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花花语
⑴ 这是什么花、还记得吗
苘麻,也叫青麻
有些地方叫它磨盘草
相关资料网络可查
⑵ 什么是斑叶风铃花(斑叶苘麻)
花卉介绍
这种风铃花是一种适合于大容器或者布置临时景观花境的装饰性灌木。叶片边缘呈奶版油色权,悬挂橘色花朵。需在无霜冻的地方遮盖越冬。
栽培
适合种植于生好、肥沃的堆肥土,光照充足。
光照条件
全日照。
土壤参数
土壤排水良好;土壤湿润。
所获奖项
皇家园艺学会园艺贡献奖。
耐寒级别
花卉为需要种植在无加热装置的冷室(或没有加热的玻璃温室保护)中的植物:有些种类能在夏季置于室外栽种。
株高冠幅
株高3米,冠幅3米。
斑叶风铃花(斑叶苘麻)
⑶ 请问这是什么花
貌似是薰衣草~但是品种似乎和国内的不太一样~
薰衣草的传说……
普罗望斯的春季是短暂的,薰衣草盛开的开始,就是提醒人们冬天的来临,不过,有一个薰衣草的爱情传说,却是发生在初春,也正是薰衣草花盛开的时候…
据说,村中有个少女,独自在寒冷的山谷中采着含苞待放的花朵,就在回家的途中,遇见一位来自远方受伤的旅人向她问路。少女捧着满怀的花束,眼睛深情的望着这位俊俏的青年,就在那一刹间,她的心已经被青年热情奔放的笑容所占据。不顾家人的反对,少女坚持让青年留在家中的客房疗伤直到痊愈。随着曰子一天一天的过去,青年的腿伤已好,两人的感情也急速加温。就在一个微凉的清晨,青年要告别离去,少女却不顾家人的反对要随青年远去,到远方青年开满玫瑰花的故乡… .. 村中的老奶奶在少女临走前,握着一把初开的薰衣草花束,让痴情的少女用这初开的薰衣草花束试探青年的真心……
据说,薰衣草花束的香气会让不洁之物现形… 就是那个山谷中开满薰衣草的清晨,正当青年牵起少女的手准备远行时,少女将藏在大衣内的一把薰衣草花束,丢掷在青年的身上,就这样,一阵紫色的轻烟忽聚忽散…山谷中隐隐约约的可听到冷风飕飕,像是青年在低吟着… 我就是你想远行的心啊… 留下少女孤独的身影独自惆怅… 没多久,少女也不见踪影,有人说,她是循着玫瑰花香找寻青年去了,有人说,她也被青年幻化成一缕轻烟消失在山谷中…… . 不同版本的薰衣草爱情传奇故事就这么流传下来从此,薰衣草花束也就成为人
用来驱除不洁之物及薰香的工具之一 ……
薰衣草的花语:
薰衣草盛开在6月-8月,虽称为草,实际上是一种紫蓝色小花。常见的薰衣草是直立生长,叶片两两对生,形状可以是细长的椭圆形,或叶面积较大的针形。花朵像穗状地开在花茎顶部,颜色紫蓝,气味淡雅而清澈,带点木头味的花香。在欧洲,薰衣草有着很多优美的传说,它们大多都与浪漫的爱情有关,所以,它被人们赋予了相关的花语:“等待爱情”。
⑷ 小说里常把菟丝花比作女主角,有什么含义
小说中女生被比喻成菟丝花是指女性如菟丝花般柔弱、需要依附于其他人才专能生活,这个比喻主要属是来自于琼瑶的小说《菟丝花》。
琼瑶小说《菟丝花》内容简介:
菟丝花需要依附在别的植物上才能生存;而一个纤弱的女子,是否也必须仰仗一个强壮的男人才能活得好,活得有意义?
与相依为命十二年的母亲诀别,忆湄被寄养在素未谋面的罗教授家,这位罗教授是谁?而纤弱如菟丝花的罗伯母跟母亲又有何关系……?
延伸:菟丝花(Cuscuta chinensis)又名菟丝子,双子叶植物纲、旋花科、菟丝子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菟丝花缠绕寄生,茎纤细、黄色,无叶;随处生有吸盘附在寄主上;夏秋开花,花小,白色,常簇生于茎侧;苞片和小苞片小,鳞片状;花萼杯状,5裂;花冠壶状或钟状。菟丝花分布普遍,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藜科等植物上,对大豆等作物危害较大,也对胡麻、苘麻、花生、马铃薯等产生危害;种子入药,功能补益肝肾、主治肾虚等症。菟丝花的花语是战胜困难和无畏的爱。
⑸ 请问大家这都是什么花
1洋地黄也叫毛地黄
⑹ 这是什么花
蔓性风铃花
蔓性风铃花(拉丁学名:Abutilon megapotamicum),别名悬风铃花,为常绿蔓生植物,其枝蔓柔软,绿叶心形婆娑。花朵奇特,花生于叶腋,具长梗,下垂,萼片心形,红色,花瓣闭合,由花萼中吐出,花蕊棕色,伸出花瓣,形似风铃,姿态娇俏,色彩鲜艳,迎风摇曳,动感飘逸,明丽而可爱,可谓“一朵风铃绿叶间,飘飘然间露芳颜”。
中文学名
蔓性风铃花
拉丁学名
Abutilon megapotamicum
别称
蔓性风铃花、红萼苘麻、灯笼风铃、红心吐金、垂枝风铃花等
界
植物界
科
锦葵科
属
苘麻属
分布区域
原产巴西、阿根廷、乌拉圭,中国有分布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栽培技术
- 常绿软木质藤蔓状灌木。枝条纤幼细长,分枝很多,很适合作为吊盆栽种观赏。叶互生,有细长叶柄。叶绿色,长5~10厘米,心形,叶端尖,叶缘有钝锯齿,有时分裂。花生于叶腋,花梗细长,花下垂。花萼红色,约2.5厘米长,半套着大约4厘米长的花瓣。花瓣5瓣,黄色。花蕊深棕色,伸出花瓣约1.3厘米长。花冠状如风铃,又似红心吐金。全年都可开花。
别名:蔓性风铃花、红萼苘麻、灯笼风铃、红心吐金、垂枝风铃花、灯笼风铃、灯笼扶桑、风铃扶桑、巴西茼麻、红萼苘麻、蔓性风铃草等。
目录
形态特征
编辑
悬风铃花
蔓性风铃花(6张)
此种是蔓性风铃花〔Abutilon megapotamicum〕与金铃花〔Abutilon pictum〕杂交种,《中国植物名录(CNPC)》没有收录。
生长环境
编辑
⑺ 风铃花背景配一首古诗怎么写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出自清•郑板桥《竹石》
表达的是一种百折不饶,坚强的精神 这正符合风铃花的花语:百折不挠、坚强
“拓展资料”
风铃花(学名:Abutilon striatumDickson),又名纹瓣悬铃花。风铃花原产南美洲,属于锦葵科苘麻属常绿灌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的环境。
⑻ 10月湖北拍的叶子像苘麻花像木槿花的植物是什么
芙蓉葵
晨为粉白午为红,巧笑嫣然各不同
芙蓉葵的花语:早熟
早上花的颜色是白色或粉红色,一到了午后就会便成大红色。在短短的时间内能有如此变化的花,相当的特殊。
⑼ 这是什么花倒着长的像铜铃
金铃花(学名:Abutilon striatum),又名灯笼花、网花苘麻、红脉商麻,属于常绿灌木,由于叶片常绿、回花形独特、答花期较长、易于繁殖,颇受喜爱。
金铃花系锦葵科茼麻属的常绿灌木,丛生,茎直立,叶翠绿,质厚,卵状,亦有掌状,边缘有锯齿,花梗细长,小蕾期向上,随着蕾的膨大逐渐向下,开花特别下垂,花钟形,橙黄色,上有鲜艳的紫红色脉纹,花蕊和花柱较长,伸出花冠之外,整花如吊着的金色铃子而得名。
喜温暖及阳光充足,不耐寒,稍耐阴;宜肥沃、湿润而排水花的砂壤土。原产南美洲的巴西、乌拉圭等地,中国西南等地有栽培,供园林观赏用。
⑽ 曼陀罗、向日葵、牵牛花、大豆和苘麻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曼陀罗花
其名是梵语的译音,其意是"悦意花",别名风茄儿、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等。茄科,一年生草本。茎粗壮直立.曼陀罗全株有剧毒,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主治咳逆气喘、面上生疮、脱肛及寒湿脚气,还可作麻药。
科属:茄科、曼佗罗属
花期:四季开花
花色:白、红、淡蓝、紫色
极品:紫花曼佗罗、重瓣曼佗罗、北洋金花
观赏诀窍:色雅(如绿、紫)、瓣重、朵大、气香
药性:镇痛麻醉、止咳平喘
鉴别特征:茎直立,高1~2m。叶宽卵形,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楔形,边缘有不规则波状浅裂,裂片三角形,脉上有疏短柔毛。花萼筒状,有5棱角,长4~5cm;花冠漏斗状,长6~10cm,上部白色或紫色;花药长3~4mm。蒴果直立,卵球形,长3~4cm,表面生有坚硬的针刺,成熟后4瓣裂。种子黑色。
生物学特征:一年生草本,在低纬度地区可长成亚灌木。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花期6~10月,果期7~11月。种子繁殖。
原产地:墨西哥;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广泛引种和归化。
分布与生境:广布于全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我国各省区均产。常生于村边、路边、草地。
中国分布现状:全国各地区栽培和归化。
引入扩散和问题:明朝末期作为药用植物引入中国,《本草纲目》(1593年)记载。为旱地、果园和苗圃杂草,或入侵林缘、路旁和草地。全株含生物碱,对人、家畜、鱼类和鸟类有强烈的毒性,其中果实和种子毒性较大。
用途:叶,花,种子入药具有镇痉,镇静,镇痛,麻醉的功能;种子油可制作肥皂和参合油漆用。
其他名称:醉心花、狗核桃、醉仙桃、疯茄儿、南洋金花、山茄子、凤茄花。
毒性:有毒。
有毒部位:全草有毒,以果实特别是种子毒性最大,嫩叶次之。干叶的毒性比鲜叶小。
有毒成分:主要含东莨菪碱、莨菪碱,其次有阿托品、阿朴阿托品(apoatropine)、降阿托品、曼陀罗素(daturine)、惕各酰莨菪碱(tigloidine)、曼陀罗碱、茵芋碱、 2,6-二惕莨菪碱(2,6-dihydroxyhoscyamine)、红古豆碱和7-羟基-3,6-二惕各酰氧托院。总生物碱含量开花末期最高,到种子成熟时迅速下降。从种子还分出血球凝集素。
关于曼陀罗中毒的报导较多,一般在食后半小时,最快20分钟出现症状,最迟不超过3小时;中毒剂量因毒性进入途径、年龄及健康状况而异。成人食果三枚即可中毒;儿童较敏感,只要成人的十分之一,不超过一个,种子3~4粒即可中毒,多为急性突然发病。儿童中毒尚有嗜睡现象。外敷曼略罗叶也能引起急性全身性中毒,症状与口服相同,出现症状时间较口服者为快。
向日葵(Helianthus annuus)亦称葵花。菊科,向日葵属。1年生草本,高1~3米。茎直立,粗壮,圆形多棱角,被白色粗硬毛。叶通常互生,心状卵形或卵圆形,先端锐突或渐尖,有基出3脉,边缘具粗锯齿,两面粗糙,被毛,有长柄。头状花序,极大,直径10~30厘米,单生于茎顶或枝端,常下倾。总苞片多层,叶质,覆瓦状排列,被长硬毛,夏季开花,花序边缘生黄色的舌状花,不结实。花序中部为两性的管状花,棕色或紫色,结实。瘦果,倒卵形或卵状长圆形,稍扁压,果皮木质化,灰色或黑色,俗称葵花子。性喜温暖,耐旱。原产北美洲,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向日葵花语的含义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的向日葵是俄罗斯的国花。这向往光明之花,给人带来美好的希望。传说古代有一位农夫女儿名叫明姑,被后娘百般凌辱虐待。一次惹怒了后娘,夜里熟睡之际被后娘挖掉了眼睛。明姑破门出逃,不久死去,死后坟上开着一盘鲜丽的黄花,终日面向阳光,它就是向日葵。向日葵表示明姑向往光明,厌恶黑暗之意,这传说激励人们痛恨暴力、黑暗,追求光明。
sunflower 向日葵,朝阳花
向日葵又名朝阳花,因其花常朝着太阳而得名。英语称之为sunflower却不是因为它的这一特性,而是因为它的黄花开似太阳的缘故,虽然sunflower也多少带着“向日”的含义。sunflower一词是16世纪到17世纪从拉丁语flos solis借译过来的。向日葵的法语和意大利语名称tournesol,girasol同汉语名称一样,也是基于“向日”这一特性来命名的。美国德克萨斯因盛产向日葵有Sunflower State的别称。
形态特征
向日葵四季皆可,主要以夏、冬两季为主。花期可达两周以上。向日葵除了外型酷似太阳以外,她的花朵明亮大方,适合观赏摆饰,她的种子更具经济价值,不但可作成受人喜爱的葵瓜子,更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向日葵的品种可分为〃一般观赏用〃品种或〃食用〃品种,一般观赏用品种特征为植株较矮小,通常不超过半公尺,因此适合栽种於盆栽中;食用品种则植株较为高大,种於一般露天苗圃土壤中,可长至2公尺以上。向日葵生长相当迅速,通常种植约两个月即可开花,其花型有单瓣、重瓣或单花、多花之分,花期相当长久可达两周以上。
牵牛花
[学名]:Pharhiris nil qianniuhua
[科名]:旋花科
[原产地]:亚洲热带、我国南部
[用途]:盆栽、花坛、攀藤。
[特性]:1、2年缠绕草本、高可3米。品种多,蓝、绯红、桃红、紫、紫或斑愉混合色,花瓣边缘的变化很多。
[栽培要点]:发芽适温:20-25℃ 播种期:春、夏;生长适温:22-34℃ 开花期:夏、秋
育苗:先将种子浸温水4-6小时或用硫酸处理,播种后覆土约1公分,保持土壤温湿,5-6天后发芽,本叶二枚可移植,株距30公分。
栽植:选择排水良好的培养土,给于充分日照和通风良好的环境,生育期盆土表面略干时需灌水,半个月施稀液肥一次,氮肥不宜太多,以免茎叶过于茂盛。盆栽需设支柱撑着。
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体被毛。叶互生,宽卵形或近圆形,常为3裂,先端裂片长圆形或卵圆形,侧裂片较短,三角形,被柔毛。秋季开花,花序腋生,有1~3朵花,也有单生于叶腋的,萼片5,花冠蓝紫色渐变淡紫色或粉红色,漏斗状,花冠管色淡,雄蕊5,不等长,花丝基部被柔毛。子房3室,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种子卵状三棱形,黑褐色或米黄色,被褐色短绒毛。原产热带美洲,我国各地普遍栽培,供观赏。种子为常用中药,黑色者为“黑丑”,米黄色者为“白丑”。含树脂苷、色素、脂肪油、有机酸等成分。入药多用黑丑,具泻水利尿之功效,主治水肿腹胀、大小便不利等症。
大豆
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重要的油料、食用和饲料作物。中国古名菽。常称黄豆、黑豆、黑皮青豆、青仁乌豆。小粒类型在中国南方称泥豆、马料豆,在东北称秣食豆等。
起源与进化 大豆起源于中国,中国学者大多认为原产地是云贵高原一带。现种植的栽培大豆是从野生大豆通过长期定向选择、改良驯化而成的。
分布 世界主产国和出国是美国、 巴西和阿根廷,巴拉圭、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前苏联和罗马尼亚等国有少量生产。主要进口国是日本和欧洲经济共同体国家。中国主产区在松辽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黄淮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黑龙江省的产量居全国首位。
分类 栽培大豆以按生育期分类为主。中国将北纬22°~50°地区内的有代表性的品种,按其生育期长短,以10天为一级,从最早熟到最晚熟分为12级。中国还对6000多种大豆分为:①北方春大豆区,②黄淮海流域夏大豆区,③长江流域夏大豆区,④秋大豆区等。各型内按种皮色、按当地的实际生长日数和种粒大、中、小等分为不同的群。各群再按有限、亚有限或无限结荚习性、灰毛或棕毛、紫花或白花等~3种性状,分成不同类型。
形态和特性 大豆的根有主、侧根之分,可入土1.5米深,呈钟罩状根系。在地表至20厘米左右的土中根部生有根瘤,根瘤菌可供大豆需氮量的1/3~1/2。主茎高60~100厘米,15~24个节,豆荚着生于节上,多节大豆常高产。无限结荚习性适应肥水较差的条件种植。有限结荚习性适于肥水较好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见图)。大豆叶为三出复叶。花蝶形。荚果呈黄、黑、褐色,弯镰形或直葫芦形。大豆为短日照作物,品种间对短日照的敏感性差别大。需充足阳光,要求氮、磷、钾养分较多。大豆种子吸水量达到5%时才能萌芽,播种时土壤水分必须充分,田间持水量不能低于60%。
大豆喜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pH6.2~6.8的土壤。宜适期早播,条播为主。需肥较多,需氮量比同产量水平的禾谷类多4~5倍。结荚期注意适时灌溉和排涝。
大豆是自花授粉作物,有些地区仍采用纯系育种法。回交法对提高品种的抗病性效果良好。中国大豆育种以品种间杂交为主要方法。采用系谱法选育后代。
苘麻
(《唐本草》)
【来源】为锦葵科植物苘麻的全草或叶。
【植物形态】苘麻,又名:白麻(《纲目》),青麻、野苎麻、八角乌、孔麻。
一年生草本,高1~2米,栽培的可达3~4米。茎直立,具软毛。叶互生,圆心形,直径7~18厘米,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圆齿,两面密生柔毛;叶柄长8~18厘米。花单生于叶腋;花梗长0.8~2.5厘米,粗壮;花萼绿色,下部呈管状,上部5裂,裂片圆卵形,先端尖锐;花瓣5;黄色,较萼稍长,瓣上具明显脉纹;雄蕊简甚短;心皮15~20,长1~1.5厘米,顶端平截,轮状排列,密被软毛,各心皮有扩展、被毛的长芒2枚。蒴果成熟后裂开;种子肾形、褐色,具微毛。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常见于路旁、田野、荒地、堤岸上,或栽培。分布全国各地。
【化学成分】地上部分含芸香甙0.2%。
【性味】《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苦,平。"
【功用主治】①《福建民间草药》:"叶:治痈疽肿毒。"
②《上海常用中草药》:"全草:解毒,祛风。治痢疾,中耳炎,耳鸣,耳聋,关节酸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3~1两。外用:捣敷。
【选方】治痈疽肿毒:苘麻鲜叶和蜜捣敷。如漫肿无头者,取鲜叶和红糖捣敷,内服子实一枚,日服二次。(《福建民间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