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扶贫乡
① 甘肃省的58个贫困县和19个插花县是哪些
国家集中连片特来殊困难地自区贫困县(58个)
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43个)临夏县、康乐县、永靖县、广河县、和政县、东乡县、积石山县
安定区、通渭县、陇西县、渭源县、临洮县、漳县、岷县
环县、华池县、合水县、宁县、镇原县
清水县、秦安县、甘谷县、武山县、麦积区、张家川县
庄浪县、静宁县
榆中县
会宁县
古浪县、天祝县
武都区、宕昌县、西和县、两当县、文县、康县、礼县
临潭县、舟曲县、卓尼县、夏河县、合作市
仅是国家片区县(15个)临夏市
庆城县、正宁县
崆峒区、泾川县、灵台县
永登县、皋兰县
靖远县、景泰县
成县、微县
迭部县、碌曲县、玛曲县
插花型贫困县(省扶县)(17个)
西峰区
秦州区
华亭县、崇信县
七里河区
白银区、平川区
民勤县、凉州区
甘州区、肃南县、山丹县、民乐县、高台县
玉门市、瓜州县
永昌县
② 请问插花性搬迁是什么意思,谢谢!
您好!插花式搬迁是异地扶贫的一种方式。我国有些地区,土壤贫瘠,自然环境恶劣,政府想了多种方式扶贫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只好将这些地区的贫困人口全部迁往异地。但是,如果把这些贫困人口集中迁往某县某乡某村,当地又承受不了,于是,只能像插花一样,在甲地安置两三户,在乙地安置两三户,在丙地安置两三户……简言之,就是将这些贫困人口分散安置到不同的地方,使他们脱贫。谢谢阅读!
③ 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基本概况
位于新疆泽普县南部偏南28.5公里的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地理位置独特,东边与图呼其乡接壤,西南则与叶城依力克其乡相邻,北界与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和奎依巴格乡相连。乡政府驻地设在布依鲁克村,距塔西南勘探开发公司大约7公里,这片区域占地24.01平方公里,被自治区列为插花扶贫乡,旨在促进该地区的均衡发展。
布依鲁克的名字源于维吾尔语,意为枯草滩,历史可以追溯到1954年,当时的名称为阿扎提阿巴提塔吉克民族自治区。然而,这个行政区划在之后有过撤销。直到1985年5月,布依鲁克塔吉克民族乡重新恢复设立。据最新数据,全乡总人口为378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大部分,为2920人。乡内居民以塔吉克族为主,共有329户,塔吉克族人口达到了1380人。此外,还有1284名维吾尔族居民,以及1120人来自其他民族,形成了多元的文化交融景象。
④ 青海省都兰县是插花贫困地区吗
青海省都兰县,
不是插花贫困地区,
是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
详见:
⑤ “插花贫困地区”是什么意思
插花贫困地区是国家重点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之外、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市、区)内的贫困乡(镇)、村。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县在大多数人口都已经脱贫致富的情况下,还有一少部分人或地区处于贫困状态且零星、分散地分布在整个县域范围,插花贫困概念是相对于区域性、普遍性的贫困来讲的。
(5)插花扶贫乡扩展阅读:
广西壮族自治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项目管理:
第一条根据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农业银行联合颁发的《全国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试行办法。
第二条实行经济开发项目管理,必须同制订扶贫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调查,摸清底数,明确对象,根据具体情况,选定开发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实施,分期分批地解决温饱问题,进而脱贫致富。
第三条按项目投资和管理,是农村经济建设和扶贫工作上的深入改革。通过项目管理把贫困地区经济开发的发展规划具体化,把有限的各项扶贫资金集中起来有选择地用到最需要的地方,按科学的管理程序投资,提高经济开发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造就新型的管理人才。
第四条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重点扶持的办法。四十八个贫困县应把搞好经济开发,发展商品经济,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四十八个贫困县以外的插花贫困地方,原则上由所在县采取多种渠道给予扶持。
⑥ 请问什么是“吊庄移民”和“插花移民”
简单说,“吊庄移民”就是把特困区或因为建设需要的移民整体(按照村庄)集体搬迁到有专条件安置的地区。而属“插花移民”则是投亲靠友,分散安置移民。
如宁夏的经验:
有些周边环境较好,贫困人口较少的地区,就鼓励其投亲靠友,小村变大村,化整为零、分散安置,也叫“插花”式移民安置。
吊庄移民作为政府开发性扶贫的主要形式之一,是将那些生活在南部山区干旱高寒山区的部分绝对贫困人口搬迁到引黄、扬黄灌区,以便从根本上改变其极端恶劣的生存环境,解决温饱问题,进而脱贫致富。吊庄移民工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迁出地一定是生存条件恶劣、自然资源贫乏、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方,而迁入地一定是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有灌溉条件的灌区。
⑦ 安陆有哪些乡镇
截至2019年8月,安陆有个乡镇:赵棚镇、陈店乡、李店镇、巡店镇、辛榨乡、棠棣镇、木梓乡、雷公镇、王义贞镇、烟店镇、孛畈镇、洑水镇、接官乡。
1、赵棚镇是省政府确定的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和全省27个革命老区乡镇之一,下辖16个行政村,307个村民小组,4.3万人,国土面积112.4平方公里,耕地36922亩,山场面积45027亩,地形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1117毫米,是典型的农业大镇。
2、陈店乡位于安陆市东部,陈店集镇距安陆城区12公里。
地处东经113°77′至113°82′,北纬31°23′至31°35′,国土面积82.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9万亩,水域0.62万亩,林地3.21万亩,森林覆盖率16%。全乡辖26个行政村,227个村民小组,7860户,总人口34718人,劳动力20652人。
3、李店镇位于安陆城区东郊,面积56平方公里,辖24个行政村,20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万人,耕地面积3.1万亩,是安陆城郊经济圈乡镇之一。
4、巡店镇位于安陆市西南18公里,地处京山、安陆、应城三县市交界处,因盛唐时期在此设立巡检司,故简称巡店。全镇下辖33个行政村、2个村级林场和1个社区,245个村民小组,4.52万人。国土面积1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85万亩,林地面积1.75万亩,水面0.86万亩。
5、辛榨乡位于安陆市的南端,地处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市交汇处,全乡国土面积4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2个农村社区,39456人,耕地面积2.6万亩。
6、棠棣镇位于安陆市西南部,东临府河,与市区一河之隔,是安陆城区的西大门;西界木梓,南屏巡店,北望烟店,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13公里,国土面积8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390亩,辖30个行政村4个农村社区,总人口31662人。
7、木梓乡位于安陆市西南部,东邻棠棣镇,南濒临漳河与巡店镇隔水相望,西南交京山县,西北接雷公镇,距安陆市区15公里;省道安京线、周天线穿镜而过,交通条件便利。
全乡版图面积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7883亩,其中水田面积42902亩,旱田面积4981亩,是典型农业乡镇,素有“安陆粮仓”之称。下辖23个行政村,1个茶场,216个村民小组,5366户,总人口24121人,政府所在地为木梓集镇。
8、雷公镇地处安陆市西部,北靠诗仙李白“酒隐安陆,磋砣十年”的白兆山,东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西接古城襄阳,省道安京线横贯东西,“汉十”高速公路临境而过。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9、王义贞镇地处安陆、京山、随州三县市交界处,漳河水系北岸,是湖北省孝感市安陆市辖镇,位于安陆市西北角,距安陆市城区35公里,东临雷公镇,南侧与西侧皆与京山县坪坝镇相连,北部与随州市洛阳镇毗邻。
因历史传说人物王义贞而得名。因古银杏群落广布而享有“楚天银杏第一镇”美誉。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1个街道居委会,总人口32974人,农业人口占比92%。
10、烟店镇位于安陆的中部,东望涢河水、西靠白兆山,地势西高东低,造就山地、丘陵、平畈三大带状地形,蕴含丰富的河沙、陶土、石灰石等资源,石料加工、陶土建材、板块农业、旅游服务业蓬勃发展。
区域面积110.8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4个宜居社区、262个自然湾,总人口4.5万。汉十高速和高铁,省道烟应、安京、大天,市道安三、水青等三横四纵7条干道纵横境内。
11、孛畈镇位于湖北省安陆市西北部,地处大洪山余脉,东经113°36′至41′,北纬31°15′至20′,东与随州平林镇隔府河相望,南与安陆烟店镇相连,西与安陆王义贞镇接壤,北与随州洛阳、府河两镇毗邻。
国土面积116平方公里,耕地2.6万亩,林地12万亩,下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14个行政村,总人口3.7万人。
12、洑水镇南距安陆市人民政府驻地8公里,北与随州市毗邻,是镶嵌在涢河东岸的一颗璀璨明珠。全镇国土面积117平方公里,3.8万人,辖28个行政村,1个涢港社区。境内新旧316国道、平洑线、安赵线、汉丹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发达,是孝感市境内重要的交通要道。
13、接官乡地处孝感市最北部,与随州广水接壤,素有孝感安陆北大门之称。全乡国土面积102平方公里,辖26个行政村,2.9万人,耕地面积3万亩,山地9万亩,水面7000亩。
因汉代官吏在此建供上卸任官员休憩和地方官迎送上司的接官亭而得名,境内盛产无籽西瓜,素有“无籽西瓜之乡”的美称。 接官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安陆市的革命老区之一和重点扶贫插花乡镇,曾是李先念战斗过的地方。
(7)插花扶贫乡扩展阅读:
安陆的历史沿革:
安陆历史悠久,据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编年记》的记载,证明在战国晚期,“安陆”之名称已经出现。
关于安陆的命名,历来众说纷纭:一是1935年《湖北县政概况》中说,安陆地势较高,县以南古为云梦泽,大概取义于“安于陆地”的意思;
二是1980年《江汉考古》载有《安陆考源》一文,认为“安陆”一名起源于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占领楚郢都后,“安陆”为秦、楚接壤处,秦人为巩固南方,必须加强前哨阵地防守,才能确保安全,于是将此取名“安陆”;
三是今人何光岳在《楚国灭国与移民》一文中说,公元前525年,晋国灭了陆浑这个地方,陆浑的移民逃奔楚国,被安置在郧国故地,于是这里便叫“安陆”,意为“安置陆人”的地方。
比较三种说法,似第三种说法较为可靠。《左传·昭公十七年》中说:“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这说明前人确有陆浑的遗民奔楚的记载。
在夏、商时代,天下分九州,安陆属古荆州之域。周为郧子国。
春秋战国时期,安陆为楚国属县,秦统一天下后分楚为4郡,安陆为南郡之地。
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汉分南郡置江夏郡,取汉水与夏(沔)水在郡境汇合之意。安陆为江夏郡属县,汉之安陆县包括安陆、云梦、应城三县及汉川、孝感、黄陂、汉阳等县之各一部分。
三国初期,安陆属吴,后属魏,隶江夏郡。
两晋纷更,安陆皆为江夏郡治。惠帝永兴三年(306年)析安陆东境为滠阳县(今黄陂地);东晋析沙羡、安陆两县地复置沌阳县(今汉川县南)。
南北朝时代,安陆先后隶郢州、司州、南司州,至陈太建十二年(580年)改安陆郡置南司州,安陆为属县,后旋入北周。
隋开皇三年(583年),隋废郡,置郧州总管府。594年废郧州总管府,仍置安陆郡,治安陆,安陆为属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京池县为吉阳县,不久省入安陆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安陆郡为安州,置总管府;624年改为大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安州隶淮南道,629年罢都督府。以后寻复寻罢。
开元年间,安陆仍置都督府,天宝元年(742年)改安州为安陆郡,置都督府。乾元元年(758年)复为安州都督府。贞元三年(787年)安州隶山南东道。
五代后梁,置宣威军,置节度使。后唐更名安远军节度使。后晋又罢军为防御州,后又复为安远军。后汉仍为安远军。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复罢军为防御州。
宋建隆元年(960年)复为安远军节度使,隶荆湖北路。天圣六年(1028年)隶京西路。庆历元年(1041年)还隶荆湖北路。宣和元年(1119年)升州为府,于安陆置德安府。德安府领安陆、应城、孝感、应山、云梦5县。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安陆为德安府汉阳镇抚使治所。绍兴三年(1133年)德安府仍隶荆湖北路,治安陆。咸淳七年(1271年)德安府徙治汉阳城头山,安陆县治随之侨置。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安陆仍为德安府治,隶荆湖北道宣慰司,至1278年,析应山县隶随州,府领四县,即安陆、孝感、应城、云梦,州领二县,即随县、应山县。1281年罢宣慰司,德安府直隶鄂州行省,为散府。1293年改隶黄州路,后复隶湖北道宣慰司。
明洪武元年(1368年),安陆县属德安府,其时,德安府领安陆、云梦、应城、应山、随州,隶湖广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为州,隶黄州府,11月属武昌府。
1380年复升为府,治安陆,隶湖广布政使司武昌道。1391年改属河南布政使司,未久还属湖广布政使司。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隶荆西道。
清,康熙三年(1664年),安陆为德安府治,属湖北布政使司,隶汉黄德道。
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沿袭清制。1913年属湖北省江汉道。1928年裁道,安陆属湖北省直辖。1932年属湖北省第五行政督察区。1936年改属第三行政督察区。1938年,县城沦于日本侵略军,国民党县政府迁于三里店西北围岭的凌氏祠,后迁龙窝寺。
1945年冬迁回县城直至安陆解放。抗日战争初期,安陆北部为中共安北工作委员会,西部为中共安(陆)随(县)工作委员会所辖;1942年以后,以府河为界,河东属安(陆)应(山)县,河西属京(山)安(陆)应(城)县,均隶豫鄂边区第二行政专员公署。
1949年,安陆解放,成立安陆县人民政府,属孝感专署。1959年,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合并,安陆县隶属武汉市。1960年8月,云梦县并入安陆,为安陆县,治安陆。
1961年6月,孝感专署与武汉市分治,安陆属孝感专署。1961年11月,安陆与云梦分治,仍属孝感行署。1987年9月,国务院批准安陆撤县设市,自1988年1月起行使市建制职能。
1996年,安陆市面积1355平方千米,人口约59.5万人。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府城街道、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王义贞店镇、双河镇、巡店镇、孛畈镇、李店镇、洑水镇、烟店镇、赵棚镇、棠棣镇、雷公镇、辛榨乡、陈店乡、桑树乡、接官乡、木梓乡。
2004年末,安陆市总人口618564人,辖南城、府城2个街道,赵棚、李店、巡店、棠棣、王义贞店、雷公、孛畈、烟店、洑水9个镇和陈店、辛榨、木梓、接官4个乡,共有444个行政村。2005年末,安陆市辖2个街道、9个镇、4个乡,446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