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花卉普通
① 写生的观察方法
写生的观察方法
导语:绘画的目的不仅在于再现自然,而在于艺术的塑造自然,所以要将写生的自然形象进行艺术提炼,以达到绘画的要求,下面是我介绍的关于写生的方法,欢迎参考!
1、选择形态和角度
首先要选择好能够入画的花的优美的角度,主要以结构清楚、造型美观和符合中国画审美习惯为原则。花卉写生的姿势直接影响到观察花的形态和角度,不要以自己习惯的方式去观察写生对象。因此,写生时要站着、坐着、蹲着各画一张。这样才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花卉,以后才能得心应手地表现花卉的各种形态,使画面丰富而生动,从而总结出表现写生对象的最佳形态。
2、忠实描写与适当取舍
写生时所画的花卉,不仅要表现质感和形象,而且必须表现出它的特征,要表现客观真实,避免盲目凭主观想象去画。
可是自然形态的花虽然很生动,但它的生长是繁杂零乱的。因此,不能看见什么就画什么,见到几个瓣就画几个瓣,否则就会将写生形象画的零乱不堪。所以写生必须在加强分析、提炼、取舍(加强美的,特征明显的,符合规律的本质特点)的基础上,把自然形态加工为艺术形象,取舍要防止盲目性,不能无根据地剪裁取舍,取舍的目的是加强花的本质特征,使之更加典型。
3、以形写神
古人 讲“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以形媚道”。这些 都讲述了“形”与“神”的关系,既形似之上的神似。写生不应满足于精确的`形似,因形似仅是外在的轮廓,写生的最高要求是要通过精确的形,表达出事物的内在生命,形的精确不等于神似,但神一定存在于精准的形象之中,所以写生不应仅注意被描绘事物的轮廓,而更应该注意如何观察描绘生动的形态,并以此来表达出被描绘事物的内在精神。
② 卫天霖的写生花卉的表现形式是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融合。
卫天霖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油画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见解,运用独特的体裁及形式语言,表现了他内在的情感。从客观上讲卫天霖的艺术是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继承,但追其根源,卫天霖的取裁则暗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选裁倾向。卫天霖的绘画语言是在学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基础上,加上隐于其心中的古代文人所提倡的纯粹的审美态度而形成的。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是保守的印象派,在外光的表现上卫天霖的作品体现了对环境色与光源色的重视与表现,但由于对光色表现的差异性,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而印象派艺术中本身存在着的写意精神,暗合了隐于卫天霖心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迷恋,影响着他通过画面来传达自己内在的情感。而后印象派的表现性技法让他的画面充满了更多的激情,使他的画面有别于印象派的迷离效果,趋向于结实清晰的形体。在学习与研究外来艺术的过程中,卫天霖逐渐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形式语言。
对一个艺术家的研究应该是深层次多角度的,包括他的生活实践、师承关系、宗教传统、人文修养以及个性气质等因素,而其艺术本体的特征,是主体全方位的最直观的、最深刻的体现。本文运用文献研究、图像比较研究等方法,从艺术家作品的形式因素入手,对卫天霖艺术进行研究,在其艺术的形成原因、独特性及感情的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卫天霖是中国二十世纪的油画家,在艺术上有独特的见解,运用独特的体裁及形式语言,表现了他内在的情感。从客观上讲卫天霖的艺术是对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继承,但追其根源,卫天霖的取裁则暗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选裁倾向。卫天霖的绘画语言是在学习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的基础上,加上隐于其心中的古代文人所提倡的纯粹的审美态度而形成的。从画面上可以看出他的艺术是保守的印象派,在外光的表现上卫天霖的作品体现了对环境色与光源色的重视与表现,但由于对光色表现的差异性,形成了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③ 恽寿平花卉册使用了什么的手法
恽寿平,字寿平,号南田,又号云溪外史、白云外史,生于1633年,逝于1690年,是清代著名画家,也是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他的“没骨”花卉画风独树一帜,对花鸟画坛产生了深远影响。
恽寿平大胆革新,将“没骨”写生花卉画法从沉寂中重新发掘出来。他以北宋画家徐崇嗣为宗,将传统花鸟画法一洗而空,独辟蹊径,开创了“没骨写生花卉”一派,即“常州画派”。恽寿平在其《画跋》中提到:“没骨牡丹,起于徐崇嗣,数百年其法无传。余为古人重开生面,欲使后人知所崇尚也。”
恽寿平的“没骨法”无需勾勒,色彩与水的结合达到浑然天成的效果。他研究色、水、粉、意之间的辩证关系,将成熟的山水画技法、写意花鸟画技法巧妙融合,使得花卉画作曲尽造物之妙。恽寿平对水法的运用尤为突出,他根据花卉的特性、生长季节和时间变化,恰当地采用水晕的表现手法,将花卉的生长变化生动地描绘在画面中。
恽寿平的花卉画作,追求“笔不到处”的无色之色。不论是工笔画还是写意画,他都能以水晕的方法使色与水交替晕染,浑然天成。恽寿平在题画中写道:“得笔法易,得墨法难;得墨法易,得水法难。”这正是他花卉写生之精髓所在。
恽寿平的“没骨画”技法,使得宫廷贵族、朝野名流竞相仿效。在常州一带,这种画风甚是风行,为后世画家提供了新的创作思路。恽寿平不仅恢复了“没骨”写生花卉的传统,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使得花鸟画坛焕发出新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