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花卉史
① 贵州历史上的名人
、赵旭:
(1812-1866),字石知,号晓峰,清朝贵州桐梓县人。幼年丧父,青年时代随其叔至山东腾县祖父官署居住。先后游学吴楚,阅历学识极富。回桐梓后,曾九次乡试不第。长期居家课读,与"西南世儒"郑珍、莫友芝情谊深厚。曾任桐梓、荔波教谕。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任荔波县教谕时,以实绩加翰林院孔目衔兼署都匀府教授。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农民起义军攻破荔波县城,旭受重伤后投江死。赵旭博学多才,关心桑梓的文化事业,曾采访桐梓掌故,编成《桐鉴》6卷、《被桐鉴》1卷、又编成《桐梓耆旧诗抄》1卷、《桐梓艺文志》4卷、《文学尔雅注》1卷、《琴鹤堂先泽拾遗》1卷、《蜀碧补遗》6卷。赵旭一生的主要成就是诗歌创作。著有《播川诗抄》8卷,选诗500余首。又有《播川全集》50集。一生坎坷,长期居住在农村,对贫苦农民的生活较了解。他写的诗,多反映贫苦老百姓的疾苦,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大胆揭露清军的腐败的社会的黑暗。语言朴质无华,通畅明快,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2、汪承潮:
字小瀛,号祖龙坑外人,贵州贵阳人。画家。工山水人物,能写真。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曾为麟庆《鸿雪因缘图记》绘黔中名胜。
3、王立中:
清朝贵州平越(今福泉县)人。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进士,入翰林院。
4、 安淦辛:
清朝贵州水西人。奢香后裔。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他禀请为奢香立碑于墓前,又修奢香祠于墓侧,立"奢香夫人故里"石柱标志于路旁。
5、陈钰:
(1814-1869),字二如,号一指山人,清朝贵州贵阳人。贵州籍指画名家自幼不喜科举,醉心水墨绘画,未到中年画名即已遍黔中,因用心过度,40度后双目失明,经数年治疗,重见光明。擅长指画,画人物、山水、花鸟、尤以人物最精。书画造诣甚高,可惜局于黔疆,无缘与海内外名家交游,难显其名声。陈钰的人物画,到民国年间仍有为其族人保存者。计有《一指山人行乐图》、《十八罗汉册》等。贵州省博物馆收藏有其画数种,有《钟馗破扇图轴》、《墨笔山水花卉散页》(十页)等。
6、何德胜:
(1814-1867),字安国,本姓刘,呼为刘二、何二,清朝贵州黄平木老坪人。农民起义军黄号军首领。生性倔强,好打抱不平,对清政府滥征捐税,强行"折征"的政策极为不满。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在瓮安天文组织起义,用黄布扎头,史称黄号军。建立有上大坪、轿顶山等根据地。九年(公元1859年)十月攻入开州,十年(公元1830年)四月拟攻贵阳,
7、舒光富:
(1814-1855),乳名舒大,民间称他舒裁缝,清朝贵州遵义人。幼读私塾,成年随父业盐商。清咸丰四年(公元1854年)二月参加独山杨元保农民起义,拉开了贵州咸丰同治年间农民大起义的序幕。起义失败后回家。
8、 谌厚光:
清朝贵州织金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进士。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任山西大同府知府,勤奋有为,玉河涨水时他组织修堤护城,平市商限息调剂,其盈虚缓急定为每年三限,商民称信。至仕归。
9、胡万育:
字仁山,清朝贵州黎平人。清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贡生。遵义黎柏容为开泰校官时,胡万育与之唱和颇多。著有《容膝山房诗集》二卷。
10、何开瀛:
字莱仙,清朝贵州清镇人。书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公元1821-1850年),曾为贡生,善书画,尤精兰竹。
11、赵钟域
字省三,又字友莪,清朝贵州普定人。画家。生活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曾为廪生,善画蛱蝶鱼虫。
12、杨沂秀:
字鲁川,贵州镇远人。为果勇侯杨芳之侄。系清朝道光年间进士,曾任陕西鄂县知县等。其女儿杨林贞工书画。
13、田溥:
字雪樵,清朝贵州绥阳人。画家。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年间贡生,工水墨山水画,师法董、巨。
14、徐樗:
清朝贵州铜仁人。清道光(1821-1850年)中监生。《黔诗纪略后编》录有其诗,并称善画。
15、史荻洲:
字胜书,清朝贵州黔西州(今黔西县)人。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与黔西诗人、书法家张琚结"桐荫诗社"。十五年(公元1835年)中举人
16、任必达:
字裴然,清朝贵州清平县(今凯里)人
17、杨开秀:
字实田,号云卿,贵州绥阳县人。应乡试久不中,直到五十岁才中举人。一生以教书为业。
18、郭超凡:
(?-1858),字小袁,贵州清镇人。幼时聪明好学,十七岁时就很有文名,学者徐光文给他起名"超凡"。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中进士。
② 贵州气候适合种植什么花卉园艺
适合种植月季。这园艺观赏性很强的。
月季花(学名:Rosa chinensis Jacq.):被称为花中皇后,又称“月月红”,是常绿、半常绿低矮灌木,四季开花﹐一般为红色﹐或粉色、偶有白色和黄色﹐可作为观赏植物,也可作为药用植物,亦称月季。有三个自然变种,现代月季花型多样,有单瓣和重瓣,还有高心卷边等优美花型;其色彩艳丽、丰富,不仅有红、粉黄、白等单色,还有混色、银边等品种;多数品种有芳香。月季的品种繁多,世界上已有近万种,中国也有千种以上。
形态特征
月季花是直立灌木,高1-2米;小枝粗壮,圆柱形,近无毛,有短粗的钩状皮刺。小叶3-5,稀7,连叶柄长5-11厘米,小叶片宽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2.5-6厘米,宽1-3厘米,先端长渐尖或渐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近无毛,上面暗绿色,常带光泽,下面颜色较浅,顶生小叶片有柄,侧生小叶片近无柄,总叶柄较长,有散生皮刺和腺毛;托叶大部贴生于叶柄,仅顶端分离部分成耳状,边缘常有腺毛。
花几朵集生,稀单生,直径4-5厘米;花梗长2.5-6厘米,近无毛或有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状渐尖,有时呈叶状,边缘常有羽状裂片,稀全缘,外面无毛,内面密被长柔毛;花瓣重瓣至半重瓣,红色、粉红色至白色,倒卵形,先端有凹缺,基部楔形;花柱离生,伸出萼筒口外,约与雄蕊等长。果卵球形或梨形,长1-2厘米,红色,萼片脱落。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长习性
月季花对气候、土壤要求虽不严格,但以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微酸性、排水良好的的壤土较为适宜。性喜温暖、日照充足、空气流通的环境。大多数品种最适温度白天为15-26℃,晚上为10-15℃。冬季气温低于5℃即进入休眠。有的品种能耐-15℃的低温和耐35℃的高温;夏季温度持续30℃以上时,即进入半休眠,植株生长不良,虽也能孕蕾,但花小瓣少,色暗淡而无光泽,失去观赏价值。
地理分布
中国是月季花的原产地之一。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湖北、四川和甘肃等省的山区,尤以上海、南京、南阳、常州、天津、郑州和北京等市种植最多。
栽培技术
行距
露地栽月季,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植株健壮,花朵微大,观赏价值高,在管理时根据不同的类型,生长习惯和地理条件来选择栽培措施,栽培密度直立品种为75厘米x75厘米,扩张性品种株行距为100厘米x100厘米,纵生性品种株行距为40厘米x50厘米,藤木品种株行距为200厘米x200厘米。月季地栽的株距为50-100厘米,根据苗的大小和需要而定。
土壤
露地栽培地选择地势较高,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土壤微酸性。栽培时深翻土地,并施入有机肥料做基肥。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质丰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质土壤,不宜用碱性土。在每年的春天新芽萌动前要更换一次盆土,以利其旺盛生长,换土有助季当年开花。月季花可以用各种材质的花盆栽种,瓦盆自然也是可以的。配制成营养土应该注意排水,通风及各种养分的搭配。其比例是园土:腐叶土:砻糠灰=5:3:2。每年越冬前后适合翻盆、修根、换土,逐年加大盆径,以泥瓦盆为佳。
光照
月季花喜光,在生长季节要有充足的阳光,每天至少要有6小时以上的光照,否则,只长叶子不开花,即便是结了花蕾,开花后花色不艳也不香。
浇水
给月季花浇水是有讲究的,要做到见干见湿,不干不浇,浇则浇透。月季花怕水淹,盆内不可有积水,水大易烂根。盛夏季节要每天浇一次水,见盆土表面发白时即可浇水。冬天休眠期一定要少浇水,保持半湿即可。月季浇水因季节而异,冬季休眠期保持土壤湿润,不干透就行。开春枝条前发,枝叶生长,适当增加水量,每天早晚浇1次水。在生长旺季及花期需增加浇水量,夏季高温,水的蒸发量加大,植物处于虚弱半休眠状态,最忌干燥脱水,每天早晚各浇一次水,避免阳光暴晒。高温时浇水,每次浇水应有少量水从盆底渗出,说明已浇透,浇水时不要将水溅在叶上,防止病害。
越冬
冬天如果家里有保暖条件,室温最好保持在18℃以上,且每天要有6小时以上的光照。如果没有保暖措施,那就任其自然休眠。到了立冬时节,待叶片脱落以后,每个枝条只保留5厘米的枝条,5厘米以上的枝条全部剪去,然后把花盆放在0℃左右的阴凉处保存,盆土要偏干一些,但不能干得过度,防止干死。
施肥
月季花喜肥。盆栽月季花要勤施肥,在生长季节,要十天浇一次淡肥水。不论使用哪一种肥料,切记不要过量,防止出现肥害,伤害花苗。但是,冬天休眠期不可施肥。月季喜肥,基肥以迟效性的有机肥为主,如腐肥的牛粪、鸡粪、豆饼、油渣等。每半月加液肥水一次,能常保叶片肥厚,深绿有光泽。早春发芽前,可施一次较浓的液肥,在花期注意不施肥,6月花谢后可再施一次液肥,9月间第四次或第五次腋芽将发时再施一次中等液肥,12月休眠期施腐熟的有机肥越冬。冬耕可施人粪尿或撒上腐熟有机肥,然后翻入土中,生长期要勤施肥,花谢后施追肥1-2次速效肥。高温干旱应施薄肥,入冬前施最后一次肥,在施肥前还应注意及时清除杂草。
③ 贵州省的省花是什么
杜鹃。
杜鹃,又名映山红、山石榴,为常绿或平常绿灌木。相传,古有杜鹃鸟,日夜哀鸣而咯血,染红遍山的花朵,因而得名。
杜鹃花一般春季开花,每簇花2-6朵,花冠漏斗形,有红、淡红、杏红、雪青、白色等,花色繁茂艳丽。生于海拔500-1200(-2500)米的山地疏灌丛或松林下,为中国中南及西南典型的酸性土指示植物。
分布范围
产自中国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和云南。
全世界的杜鹃属物种有900多种,而杜鹃的园艺品种都是由杜鹃原种(Rhododendron simsiiPlanch.)(野生资源)通过杂交或芽变不断选育出来的后代。近一个多世纪来,世界上已有园艺品种近万个。
(3)贵州花卉史扩展阅读
植物文化:诗词
自唐宋以来,诗人,词人皆多题咏。美丽的杜鹃花始终闪烁于山野,妆点于园林,自古以来就博得人们的欢心。自唐宋诗人白居易、杜牧、苏东坡、辛弃疾、至明清杨升庵、康熙帝都有赞誉杜鹃花的佳作。
典故
关于杜鹃花和杜鹃鸟,还有个优美而离奇的传说。相传远古时蜀国国王杜宇,很爱他的百姓,禅位后隐居修道,死了以后化为子规鸟(有名子鹃),人们便把它称为杜鹃鸟。每当春季,杜鹃鸟就飞来唤醒老百姓“块块布谷!快快布谷!”嘴巴啼得流出了血,鲜血洒在得上,染红了漫山的杜鹃花。
④ 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历以下哪些时期
贵州古代历史上曾经经历的时期是分裂和整合的时期,分裂出去的时期也有很多
⑤ 贵州有那些历史文化
1、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辉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自从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试掘了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贵州历史的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万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2、关于夜郎文化。贵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讲贵州历史,实在应该讲讲夜郎。夜郎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在祖国西南地区的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政权。古代夜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概念。
(5)贵州花卉史扩展阅读:
夜郎国的发现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时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云南昭通和贵州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带。1976~1978年,在赫章、威宁发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
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无坟丘。有的有简陋木棺;有的以铜鼓或鼓式釜为葬具,内放人头骨和牙齿,或将多具骨架零乱埋在丛葬坑中。
一般只随葬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长条形铜锄、宽刃无胡戈、鼓形釜、宽边手镯、长发钗、牛头形带钩等,又有与中原内地相同的铜镜、印章、半两钱、五铢钱以及铁兵器和漆器。 要说夜郎文化,必须了解夜郎国的历史。
约战国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国。近几年,区文化部门通过多次深入贵、川等地实地考察,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成立夜郎文化研究会等形式,初步对夜郎文化进行探讨与挖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夜郎风情表演团,主要适应景区景点及宾馆等涉外场所的演出。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的国度。
“夜郎自大”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对夜郎产生浓厚的兴趣,它正在成为人们来“夜郎故地”观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会科学界研讨的大热点。
不管怎样,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实记载,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属夜郎的辖地,也是不争的史实。
⑥ 贵州贵阳的土质适合种植哪些花卉
可以种 切花月季、杜鹃、兰花。
我是贵阳的,如果你想从事花卉方面我建议:回
种切花月季。白云区这答边有一个“玫瑰基地”。我还实训过。除了月季还有 蝴蝶兰、红掌等花卉种植。但
是我觉得它种出来的月季真是不~~~,如果你有信心、有这个技术、能有渠道,我建议你不妨闯一下!
至于杜鹃,杜鹃喜酸性土壤,黄壤属酸性土壤,比较适合杜鹃,最好先做哈土质研究。我个人认为这边技术
比较成熟,你的竞争力有限。
还有就是兰花,这边野生兰花资源丰富,极具潜力。
报春花是一个具潜力有待开发的一个项目,你要先做好市场调查。
⑦ 贵阳最大花卉基地在哪裏
目前贵阳有三大花卉批发基地,分别是:鑫宇花卉批发市场,白云花卉种植基地和乌当花卉园版区。
鑫宇花卉市场权为最新建立的花卉批发基地,也是贵州最大的花卉批发市场,地址位于金竹镇烂泥沟村。最近公交路线有701(博物馆-贵安大道管委会往返)招呼站下车,212(花果园湿地公园-蔡冲往返)招呼站下车;市区可乘坐其他公交至朝晖厂往天利城方向前行800米即可。
自驾路线:贵安大道进城方向,天利城与金竹镇中间。
⑧ 请问在贵州一到l2月都有什么乔木花卉结束
在贵州常见的乔木花卉有:桂花、天竺桂、紫薇、银杏、樱花、小叶榕、玉兰花、木槿版
木槿的养殖方权法和注意事项
一、土壤
木槿适应能力好,对土的需求不严。即使在不肥的土中或偏碱性的土中,其依然能够存活。但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合其生长。
二、阳光
木槿喜光,能够忍耐半阴,生长期间要保证有足够的阳光,但阳光不可以太烈,阳光好的夏天,阳光强烈时要及时遮挡,还可以搬入屋子里面,防止强烈的阳光直接照射,使花和叶失去水分造成枯萎。
三、施肥
其萌芽时,就应该及时追加营养物质,以速效肥为主,促进营养生长。出蕾前追施1~2次含磷、钾的采法特水溶肥,促进植株孕淯花蕾。5~10月开花的时候,结合除草等活动增加营养物质二次,以含磷、钾的物质为主,辅以含氮物质,以保证花的数量和树的长势。
四、浇水
木槿适合水多、气温适中的地方,因此要保持土的水分,很长时间少水无雨的情况下,应多浇水。但是其也不喜水多,雨后应及时让盆内的水排出,梅雨时节防止水过多是其健康生长的主要任务。
⑨ 花草纸的起源 苗族的
许多见过贵州丹寨花草纸的人,都会对这样一种美丽典雅的凹凸纸念念不忘。其实这些美丽典雅的丹寨白皮花草纸,不仅有美丽的细纹,纯天然的压花,它的造纸法更是源于中国最古老的手工造纸法。如果你打开明朝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翻到《杀青》一篇细细对照,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些丹寨花草纸的做法,竟然和一千多年前的古法造纸完全相同。
贵州的许多苗族村落,至今仍然保留着最原始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间在这里静静的流淌,与世无争,他们是现今浮躁的文明中最后的净土,最后的鸟图腾部落。在黔东南的一些偏远村落,保留着一种传承了千年的古法造纸术,据专家考证,其制作工艺属唐代的造纸工艺。
苗族先民曾经是楚国的主体居民,在中原一带居住,后来长途迁徙至今云贵一带,他们借鉴了当时汉人的造纸技术,利用云贵当地的资源:构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为原料建造了原始的造纸作坊。传说这种古老的造纸术源于蔡伦。因此,造纸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择吉日举行盛大活动来祭祀造纸鼻祖蔡伦。
苗家的古法造纸作坊生产白皮纸和彩色皮纸两种,其生产工艺流程,与汉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记载的图解基本一致。这是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专家研究得出的结论。认为它的碓、碓杆、水轮、曲柄轴等形式和构造,与《天工开物》上水碓图如出一辙。
生产白皮纸所用的原料是构皮麻和杉根。与《后汉书·蔡伦传》云:“用树肤、麻头、敝布、鱼网以为纸”很相似。认定是汉代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2005年,苗族古法造纸工艺被国家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苗族古法造纸 在汩汩流淌的时间长河中,形成以下基本特征:
1、料特征。白皮纸选用的构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产,具有纤维均匀细密,成浆率高等特点,其柔韧性、光泽度好,吸水性强,是白皮纸润墨性能优良的主要原因。
2、工艺特征。首先是白皮纸从原料加工到成纸张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产技艺仅凭师傅的言传身教世代相传,一般要3—10年才能熟练掌握。其次是原料加工采用日晒、雨淋、露练等方法,全凭手工制作,天然自成,没有添加工业原料。
3、产品特征。纸质洁白,有柔韧性,耐拉力,纸面平整,吸水性强。是书画作品最佳纸品。
4、历史研究价值。白皮纸生产最早可追溯到唐代这一时期的造纸工艺,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这对研究汉代到唐代造纸技术以及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文化价值。白皮纸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它是中国书法和绘画艺术品的再现,与书法和绘画艺术相辅相成。是文化传承必不可少的载体。
6、工艺价值。白皮纸生产工艺流程复杂,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都比较高。这些生产技艺是苗族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的科学道理难以言表,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
古法造纸成品有白皮纸和彩色纸两种。其中彩色纸可分为云龙纸、皱褶纸、凹凸纸、压平纸、花草纸、麻丝纸六大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