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生产落后

花卉生产落后

发布时间: 2022-12-22 18:42:01

❶ 基于我国花卉产业的实际状况,如何与国际市场接轨

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产业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全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4.75万公顷 (包括花卉及苗木等所有相关行业),销售额160亿元。然而,我国花卉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单位面积产值仅仅是荷兰的10.36%。花卉种植中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化,档次、质量低,各地生产基地低水平重复建设,设施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场上往往出现生产旺季产品滞销,冬、春节日消费旺季缺货的现象。以下结合国内鲜切花生产和市场现状,分析总结出我国花卉产业的五种发展趋势:
1.品种结构向高档化发展,价格日趋合理
近年来,我国大量引进并生产优、新品种,鲜切花如非洲菊、鹤望兰、百合郁金香、鸢尾、热带兰、高档切叶等,盆花如凤梨类、一品红、安祖花、蝴蝶兰、大花蕙兰等,品种逐渐高档化,花色则多样、淡雅。花卉市场的价格稳中有降,尤其以香石竹、月季等大宗鲜切花产品的降幅较大(应视为合理性的降价),分别达30%和50%。
2.产业化区域性分工,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
从国内花卉的生产格局和中远期发展趋势来看,鲜切花生产将以云南、广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北为主;浙江、江苏等地的绿化苗木在国内占有重要份额;盆花则遍地开花,并涌现一批地方优势名品,如江苏华盛的杜鹃、天津的仙客来、广东的兰花、福建的多肉植物等。随着采后低温流通和远距离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些地区的优势更加明显,必然出现大生产、大市场的格局。
3.重视优质种苗、种球基地的建设
上海市花卉良种试验场投资1200万元建起80亩种苗繁殖基地,年生产香石竹种苗500万株;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中心生产的花卉种苗包括香石竹、满天星、非洲菊和彩色马蹄莲等10余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年销售种苗1200万株;辽宁、浙江、甘肃等省利用冷凉地气候或山地气候资源,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形式,发动农民繁育种球及育苗等。一批新兴的国家级花卉产业化基地,起点高、规模大,集科研、生产、开发于一体,提高了优质种苗、种球生产的国产化供应能力。
4.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种花深入人心
从农业的科技贡献率看,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而我国低于50%。“九五”期间,我国的花卉科技人员在野生花卉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新品种的选育、引进,传统名花的商品化研究、推广,保护地、现代化温室的应用和改进,观赏植物的无土栽培、化学控制、生物技术、无毒种苗繁育工程等方面,都取得了一批新成果。“十五”计划中又将加强育种和新品种的引进、建立低温流通的综合保鲜体系、工厂化育苗及设施栽培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等列为重要内容。
5.建立起全国性网络流通体系
国内的鲜花流通网络已初步形成。全国花卉市场1200多个,昆明、广州、北京、上海、福州、成都等主要花卉消费城市,均建立了大型的花卉批发市场,地方性的花卉市场也不断出现。各大、中城市和县镇的花店大量涌现,目前国内花店发展到14000多个。
再者,在流通促销上,加强销售信息网络化建设,实施名牌战略,以促使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和经营。再者,还要迎合国外消费者的喜好品种,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拓展国际花卉市场。

❷ 目前世界花卉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是什么

一、国外花卉及绿化园艺产业科技发展概况及趋势 1、世界花卉产业的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20世纪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贸易额不足30亿美元,1985年发展为150亿美元,1990年为305亿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亿美元,此后,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20世纪末,世界花卉消费总额已近2000亿美元。目前国际花卉业的现状可以概括为:各国花卉生产有起有落,生产格局出现新的调整。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已达22.3万公顷。其中亚太地区花卉栽培面积最大,达13.4万公顷;其次是欧洲,栽培面积达4.5万公顷;美洲地区的栽培有4万公顷。花卉栽培面积比较大的10个国家依次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荷兰、意大利、泰国、英国、德国和墨西哥。由于各地区花卉科研、生产、流通和消费水平不同,花卉业发展水平差别很大,发达国家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据不完全统计,1994年的鲜切花、切叶及盆花的世界贸易总额达42.3亿美元。其中欧洲地区出口量最大,占世界贸易总量的67%,美洲地区占19%,亚太地区占5%。花卉出口创汇额比较高的十个国家依次是:荷兰、哥伦比亚、丹麦、以色列、意大利、哥斯达黎加、比利时、美国、泰国和肯尼亚。花卉的消费与经济发展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三个地区:欧共体、美国、日本形成了三个花卉消费中心。这三个花卉消费中心进口的花卉占世界花卉贸易的99%,其中欧共体占主导地位,达80%,美国占13%,日本占6%。世界的花卉生产和花卉消费已形成区域化布局。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便宜、交通运输方便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生产区域。经济发达、有着良好花卉消费习惯的国家和地区逐渐成为消费区域。目前,荷兰的花卉93%出口到欧共体国家,哥伦比亚的花卉75%出口到美国,泰国生产的盆栽热带兰花则有78%销往日本。近年来伴随着世界花卉自由贸易的发展,世界花卉业的发展又有了明显的变化。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花卉生产由高成本的发达国家向低成本的不发达国家转移;第二,随着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花卉贸易将真正实现国际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产和经营企业由独立经营向合作经营发展;第四,国际花卉生产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特色道路,力争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第五,亚洲市场潜力巨大,中国花卉消费市场成为商家必争之地。 2、国外花卉科研进展概况——育种成果显著,品种不断更新随着现代花卉及园艺科技的发展,世界每年推出数以千计的花卉优良品种,种类繁多,花色丰富,花形美观,抗逆性强,使世界花卉五彩缤纷、生机勃勃。如荷兰每年培育出数百个室内观叶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种。法国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万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种几乎占世界的1/3。——花卉基因工程发展较快,生物技术应用广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别是对无性繁殖的花卉仙客来、康乃馨、郁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确了病毒的种类、症状,病毒的分离、检测等手段完备,配套脱毒技术先进;在花色育种方面,美国科学家将从矮牵牛中分离获得的蓝色基因导入玫瑰,获得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蓝玫瑰”;日本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种微型的土耳其风铃草,流行于花卉市场。他们还利用生物技术大量繁殖蝴蝶兰,用一节带花芽的茎培育出2—3万株兰花苗,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3、栽培设施技术先进,花卉产量高质量优花卉生产强国荷兰是世界上拥有现代化温室最多的国家,温室都根据各种花卉所需温、光、水、气、肥等要素装置设施,由电脑操作管理,达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植株生长一致、健壮,产量高质量好,极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竞争力。二、国内花卉及绿化园艺产业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中国的花卉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栽培面积稳步增长。1992年全国花卉总产值为12亿元,1994翻了一番,达到38亿人民币,花卉的出口创汇为2000万美元;1996年达到48亿人民币,创汇1.3亿美元;1999年面积达9.1万公顷,产值115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亿美元。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鲜切花消费和生产形成三大消费区和三大生产区。鲜切花三大消费区是以北京为主的华北地区、以上海为主的华东地区和以广州为主的华南地区,约占全国的80%。鲜切花三大生产区是云南、广东和上海,约占全国的80%。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于花卉产销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和季节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国花卉业的发展逐步进入到一个稳步调整阶段,其特征是行业发展逐步实现了以下转变:第一,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我国花卉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花卉市场从“皇帝女儿不愁嫁”的“卖方市场”到花卉企业到处寻找买主推销产品的“买方市场”以后,目前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产品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第二,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随着花卉业的不断发展,花卉生产方式由过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第三,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最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

❸ 当前中国园林观赏花卉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哪些机遇的挑战

当前,我国花卉业正处在“百年之交”的跨世纪重要时期,面临着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刻。客观、准确地分析前景与机遇、现状与问题,用新思维研究其发展方向,用新举措探讨相应的发展对策,不仅具有重要的深远意义,又是当前急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现就此谈些看法与意见。 一、前景与机遇有史以来,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在经历了恐惧、崇拜自然和征服、掠夺自然两个阶段之后,如今进入了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阶段。由此造成的生态失调、环境污染等等严重恶果,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进步。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除天灾外,它与建国以来人为破坏植被,水土流失的面积增加40-45%,从而抬高河床有直接的关系。因此,重建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已成为当今的一大热点。为加快绿化、美化中华大地的步伐,国务院早在1994年发布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就提出了“加快城市绿化、美化工作,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行动方案;1998年4月,全国绿委会议强调:“努力提高大中城市及周边地区造林绿化水平,把铁路、公路、江河沿线以及两侧的荒山、平原、城镇绿化起来”;日前,国务院颁布《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则》,要求“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把它列为我国的重大战略来抓。据此,福建省绿委部署了我省2000年前实施“交通绿色通道”和“百千绿化工程”(建设100个园林式乡镇和1000个园林式村庄)。不难预测,从环境保护对花木的需求来看,这些都为花卉业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一向落后的花卉业亦伴随着迅猛崛起,成为农业中发展速度最快的一项新兴产业。近些年来,面对亚洲金融风波的冲击和影响,据国家信息中心报告,1999年,我国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适度快速增长,增幅与去年基本持平。按照经济规律,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花卉业,仍将有一个适度快速发展的前景。眼下的花卉业,在“回归自然”成为人们共同呼声与迫切愿望的今天,建造生态城镇,发展消闲农业,把绿移入居室以及开发绿色旅游业,休闲度假业等方兴未艾。可想而知,同样会有一个良好的机遇。事实亦是如此。近几年福建花卉业,虽受亚洲金融风波影响,出口明显锐减,减幅近40%。而全省观赏花卉的销售额依然逐年稳步上升,1996年至1998年,分别为2.67亿元,3.38亿元和4.44亿元。当今世界,花卉是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据国际权威机构和专家预测,世界花卉消费额1991是1000亿美元,到2000年达2000亿美元,十年将翻一番,年增长速度为10%。特别是世界花卉生产布局的调整,给我国创造了吸收外资兴办花卉企业的机遇。目前,世界花卉生产与消费逐步分离,生产正由高成本发达国家向自然条件优越,生产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每单位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而且具有多种自然气候型,市场消费潜力大。因此,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看好中国,纷纷来华投资兴办花卉企业。1998年,我省已有外资、三资花卉企业39家,足以说明这一点。二、现状与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花卉的生产持续大幅度增长。据中国花协不完全统计,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面积达8.6万公顷,占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积22.3万公顷的38.57%。居全球首位,成为生产大国。1997年全国花卉生产总值达96亿元,折消费额为84亿元,若按1995年花卉行家预测,今后5年花卉消费额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以16%计,至2000年为73亿元,如今5年的消费预测指标,不仅两年就实现了,而且超过了11亿元。同时,流通环节的设施建设得到很大改善。1997年,全国已有花店1万4千家,比1991年的1110家增加了12倍;各类批发市场有700家,比1991年的200家增加了3.5倍,有效缓解了买难卖难、产销脱节的矛盾,而且为全国性的南北调剂发挥了重要作用。福建花卉业与全国一样,进入九十年代,有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与1991年比,全省花卉生产面积和产值分别增长了59.66%和5.78倍。同期,花店增加3.5倍,批发市场增加2.25倍。从而为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奠定了基础。快速发展的我国花卉业,由于起步晚,基础差,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新问题,主要表现为:1、盲目性。当前某些地方的基地投资热、市场建设热和温室引进热,存在相当严重的从众倾向,造成花卉某些品类供过于求,效益下降。其原因是政府缺乏宏观指导或是宏观指导与企业自主行为的矛盾,尚未找到连接与衔接的有效途径。2、自发性。花卉市场仍处无序状态,市场竞争中互相残杀现象相当严重。关键在于千家万户各自为战与千变万化市场不相适应,独立、分散的营销方式难以抵御大市场的激烈竞争。3、滞后性。指科技被冷落,严重滞后,我省尤为突出,这就难于推出创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究其原因,主要是分散、落后生产方式与科技兴花的矛盾,尚未很好解决。讲花卉业的现状与问题,这里拟注重分析的难点是:当前的经济趋势与市场环境不容乐观,从外部的大环境而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的国内外环境难以有大的改善。在这情势下,毕竟还不是国计民生必需品的花卉,又是以集团消费为主,个体消费为辅的花卉市场,面对集团消费紧缩,花卉首当其冲摆在减缓之位;而个体消费,在较为普遍的“减员增效”及居民消费仅能保持低水平增长面前,亦难以有大的增长。同时,亚洲金融危机仍将继续给花卉出口带来影响。再则,在花卉业内部,由于近几年花卉生产增长速度高于花卉消费增长速度,已出现产品供过于求,导致竞争日趋激烈,价格一再下滑的不利局面。综上所述不利因素,势必给花卉消费的增长,市场空间的开拓,带来延续的困难与问题。三、方向与对策花卉业的发展,根本出路在于加速花卉产业化的进程,向商品化、专业化、规模化转变,最终实现现代化。花卉产业化要坚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学技术为前提,以花卉企业为基础。它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通过多层次、多环节、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组合和城与乡、农工商、产加销、产学研等紧密联结进行,最终达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的目的。从当前挑战与机遇、困难与希望并存的现实出发,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总的来讲,要从过去偏重抓生产,忽视市场与科技(橄榄型)向注重市场与科技、带动生产(哑铃型)转变。(一)增强规划意识,坚持花卉产业与国民经济同步发展的原则。必须认识,只有国民经济增长,花卉业方得以扩展消费与市场。所以,制订花卉业发展规划,应当依据经济的增长速度而相应增长,切不可以人为意想、逻辑推理替代科学分析。我省在确定“九五”期末花卉种植面积和产值的指标时,即以此为准,计划花卉生产面积从7.2万亩增至10万亩,产值从7.4亿元提高到6亿元,现在看来,还是比较切合实际的是能够如期实现的。(二)增强市场意识,坚持市场导向,总量平衡原则。针对当前花卉产品存在的结构性和季节性过剩的现状,应坚持以现实市场为主,把握市场趋势,预测市场需求,选准市场定位,下大力气开拓花卉市场。近些年来,我省立足本省,瞄准市场缺口,调整产品结构,增大原靠省外调进的观赏苗木、鲜切花及小盆花的生产比重,由于产品适销对路,既满足了市场需求,又扩大了销路。同时,以福建独具特色的水仙、剑兰、苏铁、榕树盆景等产品,改变个体分散式占有市场为联合体共同占有市场,向全国各地延伸,积极拓展国内市场,从而实现了全省花卉销售额的稳步逐年上升,收到了稳中求进的良好效果。(三)增强区域意识,坚持适地适种,发展特色产品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特色产品就难以占有市场。要重视区划布局,发挥各自的自然资源与物种资源优势,开发独具特色的品牌产品,提高比较效益。如我省的漳州花卉产区,虽然近些年来生产面积扩大了近万亩,由于具有水仙、国兰、榕树和榕树盆景、棕榈科植物等四大特色,产品远销海内外,销势仍然看好。(四)增强科技意识,坚持面向生产、科技兴花原则。我国我省长期来花卉科研被冷落,科研滞后已成为推进花卉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为切实办好科技兴花这项大事,应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市场—科研—生产—市场的良性循环运作机制,在推行现代实用技术上下功夫。力求从单纯引进国外品种向引育结合转化;从传统栽培向规范栽培转化;从单项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化;从照搬洋设施向设施本土化转化。同时重视高新技术在花卉产业中应用。

❹ 花卉业发展现状是什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

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分支,花卉作为商品在市场中有研究、开发、生产、储存、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花卉的栽培、养护、管理、服务、生产和流通密切相关。目前的销售渠道包括传统的批发、拍卖、直销和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

❺ 我国园艺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品种创新不够,自主知识产权品种少。目前我国主要商品花卉品种基本依赖进口,缺乏自主研发的拳头品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主流品种尤其缺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花卉消费的需求。

2、产品质量不高,产业扶持政策不足。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不够完备,产业链拓展不够,花卉产品质量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国家对花卉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花卉产业扶持政策仍亟须加强。花卉行业大数据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花卉信息体系不健全。

3、生产设施落后,效率低下。生产设施及配套设施普遍处于低层次,单产、单价和亩产值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有60%-90%的提升空间。

4、生产主体小散弱,缺乏世界知名大品牌。生产企业小且分散,花卉企业难以做大做强,更缺乏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和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5、花文化宣传力度不够,消费潜力未能充分挖掘。我国花卉人均消费量很低,花卉还没有成为居民的日常消费品。我国悠久的花文化有待弘扬,日常消费的推动工作还需进一步加强。

(5)花卉生产落后扩展阅读

盆花生产端和市场端发展大有可为。我国盆花生产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产品品质将持续提高,劣质产品将逐步出局。随着传统燃煤加温方式逐步减少,以燃气、电力、地热和循环热源等清洁能源加温方式成为趋势。

国内盆花生产企业的生存之道,首先是要做到产品的精致化,能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其次是要效率优先,高效集约化生产优质产品;最后是要成本领先,提高单位面积效益,以优质低价参与市场竞争。盆花消费市场增长空间巨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消费量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❻ 花卉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花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意义:狭义的花卉是指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如凤仙、菊花、一串红、鸡冠花等;广义的花卉除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外,还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开花乔木以及盆景等,如麦冬类、景天类、丛生福禄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乔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国种植花卉的优势表现在种质资源、气候资源、劳动力资源、市场优势、花文化优势等几个方面。“十五”期间,中国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4万公顷,比“九五”期末的15万公顷增长326.7%。其中,种植面积5万公顷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苏、浙江、广东四省,2万公顷以上的有河北、山东、湖南、甘肃等省。中国花卉面积已占世界花卉生产总面积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国有花卉市场2586个,企业64908个,其中种植面积在3公顷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8334家,花农1251313户,从业人员4401095人,专业技术人员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国重点花卉产区初步形成,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化产业形成了以云南、四川、江苏、浙江、海南为重点的南方热带、亚热带花卉产区;以广东、福建为重点的南方热带观叶植物产区;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为重点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北京、山东、河北为主的北方花卉产区;以辽宁为中心的东北花卉产区。 2006年至今,中国花卉业借鉴荷兰、美国等花卉大国的发展经验,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花卉业取得很好的发展,然而,中国花卉业发展起步晚,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很大的问题与困难。如:生产面积增加过快、品种结构不合理、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花卉研发严重滞后、专业人才奇缺、病虫害种类多发生严重、花卉质量普遍较低等都制约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对此,花卉业界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资金投入改善花卉发展、运用科技发展花卉、聘请花卉专家、因地制宜发挥地方特色花卉等,取得不少成果。 2008年中国云南花卉上半年产量达到创纪录的35.5亿枝,但云南玫瑰出口价格最高仅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场之后的零售价格可达20港元,价差高达25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对生活环境的改善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花卉,2008年奥运会,也无疑给中国花卉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可以预见,花卉业将来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中投顾问2009-2012年中国花卉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❼ 我国园艺产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发展规模小

目前我国整体农村园艺果树产业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部分地区发展规模小的问题非常突出。在我国很多地区果树产业主要是以个体户为主体,这种产业模式使得不能有效实现农产品的批量销售,而且个体户发展经营模式。

对于在市场中形成有效品牌效应极为不利,由此就会对当地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形成一定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对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因此必须要对园艺果蔬发展规模小的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

2、栽培技术落后

园艺果树产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要想实现整个产业的高效发展就必须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而且专业技术也是农产品品质提升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一些地区于果树产业发展中明显存在技术落后现象。

尤其是果树修剪、大棚通风等几个方面,所以本身技术相对比较落后,因此园区内部的植物生长以及农产品品质也从不同程度上受到了一定影响,与此同时,园艺果树产业发展质量也受到了极大影响。因此,园艺果树产业的发展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技术水平。

(7)花卉生产落后扩展阅读

面对当前原因果树园艺发展存在的问题,首先要让所有人真正认识到园艺果树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才能说对果树园艺具体作用进行深刻理解。

对于当前果树园艺技术的发展来说,应该进一步加大果树园艺概念的普及,要真正让人们意识到园艺果树与普通果树的差别,与此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大果树园艺技术、果树园艺应用等相关方面的研究,真正让人们意识到果树园艺技术的重要性。

鉴于这种状况,要根据实际状况建立起符合果树园艺发展规律的奖惩激励制度,将适当的物质奖励发放给具备较强专业技术的技术人员,同时还要加强精神表彰。

在这种制度全面实施后,才能够让所有人对技术更加重视 ,并全面提升相关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激发技术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并让整个团队的实际技术应用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❽ 种植花卉效益怎样,风险怎样

专家解答 答:胡汉高同志: 您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已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产品。近几十年,花卉业在世界范围内开始迅速崛起,现已成为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花卉的主要生产国为荷兰、意大利、以色列、美国、德国、日本等。而近几年来花卉业的发展趋势是生产和消费重心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的花卉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起步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形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花卉业以其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独特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吸引了众多部门的涉足。全国出现了多方位、多层次、多行业发展花卉业的新局面。据统计,中国花卉种植面积现已超过25万公顷,成为世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鲜切花年产量超过37亿枝,盆花超过11亿盆,年销售额逾220亿元,出口额超过1亿美元,并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长。全国有花卉生产企业2万多个,花卉批发市场2000多个,其中上海花卉生产面积已增至2万亩,年鲜切花销量为4.5亿支,海南花卉种植面积超出2万亩,北京鲜切花年需求量为3亿支左右,盆花近3000万盆。到目前为止,花卉品种的多样化、生产的批量化、规模化业已形成。中国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虽然位居世界第一,然而鲜花总量仅占国际花卉市场的3%。主要原因是我国花卉科技含量低,品种少。目前我国缺乏完善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国产花卉产品品种落后,质量低,档次不高,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更少,出口能力差,难以打入国际市场。虽然花卉种植面积是花卉之国荷兰的近10倍,但产值极低,只有荷兰的1/60。荷兰的花卉出口占世界花卉市场的70%以上,而我国仅占到0.5%,出口额是荷兰的几十分之一。在我国,由于种植花卉具有比其他植物效益高的特点,目前全国有二十几个省将花卉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但有的地方花卉生产盲目性较大,低水平重复,对花卉的长远发展不利。同时在我国现有的2万多个花卉企业中,花农42万人,从业人员146万人,从业人员中仅有4.6万名技术人员,只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由于专业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新品种很难产生和推广,这种状况根本无法满足现代化生产的要求,在国际上也没有竞争力。 综合当前国内国际花卉产业的实际情况,我国花卉企业应立足于提高栽培技术水平,增加科技含量,特别是要开发新品种,重点解决花卉的品种和质量问题。 更多内容,请您关注本网农技网络、市场信息类栏目等。 以上内容和建议,仅供参考。

❾ 与荷兰花卉生产强国相比,国内花卉发展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国内的不足:(1)生产发展盲目,布局和品种不合理。由于缺乏对花卉产业特性的深刻认识,在“花卉是高效产业”思想的影响下,导致了生产盲目发展,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布局不合理,鲜切花和低档盆花多,中高档盆花少,大宗产品多,特色名牌少。
(2)生产规模小,成本高,专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我国花卉产业整体生产水平低,生产方式比较落后,许多花卉企业还是“家庭作坊式”生产,产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低,尚未形成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格局。
(3)生产与科研脱节。
(4)花卉种苗大量依赖进口,缺乏自有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我国花卉工作起步晚,育种工作滞后,科研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花卉资源,使得国内现有花卉品种老化,缺乏市场竞争力。近年来国有大型花卉企业纷纷引进国外新品种,以求获得高效益。虽然新品种引进推动了我国花卉业的发展,促进了一些花卉龙头企业的兴起,但是种苗成本高,阻碍了生产效益的提高。同时由于我国科研与生产脱节,科研单位没有充分利用引进的花卉资源加以品种改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企业的生产可持续性后劲不足。
#对我国花卉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针对国内外花卉业发展现状、科研情况及我国花卉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下建议:(1)加快培育优新品种,创立花卉品种品牌。品种选育工作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国际市场竞争的关键。谁拥有新品种,谁就能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我国花卉资源极为丰富,遗传多样性突出,许多名花如牡丹、梅花、月季、茶花等起源于我国,花卉科技工作者应充分利用这些丰富的种质资源,通过传统的育种方法与生物育种方法相结合培育新品种。
(2)推广先进技术。我国花卉科研工作已取得了多项成果,现阶段应通过各种推广体系,加速育苗、引种、栽培、产后处理、病虫害防治等科技成果的推广,提高生产者和管理者的技术水平,提升产品质量。
(3)建立“生产"科研”一体化模式。国外农业企业均下设科技部门,企业将一部分资金作为科研经费,形成了“企业养科研,科研促企业”的良性循环局面。实践也证明这种模式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科技创新。我国花卉生产与科研脱节,科技成果推广不畅,生产中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生产"科研”一体化模式的建立既能缓解科研单位经费不足、立项不准、有了成果推广不出去的问题,又解决生产单位有难题而求助无门的问题。

❿ 观赏花卉的花卉产业

1、有利于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花卉是人们普遍喜爱的一种特殊产品,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具备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花卉业的发展既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和情趣,也美化了环境,是改善环境质量不可缺少的内容。花卉业是兼具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双重意义的特殊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卉业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城乡经济一体化建设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2、有利于增加就业。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据统计花卉产业从业人数从1998年的102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440万人。可见花卉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花卉产业安置了大批城乡剩余劳动力,今后还将有大发展的趋势。我国发展花卉产业无疑会促进就业结构的改善,为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提供就业的机会,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
3、有利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的增收。花卉业是一项占地少、效益高的朝阳产业,俗话说“一亩园十亩田、一亩花十亩园”。同时花卉业也是一项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其经济效益可成倍甚至几十倍增长。花卉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4、有利于相关产业的带动发展。花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化分工进一步明确并具体化,专业化程度更高,产业链更加牢固。花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体系,不但是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与轻工、化工食品及医药工业密切相关。花卉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花卉生产管理有待加强
我国大部分花卉生产基地规模偏小,较为分散。除少数几家大型花木生产基地,大多数基地面积不大,分布零散,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合作与互动性差,不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花卉生产技术落后、花卉商品质量不高,花卉生产产值偏低。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我国切花、切叶、高档盆花质量等级普遍偏低,新品种的品质难以保证。
2、花卉产业的投入不足,加工技术落后:我国花卉产业国内投入力度不一,沿海城市投入相对较高,所以广东、山东、上海等地花卉产值较其它省份要高,而相比国内天然花卉品种较丰富的云南2007年度的花卉产值比广州市仅多2个多亿元。我国花卉加工、深加工技术欠缺同时我国花卉产业的高附加值产品、花卉加工技术还不成熟。
3、花卉品种研发不足、保护不力:我国花卉市场上还缺乏国产高档花卉品牌。市场上的高档花卉如蝴蝶兰、大花蕙兰等成品苗大部分是生产商购自国外的组培花卉品牌苗,国内品牌竞争力明显不足。同时我国花卉育种技术落后。目前我国花卉育种工作还停留在传统的遗传育种方式,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分子育种手段在花卉育种上只是处于摸索阶段。
4 花卉销售网络有待完善: 我国花卉消费市场潜力大,但是许多地区缺乏消费引导,使得消费市场开发不足。存在主要问题有市场发育不充分,经营秩序混乱,花卉市场价格起落幅度大。淡季花卉滞销、旺季供不应求。信息流通不畅。没有相应的组织管理和质量监控体系,花卉销售种类结构不合理等需要完善的地方。 1、增加对花卉产业的资金投入,完善花卉产业的管理体系。现代花卉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无论一线生产人员, 还是各级各类从业人员 ,都必须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才能提高花卉产品的标准质量,完善花卉产业的管理首先要有一批高质量的专业花卉科技人才。同时,花卉产业作为一个产业,在达到一定的发展程度以后必须要加大扶持力度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加大对我国花卉产业的资金投入,尤其在花卉产品的科技研究、发展新产品的培育,更要进一步加强生产和科研结合,加强研究资金的投入。
2、 大力保护花卉资源,优化培育新品种。 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花卉栽培历史悠久。热带 、亚热带 、温带、寒温带花卉、高山花卉、沼泽花卉、水生花卉等应有尽有。是许多名花异卉的故乡,也是世界上花卉种类和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因此充分利用现有的花卉物种优势,进行选种、育种和野生花卉的驯化和栽培,更多地创造出自己的品牌优势,是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3、 加大力度提高花卉产业的附加值,形成花卉产业链:我国花卉业应在品种、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保鲜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要有高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和保障体系。同时还要注意挖掘花卉产业链的其它相关产业,使花卉产业与食品、医药、轻工业等产业同步发展。
4、把握市场动态,正确引导花卉产业发展方向:科学制定生产计划,研究国内外市场行情,收集销售渠道反馈的信息,了解客户的需求,以便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还处于比较盲目的状态,跟风现象、短期利益现象比较严重,应正确引导花卉产业的发展方向,引导花卉产业链健康发展[3]。

热点内容
玫瑰白菜 发布:2025-09-21 20:27:04 浏览:66
七夕骗女友 发布:2025-09-21 20:23:45 浏览:118
荷花酒窖藏 发布:2025-09-21 20:22:58 浏览:971
戏曲研究院小梅花团 发布:2025-09-21 20:11:19 浏览:396
兰花灵药 发布:2025-09-21 20:11:05 浏览:967
歌曲愿做菩萨一朵莲 发布:2025-09-21 19:47:30 浏览:139
龙舌兰盆景 发布:2025-09-21 19:43:35 浏览:435
花卉盘绦纹 发布:2025-09-21 19:39:08 浏览:135
梅花好品种 发布:2025-09-21 19:34:47 浏览:211
海棠木排名 发布:2025-09-21 19:34:42 浏览: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