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分苗
Ⅰ 急需一花卉种植设计方案
一、课程概况花卉栽培技术是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种植类各专业的学习者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课内学时90,学分5。二、内容体系及教学要求本课程以花卉栽培,特别是草本花卉的栽培为主要内容,但也包括水生花卉、温室花卉、亚灌木及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观叶植物、草坪与地被植物等。花卉栽培可分为生产栽培、观赏栽培和标本栽培等,本课程以生产栽培为主线进行介绍,因为花卉的生产栽培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课程内容包括露地花卉、水生花卉、温室花卉、亚灌木及木本花卉、兰科花卉、观叶植物、草坪植物与地被植物。要求学习者掌握或了解各类主要花卉形态特征、栽培技术、繁殖方法与园林应用等方面内容,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推论并自学教材未涉及的一些花卉大致的栽培方法等,能根据不同地区、条件及用途安排和指导花卉生产。具体各章的教学要求分重点掌握、一般掌握和了解三个层次,重点掌握的是本章的核心内容,一般掌握的为基本内容。考试以重点掌握和一般掌握的内容为主,了解的内容在考试中占比例较小。学习花卉栽培技术课程最好先修园艺基础,掌握园艺学(果树、花卉和蔬菜等)共性的、基础的内容,学习者最好具有植物、土壤与肥料、遗传与育种、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三、教学媒体1.文字教材《花卉栽培技术》,为合一型,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5月第一版,主编刘庆华教授。文字教材较系统、较全面地介绍了花卉栽培技术课程的内容。2.录像教材,为重点讲授型8学时(包括一些扩展的内容),刘庆华教授主讲。2004年6月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每课内容安排如下:序号章节名称教学内容1绪论绪论和花卉分类2(环境与设施)影响花卉生长的环境因子与栽培设施3露地花卉露地花卉栽培4露地花卉
水生花卉露地球根花卉和水生花卉5温室花卉温室花卉栽培6亚灌木及木本花卉
兰科花卉亚灌木花卉、木本花卉及兰科花卉栽培7室内观叶类植物蕨类、室内观叶植物及仙人掌类花卉栽培8草坪及地被植物地被、草坪植物及盆景制作和插花艺术还有一些可供教学参考的专题录像教材,也可以用于课程实践环节教学:花卉栽培技术与应用 1片热带花培育 5片兰花栽培、牡丹催花技术 1片花卉栽培技术 5片切花生产 3片家庭养花 2片盆景制作 2片芦荟的种植 1片月季花 1片插花技术 6片录像带目录:梅花栽培 104分钟百合花栽培技术 56分钟无土栽培室内观赏花 58分钟3.对各教学点辅导教师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网上业务培训、开展教学研究、交流答疑等。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答疑。周次内容1在课程BBS互相认识2课程培训、答疑10教学情况交流18期末答疑(组织学生参加)四、课程教学进度安排表时间学习内容文字教材录像教材教学安排第1周绪论第1、2讲在课程BBS 交流第2~4周露地花卉第1章第3、4讲课程培训;学习小组活动(学生);第5~6周水生花卉第2章第4讲公布实验实习安排;集中辅导答疑;收看录像1~4;第7~9周温室花卉第3章第5讲学习小组活动;批改形考1;第10~12周亚灌木及木本花卉第4章第6讲教学情况交流; 第13~14周兰科花卉第5章第6讲收看录像5~8;集中辅导答疑;指导学生确定调查报告题目;批改形考2; 第15~16周观叶类植物第6章第7讲指导学生查资料;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第17周草坪及地被植物第7章第8讲批改形考3;集中辅导答疑;指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收并批改;第18~19周期末复习集中答疑及网上答疑;批改形考4。第20周期末考试五、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教学媒体主要内容主要作用时间安排文字教材系统介绍全部内容。系统传授知识。共17周,自学为主。录像教材(VCD)重点讲解,生产操作演示。重点讲解、学习指导。VCD配送、为学生播放或供借阅。网上大纲、大教研室活动、教师培训、随时邮件答疑教学情况交流。第1、2、10、18周(具体时间见当时网上教学活动安排表)。六、教学过程的组织学生平时以自学为主,要求学生做自学笔记,每学完一章内容,自己学会归纳总结。独立完成每章后面的练习题。把学习中的问题记下来,及时提问。应按照学生居住或工作区域要求学生组织学习小组,选出小组负责人,每学期至少安排小组活动3次,达到学生互教互学,共同讨论的目的。辅导教师应根据学习小组的数量及分布情况,至少参加其中1~2次活动并检查学习小组活动记录。集中的电视课收视、辅导答疑、作业讲评每学期至少组织3~4次,教学点应备有课程录像带或VCD供学生借阅。集中辅导答疑,不赞成搞成系统面授,辅导教师要提前看辅导课,了解主讲教师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了解学生自学中和形成性考核中的问题,应针对学生的问题组织辅导。实验、实习应根据各地条件,分几次完成。参加实验、实习要完成实验、实习报告,地方的教学实施方案要规定进行6次课程实验、实习,并规定2次实验、实习报告为记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填在形成性考核册中。实验、实习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点要认真组织。对于基层的学生来说,仅有书本知识是不够的,必须联系生产实际。形成性考核虽然分为4次,但应该根据教学进度要求学生每周完成相应的部分,学习一章就完成一章的题目,不留待最后集中突击完成。这个形成性考核的量是中等分量的,辅导教师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多布置一些作业,可以适当提高难度。对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该适当补课。请各位老师及时批改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册,并及时把批改情况反馈给学生。七、实习内容各地根据生产实际选择进行6个实验、实习,其中2个实习成绩记入形成性考核。实验实习:实验:实验一 种子萌发力测定实验二 花卉种子生活力的测定实验三 花芽分化与花器结构观察实验四 花卉的繁殖实习:实习一 花卉育苗实习二 盆花栽培实习三 常见花卉的分类和栽培管理八、其他建议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课,必须保证实习的进行,否则是学不会这门课程的。特别是繁殖、育苗实习,安排的时间要比较长,使学生切实掌握此项技术。希望本课程辅导教师尽快了解远程教育,了解远程教育中各级电大教师的分工及职责,了解远程教育中的多种教学媒体,并学会使用这些媒体辅导学生的学习,了解远程教育的教学过程,努力按照要求做好每一教学环节的工作,做好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要求各位老师掌握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方法,要求会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够使用网上课件辅助教学、上网搜集资料、收发邮件等。要求各位老师上任后立即建立与中央电大主持教师的业务联系(通过电子邮件),加强学生学习信息的沟通与反馈,以便中央电大根据学生需要,及时安排主讲教师的辅导和答疑。要求各位老师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省级电大组织的各种教学、培训、研讨会等活动。希望各位老师尽量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单位的实验实习条件、研究课题等与电大学生共享,创造一切条件提高学生的水平,开阔学生的眼界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Ⅱ 花卉分株繁殖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能分株繁殖的植物有很多种,看你说的是哪种植物,当然能分株的植物在分株的时候肯定要注意处理伤口的,最主要的还是要把握好分株的时间,一般分株都不能在植物开花结果前后。
Ⅲ 家庭花卉分盆的作用是什么
1.分株繁来殖分株繁殖就是将自花卉的萌蘖枝、丛生枝、吸芽、匍匐枝等从母株上分割下来,另行栽植为独立新植株的方法。一些分蘖力较强的花卉,如腊梅、棕竹、凤尾竹、牡丹、芍药、兰花、万年青、玉簪、吊兰、虎耳草等均会在栽培盆中生长出新的幼苗。此外,匍匐茎上产生的小植株、基部生出的吸芽也会自然生根,成长为幼小植株,这些幼小植株可随时分离出来栽植。花卉分盆其实是将幼小植株分离出来单独培养,因而是一种花卉繁殖的手段。
2.生长的需要多株花卉共同生长在一个盆中,共同吸收同一个盆中的养分,争夺光照水分,势必会影响到他们的生长。因而分盆也是花卉生长的需要。
3.更换新土、增加营养伴生分盆,一般要在添加或重新配置营养土以更加适应花卉生长的需要。同时会加入有机肥等有机物料作为基础肥料施用。因而换盆时可以为花卉更换新土、增加营养。
4.清理腐根及土壤连作障碍换盆时也会将老的、腐烂的根系整理掉,并全部或部分更换新土。这一过程减少了以根系腐解微生物为食料线虫的繁衍风险,对于减缓土壤的连作障碍具有一定的作用。
Ⅳ 花卉组培苗的成活率要怎样提高
组织培养成功与否,关键有3个:一是要选用适合外植体的培养基;二是适期移栽;三是精心做好移栽后的养护工作。
试管苗在生根培养基中,在生根后十几天,长出1~5条白色的根,根逐渐伸长并长出侧根和根毛,一般具有3~5个叶片和一个顶芽,这时移栽最好。通常春季移栽比夏季移栽成活率要高。
小苗出瓶前需先打开瓶盖,锻炼1~3天,提高它们对病菌和外界环境条件各种不良因素的抵抗能力。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培养基易污染生霉,造成小苗腐烂死亡。小苗出瓶时要用镊子轻轻取出,用力不可过猛,否则易损伤小苗茎部和根部。取出后用温水轻轻将根部残存的培养基洗净,不然也易引起微生物滋生,导致根腐或茎腐。
将小苗移栽在浅盆中,培养土宜选用通透性好、排水力强的疏松土壤,一般以沙土与蛭石各半为好。移栽前将土压平,用细孔喷雾器喷两次水,使土壤湿透。待水渗下后再进行移植。栽时先用镊子等在土壤上扎一个小穴,再将小苗放入栽好。移栽后采用浸盆法浇水,同时要注意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开始几天空气相对湿度宜保持在90%以上,并将花盆罩上塑料薄膜罩(上开几个小孔,以利通风),1周后再去掉薄膜罩。刚移栽的试管苗,在10天之内要注意遮阳。同时每隔1~2天用浸水法浇灌一次营养液。经过这样逐步锻炼,即可使小苗适应新环境,2~3周后移到室外,放置在散射光处,以后逐渐增加光照。在室外经过1~2周之后再分栽上盆。
近年来一些花卉组培试管苗,并不在试管中诱导生根,而是将愈合组织分化的小植株直接扦插到消过毒的插床内,采用间歇喷雾法,在保持适当温、湿度的条件下促其生根。这样处理的试管苗生长健壮,移植到花盆时均已形成良好的根系,有利于幼苗的成活和生长。
Ⅳ 花卉分苗注意事项
花卉分苗也叫移苗,它是育苗的重要环节。通过分苗可以扩大花苗的营养面积,促进花苗的生长,降低育苗成本,促进某些花苗侧根的生长,降低苗的高度,减少猝倒病的蔓延,还有利于定植后缓苗。但移苗后有一段缓苗时间,增加了育苗天数。不要为了分苗而分苗。在分苗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根据育苗的目的和生产条件确定分苗的容器或地点。第1次分苗或用生长量较小的苗定植时,可在穴盘里分苗。用大苗定植选用塑料育苗钵分苗,或在苗床上开沟分苗。草本花卉提倡用塑料育苗钵分苗。大量生产的木本花卉的苗木一般在苗床开沟分苗比较适宜。家庭繁殖少量的花苗应在容器里分苗。
(2)分苗次数。育苗时间短的草本花卉提倡只分苗1~2次,育苗时间长的木本花木的苗木分苗2~3次。育苗时间长的多年生草本花卉盆栽可多次分苗。应当指出,生产上一般把定植前的叫秧苗或苗木,定植后的叫植株,但在室内盆栽花卉时,多年生的花卉往往需多次换大一号的盆移植,如君子兰,鹤望兰和众多的木本花卉,所以苗和植株并无确切分界线。
(3)分苗时间。什么时候分苗比较合适?原则上说在将要影响花苗生长的时候为宜,早了增加育苗成本,晚了影响苗的生长,一般在叶片刚互相遮荫时分苗。但在大量育苗时,不可能都选在最适宜的时间进行,可提前一些,让人等着农活比较主动,不要都等到该分苗时才进行,移苗晚的则生长受抑制。在分苗时还要考虑到花芽的分化,如果移苗的条件不好,移苗后缓苗严重,影响花芽的质量,最好避开花芽分化期。除了最重要的花卉外,许多花卉不同于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研究的那么深入而广泛,花卉在苗期什么时候花芽分化,外界各种环境条件对花芽分化有什么影响等,总之,创造好的移苗条件,移苗后很快缓苗,就不会给花芽的分化生长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4)分苗方法。当苗较小时进行分苗,草本花卉的胚茎很脆嫩,应手握子叶,不宜握胚茎,不小心容易使胚茎受伤,当然握子叶也要轻拿轻放。起苗时要认真淘汰病苗、锈根苗、畸形苗、无生长点的苗(老公苗)等,用杂交一代种子最容易出现无生长点的苗。如果幼苗不整齐,应将大小苗分别移植。起苗后应尽快移栽,否则要遮荫,用湿布盖上。将穴盘的苗移出前1~2天不要浇水,以免根系四周营养土散开伤根。而从苗床起苗的则相反,要提前4~6小时浇水,然后割坨。移苗深浅要适当,第1次移苗时以子叶露出土面1~2厘米为宜。如果子苗徒长,可深栽,或打弯将下胚茎(胚轴)埋入土中。移苗后要将温度提高到最适宜的范围,并增加空气湿度以利缓苗,可以适当增加碧卡根聪聪利于缓苗。
Ⅵ 露地宿根花卉间苗分栽有什么好处
露地宿根花卉栽植多采用分栽方式,结合日常养护的间苗进行扩栽。对于栽植时间长,分蘖较多,根系过于缠结的株丛要进行间苗分栽,也可直接间苗。由于分蘖及开花类型不同,间苗方式有异,以老株开花向四周分蘖的花卉,每年要从株丛周边稀疏,挖走新发幼枝,留下母根开花,如荷包牡丹、萱草类;对于不断更新花枝的类型,原来母根不再开花,要从中心挖走母根,留下更新芽开花,如荷兰菊、蜀葵等。
Ⅶ 花卉的组培苗有哪些作用
组织培养的成本较高。怎样才能做到成本低、效率高,是关系到此项新技术能否很快普及推广的问题。
(1)用自然光照培养:常规的组织培养,培养材料就是在日光灯下培养,需要大量灯管,同时每年约有半年以上时间需要用空调机降温,因此耗电量很大,并加大了设备投资。为了节约成本,用自然光代替人工灯光是完全可以的。实践证明,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用自然光培养比人工光照生长得还好。自然光照培养室一般可利用大窗户,在距窗1.5米左右的光强度,可超过日光灯下的强度。温度白天高、晚上低和光照强弱相一致,这样白天光合作用强,晚上呼吸作用低,积累多,消耗少,有利试管苗的培植。但在一年的最高最低温度时期,尚需人工进行调节。
(2)培养基的重复利用:节省培养基成本的办法就是重复利用。常规培养一般培植1个月左右就要转移,这时要将用过的培养基倒掉。为减少培养基的消耗,培养基可以回收再利用。具体方法是:如果1升培养基配25瓶,则把25瓶用过的培养基集中倒在一起,煮开后再定容到1升。对培养基在培养过程中消耗的部分营养要进行补充,如原来是用MS培养基,则可在用过的培养基中补充加入1/4的MS营养成分,不需要再加糖及琼脂。pH要重新调整到需要的酸碱度,然后分别装入培养瓶进行高压灭菌,即可再用。但要注意,对于已经污染的培养基,一般不宜再用。
(3)减少污染:接种室和培养室都要消毒灭菌,保持高度清洁。接种过程中防止灰尘及病菌孢子等进入培养瓶内。保持室内干燥可减少霉菌污染。只有减少污染才能加速增殖,这也是减少成本的一项重要措施。
Ⅷ 花卉炼苗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炼苗是在保护地来育苗的情况下源,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可使其定植后能迅速适应露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炼苗在定植前5~7天进行,且不可时间过长。炼苗方法主要是:停止加温,放风降温,减少浇水量。特别在温室大棚培育的花卉在冬春之季用于花坛种植的,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炼苗,否则不适应外界环境变化。
Ⅸ 常见的植物幼苗分为哪两种类型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并长成营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萌发条件
1、外界条件
适宜的温度:种子里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分解催化都需要在酶,而酶需要在一定的温度下才会进行催化作用。
充足的水分 :休眠的种子含水量一般只占干重的10%左右,种子必须吸收足够的水分才能启动一系列酶的活动,种子吸足水后种皮就会膨胀软化,氧气才会进入,呼吸才会增强。
充足的氧气:氧气充足时细胞的呼吸才会加强,酶的活动才会旺盛。
充足的阳光:一般种子萌发和光线关系不大,无论在黑暗或光照条件下都能正常进行,但有少数植物的种子,需要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萌发良好,如黄榕、烟草和莴苣的种子在无光条件下不能萌发。这类种子叫需光种子。而一些百合科植物和洋葱、番茄、曼陀罗的种子萌发则为光所抑制,这类种子称为嫌光种子。
2、自身条件
具有健全、成熟的胚:被昆虫咬坏了胚的种子不能萌发;种子在离开母体后,超过一定时间将丧失生命力也不能萌发。
不处于休眠状态:多数种子形成后,即使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暂时也不能萌发,这种现象被称为休眠。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种皮障碍。有些种子的种皮厚而坚硬,或种皮上附着蜡质层或角质层,使之不透水、不透气或对胚具有机械阻碍作用。二是有些果实或种子内部含有抑制种子萌发的物质。比如某些沙漠植物在长期的生活中,为了适应干旱的环境,在种子表面具有水溶性抑制物质,只有在大量降雨后,这些抑制物质被洗脱掉才能萌发,以保证形成的幼苗不致因缺水而枯死。对于休眠的种子,若需促进萌发,应针对不同原因解除休眠。
解除休眠方法
①冷水或温水浸种:用水浸种后可以软化种皮, 除去抑制物, 缩短种子发芽时间。不同树种应采用不同的水温进行水浸, 同时要注意水浸的时间不宜过长。
②机械处理:对硬实种子采用机械处理如切割、削破和擦伤种皮等可打破其休眠。
③药剂处理:用的化学药剂有过氧化氢等氧化剂和赤霉素、乙烯等激素。萌发过程
萌发过程
种子萌发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吸胀、萌动、发芽和幼苗形成。
吸胀:种子浸水后使种皮膨胀、软化,可以使更多的氧透过种皮进入种子内部,同时二氧化碳透过种皮排出,
萌动:种子内各种重量变化作用,贮藏物质进行转化,转移到生长点,使胚的体积扩大,胚根尖端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种子萌动,也称为“露白”。
发芽:种子萌动后,种胚继续生长,当胚根、胚芽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