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化作用花卉
『壹』 依据春化作用对低温要求花卉分为春性、中性、冬性,每类对温度要求是什么
1、冬性植物:春化时低温为0-10°C,30-70天完成春化。
2、春性植物:春化时低温5-12 °C,5-15天通过春化阶段。
3、中性(半冬性)植物:春化时低温3-15 °C,15-20天。
『贰』 温度对花卉的影响及控制方式是什么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子,它主要是通过对植物体内各种生理活动的影响来实现的。花卉的种子发芽、生长发育和开花结果都有它的最适宜温度、最高和最低极限,超过了这个界限,它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都要受到影响,甚至无法生存。一般地说,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但超过了极限,生长就会停止或者死亡。只有在最适宜的温度下,才能迅速而健壮地生长发育、开花结果。大多数花卉的生长发育最适宜温度都在12.8~23.9℃。
1.温度与品种
根据花卉对温度的耐受程度,可将其分为以下三类: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20℃左右的低温。如萱草、蔷薇、玫瑰、迎春、紫藤、金银花等。半耐寒
花卉一般能耐-5℃的低温,如菊花、芍药、三色堇、金鱼草、石竹、翠菊、郁金香、月季、梅花、玉兰、夹竹桃、五针松等。不耐寒
花卉有温室花卉之称,如文竹、一品红、变叶木、龙吐珠、鹤望兰、万年青、马蹄莲、橡皮树、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等。2.温度与生长发育
各种花卉的生长发育和休眠都要求一定的温度,不同种类花卉因原产地的气候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如瓜叶菊、仙客来、天竺葵等为7~13℃;月季、石榴、百合等为13~18℃;牡丹为20~25℃;茉莉花为25~35℃等。如果超过最高温度或低于最低温度的界限,花卉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损害,甚至导致死亡。例如原产于南方的花卉引种到北方栽培时,如果冬季温度低于原产地就会出现冷害或冻害;相反,原产于北方喜欢冷凉气候的花卉,如果冬季温度过高,就不能充分休眠而空耗养分,从而会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和开花。
同一种花卉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如在播种以后要求土温偏高些,以利于种子吸水、萌发和出土。幼苗出土后温度宜略低些,如果此时温度过高,幼苗易徒长,致使植株细弱。当植株进入营养生长以后则需较高的温度,高温能促进营养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多数花卉在开花阶段又要求温度略低一些,有利于生殖生长,伏天开花的花卉较少,大多数就是这个原因。
地温也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夏季地温比气温高得多。据测定,当气温34℃时,在8cm深处地温达到40℃,12cm深处高达44℃,这样的地温就会影响花卉根部的生理机能,这时就需采取傍晚浇水和地面铺草措施来抑制地温上升。只有保持一定地温,才能使土壤微生物活动顺利进行。
3.温度与开花
温度对花卉的花芽分化和开花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大多数原产温带地区的花卉,在整个生长生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能转入以开花结实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只有当外界温度满足了它们所需的低温要求时,花卉植物在温度回升时才能正常开花,否则正常的生命活动就不能延续。
4.室内温度特点
居室内的温度有两个特点:一是室内的昼夜温差小,室内白天较少受阳光直接照射而温度较低,晚上则较室外暖和,因而,昼夜温差较小;二是室内的最高温度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最低温度出现在供暖前后的12、1、2月三个月。因此,在此期间应特别注意室内的温度管理,将植物摆放在温度适宜的地方。
5.温度控制
在夏季高温季节要加强遮阳措施,多淋水,减少地面的温度;在冬季要及时入房越冬。
『叁』 什么叫花卉的春化作用
植物经过低温的阶段,成为春化,如大蒜需经历低温过程,不经历这一过程,生长过程中不会分瓣。
『肆』 春化作用为什么会影响盆栽花卉的发育
温度对花卉发育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春化作用某些花卉植物在某个发育阶内段,特别在发容芽后不久,需要低温促进花芽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春化作用在秋播草本花卉表现十分明显,种子发芽后在幼苗期必须经过一段低温0~10℃,才能开花结果如蒲包花报春瓜叶菊等在温暖的南方栽培必须经过低温处理后才能开花同样,木本盆栽花卉梅花寿星桃等,7~8月形成花芽后必须经过一段低温期才能正常开花,否则花芽发育受阻,花朵异常春化作用的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因花卉的种类而异,生产中我们要根据其生长发育特性,满足其对温度要求按照不同春化作用要求,花卉可分为春性花卉冬性花卉半冬性花卉
不同花卉春化作用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
『伍』 高温对花卉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花卉耐受最高温度是35~40℃。高于这个温度,花卉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版,叶绿素受破坏权,叶色变褐、变黄等。温度超过45℃以上时多数花卉会死亡。叶片对高温反应最敏感,在强光直射下叶温通常可以高出气温10℃以上,所以高温时叶片最易受害。花卉开花结果期也易遭受高温的伤害。直接原因是由短时间的接触高温而引起的;间接原因主要是叶绿素遭到破坏后失去活性,降低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大大增强,营养物质消耗急剧加大,而得不到补充,致使植物无法正常生活枯焦而死。
防止高温伤害,可采取通风、浇水、喷水、遮阳等方法降温。
『陆』 春化作用与花芽分化有什么不同啊
发育成来花和花序的芽即花芽。源花芽分化是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过程。也就是说芽由一般的分化长出叶与茎的状态转而分化生长出花或花序的状态。
一些植物不用通过低温处理便能够实现花芽分化,而有些花卉需要低温条件,才能促进花芽形成和花器发育,这一过程叫做春化阶段,而使花卉通过春化阶段的这种低温刺激和处理过程则叫做春化作用。
『柒』 什么植物有春化作用
冬小麦、萝卜、甜菜等。
感受春化(低温)的器官通常为茎端分生组织或吸涨的种子,进而由其产生一种称为“春化素”的物质促进花器官的分化,但该物质具体的产生、运输、信号传导通路还不清楚,一些植物激素如赤霉素可模拟春化作用。
许多二年生植物(如甜菜、萝卜、胡萝卜、天仙子等)必需经一定天数的低温才能成花,否则一直处于营养状态。而许多一年生植物成花对低温的要求则不是绝对的。例如黑麦湿种子经几周低温处理,于7周后开花;而不经低温处理也能开花,只是开花时间延至14周以后。
(7)温化作用花卉扩展阅读:
温度和时间
低温是春化作用的主导因子,通常春化作用的温度为0~15℃,并需要持续一定时间,不同作物春化作用所需要的不同,如冬小麦、萝卜、油菜等为0~5℃,春小麦为5~15℃。一般的讲,植物春化作用需要的温度越低,需求的时间也越长。
中国北纬33°以北的冬性小麦,要求0~7℃的低温,持续36~51天,才能通过春化,而北纬33°以南的品种,在0~12℃,经过12~26天,就可通过春化作用。
冬性一年生植物(如冬小麦)对低温是一种相对需要,一般适当降低或延长春化作用时间,可缩短种子萌发至开花的时间。如不经历低温,延迟开花,而一些二年生植物对低温的要求是绝对的,不经历低温就不能开花,如甜菜。
『捌』 温室及保护地在花卉园艺中有哪些作用
主要有:
温室( 单墙面温室、不等墙面温室、双面温室、联动式温室)
保护地还有风障、畦地面、覆盖畦、阳畦、温床等。
保护地的各种覆盖物减少了空气的流动和热传导,从而可使太阳光能和人工加温热能的散失减少。其中,透明覆盖物由于能透过太阳光的短波辐射,而部分地阻止由内向外的热长波辐射透过,可使保护地内温度显著高于室外气温。保护地内温度也可通过增减保护设备和控制通风量来调节。夏季高温季节,在撤除周围覆盖物和实行全部通风的条件下,利用透明覆盖物减少阳光透过的性能,可使保护地内保持相对的低温。此外,各种保护地的增温效果也与当时当地的气候和保护地的土壤质地等有关。
光照
保护地(除风障畦外)内的光照强度一般只有露地的50~60%,尤其在日照时间短的冬季,对植物生长影响很大。为此除需采用透光率好的透明覆盖物和有利透光的设计外,还要在减少覆盖物污染、稀植,以及人工补充光照等方面采取必要措施。
空气
封闭式的保护地如温室、大棚等由于空气流通量不足或与大气环境隔断,内部空气中的CO2含量在晴天上午9时以后常低于大气中CO2的含量(300ppm)。当低于200ppm时,就处于CO2补偿点,植物光合作用停止,需要人工补充 CO2。最简便办法是在保护地内施用有机肥料,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时的呼吸作用,释放CO2(能维持300~1500ppm)。此外,也可施用液体CO2和干冰或燃烧白煤油(无硫)、液化气、沼气等来获得CO2的补充。与此相反,酿热温床因以有机肥作热源,土壤内CO2含量常过多,有害植物根部,应注意通风调节。
水分
保护地内的蒸发量常小于露地。简易保护地因地温较低,蒸发量也小,浇水之后地温更迅速下降。因此保护地栽培的浇水量宜小,间隔时间宜稍长;简易保护地的浇水时间以晴天中午前后为宜。空中喷灌常使空气湿度过高而引起较多病害,一般以采用地面小喷灌或沟灌为宜,地下灌溉尤佳。
『玖』 温度对花卉的影响有哪些
一切生命活动都要有一定的温度作保障,花卉也不例外。温度的高低,直接间接地影响花卉的生长发育,支配着花卉资源的分布、引种和栽培。
花卉对温度的要求
各种花卉因产地不同,对温度的要求也不一样。例如,喜高温的花卉,如果温度低于原产地就会出现冷害或冻死现象;喜低温的花卉,如果冬季温度过高,不能充分休眠而一味消耗养分,就会影响第二年的生长和开花。为了栽培方便,通常根据习见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分成三类。
一类是喜高温花卉,要求白天室温20~22℃,夜间不低于10℃。例如,一品红、仙客来、九重葛和大多数附生兰花等。
第二类是喜低温越冬花卉,要求越冬温度不低于0~5℃即可。一般长江流域可以露地越冬,如月季、桂花、柑橘、山茶花、春兰、蕙兰、八仙花、杜鹃花、桅子花、苏铁等。北方室内种植。
最后一类是介于前二类之间的中温花卉。北方种植冬季室内最低温度应不低于7~10℃,经常保持在18℃左右最好。在广东、广西地区可以露地越冬,如白兰花、茉莉花、木兰、扶桑、大部分仙人掌类植物、秋海棠类、仙客来、大岩桐、荷包花等。
除此之外,任何一种花卉在生长的各个阶段对温度也有不同的要求。一般种子发芽时对温度的要求不高,但为了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培育健壮的幼苗,通常在播种后需保持较高的温度。若播种后长期处于低温、泥土过湿的环境中,不但阻止种子发芽速度,而且容易使种子霉烂。
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花卉播种和扦插育苗均需在25℃以上,温度过低,生长明显受到抑制。
原产高原及地中海地区的花卉,如大丽花、倒挂金钟、各类报春花,在生长期间喜凉爽,不适应高温、湿热的条件。到了夏季,倒挂金钟、报春花、仙客来便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
大多数温室花卉在花期要求温度较高,例如茉莉花、白兰花等只在炎热的夏季开放;冬季则需要室内温度在28℃以上才可开花。但是,在花卉中也有许多例外,如墨兰、寒兰在春节开花;杜鹃花、山茶花的多数品种,花期也是在比较凉爽的春天。另外,多数花卉在开花期间对低温是非常敏感的,往往短时间的低温便可能造成大量花蕾受害。
一般情况下,花卉在休眠期不宜温度过高,如球根、球茎、鳞茎花卉,如大岩桐、球根秋海棠、花叶芋、马蹄莲、仙客来、绣球百合等这些种类的花卉需在低温条件下完成休眠及球根的发育,这样可以降低在贮藏期间的养分消耗。
土壤温度
土壤的主要热量来源于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所以土壤温度也就有日变化和年变化。
对于土壤的表层,在一天中,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日出后温度升高,到午后1时左右,达到一天中的最高温度,然后温度逐渐下降,到第二天清晨日出前又达最低温度。一年中,就月平均温度来说,土壤表层的最高温度在7~8月,最低温度在1~2月。花卉生产主要根据年温度变化来合理安排,采取有利的升温降温措施。
一年中,早春的土壤温度低,此时,播种繁殖要掌握土温的变化,如过低,种子便膨胀不发芽。块根类的花卉催芽繁殖要通过提高土温,使块根萌发的芽快且量多。最适合根生长的温度是比地上气温低3~5℃,所以在早春植物根活动早,树液也流动早,对植物的嫁接、扦插、压条提高成活率非常有利。根在适宜温度中,能较好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若土温过低,植物就会因吸收不足而出现生长不良现象。
夏季气温较高,土壤温度自然也就随之升高。此时一些不耐高温花卉,如仙客来、倒挂金钟等就要通过调整疏松的培养土或泥瓦盆的通透作用降底土温,使根系呼吸及一切生理作用都近乎正常,才能安全度夏。
温度的高低对花卉肥料的分解及养分的吸收都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温度低,肥料分解慢,花卉吸收养分少;随着温度上升,肥料分解加速,容易被花卉吸收。
花卉是从外界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的,养分吸收多少与呼吸作用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温度增加,花卉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也增加,同时施肥数量和次数也应该随之增加。
低温会降低营养物质的吸收,当基质温度低于10℃时,桅子花的幼叶便会产生失绿的缺铁症状,如果把基质温度提高到28~32℃,失绿症状就会逐渐消失。可见,低温会阻止铁的吸收,从而使幼叶失绿黄化。高温时,虽然呼吸作用旺盛,但消耗体内碳水化合物较多,非但影响对养分吸收,还将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对喜爱夏季凉爽、湿润的仙客来、倒挂金钟、大岩相等花卉,在酷热、干燥的夏季应采取竹帘遮荫、花盆附近地面多淋水、中午前后用水喷雾等措施进行降温。
对于多数花卉来说,吸收尿素和铰态氮肥中的氮之前,必须转化为硝态氮,这种转化依赖于基质中的微生物。通常,这种转化是相当快的。但在仲冬季节(指阳历12月份),金龟鱼幼苗施用铰态氮肥可能产生氨毒。因为在温度为9~10℃时,由鱼态氮转化到硝态氮是比较缓慢的。所以,在仲冬季节,氮肥应选用硝态氮为宜。温度对有机化肥的分解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温度低时,释放的有效氮低;反之,在温度高时,有效氮的释放量则明显增加。因此,有机肥料作为惟一氮源时,在冬季或基质温度低于10℃时,香石竹常出现缺氮症状,所以在低温月份应选用硝态氮为--宜。
不要认为只有生长在高温环境中的花卉需要施肥,而低温下生长的花卉就不需要施肥。其实在低温条件下催花的三色堇、金盏菊等花卉冬季也需施用肥水。一般情况下,冬季里的花卉生长迅速者如吊兰、文竹、秋海棠、天竺葵、香石竹、仙客来等应多施肥,每周需浇1次肥水;生长缓慢的花卉如杜鹃、扶桑、含笑、菊花、茉莉、苏铁、山茶等应少施肥,可隔半月施1次肥水;生长停滞的花卉如枸杞、桂花、荷花、五针松、石榴、睡莲等,则整个冬季都不用施肥。
温度周期变化与花卉的适应
温度的周期变化分为年周期和日周期变化。原产温带地区花卉,一般表现为春发芽,夏生长旺盛,秋季生长缓慢,冬季进入休眠。但也有些花卉在高温季节进入半休眠状态,如仙客来、香雪兰、郁金香、水仙等。这种休眠方式是植物生理功能在不利环境条件下的代谢平衡。经休眠后的花卉,在下一阶段生长发育得更好。
春化现象也是花卉对温度周期的适应,二年生花卉需在0~5℃的低温环境中生长一段时间后才能有花芽分化;牡丹、芍药的种子进行春播,必须解除上胚轴的休眠;碧桃、丁香若不经过冬季的低温,春季的花芽便不能正常开放;为使百合、郁金香、唐菖蒲、水仙在春节开花,必须首先进行冷处理。
日温变化是非常普遍的。白天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及生理作用。夜间低温有利于积累有机物。昼夜温差越大,球根花卉生长发育得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