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插花中
『壹』 茶道插花有什么艺术
茶道插花有什么艺术
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在古代被合称为生活四艺(也有称“四事”的),是文人雅士追求雅致生活的一部分,在中国有着古老的传统意味。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插花艺术,一起来看看。
茶道插花艺术
茶室插花,则强调意境之美,作品清新淡雅,富有诗情画意。强调形、神、情、理、韵的和谐统一。其与茶室书画融为一体,耐人寻味。
看一件意境深邃的插花作品就如同品一壶层次丰富的生普,香气与回甘往复交替中,令人回味无穷。
在插花艺术创作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意。如果没有恰当的立意,插花便只能成为万紫千红的堆砌,甚至给人杂乱无章的感觉。
而茶艺插花得立意,重在“真、新、高、洁”。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挚,立意首先应当注重于能反映出茶艺真实的主题内涵;“新”是指构思新颖、新奇、不落俗套;“高”是指意境高远,耐人寻味,有艺术感染力;“洁”是指插花的造型简洁、自然、明快,充满生机活力。
具体地说,茶艺插花立意取材时主要从反映时令(即花有花候,从时令方面立意用插花点明季节特点)、以花传情(即用花语表达主人的情感)以及彰显茶艺主题等三个方面考量。
茶室插花是一种亲近自然的完美体现。
注重自然情境,着力表现花材自然的形式美和色彩美,作品往往配合当时天气,具有很强的.季节风格。
作品中的枝叶花果,顺自然生长之势,巧妙配合宛若天成。
抖落一身尘俗,便是自由之境。
插花艺术的四大特点
1、时尚性
插花是现代人们高雅生活的时尚追求。鲜花的美丽、清新、绚丽与活力装点了人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心情也随之变得舒畅开心。
2、艺术性
插花既不是单纯的各种花材的组合,也不是简单的造型,而是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以情动人,溶生活、知识、艺术为一体的一种艺术创作活动。艺术的生命来自于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插花恰好体现了这种追求。
3、装饰性
多数场合和环境都可以用鲜花去装饰、点缀。婚礼上的插花表达是一种祝福和喜气;酒店插花表达是对于客人的热情与友好;居家插花则是一种家庭的和谐和温暖。插花的艺术感染力强,美化效果明显。
4、文化性
插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在插花艺术里蕴含着中华民族融合一体的文化精神。花为媒,传达是一种至真美好的情感。中国历来是礼仪之邦。插花是并且也应该成为礼仪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贰』 自古文人“四大雅事”知多少
古代文人雅士把焚香与烹茶、插花、挂画并列为四艺。
『叁』 茶席生命的丰盈 16款茶席插花欣赏
茶席艺术中,插花的妙用不仅在于自然的再现,更是对生活美学的深度诠释。让我们一同欣赏16款茶席插花的独特魅力:
古朴典雅
香炉哥釉中的天珠、小菊、深山樱和茉莉,构成一幅静谧的画面,适合清雅品茗,尽显古朴之美。
余味悦神
春兰叶与蔷薇在刻花天青双耳扁壶中绽放,为清心静思的茶室增添了高雅之气。
超凡脱俗
兰花与春兰叶在白釉梅瓶中,如文人墨客般吟咏茶诗,传递出茶与花的纯净之意。
我形我素
粉石竹与海芙蓉在莲花碗中自由流动,展现简单而完整的美,适合在清茶肆中欣赏。
夜香客
豆青石榴瓶中的绿意与茉莉,融合出淡雅之韵,如说书人的弹词在茶肆中回荡。
日月精华
金莲花碗插着星点木、海芋等,将茶的韵味与花的灵性交织在一起,升华茶肆氛围。
千年之爱
紫釉玉壶春中,仿古官窑的雅致与艺叶兰等花卉,唤起千年艺术的温馨记忆。
暗花流年
绿色小缸中的花艺,为喧嚣茶肆带来片刻宁静,如水墨画般的静谧。
水墨丹青
青花渣斗搭配艺叶兰和兰叶,展现出官窑瓷器的简约与雅致,寓意茶与生活的全性之道。
法华雅韵
黄地绿花法华彩胆瓶中的小石觚兰与茉莉,体现古代圣人对五色的哲学思考。
神清目新
哥釉葵花碗中,松、菊与茶香相得益彰,为诗情画意的茶馆增添清新之感。
茶花对话
台湾茶艺中的冰裂贯耳瓶,搭配菊花和小月桃子,传递出茶与花的对话,促进文化交流。
惺惺相惜
霁红玉壶春中的雪柳、小菊与春兰,于禅意茶堂中展现出僧侣与宾客之间的共鸣。
寄情静轩
绿釉玉壶春瓶中的蔓梅拟与柏,如同宋明文人的博古雅趣,营造出赏花轩的优雅氛围。
应情适意
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脚碗中,石竹、小菊与爬花技巧巧妙结合,形成和谐共处的艺术效果。
清寂月夜
金花石蒜与裂叶蔓绿绒在蓝釉扁肚瓶中,演绎出一种清寂而美好的月夜茶境。
『肆』 茶席生命的丰盈16款茶席插花欣赏
?
插花是一门艺术,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和艺术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致美丽、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古朴典雅:
花材:天珠、小菊、深山樱、小林投、茉莉
花器:香炉(冰裂)哥釉
仿官窑哥釉香炉,器型古朴典雅,插以天珠、小菊、小林投、茉莉等花卉于茶艺馆柔和温暖的灯下,自显风采。此时,适合清饮,茶有真香,茶中不宜再「杂珍果香」。
余味悦神:
花材:春兰叶、蔷薇
花器:刻花天青双耳扁壶
斋室插茶花常在遣寂除烦、清心悦神,花器造型常用典雅高古者,仿官窑刻花天青双耳扁壶中,插以春兰叶,清标风神,叶不重迭,主花蔷薇以单数为之,令人有余味之感。亦宜摆置重视品茶环境的清茶肆。
超凡脱俗:
花材:兰花、春兰叶
花器:白釉瓶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卢仝),花人却可仿古文人雅士吟咏茶诗,取兰花,在白釉梅瓶里插出「纯真」,品茶鉴水,精研茶艺,插四时花。
我形我素:
花材:粉石竹、福禄桐、海芙蓉、灵芝
花器:莲花碗(白)、茶杯
「简单而完整的形色透过创作者的意象扩散作用,以触发美的意识…。」粉石竹、海芙蓉在白釉莲花碗中呈现无拘无束的形色变化。泡一壶茶,不到「茶花坊」,就在清茶肆,赏花与器。
夜香客:
花材:蔓梅拟、茉莉、狗尾草、海芙蓉
花器:石榴瓶
「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庄子),豆青石榴瓶与绿叶、茉莉花,融成一片淡雅,茶香、花韵在「四宜轩」茶肆中散开来,弹词说书人献艺表演,听书者,围坐长凳。
日月精华:
花材:星点木、海芋、石竹、小林投、柏
花器:金莲花碗
茶被称为「日月之精华」,而花为「天地慧黠」之气所凝成。士大夫饮茶,重在品,玩味茗、水、器、境、人所构成的意境,金莲花碗插花,海芋、石竹点色,使茶肆生香并放光辉。
千年之爱:
花材:艺叶兰、洋桔梗、腊梅、茉莉叶
花器:玉壶春(紫釉)
官窑瓷器在工艺上精益求精,是千中选一,百中选一的成品。以仿古官窑紫釉玉壶春插作茶花,透过花的真味与器的玩赏,用心体会千年前艺术之魅力。
暗花流年:
花材:郁金香、小菠萝花、提琴叶、小菊、茉莉叶
花器:绿色小缸
清茶肆中,人声如雷,不能一刻安宁,「比户茶寮认市招,昼长人语自喧嚣。夕阳未下朝曦上,顾客多于早晚潮。」找一处静静角落,看花喝茶趣。
水墨丹青:
花材:艺叶兰、春兰叶、福禄桐叶、千日红
花器:青花渣斗(量米的器物)
官窑非属商品,仅供宫廷使用,严禁流传民间,故产品稀有,成熟的青花瓷瓶出现后,更为珍贵。青花渣斗釉彩鲜明,造型精美,用为花器插以千日红及兰叶,简约花型得插花之趣,如简便异常之沸水浇茶,而尽茶之真味。
法华雅韵:
花材:小石觚兰、茉莉、海芙蓉
花器:黄地绿花法华彩胆瓶
黄底绿花法华彩胆瓶华丽夺目,取它插作茶花,与古之应用造型简约、纹饰朴实之器有别,用以推敲尝试、捕捉古代圣人仍不废五色,「聊以寓意焉尔!」的全性之道。
神清目新:
花材:松、小菊、腊梅、小林投叶、深山樱、圆荷叶、茉莉叶
花器:葵花碗(哥釉)
专门为宫廷烧造的官窑瓷,在现代取用为插花花器,是传统艺术的相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哥釉葵花碗中,松枝扬出风雅韵致,小菊、茉莉散发淡淡幽香,令人神目清新。适宜摆置放于有诗情画意的蕙芳轩。
茶花对话:
花材:小月桃子、菊花、腊梅、春兰叶、福禄桐叶
花器:冰裂贯耳瓶
在台湾,茶艺文化内涵儒、释、道思想,因茶艺的发展,使早期崇尚西方文化的社会,逐渐回归到东方文化的情调,冰裂贯耳瓶插花,大白菊搭配渐渐红熟的小月桃子,营造「茶与花对话」的氛围传开来,让文化交流在茶馆中。
惺惺相惜:
花材:雪柳、石竹、小菊、春兰叶、黄金葛叶
花器:霁红玉壶春
配件:念珠
插花得「趣」者在于自然与人之会心处,霁红玉壶春中插雪柳、小菊与春兰叶,置于陈设简朴的寺院茶堂中,是众僧讨论佛理,或招待施主宾客饮茶品茗最适宜的作品。
寄情静轩:
花材:蔓梅拟、千日红、柏、绿心中白菊、春兰叶
花器:绿釉玉壶春
宋明时期文人盛行博古风气,铜、陶、瓷、玉等名品,常使用于插花,成为插花之风格。仿官窑绿釉玉壶春瓶,皑皑含光,有静秘之氛围。蔓梅拟、千日红、柏、菊等,常用花卉摆饰,如在仿宋时茶肆内设花架,安排奇松异卉之优雅环境,可取名「赏花轩」。
应情适意:
花材:蔓梅拟、石竹、星点木、小菊
花器: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脚碗
粉彩胭脂地爬花高脚碗,它的爬花技巧是用竹刀在胎面上刻划鱼绞草,为官窑所特有的工艺技巧,用于茶肆插花,以平实的技法,取蔓梅拟、小菊、石竹插作,使花草活跃于花器上,主花与器之彩相呼应,达到花与器应情适意的目的。
清寂月夜:
花材:千日红、金花石蒜、柏、裂叶蔓绿绒
花器:蓝釉扁肚瓶
古董文玩或官窑瓷等可资盛水之器,常被用为插花之器,蓝釉扁肚瓶釉质温润,器型典雅,插以金花石蒜、蔓绿绒叶,纯真不矫饰的风格,最宜摆置于精心布置的茶肆中,「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门面。尝茶看花亦不恶。
来源:网络
小编:炎枫
『伍』 茶室插花一般以什么为宜
茶室插花一般以形韵深邃为宜。
茶室插花的特点:
茶室插花的首要特点是“立意取材,意在花先”。文学艺术有其相通之处,为了使茶艺插花作品能融自然之美于茶事活动之中,要求插花应像绘画或诗文创作那样强调“意在笔先”一样,强调“意在花先”。
插花之前,首先根据茶艺主题进行艺术构思,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立意”。古人讲“意奇则奇、意高则高、意远则远”。茶艺插花创作时首先应力求立意奇巧高远,然后再根据立意去选择最适当的花草。茶艺插花立意重在“真、新、高、洁”。其中的“真”是指感情真挚,立意首先应当注重于能反映出茶艺真实的主题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