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静物水粉
❶ 水粉画的植物应该怎么画!!
水粉画具有很强的表现力,静物、风景、人物、植物花卉都能表现的很到位,因为植物花卉相对来说造型比较复杂,而且其色彩关系较难把握,很容易画乱,这时候就需要进行色彩花卉的专项训练,还要掌握好一些基本的技巧。
1、首先要单色起稿,有秩序的绘画。很多同学看到植物花卉之后就会发懵,那么多花瓣与叶子不知道从何处下笔,这时候要根据花的品种进行分析,一般静物中的植物花卉是配合着花瓶来摆设的,露出来的花卉分为花头、花茎、叶子。在色彩关系上要有主次,有所取舍。把握住花卉大的明暗关系与体积关系的同时,再去画一些细节,最主要的是花头的表现,要画出花的特征,像菊花、月季、百合花等它们都有较强的主观特征,一般情况下花瓣是有单瓣与复瓣的交叉,要尽量表现出厚度,而花瓣之间要表现出长短、宽窄的变化,还要体现出花瓣疏密的关系。
2、花茎也很关键,在表现的时候记住一点,可以根据主观的思想意识来表现,因为茎是线条,起到调节画面的作用,不用按部就班,切忌死板生硬笔直的画出来。叶子是起到点缀作用,围绕着花头进行有取舍的表现,不要一画一大片,这样就喧宾夺主了,叶子在色彩上也要淡雅一些,多进行一些调和,不能用纯度太高的绿色来表现。
3、在色彩的表现上要注意笔触的应用,花瓣画的要灵动,调色时不要每一笔调和的很均匀,有一些色彩之间的交叉也是可以的。花卉的纯度明度要根据前后关系进行强化,把该突出的部分画的较为鲜艳一些,干花除外,注意高光的处理,不要以为复杂的花卉就没有高光了,暗部、反光、中间色调、亮部、高光都需要出现在主要的花卉当中。
注意上述的几点,在练好植物花卉的同时,更要有全局意识,在大构图中,可能植物花卉就成了附属了,这就需要在绘画过程中灵活的分析和处理画面。
❷ 画水粉静物有啥技巧呀
都瞎扯!。我不那么画也考上美院了,怎么画都行,只要画的好,看美院附中的书或美院学生的书,感觉对就性,其他的话别信,其他的书别看
❸ 色彩静物画,一盆花两个苹果,或者一盆花两个其他水果之类的静物水粉画也可以,急求!!
色彩静物 花卉及水果图片,供参考
❹ 画水粉静物时要注意什么
水粉画的五个关键技法 一、用 水 法
学生对水粉画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稍作了解后,学生就可以开始画水粉画。画水粉画的关键之一是用水。适当地用水可以有效地塑造形体,表现色彩。用水不成功,一副画就不成功。水粉画是用水调和粉质颜料作画的画种,该颜料里含有胶质,加水稀释后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画水粉静物一般情况下用水要尽量少,要惜水如金。水和色要协调,色多水多,色少水少。
笔头以颜色为主稍蘸水即可,用完一种颜色,笔头要用水洗净,用吸水布挤干笔头,再上色,后蘸水,以免弄脏下一笔色,初学者养成此习惯很重要。
表现较轻、薄、透的物体时水要略多,水多色少易灰脏,画时新鲜,水干后泛色、颜色变浅、变灰、无质感。水少色多易干、枯、涩,表现不出质感、光泽,不利于色彩衔接。亮部色稍薄,运笔快,利用白纸底色,一次成功用色,色彩漂亮而干净,灰暗部水要少,颜色要多,效果才显厚重。
二、调 色 法
调色是水粉画色彩能否表现丰富的关键。调色不当画面会出现生、灰、脏、乱、火、菜(色彩假)等现象。一般说来,在掌握用水的技巧后,做画时把任何一个物体的色彩分析出色彩层次,逐层逐步表达出来。主要物体和物体亮部宜画厚,次要物体及背景宜画薄。
要使画面和物体色彩丰富,调色的技巧是:将颜料在调色盘上摆开,在该物体固有色周围逐一添加其他颜色,形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某一色彩系列,表现出丰富的色彩体系。
具体做法:1、以画面主要色调及主要色为主,选定固有色,如红、黄、绿等任一颜色做首选色。2、画任何一个物体,选定固有色后,将该色颜料在调色盘上摆开,在其周围逐一相加,调出系列色相。如苹果――选调黄色,用来画半明部,亮部在黄、的基础上加少量白粉,高光可先适当空白,画明暗交界线在固有色上加普兰和少量的紫,使黄苹果从明到暗为浅黄、黄、中黄、绿黄、深黄等系列。这样色与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适当运用可表现丰富的色彩及体积感。注意要表达出苹果的三大面和五调子。3、用笔颜色的厚薄要区别对待,一般要遮盖白纸为宜,亮部、半明部宜略薄,利用白纸底衬亮色块,使色彩明快;明暗交界线、暗部宜画厚重;亮部、半明部色相不准要待干后用较干色,也可厚画。4、色彩成系列中,颜色相加,种类不宜多(易脏),忌量相同(易灰)和反复搅拌(色不新鲜),白与黑相加应一点一点加入适可即止,不要一下子加入较多(易脏)。5、如调出色相不明确或与邻近笔触差距太大的色,属脏色,应洗净笔头,重新调,一幅好画以没有脏色为宜。任何颜色都有自己深浅不同的色相,脏色使画宜灰、闷、无质感。
三、用 笔 法
用笔造型时主要要注意方向、块面和速度。用笔速度要有轻重缓急,排列色块笔触的方向等要从物体的结构和表现需要出发。块面要看被画物体具体位置和被画快面大小而定。用笔时要根据物体体积规律,因势象形。用笔基本技法有:
1、摆:调出厚薄适度的颜料,看准被画部位,轻起轻落,稳准的铺排到位,速度略慢。
2、刷:用大号笔或底纹笔,含较多的颜料和水快速铺开大色调关系(切忌反复平涂可适当留白)此笔法宜画背景或衬布和主要、较大块面物体的底色。
3、嵌:用小笔侧锋看准要画部位,用笔将色按到位后,再向后快速提起,宜画细部及投影面积不大,着色较浅或较深的地方。
4、勾:与嵌相似有按勾与挑笔分别,主要用于画细部。
5、揉:两色并排过渡地方过于生硬或对比明显,可适当配色或含少量水,于其间来回轻力揉动,使颜色衔接自然,过渡丰富耐看。
6、点:用小笔表现细微的地方和琐碎的造型。
7、擦:用笔速度要快,笔和色要干,只用笔尖与纸面接触,宜画反光和高光,及制造蓬松或粗糙的肌理效果。
8、洗:表现特别的烟雾或朦胧效果,以及调色不准或不协调之处,可含水较多无色的笔洗之,再用干笔吸掉颜料。此法不宜多用,否则画面反复擦洗,易弄脏已画好的色块及产生变色。
四、造 型 法
掌握了用水法、调色法、用笔法之后,就要掌握造型法。首先要分析被画物体形体向背,分面、分块以及各块面倾斜的方向、面积的大小,用不同笔触顺面的结构方向铺排,使物体色彩生动有序,既表现了丰富的色彩,又造就了形体与结构。具体做法:1.笔触首先要在分析形体结构及块面之后用笔表现,顺应形体趋势或旋转方向而铺排,块面要准确,衔接要轻松自然。2.大、中、小笔视不同地方而用,一般先用大笔铺大块,形成画面大调子,再用中笔衔接处理,最后用小笔完善。3、干、湿、厚、薄视物体质感而定、主次而定。一般主要物体宜厚、宜干,次要物体宜湿、宜薄。4、每画一笔应求变或略加深色或略加浅色。一种色画完要洗尽笔头,挤干脏水,再画第二种色,使笔保持新鲜、干净,不致弄脏画面;也换一枝笔画。5、背景、衬布宜用大块笔触及色块表现。6、所有物体最高部位的高光最后再上色。
造型时要注意①笔触块面大小;②运笔及块面的方向背景;③色彩的深浅变化
五、调 整 法
一幅画待画面大体色彩关系表现较完整,一幅画快结束前,往往有画面色彩局部或整体平淡或灰、乱的现象,这时要用调整法强调亮面和高光,加深暗部及投影,处理画面色彩对比关系,如深物体色相的浅背景,浅色物体的深背景等。明确把握画面黑、白、灰的层次及冷暖关系等,运用恰当,调整适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调整分为色调的调整、色彩的调整和造型的调整。1、色调调整:主要有最深色彩系列,中间色彩系列,亮调子系列。2、色彩的调整:对主色调的系列调整,次调色系列、对比色系列调整,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调整,冷暖协调色统一和谐。3、造型的调整:主要物体要精画,要饱满准确,次要物体略画,外型要准确生动,衔接要轻松、自然、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画面色彩调子黑、白、灰拉开,层次丰富有序,加深最深的,提亮最亮的,拉开整幅画面色彩空间。
水粉画画法与步骤:
(一)观察: 1、观察的内容:观察要全面、系统。具体来说:要从形、体、色三方面去观察,要形成头脑中的整体印象,便于构思画面及想象色调与构图。①静物的形,哪一个最大,哪一个最小,哪一个最左,哪一个最右,哪一个适中,各有什么特点。②静物的体:每一个物体体积结构的特点及块面组合,以及哪个物体空间位置最前,哪一个物体空间位置适中,哪一个空间位置最后,以及形与体、物与物之间的远近、高低、向背等空间关系。③静物的色:整组静物色彩的冷暖基调是什么,最深色物体是什么,次深的物体是什么,最亮色物体是什么,画面什么色与什么色属灰调(中间调子),什么色与什么色属黑调(深色调),什么色与什么色属白调(浅色调)。2、观察的方法:在动笔之前,应该用足够的时间观察、研究、分析物体的形象、形体特征,要形成完整的印象。坚持多看、多分析,不但深化认识和理解的程度。①整体地观察:整体地观察是观察的核心,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养成整体观念及表现的习惯。整体观察形、体、色形成第一印象。②联系地观察:在整体中,局部与局部之间相互依存,有内在联系。其中解剖关系、空间关系、透视关系要通过联系地观察,增强整体内容的把握能力。③本质的观察:任何表面物象都以其本质为依据,不认识、不理解事物的本质,也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现象,产生盲目性。在色彩中形体结构与色彩色调都包含着深刻、复杂、又协调的明暗素描关系,加深本质地理解,可以提高表现能力。看名家名画,也能进步的道理也基于此。
(二)构图:一般分为两个阶段,整体构图与深入构图。①在观察的基础上把整组静物的外轮廓线及单个物体的外轮廓线、主要结构线大体位置以简洁概括的线条,轻轻描画在画稿上,要注意各物象的大小向背及相关关系是否正确,以及形体比例是否协调。②深入构图:以抓结构为主,从整体形到局部形,根据观察分析的结构及相关空间,抓结构线、明暗交界线及投影线,可适当表现明暗,要注意准确性与生动性,相互联系地检查与修改。1、整体构图:整体构图布局,主要物体与次要物体的位置、空间、大小等,背景及次要物背宜画虚,主要物宜画略重,初学者宜用铅笔构图,再直接上色(单色比较薄)。2、深入构图:深入构准形体、比例、空间、主次后,确定明暗,交界线及投影,分出画面大体明暗部位。
(三)上色彩:1、上色彩的步骤(一般有三种画法):①先画背景,其次台面及衬布,最后画主要物体。②先画主要物体,其次台面、衬布最后背景。③先画衬布台面,其次静物,最后背景。2、上色调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画法):①从物体暗部画起,再画灰部,最后画亮部。②从物体亮部画起,再画灰部,最后画暗部。③先画灰部,再画亮部,最后画暗部。初学者以方法②和步骤①为最好。以上介绍的步骤和方法各有优缺点,对初学者来说方法②与步骤①可保持画面的单纯、明快和色彩亮丽。因初学者往往色彩感觉不丰富,画色彩易越画色彩感觉越迟钝,最终画脏,故方法②和步骤①可避免初学者画脏、画丢、画坏。①初学者先采用方法②和步骤①训练等具有一定调色、用水、用笔、调整等基本技巧后,再采用其它画法和步骤。3、以湿画法用大笔“刷”的技巧铺背景大体色,要注意背景的微妙色差及明暗过渡;画背景留出主要物的外轮廓,不要画伤主要物外形;要适当留出背景高光较白部位;背景宜上浅下深,光源近处浅,远处深。4、画背景适当用水,干、湿结合用笔铺排,宜近浅、远深与背景连成一体,转折色处色略深,抓大感觉铺大体色,物体适当留白,以画大皱纹与肌理为主。5、画主要物体从亮部画起,先画固有色,调准固有色,同时在调色盘上将色摆开一一对应上色,画所有物体半明部的大体固有色,注意同样的物体近处应亮,远处应略暗,形成色彩空间次序。如色彩不准或面积不当,可待完全干后,再覆盖;画主要物体颜色要纯正,厚重,饱和,以“摆”的技法为主。稳准铺排到位;笔触要顺应物体结构。6、画主要物体时,在固有色的基础上加深颜色调色。衔接铺排与固有色有区别又要有联系。每一笔颜色要有区别,画到此时应适当加深背景、衬布的层次,尤其是色较深的部位,有深色与浅色的对比,才能把握好浅色的程度与画面的协调。7、画主要物体时,在固有色变化后的灰色基础上进一步调深,画明暗交界线。在明暗交界线的色上略加固有色。使色变浅,再画暗部可恰当表现暗部色及反光。
(四)调整:作画中要机动、灵活地运用用水法、调色法、用笔法、造形法,最后用调整法。无论用哪一种上色方法及步骤都必须从整体着色、着大体色、逐步逐层整体推进深入,切忌一下子把某个物体画完。待整体完成所有物体亮部、灰部、暗部之后,用调整法调整画面。加深最暗的、点亮最亮的、减弱最跳的、提高较灰的达到整体协调的画面效果。
调整要注意首先调整主要物体的色彩,色彩分层及变化,调整物体造型、形体结构,外轮廓等;画面明暗对比,色彩冷暖对比;画出最亮部分的高光及衔接。
❺ 水粉画:静物-花。要注意什么,有什么技巧呢
看看一本书叫色彩冲刺训练方法的书,作者是侯翔(国美的,此人色彩很放,很轻松),编书是内吴方容(此人国美讲师,国美硕士学位),看看里面的花怎么画,主要先画叶子再画花,分开亮暗面,光感要强,花卉嘛!就要充满朝气,画的轻松一点,太拘谨会很假,不生动
❻ 各种花卉,,花朵的色彩,水粉画法
画出优秀的水粉画及花卉要注意一下几点:
1-调色
写生时调配色彩,是建立在正确观察和理解对象的色彩关系的基础上。调配颜色不能孤立的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而要考虑整个的色调和色彩关系,从整体中去决定每一块颜色。水粉画写生色彩不易衔接,也应该在明确色彩的大关系的基础上,把几个大色块的颜色加以试调,准备好再往上画。切忌脱离整体,看一块,调一块,画一块,接着又调一块改一块。水粉画颜色湿时深,干后浅,干湿变化明显。水粉画经典《天河白马》如果调色时使用粉(白色)多,或已经画了较厚的色层,再着色作画,又使用的是吸水性强的纸,颜料的干湿变化就更显著。这使水粉画调色不容易做出正确的估计。造成色彩衔接、覆盖和修改上的困难。这是水粉画的一个明显特色和难点。初学时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所以入手时要先画重颜色。一般来说,趁画面湿时,颜色湿与湿比,一口气画完,色彩关系易于掌握。如果在一色已干的情况下再衔接、覆盖颜色,就要注意颜色的干湿变化。
2-水的使用
水的使用在水粉画中虽然不及水彩画中那样重要,但也是不可忽视的。水主要是起稀释、媒介的作用。调水粉画作品欣赏色、用笔和色层薄变化,都与水的使用,有密切关系。《水粉画》(高等教育出版社)一般来说,适当地用水可以使画面有流畅、滋润、浑厚的效果。过多的用水则会减少色度,引起水渍、污点和水色淤积。而用水不足又会使颜色干枯、粘厚,难于用笔。通常用水以能流畅地用笔、盖住底色,为宜。在画暗处、虚处和远处,一般可适当地多用水,以增强其虚远和透明感。从作画步骤来说。在铺大调子时水要用的多些,使色层较薄,便于再往上着色。在作画过程中,水太脏了要及时换。尤其是画色彩鲜明的部位,调色用水要洁净。
3-用笔
由于各种类型的笔都可以用来作水粉画,因此水粉画的用笔技巧是异常丰富的。并且是在借鉴油画。国画和水彩画笔法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的。水粉画中常见的笔法。
“平笔法”——笔迹隐蔽。画面色层平整;
“散除法”——笔迹显露,但色层厚薄变化不显著;
“厚除法”——色层错综重叠,用色较厚、厚薄相间;
“点彩法”——利用光色的空间、初觉混合原理,用密集的小笔触(色点)塑造形象。(这种笔法用得较少,较难掌握,初学时不宜过早效仿)
4-衔接
水粉画由于颜色干得较快、干湿变化显著,又加之用水,颜色会在画面上流动,渗化和容易产生水渍,因此熟练地掌握好衔接技巧,对于画好水粉画关系很大。水粉画的衔接主要可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这三种方法。
所谓湿接,是邻接的色块趁前一块色尚未干时接上第二、三块颜色。或是两块相邻的颜色碰接上。或是一块颜色中趁湿点入其它颜色,让其渗化。再或在笔头的不同部位分别蘸上几种不同的颜色,画到纸上时利用笔肚的水分,让其自然化接。
所谓干接,就是邻接的色块在前一块颜色已经干了的时候,再接上第二、三块颜色。
所谓压接,就是相邻的色块(形体的转折或不同的物物体),前一块色画得稍大于应有的形,第二、三个色块成一种节奏感。要防止缺乏整体处理意图的凌乱用笔。接上去时,是压放在前一块色上,压出前一块色应有的形。进行压接时,要注意颜色(压接上去的颜色)的盖色力和粘着性,一般来说压上去的这块色要比已画的色块稍厚一些。
5-覆盖
所谓覆盖,就是在已画的色层上再画上一层或数层颜色。覆盖的主要作用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使画面色层水粉画作品欣赏重叠,厚薄有变化,是塑造形象的一种技法;二是一种修改方法。水粉画颜色的盖色力是比较强的,但又各有差异,加上作画时调用清水,覆盖时掌握不好就容易使底色(被覆盖的色层)泛起,产生水渍,造成色彩污浊。有时又故意用很薄的颜色覆盖,让底层色透露出来。这些具体效果都不容易估计,所以要掌握好覆盖技巧也并非易事,得慢慢捉摸。
着色
6-固有色
固有色,就是物体本身所呈现的固有的色彩。对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准确的把握物体的色相。
水粉画由于固有色在一个物体中占有的面积最大,所以,对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一般来讲,物体呈现固有色最明显的地方是受光面与背光面之间的中间部分,也就是素描调子中的灰部,我们称之为半调子或中间色彩。因为在这个范围内,物体受外部条件色彩的影响较少,它的变化主要是明度变化和色相本身的变化,它的饱和度,也往往最高。
(1 )起稿开始象画素描一样,先用铅笔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损坏纸面,影响着色效果。接着用颜色定稿,根据静物的色调,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线可略重一点,并可用定稿
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为下一步的着色作铺垫。造型能力强一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线起稿,不示明暗,直接着色。
(2 )铺大色调定稿之后,迅速地观察一下整体色调和大色块关系,做到胸有成竹,尽快地薄涂。此刻不要考虑形体与笔触,根据新鲜的色彩印象大胆挥洒,造成画面的色彩环境。有的人在完成上一遍色后,就急于具体刻划。应进一步调整大色块的关系,使色彩之间的关系和总的色调,与实际感觉相吻合。
(3 )具体塑造在大关系比较正确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具体塑造,从画面主体物着手,逐个完成。集中画一件物体干湿变化易于掌握,也易于塑造其受光与背光不同面的色彩变化。此时眼睛要随时环扫周围,从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顾此失彼。要看该物体与背景和春他物体的关系,掌握分寸,细节可留下一步刻划。这一遍色用色要适当加厚,底色的正确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画面的色彩层次。
(4 )细节刻划对琐碎多余的细节固然可省略,但对表现物象特征与质感的重要细节应加强刻划,画龙点睛。细节要综合到整体之中。最后的笔触最为重要,它将不被覆盖而显露给欣赏者。
(5 )调整、完成画室外一幅静物写生,作为基本练习一般以八小时为宜,力求深刻准确。熟练之后三、四个小时也可以表现得比较充分。作画时间较长,眼睛容易疲劳,色感容易减弱,具体刻划又容易忘记整体。在写生接近完成的时候,恢复一下第一印象,检查一下画面:在深入刻划时是否有些地方破坏了整体,局部和细节的色彩有没有“跳出”画面,还有没有其他毛病。检查后,调整、修改、加工。错误之处,如画得太厚,要洗掉再画,直至完成。水粉画中干和湿的技法应控制到什么程度?有哪些应用范围?水粉画运用的干湿技法,主要指调色时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7-着色方法
水粉画颜色有较强覆盖能力,但也不能毫无顾及地随便乱涂,它有自己一定的着色方法和步骤。
8-干湿技法
干画法
干画法:就是说水少粉多的意思,这种画法多采用挤干笔头所含水分,调色时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颜料成一种膏糊状,先深后浅,从大面到细部,一遍遍地覆盖和深入,越画越充分,并随着由深到浅的进展,不断调入更多的白粉来提亮画面。干画法运笔比较涩滞,而且呈枯干状,但比较具体和结实,便于表现肯定而明确的形体与色彩,如物体凹凸分明处,画中主体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细节刻画。这种画法非常注重落笔,力求观察准确,下笔肯定,每一笔下去都代表一定的形体与色彩关系。干画法也有它的缺点,画面过多的采用此法,加上运用技巧不当,会造成画面干枯和呆板。但干画法的色彩干后变化小,对于练习色彩收效较大,也容易掌握。
湿画法
水粉画作品欣赏湿画法:此法与干画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画及国画泼墨的技法,也最能发挥水粉画运用“水”的好处,用水分稀释颜料渲染而成。湿画法也可以利用纸和颜色的透明来求得像水彩那样的明快与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湿技法比画水彩要求更高,由于水粉颜料颗粒粗,就要求湿画时必须看准画面,湿画部位一次渲染成功,过多的涂抹或多遍涂抹必然造成画面灰而腻。但这种画法运笔流畅自如,效果滋润柔和,特别适于画结构松散的物体和虚淡的背景以及物体含糊不清的暗面。如发挥得当,它能表现出一种浑然一体和痛快淋漓的生动韵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动与相互渗透,有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制造这种湿效果,不但颜料要加水稀释,画纸也要根据局部和整体的需要用水打湿,以此保证湿的时间和色彩衔接自然。有关湿画法的控制及实际操作运用,上述画法步骤中已讲得很多,不再一一细述。
❼ 水粉画如何调出花的颜色
有很多种颜色的花
主要用柠檬黄、淡黄、土黄、大红、深红、紫罗兰等等,像土黄和赭石之类的就要少加一些,防止颜色太脏,颜色不要太纯的话就多调一下,亮的部分用柠檬黄。
❽ 水粉 风景 花卉 的画法
花的画法示例
不同花有不同的画法。为了初学者便于理解,现将各种画法与表现效果的关系举例说明如下:
阳光下的白玫瑰。白花虽不像红花、黄花那样艳丽,然而她有最丰富的色彩变化,光照、投影、反光、透光交炽辉映,色彩淡雅明丽,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之下更显得艳丽无瑕——这就是这张画的表现意图。其画法步骤是这样进行
①起好大体轮廓后,首先涂上暗色的背景,留出花的部位。这时白花不画自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色彩关系。
②根据半球体结构受光、背光的色彩转化规律,概括地区分出总的体面关系。一方面是为了表现花的基本体积与结构,同时也借此在强烈的黑白对比中寻求中间色调的变化,加强主体与背景之间的联系,使之融为一体。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敢于把白花的暗部画重,与背景相接应;同时又要充分体现花的透明感。二是抓住几个对表现体积与动态有决定性作用的典型花瓣,准确、肯定的画出其基本形,而对一般花瓣暂不必一一描绘。
③调整一下整体关系,进一步充实亮部、灰部、暗部的形体结构和色彩变化,描绘重点花瓣的细节,使画面臻于完善。
含苞的牡丹花开始同前。此花的球体特征更加明显,所以先按圆球体画出主要部分,然后再在圆球的上部由外及里或由里及外依次画出各层之间重叠花瓣。
姚黄牡丹。这种牡丹是由多瓣聚集而成,根部的大瓣如同托盘,顶部的许多小瓣聚成球体。由于花瓣薄而透明,花瓣的深层辉映着暖色的透光效果,色彩艳度超过受光部位。表现这种繁多的花瓣时,不必一一细描,强调总体感觉。把握基本的色彩关系和虚实变化,除了几个大瓣和处于明暗交界处的几个小瓣作具体处理外,大部分的花瓣都不太强调它们的边沿轮廓,只要依据花瓣的形状和方向在调色和用笔上略加变化就足够了。这样由于花瓣明暗变化减弱反而增强了透明感。在处理暗部的花瓣时,先用底子的暗色画入,然后再用比此底子亮些的粉质灰色压出边缘,有意识地让底色部分透出,这样更显得饱含水分、轻薄透明。
球形的菊花花瓣细碎繁多,一一勾画必显琐碎,只涂大色块、缺乏必要的细节又不像菊花,其关键是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统一。此画的方法是:先从整体关系入手,画出球体的基本体积,然后在大面的亮面上加上一些花瓣突起后暗部长投影的小暗面;在大面的暗部——主要是明暗交替或反光部位画出若干受到光照的亮色花瓣。当然要注意区别各个细节的明暗虚实,可随着体积的转化改变用笔的方法,使小瓣的感觉似有若无,在重点地方仔细画一下结构变化,以实带虚、虚实相宜,各种点之间呼应起来,使画面丰富、充实、和谐、统一。
逆光的月季花。强光照射下的花朵固然明快、鲜亮,然而背光处或阴影中的花朵也另有一番情趣:柔和、素雅,在中等明度的含灰色调中,有着含蓄、微妙的冷暖对比。为了衬托花的妩媚、洁净,在背景上运用了粗糙的肌理变化。画花时,则用笔轻柔,色中饱含水分,中心部分一气呵成,趁湿点上花蕊,使之融为一体,然后,再重点修饰一下花瓣边缘的转折与前后层次,使之丰富起来。
3.花卉写生的构图
花卉之美不仅在于花朵有艳丽的色彩、诱人的芳香,而且花与枝、叶的自然和谐更有天然之趣,处理好枝、叶及整个情势、动态,也是花卉写生的一个课题。有些花卉实际开花很一般或不常开花,如竹子、文竹、松树盆景等,在花卉中属于观叶植物,足见画好枝叶的重要性,描绘庭院花卉一角,这是极普通的一角,粗壮的仙人球开出洁白秀丽的小花,旁边的兰叶以婀娜多姿的曲线与仙人球垂直的花茎相映成趣,构成了轻音乐般的诗情画趣。画幅采用了中性灰调,在低纯度的色彩烘托下,白花蕊部的淡淡的黄绿色才显得鲜嫩清秀,富有生机。整个画面的情调与构图中的点、线、面的配置,光影、色调的处理是分不开的。环境衬托了花的艳美,花朵也点缀了环境的幽雅。
在花圃写生,重要的在于选择和组织。不仅要选择典型的花朵,还要尽可能有相应理想的背景。花朵的向背、聚散,枝叶的动势,都是构图中的重要因素。在自然生长的花丛间很难找到一个现成而又完美的构图,大多数情况下,还要根据画面的需求进行再加工,或选取这—株上的叶,那一株上的花;或加强某一部分削弱某一部分,只要安排合理,是有助于画面表现的。
有条件时也可以进行插花写生,将采集好的花朵进行选择搭配,置于瓶中,对花形大小、光照、颜色、疏密集散等都可进行人工调配,这样将更有利于对花型的结构及表现方法作认真的研究。插花是一种艺术,也是绘画中人们喜闻乐见的描绘题材。
作品欣赏:
关于绘画风景的一些总结
1晨,早晨在太阳未出之前,大地刚从黑暗中醒来,由于露水和雾气较重,整个对象显得较为偏冷,朦胧。太阳出来以后,景物的受光部分偏浅的玫瑰色、淡黄一类的暖色,背光部分相对偏紫,蓝绿一类冷色。
2傍晚,夕阳西下,全部的山川河流被抹上一层金黄,景物的受光部分为淡的橘红,橘黄色,天空则常呈现亮的黄紫灰、黄绿灰一类的补色,落日后,所有景物逐渐变成紫青色,蓝黑色,直至夜幕降临。
3晴天,阳光的映射下,景物的形体和轮廓变的清楚、明确。光线越强,物体的反光越明显。早、中、晚的阳光是有差别的,清晨的阳光在上午10点左右,与下午4点以后的阳光偏暖,中午呈亮白色,反光强烈。影子偏蓝紫色,色调主要倾向是黄白色或亮黄色。
4阴天,由于阴天没有阳光的照射,光源呈散射光,景物的受光面偏银灰、蓝灰一类的冷色,而背光与立面色度较重,多呈紫褐、褐绿、赭绿等一类暖色,反光不明显。
5雪景,地面,树林,山岭上的雪色彩特别亮,天空往往处于中间色阶,如有阳光时雪的受光亮而暖,投影由于受天光影响带一点兰色,画雪时,尽量画出它的体积感和松软性。
其他地方色彩注意事项:
山,远山要画的概括,简练,中,近要依据山的起伏,形态等特点画。画山时要注意符合自然规律,注意裁减和取舍。有阳光照射时山一般是受光暖,背光冷。
石,要注意表现体积的感觉,受光面呈亮的冷色,背光成赭褐,紫褐等一类的暖色。
树,树的色彩主要以普蓝、群青、橘黄、淡黄调出各异的绿。受光面以粉绿,紫罗兰,钴蓝。湖蓝与其他颜色调和后所组成。
水,一般要表现静态水和动态水,可以依靠笔触的不同来区别。水往往受天光的影响,波浪暗部色彩偏暖,上午或下午阳光侧射时,水面倾向较深的蓝紫色,中午偏蓝灰色。
天,天空不要画的平涂一样,应该有变化,要表现出高深的空间感,有时上部颜色深,下部颜色浅,有时上部颜色浅,下部颜色深,不能平涂成一样,但差别不是太大。
云,画云时要注意表现云与天空的关系,云有厚、薄、大、小、虚、实之分。
房,在画房屋时,要注意房屋的比例结构和透视关系,以及整体的协调关系。
总之,在画景物时尽量颜色不要太单一,不如树是绿的,不要平涂成一样,树有受光和背光,受光面可能是黄绿,背光可能是绿里有蓝紫的深色,还有介于受光和背光的固有色,是树的本色,从这些再细分,树的枝杈呀,有的地方的叶子稀少有的繁茂,色彩尽量在不脱离主色调绿的基础上丰富一些,比如粉绿,淡绿,黄绿,青色,土黄,翠绿,蓝紫色,等等。
最后,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事物的投影,就是影子,在一副画面里是非常重要的,有时画面有些飘的感觉,加上深色的投影就可以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纵深感。
我再介绍一点我上学时学的,任何事物都有亮部,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抓住这这几点再注意色彩的运用就可以画出好的风景画了。
物体在光线照射下的规律:
亮部色=光源色+固有色+环境色
中间色=固有色+光源色
暗部色=固有色+环境色
❾ 适合12水粉画一定要好看又简单,我要参赛,帮帮忙
花卉应该比较简单,但是还是要看你自己的功底,静物也是不错的。
❿ 水粉静物应该怎样摆放,应该注意什么呢,静物花比较多,颜色怎么搭配的呢
各个制物体的组合排布
使画面更加响亮,颜色更加鲜活。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主体物要放在画面稍靠上方的位置,
一远一近的
使构图上下均衡,从属物的摆放要有疏
密、大小的穿插变化,要避免颜色、方向、形状雷同
形成空间深度,拉开远处和近处物体在明度及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