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点插花
A. 日本茶道的道具以及流程
日本的茶道又有着繁琐的程序,一整套品茶流程下来大约需要4小时左右,在现在高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茶道占用大量的时间,因此会更加显得庄重和珍贵。
茶道的流程主要分为更衣、观赏茶庭、初茶、茶食、中立、浓茶、后炭、薄茶、退出、衔接等过程,其中浓茶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而具体方式则根据不同的茶道流派而有所不同。
关于最重要的茶道具,网上的各种介绍也比较混乱,我竭尽所能的在整理一下吧……
广义的茶道具包括接待用器具、茶席用器具、院内用器具、洗茶器用器具。
接待用器具主要包括悬挂的轴字、轴画、吸 烟用具、茶碗等。
茶席用器具主要包括装饰壁龛的用具、有关炭的礼法的用具、茶道礼法用具、怀石餐用具。
其中,茶席用具包括壁龛装饰器具、挂轴、花瓶。
炭礼法用具包括:釜、茶炉、香盒、灰器、炭斗。
茶道礼法用具包括搁板、水碗、茶碗、茶叶罐。茶器、茶杓、盖置、建水(盛涮洗茶碗后不要的水的容器。多为陶器制品,也有的是用薄木片做的圆盒)。
院内用具包括草履、圆形座墩、院内用柄杓、手桶水屋(茶室隅角洗茶器处),用具包括铜锣、水壶、茶巾盆、圆竹刷(搅和茶叶末使起泡沫的刷子)、茶巾、柄杓等。
狭义的茶道具则仅仅是指凉炉、茶碗、茶杯、茶壶、茶釜、茶勺、茶入(茶瓶),甚至有人将茶碗本身称为茶道具。
凉炉:主要用于煮沏茶用的水,对水的要求便是滚沸。
茶碗:陶制,最主要的茶器和茶道鉴赏道具,也是在日本数量最多、品种最繁杂的茶具之一。为了同茶道的“无”之心保持一致,并不提倡用华丽的茶碗。在日本茶人眼里,最好的茶碗往往是韩国人吃饭用的陶制大饭碗(高丽茶碗)……
茶釜:刚才说的凉炉是用来烧水的,这次的茶釜就是用来盛水的小锅。日本的茶釜以千姿百态而闻名。
茶入(茶瓶):根据网上的描述我猜想就是茶瓶,用来盛茶叶的粉末的小罐。据传最早是中国用来盛放火 药或者头油的容器……日本人喝茶,会先把茶叶碾成粉末,称为抹茶,然后将水注入。浓茶的浓度有如稀粥,而薄茶的浓度也和咖啡仿佛,一想起来我就觉得难以下咽……
茶勺:舀茶粉用的长柄小勺,标准一茶勺=4.68克。
茶杯:网上的介绍把我弄糊涂了,茶碗既是接待用的道具,也是喝茶用的道具,那么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呢?而且战国以前的资料都没有关于茶杯的任何记载,难道是后期逐渐取代茶碗的方便茶器?或者是不同茶道流派使用的茶器不同?
茶壶:用来装茶叶的容器。
B. 东西方花卉礼仪差异.异同
根本没有花卉礼仪
只有茶话会礼仪
网络有茶话会礼仪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茶话会,顾名思义,是饮茶谈话之会。它是由茶会和茶宴演变而来的。
茶会是旧中国商人在茶楼进行交易的一种集会,流行于长江流域尤以上海最盛。届时,各业各帮的商人以约定的茶楼作为集会地点,边饮茶边交流行市,进行买卖。茶话即饮茶清谈。文岳《入局》诗写道:“茶话略无尘七杂。”因此,人们把用茶点招待宾客的社会性聚会叫做“茶话会”。在中国,茶话会已经成为各阶层人士进行互相谈心、表示情谊、交流感情的传统形式。
茶话会也是近代世界上一种时髦的集会。它既不像古代茶宴、茶会那样隆重和讲究,也不像日本“茶道”要有一套严格的礼仪和规则,而是以清茶或茶点(包括水果、糕点等)招待客人的集会,有时也用于外交场合。
由古代的茶宴、茶会的基础上逐渐演变而来的茶话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去那种费时忘业、花费很大的茶宴和茶会已成为历史,但集会品茶,互相交换意见,发表各种见解,畅谈友情的内容却被保留下来了。如今的茶话会,是在一杯香茶吸引下的一种饶有兴趣的集会。由于茶的成分——咖啡碱、茶多酚和芳香油的作用,对人的神经起着温和的刺激作用,使人精神振奋,感觉愉快,机智敏捷,思路顿开。参加茶话会不但在身心上得到某种满足和慰藉,而且还能增进友谊,增长知识。因此,人们一般都喜欢参加茶活会。进入20世纪以来,茶话会有了很大发展,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习俗。
目前,茶话会在中国十分盛行,各种形式的茶话会让人耳目一新。小的如结婚典礼,迎宾送友、同学朋友聚会、学术讨论、文艺座谈,大的如商议国家大事、庆典活动、招待外国使节,一般都采用茶话会的形式,特别是欢庆新春佳节,采用茶话会形式的越来越多。各种类型的荣话会,既简单隆重节俭,又轻松愉快高雅,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桑会形式。
[编辑本段]茶话会的形式
茶话会的形式,因内容、人员的不同又有所区别。如与会人员仅几人,用一张圆桌:几十人乃至几百人,每桌10人左右,或用方桌拼成长方形或其他形式;几百人、上千人的大型茶话会,多用圆桌,团团围坐。关于茶活会的饮品,香茶是必备之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增加鲜果、糕点及各色糖果。茶话会的布置,可以根据会的内容和季节的不同,在席间或室内布置一些鲜花,如在夏季以叶子嫩绿、花朵洁白的茉莉为宜,使人有清幽雅洁之感,如在冬季,则以破绽吐香的腊梅和生意盎然的水仙为宜,使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如果是婚礼茶话会,则以红艳的鲜花为好,以示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美满。当然,由于条件所限,对花种的选择会有局限性,但不论选用什么花种,对颜色的选择应与会的内容相协调。在较大的茶话会上,如配以轻音乐或小型的文艺节目如小品、相声等曲艺节目,可以邀添欢乐气氛。
自网络
C. 日本茶道的起源
约在唐代,中国茶叶随着佛教的传播进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最先将茶叶引入日版本的是日本僧人。权公元1168年,日本僧人荣西禅师历尽艰险至中国学习佛教,同时进行刻苦茶学研究。荣西回国时,将大量中国茶种与佛经带回日本,在佛教中大力推行“供茶”礼仪,并将中国茶籽遍植赠饮。荣西曾用茶叶治好了当时镰仓幕府的将军源实朝的糖尿病,又撰写了《吃茶养生记》、以宣传饮茶之神效,书中称茶为“上天之恩赐”,是“养生之仙药,延年之妙术”。荣西被尊为日本的“茶祖”。日本饮茶风尚经过15世纪日本著名禅师一休的高足村田珠光以及武野绍鸥、武野绍鸥的高足享有茶道天才之称的千利休的弘扬,发展形成今天以“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宗旨的日本茶道精神(“和”以行之;“敬”以为质;“清”以居之;“寂”以养志)。 日本茶道的精神实质,追求人与人的平等相爱和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在生活上恪守清寂、安雅、讲究礼仪,被日本人民视为修身养性、学习礼仪、进行人际交往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日本茶道洋溢着大和民族智慧之花的芬芳,也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辉。
D. 设计茶习,时间,地点,人物,什么茶,怎么冲泡,插花,茶具,冲泡茶的基本程序,
主要用具:瓷质茶壶、茶杯(以青花瓷、白瓷茶具为好),赏茶盘或茶荷,茶巾,茶匙、奉茶盘,热水壶及风炉(电炉或酒精炉皆可)。茶具在表演台上摆放好后,即可进行祁门工夫红茶表演。
(一)“宝光”初现
祁门工夫红茶条索紧秀,锋苗好,色泽并非人们常说的红色,而是乌黑润泽。国际通用红茶的名称为“Blacktea”,即因红茶干茶的乌黑色泽而来。请来宾欣赏其色被称之为“宝光”的祁门工夫红茶。
(二)清泉初沸
热水壶中用来冲泡的泉水经加热,微沸,壶中上浮的水泡,仿佛“蟹眼”已生。
(三)温热壶盏
用初沸之水,注入瓷壶及杯中,为壶、杯升温。
(四)“王子”入宫
用茶匙将茶荷或赏茶盘中的红茶轻轻拨入壶中。祁门工夫红茶也被誉为“王子茶”。
(五)悬壶高冲
这是冲泡红茶的关键。冲泡红茶的水温要在100摄氏度,刚才初沸的水,此时已是“蟹眼已过鱼眼生”,正好用于冲泡。而高冲可以让茶叶在水的激荡下,充分浸润,以利于色、香、味的充分发挥。
(六)分杯敬客
用循环斟茶法,将壶中之茶均匀的分入每一杯中,使杯中之茶的色、味一致。
(七)喜闻幽香
一杯茶到手,先要闻香。祁门工夫红茶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高香茶之一,其香浓郁高长,又有“茶中英豪”、“群芳最”之誉。香气甜润中蕴藏着一股兰花之香。
(八)观赏汤色
红茶的红色,表现在冲泡好的茶汤中。祁门工夫红茶的汤色红艳,杯沿有一道明显的“金圈”。茶汤的明亮度和颜色,表明红茶的发酵程度和茶汤的鲜爽度。再观叶底,嫩软红亮。
(九)品味鲜爽
闻香观色后即可缓啜品饮。祁门工夫红茶以鲜爽、浓醇为主,与红碎茶浓强的刺激性口感有所不同。滋味醇厚,回味绵长。
(十)再赏余韵
一泡之后,可再冲泡第二泡茶。
(十一)三品得趣
红茶通常可冲泡三次,三次的口感各不相同,细饮慢品,徐徐体味茶之真味,方得茶之真趣。
(十二)收杯谢客
红茶性情温和,收敛性差,易于交融,因此通常用之调饮。祁门工夫红茶同样适于调饮。然清饮更难领略祁门工夫红茶先特殊的“祁门香”香气,领略其独特的内质、隽永的回味、明艳的汤色。感谢来宾的光临,愿所有的爱茶人都像这红茶一样,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台式乌龙茶艺
主要茶具:紫砂茶壶、茶盅、品茗杯、闻香杯、茶盘、杯托、电茶壶、置茶用具、茶巾等。
主要茶品:冻顶乌龙、文山包种、阿里山茶。
1.摆具将茶具一一摆好,茶壶与茶盅并排置于茶盘之上,闻香杯与品茗杯一一对应,并列而立。电茶壶置于左手边。
2.赏茶用茶匙将茶叶轻轻拨入茶荷内,供来宾欣赏。
3.温壶温壶不仅要温茶壶,还要温茶盅。用左手拿起电茶壶,注满茶壶,接着右手拿壶,注入茶盅。
4.温杯将茶盅内的热水分别注入闻香杯中,用茶夹夹住闻香杯,旋转360度后,将闻香杯中的热水倒入品茗杯。同样用茶夹夹住品茗杯,旋转360度后,杯中水倒入涤方或茶盘。
5.投茶将茶荷的圆口对准壶口,用茶匙轻拨茶叶入壶。投茶量为1/2至2/3壶。
6.洗茶左手执电茶壶,将100摄氏度的沸水高冲入壶。盖上壶盖,淋去浮沫。立即将茶汤注入茶盅,分于各闻香杯中。洗茶之水可以用于闻香。
7.高冲执电茶壶高冲沸水入壶,使茶叶在壶中尽量翻腾。第一泡时间为1分钟,1分钟后,将茶汤注入茶盅,分到各闻香杯中。
8.奉茶闻香杯与品茗杯同置于杯托内,双手端起杯托,送至来宾面前,请客人品尝。
9.闻香先闻杯中茶汤之香,然后将茶汤置于品茗杯内,闻杯中的余香。
10.品茗闻香之后可以观色品茗。品茗时分三口进行,从舌尖到舌面再到舌根,不同位置香味也各有细微的差异,需细细品,才能有所体会。
11.再次冲泡第二次冲泡的手法与第一次同,只是时间要比第一泡增加15秒,以此类推,每冲泡一次,冲泡的时间也要相对增加。优质乌龙茶内质好,如果冲泡手法得当,可以冲泡几十次,每次的色香味甚至能基本相同。
12.奉茶自第二次冲泡起,奉茶可直接将茶分至每位客人面前的闻香杯中,然后重复闻香、观色、品茗、冲泡的过程。
台式茶艺侧重于对茶叶本身、与茶相关事物的关注,以及用茶氛围的营造。欣赏茶叶的色与香及外形,是茶艺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冲泡过程的艺术化与技艺的高超,使泡茶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此外对茶具欣赏与应用,对饮茶与自悟修身、与人相处的思索,对品茗环境的设计都包容在茶艺之中。将艺术与生活紧密相联,将品饮与人性修养相融合,形成了亲切自然的品茗形式,这种形式也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检举 回答人的补充 2010-07-04 07:50 中式乌龙茶茶艺 1、备具候用:将所用的茶具准备就绪,按正确顺序摆放好,主要有:紫砂水平壶、公道
杯、品茗杯、闻香杯等。
2、恭请上坐:请客人依次坐下。
3、焚香静气:焚点檀香,营造肃穆详和气氛
4、活煮甘泉:泡茶以山水为上,用活火煮至初沸。
5、孔雀开屏:介绍冲泡的茶具。
6、叶嘉酬宾:叶嘉是茶叶的代称,这是请客人观赏茶叶,并向客人介绍此茶叶的外形、色
泽、香气特点。
7、孟臣沐淋:用沸水冲淋水平壶,提高壶温。
8、高山流水:即温杯洁具,用紫砂壶里的水烫洗品茗杯,动作舒缓起伏,保持水流不断。
9、乌龙入宫:把乌龙茶拨入紫砂壶内。
10、百丈飞瀑:用高长而细的水流使茶叶翻滚,达到温润和清洗茶叶的目的。
11、春风拂面:用壶盖轻轻刮去壶口的泡沫。
12、玉液移壶:把紫砂壶中的初泡茶汤倒入公道杯中,提高温度。
13、分盛甘露:再把公道杯中的茶汤均匀分到闻香杯中。
14、凤凰三点头:采用三起三落的手法向紫砂壶注水至满。
15、重洗仙颜:用开水浇淋壶体,洗净壶表,同时达到内外加温的目的。
16、内外养身:将闻香杯中的茶汤淋在紫砂壶表,养壶作用的同时可保持壶表的温度。
17、游山玩水:将紫砂壶在茶船边沿抹去壶底的水分,移至茶巾上吸干壶底。
18、自有公道:把泡好的茶倒入公道杯中均匀。
19、关公巡城:将公道杯中的茶汤快速巡回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至七分满。
20、韩信点兵:将最后的茶汤用点斟的手式均匀地分到闻香杯中。
21、若琛听泉:把品茗杯中的水倒入茶船。
22、乾坤倒转:将品茗杯倒扣到闻香杯上。
23、翻江倒海:将品茗杯及闻香杯倒置,使闻香杯中的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放在茶托上。
24、敬奉香茗:双手拿起茶托,齐眉奉给客人,向客人行注目礼。然后重复若琛听泉至敬奉
香茗程序,最后一杯留给自己。
25、空谷幽兰:示意用左手旋转拿出闻香杯热闻茶香,双手搓闻杯底香。
26、三龙护鼎:示意用拇指和食指扶杯,中指托杯底拿品茗杯。
27、鉴赏汤色:观赏茶汤的颜色及光泽。
28、初品奇茗:在观汤色、闻汤面香后,开始品茶味。
29、二探兰芷:即冲泡第二道茶。
30、再品甘露:细品茶汤滋味。
31、三斟石乳:即冲泡第三道茶。
32、领略茶韵:通过介绍体会乌龙茶的真韵。
33、自斟漫饮:可让客人自己添茶续水,体会冲泡茶的乐趣。
34、敬奉茶点:根据客人需要奉上茶点,增添茶趣。
35、游龙戏水:即鉴赏叶底,把泡开的茶叶放入白瓷碗中,让客人观赏乌龙茶“绿叶红镶
边”的品质特征。
36、尽杯谢茶:宾主起立,共干杯中茶,相互祝福、道别。 绿茶茶艺 用具
玻璃茶杯香一支白瓷茶壶一把香炉一个脱胎漆器茶盘一个开水壶两个锡茶叶罐一个茶巾一条茶道器一套绿茶每人2—3克
基本程序:
1.点香焚香除妄念7.泡茶碧玉沉清江2.洗杯冰心去尘凡8.奉茶观音捧玉瓶3.凉汤玉壶养太和9.赏茶春波展旗枪4.投茶清宫迎佳人10.闻茶慧心悟茶香5.润茶甘露润莲心11.品茶淡中品致味6.冲水凤凰三点头12.谢茶自斟乐无穷
绿茶程序解说:
第一道:焚香除妄念俗话说:“泡茶可修身养性,品茶如品味人生。”古今品茶都讲究要平心静气。“焚香除妄念”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一个祥和肃穆的气氛。
第二道:冰心去凡尘茶,致清致洁,是天涵地育的灵物,泡茶要求所用的器皿也必须至清至洁。“冰心去凡尘”就是用开水再烫一边本来就干净的玻璃杯,做到茶杯冰清玉洁,一尘不染。
第三道:玉壶养太和绿茶属于芽茶类,因为茶叶细嫩,若用滚烫的开水直接冲泡,会破坏茶芽中的维生素并造成熟汤失味。只宜用80摄氏度的开水。“玉壶养太和”是把开水壶中的水预先倒入瓷壶中养一会儿,使水温降至80度左右。
第四道:清宫迎佳人苏东坡有诗云:“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清宫迎佳人”就是用茶匙把茶叶投放到冰清玉洁的玻璃杯中。
第五道:甘露润莲心好的绿茶外观如莲心,乾隆皇帝把茶叶称为“润心莲”。“甘露润莲心”就是再开泡前先向杯中注入少许热水,起到润茶的作用。
第六道:凤凰三点头冲破绿茶时也讲究高冲水,在冲水时水壶有节奏地三起三落,好比是凤凰向客人点头致意。
第七道:碧玉沉清江冲入热水后,茶先是浮在水面上,而后慢慢沉入杯底,我们称之为“碧玉沉清江”。
第八道:观音捧玉瓶佛教故事是中传说观音菩萨场捧着一个白玉净瓶,净瓶中的甘露可消灾祛病,救苦救难。茶艺小姐把泡好的茶敬奉给客人,我们称之为“观音捧玉品”,意在祝福好人们一生平安。
第九道:春波展旗枪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舒展开来,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一芽一叶的称为旗枪,一芽两叶的称为“雀舌”。在品绿茶之前先观赏在清碧澄净的茶水中,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好像生命的绿精灵在舞蹈十分生动有趣。
第十道:慧心悟茶香品绿茶要一看、二闻、三品味,在欣赏“春波展旗枪”之后,要闻一闻茶香。绿茶与花茶、乌龙茶不同,它的茶香更加清幽淡雅,必须用心灵去感悟,才能够闻到那春天的气息,以及清醇悠远、难以言传的生命之香。
第十一道:淡中品致味绿茶的茶汤清纯甘鲜,淡而有味,它虽然不像红茶那样浓艳醇厚,也不像乌龙茶那样岩韵醉人,但是只要你用心去品,就一定能从淡淡的绿茶香中品出天地间至清、至醇、至真、至美的韵味来。
第十二道:自斟乐无穷瓶茶有三乐,一曰:独品得神,一个人面对青山绿水或高雅的茶室,通过品茗,心驰宏宇,神交自然,物我两忘,此一乐也;二曰:对品得趣。两个知心朋友相对品茗,或无须多言即心有灵犀一点通,或推心置腹述衷肠,此亦一乐也;三曰:众品得慧。孔子曰:“三人行有我师”众人相聚品茶,互相沟通,相互启迪,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道德知识,这同样是一大乐事。在品了头道茶后,请嘉宾自己泡茶,以便通过实践,从茶事活动中去感受修身养性、品味人生的无穷乐趣。
E. 浅谈中国茶道和日本茶道的区别
日本茶道源于中国,但和中国茶道有着众多不同,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茶道的思想内涵不同
中国茶道以儒家思想为主干,融儒、释、道为一体,三者互相补充,从而使中国茶道广博丰富,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都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内容。
日本茶道则主要反映禅宗思想,具有相对浓厚的宗教仪式 色彩,并融进了日本国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识。
中国茶道推崇“以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认为通过饮茶可以贯彻儒家的礼、义、仁、德等道德观念以及中庸和谐的精神。
日本茶道则崇尚“茶禅一味”的境界,以“和、敬、清、寂”为核心理念,规劝人们要和平相处,互敬互爱,廉洁朴实,修身养性。
(二)茶道的美学理念不同
日本茶道是在传承中华茶道的精神内涵的前提下,结合自身民族性格而发展出来的。日本茶道主要源于佛教禅宗,提倡空寂之中求得心物如一的古朴、清寂之美。中国茶道则更崇尚自然、融和之美。
这是因为中国茶道受到“道法自然”等思想的影响,而不像日本茶道那样具有严格的仪式和浓厚的宗教色彩;即便具有一系列的仪式,也主要是用于表演之时。与之对应,在美学理念上追求以自然、和谐、清新、雅致。
(三)茶道的参与主体不同
中国茶道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阶层,完全生活化,从宋代起大小城镇就广泛兴起茶楼、茶馆、茶亭、茶室,上至名流显贵,下至平民百姓,三教九流都把饮茶作为友人欢会、人际交往的手段,民间不同地区更有极为丰富的“茶民俗”。日本茶道则尚未具备全民文化的内容,更多是中产阶级以上的一种生活时尚。在日本,插花、茶道是有教养、有品位的女子的必修课。
日本人崇尚茶道,有许多著名的茶道世家,茶道在民众中亦很有影响,但其社会性、民众性尚未达到广泛深入的层面。也就是说,中国的茶道更具有民众性,日本的茶道更具有典型性。
(四)茶道的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茶道注重的是品茗和欣赏,注重回甘体验,没有太多过于严格的规定性的礼仪规范。日本茶道则有严谨的礼仪规范,主客之间、客人之间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茶道演示在各个过程中都有严格的礼仪规范。更有甚者,日本茶道还有人对物之行礼。比如日本茶道里的“四规”“七则”,异常拘重形式,打躬静坐,世人是很少能感受到畅快自然地。
(1)四规:指待客亲善、互相尊敬、环境幽静、陈设高雅。
(2)七则:指点茶的浓度、茶水的质地、水温的高低、火候的大小、煮茶的炭料、炉子的方位以及插花的艺术。
另外,日本的茶室的插花和茶点上的图案表现了明显的季节感,如春天以樱花、秋天以红叶、冬天以茶花为主装点茶室,并配上各个季节相应的植物图案的茶点。中国茶道在表现自然的同时,也注重表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现代茶会的恢复,使中国茶道表现形式非常丰富,既可以表现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也可以表现各种社会现象,让人们在享受茶道乐趣的同时,陶冶性情,增长知识,增进友谊。
F. 茶艺师的工作内容是什么
茶艺师的工作内容包括:
1、鉴别茶叶品质;
2、根据茶叶的品质,合适的水质、水量、水温和专冲泡器具,进行茶水艺术属
冲泡;
3、选配茶点;
4、向顾客介绍名茶、名泉及饮茶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识;
5、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环境。
6、能辨别生茶和熟茶,能把它们的色、香、味都发挥到完美的境界。
随着健康理念的盛行,茶艺师这个职业会越来越受欢迎。想要参加茶艺师考试,可以借助一些做题软件上学吧茶艺师考试来帮助自己实践时能够更有把握,对茶艺加深了解。
G. 如何理解茶道和茶席
茶席,首先是一种物质形态,其实用性是它的主要特征;同时,它又是艺术形态,回它由茶品、茶答具组合、铺垫、插花、焚香、挂画、相关工艺品、茶点茶果、背景等物态形式构成其基本的要素
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很益的一种和美仪式。
H. 什么是茶艺师它的职责是干什么的又前途么
【1】茶艺师是茶叶行业中具有茶叶专业知识和茶艺表演,服务,管理技能等综合素质的专职技术人员。通俗的说,茶艺是指泡茶与饮茶的技艺。茶艺师高出其他一些非专业人士的地方在于他们对茶的理解并不仅停留在感性的基础上,而是对其有着深刻的理性认识,也就是对茶文化的精神有着充分的了解。而茶文化的重点是茶艺。
【2】职责
1、鉴别茶叶品质;
2、根据茶叶的品质,选择相适的水质、水量、水温和冲泡器具,进行茶水艺术冲泡;
3、选配茶点;
4、向顾客介绍名茶、名泉及饮茶知识、茶叶保管方法等茶文化知识;
5、按不同茶艺要求,选择或配置相应的音乐、服装、插花、熏香等环境。
【3】前途
随着以茶会友的休闲生活方式深入人们的生活,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正日渐走俏。茶艺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东西,在很多大学中开设了茶学系,除此之外,北京中华茶艺协会将建设起培训中心,负责茶艺人才培训工作,填补了茶艺师人才的空白。与此同时,国内茶消费也日益增长。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日前透露,目前北京每人每年消费1公斤茶叶。据了解,目前北京有400多家茶馆,而北方城市像北京、天津、济南、沈阳等茶馆数量每年还在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茶艺业的持续发展的潜力巨大,而茶艺师作为一种新兴职业,仍有很大需求空间。
I. 二字好词大全:
二字好词大全:
有奖励写回答共204个回答
151*****360
TA获得超过4083个赞
聊聊关注成为第114位粉丝
2字好词大全。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俊秀 帅气 潇洒 迷人 魅力 美丽 可爱 陶醉 吟诵 风铃 悦耳 清脆 动听 优美
消瘦 细挑 富态 富相 臃肿 干瘪 丽质 黑瘦 彪壮 强健 刚健 单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轮 耳垂 浓黑 细长 浓重 墨黑 粗长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锐 呆滞 凝视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浑浊 关切 坚定 苗条 丰满 丰腴 魁梧 结实 强壮 匀称
标致 精悍 短小 粗实 粗犷 笨重 消瘦 细挑 富态 富相 臃肿 干瘪 丽质
黑瘦 彪壮 强健 刚健 单薄 憔悴 纤弱 秀丽 巍峨 高耸 陡峭 聪慧 大方 俏丽
俊秀 帅气潇 洒 迷人 魅力 美丽 可爱 陶醉 吟诵 风铃 悦耳 清脆 动听 优美
消瘦 细挑 富态 富相 臃肿 干瘪 丽质 黑瘦 彪壮 强健 刚健 单薄 憔悴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轮 耳垂浓黑 细长 浓重 墨黑 粗长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锐 呆滞 凝视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浑浊 关切 坚定 苗条 丰满 丰腴 魁梧 结实 强壮 匀称
整洁 朴素 合身 适时 合身 俗气 得体 华贵 朴素 大方 整洁 时髦 摩登 讲究 笔挺
春天 早春 初春 阳春 春节 春联 春雷 春季 春意 春蚕 春色 春装 新春 春光 春雨
春光 春潮 春游 春播 春笋 立夏 入夏 夏至 初夏 仲夏 盛夏 夏日 夏天 夏季 夏装
夏夜 酷热 炎热 火辣 灼热 闷热 英俊.潇洒.坚强.美丽.漂亮.自信.干净.整洁.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富相 臃肿 干瘪 丽质 黑瘦 彪壮 强健 刚健 单薄 小巧 秀美 微翘 肥大 耳廓 瘦削 耳轮 耳垂 凤眼 媚眼 杏眼 斜眼 美目 俊目 秀目 朗目 星眸 失望 慈祥 敏锐 呆滞 凝视 眺望 慧眼 秋波 明亮 温柔 赞许 狡诈 专注 深邃 浑浊 关切 坚定 细长 浓重 墨黑 粗长 紧缩锁 剑眉 秀眉 眉宇 修长 粗黑白净 红润 苍白 灰白 清瘦 憔悴 俏丽 端庄 秀丽 文静 英俊 严峻 动人 妩媚 可爱 慈祥 羞红 面孔 玉面 蜡黄 激动 喜悦 感激 欣慰 欢喜 欣喜 得意 惊讶 安详 坦然 腼腆 害羞 冷漠 冷淡 慈祥 妩媚 愤怒 失神 发呆 悲哀 愧疚 懊恼 阴险 狡黠 慌乱 恐惧 绝望 标致 精悍 短小 粗实 粗犷
J. 不同茶叶,茶具,茶点的搭配
茶俗,茶道,茶具与中国茶的搭配
中国茶和茶具的搭配 选择茶具,除了注重器具的质地之外,还应注意外观的颜色。只有将茶具的功能、质地、色泽三者统叫协调,才能选配出完美的茶具。
陶瓷器的色泽与胎或釉中所合矿物质成分密切相关,而相同的矿物质成分因其含量高低,也可变化出不同的色泽。陶器通常用含氧化铁的粘土烧制,只是烧成温度、氧化程度不同,色泽多为黄、红棕、棕、灰等颜色。而瓷器的花色历来品种丰富,变化多端。
茶具的色泽主要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两类。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白、厂、黑等色,暖色调包括黄、橙、红、棕等色。茶具色泽的选择主要是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饮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同时,应注意一套茶具中壶、盅、杯等的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做到浑然一体。如以主茶具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则更是天衣无缝。各种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色泽大致如下:
●名优绿茶:透色玻璃杯,应无色、无花、无盖。或用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
●花茶: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
●黄茶:奶白或黄釉瓷及黄橙色壶杯具、盖碗、盖杯。
●红茶:内挂白釉紫砂、白瓷、红釉瓷、暖色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或咖啡壶具。
●白茶: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及内壁有色黑瓷。
●乌龙茶:紫砂壶杯具,或白瓷壶杯具、盖碗、盖杯。也可用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
日本茶道“四规与七则”
茶道,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典雅致的文化修养,也是日本人接待宾客的一种特殊礼仪。日本人饮茶的风俗最早是由中国传入的,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如今日本的茶道人口约达1000万,将近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
茶道不同于一般的喝茶,品茗,而是具有一整套的严格程序和规则。茶道品茶很讲究场所,一般均在茶室中进行。正规茶室多起有“XX庵”的雅号。茶室面积大小不等。以“四叠半”(约合九平方米)大的茶室居多,小于四叠半的称“小间”,大于四叠半的称“广间”。茶室的构造与陈设,基本上都是中间设有陶制炭炉和茶釜,炉前摆放着茶碗和各种用具,周围设主、宾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
接待宾客时,待客人入座后,由主持仪式的茶师按规定动作点炭火、煮开水、冲茶或抹茶(用竹制茶匙按一定动作将茶碗中的茶搅成泡沫状),然后依次献给宾客。
客人按规定须恭敬地双手接茶,先致谢,尔后三转茶碗,轻品,慢饮,奉还。
点茶、煮茶、冲茶、献茶,是茶道仪式的主要部分,需要专门的技术和训练。
茶道品茶分“轮饮”和“单饮”两种形式。轮饮是客人轮流品尝一碗茶,单饮是宾客每人单独一碗茶。饮茶完毕,按照习惯客人要对各种茶具进行鉴赏,赞美一番。最后,客人向主人跪拜告别,主人则热情相送。
茶道还讲究遵循“四规”,“七则”。四规指“和、敬、清、寂”,乃茶道之精髓。“和、敬”是指主人与客人之间应具备的精神、态度和辞仪。“清、寂”则是要求茶室和饮茶庭园应保持清静典雅的环境和气氛。七则指的是:提前备好茶,提前放好炭,茶室应冬暖夏凉,室内插花保持自然美,遵守时间,备好雨具,时刻把客人放在心上等。
女人应该知道的茶俗
长兴的茶俗多半是与女子有关的,主要形式有:
●亲家婆茶
女儿出嫁后的第三天,父母亲要去看望女儿,称谓“望朝”。望朝时,父母亲要随身带去一两左右的“谷雨”前茶、半斤烘青豆、二两橙子皮拌野芝麻,这种茶称为“亲家婆茶”。
●新娘子茶
望朝之后,婆婆要到新娘子的娘家请亲家的亲属好友和长辈们到新娘子家去喝“新娘子茶”。
●请新娘子茶
新娘子家的亲戚、好友和客气的老邻居,都要在新娘子出嫁的当年请新娘子去喝茶。如系远亲,也可在一年的正月里。新娘子回娘家做头趟时补请。
●打茶会
年轻的嫂嫂、年长的婆婆每年在本地村坊里,要相互请喝茶3--5次。当地人称“打茶会”。一般,事先约好到哪家。主人在约好的那天下午,就劈好柴,洗净茶碗和专煮茶水的茶罐,在家等候着姐妹们的到来。客人一到,主人就拿出她珍藏在家中石灰缸、甏、罐的细嫩芽茶,撮上一撮放在茶碗里,并加入各色佐料,再冲入沸水,双手一碗碗地端到客人面前桌上。花花绿绿的茶汤,边品茶边拉家常。她们之中,有的拖儿带女,有的手拉孙儿孙女,有的边做针线边品茶叶,淡笑风生,热闹非凡。
●毛脚女婿茶
还未出阁的大姑娘家里,来串门作客的小伙子特别多。因此,姑娘家都要备上好茶,招待来客中的“未来女婿”。
●三碗茶
春节期间作客,女主人先给客人端上一碗甜茶(糖汤),然后送上一碗烘青豆加胡萝卜丝的咸茶,再后泡上一碗细嫩的香绿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