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插花的感触

插花的感触

发布时间: 2025-08-21 01:36:21

『壹』 分享鲜花店经营的秘诀(一)

制造消费热点:

花店 经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能否吸引消费者, *** 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除了充分利用现有各类节日外,花店还应主动开发、制造消费热点,创造商机来吸引消费者,增加销售额。

现在花店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这并不可怕,有竞争才能有进步。花店业者要想办法,勤思考,用智慧来创造商机。情人节往往和春节离得很近,是花卉消费的旺季。而在价廉花多的夏季,却缺少相应的花卉消费 *** 。

花艺设计 是立店之本:

花店的经营秘诀在于花店卖的不仅是花,而更多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高水平的花艺作品和花艺设计服务。如果花店对鲜花只是简单的包装,或是说花店光卖鲜花,只拼价格,那么花店的竞争力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面对城市里花卉批发市场林立的现状,花店人就必须在强调作品风格和提高作品品味上苦练内功。花艺设计的意识不强也是我国花店业与国外同行存在差距的主要原因。

如今,人们的消费能力在逐渐提高,鲜花已经有条件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人们对花艺作品的喜好各不相同,性格安静的人可能偏爱简洁大方的插花作品,活泼开朗的人可能喜欢色彩丰富的。所以,量身定做是花店发展业务的方向。在鲜花消费额较高的国家,不同节日、不同场合有不同的主题花卉,不同兴趣爱好的消费者也能找到适合他们的个性化花艺作品。

所以我们的花店要不断学习国内国际花艺设计理论,运用多样化艺术资材及国际专业花艺设计概念,精心设计制作国际流行的花艺装饰,重视花文化的传播和研究。比如由专业设计师到现场做设计评估,提供设计方案及电脑彩色效果图,或由花艺设计师上门现场操作;到国内外的知名花店开办的花艺教室进行学习、交流,这些都是提高花艺水平、提高花店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很多花店常在抱怨,消费者对花的要求就是鲜花价格便宜、质高,店里插花作品却备受冷落。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一些率先接触和理解了花艺的人们,对于真正高水平的花艺作品已能不惜重金购买,花艺已经开始为人们所接受了。市场是要逐渐培养的,只有逐步引导消费者认识花艺,喜欢花艺,花店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十二个月巧送花:

在现代生活中人们都喜爱花,送花成了交往中的“心意之礼”。这“心意之礼”要动得头脑、巧用智慧,如灵敏聪颖的妮妹眼神,总在变化,总有生动,总有魅力。

一月,黄色之花。春天的花中以浅黄水仙、连翘等为妙、为新、为灵趣。将黄色花配以白色的满天星,再用包装纸包裹,能表达出期盼春天的心情,给人希望的温情。

二月,绿色植物。二月份是个酷寒的月份,“料峭阻住、春绿向枝头”,寒处的生命尤为动人———庭园中的球根植物已开始露出面庞。送绿芽与白花,给人坚韧、给人力量。这种青、绿融白的色调,正是春二月的象征。

三月,淡粉红花。三月,柔和春风拂面,感觉如“玉指纤纤”。利用淡红色包装纸来包裹淡粉红花,柔、情、润的感触在被送花者眼中如春风漾来。

四月,淡色之花。此时春光最盛、百花争艳。温暖的阳光与回暖的情绪,缠绕如藤,淡色之花正好表达“正是春好处”的意境。

五月,绿色之花,是绿的宣言。初夏的耀眼阳光,在一片绿地上,创作出缤纷世界。绿色之花代表生命茂盛与清纯。

六月,橘黄之花。梅雨时期的放晴,阳光的颜色就像鲜明的橘黄色。赠花色彩配合时节,以柔和色彩橘黄为妙。

七月,粉红色彩之花。在强光与闷热中,色彩鲜艳夺目的花最适合,因为它展示给人以无畏的精神与风采。

八月,白色花。在酷暑之际,人会稍感疲倦,此时送以充满凉爽气息的白花为佳。

九月,混合色花。高高澄净的天空,秋风徐徐吹来。各种花色的组合,象征著秋收、心满意骋。

十月,紫色之花。这是回忆色,沉思季节的色彩。紫色是一种老成、可信的表示,同时又是不可抑制的崛起意念。

十一月,果实世界。深秋季节、正是各种水果成熟之际,到处洋溢着甜美的水果色彩和芳香,花礼中也可加入水果作点缀。

十二月,红色花。红色代表圣诞、热情。送一束可以点燃人心的红色花,在冬季相信谁都会喜欢。

透视顾客心理:

花店这个行业是个纯粹的服务业,而客户也是来自各行各业,比其他的行业还要复杂一些。在实际经营上,所遇到的情况更是不尽相同。例如甲店碰到一个棘手的问题,在乙店可能从没发生过,同样一件事甲店和乙店处理的方法也不会相同。既然是服务业,提供最好的服务就是必须的了,要如何做才会让顾客充分享受你的服务呢?以下几点可供你参考。

一、记住所有客户的姓名、喜好,让顾客感觉自己拥有VIP的身份。

有一位电力公司的总经理时常到偏远山地去巡视发电厂,每认识一个人,他就将那人的长相特征写在记事本上,日后一见面他便能立刻叫出那人的姓名。从事花店业也一样,如果你能将顾客的姓名、特征牢牢记住,加上对他的特殊喜好或特殊忌讳有所了解,让顾客觉得他是被重视的,顾客也会肯定你的服务。

二、肯定自己做过的承诺,不要为圆谎而继续说谎。

相信一般人最痛恨的事情之一就是被欺骗,如果你曾经答应过顾客某件事,而事后却无法办到或临时出现状况无法实现,抑或订单出现无可弥补的错误时,在这节骨眼上最好主动向顾客说明理由,寻求合理的解决办法。千万不要等他向你兴师问罪时再做无功的解释,那时你的客户对你服务的看法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会丧失这个顾客。

三、在商谈中,先采取认同对方的说法,再委婉表明自己的立场。

俗语说:“顾客永远是对的”。与顾客洽谈业务时,如果出现内容意见不同的时候,应该尽量倾听对方的需求,深入地询问问题,可以让你更快了解客户所关心的事项,这样才容易使谈话内容形成交流,及时获得订单,千万不要固执己见,一味地和顾客抬杠,可能表面上你是赢了,但却给客户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四、在销售时要先考虑对方的想法,为顾客着想。

从事花店业务中最重要的就是满足顾客所需要的,尽量从顾客的观点为出发点去思考,尤其对于较敏感的价格问题。业务人员应该先有一套说词,不要让自己陷入杀价的陷阱中,尽量给客户满意肯定的答案,强调其附加价值和设计特色,让顾客有物超所值的感受。当然,在价格上你必须先说服自己,别人才有可能被你说服,也就是说,定的价格要让顾客产生认同感。

五、关心对方利益,牢记双赢理论。

谈判时要集中火力,针对客户最在意的问题,尽量不要让大问题衍生出枝枝节节的小麻烦,专心聆听对方说话。在会面之前可以先模拟一些状况,先了解对方是什么样的人?他对产品需求到何种程度?对于商谈中的沟通度如何?他对于商品有没有特殊喜好或特殊忌讳?以上种种都是可以在商谈中提出来讨论的。对顾客的要求了解越多,越能提供他贴心的服务,也更能让你的顾客认为你是站在他这一边,处处为他着想,这时你的订单也就会源源不断。

六、掌握人性,熟悉顾客的心理及他的想法。

其实人性本来就有弱点,例如每个人都有一点点投机的心理,而从事花店这一行,很容易感到消费者就像去菜摊买菜,要求送一把葱或一块姜相同的心理,买一些花希望再附送些什么。其实只要了解这种心理,在顾客买花时附送一点保鲜剂,在结账时送总务小姐一小束鲜花,对花店来说不是什么负担,但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对日后的业务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所谈的各项都不外乎充分了解和尽力服务,而且在实际花店的经营中常会交互出现,而每次出现的状况总是不尽相同。这时候就必须先想好相应的对策,先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于顾客提出的问题要给予肯定的答复,且具有随机应变的能力,让顾客产生十足的信心,这样才能在众多花店中脱颖而出,赢得胜算。

参考文献:1麦克.戴许 2000 郁金香热2王薇棣、苏渟 荷兰郁金香与花卉行销3台湾花卉园艺月刊

『贰』 日本花道与中国花道的异同

2009年伊始,有幸认识了来自台湾的陈春珍老师,(国际花艺文教基金会董事,日本花艺设计师协会常务理事,日本花艺设计师协会讲师,日本池坊华道讲师正教授一级。)她给我们带来了日本古老的池坊华道,让我领略了日本插花艺术的魅力,感悟着日本花道的精神。我学习日本花道,并非崇洋媚外,旨在领略日本的插花艺术,拓展自己的插花技艺。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式插花又有何渊源?为什么日本花道发展得如此系统有为?中国传统插花的发展之道在哪里?经过学习和大量资料阅读之后,在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插花之差异方面,我有一些心得,与大家共讨。一、历史渊源在500年前的唐朝,日本的圣德太子把中国佛教插花带入日本,并由小野妹子潜心研究、积极传播,形成了日本的第一个插花流派——池坊华道。自此,日本的插花艺术(日本称之为“花道”)开始繁盛起来,并形成了如今的3000多个派系。中国的传统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罗虬的《花九锡》、袁宏道的《瓶史》、沈复的《浮生记》更是中国插花的历史力证。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插花,是日本花道之父,从日本花道技艺中,可窥得中国传统插花的神似之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不断的战乱,使得中国插花艺术在后来的发展中并未一帆风顺。而日本,倒是兴兴旺旺,使插花艺术在全日本成为了一种全民普及性的技艺,与茶道同为日本妇女的必学之道。二、从民族性来思考两者的发展在看到日本花道与中国插花不同的发展之路后,我更多考虑的,不是历史原因,而是民族性的问题。为什么日本能把拿来的文化发展起来,并且很好地发展起来了呢?而中国的插花艺术,蛮可以是世界插花界的龙头老大,可如今,却让人排在了日本之后,为什么?排除我们的民族情绪,不去讨论日本民族的残忍、杀气腾腾、性急而度量小之缺陷。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有一种独特的精农主义,它使日本人重视教育,崇尚科学,并不断革新,精益求精。它使日本人性格中有一种永不服输的倾向。成功的唯一出路就在于不断完善自我, 充分发挥意志力的作用。日本人在这方面几乎做到了极致。这就不难看出,日本花道何以发展得如此系统和广泛了。而中国呢?近年来,我看到全民性的关于民族性的大讨论,听到的大多是贬词。首先是中国的天然主义,这种天然主义形成了中国文人的儒雅,而这份儒雅又创造了中国插花的艺术性,使中国插花充满了灵气和情感。然而,又是这种天然主义,让中国人信命由天,从而让历史蒙上了耻辱,也让花艺发展受到了阻碍。其次是中国的个人主义,轻视知识,轻视努力,轻视文化,轻视群众与团体生活,这也让插花艺术的发展受到了阻碍。三、花艺特点之异同同:日本花道与中国传统插花都以线条为主,讲究意境,崇尚自然,两者同属于东方式插花。异:日本花道更系统。如今的3000多流派,虽源于池坊,却各有特点。日本花道有家族性,固能将流派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了下来。而中国插花艺术,重新发展的历史不长,现如今依旧派系不明,分类混杂。但是经过几代花艺人的努力,中国插花,也正以不容忽视的姿态重振着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四、一些想法在接触了日本花道之后,令我有不少感触。1、 我们应该放弃自己“父”之尊,努力学习日本花道,从中挖掘东方插花之精髓,丰富中国传统插花之意蕴。2、 索源。从中国现存的文献资料出发,发掘中国传统插花的历史。从源头上分析中国插花的特点,注意整理和分析,让中国插花更系统更丰富。3、 增加交流。这里的交流,并不仅仅是指与日本花道的交流,也包括与国际插花界的交流,融汇东西方的艺术精华,再创辉煌的中国插花艺术。但,更重要的交流,我认为是国内插花界的交流。也许是我在插花界的了解不深,总感觉中国插花界地域感很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搞自己的培训和商业发展,使得插花艺术更滑向了商业化,淡薄了艺术性。最后,我想说,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插花,不仅因为她是日本3000多流派的花道之“父”,更因为她拥有天然的高贵与沉稳气质,拥有中国传统文化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的精神。虽然自己微不足道,但我也希望能够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唱传承与创新之歌。

『叁』 董卿昨晚出现在央视这档节目中,谈了谈她对于“慢”生活的理解

所谓“慢”步生活,不是摊开两手任时光荒废的放纵,而是尽心感受,做到能力范围内最好的坚韧与自信。

——董卿

8月9日晚,《你好生活》特别节目播出,董卿作为特邀嘉宾出镜,分享自己的生活感悟。《你好生活》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央视网联合推出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综艺节目,由尼格买提担任制作人。每期节目中,尼格买提都会与嘉宾前往不同的城市,在各处感受生活的本真状态。此前,包括康辉、撒贝宁、朱迅等央视主持人“天团”等都曾作为飞行嘉宾亮相。

谈及邀请董卿,尼格买提说,那是自己作为“迷弟”最为难忘的经历。一次台里的招商活动现场,他在完成任务后在一旁静静等待仍在工作的董卿,“她的工作非常非常忙,基本上没有任何多余时间的。所以我就杵在那儿,等她跟其他主持人对流程,来来往往各种工作人员都抬头看我,说我就像一个小粉丝。”好不容易等董卿路过询问他“干吗呢”,他才主动告白,“我说等你呀!我觉得就是‘等你呀’这三个字,还是有点感动到她了吧。”

特别节目中,尼格买提与董卿前往北京世园会,通过插花等活动,探讨人与植物、人与自然、人与生活的关系。最终一句“向生活说一声你好”,为第一季完美收官。

长久以来,凭借不同节目中的出彩标签,董卿“才学多识”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此番受邀参与《你好生活》特别节目的录制,身着素雅淡装的董卿一如既往的淡然平和,不经意间展露出的学识涵养,又饱含着一份观众熟悉的坚韧与自信。作为多年故友,尼格买提与董卿在本期节目中喜悦重逢,不仅以花草植物对照彼此,探讨当今人类与自然的相处关系,引出 社会 环保话题,更互相坦诚身为节目制作人的心路历程,谈及喜好,论及工作,金句频出,深思细究,皆含生活哲学。如此密集有趣的信息量,令观众大呼“是久违的《你好生活》没错了!”

比如关于“慢”,董卿的见解是“保持一种感受力”,“现在很多人说要慢下来生活,慢下来生活不是指你放下手中所有的工作。所谓的‘慢’,只是让你依然还保持一种感受力,哪怕你有片刻的空隙,你还能够感受到四季的变化;你还能够感受到,这个自然带给你的快乐;你还能够去想到,从书本、从电影、从音乐当中去获取一些安慰。”

比如《朗读者》的诞生过程,她说自己也有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或者晚八点到清晨四点一刻不动坐着的时候,“就是为了去想,还有些什么是可以补充的、改变的”。在董卿看来,每档节目对制作者而言,都是从本心而来,“就像你是一个很喜欢去生活当中捕捉所有的那些感受,要把它记录下来的人,所以你会有《你好生活》这档节目。《朗读者》也是一样,你在读一段美好文字的时候,它对你的心灵的慰藉是难以言说的,所以你可以从它们的世界里边安静下来,或者你可以在它们的世界里边去找到一个更丰富的自己”。

此外,节目组还在本期结尾以“致敬渺小”为名,向在疫情中团结一心、共克难关的每一个平凡人致以“不平凡”的赞颂之情,细腻用心广获好评。那些娓娓道来的暖心言语,汇聚成光,为人们照亮前路,重新拥抱美好的生活。

其实,从一档被疫情“撞”了档期的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生活》完成了一次实验,关于如何让原本陌生的人相互打开自己内心,汲取彼此生活态度中积极向善的一面。也正因为此,第一季节目说再见时,许多观众希望,“治愈系节目”能够预约下一季。就像此前一位嘉宾所说:“这个节目给我的感触就是,真正的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生命,珍惜每一天。”

作者:陈天蓝

『肆』 摆件在插花作品中有增加画面的气氛、突出意境的作用。

摆件是插花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它可以起到增加画面气衫吵氛和突出意境的作用。摆件可以用于补充花材的不足,丰富作品的层次和复杂度。

此外,摆件具有提升作品整体质量和品质的重要作用。对于摄影来说,插花作品加入了适当的摆件,不仅可以提高作品的画面质量,还能够为作品传达更多的感触和情感。选择桥灶适合插花作品的摆件,并安排在合适的位置,能够使陈列更加协调有序,传达出插花作品的重点和文化内涵。总的来说,摆件可以为插花作品增添气氛,凸显意境。选择适合的材料质地与花材形式相搭配,能够让插花作品更加生动而有趣,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审美氛围和情感体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伍』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的养生之道

中国传统的养生之道,是由儒、释、道三家思想,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生活方式。
【春秋繁露】说:“仁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净,心和平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养其身。”可见在养生上的基本内容,就是和人气血、调人性情。
中国从宋代兴起以怡养性情为主的心灵活动,以香、茶、花、书四道为代表,就是传统养生之道中最重要的休闲文化。

简单的说,书道最注重形式、技法和内在美学素养的发舒,其目的并不是为写上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而是通过写字的工具和形式,训练去掌控个人内在心灵的节奏感,在不落俗套的原则下,写出一手有视觉创意的好字。
书法所关心的不是字形是否好看,而是看能否表现出清新雅致的风格。
书法之道追求的是由线条、结构、行气、九宫等内容,在一个两度空间中,所构成的一种视觉美感,古人称之谓布白,也就是安排、创造新空间价值的意思。

花道在作法上,是在三度空间中,用独特的风格来创造一种情境,所以不但对花材和花器的安排、选择上要有所创意,并在组合上,通过光和影的作用,使所在的环境,产生不同的、新的、独特的价值。
所以花道最重空间的创意,甚至在过程中不一定要有花,且最忌俗艳,因此花道并不等同于插花和花艺。

茶道之学,除了营造独特境界的基础之外,还要在茶座间用茶的过程和技巧,要想沏出好茶来,光靠死功夫的手法是不行的,这就不但要对使用器具、茶的种类和对品茶方式的理解有关,以及茶与哲学、美学和文学之素养等等有关,其内容又比花道更加复杂,若只会卖茶、泡茶、倒茶,即使花样再多,不过也是个服侍别人

而香道在宋代则是在学习上最困难,在花费上最昂贵,在修为上又最深奥的养生活动。在学习上之所以困难,指的是不但要先具备书、花、香三道的基础,且对香药学也要略知一二,才可以配香。
掌握香道入门的{香、火、炉、灰、碳、}这行香五事的操控,在修为上,不但要儒、释、道三家思想稍有涉猎,还得有点悟性,是一种适度用脑、专一心志,能暂时脱离外务烦恼,使心神舒畅的高级养生活动,因此香道也不是烧香和闻香味而已。

休闲的精髓和目的重在养生,因此在方法和心态上,一旦被道器所困,就还不如不做的好。因此如何将养生之道融入生活之中,在健康的生活中去体会人生之乐,这才是正道。
由于任何人生的大道理,一旦脱离了生活便不是真实的,因此初学之人,开始时首要学会忙里偷闲随时放得下来。练练毛笔字、插插花、泡泡茶、烧一炷香,试试闲情逸致的乐趣,待心灵趣味有所感触、有所需求,再自然而然往道中而去,心性就会由小变大,世界外物便会相对渐渐的显得渺小了,这便是养性。
因此香道在养生之中,也可以由不同层次的活动来实现这个道理。偶尔用香汤来沐浴,同时学习品香之法,这些都是香道生活中,不同形式的休闲养生之道。

『陆』 宋代时出了一个著名的女词人,她著有《漱玉词》

李清照 资料
李清照,北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六年(1155/6?)
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明水镇)人。
一、家人•弟子
父:李格非,字文叔,为当时著名学者,官至礼部员外郎、京东路提点刑狱。出自韩琦门下,曾以文章受知于苏轼,名列“苏门后四学士”之首。学识渊博,尤用意于经学,在齐、鲁一带颇负盛名。后因列于党籍而被罢官。平生著述较多,现仅存《洛阳名园记》一卷。生卒年无考,《宋史•李格非传》仅载:“卒,年六十一。 ”有一子一女。
母:王氏,一说是状元王拱辰孙女,一说为汉国公王准孙女,知书善文,有的学者推测是后者,在生下李清照后不久亡故,而前者是李格非续娶之妻,李迒生母,李清照继母。
弟:李迒(hang),任勅(chi)局删定官。
夫:赵明诚,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八日,年四十九岁。赵挺之幼子,字德父(夫、甫),性急,为金石考据家,官至江宁(今南京)知府兼江南东路经制使。
公:赵挺之,字正夫,谥号清宪,官至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右丞相),密州诸城(今山东诸城)人,移居青州,有三子一女。
婆:郭氏,东平(今山东东平)人,濮州知府、提点夔州刑狱郭概的女儿。
叔外公:王珪,李清照幼年时封岐国公,不久因病逝世。
表姐:王氏,宋奸臣秦桧之妻,但李清照一直耻其夫妇为人,无往来。
女弟子:韩玉真(玉父),小时曾向李清照学诗,身世也很坎坷,曾全力资助夫婿林自建赴京赶考,考中后却被抛弃,韩四方奔波万里寻夫,留有感怀诗《题漠口铺并序》一首传世。
据陆游文中所记,她晚年欲将所学传孙氏女,孙氏以文非女子所应学予以拒绝。
二、生平
一生经历可以宋室南迁为界,分作前后两个时期。
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时,与赵明诚结婚。明诚当时21岁,在太学当学生。
崇宁元年(1102)婚后不久,新党蔡京当政,赵挺之升任尚书右丞,他们极力打击以苏轼为首的旧党(元佑党),李格非因在党籍而被罢官。
大观元年(1107),赵挺之死,蔡京由于忌恨赵挺之而对赵家进行诬陷。赵家弟兄因此而失官,李清照便和赵明诚回到了青州赵氏的旧居。因仰慕陶渊明,取其文《归去来兮辞》之题名书房为“归来堂“,取文中的“审容膝之易安”而自号易安居士。
大约在宣和三年(1121),赵明诚又重新出仕。先后出守莱州(今山东掖县)、淄州(今山东淄博市),又授直秘阁。
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开始编写《金石录》。
靖康元年(1126),金人围攻汴京,次年三月,赵明诚母死于南京,明诚南下奔丧。随之,北宋亡。高宗即位后,明诚起知江宁府(今南京)。十二月,青州兵变,归来堂十余屋的书册什物被焚。李清照只携小部分文物共十五车随人群逃难,从此开始了她在南方的苦难生活。
建炎二年(1128),李清照至南京夫妻重聚。次年,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他驻家池阳(今安徽贵池),只身驰赴建康(江宁府改名,今南京)受命,不幸病倒。当清照乘舟赶到建康时,明诚已经病危,八月十八日卒,年四十九岁。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侵,朝廷已开始疏散、逃亡。建炎三年(1129),李清照派人先将大部分书册、金石刻送往洪州(今江西南昌),准备去那里投奔赵明诚的妹丈以避乱,但洪州兵乱,尽散失,身边仅余数箱。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居钟氏之家,被邻家钟复皓盗去五箱,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在赵明诚病重期间,他的朋友张飞卿曾携一玉壶来看望他,张后来投了金。这件事被人传成是他们夫妻以玉壶颁金,并听说有人已向朝廷告发。这样的政治陷害使李清照大为惊恐,她决定将家中所有的铜器等物品进献朝廷,以求得洗刷和解脱。于是,她便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1134年避乱金华,次年才返回临安。她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惨。
绍兴十三年(1143年)前后,李清照将赵明诚遗作《金石录》校勘整理,表进于朝。开禧元年(1205)刻书。
越十余年,大约在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或者以后,李清照怀着对死去亲人的绵绵思念和对故土难归的无限失望,在极度孤苦、凄凉中,悄然辞世,享年至少73岁。

热点内容
粗壮绿植 发布:2025-08-21 03:22:33 浏览:336
青木树盆景 发布:2025-08-21 03:22:31 浏览:291
丁香树不长叶 发布:2025-08-21 03:17:40 浏览:785
描写梅花的外貌的片段 发布:2025-08-21 03:13:57 浏览:245
超小型盆栽花 发布:2025-08-21 03:11:57 浏览:164
2017白色情人节皮肤 发布:2025-08-21 03:01:43 浏览:981
植物标签盆栽 发布:2025-08-21 03:01:09 浏览:963
观果木本花卉 发布:2025-08-21 02:52:35 浏览:793
山茶花全员 发布:2025-08-21 02:51:51 浏览:621
硅藻土兰花 发布:2025-08-21 02:51:49 浏览: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