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差异
⑴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有何不同
东方式插花主要是以农耕文化为底蕴的以一种悠久的古老文明为渊源的具有含蓄、抽象版的插花权形式。主要包括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东方插花也可以称为典型的河流文化缩影,突出对线条、结构地崇拜,以简洁明快为特征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
西方式插花则是以游牧文化为底蕴,以粗旷、豪放为主要特征,极具征服感、随心所欲、无拘无束的插花形式。由于历史渊源的原因,西方插花结构气势庞大、颜色鲜艳而且用花量多。
⑵ 东西方插花艺术比较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专花朵聚集在一起属,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⑶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差别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的插花。这两种插花风格有着较明显的区别。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十大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
东、西方插花风格评析
东方和西方插花的形式,之所以有着明显的区别和特色.这是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决定的。欧美人性情奔放热烈,喜欢一些能够直接表露的东西,而东方人的性格与其相反,比较内向稳重,喜欢较含蓄的东西。如菲律宾报纸对此曾评述道:“英、美两国以插成大堆头为尚,亦以豪华色泽为主.万紫千红的花朵,争研斗丽地映入人们的眼帘,表现出那种豪华富贵的气氛.尤其适合用于圣诞、新年、生日、结婚、感恩节日。法国人素来是罗曼蒂克的,所以他们的插花是抽象的,以印象派来表现他们的民族性。中国人以风雅见称.有人用‘一枝独秀’来比喻花的美;又说‘莲之出于污泥而不染’,‘桃李争春’;又用松竹梅来代表寒冬三友;中国人用诗情画意来插的,这也是代表中国人的民族性。”
由此可见.插花艺术的表现.在较大的程度上受到民族习惯的影响.自然也使东、西方的插花各具特色。人们把西方大堆头的插花称为块面式插法.又把东方以勾线来表现插花的形式叫作线条式插花。
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往,各种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地被人们认识和吸取.东、西方插花出现了相互渗透的局面,彼此取长补短,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大多喜欢用色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⑷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不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一、关于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不同的形成原因详解如下:
综述: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2、东方插花艺术形成原因和历史简介: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3、西方插花艺术简介: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二、补充解释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2)、西方插花艺术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⑸ 东方插花艺术与西方插花艺术的区别
插花创作中的艺术美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如梅花因其横斜疏影、曲折多姿的姿态美,雅而不艳、幽香远逸的色彩美,逢冰雪而怒放、不畏严寒的内涵美而成为传统艺术插花的最佳素材。
花材的位置也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虚实结合、刚柔相济、气脉相连。如“画苑布置为妙”,“得画家写生折枝之妙,方有天趣”。
作品的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的色彩效果,力求艳而不俗、雅而不淡,据环境与创作的需要,色彩或绚丽、或素雅,使人的视觉感受明快而亮丽,清新而自然。
传统的艺术插花在造型上不求规则化,在情势上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外形轮廓不拘泥于一定的形式,为主题服务是造型创作的源泉。
对花明志、借花舒怀,创作具有诗情画意、包含自然美和人文美的作品,是艺术插花创作的宗旨。将花的形体美与人的构思美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神形兼备,具有内涵美、神韵美,这是东方插花艺术所独具的艺术美。
整体艺术美是指插花作品各创作环节之间、各创作要素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的有机配合所产生的综合艺术效果。即通过插花创作,同时创作一个高雅、浪漫、和谐的环境空间,产生一种环境艺术美。这是艺术插花的最终目的。
西方式插花具有西方艺术的特色。它的造型较整齐,多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与平衡,色彩浓烈,用材较多,插作繁密。所选花材有一定礼仪含义.西洋式插花的花色通常艳丽明快,花型规整。西式插花的特点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丰富。
西方插花的原则和艺术特点
西方插花讲究几何造型,下面就均衡、调和、韵律和意境四个方面探讨它的原则和艺术特点:
(一)均衡
均衡即作品的稳定感,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之分。因为西方插花是规则的几何构图,所以均衡问题很容易解决。为达到均衡常用方法有:
1、将主调花材对称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构图上,达到均衡的效果;
2、构图中心部分花材采用花大、色深、排列密、质地厚的花朵,边缘用花材与中心部分相反,这样便突出了主题及重心,达到构图的均衡。
由于西方插花花材用量多,易形成头重脚轻而失去均衡感。故常使用体积较大,质地厚重的广口容器,如陶瓷、金属材料等。大堆头插花和餐桌插花常常利用在中、下部插几朵大花或在基部插一些丝状,穗状叶片等附属物(如松柏类)。利用附属物的自然、飘逸来突出重点,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
(二)调和
调和既有对比又有变化,给人以和谐统一感。插花的调和包括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等等,这里主要探讨花材之间的调和问题,影响花材调和的主要因素是形和色,其中以色为主,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法:
1、用同色的同一种花材,色彩上变化不大,仅形状和大小有变化,无对比可言,自然就达到了调和。
2、花材用色调和色相相近的材料,形状上有一定的变化或相近,如红色和粉色,在色彩上自然是调和的。常采用同一种花相对集中和逐渐过渡来解决。
3、形状相同、颜色上使用对比色、如红与白、绿与红、黄与紫等。如构图中两种颜色花材相对均匀布置,或一种颜色相对集中,如亮黄色集中到中部,向外逐渐过渡为紫色,使两种颜色在对比中达到调和。
⑹ 试比较东西方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⑺ 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比较与发展四大趋势
我只是略微地学过一点。
西方插花讲究强烈的美感,给人以奔放热烈的印象。专大多喜欢用色属彩鲜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给人视觉上的艳丽震撼。因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拢,因而并不讲究造型与意境,只是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华贵,使气氛热闹。西方插花很注重几何构图,喜欢用S型和圆形。
东方插花则更注重线条感,使用花枝的数量并不多,形式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与变化,多采用青枝绿叶,着重于天然姿态美,轻描淡写,清雅绝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见长,一般只用二三种花色,简洁。
我知道的就这些。不知道你是否用得上。
:)
⑻ 从插花中可以看出东西方那些文化差异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⑼ 简述东西方插花特点与差异
插花分为东方式插花与西方式插花两大流派。东方式插花艺术可以说起源于中国。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以草月流、小泉流、古派流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可以说,中国、日本的插花构成了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则以欧美大陆国家为代表。
1.东方插花的艺术特点
(1).重视已经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体现东方汇花"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吟采取时,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同,俯仰相应,顾盼相互.
(4)注重花材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用自然的材料来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非常重视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
(6)表现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作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
2.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的讲究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式建筑艺术有相似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均衡,对称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认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和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