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室外花卉
A.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以花草写初春之景然诗句是
作者:白居易复
原文:
孤山寺北贾亭西,制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阳光温暖的树木上栖息,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泥在筑巢。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总观赏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
B.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首诗描绘的初春景物画面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我觉得这些初春景物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给人的感觉是温馨惬意的,在春天的草地上微风拂过,带来阵阵花香,燕子衔泥做窝,暖暖的沙滩上有鸳鸯在睡觉,一派温馨自然的风景。
C.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表现了初春的哪些特征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明人王嗣爽在其《杜臆》中予以反驳说:“余曰:上二句两间(指天地间)莫非生意,下二句见万物莫不适性。岂不足以感发吾心之真乐乎?”王氏的意见是对的。此诗抓住景物特点写春色,画面优美,格调柔和,很能引发读者的喜春之情。
“迟日”,出自《诗经·七月》:“春日迟迟。”春天光照时间渐长,天气趋暖,正所谓“天初暖,日初长”(欧阳炯《春光好》)。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和谐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然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清人陶虞开称杜甫笔法高妙,能“以诗为画”(《说杜》),此诗可为印证。但这首五绝之妙并不止于“以诗为画”,诗人着意传达的还是他感受到的柔和春意。如果说春日迟迟、江山秀丽、清风徐徐、花草芬芳以及燕子、鸳鸯,都是诗人的视觉、触觉(风)、嗅觉所感,那么泥土之“融”、沙砾之“暖”,便不是五官的直接感觉了。只因为对春天的阳光明丽、惠风和畅、鸟语花香感受至深,诗人无须触摸就能想象出泥土的松湿和沙砾的温暖;而泥之融、沙之暖的体会又加深了对飞燕的轻盈、鸳鸯娇慵的视觉印象,从而使诗人的整个身心都沉浸于柔美和谐和春意之中。
D. 诗中乱花浅草写出初春的怎样的特点
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
E. 《钱塘湖春行》中充分显示对初春花草观察细致的诗句是哪两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F.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杜甫《绝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意勃发,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图。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一派生机、欣欣向荣的欢悦情怀的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