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式插花
A. 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其他分类
插花艺术,即指把剪切下来的植物的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和其他分类,希望能帮到你。
(一)插花艺术的表现手法
1、造型谐音式插花
以作品的装饰性为目的,追求花材造型装饰效果的一种插花表现手法。表现形式以花材为素材,纯作艺术装饰美的造型,只注重花材形、色的组合与运用,起源唐、宋,盛行于清。如“前程万里”、“百年好合”、“万事如意”等作品选用具有特别象征意义的植物和非植物性材料进行造型,表示祝福、祝贺等某些有特殊意义的感情寄托。
2、写意式插花
注重神态的表现和作者情趣的抒发,表达作者的意境,采用借物寓意,寄情于花材的神采、风韵及象征意义来传递作者的思想和感情,侧重内涵表达,构思严谨,同时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倾诉或冥想,选择花材比较自由,如两岸一家亲等。
3、写景式插花
借用花材,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观美的一种插花表现形式,即所谓写景式插花(如火把节),也叫盆景式插花,其萌芽于汉代,初现于唐代,盛行于清代。主要特点是以盘花式样,通过盆景手法
石、湖水以及原野的自然美景、层次,来展现自然界的万物景观。如荷塘情趣,着力表现花草树木、作物自然生长的姿态、神韵,讲求它们的形、色之美。
(二)插花艺术的分类
1、自由插花
按艺术手法不同可以采用礼仪插花的技巧和优点,不拘形式地进行插花。用写景式、盆景式、写意式、抽象式等装饰性强的插花手法均可。
2、艺术插花
艺术插花是用于美化环境,供艺术欣赏,活跃文化生活而采用的插花。这类插花的选材、构思、造型、布局等方面要有较高的创意,花材选用广泛,无论干花、鲜花都可以,但要强调各种花材的色调和姿态,要有神韵之美,主张以精取胜,主题突出,充满诗情画意,还要符合构图法则,造型可以不拘形式,自由活泼,多姿多态,并能充分表现作者的感情与意图,这是艺术插花的特点,也最能引起品赏者与创作者的思想共鸣,是一种最有魅力的插花。
3、礼仪插花
礼仪插花是用于各种庆典、会议、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的插花。其目的是增进友谊,表达敬意,烘托气氛或增添喜气等。这类插花整齐、简洁,花色鲜艳、明快,花材较多,给人以热烈、轻松之感,一般采用鲜花作花材,花插得紧密,花朵不宜过小。
(三)插花艺术的风格
1、西方式插花(欧美)
西方式插花起源于古埃及,原是用自然的、简单的花束来均匀地插满容器成密集的大花束,初步形成了造型简单、规整,花朵匀称丰满,色彩艳丽,形态直立的西方大堆头式风格的插花。到18—19世纪,兴起花卉装饰作品,也具有体量大、容器大的特点,后也吸取了东方式的插花艺术手法,在插花时,不仅用材种类丰富,用量大,各种几何图形既匀称、丰满又对称,充分体现了形态美、色彩美和线条美(直立、斜出、下垂、弯曲的线条),且线条流畅、活泼、丰满的造型。花材主从分明,显得繁而不杂、多而不乱。
2、东方式插花
起源于中国,后传入日本。东方式插花有三大特点:①讲究排列及整体的协调;②追求多层次的美感;①注重插花作品的神韵及意境美。在各个朝代有其不同的审美情趣,隋唐时代讲究在容器下置一精美的几座,几座的作品后靠有名人字画,形成绘画、插花合为一体的风格,显得高雅、脱俗或富丽华贵。古人欣赏时,边饮美酒,边听音乐,即兴赋诗、作对,融插花艺术、生活与娱乐为一体,达到多层次、多趣味的美的享受。到五代时,则由酒赏发展成香赏,把插花作品欣赏与焚香结合在一起。明代时是把插花与品茗结合,高雅独特。
东方式插花用花不多,但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空白”的想象效应,同时对花材的大小、开度、花姿处理得当,能使作品活泼有致,别有风韵。
(四)插花艺术的造型形式
1、对称式
要求花多,形状整齐,结构紧凑,丰满。可插成各种几何图形,如球状、椭圆形、倒T形、塔形、三角形。插这种类型的花,要求大小适中,花形整齐,结构紧凑,造型丰满,表现雍容华贵、端庄典雅风格,具有热烈奔放和喜悦、欢庆的气氛。
2、水平式
主要花枝在容器中,向两侧横向平伸或横向微倾插入,两侧花枝可等长对称,也可不等长对称。
3、下垂式
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犹如悬崖、峭壁或瀑布一泻千里之势,更具生命和动态之美,也似轻纱飘柔、柳丝摇曳,具有柔美、优雅之态,许多具有细柔枝条及蔓生、半蔓生植物都宜用这种形式,如柳条、连翘、迎春、绣线菊、长春藤等。
4、倾斜式
主要将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表现一种动态美感,比较活泼生动,宜多选用线状花材并具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如杜鹃、山茶、梅花等许多木本花枝都适合插成此类型。
5、不对称式
该组合图形(如L形等),用花相对少些,选用花材面广,疏密有致,以表现植物自然生长的线条美、姿态美、颜色美,搭配艳丽、别致、生动、活泼。
B. 写景式插花与自然式插花的区别
借用花材,真实地表现大自然景观美的一种插花表现形式,即所谓写景式插花(如火把节),也叫盆景式插花,其萌芽于汉代
C. 从各个方面详细阐述东方传统插花艺术与西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区别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风格特点
一、自然之“真”
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以自然美为最佳的艺术追求和表现。
讲求“物随原境”,“形肖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袁宏道:使观者疑花丛生于碗底方妙
二、人文之“善”
受儒家以“善”为宗旨的美学思想的影响,对花卉赋予了美好的象征含义,讲求材必有意,意必吉祥 用象征、寓意、谐音的技巧,以借花明志、对花舒怀,并给作品赋以某种命题,使作品展现一种特定的意境,这是传统东方插花所特有的风格。 。
三、艺术之“美”
包括素材美、布局美、色彩美、造型美、构思美和整体艺术美
素材美:善用木本花材,突出线条造型。
布局讲求画理书法,如“画苑布置为妙” 。
色彩创意追求统一和谐,艳而不俗、雅而不淡
造型上不求规则化,任由发挥,以达明示主题为度
追求整体艺术美四、“圣”洁之尊
东方人认为花卉是神圣的,以一种崇敬的心惰去对待她,以花悟道、修身养性,使插花也有一种神圣感 。 讲求“心正花正”,进而“花正心正”。以自然之美来正人之心态,来怡情娱趣,这是真正的艺术境界。
二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1.起把紧: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一株生长着的植物,以显示其自然生机。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3.花型也符合植物自然形态。
二、借鉴同类艺术创作的艺术手法
1:重视线条的应用
常用木本枝条作为主要花材,运用枝条的不同线条形态表现不同的外延美与内涵美,使作品更加生动活泼,更富于艺术表现力。
2:高低错落,参差有致
插花的位置安排不可太均匀对称、平齐成列,要高低俯仰,前后伸展,有所变化 。
3:虚实结合,刚柔相济
A.疏密有致
插花材料之间不可密不透风,也不要平均间隔.要上疏下密、上散下聚。
B.浓淡适宜
花色太浓时宜用浅色小花使之淡化,材质太硬太重时,则宜加些轻柔的枝叶使之柔和。
C.留空白
如盆景式插花,一侧布置插花,另一侧大片留下空白,使人有观赏和想像的余地 。空白出余韵 。
4:呼应关系
注意花材的方向性,使材料在俯仰之间、顾盼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浑然融为一体,从而生机勃勃,开合自如。
5:对比关系
通过对比,可以使素材之间互相比较,各自突出,或使作品的精华部分得以强调。有对比才能使构图显得生动活泼,不致平铺直叙。对比有高低、疏密、大小、虚实、色彩的对比等等。
6宾主关系
插花时要确立宾主关系,可使主题更为集中,避免因主次不明而造成散漫。
主,是作品的中心内容。而宾则处于衬托的地位,无论从色彩、趋向,都是把主摆在显要的地位为目的。
三、讲求意境,寓意于花,更赋命题
1:意境
注重花材所表达的内容美,即意境美。讲究借物寓意,以形传神,内涵丰富多彩,意境含蓄深远,耐人寻味和遐思,表现诗情画意,以秀丽多姿、清雅绝俗见长,这是西方插花乃至于其他插花中所没有的。
2:寓意于花
人们赋予花木象征的含义,以借花言志或抒发情怀,寓教于花。故有所谓花意与花语。花木象征含义的由来有 :
1.以花名的谐音定意
2.以花木的形象定意
3.以花木的生长习性定意
4.按传说、时令定意
3:作品的命名与意境的表达
命名对插花作品的意境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可引导欣赏者对作品的联想,与作者在情感上取得共鸣。
命名方式有两种:
1.规定命题命名
先命名,然后再根据命名进行创作
2.自由命题命名
创作完成之后,根据其表现的题材、主题及意境等内容再命名
以花材的象征含义和特性来取名
如以竹、松、兰、菊、桂花等花材创作的“君子之尊”
罗宁作
引自赖尔聪主编《昆明世博会插花大赛获奖作品集2》
借助植物的季相景观变化来命名
如作品“秋色正酣”
薛立新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以插花作品的造型命名
如作品“腾飞”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以自然界山水风光来命名
如“漓江春色”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作品以一种情愫和情感来命名
如“水结同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以抽象的手法来表现,命名的自由度更大
如右图,有如蜻蜓点水,让人联想“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境。
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三节写景式插花的表现技法
1、布局的要求
写景式插花讲求远景、中景、近景的安排。运用透视的角度用“远近法”来布置景物。多株布景时要分组处理,四株要三株密集,一株分开,五株时按三株二株分组,三株也按二株一株分开。高矮各异,不可平齐,也不排列于同一直线上,且姿态变化,相互呼应,生动有趣。
2、花材的选配
写实景基本忠实于自然景象,用景中之花材;写意景则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来表现湖光山色、雪雨风霜等自然景象。
选材广泛,可用山花野草配以清奇枝杈,或选用有代表性的植物来表现大自然的无穷变化。
3、容器和配件的陪衬
写景式插花使用的容器多是深度较浅而宽大的广口浅盆。写景时往往选用一些恰当的配件来烘托气氛、渲染景观
4、写意写景的表现技法
除了写实写景之外,还可以用概括的、抽象的艺术手法来表现自然,如用粗放的线条模糊地勾勒出景观的大致轮廓,似像非像,以引起人们的联想,这种写意的手法往往比实际景观更加感人
四 东方传统插花基本花型
1、基本花型的结构
东方式基本花型一般都由三个主枝构成骨架,然后再在各主枝的周围,插些长度不同的辅助枝条以填补空间,使花型丰满并有层次感第一主枝决定花型的基本形态,如直立、倾斜或下垂,其长度取花器高度与直径之和的1.5-2倍。
第二主枝一般与第一主枝使用同一种花材,以弥补第一主枝之不足,向前倾斜的空间伸展,使花型具有一定的宽度和深度,呈现立体感。其长度应为第一主枝的1/2或3/4。
第三主枝作用是使花型得以均衡。可与第一、第二主枝取同一花材,也可另取其他花材,若第一、第二主枝用了木本花材时,则第三主枝可选草本花材,以求形体和色彩有所变化,它的长度应是第二主枝的1/2或3/4。
从枝是陪衬和烘托各主枝的枝条,其长度应比它所陪衬的枝条短,辅助于各个主枝的周围,数量根据需要而定,能达效果即可。一般选用与主枝相同的花材,若三主枝都选择了木本的花材,则辅助枝应选草本花材。
各枝条的相互位置和插枝角度不同,则花型就有所不同,可以变换出许多花型,增加作品的变化性。
2、东方式常见基本花型
A.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现刚劲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态,给人以端庄稳重的艺术美。宜平视观赏。
“和顺团圆” 王莲英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古典插花名著名品赏析》
B.倾斜型
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右图引自黎佩霞、范燕萍主编《插花艺术基础》
C.平展型
平展型是将主要花枝横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着重表现其横斜的线条美或横向展开的色带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与花器成水平状造型。
“醉世第一娇” 王莲英作
引自王莲英、秦魁杰主编《中国传统插花艺术》
D:下垂型
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动而富装饰性。 右图引自黎佩霞著《实用插花要领与实例》
E.合并花型(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作品 。
“春” 谢晓荣作
引自赖尔聪主编《昆明世博会插花大赛获奖作品集1》
F.写景式插花
写景式插花是在盆内的方寸之间表现自然景色的一种插花形式
“幽静” 王路昌作 西方式插花具有西方艺术的特色。它的造型较整齐,多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与平衡,色彩浓烈,用材较多,插作繁密。所选花材有一定礼仪含义.西洋式插花的花色通常艳丽明快,花型规整。西式插花的特点之一是用花量大,色彩丰富。西方插花的原则和艺术特点西方插花讲究几何造型,下面就均衡、调和、韵律和意境四个方面探讨它的原则和艺术特点: (一)均衡均衡即作品的稳定感,有对称均衡和不对称均衡之分。因为西方插花是规则的几何构图,所以均衡问题很容易解决。为达到均衡常用方法有:1、将主调花材对称均匀地分布在整个构图上,达到均衡的效果;2、构图中心部分花材采用花大、色深、排列密、质地厚的花朵,边缘用花材与中心部分相反,这样便突出了主题及重心,达到构图的均衡。由于西方插花花材用量多,易形成头重脚轻而失去均衡感。故常使用体积较大,质地厚重的广口容器,如陶瓷、金属材料等。大堆头插花和餐桌插花常常利用在中、下部插几朵大花或在基部插一些丝状,穗状叶片等附属物(如松柏类)。利用附属物的自然、飘逸来突出重点,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 (二)调和调和既有对比又有变化,给人以和谐统一感。插花的调和包括花材之间,花材与花器之间,作品与环境之间等等,这里主要探讨花材之间的调和问题,影响花材调和的主要因素是形和色,其中以色为主,主要有以下四种手法:1、用同色的同一种花材,色彩上变化不大,仅形状和大小有变化,无对比可言,自然就达到了调和。2、花材用色调和色相相近的材料,形状上有一定的变化或相近,如红色和粉色,在色彩上自然是调和的。常采用同一种花相对集中和逐渐过渡来解决。3、形状相同、颜色上使用对比色、如红与白、绿与红、黄与紫等。如构图中两种颜色花材相对均匀布置,或一种颜色相对集中,如亮黄色集中到中部,向外逐渐过渡为紫色,使两种颜色在对比中达到调和。4、花材无论颜色还是形状都有较大变化,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大堆头式插花中。此类作品采取调和的方法是:首先以形和色相协调的较大型花材为主体,数量上占优势。插制时又使其占据主要位置,并分布于构图的各部分,再用白色加以调和。借用丝带,金、银色容器等也有助于调和。 (三)韵律韵律即有组织有节奏的变化,主要是形和色的变化。西方插花(尤其是大堆头式插花)作品无论在形状和色彩上都要有一批主花(焦点花),然后再配2、3级花(线条花)及配料(补花)。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逐一插制,体现出静中有动、主次分明的韵律。 (四)意境西方插花直接热烈地表达人们的感情世界。如母亲节用香石竹,复活节用百合花,表达爱情用红玫瑰,月桂枝代表胜利,橄榄枝代表和平等。圣诞节人们都喜欢用一品红为主花、配以绿色的松枝、冬青叶,白色的香石竹和红色的果实,体现出圣诞节火热欢快气氛。
引自蔡仲娟主编《中外现代花艺——花之韵作品精选》
D. 写景花~中式传统插花四大类型之一
中式插花以基本型插作展示,用之传播及认识中华插花艺术的根本精神所在,使用的花材则尽量比照古法,也用些许外来新花材,使之兼具古典与现代生活精神,体会中华花艺的审美兴味。
写景花
【以描写大自然景观为艺术表现】
写景花,源于唐代而盛行于明末清初。明清时期盆景盛行,受其影响,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自然或赞美真实景观为目的,注重描写对象的季节感与地域性,有以“小景寄意千里”的妙境,在指掌、分寸的小空间营造优雅的景致。写景花以盘花为最多。
写景花是以表现自然为主,以描写宇宙万象给予人类眼睛的真实感为目的,重视自然美和现实趣味,因此形式美比内容更为重要,讲求外形、色彩与光线,以「真」为出发点,有亲切感。
不使用花器创作写景花时,自由性高,自主性宽,变化性大,想像空间广,作品更为纯粹。写景花可有七景的表现,即:居高临下、由近窥远、倚高垂视、阔远孤居、幽林夹缝、前仆后继以及左右逢源。七景连接成为一特大景,最为可观。
传统文化研究院~中式传统插花。
版权说明:文章仅为交流和学习之用,资料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作者致敬,若有异议请联系我,我们将以最快的时间予以处理。
E. 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
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艺术构思和适当地剪切整理以及摆插,表现花材的活力和自然美。那么中式式插花的基本造型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
1. 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现刚劲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态,给人以端庄稳重的艺术美。宜平视观赏。
2. 倾斜型
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3. 平展型
平展型是将主要花枝横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着重表现其横斜的'线条美或横向展开的色带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 左右,基本上与花器成水准状造型。
4. 下垂型
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动而富装饰性。
5. 合并花型(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作品。
6. 写景式插花
写景式插花是在盆内的方寸之间表现自然景色的一种插花形式。
F. 写景式插花源自唐代的
对,写景式插花源自唐代。
写景插花源于唐代的“春盘”。写景式插花忠实于自然,以描写宇宙万象的真实景观,以盘作大地,自然生长的草木为主材,赞颂大自然之美。因此,枝叶舒坦,枝脚自然,空间利落。写实插法也是清代主要的插花形式。
写景式插花特点:
写景花是以表现自然为主,以描写宇宙万象给予人类眼睛的真实感为目的,重视自然美和现实趣味,因此形式美比内容更为重要,讲求外形、色彩与光线,以「真」为出发点,有亲切感。不使用花器创作写景花时,自由性高,自主性宽,变化性大,想像空间广,作品更为纯粹。
写景花可有七景的表现,即:居高临下、由近窥远、倚高垂视、阔远孤居、幽林夹缝、前仆后继以及左右逢源。七景连接成为一特大景,最为可观。
G. 关于插花的几个问题!急急!30分
花材的寓意及谐音的运用 中国自古有用花草果木表达心情的风俗习惯,馈赠对方一些有意义的花材,表达内心语言。取自花材的形状、香气、季节,赋予花材特别的含意。用花的寓意、象征和谐音表达爱和友情。《诗经·卫风·木瓜》描述了用木瓜丢向意中人的“掷果”示爱风俗。特别是“莲”,“莲”的谐音同“恋”相同,为我国爱的花材的代表,暗示男女之间的爱恋。不仅花,莲子、莲藕也有同样的意义。年轻的女孩常送莲子给自己喜欢的男子,因莲子与“怜子”同音,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爱恋的心情。萱草为百合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一日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门,不见萱草花。”那时的成年男子,大多在外奔波,无法常回家向母亲请安,便在母亲居住的北堂屋栽植萱草,让母亲欣赏,忘掉忧愁,因此萱草又称忘忧草。芍药也叫“将离草”、“别离花”,情侣把它当作爱的证明,或理再次见面的证物。《诗经》有“维士与女,以其相谑,赠之以芍药”的描述:有许多少男少女谈笑着互相送芍药。“柳”是古人送别诗里常用的熟景。如王维《送元二使西安》中“渭城朝雨 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诗句。“柳”又发“留”的音,有惜别的意思。唐代诗人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一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折取柳枝送给远行的朋友,借此祝福朋友一路平安,告诉朋友,不愿你离去的心情。在插花艺术创作中,依据花材的谐音表达主题已成为中国传统插花的独有特色。如取玉兰、海棠、牡丹和桂花的谐音表达“玉堂富贵”的主题,反映人们祈盼既富而贵的意愿。以橘子、万年青和如意的谐音表达“万事如意”的主题。以铜钱、拂尘、万年青、李子的谐音“前程万里”的作品,以牡丹瓶插谐音“富贵太平”,以牡丹、水仙配佛像谐音为“富贵神仙”的清供插花也举不胜举。朝岁插花中最为明显,有喜庆、吉利、祈求平安、除旧布新、迎春接福的意思。
中国式
1.直立型
第一主枝直立向上插入容器中,表现刚劲挺拔或亭亭玉立的姿态,给人以端庄稳重的艺术美。宜平视观赏。
2.倾斜型
将主要花枝向外倾斜插入容器中,利用一些自然弯曲或倾斜生长的枝条,表现其生动活泼、富有动态的美感。宜平视观赏。总体轮廓应呈倾斜的长方形,即横向尺寸大于高度,才能显示出倾斜之美。
3.平展型
平展型是将主要花枝横向斜伸或平伸于容器中,着重表现其横斜的线条美或横向展开的色带美,第一主枝下斜成80o-90o左右,基本上与花器成水平状造型。
4下垂型
将主要花枝向下悬垂插入容器中,多利用蔓性、半蔓性以及花枝柔韧易弯曲的植物,表现其修长飘逸、弯曲流畅的线条美,画面生动而富装饰性。
5.合并花型(组景式插花)
合并花型是将两种相同或不同的花型组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整体的造型作品 。
6.写景式插花
写景式插花是在盆内的方寸之间表现自然景色的一种插花形式
西方式
对称式花型
三角型,扇型,倒T型,半球型,水平型,
圆锥型等
不对称式花型
L型,不等边三角型,弯月型,S型等
三角型是西方插花的基本形式之一。花型外形轮廓为对称的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下部最宽,越往上越窄,形似金字塔状。三角形结构均衡、优美,给人以整齐、庄严之感,适于会场、大厅、教堂装饰,置于墙角茶几或角落家具上。常用浅盆或较埃的花瓶作容器。
扇型为放射状造型,花由中心点呈放射状向四面延伸,如同一把张开的扇子。它用于迎宾庆典等礼仪活动中,以烘托热闹喜庆的气氛,装饰性极强
倒T型是单面观对称式花型,造型犹如英文字母T倒过来。插制时竖线须保持垂直状态,左右两侧的横线呈水平状或略下垂,左右水平线的长度一般是中央垂直线长的2/3,插发与三角型相似,但腰部较瘦,即花材集中在焦点附近,两侧花一般不超过焦点花高度,倒T型突出线性构图,宜使用有强烈线条感的花材
半球型
这是四面观赏对称构图的造型,插花的外形轮廓为半球型,所用的花材长度应基本一致,整个插花轮廓线应圆滑而没有明显的凹凸部分。半球型插花的花头较大,花器不甚突出。这种插花柔和浪漫,轻松舒适,常用于茶几、餐桌的装饰
圆锥型为四面观赏的对称花型。外形如宝塔,稳重、庄严。从每一个角度侧视均为三角形,俯视每一个层面均为圆形。其插法介于三角型与半球型之间。
l这是一个不对称花型,适于摆设在窗台或转角的位置。与倒T型基本相似,但它左右两侧不等长,一侧是长轴,另一侧是短轴,强调纵横两线向外延伸。
不等边三角型是一种一面观赏不对称均衡的花型,具有动态美。是艺术插花中最常用的花型。
H. 插花艺术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
花能解语 花香馥郁,花亦如人,观之闻之似能解人苦乐。淡香仿佛在轻轻地诉说,浓香犹如在欢愉地歌唱,芳香恰似在唤起美好的回忆,幽香好像在安抚烦乱的思绪。千姿百态,在和人们进行情感的交流。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插花艺术的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种,希望能帮到你。
(一)按艺术风格分
1.传统东方式插花
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以线条造型为主,注重自然典雅,构图活泼多变,讲究情趣和意境,重写意,用色淡雅,插花用材多以木本花材为主,不求量多色重,但求韵致与雅趣。
2.传统西方式插花
以美国、法国和荷兰等欧美国家为代表。其特点是色彩浓烈,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注重整体的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用材多以草本花材为主,花朵丰腴,色彩鲜艳,用花较多。
3.现代式插花
揉和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既有优美的线条,也有明快艳丽的色彩和较为规则的图案。更渗入了现代人的意识,追求变异,不受拘束,自由发挥。追求造型美,既具装饰性,也有一些抽象的意念。
(二)按使用目的分
1.礼仪插花 用于各种庆典仪式、迎来送往、婚丧嫁娶、探亲访友等社交礼仪活动中的插花叫礼仪插花。
2.艺术插花 用于美化、装饰环境或陈设在各种展览会上供艺术欣赏的插花叫艺术插花。
(三)按艺术表现手法分
1.写实的手法
以现实具体的植物形态、自然景色、动物或其他物体的特征作原型进行艺术再现。用写实手法插花的形式有自然式、写景式和象形式三种。、
自然式:主要表现花材的自然形态,根据所用主要花材形态不同有分直立型、倾斜型和下垂型。
写景式:模仿自然景色,将自然景观浓缩于盆中的插花形式。
象形式:模仿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态而进行的插花创作。
2.写意的手法
是东方式插花所特有的手法。利用花材的谐音、品格或形态等各种属性,来表达某种意念、情趣或哲理,寓意于花。配以贴切的命名,使观赏者产生共鸣,随着作者进入一个特定的意境,继续寻思、品味。古代的理念花、格花、心象花及现代的命题插花都属此类。
3.抽象的手法
不以具体的事物为依据,也不受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约束,只把花材作为造型要素中的点、线、面和色彩因素来进行造型。可分为理性抽象和感性抽象。
理性抽象:强调理性,不表达情感,纯装饰性插花。用抽象的数学和几何方法进行构图设计,以人工美取胜,具有一种对称、均衡的图案美,注重量感、质感和色彩。
感性抽象:不受任何约束,无固定形式,可任由作者灵感的发挥来创作,随意性强,变异性较大。
(四)按插花器皿分
1.瓶花:使用高身的花器,如陶瓷类花瓶、玻璃类花瓶等来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日本也称为投入花。
2.盘花:使用浅身阔口的容器进行创作的插花形式。因象盛放着的花一般,故日本称之为盛花。
3.钵花:钵可以看作是介于瓶与盘之间的一类花器。使用钵为容器进行的插花即为钵花。
4.篮花:使用篮子为容器进行的插花为篮花获叫花篮。
5.壁挂式插花:把花吊于栋梁或挂于窗壁称为吊花或挂花。
6.敷花:不用器皿,直接把花敷放于桌面上称敷花。多用于宴会餐桌等的摆设。
(五)按装饰部位分
1.桌摆花:摆放于桌子、台面等部位的插花称为桌摆花或摆设花。又可分为厅堂花、书房花、佛前供花、茶几花等。
2.服饰花:用于装饰人体的插花称为服饰花。又有头花、胸花、肩花、手腕花、花环等类型。
(六)按花材性质分
1.鲜花插花
指利用鲜切花进行的插花。最具插花艺术的典型特点,既具有自然花材的形态之美,又充满了真实的生命活力,艺术感染力最强。适于多种场合,特别是盛大而隆重的场合或重要的庆典活动,必须用鲜花插花,以烘托气氛。其缺点是水养时间短,且暗光下效果不好,不宜使用。
2.干花插花
利用干花花材进行的插花。干花既不失植物自然形态之美,又可随意染色。插作后经久耐用,管理方便,且不受采光限制,暗光下也可用。一般多用于走廊、底楼、无采光大厅、灯光暗的餐厅以及楼梯平台角落,咖啡厅、酒吧间等光纤较暗处也常用其装饰。其缺点是怕潮湿环境。
3.人造花插花
所用花材为人工仿制的各种植物材料,有绢花、涤纶花、塑料花等多种材质,有仿真的,也有随意设计和着色的,种类繁多。其特点是使用时间长,管理简便。适合于大型舞台、橱窗的装饰,家庭居室中也多有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