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自由纹样

花卉自由纹样

发布时间: 2025-08-02 03:01:23

① 唐朝有哪些纹路

第一,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打破了以前单一的天赋神授的创作思想,比较求真务实,在真实的生

活和大自然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对真实的花、鸟、鱼、虫进行写生变化,然而人们并没有对传统的龙、

风图案产生排斥心理,这应该主要是受到皇权神授思想的影响。

第二,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的设计表现出丰满、自由、硕壮的独特艺术风格。它的每一个花瓣、每
一 片叶子都是饱满而肥美的,从中让人们感受了到大唐的繁荣与昌盛。而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些艳丽饱

满、华贵优美的服饰图案,是画工们在敦煌石窟用艰苦的劳动为后人们保留下来的珍贵的形象资料。

第三,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纹样造型丰腆、主纹突出,常用对称构图,色彩鲜丽明快。

到唐代中晚期,服饰图案则更为精巧细腻,美观精致。花鸟服饰图案、缘饰图案、团花服饰图案等

等,装饰在帛纱轻柔的服装上,真的是花团锦簇,争奇斗艳。正如五代王建所说:“罗衫叶叶绣重重,金

风银鹅各一丛,每翩舞时分两向,太平万岁字当中。”

二、唐代女性服饰图案的类型

唐代的服饰图案在中国图案发展上,经历并完成了纹样图案由以动物图案为主向以花鸟图案为主的

转变。唐代女子服饰中的图案类型丰富、题材广泛、纹样多变,概括起来,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宝相花图案

唐代的宝相花图案可谓是唐代服饰纹样中最为经典、最具代表性的了。宝相花图案中的“宝相”二字

是指“佛相”的意思,又名“宝仙花”等,是古代一种非常吉祥的纹样,被认为是富贵吉祥的象征。宝相花纹

的纹样主要以盛开的花朵、花瓣片、含苞欲放的花、花的蓓蕾以及叶子等为素材,有的以写意的形式出

现,有的以写实的形式出现,大都按照放射对称的规律将其重新组合后而形成装饰纹样。

因唐代盛行牡丹花,因此宝相花图案的纹样多以牡丹花为主,并结合莲花和大丽花组成花卉图案,

2。卷草纹图案

唐代的服饰图案纹样中另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卷草纹,人们将卷草纹也称之为“唐草”,它是在忍

冬草图案纹样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是唐代服饰图案与装饰纹样中应用最多的一种。卷草纹与宝相

花纹图案一样,也是多以牡丹花和莲花为主,再点缀一些石榴、葡萄、仙女和鸟兽等,饱满华美,动感强烈
3。团花纹图案

团花纹图案是一种外形为圆形,或适合为圆形的纹样。这种纹样的结构为平排连续的圆形组成骨架,

花纹呈旋转样式或四周放射状,图案的圆形周边用联珠作装饰,圆中心用鸟或兽纹作装饰,圆形外的空

间用向四周放射的宝相纹作装饰,如图2所示。这种团花纹图案其形饱满匀称,内容丰富多彩,空间层

次合理,装饰性极强。

团花纹图案的纹样形式并不是我国的传统纹样,它是在波斯萨珊王朝(公元226年至640年)图案纹样

的影响之下,发展演变过来的。这种纹样也可能是当时唐代出口贸易比较畅销的图案 它在北朝至唐代

中期比较盛行,宋代以后这种带有异域风情的纹样便慢慢从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了。

4.缠枝图案

缠枝图案是唐代盛行的一种女性服饰图案,也称穿枝花。其结构以波状线为基础,与花、草、枝、

叶等结合,组合成富丽缠绵的装饰纹样。从图案的形式上看,缠枝图案是一类非常唯美,充满女性柔美

曲线的纹样,但是也有一些缠枝图案的外形是相对硬朗的。缠枝图案以其柔美而缠绵的造型流行蔓延至

宋、明、清时期,甚至对现代服饰图案的设计都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吉祥图案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吉祥图案,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图案多姿多彩、寓意丰富,它

包含了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深厚底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在唐代,人们认为的吉祥图案是牡丹、龙凤、寿字、松鹤等,因为它具有美好的象征意义。如牡丹

象征 “大富大贵”,龙风象征“富贵”、“吉祥”、“幸福”;寿字、松鹤象征“延年益寿”、“多福多寿”等。再比

如龙风呈祥、龙飞凤舞、九龙戏珠、鹤鹿同春、喜鹊登梅、凤戏牡丹等图案,无不揭示了当时人们追求 吉祥、平安、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散点式小簇花、小朵花图案

唐代的女性服饰图案在唐代初期时多为几何图案,如龟甲、双距、方棋、双胜、盘绦、如意等不同

形式,到盛唐时,发展为较为活泼的小簇花和小朵散花搭配的花形图案,即取花与叶子的自然形状做成

对称形的小簇花,并将其作散点排列。这种图案纹样,虽然不像宝相花图案那样丰满大气,但也飘逸、

鲜艳多姿。

② 单独纹样的定义

单独纹样--- 不与周围发生直接联系,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的纹样叫单独纹版样。单独纹样有均齐式和均衡权式两种。均齐式是以中轴线和中心点为依据,在固定的中轴线和中心点的上下左右或多方面配置相应的同形同量纹样的形式。均衡式是不受轴线制约、自由地进行组织安排的构图表现花卉的动态形式。

③ 缠枝纹的盛行于明代

缠枝纹是明代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分析了缠枝纹的基本概念;论述了缠枝纹两种最基本的构图形式,即“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这两种基本骨骼形式能够适应多种主题花卉的表现;从吉祥文化入手,阐明缠枝纹是把人们的吉祥寓意通过缠枝纹样物化在各种生活物件上了;虽然缠枝纹还融会了异域优秀的纹样,但它始终沿着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脉而发展变化,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植物纹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从新石器时期的简单植物陪衬纹饰到隋唐时期植物纹样第一次大发展,植物纹样逐渐展现出灵活、生动的装饰面貌。随着宋元时期花鸟绘画的重视和发展,加之明清吉祥寓意和世俗文化的浸染,促使植物纹样在明清时期又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峰,呈现出丰富多样而又一脉相承的时代特征。明代是中国吉祥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明代的纹样,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凝练升华,达到了高度的样式化,具有浓厚的装饰美。如果说汉代的纹样是我国古代前期工艺文化成熟的缩影,那么,明代的纹样则是我国古代后期工艺文化结晶的标志。”
缠枝纹正是明代这一特殊时期,最具表现力和融合性的代表性植物纹样。它在前代纹样的发展基础上,在明代吉祥文化的充分浸染下,延续极具特色的传统构图样式,加之丰富多样的构成要素,演绎出鲜明、直观的时代特色,体现出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极具生命力和包容性的突出特点。 缠枝纹样是中国汉族传统装饰纹样的一种,又称“缠枝花”、“万寿藤”,在明代甚为流行,一般说来它是藤蔓型卷草纹的延续和深化,其基本构成是使植物的枝茎成藤蔓状,骨骼呈曲线形或圆形分布,以波浪形、回转形或蜗旋形等枝茎样式进行扭转缠绕,并配以叶片、花朵或果实,其中花朵和果实为表现主题,而枝茎和叶片则为骨骼陪衬。关于缠枝纹的概念界定有很多,田自秉先生对缠枝纹有这样的解释:缠枝花是以花茎呈波状卷曲,彼此穿插缠绕,……有永远常青、连绵不断的吉祥意义……因缠枝的花朵不同而有各种名称,以牡丹为花头的叫“缠枝牡丹”,以莲花为花头的叫“缠枝莲”,以菊花为花头的叫“缠枝菊”,以牡丹、莲、菊等多种花为花头的叫“缠枝四季花”。
《说文》对“缠”字的解释是:“缠,绕也,从糸廛声”,所以“绕转缠绵”是缠枝纹样的一大特点。如图1所示为明代典型的圆形骨骼缠枝纹,附有叶片和花朵的枝蔓自由穿插绕转,形成了互相缠绕而不牵绊的繁盛状态。这种纹样形式是在延续前代传统纹样形式的基础上,在不同的时代环境背景影响下不断发展演变而来的。 缠枝纹是明代流行的装饰纹样,其组成形式繁复多样,但从纹样的发展演变来看,明代缠枝纹样与前代植物装饰纹样中的忍冬纹、卷草纹有着共同的一个特点,就是以某种植物的藤蔓或枝叶进行绕转,虽然用以绕转的素材不尽相同,但是它们的基本形都是在传统的构图法则影响下发展变化的,即太极图式构图法则(“S”形)和“冏”形构图样式(如图2所示)。
太极图阴阳鱼构成的动感“S”形被南宋易学家张行成(生卒年不详)载入《翼玄》中之后[3],更加确定了这种“S”型的构图法则,被古人认为是最优美、最合矩的格式图。从明代缠枝纹样图像资料可以看出,其构图法则就是在太极图中的“S”形构图的基础上,经演变而发展丰富起来的。如图3所示为明代的缠枝牡丹纹、缠枝菊花纹、缠枝西番莲纹等常用样式,虽然起伏回转的枝茎在花朵和叶片的掩映下显得忽隐忽现,但仍然能够看出其整体走向呈现“S”形,植物茎叶以固有的弧形自然形态,经过绕转,形成波形不同、动感各异的“S”形框架。加上与此相适应的俯仰相对的花朵,形成了花繁叶盛、枝转叶舞的纹样形式。在构图上,明代缠枝纹样中还能看到冏形构图法则的身影,冏形是我国传统图案构成的典型代表(如图2右图所示),“主要特征是从一个圆圈的边缘向中心展开三个钩线或者是四、五个钩子(最早是三个钩子)。三个钩子又发展为三组同样式的纹样,……三个凤形、三支花、三支果。”雷圭元先生这里所说的几组“同样式的纹样”和“沿圆圈边缘向中心展开”的构成特点,与缠枝纹样中出现的沿枝茎分布的叶片的生长动势非常类似(如图1中心图案所示为)。同样式的叶片、勾状小茎、花朵,以及其他图形元素组成的“同样式的纹样”,沿着扭转的枝茎展开分布,与俯仰有序的主花、回转起伏的枝茎相呼应,形成生动有序的冏形构图形式。
由此可见,明代缠枝纹样的构图形式是将太极图“S”形的构图特点和冏形构图法则完美融合的体现,在传统构图法则与自然植物形态的相互映照之间,不仅使人惊叹于前人的创造意识,也感叹缠枝纹样这一艺术形式所具有的极强的构成能力,缠枝纹的构图形式就是对传统纹样艺术精神灵活变通的继承和发展。 明代是中国吉祥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同时也是内外文化碰撞的交流时期,缠枝纹作为这一特殊时期广为流行的装饰纹样,以其回转缠绕的构成形式、丰富有序的组合法则,明确生动地表达出明代百姓热爱生活、渴望幸福的世俗心境。特别是明永乐、宣德时期由于郑和七下西洋,加深了中国同东南亚地区的友好关系,而东南亚地区受伊斯兰文化影响较深(如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伊斯兰国家),带动了融合伊斯兰装饰特色代表性纹样的多种工艺品(特别是陶瓷用品)的外销,实现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人们渴望吉祥的心理由来已久,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各异,但从古至今未曾停息。在远古时期,由于对生存环境的诸多未知,人类寄托“吉祥”的期望于各种神秘力量的庇佑,庇佑自己和种族能得以生存和幸福,这种对“生命”的基本渴求便是人类早期的吉祥意识。正是在这种意识的驱使下,带有祈福意义的图案纹饰开始出现,正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人们逐渐增强了对生命的掌控能力,此时表现在纹样上的“吉祥”寓意也在随之而变化,变的更为丰富和具体,早期纹饰上经常出现的神秘几何纹样和凶猛野兽,也逐渐让位于轻松活泼的祥花瑞草等植物纹样。在明代,缠枝纹样成为集祥花瑞草于一身的典型代表,它以通俗易懂的寓意表达成为人们祈福求祥的最佳代言。缠枝纹更是一种载体,把人们喜欢的各种讨人喜爱的花草通过其骨骼形式,物化在各种器皿或其他生活物件上了。
明代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繁荣的一个时期,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并成为不可忽视的消费群体。对于处在社会中下层的市民阶层而言,他们的情感表达方式是通俗而质朴的。因此反映在装饰纹样当中,就是较为直接的寓意表达形式,也就是一方面,在缠枝骨骼上采用了简单直白的添加形式,即直接选取有某种吉祥含义的花卉形式来寄托人们的美好情愫;同时另一方面,在组织形式上,通过突出主题要素,即以突出花朵和果实、弱化枝茎和叶片的形式来说明吉祥和富贵就隐藏在日常不起眼的重复环绕的生活之中,表达人们对连绵源长、幸福久远生活的渴望。这种通俗易懂、一目了然的形式极大地迎合了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如图3所示为以象征富贵华丽的牡丹为主题而成的缠枝牡丹纹、以象征出世悠闲的菊花为主题的缠枝菊花纹、以象征外来文化的西番莲(西番莲纹在西方纹样中的特殊地位就像是中国的牡丹纹一样)为主题而成的缠枝西番莲纹,这些纹样都反映出吉祥文化对缠枝纹样构图形式上的影响。
明代缠枝纹灵活的构图形式和组合方式不仅能迎合本土文化,还能在新的市场需求背景下,迅速融合异域文化特色,既丰富了本土装饰艺术,又为当时的对外贸易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如缠枝纹样与伊斯兰植物装饰纹样特色的融合,由于伊斯兰地区宗教信仰的限制,他们更习惯以紧密连贯的植物花卉形式作为纹样装饰,而这种装饰特色恰好与缠枝纹样繁复、缠绕的特点有着共通之处。因此,在明代缠枝纹样又成为当时商贸往来中深受外籍商人青睐的一种装饰形式,大量外销的明代青花瓷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缠枝纹样的特点是花朵相对较大,叶片相对较小,枝茎成曲线且不断延长。这种“盘曲错节、丰富饱满而又连续不断的构成”[6]样式能够把各种吉祥寓意的花朵结合在缠枝纹里,是吉祥文化的可视化载体,符合当时明代各阶层人们的心理需求。考虑到明代对外商贸的往来,又将外来的图案样式特别是伊斯兰纹样融会进缠枝纹的表现形式中,这种新的样式吻合了当时的市场需求,也为明朝的经济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缠枝纹样是明代最具活力和包容性的装饰纹样,从极富盛名的青花瓷装饰到日常必备的织物装饰,从平民百姓的常用物品到王公贵族乃至异域人士的收纳珍玩,随处可见缠枝纹样那灵活生动、婀娜多姿的影。
从整个纹样演变过程来看,缠枝纹样的构成形式在当时是深受欢迎的,虽然接受了来自异域的图案风格,但进入本土之后便被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了。缠枝纹这种纹样形式能够根据诸多外在因素去改变和丰富自身,却始终保持着本民族传统艺术的主脉而发展变化,因为不变的是民族传统、风俗习惯,加入的是时代风貌、异域特色,正是在这种兼容并进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下,缠枝纹样才得以使其连绵不断的结构形式真正做到生生不息,使其吉祥的寓意代代相传。

热点内容
七夕拼车 发布:2025-08-02 13:38:11 浏览:299
红茶花药效 发布:2025-08-02 13:26:09 浏览:67
赵海棠挖掘机 发布:2025-08-02 13:20:37 浏览:366
gshock樱花粉 发布:2025-08-02 13:08:20 浏览:554
丁香园口罩 发布:2025-08-02 13:08:19 浏览:835
可盆栽 发布:2025-08-02 12:59:28 浏览:954
黑百合右键 发布:2025-08-02 12:58:09 浏览:473
阴阳师樱花之旅信物 发布:2025-08-02 12:47:58 浏览:66
西兰花禁忌人群 发布:2025-08-02 12:47:05 浏览:76
如何给盆栽花施肥 发布:2025-08-02 12:45:38 浏览: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