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三华花卉

三华花卉

发布时间: 2025-08-07 19:33:20

⑴ 2019广州哪些地方可以赏荷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夏季宜什么,宜赏荷。夏日炎热,寻一处清凉花园,看着亭中荷花盛开之景,别有一番韵味了。广州有哪些地方可以赏荷花呢?快来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作为“花城”,广州一年四季都有看不完的花,夏天,荷花就成了无可匹敌的主角。“荷气夜来雨,百鸟清昼迟。”最近,广州满城的荷花都悄然盛开啦!快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广州的最佳观荷地点吧!

在广州,荷花的花期在5月中下旬至9月,其中最佳赏花时间是:5月底-7月初

烈士陵园

烈士陵园是广州市区,首个大面积种植荷花的公园,种植历史近20年,其荷塘面积也是广州最大,达9000平方米,是广州荷花品种最全的赏荷之地,曾多次出现珍贵的并蒂莲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中山二路92号

门票:免费

交通:地铁1号线烈士陵园站D出口可直接通向正门

华南植物园

华南植物园,永不落幕的万国奇树博览会,这里的荷花品种更加丰富稀有,园里有几百种荷花、睡莲和水生花卉,荷花中的珍贵品种——千瓣莲,出现几率十万分之一的并蒂睡莲,就连小孩坐上去也不会沉的王莲,堪称“荷花博物馆”!

门票:20元,套票50元

地点: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交通:地铁六号线植物园站A出口

荔湾湖公园

一进荔湾湖北门,如同走进了荷花的世界,满眼的碧波荡漾,连片的荷花怒放

最佳赏花地点:荔湾湖公园北门进入,五秀湖靠近菱洲岛、海山仙馆附近

从清晨到日暮,五秀湖边各种型号的“长枪短炮”围在湖边,生怕错过了最美的绽放瞬间,白天到荔湾湖赏荷花,在附近吃西关小吃,逢一三五的晚上还会有水幕灯光秀,一天的行程,妥妥哒。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龙津西路155号荔湾湖公园

门票:免费

交通信息:

公交:

1.乘坐74路至泮塘站下车,步行约2分钟

2.乘坐广286路/193路至中山八路站下车,步行约8分钟

地铁:

乘坐1号线至长寿路B出口下车,步行约15分钟;或乘坐5号线至中山八站A出口,步行约5分钟

自驾:

广州市-府前路-连新路-中山五路-荔湾路-龙津西路-荔湾湖公园

东湖公园

东湖公园位于越秀区二沙岛附近,有地铁直达,交通便利。最近,公园里的荷花已陆续盛开,墨绿色的荷叶托着浅粉色的荷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誉裤大,花香四溢,但是因为荷花距离比较远,很难拍出让人满意的荷花,
对于我等手机党来说,只可远观

地址:东湖路123号

门票:免费

交通:

1.地铁到东湖站A出口可以到大门处

2.乘坐公交到海印桥总站、或者沿江东路站,下车。背江方向走几十米就可以看到公园了。

流花湖公园

流花湖公园的荷花在烟雨亭,位于公园东南片,与周边的紫薇、玫瑰、荷花三大主题花景,共同构成流花八景之一“荷塘烟雨”。

为了方便小伙伴们拍花赏花,公园在荷花池里搭建了不少栈道,站在上面仿佛融入片片荷叶之中

地址: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00号(东风西路口);

门票:免费

交通:

1.乘15路公交车流花路站下进北门。

2.乘坐12、15、31、38、42、103、181、186、202路公交车少年宫站下进南门。

3.乘坐地铁二号线在越秀公园站下,往西步行500米。

云溪生态公园

云溪生态公园就在白云山脚下,这里有个观荷园,面积约800平方米,虽然不大,但胜在“有内在”花够美!“牡丹荷”开得非常漂亮,它属于重瓣品种,花朵娇小重重叠叠

地址:广州市白云区白云大道南1038号

门票:免费

交通:公交到广州体育馆站

番禺宝墨园

“荷花胜境”在宝墨园东侧,古香古色的园林之中,荷花与楼阁相映衬,每年两造荷花,从夏天赏到秋天

为了方便游客赏荷,一条长逾百米、顶上种满各种花卉的回廊,环绕荷花塘凌空飞架,绿池碧水红荷,云雾缭绕纯搜,宛如仙境

地址:番禺区沙庆竖湾镇紫坭村村南路

门票:现场54元,微信购票48元

交通:地铁3号线到市桥站B出口转右乘公共汽车67路或到北城汽车站乘12路到宝墨园总站

番禺莲花山

说到赏荷观莲,就不能少了,以莲花为名的番禺莲花山了!作为花城看花的一张名片,每年的荷塘仙境都吸引无数爱花之人前来打卡!

地址:广州市番禺区莲花山

门票:54元(即日到8.31日成人8折)莲花山暑期活动:穿汉服免费入园

交通:建议从天字码头乘船直达莲花山,购买船票和门票的联票还能有优惠,乘船时还能欣赏到两岸景色!

从化吕田草埔村荷花基地

六月夏风轻拂,吹醒了吕田镇草埔村的一池荷花,350多亩荷花种植基地里,荷叶层层叠叠,朵朵粉嫩的荷花在风中摇曳,这里的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合荷花生长

牡丹红、五彩莲、大青荷、高溪莲、香水莲、蓝睡莲特色不一,花期将持续到10月份,爱荷之人不可错过了

地址:从化吕田镇草埔村水头社

门票:免费

交通:

公交:到从化客运站乘坐12路公交到草埔村广承轩公交站下,向前走(吕田方向)30米右转,一直走到益友生态园右转,继续走50米即可到达草埔村荷花基地(草埔村水头社)。

自驾:导航搜索“益友生态园”,附近有位置可以停车。

南沙湿地

这里远离广州闹市六十公里,比市区气温低好几度,是夏日避暑的好去处。从游船上岸后,可以步行前往长约300米的荷塘景观九曲木栈桥,走累了可以到旁边的凉亭小歇一会

地址:南沙区万顷沙镇新港大道1号

门票:现场50元

交通:地铁4号线到蕉门站B出口出站,到附近公交站换乘南G1号车到南沙湿地公园站下车可步行到达。

炭步平岭头村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炭步平岭头村

每当盛夏,平岭头村的荷花次第盛开,或含苞待放,或争奇斗艳,把夏日的农村装扮得异常绚丽,呈现出一片返璞归真,引人入胜的荷香世界。

每年六、七月是荷塘最美的时候,那一张张大如伞的荷叶,一朵朵大如盆的荷花,一个个大如杯的花蕾挤挤挨挨地拥满荷塘。

梯面联丰村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梯面联丰村

在这酷暑难耐的时节,荷花飘香,婀娜多姿、争奇斗艳、竞相绽放...连片的荷花塘中,粉色的花苞在翠绿的荷叶中打着朵儿,宛如一位羞涩的少女。

资政大夫祠

地址:广州市花都区三华村107国道

粉色的花朵已经俏丽枝头,细看朵朵红荷,或含苞待放、或灿灿盛开,时而随风婆娑,时而幽静闲雅,伴随着清风,阵阵清香扑鼻而来,令人心旷神怡。
白云区松洲街螺涌公园地址:广州市白云区螺涌北街

这片荷塘尽管位于闹市,却是一派“蛙声伴蝉鸣”,每日吸引着众多摄影发烧友及“荷花粉”前来创作、游玩。
白云区螺涌公园位于螺涌北街,面积约为3.3万平方米,紧靠广州市卫生河,与石井河相邻。公园不大却很有特色,水域面积占了2/3,种满了观赏荷花。一条小路环湖,池边四周柳枝随风飘,各种树木环绕,赏花楼台、石凳、休闲地带、球场有序别致。当日上午,一群身着靓丽旗袍的阿姨撑着绸布小伞走走坐坐,变换各种造型,拍照录视频

“这片荷花种了十几年,品种虽与别处无异,但胜在高大粗壮,已经成为螺涌村的一张亮丽名片!”
螺涌联社党委副书记郭耀全介绍,荷花花期为五月至九月,其中六七月开得最盛,最适宜观赏。

闲置鱼塘精心管养打造成荷塘不少来过螺涌公园的网友纷纷感叹,“广州寸土寸金,能为村民留下一片绿地真是难能可贵”。据悉,螺涌公园曾是一个闲置的鱼塘,本可填平用于发展经济,然而螺涌村老一辈干部放弃利用这块土地致富,而是将其打造成社区公园,为本村村民及附近社区整片提供了一个景色优美宜人的休闲娱乐场所。

荷花拍摄小技巧

拍摄时间:一般是早上6点至10点,这时光线柔和,荷花也开得正艳。

光线:多以逆光侧逆光拍摄

构图:

①利用中心式构图表现粉色的荷花,绿色荷叶的衬托下,荷花显得更加娇嫩。

②拍摄荷花时将莲蓬、荷叶也纳入画面中可起到丰富画面元素的作用。

③如果运气好,看到蝴蝶蜜蜂等小昆虫依附在荷花上时,可以赶紧抓拍,让动静形成对比,让画面更加生动。

④当你看到某朵荷花的某片叶子特别完美,不妨试试局部拍摄,局部拍摄能够更加显现出荷花的纹络。

善用小道具:你可以带上小喷壶,在拍摄荷花前在荷花花瓣上喷上几颗露珠,让荷花看上去更加的鲜嫩。

⑵ 韶关翁源特产

  • 三华李

  • 起源于翁源县的三华李,以龙仙镇三华村种植的三华李为最佳,1986年被广东省评为省优质稀有水果, 广东省十大名、优、稀、特水果之一 ,得到海内外客商的称赞。三华李明末开始种植,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称为夏令果王。三华李品种繁多,有鸡麻李、白肉鸡麻李、大密李、小密李。以大密李和小密李为主要品种。芒种后,夏至前后成熟。果型白里透红,闻之清雅芬芳,入口无涩且有蜜味,爽脆清甜满口香。产品供不应求,价格昂贵,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 翁坝金鸡茶

  • 始产于明朝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历史,是翁源县特产茶,栽植主要分布在坝仔镇,因产区在坝仔镇金鸡村而得名“翁坝金鸡茶”。茶叶清香提神,耐人寻味,茶叶具有药理作用的主要成份是茶多酚、咖啡碱、脂多糖等。

  • 九仙桃

  • 原产地在江尾镇的九仙村,俗称仙桃, 广东省优稀水果之一。九仙蜜桃,个重约200克,果大核小,果身饱满,皮红肉白,皮外层有红色小星点,肉质爽脆,蜜味浓香。近几年九仙桃发展比较快,去冬今春种植1.8万亩,全县九仙桃面积2.5万亩。

  • 沙田柚

  • 翁源适宜沙田柚种植,一棵树最多时能结果数百只,皮薄肉甜、清爽可口、蜜味浓香,具有解酒、润肺止咳之功能,被誉为“天然罐头”,远销海内外。

  • 江尾米粉

  • 江尾米粉产于江尾镇,历史悠久。米粉选用山泉水和当地精米制作而成,从磨浆、蒸面、晒面到切面、晒干包装等皆用手工工作。米粉外观晶莹透明、面条均匀、煮炒皆宜、入口软滑清爽。

  • 蔬菜

  • 翁源全年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以上,特别是荷兰豆是粤北最大的反季节荷兰豆种植基地,年种植面积7万亩,总产8万吨。翁源产荷兰豆豆型平直、大小适中、色绿鲜嫩、标豆率高。产品主要销往海外市场。

  • 糖蔗

  • 茂源糖业有限公司是韶关市唯一制糖企业,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国家良种繁育基地。年产一级白糖2万吨。99年改制为股份制民营企业后,茂源把第一车间放在糖蔗种植上。每年山坡地种植3.8万亩,亩产达6吨。全县种蔗农户4600户,其中,30亩以上大户200户,种植面积占糖蔗面积70%以上,建成7个比较大型糖蔗基地,全县糖蔗种植面积达6万亩。

  • 翁城地窖酒

  • 翁城地窖酒是用优质本地稻米加泉水以传统工艺精心酿造,将酒封坛在土里窖埋两年以上,具有醇香好喝不伤脑的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 蚕茧

  • 韶关市农业龙头企业之一的翁源县信达茧丝有限公司是集贸、工、农、科为一体的股份制民营企业。桑园面积2.7万亩,年产茧3.5万担。蚕桑专业村30多个,种桑养蚕户近5000户。拥有现代化缫丝厂一家,年产优质生丝200吨,优质丝棉胎1万张。

  • 兰花

  • 江尾镇仙鹤群山环抱,山峦叠翠,空气清新,无“三废”污染。独特的山地气候非常适宜兰花生长,以仙鹤兰花种植基地有限公司为依托,在省道S245线两旁江尾镇仙鹤建设3公里长兰花长廊,面积7000多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国兰生产基地。目前有20户台商落户,品种100多个。全县花卉面积达1.3万亩.

  • 马牯塘莲

  • 马牯塘莲产于龙仙镇马牯塘村,为当地特殊土质所出特产,莲藕小而长,皮白带星点,质脆,味殊香,煲炒咸宜,远近驰名。

  • 竹篙薯

  • 竹篙薯(食用淮山)主要产于龙仙镇的莎坪、马山等村,这里的土壤适合竹篙薯生长,产出的竹篙薯特别长、大、淀粉多、营养丰富。

  • 果蔗

  • 产地分布在翁城、新江镇,近几年来由于市场价格看好,果蔗向龙仙、江尾等镇发展。翁源产的果蔗汁多、质脆、口感好。全县种植面积近3万亩。

  • 作珍芝麻冰花饼

  • 翁源特产的作珍芝麻冰花饼采用祖传秘方,精选本地优质花生、芝麻、冰糖、冰片糖等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精制而成。

  • 作珍芝麻冰花饼历经百余年历史,品质上乘,味道极佳,产品分低糖、中糖两种类型,适宜男女老少口味,是早点、夜茶、酒宴之佐食,探亲访友送礼之佳品,是消费者信赖的风味特产,享誉粤北及广东省的绿色食品,曾荣获第二届中国食品展销会金奖。

⑶ 花都区的历史文化

花都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灰塑 灰塑,俗称“灰批”,是岭南建筑的传统装饰,是中国民间工艺的瑰宝。根据《宋高僧传》卷十八的有关记载,灰塑在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就已经存在。以后,灰塑在明清两代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
花山镇铁山村邵成村年富力强,自小随父习艺,灰塑技艺娴熟,成为了灰塑工艺的代表性传承人。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国务院公布灰塑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盘古王诞 盘古王诞是花都区传统的民间活动。每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为诞日,诞期活动从农历八月十二日到八月十五日,盘古神坛为固定的活动场所。
清朝嘉庆初年(公元1796年),读书人邱毛松在狮岭炉山(现盘古王山)半山腰发现一块石碑,上刻书“初开天地盘古大王圣帝神位”。传说这块石碑原立于梯面盘古庙内,梯面瑶人逃亡时遗落在此。邱毛松将拾到石碑的农历八月十二日定为盘古王诞日,并修建了盘古神坛,引人前来庆贺。此后,盘古王诞逐渐发展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和粤北一带、内容丰富、场面热闹的传统民间活动。附近各乡都组织舞狮队到盘古神坛前汇演,还有唱大戏、闹花灯、抢花炮等民俗活动。
盘古王诞不仅反映了古老的瑶族盘瓠崇拜和社祭文化,同时还承载着许多重大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原始记忆,具有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和民俗学的重要价值。
2007年1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盘古王诞入选广州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灰塑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创作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语言特色,属于民歌体裁的一种。它继承了《诗经》中《十五国风》的风格,常用“赋、比、兴”的传统手法,又以双关、重叠等手法见长。除情歌以外,客家山歌还有劳动歌、劝世歌、行业歌、耍歌、逞歌、虚玄歌和猜调、小调、竹板歌等。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联唱、戏曲小品等。客家山歌旋律优美,意境含蓄,被寓为《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其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押韵上口,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流传。自唐代开始,客家山歌在民间常盛不衰,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花都的客家山歌流行于花山、花东、北兴、梯面、芙蓉、狮岭等客家人聚居的乡镇,群众历来有劳动中哼唱山歌、休闲时对唱山歌的习惯。目前我区群众自发组织的客家山歌队约有十三支,其中较知名的有百花山歌队和枫叶山歌队。他们经常在花城墟、狮岭墟、北兴墟、旗岭墟、新华花果山公园、新世纪广场等地进行演唱,深受市民的欢迎和喜爱。花山镇百花山歌队组织者、山歌手刘小文曾荣获“广州市农村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自编自费出版客家山歌集《山歌十八韵》(共三集),免费派发给山歌爱好者。新华镇枫叶山歌队在花果山公园组织成立了数百人的客家山歌学习班,免费教群众学唱山歌,积极宣传和推广客家山歌传统文化。
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客家山歌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中彩珐琅制作技艺 珐琅,又称“佛郎”、“法蓝”,1979年至1981年间,花县珐琅厂进行技术革新,组织杨志锋、赖明、杨志金、黄鉴恒、黄翠芳等7人多次前往北京珐琅厂学习“景泰蓝”的掐丝技艺。1983年,杨志锋等人在“广州珐琅”工艺的基础上将“景泰蓝”工艺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创新发明了一种新的工艺,命名为“中彩珐琅”。该工艺了不仅继承“景泰蓝”金碧辉煌的花纹图案,又能衬托出“广州珐琅”的淡雅、古朴、细致、生动的大幅彩画和书法,使产品的观赏价值大为提高。“中彩珐琅”制品有花瓶、点心盒、盘、罐、碟、碗、座钟、电话机、座灯、钮扣等,曾先后参加国家轻工部及省市有关部门举办的展览,并多次获得荣誉及奖项。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中彩珐琅制作技艺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花都元宵灯会 元宵节游灯,是流传于岭南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也是人们新年祈福的一种形式。游灯的起源最远可推至汉代。随着历史的发展,游灯活动不断延续和丰富,到清代其形式和规模最大。
旧时,花县的元宵节游灯活动十分盛行,正月十五晚上大多数乡村都举行游灯活动,场面非常热闹。游行结束后,人们开始进行投灯,祈求光宗耀祖,虔诚孝顺,新年顺利,五谷丰登等新年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游灯习俗停止。20世纪90年代初,花都部分乡村(如炭步镇水口、石湖、塱头、华岭等村)逐复游灯习俗。1996年,炭步镇水口村重修康公庙后,由旅港乡人任广荣发起成立“花灯会”,恢复游灯和投灯活动,至今已经举办了十二届。每年农历正月十四晚上,水口村元宵节游灯和投灯活动在康公庙前进行,共有三个程序:一、上届灯主交纳投灯款后,与亲戚朋友、村中长者(称“千岁宴”,即一桌12人岁数相加超千岁)在庙前聚餐。二、饭后进行投灯活动。先由“赞灯先生”赞唱灯笼,随后群众根据自己的愿望需求报价竞投,价高者得,灯价从几千到几万不等。三、凌晨12点前投灯活动结束,随即进行游灯活动。村中醒狮队和群众宾客聚集康公庙前,从庙内抬出康宝裔元帅、文昌帝、北帝、关帝、大王爷等5尊菩萨依次排列。游灯时大锣开道,菩萨随后,醒狮队与今届投灯获得者、手提火把和灯笼的群众组成连绵不断的游灯队伍,在村内、村外固定的范围内游行。
水口村元宵节游灯是花都地区规模较大,较有影响力的民俗活动,具有历史、文化、民俗等研究价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花都元宵灯会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南狮 南狮,亦称“醒狮”,流行于广东、广西以港澳、东南亚侨乡,是地道的广东民间狮舞。南狮是花都传统的民间艺术,是人们喜爱的体育活动。它不仅融合了武术、舞蹈、音乐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由于舞狮的跳、蹲、马步、箭步、弓步等均为武术动作,因此舞狮必须同时练习武术,掌握一定的武术步法。民国时期,花都很多乡村都设有武馆,聘请武师教授子弟习武和舞狮。新中国成立后,武术和南狮表演更加普及,逢年过节和开张庆典,各村狮队便上街采青、巡演。近年,花都区政府致力开展醒狮竞技运动,每三年举办一次“花都区醒狮大赛”。第八届醒狮大赛中新华街大唐边新华村1队和狮岭镇杨屋村醒狮队夺得一等奖,狮岭镇联合村均合1队、义山村醒狮队,花东镇珠湖村醒狮队、新华街大唐边新华2队获得二等奖。花山镇新和弘桥A队等获得三等奖。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南狮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粤剧 粤剧是融会明清以来流入广东的海盐、弋阳、昆山、梆子等诸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音乐,如木鱼、龙舟、南音、粤讴、广东音乐、小调、小曲等所形成的以梆子、二黄为主的我国南方一大剧种,又称广东大戏、广府戏等,是一种揉合唱做念打、乐师配乐、戏台服饰、抽象形体等等的表演艺术。粤剧最初演出的语言是中原音韵,又称为戏棚官话,到了清朝末期,才把演唱语言改为广州方言。
花县(今花都)人喜爱粤剧。20世纪20年代开始,粤剧在花县盛行,每逢举行迎神赛会或学校筹款,多演出粤剧助庆。在县内各乡、村、圩都习惯搭戏棚请粤剧名班演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粤剧名演员白玉堂、黄种美、黄君武,三四十年代的苏州女、白云龙、袁准,50年代的刘美卿、粤乐演奏家骆津等都是花县人。
1956年,佛山专区分配“群众粤剧团”来花县,花县始有专业粤剧团,1959年正式成立“花县粤剧团”。文革开始后,剧团瘫痪。1967年宣布花县粤剧团解散,1973年,由花县文艺工作团改编成花县粤剧团,县粤剧团重新成立,上演的剧目《洪秀全》曾被省电视台录像播出。1981年11月至1986年,县粤剧团多次解散和重建。1987年采取承包形式,粤剧团重新挂牌,直至现在,花都粤剧团主要活跃在五邑地区,有时回花都演出。
1950年,大东乡首先成立业余粤剧团,编写《解放区的天》,巡回演出,轰动乡邻。随后,李溪、罗洞、毕村、朗头等五十多条村相继成立业余粤剧团。人民公社成立后,业余粤剧团解散。上世纪80年代末,“私伙局”开始在花都流行,花都区文化部门近年每年举办一届粤剧、粤曲大赛,为爱好者提供演出、交流平台,每年举办一届文艺创作比赛。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粤剧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瑞玲盆景 瑞岭盆景主要源于赤坭镇瑞岭村,该镇丰群、田心、竹洞、上连珠、下连珠等村,以及炭步、狮岭等地均有人栽培盆景。赤坭镇瑞岭村地处花都区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种植盆景花卉等特色农业拥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瑞岭村位于三坑水库和矮岭山塘的下方,灌溉方便,土壤、气候十分适宜盆景种植。
赤坭镇瑞岭村以生产经营树桩盆景和盆栽盆景为主,是岭南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瑞岭村栽培的树木种类繁多,其中以九里香、罗汉松的造型方面更具造诣。九里香盆景是瑞岭盆景的代表作,制作技法精湛,造型方面具极高的造诣,独树一格。2009年3月18日,花都区政府公布瑞岭盆景入选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 1994年4月19日,花都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负责落实各项文物政策及市内文物调查、征集、管理和保护。4月20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公布花都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洪秀全故居(含洪氏宗祠、书房阁)、冯云山故居遗址、王氏大宗祠、资政大夫祠清代建筑群(含水仙古庙)和盘古王庙(各处简介可参阅《花县志》文化艺术篇)。翌年4月28日,花都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文物保护和管理工作的布告》,规范文物管理和保护。
重修洪秀全故居(含书房阁)
洪秀全故居于1961年复原。1998年,故居建筑基础下陷,墙体变形成危房。是年11月,由国家文物局和广州市政府各拨款10万元、花都市政府拨款20万元进行重修,并于翌年2月修复重新开放。
修葺资政大夫祠古建筑群
三华村资政大夫祠建筑群(含水仙石庙),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后该建筑群长期挪作他用,日久失修,原建筑工艺损坏严重。1993年,花都市委、市政府决定修复该建筑群。三华村委会和花都市政府分别筹资500万元和900万元,由广东省岭南古建园林工程公司施工,对建筑群主体建筑的工艺进行全面修复,并对周边园林绿化环境进行整治,使建筑群恢复原貌,于2000年12月29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花都的一个旅游景点。
广州最美乡村 “红山村”旅游区
红山村位于广州市花都区梯面镇,在具有广州“九寨沟”之称的王子山森林公园的脚下,被誉为“广州市最美的山村”。梯面镇投入1000多万元,在红山村发展旅游业,并在去年建设了东部深谷景区,明年还将打造西部浅谷景区。

热点内容
黛安娜粉玫瑰 发布:2025-08-07 21:40:17 浏览:246
七夕节邮票 发布:2025-08-07 21:34:21 浏览:333
百合菜种子 发布:2025-08-07 21:34:09 浏览:339
国画牡丹公鸡 发布:2025-08-07 21:34:05 浏览:680
牡丹江学钢琴 发布:2025-08-07 21:20:34 浏览:240
刻纸牡丹花 发布:2025-08-07 21:15:36 浏览:686
茶花小苗6 发布:2025-08-07 21:08:57 浏览:859
梅花易数进阶 发布:2025-08-07 21:06:54 浏览:454
街边梅花小蛋糕配方 发布:2025-08-07 21:06:33 浏览:19
茂东花卉 发布:2025-08-07 20:57:52 浏览: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