上我高兴的时候才能画得好,嗯,最少也得三个月。”
好吧。人家三个月以后去了:
“怎么样?画好了吗?”
“画好啦!”
说着话一伸手,从书架上把扇面儿拿下来啦。他先自己看,看了半天老不给人家。怎么哪?他自己看着都不像。就跟人家说了:
“画是画好了,不过这几天我有点儿不高兴的事儿,我给画走了样啦!美人儿应该是长合脸儿,我给画成圆脸啦,看着不像美人儿啦。干脆,我给您改个张飞吧广啊?!
“也费不了什么事,添上胡子就成啦!”
嗬!
“就这么办吧。我看就改张飞合适,干脆您过一个月来取吧。”
又过了一个月,那位去啦:
“您改得了吗?”
“改是改得了,因为这两天我跟家里头吵了几句嘴,心里有点儿烦…?”
哎,他总有事儿!
“胡子添多啦,不像张飞啦,干脆,我给您改怪石得啦广又改怪石啦。
“这回好改,有半个月就行。就改怪石吧,您就别犹豫啦!”
嘿!还埋怨上人家啦!
那位耐着性子又等了半个月:
“怎么样?”
“实在对不起,让您等了这么多日子。改是改得了,因为我这小孩子生病,没改好。干脆这么办!我拿墨给您涂个黑扇面儿,您另找人写金字儿去得啦!”
像话吗?!

『肆』 吴晶新的扇面画的怎么样

我最近很关注她的画作,她所做的花卉成以月季为擅,用心于自然美的表现,造型着色再现自然形态之体貌,用笔随意而运,有着苏地绢秀之美。

『伍』 收藏古扇面如何鉴定真假

鉴赏扇子有分有合,成扇可以分别鉴赏扇画书画、扇股以其雕工等,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鉴赏。扇面装裱成镜片、册页或立轴后,其鉴赏即与一般字画相仿佛。

扇面书画的鉴赏有一些自己的特点。由于扇面的尺寸和形状限定,又由于扇面的质地和折痕,书画家的用笔、落款和印章都会与立轴有所不同。有些书画家在扇面上所用印章也与一般作品上的不同,如他们扇作流传较少的话,扇面所用印章常常就无法查找以核对。

扇面书画一般以精到工整为上。因扇子小又执于手中,宜于近观。寥寥数笔兰竹或四五个大字的作品,除非高手,一般较难讨好。多数藏家难免有世俗之见,所以,花卉草虫或花鸟常胜于简单的花卉,较复杂山水加人物胜于元倪迂或宋米家风格的疏略山水,工笔仕女及界画风格的亭台楼阁是受欢迎的题材,设色多胜于水墨,金笺胜于纸本等等。旧时画家作扇,如构图较简,常会被人请求添加草虫或人物等,也有画家被请于别人扇作上加些东西。在别人作品上添改后不落款者也很多。齐白石有的晚年扇作上大写意花叶是齐本人亲笔,但工笔草虫由门生或儿子代笔。萧俊贤的设色山水价位较高,于是有的藏家请高手将萧的水墨山水扇作添加青绿或浅绛。
扇子的鉴定以时代气息为重。如前所述,宋元或更早的团扇扇面,即使是无款或无名作者或小名家所画也是无价之宝。明代或更早的折扇扇面,无论名头大小或有名或无名,也都是非常珍贵的。明清的折扇成扇,若品相完好,书画精到,也可不计名头大小而入藏。大名家的书画个人特征强烈,作品传世较多可以比较,小名家或无名之辈就很难从个人风格着手进行鉴定。

扇面书画的作假,以成扇较难,年代久远者较难,而扇面裱片较易,晚近或当代的较易。明清成扇中的赝品,多属前人伪作(俗谓“老冲头”)而非眼下新出炉的货色。一把成扇,鉴定着眼点既多,割款添款几乎不可能,裱片就相对容易,各种伪作也多,单就添款割款而言,可行性也大。无款扇作可以添款,扇片压平做手脚也方便。有款位置偏高可以割去一圈再添,印款位于最边上的可以去掉一两档,有时还有接上另一端空白的一档以保持原来的长度。所以鉴定时要从以上数端去检查。

扇面本身也是鉴赏的对象。品相好的泥金洒金,绢本笺本,瓷青虎皮,贡发高丽,名家见之心喜,所作书画多精品。如果是普通市矾扇面,或晚清民国北京扇庄的粉连纸扇面(其中头号粉连尚可,丁字粉连最劣),润例上写明劣纸不绘的名家自然公掉头不顾,上面即使有佳字好画,藏家也会觉得可惜,勉强入藏心中也觉得遗憾。书画家喜在空白的旧扇面上创作,但是,明代的画家不能在清代扇面上作画,清代画家不能在民国扇面上作画。扇面也能作鉴定之用,但首先要学会判断扇面的产地年代等等。北京的高丽纸扇面、矾宣扇面、粉宫扇面和粗绢扇面,苏杭沪的七层五层棉料等等,各有特点。杭州的王星记扇庄创办于光绪元年(1875),上海城隍庙的王星记始于1893年,上海朵云轩始于1900年,各有带字号签字的扇面流传于世。北京的戴廉增扇庄创办最早,迄今已有300余年,而荣宝斋监制的扇面则是1894年后才问世的。

扇骨的时代特征甚为明显。和尚头扇股、直式方头乌木扇股、十三档十四档十五档的扇股(特别是一尺至一尺二的大扇)年代都较早,很有可能为明清之物。十八档八寸扇是1949年以后才大大地流行起来的。竹股的颜色也很能见年份。即使是白竹玉竹扇骨,年代久远了也会呈红褐色且有包浆,现代做旧的油竹扇股仔细看就觉得新,且上蜡后拿在手里有隔一层之感,不如旧扇贴肉合手。

扇股上有雕工,从主题到技法都有雅俗高下之分。阳刻耗时费功,平地阳刻比沙地留青更费功时,但易入能品,勤谨的工匠亦能为之。阴刻看似简易,实见功力,一刀下去即成定局,不能修修改改。阴刻刀法多变,线条讲究刀味,与书画篆刻的亲缘关系较近。

一把成扇在手,书画扇面扇股相辅相成。清代扇面应配清代扇股。扇股雕工与扇面画要有呼应。闺阁画家所作花卉仕女或“十三行”清秀婉媚的小楷,扇股就不宜雕老翁古泉汉瓦秦砖纹饰。集拓印作的扇面上有乌黑发光的边款拓片,配乌木紫檀鸡翅之类的深色扇骨有呼应之美。泥金浑金扇面加青绿山水也是用乌木之类的黑扇骨才压得住。象牙骨配瓷青纸扇面有对比之美。三十档四十档的细骨秋扇上书画风格也以纤丽清秀为佳,题材则以花鸟草虫仕女等为妙。当然,审美是见仁见智的,并无绝对标准。

『陆』 郑州哪有画扇面的

太多了,几家古玩城字画店都可以画,陈寨花卉市场字画店也可以。

『柒』 书画折扇的历史体现

一把折扇的精魂在于扇面的书画,神怡务闲之时,徐徐展开,扑面而来的笔墨诗情,是一缕东方神韵、一缕清雅的中国风。
《红楼梦》中,晴雯“撕扇子作千金一笑”一节,故事有声有色,人物各具情态。别小看了做道具的扇子,不仅契合环境,也增加了画面的美感。据说梅兰芳每次演《晴雯撕扇》,必在上台之前,精心画一幅扇面,装上扇骨,带入戏中,在台上撕掉。演一次、画一次、撕一次。他的琴师徐兰沅悄悄把撕坏的扇子捡回去,请人装裱修复,成了难得的艺术品。徐兰沅懂梅兰芳的扇子,梅兰芳懂曹雪芹的戏。
扇面书画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三国时,汉桓帝曾赐曹操一柄“九华扇”,十分名贵,曹子建为此写了一篇《九华扇赋》。曹操请主簿杨修为他画扇,杨修不慎将一滴墨汁溅到扇子上,情急之下,灵机一动,就势把墨点画成了小苍蝇。一会儿曹操走过来,竟认画作真,忙用手去拍打。
唐代画扇之风更盛。从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上可以看到跟随贵妇的侍女们手中所持之扇就是有画的,它们执的是圆形的纨扇,亦名团扇。唐代王建《调笑令》:“团扇,团扇,美人频来遮面。”
折扇的起源,有不同说法。王雪涛《画扇》说:“南齐时就有了折扇,而在折扇上进行书画创作始于南宋初期。”更严格的考证认为折扇是北宋时由朝鲜传入的日本样式。
宋室南渡不久,朱翌有《生查子》咏折扇云:“宫纱蜂趁梅,宝扇鸾开翅。数折聚清风,一捻生秋意。”描摹折扇十分形象,但称之“宝扇”,恐怕还是稀罕物。江苏武进南宋墓葬出土戗金花卉人物朱漆奁,奁盖上戗画着仕女消夏图,两个仕女一持团扇,一摇折扇,表明南宋以后折扇已在大户人家普遍使用。折叠扇因能放能聚,当时也叫做“聚扇”、“聚头扇”、“聚骨扇”或“撒扇”。原先爱在团扇上题字作画的书画家们,也开始在折叠扇上一显身手。擅长金碧山水的名画家赵伯驹就曾在“聚扇上写山”,元人一见即倾倒其“万里江山归一握”的磅礴气韵。宋宁宗的杨皇后(即杨妹子,曾被误传为皇后之妹。)也曾在折叠绢扇面上作画,据传到明代“折痕尚存”。遗憾的是,传世的宋代画扇都是团扇,而折扇书画迄今未见。进入明代,折扇书画才取代团扇书画而独领风骚。传世最早的折扇画,是明宣德二年(1427年)宣宗朱瞻基所绘的《松下读书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折扇画的题材非常广泛,神话故事、人物鞍马、峰峦叠石、曲溪流水、村舍楼阁、闲草野花、虾蟹鸟虫皆能入画。明清扇面画高度反映了这个领域的艺术成就。明代的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清代的“四王吴恽”六家和“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都有扇画佳作传世。
扇面同时也是书法艺术的一片天地,篆隶楷行草,明清折扇中各体佳作都有,书画扇面常是一面画,一面书,相得益彰。民国时期、当代以来,书画折扇也是佳作频出。
除成扇外,还有大量扇面存世。这些扇面上的书画创作完成后,收藏者并没有打算制成扇子,而是精心装裱成镜心或立轴,悬挂于厅堂、书房,纯供欣赏。也有的本来已经制为成扇,使用一段时间后,主人舍不得再用,便将书画扇面从扇骨上揭下,装裱后悬挂欣赏。集存名家书画扇面是古今收藏家的一大赏心乐事。
扇面上宽下窄,呈半圆状,形状灵动优美,尺幅小,却又有长卷渐次展开的开阔之感。构图和布置别有难度,容易造成形象的倾斜和总体画面的不平衡。书法多取隔行减字的章法,以解决上宽下窄的问题,或是集中在上端书写,下端留出大块空白。方法很多,都是为了留白的均衡。绘画虽有各种题材、各种风格,却总是以清雅虚灵为上,毕竟是一把随手的物件,总是不宜装得太满、拿着太重了。一把折扇,往往起于友人间的交流馈赠,如同诗歌里的唱酬应和,其中有一个缘起、一份友情,本非为了公之于众,但既是出自真情、本于平常,自然也能引起旁人的喜爱。
书画折扇:迎面摇来清雅中国风
http://collection.chinaluxus.com/Itm/20111201/91356.html

『捌』 扇面的构图与一般画面的构图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

折扇与一般画幅有所不同,呈弧圆放射形,画面构图时要注意到上外侧宽、下内侧窄的特点。折扇画面的景物,包括题款等都应借助扇形的开张取势加以发挥,不能将画面的主要部分紧缩在扇面的内侧。否则,画面会上下失调,显得拘谨沉闷,扇面特定的开展形势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于扇面随势布局的构图技巧,清代的画家恽南田已有论述:“画便扇宜景随扇面移。”“画扇不同画册页,扇边圆曲,景也应随之圆曲。”
======================================
画折枝花卉横斜布局,应顺形势,便能在扇面中大展身手。如齐白石为志青先生所作的红梅折扇,一枝红梅顺势从扇面左下角入画,主干横展至扇面的右上方,使梅枝在有限的空间里得到最大程度舒展,小枝也顺弧势向上生发,并着满枝花朵,最后落款于顶端,一行字与梅枝上下呼应。于是红梅枝头春意浓的动人场面便展现在你的面前。

山水在扇面中的构图也应随势伸张。中景和远景在画面的上部,由近及远,逐步拓展正合扇形的格局,所以是比较容易处理的。但近景的安排,便会遇到地平线与扇形内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从近代画家博儒所作《平林散牧》扇面中,我们可以受到应势布景技巧的启发。作品的地平面巧妙地随扇作弧形展开,这样处理视觉上就感到非常的安定和舒服。

『玖』 中国画荷花作品名字都有什么

《荷花图》、《荷花鸳鸯图》、《疏荷沙鸟图》、《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1、《荷花图》

《荷花图》是中国近代画家张大千创作的水墨画,该作品绘画的是荷花,整幅画,构图饱满,疏密有致,用笔豪放大气,格调清新典雅,仿佛预示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具有一股强劲的蓬勃向上之势。作者创作这幅作品是为了赠予毛泽东。

2、《荷花鸳鸯图》

《荷花鸳鸯图》是明末清初书画家陈洪绶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画中为荷塘一角,芦苇丛生,清澈见底的水面上,一对鸳鸯相伴而游,在它们上面荷叶碧绿似伞,几朵红荷正绽吐芳菲。

花鸟画法工整细致,虚实相合。荷叶的脉络、荷花的红丝及荷柄之上的细刺都描绘得极其生动,而水波、水草、芦苇只以淡墨数笔勾染而成。笔法虚实结合,使画面呈现一种空灵润泽的感觉。

3、《疏荷沙鸟图》

《疏荷沙鸟图》是宋代佚名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所绘残败的荷叶表明了时当秋日,荷塘的一角,一枝枯瘦的莲蓬横出画面,鹡鸰栖止于莲梗上,侧首注视着上方的一只小蜂,其凝神专注的神态刻画得惟妙惟肖。

莲梗两端的鹡鸰与莲蓬巧妙地平衡了画面,而鹡鸰目向小蜂的视线则带动观者的视线落于画面上方,这种布局使画面显得既稳定又生动。

此图格调典雅,用笔精致,画风细腻,荷叶枯黄的斑点和细小的筋脉均描绘得一丝不苟。

4、《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

《宋扇面画晚荷郭索图》是宋代画家佚名创作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图中一只硕大的河蟹张牙舞爪踞于残荷之上,肥重的身躯竟将荷梗压断。衬以苍老的莲蓬、枯黄的荷叶、稀疏的芦荻,更增添了萧瑟冷寂的气氛。荷叶和莲蓬用粗笔勾描,蟹用细笔写之,笔法粗犷写实,设色鲜艳浓重。

5、《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

《宋冯大有太液荷风图》是宋代画家冯大有创作的一幅中国古画,文物原属于故宫旧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材质为册、绢、设色,尺寸为23.8 x 25.1厘米。

这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太液荷风」图,从题名到内容,事实上托寓了不少吉祥的含意。画名的「太液」是指「太液池」,此池原是汉代宫廷的御池,尔后历代宫廷御池就多沿用这个名称,成为富贵吉祥的象征。

而莲(又名荷)与成双成对的鸭只,在传统吉祥文化中,意指「夫妇和合」;莲及莲子,是为「连生贵子」;而蝴蝶双飞,则又寓寄着对爱情的祝福。

总之,莲塘的景象除了能带给人悦目的感受之外,因为能够产生许多美好的联想,因此相当受到人们的喜爱。

『拾』 求行家鉴赏几幅 清代扇面书画

都看过了。
1、朱雷:
朱雷,字雪筠,自号梅花仙叟,浙江平湖人。善花卉、师嘉兴张熊,用白阳(陈淳)法写牡丹松石,各极其妙。嗜酒落拓自放,晚作尤苍劲。所作仿陆治二十四番花信图长卷,魄力雄壮,用笔浑厚。楮极长而观其画一似不经意者,生趣盎然。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尝为郭藕汀作花卉屏四幅。卒年七十三。著愈愚庐诗钞。《清画家诗史》。
这个扇面我从电脑考察,凭经验应该是真迹(技术方面不多谈)。
朱雷师出大名家张熊,本人作品赞誉也高。
此扇面价值应在2万元左右。

2、桂岺和尚:
应为桂岑和尚。其本人未见于著录。这张扇面也不是桂岑和尚画的,是画家送给桂岑和尚的。
作者是王礼,尽管扇面照片很大,可是看不清楚钤印,难以辨别是哪个王礼。
清晚期有三个画家都叫作王礼。
---王礼(一八一三―一八七九)艺林年鉴作(一八一七―一八八五)初名秉礼,字秋言,号秋道人(一作士),别署白蕉研主,一号蜗寄生,室名延秋款冬之室常用印鉴王礼、王礼之印、王秉礼印、吴江王礼、秋言、秋言写生、秋言画印、秋言书画、秋道士、湫言、阿大、戴传、延秋款冬之室、公之犹、雪蕉家学、梵天壶隐、红梨逸史书画记 ,江苏吴江人,寓上海甚久。幼嗜笔墨,从沈石芗学写花鸟,劲秀洒落,笔如刻铁,隽逸之气,令人意爽。人物宗陈洪绶。名初不重,张熊于坊间见其画,亟称于人,以是知名。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作梅花喜雀图,现藏日本。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九)。《墨林今话续编》、《海上墨林》、《清朝书画家笔录》、《近代六十名家画传》。
----王礼(一八五一―一九oo)初名学礼,字笠夫,号戴笠山人,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太仓王氏裔。工书,善画,山水多著色,用笔苍古,花卉风韵亦佳,喜画石,磊落有致。卒年五十。著有刘湄书画家纪略。《寒松阁谈艺琐录》
-----王礼,字象贤,福建南平人。好古法书、名画,尝游吴、越,与名卿大夫交,咸推其识。书宗黄庭坚,瘦硬通神。善画松,苍秀,根干奇古。时作枯木、竹石,极萧疏历落之致。《福建画人传》、《福建通志》。
以上三位王礼,该扇面如是真迹,先后三个分别大概在1.5万左右、1万左右、0.5~0.8万元。
如果是文革前专供外宾的高仿品,也就是现在不少的海外回流品。三个的价值分别在1000~600元。现代高仿品100元以内。

3、松石:光绪年间著名瓷画艺人松石,(见廖雄著<中国近代名家陶瓷> )。我仔细看扇面和陶瓷画上的落款,笔迹相仿,应为一人。
这张扇面,是否真迹我存疑。我仔细察看,觉得似乎是文革前专供外宾的高仿品,也就是现在不少的海外回流品。
如真迹,价值在一万五千元左右。如是我所说过去的专供外宾高仿品,价值在千元左右;如果是现代高仿品,价值100元左右。

4、程庭鹭 :(1796 -1858 ) 清晚期人。 初名振鹭,字缊真,又字问初,号绿卿,改名庭鹭,字序伯(一作(土序)伯),号蘅乡。公之(寿羽)、红蘅生、因香庵主、忘牧学人、怀(木云)子、鹤槎山民皆其自号。晚又号庵,亦号梦(庵)
嘉定(今属上海)诸生。早岁问业于陈文述,留吴门(今江苏苏州)甚久。工词章,兼擅丹青、篆刻 。画山水得钱杜指授,清苍浑灏,逼近李流芳。其铁笔由丁敬、黄易上朔秦汉,颇自矜许 。
这张山水扇面,是否真迹我存疑。我仔细察看,觉得似乎是文革前专供外宾的高仿品,也就是现在不少的海外回流品。
如果是真迹,价格应在一 ~ 二万元之间。如供外宾高仿品价值在1~1.5千元。如果是现在的高仿品,价值在100多元。

热点内容
一个梅花鹿是什么牌子 发布:2025-08-30 06:02:17 浏览:687
随心悦花艺 发布:2025-08-30 05:58:10 浏览:972
新青年花艺培训学校 发布:2025-08-30 05:37:35 浏览:895
我是一朵迎春花 发布:2025-08-30 05:36:48 浏览:416
公鸡情人节 发布:2025-08-30 05:36:48 浏览:65
开个淘宝绿植店怎么样 发布:2025-08-30 05:07:12 浏览:927
紫根牡丹 发布:2025-08-30 04:58:55 浏览:846
大门两侧茶花 发布:2025-08-30 04:46:31 浏览:220
说兰花的香 发布:2025-08-30 04:29:05 浏览:45
陈小云梅花 发布:2025-08-30 04:19:14 浏览: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