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枝花卉图
Ⅰ 有没有专业人士帮我下啊,我们要做东西方插花的鉴赏,自己选择方式,还有图片,急啊。。。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十大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
.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图片的话网络一下就会有了。
Ⅱ 什么叫折枝花卉
答:折枝花卉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在图画中不是以整枝花的构图入画,而是以花的局部,一般是花朵和少量的花枝入画形成一幅意境优美的图画。
Ⅲ 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哪些
云锦图案常用的图案格式有:团花?散花?满花?缠枝?串枝?折枝几种?
团花,就是圆形的团纹,民间机坊的术语叫它为“光”?如四则花纹单位的团花图案,就叫“四则光”;二则单位的,叫“二则光”?团花图案,一般是用于衣料的设计上?设计团花纹样,是按织料的门幅宽度和团花则数的多少进行布局?则数少,团纹就大;则数多,团纹就小?比如一则团花是直径40厘米至46厘米,而八则团花则是直径4.6厘米至6.6厘米,相比之下显然差很多?
团花纹样,有带边的和不带边的两种?带边的团花,要求中心花纹与边纹有适度的间距,并有粗细的区别,使中心主花突出,达到主宾分明?疏密有致的效果?
散花主要用于库缎设计上?散花的排列方法有:丁字形连锁法?推磨式连续法?么二三连续法,也称么二三皮球?二二连续法?三三连续法等?也有以丁字形排列与推磨法结合运用的?
以上各种布列方法,并没有刻板的定式,都是设计时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地变化运用?
满花多用于镶边用的小花纹的库锦设计上?满花花纹的布列方法有:散点法和连缀法两种?散点法的排列,比散花的排列要紧密?用连缀法构成的满花,多用于二色金库锦和彩花库锦上,设计时必须掌握托地显花的效果?
缠枝是云锦图案中应用较多的格式?缠枝花图案在唐代非常流行,最早多用于佛帔幛幔?袈裟金襴上?后来一直被承袭应用,成为我国锦缎图案常用的表现形式?
云锦图案中常用的缠枝花式有:缠枝牡丹和缠枝莲?婉转流畅的缠枝,盘绕着敦厚饱满的主题花朵,缠枝有如月晕,也好似光环?
再加以灵巧的枝藤?叶芽和秀美的花苞穿插其间,形成一种韵律?节奏非常优美的图案效果?整件织品看起来,花清地白?锦空匀齐,具有浓郁的装饰风格?
串枝是云锦花卉图案中常用的一种格式?串枝图案的效果乍看起来与缠枝图案似无多大区别;但仔细分辨,两者还是有不同的地方?串枝,它是用主要枝梗把主题花的花头串联起来,在单位纹样中,看不出这种明显的效果,当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枝梗贯串相连的气势便明显地显示出来?
折枝,是一种花纹较为写实的图案格式?“折枝”,顾名思义就是折断的一枝花,上面有花头?花苞和叶子?在折枝纹样的安排处理上,要求布局匀称,穿插自如,折枝花与折枝花之间的枝梗无须相连,应保持彼此间的间断与空地?
单位纹样循环连续后,富有一种疏密有致?均匀和谐的美感?这种构图方法,多用于彻幅纹样或二则大花纹单位的妆花缎设计上,整幅的织成效果非常富有气派?
总之,南京云锦历史悠久,纹样精美,配色典雅?织造细致,是纺织品中的集大成者?它不但具有珍稀?昂贵的历史文物价值,而且是典藏吉祥如意?雅俗共赏的民族文化象征?
Ⅳ 唐代植物花卉的装饰图案1、卷草图案2、折枝花图案3、团花图案4、宝相花选其一详细解释,谢谢了!
3、团花图案
Ⅳ 折枝的折取草茎树枝
一、折取草茎树枝。比喻轻而易举。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梁惠王上》朱熹集注:“为长者折枝,以长者之命,折草木之枝,言不难也。”一说为按摩。 赵岐 注:“折枝,案摩。”一说为折腰。支,通“肢”见《文献通考·经籍考》引 宋 陆筠 《翼孟音解》。后亦用为为长者效劳之典。折枝之命,受之者不敢委;抱关之位,居之者不敢懈。明·归有光《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二、花卉画法之一。不画全株、只画连枝折下来的部分,故名。碧阑于外绣帘垂,猩血屏风画折枝。
唐·韩偓《已凉》诗﹝六枝﹞其法有偃仰枝、复枝、从枝、分枝、折枝。宋·仲仁《华光梅谱·取象》草花有方干之不同,折枝无蜂蝶之来采。清·邹一桂《小山画谱》卷上
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花枝,故名。唐代韩偓《已凉》诗:“碧栏干外锈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宋元虽在花鸟画中已有画折枝的构图,但盛行却在明清之际。扇页之类的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
相关词作:
金缕衣【 杜秋娘 】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折枝”是中国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之一,画花卉不写全株,只选择其中一枝或若干小枝入画,故名。那么,在中国美术史上,折枝花鸟的形式在中唐至晚唐之际,边鸾已开始画折枝构图,五代时,折枝画法已较为普遍,及至宋代,已成为花鸟画家最常见的构图形式。
这些翔实的史料证明,五代以后,折枝画已普遍流行。折枝法是与画家的欣赏习惯相一致的,李方膺《梅花》:“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宣和画谱》评边鸾“作折枝花,亦曲尽其妙”,赵昌“作折枝极有生意”,滕昌祐“为折枝花果,谓之丹青”。
宋御府收藏的名迹中,有边鸾《折枝李实图》、李公麟《写生折枝花》、黄筌《折枝花图》、黄居宝《折枝芙蓉图》、黄居寀《折枝花图》、滕昌祐《写生折枝花图》、徐熙《装堂折枝花图》、徐崇嗣《繁杏折枝图》、徐崇矩《折枝桃花图》、赵昌《写生折枝花图》、易元吉《折枝花图》等63幅。
苏东坡“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名句也出自《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宣和画谱》还记载了米芾赴书学博士,途中过金陵时,有人献上一幅《折枝桃花》,为善画花竹的金陵名家刘常所绘,米芾置之于屏间,坐卧其下,夜索烛与对,若相晤言……。
从现在的传世作品看,北宋·赵昌《杏花图》、北宋·赵佶《桃鸠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南宋·马麟《橘绿图》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鸟画法。 折枝画理论宋代已有出现,《宣和画谱·蔬果叙论》:“盖坠地之果易工于折枝之果,而折枝之果又易工于林间之果也。”清代较为全面,邹一桂《小山画谱》云其功能是“名花折枝,想其态度绰约”评徐熙“画折枝,小幅多瓶插对临,宽幅写大折枝桃花一枝,谓之满堂春色。”
论技法“折枝无蜂蝶之来采”,作柏树“如画折枝,则柏叶宜直笔抒写”,清代王槩、王蓍、王臬《芥子园画传》翎毛花卉谱·画花卉浅说:“作折枝,从空安放,或正或倒,或横置,须各审势得宜。枝下笔锋带攀折之状,不可平截。若作果实,更宜取势下坠,方得其势也。” 艺术家:徐渭名称:徐渭(传) 折枝花卉 手卷
材质、形制:水墨纸本
Ⅵ 折枝是什么意思
折枝,花卉画的一种。画花卉不写全株,只画从树干上折下来的部分内花枝,故名。
扇页之类的容小品花卉画,往往以简单折枝经营构图,弥觉隽雅。此外,“折枝”,也指七言律诗中对仗的颔颈二联,“折”其中“枝”而已。故折枝诗也就是对仗的七言联句。
(6)折枝花卉图扩展阅读
折枝诗又名诗钟,是韵文中一种别具风裁的传统文学。清初从福建兴起。据清代徐兆丰《风月谈余录》云,作诗钟,在确定题目之后,用线缀以铜钱,系香寸许。
下面用铜盘承接,香焚线断,钱落盘鸣,其声锵然,有如击钵催诗,作为构思时间的限制,故名诗钟。折枝为七言诗中的两句,要求对偶,如折花之枝,逞艳扬芬,故又名折枝诗。
从传世作品看,北宋·赵昌《杏花图》、北宋·赵佶《桃鸠图》、南宋·林椿《果熟来禽图》、《梅竹寒禽图》、南宋·马麟《橘绿图》等都是典型的折枝花鸟画法。
Ⅶ 各位前辈,瓷器上的折枝和缠枝的区别是什么,小弟不胜感激
朋友你好,我来是瓷库中国网自站的专家,让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吧。
缠枝纹:
我国传统瓷器装饰纹样之一,明清时期尤为盛行。因其图案花枝缠转不断而得名,明代称为“转枝”。构图机理是以波状线与切圆线相组合,作二方连续或四力‘连续展丌,形成波卷缠绵的基本样式,冉在切圆空间中或波线上缀以花卉。并点以叶子,便形成枝茎缠绕、花繁叶茂的缠枝花茎纹或缠枝花果纹。缠枝莲、缠枝菊、缠枝牡丹、缠枝石榴、缠枝灵芝、缠枝宝相花等纹样,统称缠枝纹。
折枝纹:
构图方法系截取花卉或仡果的r-枝或一部分,形似折下的花枝或花果,习称“折枝花纹”、“折枝果纹”或“折枝花果纹”,统称折枝纹。如折枝梅、折枝莲、折枝牡丹、折枝枇杷、折枝石榴、折枝荔枝等。折枝纹在瓷器装饰绘画中多作为单独纹样,也有配合禽鸟组成的折枝花鸟纹。以一枝单独使用者居多,也有作连续式或交织式组合。
Ⅷ 插花流派常见有哪些
当今世界插花流派众多,然而,从总体上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中国、日本等国为代表的东方风格插花,另一种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风格
的插花。
西方风格插花特点:
西方风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强调装饰得丰茂,布置形式多为各种几何形体,表现为人工的艺术美和图案美。它的特点有:
1.用花数量比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兰、菊花、马蹄莲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几何构图,比较多的是讲究对称型的插法,有雍容华贵之态。
常见形式有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头形状,亦有将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规则变形插法。
3.色彩力求浓重艳丽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豪华富贵之气。花色相配,较多采用一件作品几个颜色,每个颜色组合在一起,形成多个彩色的块面,因此有人称其为色块的插花;亦有将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创造五彩缤纷的效果。
东方风格插花特点:
中国和日本等国的东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点为:
1.使用的鲜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几枝便能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造型较多的使用青枝绿叶来勾线、衬托。常用的枝叶有银柳、功劳、火棘、八国金盘、棕榈和松树等。
2.形式是追求线条、构图的完美和变化,崇尚自然,简洁清新。造型构图讲究丽姿佳态,达到虽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静绝妙的风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图。排列处置就像绘竹那样:“只需三两杆,清风自然足”,要求删繁就简,并确立了三大主枝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横斜遵循一定规则,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朴素大方,清雅绝俗,一般只用两至三种花色,简洁明。对色彩的处理,较多运用对比色,特别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调来反衬,同时也采用协调色。这两种处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叶衬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