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插花百舸争流

插花百舸争流

发布时间: 2021-02-03 13:01:57

❶ 《清明上河图》资料

1.意思是去(赶)汴河(的集市).
《清明上河图》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2.作者张择端。(3.图宽2.48米,长5.287米)4.以精致的工笔记录了北宋末叶、徽宗时代首都汴京郊区和城内汴河两岸的建筑和民生,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这幅长卷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人物500多,衣着不同,神情各异,其间穿插各种活动,注重戏剧性。构图疏迷密有致,注重节奏感和韵律的变化,笔墨章法都很巧妙。

全图分为三个段落。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这幅是清明上河图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❷ 高分,求诗词!

斤竹涧
南北朝· 谢灵运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苹萍泛溶深,菰蒲冒清浅。
企石挹飞泉,攀树摘叶卷。
想见山中人,薜萝若在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情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雁山
南宋·王十朋

三宿山中始出山,出山身尚在山间。
浮名夺我林泉趣,不及山僧一昧闲。

净名寺
南宋·王十朋

净名却见老维摩,道眼相逢语不多。
待我衣冠挂神武,杖藜来此老岩阿。

天柱峰
南宋·王十朋

女娲石烂苦难修,四海咸怀杞国忧。
谁识山中真柱石,擎天功业胜伊周。

丹芳岭
南宋·王十朋

携手丹梯语话长,不知身到碧云乡。
行人相见如相识,赠得岩花十里香。

题灵峰寺三绝
南宋·王十朋

(一)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二)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人。

(三)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屐丹邱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梅雨瀑
南宋·王十朋

灵源东接雁池遥,裂石崩崖下九宵。
云断青天倚长剑,月明泉室挂生绡。
江声雨势三秋急,雪片冰花五月饶。
休勒移文北山去,他年来赴石梁招。

石夫人
南宋·王十朋

婷婷独立望天津,四畔无家石作邻。
螺髻不梳千载晓,蛾眉空扫万年春。
雪为铅粉凭风傅,霞作胭脂杖日匀。
莫道岩前无宝鉴,一轮明月照夫人。

答周邠寄雁山图二首
宋·苏轼

(一)
指点先凭采药翁,丹青化出大槐宫。
眼明小阁浮烟翠,齿冷新诗嚼雪风。
二华行观雄陕石,九仙今已压京东。
此生的有看山分,已觉温台落手中。

(二)
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
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长虹。
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
所恨蜀山君未到,他年携手醉郫筒。

白云院
汤显祖

飘摇白石梯,试蹑苍龙背。
风雨隐寒岩,孤清白云内。

大龙湫
汤显祖

坐看青华水,长飞白玉烟。
洞箫吹不去,风雨落前川。

大龙湫
清·袁枚

龙湫山高势绝天,一线瀑走兜罗棉,
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为烟,
况复百丈至千丈,水云烟雾难分焉。
初疑天孙工织素,雷梭抛掷银河边;
继疑玉龙耕田倦,九天咳唾唇流涎。
谁知乃是风水相摇荡,波回澜转冰绡连。
分明合并忽分散,业以坠下还迁延。
有时软舞工作态,如让如慢如盘旋;
有时日光来照耀,非青非红五色宣。
夜明帘献九公主,诸天花散维摩肩。
玉尘万斛橘叟睹,明珠九曲桑女穿。
到此都难作比拟,让他独占宇宙奇观便。
更怪人立百步外,忽然满面喷寒泉。
及至逼近龙湫侧,转复发燥神悠然。
直是山灵有意作游戏,教我亦复无处穷真铨。
天台之瀑何狂颠,雁山之瀑何婵嫣;
石门之瀑何宣阗,雁山之瀑何静妍。
化工事事无复笔,一瀑布尔形万千。
要知地位孤高依傍少,水亦变化如飞仙。

送惠崇上人归雁山
明·章纶

面壁多年住雁山,飞空一锡到龙湾。
石头来处何曾滑,松顶摩时却有还。
世界十方竿百尺,云霞一坞屋三间。
也知执意坚贞好,清净家风只自闲。

过丹方岭
明·章纶

千古丹方岭,游人去复来。
霜枫红似锦,春树碧于苔。
幽鸟逢人语,寒花待日开。
风光还复旧,正遇一阳回。
望 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的《题西林壁 》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维《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王维《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王安石《游洛迦山》
山势欲压海,禅宫向此开。
鱼龙腥不到,日月影先来。
树色攀擎出,钟声浪答回。
何期成吏役,暂此拂尘埃。

刘大櫆《西山》
西山过雨染朝岚,千尺平冈百顷潭。
啼鸟数声深树里,屏风十幅写江南。

元好问《台山杂咏》
颠风作力扫阴霾,白日青山四望开。
好个台山真面目,争教坡老不曾来。

韩承训《千山列屏》
层叠千山五寺藏,石门南面俨成行。
银屏冬去雪山阔,锦帐青回金谷长。
岚暗虎龙深隐伏,气蒸云雨结微茫。
无人拈出生花笔,辜负当年五色祥。

吴兆骞《长白山》
长白雄东北,嵯峨俯塞州。
迥临沧海署,独峙大荒秋。
白雪横千嶂,青天泻二流。
登封如可作,应待翠华游。

方仲荀《虎丘山》
海涌起平台,禅扉古木间。
出城先见塔,入寺始见山。
堂静参徒散,巢喧乳鹤还。
祖龙求宝剑,曾此凿孱颜。

顾炎武《嵩山》
位宅中央正,高疑上界邻。
石凯曾出启,岳降再生申。
老柏摇新翠,幽花茁晚馨。
岂知巢许窟,多有济时人。

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谭嗣同《晨登衡岳祝融峰》
身高殊不觉,四顾乃无峰。
但有浮云度,时时一荡胸。
地沉星尽没,天跃日初镕。
半勺洞庭水,秋寒欲起龙。

李白《望九华山送青阳韦仲堪》
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

毛泽东《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张固《独秀峰》
孤峰不与众人俦,直入青云势未休。
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

寇准《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岑参《经火山》
火山今始见,突兀蒲昌东。
赤焰烧虏云,炎氛蒸塞空。
不知阴阳炭,何独燃此中。
我来严冬时,山下多炎风。
人马尽汗流,孰知造化功。

萧雄《雪山》
万壑群峰远障天,峰峰积雪断仍连。
近山六月寒侵骨,不解冲寒尚有莲。

❸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画家( )的作品,它描绘了当时( )的生活景象。

(张择端)

(东京汴梁清明时节)

❹ 谁知道有关清明上河图的资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清明上河图》是春季

黑龙江省 思莹

“中华第一神品”《清明上河图》是举世闻名的绘画杰作,这幅不朽的风俗画卷,北宋风俗画作品。传世名作、一级国宝。《清明上河图》是绢本、淡设色,“高二十四点八厘米,长五百二十八点七厘米”,“原作”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今在网上 见到开封市教师孔宪易先生,他在1981年《美术》杂志第二期上发表《清明上河图的“清明”质疑》一文,列举了八项理由;及其他人认定《清明上河图》上所绘是秋景一说,我认为不妥,张择瑞是何等人也?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他怎么能返这样严重的错误哪?现据我家收藏的“摹本”《清明上河图》,探讨如下:
一、“画卷右首有驮负10篓‘木炭’的驴子。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每年农历十月,汴京始‘进暖炉炭,帏前皆置酒作暖会’,‘若说清明节前后进暖炉炭,违背宋人生活习俗。’孟元老和张择端生活在同一时代,《东京梦华录》是研究北宋汴梁风土民俗的重要资料,所述史事当是可信的。”
而我见到的是驮负10篓木段的毛驴子。看第一只毛驴子正面的筐里直插着五个木段是用来饶火的,三分之二在筐里,三分之一在筐外,其它毛驴子也是这样。 还有一处在画的第四座桥上头,五头猪前,抱小孩旁的树下三头毛驴子驮着用来饶火的木段待售。
二、“画面有一农家短篱内长满了像茄子一类的作物,更为有趣的是几名孩童赤身嬉戏追逐,这些都不可是清明时节的事物。”
我找遍整个“摹本”《清明上河图》,没有发现这一情景。却是俩个小孩趴墙头看热闹,后面是一片初禄空旷的菜园子,格子式的池埂子里有二人打水浇地清晰可见。所说的“有一农家短篱”,整个图里只有一处“短篱”,有一位老夫人在洗衣服。其它都是土墙。
三、“画面上的人物拿扇者有十多人,有扇风状,有遮阳状,常识告诉人们伏天用扇,初春用扇者极少见。 ”
《清明上河图》“摹本”有多人拿扇者不假,但是扇风遮阳状,难以让人直信。第一个拿扇者是骑马人,而在他右侧是位买扇老者,随后便是卖扇子的小商贩。并且位于城门前第二座桥下路边。画面拿扇人多为老者,且在图尾部有两老者拿扇左则遮光住步观看。画家是反应小商贩抓住了商机的提前量,而买者也是富有生活经验的老人或是远道而来的骑马人。

四、“草帽、竹笠在画面上多处出现。‘草帽、竹笠是御暑、御雨的东西,图中既不下雨,这肯定是御阳用的,根据当时汴梁的气候,清明节似无此必要,这是值得我们怀疑的。’”
“草帽”应是宽边帽子。首先带宽边帽子的人是骑马官人,帽上明显有装饰品;其二是带宽边帽子的女人,帽子的形壮象家用的盆倒扣在头上,除脸外还有丝布帘围着。这两人首先带宽边帽子出现,以他(她)们的身份和地位是不能带草帽、竹笠之物的。宽边帽子多达十五种以上,由此可见,说明画家是在描述宽边帽子的种类的,而不是“草帽、竹笠”之物。
五、“画面上酒肆多处,酒旗上写着‘新酒’二字,而《东京梦华录》云:‘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醉仙锦,市人争饮(见该书‘中秋’条)。’宋代新谷下来要酿醪酒喜庆丰收,不然无新酒可言。 ”
“新酒”应是“新潮”。洒、潮字在图上一眼就能辩认出来。“美食”、“美荣”和大大的“脚”字还有阁间门上的“雅浦”字,加上房上高高的装饰可真的“新潮”了。看:赶时卯追新潮在北宋时就胜行了。
六、“画面上有一处招牌上写着‘口暑饮子’这样的小茶水摊。‘如果‘口暑饮子’中的‘暑’字不错的话,这足以说明它的季节。’”
《清明上河图》“摹本”里没有见到。
七、“河岸及桥上有好几处小贩的货桌上都摆着切开的西瓜。宋时古都汴梁的早春乍暖还寒,不可能有西瓜一类鲜果。”
《 清明上河图》“摹本”里也没有找到。
八、“画面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的行列,土坟后面向城市一段。细细分析,这些人虽然有上坟扫墓的可能,倒不如说它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因为,上坟四季皆有可能,就插花而言,春秋二季都能解释得通。”
“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从”“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些”的说法,对第一队乘轿、骑马者带着仆人来说还过得去;可是第二队老两口、小两口骑驴不带仆人,第三队妻骑马只带一个仆人,第四队乘轿、骑马后跟一个仆人和第五队妻骑马只带一个仆人也能说是秋猎而归更恰当了些吗?你想:一年当中那一天或那一个节气有这么多队伍到城郊区去做同一件事情哪?

九、光着身子、露着双膀的大人、小孩之说是秋季。我看也不恰当,光身是各有其因。第一第二长跑而在光背,第三光上身者,地上放着包伏和菜橔子,背重物走远路能不光背吗?且最后一个光背挑重担子满脸流污能不这样做吗?
十、画面到进城就戛然而此了,这也是围绕着清明节的需要。再画就离题太远了。
所以,《 清明上河图》是春季而无疑。

❺ 清明上河图是谁画的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画的。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版,宽24.8厘米,权长528厘米,绢本设色。该画卷是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作品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5)插花百舸争流扩展阅读:

作品赏析:

《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时期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状况,主要是汴京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繁荣景象。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图画中。

图中所绘城廓市桥屋庐之远近高下,草树牛驴驼之大小出没,以及居者行者,舟车之往还先后,皆曲尽其仪态而莫可数记,全副场面浩大,内容极为丰富,整幅画作气势宏大、构图严谨、笔法细致,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

❻ 旧中国曾经蒙受的耻辱和今日祖国的强大

平等条约一览表
南京条约 1842年8月 英国
主要内容
1.割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2100万银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要与英方商定
影响
1.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端
2.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转化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最主要的矛盾
4.中国人民从此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
5.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 1844年 英国
主要内容
从中攫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拘留等特权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 1844年 美国和法国
主要内容
取得更多的侵略权益

天津条约 1858年夏 俄美英法
主要内容
1.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增开沿海沿江是10处商口岸
3.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4.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5.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经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常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主要内容
1.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4.对英法两国的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与北京条约的共同影响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北京条约 1860年 俄国
至19世纪80年代 ,侵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马关条约 1895年4月 日本
主要内容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
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日本轮船可以沿内河驶入以上各口岸
4.日本可以在华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影响
1.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再一步遭受受严重损失
2.此后帝国主义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迫使清政府不得不向列强进行政治大借款
4.新通商口案的开辟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
5.允许日本在华投资办厂,拓展了其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美俄日法德意奥
主要内容
1.清政府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
2.赔偿以中国的关税和盐税做抵押,中国的税收在更大程度上受到外国控制
3.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届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地驻兵保护
4.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
5.惩办义和团运动中曾与列强“作对”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和参加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
6.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影响
这样的使馆界成为列强在中国都城的占领地
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镇压人民的工具
列强可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

下面列出了部分中国政府或大多数中国人认为是不平等的条约。

中俄蒙协约(民国4年(1915年)6月7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外蒙古,恰克图)
民四条约(二十一条)(民国4年(1915年)5月25日,中国与日本,签约地点:北京)
满洲里界约(1911年(宣统3年)12月20日,中国与俄国,签约地点:满洲里)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1906年(光绪32年)4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
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5年(光绪31年)12月22日,签约地点:北京)
辛丑条约(1901年(光绪27年)9月7日,签约地点:北京)
广州湾租界条约(时间:1899年(光绪25年)11月16日;签约地点:广州湾;中国与法国)
订租威海卫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7月1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时间:1898年(光绪24年)6月9日;签约地点:北京;中国与英国)
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27日,签约地点:北京。1898年5月7日在俄国彼得堡签订了《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光绪24年)3月6日,北京;中国与德国)
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6年(光绪22年)7月21日,签订于北京)
中俄密约(1896年(光绪22年)6月3日,莫斯科)
马关条约(1895年(光绪21年)4月17日,马关,与日本)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1890年(光绪16年)3月17日,印度加尔各答;补充修订:1893年12月5日,大吉岭)
中英烟台条约(1876年(光绪2年)烟台;中国与英国)
中日北京专条(1874年(同治13年)10月31日)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同治3年)10月7日,塔尔巴哈台)
中德通商条约(1861年(咸丰11年)9月2日,天津)
北京条约
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1月14日,北京)
中法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5日,北京)
中英北京条约(1860年(咸丰10年)10月24日,北京)
天津条约
中法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7日,天津)
中英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26日,天津)
中美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8日,天津)
中俄天津条约(1858年(咸丰8年)6月13日,天津)
中俄瑷珲条约(1858年(咸丰8年)5月28日,瑷珲)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1854年(咸丰4年)7月5日,上海)
中俄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1851年(咸丰元年)8月6日,伊犁)
黄埔条约(1844年(道光24年)10月24日,与法国,黄埔)
望厦条约(1844年(道光24年)7月3日,与美国,望厦)
虎门条约(1843年(道光23年)10月8日,与英国,虎门)
南京条约(1842年(道光22年)8月29日,与英国,南京)
1917年,德国和奥匈帝国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而被废除不平等条约。1917年苏联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事后未完全兑现,亦无退还条约中获得的领土)。1943年,美国和英国自愿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意大利和日本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中国的敌对国失去他们的特殊地位。1946年,法国放弃其在中国的特权。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立后,不承认以前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

❼ 清明上河图是描写什么的

首段,汴京郊野春光。疏林薄雾,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五匹驮炭的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令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的特定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中段,繁忙的汴河码头。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看相算命的,有在饭铺进餐的。有间"王家纸马店”,是卖扫墓祭品的。河里船只来往,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紧张卸货。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因状若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或用竹篙撑,或用长竹钩住桥梁,或用麻绳挽船,或忙着放下桅杆以顺利通过桥拱。邻船的人也指指点点像在大声吆喝着什么。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紧张议论,期盼大船顺利通过。
后段,热闹的市区街道。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屋宇鳞次栉比。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商店中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还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整面修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做生意的商贾、看街景的士绅、骑马的官吏、叫卖的小贩、乘轿的大家眷属、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问路的外乡游客、听说书的街巷小儿、酒楼中狂饮的豪门子弟、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太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计描绘了五百五十多人物;牛、马、骡、驴等牲畜五、六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多艘;房屋、桥梁、城楼等也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
《清明上河图》景物繁多,巨细无遗,却并不显得琐碎繁缛,表现出画家对大场面宏观把握的能力,以及于真放中见精微的绘画境界,令人无法不钦佩其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生动传神的表现力。
这幅是清明上河图的仿本,(清院本)清明上河图,由清宫画院的五位画家陈枚、孙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1736年)合作画成,可以说是按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长之作品,再加上明清时代特殊风俗,如踏青、表演等等娱乐活动,因此增加了许多丰富的情节,如戏剧、猴戏、特技、擂台等等,画的事物繁多,虽然失去了宋代古制,却是研究明清之际社会风俗不可缺的材料。同时,由于西洋画风的影响,街道房舍,均以透视原理作画,并有西式建筑列置其中。此卷用色鲜丽明亮,用笔圆熟细致,界画桥梁、屋宇、人物皆细腻严谨,是院画中极精之作。

❽ 怎样给插花作品命名

给插花作品的命名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方法:

一,形象命名。内即根据插花作品的容外部造型命名。命名时逐形写神,以假当真,运用形象思维去展开联想,去比拟真景,依其神态恰当命名。

二,抽象命名。即依据作品表现的主题或意境命名。其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1)借用古诗名词命名。如“野渡自横”、“春江水暖”等。这类命名寓意深刻,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究。
(2)借用典故命名。如“小杜遗踪”、“诗仙欲飘”等。这类命名纵越历史,以(3)依据花材的象征意义和花语命名。如“岁寒三友”、“富贵平安”等。这类命名需要有较好的植物学知识和文学修养,命名才能恰到好处。
(4)巧借植物季相景观命名。如“春之歌”、“秋色、春意”等。这类命名体现了日月星晨及四季的变化,具有较强的时令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5)空灵式命名。如“感应点”、“预感”等。这类命名求其“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采用实景虚题、虚实相兼的手法,以达到空灵的艺术境界。

热点内容
花卉大棚投资多少钱 发布:2025-05-14 07:47:19 浏览:374
雷丝百合 发布:2025-05-14 07:40:55 浏览:984
红裙车模情人节养眼 发布:2025-05-14 07:29:48 浏览:814
七夕有些什么风俗 发布:2025-05-14 07:29:06 浏览:683
121期梅花诗 发布:2025-05-14 07:29:02 浏览:412
kiki花艺师 发布:2025-05-14 07:27:29 浏览:944
橙光百合分类 发布:2025-05-14 07:21:12 浏览:234
花艺群聚 发布:2025-05-14 07:21:08 浏览:112
小盆景换土 发布:2025-05-14 07:13:22 浏览:749
仿真花艺前景 发布:2025-05-14 07:13:19 浏览: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