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冬菇花语

冬菇花语

发布时间: 2024-12-10 10:38:34

❶ 立冬送鲜花是什么意思

郁金香(黄):高贵、珍重、财富
郁金香(紫):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版纯情、纯洁 绝望的爱情
郁金香(双权色):美丽的你、喜相逢
郁金香(羽毛):情意绵绵
百合花语
百合:顺利、心想事成、祝福、高贵。(不过它在日本是很不祥的花,日本人说它的花语是“斩头”)
百合(香水):纯洁、婚礼的祝福、高贵
百合(白):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百合(葵):胜利、荣誉、富贵
百合(姬):财富、荣誉、清纯、高雅
百合 (野) : 永远幸福
狐尾百合:尊贵、欣欣向荣、杰出
玉米百合:执著的爱、勇敢
编笠百合:才能、威严、杰出
圣诞百合:喜洋洋、庆祝、真情
水仙百合:喜悦、期待相逢
白百合:象征百年好合、伟大的爱
粉百合:象征清纯、高雅
黄百合:象征财富、高贵
康乃馨花语
康乃馨: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相信你的爱
康乃馨(粉红):热爱、亮丽
康乃馨(白):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爱丽斯花语
鸢尾(爱丽斯):好消息、使者、想念你
德国鸢尾:神圣
小鸢尾:协力抵挡、同心
天堂鸟花语
天堂鸟:潇洒、多情公子 (花心)

❷ 绍兴的端午节(文章1000字)

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策划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纪念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屈原。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有了划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编辑本段]端午节常用花卉
在这个纪念屈原的节日里有那些花卉适合送给朋友呢?适合的花卉有:剑兰、龙船花:争先恐后、文心兰、黄百合。因为它们对应的花语有:剑兰的花语:避邪镇灾、性格坚强;龙船花的花语:争先恐后;文心兰的花语:快乐;黄百合的花语:快乐、喜庆。你可以根据这些花语结合你朋友喜欢的种类来送给他啊[1]
[编辑本段]【端午节别称】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 、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重午节,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天中节,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浴兰节,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解棕节,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出嫁女亦各归宁。因呼为女儿节。”
[编辑本段]【赛龙舟八大胜地】
1、龙胜地之一:湖南汨罗:汩罗江龙舟竞渡是为了纪念伟大爱国诗人屈原而开展的—项活动。相传在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屈原含恨怀沙自沉于汩罗江,人们便把这一天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见《荆楚岁时记》、《续齐谐记》)。每逢竞渡时节,参赛者们点着香烛抬着龙舟头到屈子祠祭祀后,龙舟才被披红下水,在一声炮响中,众舟争先竞渡,岸上成千上万观众为之摇旗呐喊、助威加油,其飞舟竞渡之壮观,令人为之振奋。
2、龙舟胜地之二:武汉汉江:汉江龙舟竞渡是为了追思屈原而设。相传屈原流放途中曾徘徊于汉江之滨,“乘鄂渚反顾兮,唉秋冬之绪风”(《涉江》),因而汉江地区很早就有“午日龙舟闹江市,楚俗相传吊屈原子”的民俗。其精采欢腾的场面有清代著名诗人范锗《梦江南》词可以为证:“空江阔,竞渡吊沉湘。片片彩旗翻浪出,咚咚昼鼓曳长风,看夺锦标强。”
3、龙舟胜地之三:湖北秭归:屈原故乡龙舟竞渡从长江南岸开始到北岸屈原庙结束,象征着把汩罗江爱国诗人屈原英魂迎归故里。
4、龙舟胜地之四:浙江杭州:钱塘江龙舟竞渡习俗历史悠久,在《杭州府志》中就有“每逢五月端午,各至江湖上以至观竞渡,龙舟至数十艘,岸上人蚁”的记载,此项活动是为了凭吊遥祭吴国大将伍子胥而设的。据《曹娥碑》记载: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吴国大将伍子胥反对越国求和,遭太宰诬陷,被吴王夫差赐剑自尽,弃尸于钱塘江,从此此江常起怒潮,逢五月五日,潮势更大,扑向越国境内,其女曹娥驾舟迎潮,拜见父亲,后遂成钱塘龙舟竞渡习俗。
5、龙舟胜地之五:四川万县:在长江万县地区的龙舟竞渡亦是为纪念屈原而设的。其龙舟尖底狭长,大的可容七八十人,竞赛者身着衣服颜色与龙舟颜色浑然一体,执令旗者站在舟头,领呼号子,还有锣鼓助威,一鼓一浆,飞掠水面,竞渡终点以夺旗或抢鸭子告捷,热闹非凡,别开生面。
6、龙舟胜地之六:贵州黔东南:贵州黔东南清水江一带苗族百姓每逢农历5月16日至18日,有开展龙舟竞渡的习俗活动。龙舟是由一艘母舟和两艘子舟组成,分青龙、赤龙、黄龙三种。龙头用两米多长的柳木雕刻而成,并装有一对龙角,龙舟制作精巧,栩栩如生,突出了苗家的艺术特色。参赛者为苗族水手,身着短衣,头戴凤尾斗笠,腰系绣花带,一手握船浆,一声令下,众舟齐发,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岸上水上组成了一片欢腾的海洋。
7、龙舟胜地之七:云南洱海:居住在云南洱海附近的白族百姓,在每年农历7月23日至8月23日之间,流行龙舟竞渡的习俗。相传南昭时期,洱海出一蟒蛇,吞食人畜,义士段赤诚身携十二把钢刀,下洱海为民除害,被蟒蛇一口吞入腹中,段赤诚在蟒蛇腹中拼命打滚,用钢刀猛刺,终于杀死了巨解,自己也因此献出了生命。人们闻讯纷纷驾舟下洱海四处捞救,后来就逐渐形成了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习俗。其龙舟系用大型木船装饰而成,分为黄龙、黑龙两种,每艘龙舟载水手60人,竞渡时,岸上的锣鼓声、鞭炮声、观众的助威呐喊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支雄壮的龙舟竞渡交响乐。
8、龙舟胜地之八:云南德宏:据《唐书•中宗纪》载:云南傣族英雄岩红窝秉性刚直,专为穷人打抱不平,因不满强权专制,于农历五月初五投江而死。德宏州地区傣族百姓为祭祀他,于每年五月五日那天,划龙舟游弋龙川江上,以示与英雄岩红窝在一起的立场,后遂成为傣族群众龙舟竞渡的习俗。
菖蒲节,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编辑本段]【端午节食俗】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武帝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从《风土记》中记载的作法看来,当时的粽子是以黍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余馅料。但在讲究饮食的中国人巧手经营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论是造型还是内容,都有五花八门的变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锥形、枕头形、小宝塔形、圆棒形等。粽叶的材料则因地而异。南方因为盛产竹子,就地取材以竹叶来缚粽。一般人都喜欢采用新鲜竹叶,因为干竹叶绑出来的粽子,熟了以后没有竹叶的清香。北方人则习惯用苇叶来绑粽子。苇叶的叶片细长而窄,所以要用两三片重叠起来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异甚巨,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馅荤素兼具,有甜有咸。北方的粽子以甜味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咸多。料的内容,则是最能突显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约可分为三种:一种是纯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种是小枣粽,馅心以小枣、果脯为主;第三种是豆沙粽,比较少见。华北地区另有一种以黄黍代糯米的粽子,馅料用的是红枣。蒸熟之,只见黄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红艳艳的枣儿,有人美其名为“黄金裹玛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质香软,分为咸甜种。咸的以新鲜猪肉,浸泡上等酱油,每只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馅。甜粽以枣泥或豆沙为馅,上面加一块猪板油,蒸熟,猪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适口。嘉兴“五芳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馅料都经过专人选择,有八宝粽、鸡肉粽、豆沙粽、鲜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盐豆粽也别具特色。先将糯米、红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面、川盐及少许腊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个小时,煮熟再放在铁丝网上用木炭烤黄。吃起来外焦里嫩,颇具风味。
汉族端午节食品,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把发面做成扇子状,有数层,每层间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纹,蒸制而成,并涂上五彩。亦作为馈赠的礼品。 流行于甘
广东的中山芦兜粽,特点是圆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咸两种。甜的有莲蓉、豆沙、栗蓉、枣泥;咸的有咸肉、烧鸡、蛋黄、甘贝、冬菇、绿豆、叉烧等。
闽南的粽子分碱粽、肉粽和豆粽。碱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碱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软、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浆尤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卤肉、香菇、蛋黄、虾米、笋乾等。以厦门的肉粽最为出名。豆粽则盛行於泉州一带,用九月豆混合少许盐,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扑鼻,也有人沾上白糖来吃。
[编辑本段]【端午节习俗】
端午节的佩饰
健人,旧时江浙一带端五时妇女的一种饰物。一般用金银丝或铜丝金箔做成,形状为小人骑虎,亦有另加钟、铃、缨及蒜、粽子等的。插在妇女发髻,也用以馈送。《清嘉录》云:“(五月五日)市人以金银丝制为繁缨、钟、铃诸状,骑人于虎,极精细,缀小钗,贯为串,或有用铜丝金箔者,供妇女插鬓。又互相献赉,名曰健人。”健人一说与艾人同意,只是以帛易艾,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云:“杭俗,健人即艾人,而易之以帛,作骆虎状,妇人皆戴之,”似此则当有驱邪辟疫之作用;一说即古时的步摇,纯为妇女装饰品(蔡云《吴献》注)。
豆娘,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色逼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艾虎,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我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时端午节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长命缕,时端午节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别称“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斗鸡赶免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有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端午的禳解、祛除及避五毒

如上所述,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种种节俗,如采药,以雄黄酒洒墙壁门窗,饮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卫生活动。端午实在可算是传统的医药卫生节,是人民群众与疾病、毒虫做斗争的节日。今天这些卫生习俗仍然是应发展,并应弘扬传承的。
端午的卫生习俗
①采药。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采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采百草”,亦采药草之俗。采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②沐兰汤。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当时的兰不是现在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

❸ 冬季暖脚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都说冷从脚心来,因此冬天的保暖就要格外注意脚部的保暖,脚的保暖工作做好后,全身基本上就不会感觉太冷了。冬季暖脚不仅可以给全身提供热量,而且能活血消除疲劳,还能有助于睡眠,冬季暖脚养生的方法有哪些?冬季养生吃哪些东西好?
1、冬季暖脚养生法
1、热水泡脚
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血液流经的路程最长,加上地心引力的影响,血液回流时就特别费劲。而脚部又汇集了全身的经脉,如果脚部受凉,就会全身寒冷,机体抵抗力下降,疾病就可能趁虚而入。热水能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如果每天用适度的热水泡脚,就等于在身体的下部加了一个“泵”,不仅可以助心脏一臂之力,加速血液循环,使脚部温暖舒适;还可以改善脚部皮肤,达到缓解和消除疲劳的功效。在热水中加入不同的材料还可以达到不同的效果。如加入牛奶可以滋润皮肤,加入薰衣草可以改善睡眠,加入红花可以缓解脚部冰冷等等。
2、穿袜睡觉
生活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明明睡前被子盖得好好的,可半夜总是被冻醒,发现双脚在外面已是冰凉。如果这时穿着袜子,即使蹬了被子,也不会感觉到双脚冰凉了。双脚的温度和睡眠的质量是密切相关的。美国的海伦伯格斯博士提出,脱掉袜子睡觉,会降低脚部的温度,对促进睡眠不利。在脱衣上床后,刚开始体温肯定是会有所降低,如果这时穿着袜子,可以使双脚保持一个比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快速入睡和提高睡眠质量。
3、常按涌泉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中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反射医学中,肾脏在脚部的“反射区”。中医认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经常按摩涌泉穴,能补精强肾,健体消疾。具体按摩方法,每天用热水洗完脚后,仰卧床上,举起双脚用劲地相互摩擦至脚部感到温热即可。然后用手的劳宫穴和脚的涌泉穴相互按摩刺激,心肾相交。此法不仅可以加速脚部血液循环,同时还能提高睡眠质量。
2、冬季养生蔬菜
1、冬笋:冬笋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经常吃能促进肠道蠕动、消除积食,降低胃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和积蓄。冬笋不但可与肉、禽、海鲜等荤料一起烹调,也可辅以食用菌、绿叶类素菜同炒,还可以单独成菜。
2、冬菇:香菇又名冬菇,是人们冬天常吃的食用菌。香菇热量低,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还能促进体内钙的吸收,经常食用香菇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也有良好的效果。
3、白萝卜:萝卜分白皮、青皮、红皮等多种,既可生吃,又可熟食,其维生素C含量为梨的10倍,还含有干扰素诱生剂,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萝卜性味辛、甘、凉,有消除积滞、化痰解热、解毒等功效,对支气管炎和咳嗽有疗效。
4、白菜:白菜性微寒、味甘,具有解毒除热、通利肠胃的功能。凡心烦口渴、大便不畅、小便黄少者均可常食白菜。白菜中含有较多粗纤维,还含有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等,白菜中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帮助消化,防止大便干燥。
5、大蒜:冬季是感冒的多发季节,英国一项为期12周涉及164名健康成年参试者的新研究发现,服用大蒜补剂和安慰剂的两组参试者发生感冒的病例分别为24例和64例。原因在于,大蒜中的大蒜素可刺激白细胞生长,增强人体抗炎能力。
3、冬季养生水果
1、苹果:冬季是苹果丰收的季节,苹果对于保持血糖的稳定,预防胆结石有良好的作用。苹果最适宜婴幼儿和体质弱的人吃,饭后吃更好。
2、橙子:冬季是橙子的高产期,橙子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柠檬酸、橙皮甙以及醛、醇、烯类等物质,历来被称为“疗疾佳果”。而且橙子中含有天然糖分,可以满足大家对甜食的欲望。橙子中含有多种纤维素,有利于消化,可以减少人体内积聚毒素。
3、冬枣:冬枣含有人体所需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含量较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此外,它还含有丰富的糖类以及环磷酸腺苷等,能有效保护肝脏,保护心血管。腹部胀气者、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胃炎、胃溃疡患者吃生枣时应去皮。
4、香蕉:冬季吃香蕉能达到润肺滋补的效果,因为香蕉中很有的钾、钠、镁可以预防冬季中风和高血压的产生,还能助睡眠。不过,胃胀腹泻的人不宜吃,会加重病症。
5、梨:秋冬季节,最容易唇干口渴、皮肤干涩。我国医学认为,梨性微寒味甘,能生津止渴、润燥化痰、润肠通便等。现在正是吃梨的季节,素有“百果之宗”的梨,其梨汁对秋冬干燥症更有其独特的疗效。
4、冬季养生坚果
1、核桃:核桃预防皮肤干燥皲裂。冬季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或皲裂。核桃等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由内而外预防皮肤干燥,这种脂肪酸可保持皮肤健康。
2、花生:中医认为,花生性平,味甘,入脾、肺经。可以醒脾和胃、润肺化痰、滋养调气、清咽止咳。主治营养不良、食少体弱、燥咳少痰、咯血、皮肤紫斑、产妇乳少及大便燥结等病症。
3、榛子:别看榛子富含油脂,但都是对人体有益的,有助于降血压、降血脂、保护视力以及延缓衰老。而且,榛子中富含的油脂非常有利于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人体内的吸收,对体弱、病后虚弱、易饥饿的人都有很好的补养作用。
4、杏仁:杏仁有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作用。胆固醇高的人每天吃74克杏仁,持续一段时间后,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会下降9.4%,且体重不会增加。
5、开心果:开心果中的维E可以保护肺部,降低患肺癌的风险。每天吃把开心果,患肺癌的可能性会有所降低。
5、冬季养生肉类
1、羊肉:羊肉性味甘温,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成分,常被人们用作冬季御寒和进补壮阳的佳品,具有暖中补肾虚、开胃健脾、御寒去湿之功效。
2、胖头鱼:胖头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胖头鱼富含磷脂及可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其头部的脑髓含量很高,经常食用,能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
3、牛肉:作为最常见的肉类之一,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氨基酸组成也非常接近人体需要,有滋养脾胃、强筋健体的食效,适合作为冬季的补益食品。
4、鲫鱼:鲫鱼肉肥籽多,味道鲜美。民间有“冬鲫夏鲇”之说,指冬季鲫鱼、夏季鲇鱼相对其他季节更为肉嫩味鲜。而且,中医认为鲫鱼性味甘平,归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鲫鱼汤有润燥滋补作用,适合寒冷冬季食用。
5、鸡肉:鸡肉具有温中益气、补精填髓、益五脏、补虚损的功效。吃鸡进补适宜在秋冬季节,特别是冬季,不仅能更好地消化、吸收,调补机体,还可以抵御寒冷,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6、冬季养生茶饮
1、红茶:冬天是喝红茶的好时候。红茶是经过发酵烘制而成的,发酵时茶叶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变成红色氧化物,所以称为红茶。红茶品性温和,味道醇厚,除含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外,还富含微量元素钾,钾有增强心脏血液循环的作用,并能减少钙在体内的消耗。
2、枸杞茶:疲劳了,可以来一杯枸杞茶。枸杞子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等,具有补肝、益肾、明目的作用。其本身有甜味,可以像葡萄干一样作零食,对解决“上班族”眼睛干涩疲劳很有功效。有些人用菊花加上枸杞一起泡来喝,这样的搭配很养生。
3、桂花茶:桂花有温中散寒、暖胃止痛、化痰散瘀的作用,对食欲不振、痰饮咳喘、痔疮、痢疾、经闭腹痛有一定疗效。很多胃病患者到了冬季就会出现冷痛的感觉,这个时候喝点桂花茶,就能够很好的缓解症状。
4、大麦茶:大麦茶具有平胃止渴,消渴除热,化谷食之功,有利于食物消化,还能益颜色、保五脏,和大麦的花语“消化酵母”无比匹配。热腾腾的大麦茶具有养胃、暖胃、健胃的作用,可以减少滚烫的食物对胃粘膜的刺激。
5、普洱茶:普洱茶被为茶中之茶,是暖胃、降脂、养气、益寿延年及品茗的圣品,所以在冬季喝它帮助暖胃再适合不过了。每餐后一杯普洱茶能够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它能有效减少腹部脂肪堆积,而且不会反弹。

❹ 荷花象征什么

荷:君子、洁净无染
以荷花象征清白。荷花花朵艳丽,清香远溢,碧叶翠盖,内十分高雅。周敦颐之名篇容《爱莲说》称其“出污泥而不染”,赞美荷花的高贵品格,将其视为清白、高洁的象征。
荷花是圣洁的代表,更是佛教神圣净洁的象征。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故而中国人民和广大佛教信徒都以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品质作为激励自已洁身自好的座右铭。
荷花是友谊的象征和使者。中国古代民间就有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的传统。自古中国人民就视莲子为珍贵食品,如今仍然是高级滋补营养品,众多地方专营莲子生产。莲藕是最好的蔬菜和蜜饯果品。莲叶、莲花、莲蕊等也都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药膳食品。可见荷花食文化的丰富多彩。传统的莲子粥、莲房脯、莲子粉、藕片夹肉、荷叶蒸肉、荷叶粥等等举不胜举。
在中国花文化中,荷花是最有情趣的咏花诗词对象和花鸟画的题材;是最优美多姿的舞蹈素材;也是各种建筑装饰、雕塑工艺及生活器皿上最常用最美的图案纹
饰和造型。荷花不愧为中国的传统名花。

热点内容
兰花赏什么 发布:2025-05-17 06:24:05 浏览:254
农耕盆景 发布:2025-05-17 06:19:09 浏览:864
盆景清凉树 发布:2025-05-17 06:17:51 浏览:109
搬新家送绿植 发布:2025-05-17 06:17:05 浏览:583
菊花和百合 发布:2025-05-17 06:12:11 浏览:468
荷花烟廋 发布:2025-05-17 06:05:34 浏览:32
盆栽苹果的养殖方法 发布:2025-05-17 06:02:50 浏览:194
佩琪插花 发布:2025-05-17 05:56:10 浏览:5
简单梅花剪纸 发布:2025-05-17 05:49:15 浏览:337
跨文化花语 发布:2025-05-17 05:40:25 浏览: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