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花艺史
A. 关于花艺的书籍有哪些
由黄永川所著的《文人花(共2册)》是中国插花艺术的经典文本,也是日本花道的所推崇的最为经典的文献,一为袁宏道《瓶史》、张谦德《瓶花谱》的注释解析,一为《瓶花别册》,是黄永川撰写的一个历史回顾和使用技巧,佐以中华花艺文教基金会的插花作品和点评;黄永川的整理,依托台北故宫博物院大量珍贵的明代美术资源,对明朝时期插花的总体面貌,有最为广泛而细致的呈现。同时,作为多年浸淫于中国插花史研究的权威人物,也是最理想的该书注解人。
作为中国人还是要铭记中华花道的,这是我们最古老的艺术文化。学习好了日本和欧美的,最后还是要回过来发展我们自己的花道艺术,这才是真正的文化传承。
B. 中国花艺排名
生活质量快速提升的今天,花艺成为众人争相追逐的对象。在这之中,无论他们是出于兴趣爱好而去学习花艺,还是为了开一家特色鲜明的花店才去研习花艺的精髓,花艺培训机构接二连三的成立已经极为明显的表现出现今花艺行业的盛况。与此同时,选择哪家花艺培训机构作为自己的学习之地也着实为难了广大学员。为此,小编专程对各大花艺培训机构进行了调研排名,方便大家进行选择。
NO.1中赫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中赫时尚成立于2004年,坐落于设计文化底蕴深厚的北京,是国际知名的创意艺术与设计学院。也是国内首家以开发个人创意思维,设计思维,培养时尚审美,个人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为目的的专业培训机构。中赫时尚在教育领域的培训课程包含时尚管理学院、北京花校(FLOWER SCHOOL BEIJING)、空间软装设计学院和中赫国际,成功研发和开创数十门国内外时尚设计类课程。同时,中赫时尚旗下涵盖商业项目设计、跨界艺术经营、国际招募平台等多项综合类业务。
用户评价:
@VeranoLi:学员来自全球各地,师资实力很雄厚,都是国内外大师级别的花艺师。可以学到很多新鲜潮流的东西。
@WANGMEICHENG:花艺设计课程培训循序渐进,小白到大神都有适合的课程,偏商业化,讲究速成。
NO.2良友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良友花店于1988年创立,是杭州第一家花店,杭州最早从事花卉销售的品牌,也是业内最早出版花艺书籍的花店培训机构。创立近三十年来良友已培养了数万名优秀的花艺师人才,学员成功开店率突破35%,屡次刷新行业纪录。每年来良友花店商学院学习的学员有1000多人,良友在整个花艺行业具有最深厚的经验积累。
用户评价:
@少侠莫回头:课程很丰富,设计也很合理,不像别的培训机构只是灌汤式教学,注重学生感受,开拓学生思维,鼓励创新突破。
@撰小文:环境特别棒,来了就不想走,真真是书里的生活。老师们特别友好,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开放自由,可以尽自己所能去创造。
NO.3谢明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上海谢明时尚花艺设计课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插花花艺教学单位之一,由上海市教委与1995年5月批准成立,也是当时上海唯一获得教委批文的花艺学校,在全国也是最早的一家,后于1999年更名为上海谢明时尚花艺设计中心至现在。
用户评价:
@音乐羽毛:老师资历都很高,教学严谨,逻辑清晰,授课条理易懂,私下里老师们也都很平易近人,遇到不会的也热情给予帮助。
@弋者:课程根据花艺种类进行设置,条理化比较清晰,但是对于没有花艺基础的人而言,比较难进行选择。
NO.4王绍仪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王绍仪花艺工作室由中国插花协会副会长王绍仪创立,致力于插花花艺教育,具有浓郁的岭南风格,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插花花艺人才。
用户评价:
@稻吧:王老师极为平和,授课也十分精巧。课程主要针对岭南风格的插花艺术,专业性很强,可以学到不少精髓。
@大白天天:相较其他培训机构来说,王绍仪花艺工作室课程略显单一,毕竟其着重的是岭南风格的插花艺术,所以对岭南风格的插花有兴趣的可以选择王绍仪花艺。
NO.5乃夫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济南乃夫插花花艺职业培训学校2006年创办于美丽的泉城——济南,是袁乃夫先生带着儿时的梦想为所有热爱美好生活的人创办的一所专业插花花艺学校。是经过国家有关部门正规批准开办的专业插花花艺教学机构及现代插花花艺职业技能教育的起源性学校。
用户评价:
@吃货方方方:袁老师注重民族文化,在课程中极为注重传统民族文化的输出,讲求文化与花相结合,技艺精湛。
@米尔科曼:课程设置严谨,民族气息浓厚,注重思维与技术的同步开拓。
NO.6鹿石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是中国新生花艺学校的代表,也是目前国内发展实力强劲的花艺学校,除此之外,鹿石花艺还是国内全开放式花艺练习场地。旨在打造一个国内一流的花艺资源平台,带领学员们在探寻花艺的奇妙旅程中纵横驰骋,一路加速。
用户评价:
@小菜菜菜菜子:花艺设计比较大型,注重整体,需要很强的协调意识,老师很棒,环境超级好!
@哈哈:老师都是国外的大师,档次是很高,但总感觉没有国内的老师亲近,语言沟通也不是特别畅快。
NO.7媞亚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媞亚花艺成立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杭州,专业从事花艺培训教学16年,兼婚礼设计,大型场地布置等酒店花艺设计。其教学宗旨是让每一个喜欢花艺的学员能真正掌握花艺技术,为花艺行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造就高素质的花店经营者。
用户评价:
@一蜘小蛛soggy:环境好的没话说,学习氛围也很棒。课程与时俱进,专业性比较高,对于想开花店的人而言,是个不错的选择。
@诺森德冰雪封住脚步:总体而言是很好的,但毕竟相比杭州其他老资历培训机构,提亚的经验便略显不足。
NO.8马克花艺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马克花艺培训创办于2003年,隶属于北京会一花卉有限公司,始终致力于为花店行业提供优质的培训课程和开店服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马克已经拥有了北京、深圳、上海三家花艺学校。是国内招生量最大,地区覆盖最广的花艺培训机构 。
用户评价:
@只吃玉米蛋饼加芝士:马克花艺的老师都很和蔼,总是会不厌其烦的给我们讲解我们不懂的知识,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栽培。
@阿梦梦脾气大:虽有十余年的培训经验,但相较其他培训机构而言,师资力量稍显薄弱。但值得说的是,教学思想还是不错的。
NO.9芳华花艺培训中心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深圳市芳华插花艺术培训中心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专业从事花艺培训的机构,多年来为全国各地培养了数千人的专业中高端花艺人才,并在国内外的花艺比赛中获得大奖。
用户评价:
@一尾橙色鱼:我报的是现代插花课程,教的倒是挺仔细的,但感觉这样开设课程有点不全面。毕竟刚接触花艺的人都是零基础,应该开设那种阶段班。
@KK白兔:芳华花艺培训课程安排比较丰富,课时也很长,充分给予了学员们足够的学习时间。
NO.10博思花艺插花培训学校
综合实力:★★☆☆☆
用户满意度:★★☆☆☆
花店简介:博思花艺培训学校先后在焦作、平顶山、濮阳、郑州、滑县、山西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博思花艺婚庆加盟企业。成立至今共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了8000多名中高级花艺培训婚庆人才,是目前中原地区首家正规的花艺教育培训机构。
用户评价:
@吧啦la啦la:老师都比较有经验,强调与时俱进,整个打造出来的花艺作品都很具有时代气息,而且简洁大方,颇为好看。
@今夕遥望月:本来以为在这里可以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但学下来才发现基本都是照本宣科,不能否认这些技术有用,但并不是花艺的精髓。
C. 传统古典插花与现代化插花异同点
花,顾名思义,是指将剪切下来的植物之枝、叶、花、果作为素材,经过一定的技术(修剪、整枝、弯曲等)和艺术(构思、造型、设色等)加工,重新配置成一件精制完美、富有诗情画意,能再现大自然美和生活美的花卉艺术品。 换言之,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盘、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材,或枝、或花、或叶,均不带根,只是植物体上的一部分,并且不是随便乱插的,而是根据一定的构思来选材,遵循一定的创作法则,插成一个优美的形体(造型),借此表达一种主题,传递一种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后赏心悦目,获得精神上的美感和享受。 插花(flower arrangement)起源于佛教中的供花。所以,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在我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发展至今,已为人们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一件成功的插花作品,并不是一定要选用名贵的花材、高价的花器。一般看来并不起眼的绿叶,一个花蕾,甚至路边的野花野草和常见的水果、蔬菜,都能插出一件令人赏心悦目的优秀作品来。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而插花艺术对中国人而言,被视为一个天人合一的宇宙生命之融合。以“花”作为主要素材,在瓶、盘、碗、缸、筒、篮、盆等七大花器内造化天地无穷奥妙的一种盆景类的花卉艺术,其表现方式颇为雅致,令人把玩,爱不释手。 插花的主要类型: 1.根据用途大致可以分为:礼仪插花和艺术插花。 2.根据艺术风格可分为:东方式插花,西方式插花和现代自由式插花。 东方式插花又有中国插花和日本插花之分。 西洋式插花主要区分为两大流派:形式插花和非形式插花。 3.以花材性质分类:鲜花插花、干花插花和人造花插花等。 那么什么是花艺呢? 花艺就是广义的插花。更确切地讲,就是用剪切下来的各种花材和其他装饰性材料进行艺术造型的创作活动,也可称为切花艺术造型。因此,它与插花艺术的创作原理和艺术表现手法基本相同。 花艺简单的说就是把不同的鲜花和辅助材料进行合理的组合,使其在颜色和造型上产生一种人为的艺术美。 日本的“花道” “花道”是日本对插花艺术的特有称呼,实际上就是插花之意。 日本习惯将品茶、习武、书法与插花等传统技艺称之为“道”,即“茶道”、“书道”、“花道”等。正如我国唐宋时代盛行的“点茶”、“挂画”、“燃香”及“插花”被称之为“四艺”一样。 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观念: 即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艺,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更能陶冶人的情操,修身养性。但是,作为新时代的炎黄子孙,只限于继承民族的传统是不够的,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使之发扬光大。因此,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水平,才是通往这些艺术殿堂的康庄大道。 花艺与插花之间的不同点: 1.插花必须是插在容器中,而“花艺”可用也可不用容器,可以吊挂在壁面上,或直接插制在台面上。 2.插花必须以植物材料为素材,而“花艺”除用植物材料外,还可用许多非植物的装饰性材料,如金属的、玻璃的、塑料的、棉绸织品等。 3.“花艺”创作在选材、构思、造型等方面,都比插花更加广泛自由,尤其在一些大型展览和比赛场合,它被广泛应用,造型趋于大型化,很有气势,这是插花无法与之相比的。 花艺是传统婚礼上最隆重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婚礼中最耀眼的装饰元素。与华丽的婚纱和璀璨的戒指不同,它以自然柔美的姿态、奔放的热情,演绎着每一场婚礼的盛大场面,也衬托着每一对新人的光彩夺目。它们更以自己短暂的生命,见证着每一对有情人的海誓山盟、地久天长。
D. 中国古代插花做什么
在古时的中国,插花是用来礼佛的,其後经僧侣传至日本後更被发扬光大,应用到不同阶层的不同角落。远在日本的江户时代,花艺已经十分流行,在当时的社会里,花艺的工作者,几乎全部都是男性。时移世易,今时今日的香港社会里,女性的工作者比较多,不过花艺工作者当中,男女老少比比皆是,在国际舞台上,不少有名的花艺设计师更是男性。如果你到日本观光,遇到一个穿著传统礼服的年迈老伯,不吸烟,不喝酒,他说他是研究花道的;一般日本人一定会想到,他可能是一位大有来头的花道老前辈。如果视花艺为一种学问或艺术,花艺的作品视为一件作品,的确是适合任何人士的。
插花
插花,也叫花艺,和茶道一样,也是没落于本土,兴盛于他乡的传统艺术之一。中国插花艺术萌芽于先秦,于魏晋南北朝小有气象,此时,这项艺术还多是“借花献佛”——在六朝的南史中:“有献莲花供佛者,众僧以铜窑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唐宋以后,插花渐盛。唐人罗虬在《花九锡》中,较详细地记述了当时插花的容器、剪刀、浸水、和花台等。唐朝李后主(李煜)每到春天,便将宫中的梁栋窗壁、柱拱阶砌,都密布插花作品,称其为“锦洞天”。如果说唐代插花还仅仅是宫廷和寺庙的高雅艺术,到了宋代,插花艺术在民间已经蔚然成风。欧阳修在《洛阳牡丹记》中写道:“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贱皆插花。”至明朝,已有插花专著问世,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有《瓶史》,此书曾1696年被译为日文,对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被日本插花艺术家们奉若圭臬,被推崇为“宏道流”。袁宏道在一首《戏题黄道元瓶花斋》诗中云,“朝看一瓶花,暮看一瓶花,花枝虽浅淡,幸可托贫家。一枝两枝正,三支四支斜;宜直不宜曲.斗清不斗奢。傍拂杨技水,入碗酪奴茶。以此颜君斋.一倍添妍华。”仅用了寥寥数笔,就把插花描绘得淋漓尽致。清朝关于插花的记载有:邝璠著的《便民国纂》中的“养花法”,陈淏子著的《花镜》中的“养花插瓶法”和“香垆花瓶”.沈复著的《浮生六记》中的“闲情记趣”.以及汪灏著的《广群劳谱》,《红楼梦》中对插花的描述也不少。到了近代,战乱频仍,民生凋敝,花艺自然就荒芜了。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与西方花艺最大的区别在于:西方重造型,中国重意态。中国花艺强调:自然之真——保持花木的自然生态,依据季节造型;人文之善——重视其敦睦人伦的社会效益;宗教之圣——花是有助悟道的圣物,常以花供佛、以花修道;艺术之美——从选材到搭配,讲究和谐、清雅、明秀。
日本的插花艺术已有一千多年历史,6世纪时,一位名为小野妹子的遣唐史将很多中国传统技艺带回日本:字画、雕刻、文学、戏剧、园艺……还有就是供佛的“瓶花”。从中国回来后,小野妹子开办了日本的插花学校。日本最古老原始的插花学校“池坊”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四十五代。
E.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
中式花道的基本流派是中华花艺、人文花道和枯山花道。花道是适当地截取树木花草的枝、叶、花朵插入花瓶等花器中的方法和技术。花道能给人以艺术和美的享受。简而言之插花艺术。
相关信息
1、中式插花艺术萌芽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中国传统插花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鲜明的特征。主要表现在追求花材的自然之美。追求花材的意趣美。善用木本花材。采用不对称式构图形式。赋予花材丰富的内涵与象征性。
2、中华花艺的精神内核是为天地立心。主要特色为含蓄、高雅、飘逸、丰盈、和谐。中华花艺之父黄永川先生说它不仅是造型艺术那么简单,中国人的哲学、文化、伦理,都在里面。在一瓶花里见天地,简单又如此复杂。
3、枯山花道创始人王德成,新兴的花道名称,枯山花道讲求陶、石、木、竹、花信手拈来,枯荷、残柳、干枝皆能造景,将简素与自然、孤傲与幽玄、脱俗与寂静凝练成石幽水寂、山乡野趣的诗意,通过线条、颜色、形态、质感的和谐统一,来追求静、雅、美、真、和的意境。
4、人文花道的创始人是台湾王国忠老师,致力于东方插花教学40年。王国忠的人文花道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休闲的、生活化的。插花大多将花与茶、花与画、花与禅等文化结合,力求营造出一种古典文人追求的情趣。
F. 广州岭南花卉市场的介绍
岭南花卉市抄场坐落于岭南袭花卉之乡——广州市芳村区五眼桥村。(近广州大众狗场)该市场北靠芳村大道珠江桥西出口路段,东邻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西贴广湛铁路,离白云机场仅25分钟车程,水、陆、空交通十分方便,目前是全国乃至亚洲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花卉综合市场。
G. 请问这是什么花呀
建兰
编辑
建兰俗称雄兰、骏河兰、剑蕙等,建兰叶片宽厚,直立如剑。花瓣较宽,形似竹叶般;花多葶长,香浓。 建兰是指主花形在盛夏金秋的中国地生根兰花。植物学界以其主产地福建而为名。喜温暖湿润和半阴环境,耐寒性差,越冬温度不低于3℃,怕强光直射,不耐水涝和干旱,宜疏松肥沃和排水良好的腐叶上。
中文学名
建兰
拉丁学名
Cymbidium ensifolium
别称
雄兰、骏河兰、剑蕙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天门冬目
科
兰科
亚科
树兰亚科
族
蕙兰族
属
兰属
种
建兰
分布区域
产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海南、广西
目录
1形态描述
2生长习性
3物种分布
4品种分类
▪正格花
▪异型花
5主要价值
▪药用
▪盆景
6栽培技术
7养护管理
▪施肥时间
▪病害防治
8植物文化
▪历史文化
▪历史故事
1形态描述编辑
地生植物;假鳞茎卵球形,长1.5~2.5厘米,宽1~1.5厘米,包藏于叶基之内。叶2~4 (~6)枚,带形,有光泽,长30~60厘米,宽1~1.5(~2.5)厘米,前部边缘有时有细齿,关节位于距基部2~4厘米处。花葶从假鳞茎基部发出,直立,长20~35厘米或更长,但一般短于叶;总状花序具3~9(~13)朵花;花苞片除最下面的1枚长可达1.5~2厘米外,其余的长5~8毫米,一般不及花梗和子房长度的1/3,至多不超过1/2;花梗和子房长2~2.5(~3)厘米;花常有香气,色泽变化较大,通常为浅黄绿色而具紫斑;萼片近狭长圆形或狭椭圆形,长2.3~2.8厘米,宽5~8毫米;侧萼片常向下斜展;花瓣狭椭圆形或狭卵状椭圆形,长1.5~2.4厘米,宽5~8毫米,近平展;唇瓣近卵形,长1.5~2.3厘米,略3裂;侧裂片直立,多少围抱蕊柱,上面有小乳突;中裂片较大,卵形,外弯,边缘波状,亦具小乳突;唇盘上2条纵褶片从基部延伸至中裂片基部,上半部向内倾斜并靠合,形成短管;蕊柱长1~1.4厘米,稍向前弯曲,两侧具狭翅;花粉团4个,成2对,宽卵形。蒴果狭椭圆形,长5~6厘米,宽约2厘米。花期通常为6~10月。[1]
植物形态
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建兰全株(10张)
建兰花果(6张)
2生长习性编辑
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1~1800米。[1]
3物种分布编辑
产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
建兰
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西南部、贵州和云南等地。生于疏林下、灌丛中、山谷旁或草丛中,海拔600~1800米。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各国,北至日本。[1]
4品种分类编辑
正格花
建兰
荷瓣
君荷,金荷,金皱虹荷,浏阳荷
梅瓣
一品梅,红一品,光登梅,绿梅
水仙瓣
梅仙:夏皇梅
水仙:四季汪字
荷仙:泸州荷仙,荷王
异型花
建兰
奇花
爪花:玉雪天香
三捧:七仙女,向日葵
蝶花
外蝶:天公蝶,举国欢庆
内蝶(彩捧):宝岛仙女,大宝岛
内蝶(三星蝶):峨眉三星,圣火
奇蝶花
菊瓣:绿云仙女
牡丹型:富山奇蝶,玉山奇蝶,岭南奇蝶
玉树型:翠玉牡丹,宝岛金龙
5主要价值编辑
药用
建兰根
【异名】:土续断(《续古今考》),兰根(《五杂俎)),兰花根(《分类草药性》)。
建兰
【来源】:为兰科植物建兰的根,植物形态详"建兰花"条。
【采集】:随时可采,鲜用。
【性味】:辛,平。①《医林纂要》:"苦甘,温。"②《植物名实图考》:"有毒。"③《分类草药性》:"温,平,无毒。"④《四川中药志》:"性平,味辛,无毒。"
【功用主治】:顺气,和血,利湿,消肿。治咳嗽吐血,肠风,血崩,淋病,白浊,白带,跌打损伤,痈肿。
①《医林纂要》:"治肠风,涂痈肿。"
②《纲目拾遗》:"治跌打,和血;痰嗽后吐血。"
③《分类草药性》:"治月经不调;红崩,白带。兼能顺气。"
④《天宝本草》:"消肿胀,治淋症。"
⑤《四川中药志》:"除风邪,理气。治白浊、白带及妇女干病。"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鲜者0.5~1.5两;或捣汁。外用:捣汁涂。
【选方】
①治肺劳咳嗽溢血:建兰鲜根捣绞汁,调冰糖炖服。每次五至八钱。(《泉州本草》)
②治尿血或小便涩痛:建兰鲜根一两半,葱白三、五个。清水煎汤调乌糖服。(《泉州本草》)
③治妇女白带:蕙兰根、天冬、百合、百节藕.炖鸡或肉服。
④治妇女干病:蕙兰根、百节藕、石竹根、黄精。炖肉服。
⑤治妇女干病,手足心发烧:蕙兰根、大茅香各一两。煎水去渣,加甜酒炖猪心肺服。(③方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建兰叶
理气,宽中,明目。 治久咳,胸闷,腹泻,青盲内障。
建兰(8张)
①《纲目拾遗》:素心建兰花除宿气,解郁。
蜜渍青兰花点茶饮,调和气血,宽中醒酒。
黄花者名蜜兰,可以止泻。
色黑者名墨兰,治青盲最效。
②《分类草药性》:明目。
③《泉州本草》:治久嗽。
④厦门《新疗法与中草药选编》:清肺除热,消痰止咳。治久嗽:建兰花十四朵,水炖服。[2]
盆景
建兰植株雄健,根粗且长。适宜用五筒以上的兰盆栽植,每盆苗数稍多,置于林间、庭园或厅堂,花繁叶茂,气魄很大,也可用较大的高腰签筒盆栽植数苗,长时苍绿峭拔,很有神采。花开盛夏,凉风吹送兰香,使人倍感清幽。
建兰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在我国南方栽培十分普遍,是阳台、客厅、花架和小庭院台阶陈设佳品,显得清新高稚。
6栽培技术编辑
1、盆具的选择: 以质地粗糙、无上轴、边底多孔、有盆脚的兰盆栽兰较好。
建兰的养殖方法[3]
2、植料的调配: 植料应选择质地疏松团粒结构好;香菇 泥土30%,火烧土30%,粗沙粒25%,谷糠15%;腐殖土40%,粗沙粒40%,谷糠20%。
3、兰株的种植
苗木处理
建兰养殖方法主要顺应种性要求,使生物与环境协调和谐。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一点,才能把兰养好。
①上芽早、生长快,应早分勤肥.在几种常见兰花中数建兰生长早而快,若无冻害或在室内越冬情况下,2~3月份起即见新芽出土,至5月中早生新株就长高到15厘米以上,即半株长成了,而此时春兰、墨兰,蕙兰等正是新芽出土的高峰期,可见建兰要比其他兰种生长快平代。所以建兰早生当年的新株有可能开花或再长第二代新株。据此,建兰的分株换盆应在晚秋的10月下旬至11月份进行,伏盆后越冬,这样开春后即进入生长期;2~3月上芽开始即着手施肥,薄肥施多次,以满足其早生快长和多次开花之营养消耗的需要。
②长势健、分蘖强,可平价出售。建兰长势强健,只要环境。适宜,肥水充沛,一般都是3~4枚叶的壮株,并具硕大的假鳞茎。所以,上年的新株一般都能抽发2~3个新株、还相继开l~2葶花,虽多时一母株能发5~6苗草;为其他兰种所罕见。分蘖力强、繁殖系数大,本来是促发展的好事,可因发展快,普及不够,往往带来兰花滞销、积压、跌价的情况,甚至出现毁兰的副作用。对此,笔者以为除宣传促销外,应平价出售,以利于兰业的昌盛。
③适见阳,略偏干,求多花。建兰开花有自己的独特性,即在长日照条件下盈蕾并开花。花芽分化宜“阳而干”,花芽出土后无休眠期,约半个月至20天即开花,花芽期和花期都相对较短,所以在栽培上应给予适当多一点光照,盆土也应略干一些,不能同春兰、墨兰一样莳养,否则,只长新草而开花无望。不过,值得注意的是,7~9月高温炎热时期,既不可任阳光灼伤叶子,又不可遮阳过严和浇水过多。
④冬保暖,夏遮凉,保安全。怕冻是建兰的习性之一,这一点仅次于墨兰,远不如春蕙。若在露地莳养无保暖设施,其受冻的概率较大。一般通-2℃即要受冻。所以养建兰冬季应在室内或在大棚中保暖越冬,气温不能低于0℃。夏日太烈时应稍加遮阳,避免直射光(尤其是中午),即使仅1/3至半幅叶子灼伤了,也会影响其生长和开花。除此两项外其他管理措施如土、肥、水、药等粗放一些亦无妨。保安全至关生死存亡,故不能不提。[4]
7养护管理编辑
1、控光降温: 建兰生长适于在年平均气温15~23℃之间,夏天气温炎热,用7
建兰[3]
0~80%的塑料遮光网来降温。
2、高温促降: 因光照过强而引起的高温,应采取增加遮荫的层次和密度促使降温;夏秋季节有光照强,空气闷热,气温高,应开启门窗,让兰场空气彻底对流,促使降温。向通道、兰架下淋洒清水,向室内空间喷水雾,也可促使降温温。
3、保湿通风: 兰场保湿与通风要调控到一个最合理的状态,以利兰花生长。保持空气湿度要采用先进的全自动加湿机亦可向空间、通道、兰架下喷淋水雾。
保持基质湿度要根据光照、湿度、通风等条件来调控。有土栽培的以2~4天浇1次水,坚持“宁干勿湿”,浇水的时限要因地制宜。野生兰花原生于山野幽谷,产地四面敞开,但又有林草遮荫,时有和风吹拂,长期能生长于空气清新的环境,因此,兰场也需创造这些兰花生长条件,兰场较闭塞的要增开门窗,促使空气对流。
4、保温防冻: 建兰只能在有遮挡风霜的防护条件下耐受短暂性的、间歇性的-2~-5℃的低温 ,因此,应在冬季温室保温,有条件的还可采取加温设备。
5、施肥: 采取“因兰制宜,看苗定肥、宁淡勿浓、适时薄施”。即根据兰种、苗势、生理特点,掌握时机。干肥采用:牛骨粉(含氮4%、磷22.06%)、草木灰(磷1.04%、钾6.41%),饼肥(氮7%、磷1.32%、钾2.12%)及火烧土混合肥配制与复合肥交替使用每年盆内不少于4次。液肥以腐熟的有机质肥过滤冲淡液,尿素、磷酸二氢钾或专用花肥交替作追肥或根外施肥,一般每隔15天一次,在根外施喷时前后二天用清水喷洒叶面一次,冲洗尘土、药液残渣。[5]
施肥时间
①催芽肥(春末夏初):干肥一至二次,根外施肥10天一次,以氮、钾肥为主,促进地上部茎叶抽发,地下部根系扩展。②发育肥(夏末初秋):新芽叶片伸长出叶,促使新芽健壮,以氮为主,勤施薄施,新芽开叶后以钾为主促使壮苗,每周用磷酸二氮钾喷施一次。③促花肥:待新梢叶片不再生长时即转入花芽分化期,以磷为主,干肥二次,根外施肥每周一次。④秋末初冬,寒露至立冬期间兰花将转入休眠期,下干肥一次,液肥二次,叶面喷施每10天一次,以保证安全越冬,含膏育秀,提高来春萌芽率。[2]
病害防治
白绢病:多发生于梅雨季节。应注意通风透光,盆土排水良好予以预防,发病后可去掉带菌盆土,撒上五氯硝基苯粉剂或石灰即可。
炭疽病:终年都有,高温多雨季节更为猖极。防治方法除改善环境条件外,发病期可先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500倍液喷治,7~10天互次,然后再辅以l%等量式波尔多液,每半月1次。
蚧壳虫:在高温多湿、空气流动不畅的情况下,繁殖最快。用常规法防治。
根腐病:又叫线虫病。线虫寄生于兰花根部,引起根系腐烂,地上叶片生长不良, 叶色退绿、发黄,甚至造成植株萎焉。线虫危害造成大量伤口,还引起其他土传病菌的侵染,导致植株发病,加速植株枯死。栽培基质应消毒,可用100度蒸汽灭菌消毒,杀死虫卵。危害重的要立即换盆,将病株泡入药液中20~30分钟,捞出晾干,用新基质从新栽种。[6]
8植物文化编辑
历史文化
据日本的田边贺堂史生著的《兰花栽培四枝节》载:“建兰由中国秦始皇特使徐福携来”。它间接地证明了,建兰的栽培史,应始于秦始皇统治(公元前221年)前,迄今已有2200余年了。
”秋兰荫玉池,池水清且芬。”这是晋代诗人傅云先生赞美建兰花香的诗句。
据誉满海内外的中国兰花学者和活动家何清正先生的考证,建兰为线艺之鼻祖。各色线艺、水晶艺、图画斑艺均十分丰富,花艺的续变力也十分强盛。如上世纪末发现的朵开三重花,每重有3~4朵奇彩蝶的“三重彩蝶”,便是典型的代表。
历史故事
大宋提刑官与建兰外传
大宋提刑官宋慈曾在福建汀州任知县3年,县衙所在地为2013年的福建省长汀县,当时的闽西首府,范围为2013年的福建省龙岩市管辖区和三明市的部分地方。汀州盛产兰花,百姓爱种兰花,素有用兰花为孕妇催生助产、搬迁新居馈赠兰花、婚嫁以兰陪嫁、种兰避邪以求子孙满堂等民情风俗。宋慈在任知县时是不是与众文人一样爱兰,对兰花的赏爱是否入乡随俗尚无文字记载,但史记他是首开汀江水路运输的知县。汀江水路的开辟为建兰主产区打开了一条通向海内外的通道。因此,宋慈对建兰的外传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汀江是福建省境内的第四大河,它发源于长汀县,干流全长280多公里,自北朝南纵贯福建省的长汀、上杭、永定三县,流至广东省的大埔县三河坝,与梅江汇合为韩江奔流入南海。汀江自北向南流,八卦中南方属丁,故汀江古称丁水,后来人们把“丁”与“水”合为“ 汀”字,取名“汀江”。毛泽东有“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 的著名诗句描述汀江的神奇和气魄。
宋绍定年间,宋慈从江西信丰主簿调任长汀知县,发现百姓食盐从千里之外的福州靠走山路挑运而来。古代的长汀地处山区,山路漫漫,交通不便,外引食盐“愈年而至”,食盐官卖,盐官贪贿,哄抬盐价,穷苦百姓买不起盐,多吃淡菜,缺碘患大脖子病的不少。宋慈细察民间疾苦,水路运输可直抵汀州城,决定开辟汀江,从广东潮州船运食盐。闽西大山是兰花生长的好地方,山高谷深,汀江河水穿行在深山峡谷之中,古时汀江滩多水急,有棉花滩、回滩、大姑滩、折滩、龙滩等,且到处暗礁密布,航道艰险,江水涨落无常,宋慈经过沿途观测探险,开凿疏浚航线,鼓励农民造船,操习撑船技巧,同时改革盐政,惩治贪贿盐官。
汀江水路交通的开辟,缩短了运盐路线,减少了运费,降低了盐价,免除了挨家挨户抽调劳役肩运食盐之苦。同时,使潮州至汀州、赣州运输通畅,促进了汀、潮、赣包括兰花在内的物资交流,盐商米商往来其间,“盐上米下”的一派繁荣景象,汀江上百舸争流,曾有 “上三千下八百”之说。宋慈开汀江水路的功绩为闽西百姓世代相传,如今汀江两岸仍尚存的400多座马祖庙,见证了当年水路交通的繁荣历史。
据连城县、永定县和上杭县的老人介绍,过去他们那里还出现了 “兰商”,专门靠卖兰发大财,通过卖兰暴富,建土楼,买河段养鱼养鸭过休闲日子。
宋代建兰并不出名,甚至连福建本地的兰家和文人雅士都说不准兰花的正名。“建兰”是我国春兰、蕙兰、建兰、寒兰、墨兰五大类兰花中的一类,而且是唯一以产地命名的一大类兰花。据考证,“福建”名称的第一次出现是唐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为了加强边防武装力量,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专管军事,从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取名为“福建”经略使(军事长官职称)。福建的名称出现历史不算迟。
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福建漳州的赵时庚著述的《金漳兰谱》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兰花谱。全书共三卷,分“叙兰容质”、“品兰高下”、“天下养爱”、“坚性封植”和“灌溉得宜 ”五部分。对紫兰和白兰的30多个品种的形态特征与栽培管理作了简明论述,并论及兰花的品位。《金漳兰谱》中“紫兰”指的是墨兰, “白兰”指的就是我们2013年说的素心建兰。赵时庚生活的地方为漳州府,与汀州府毗邻,赵时庚尚且没有给建兰确切的名字。另外,宋开庆元年(公元1259 年)修纂的《临汀志》土产门花之属中记述的33中花果中,有“素馨”指的也是素心兰花。福建的地名早已有之,但是海内外的爱兰人还没有把福建所产的兰花叫“建兰”。这些充分说明宋时建兰还不够知名。
闽西即古汀州府,是中国东南沿海腹地的林区,也是距台湾海峡与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最近、自然气候优势最强的中国兰产区之一。南宋之后闽西有汀江通往境外,得天独厚的兰花生长环境与古代交通占优势的水上运输,使闽西的“龙岩素”、“长汀素”、“上杭素”、 “永福素”等蜚声海内外。
随着汀江水上运输业的兴盛,兰花高雅之物从汀州人文古城,逐渐通过文人儒商传到海内外。1995年,笔者从汀江的源头龙门出发,沿古水路到福建的上杭、永定,再到广东大埔、潮州、汕头考察建兰的流播路径,发现沿线深宅大院养的建兰都是从闽西境内传种的。一些载入世界各地众多兰花专著名品谱中品种,由于当时人们对植物分类不太了解,而被习惯以原产地称呼,比如“龙岩素”、“长汀素”、 “上杭素”、“永福素”,而且是说得更准确的原产地。而对于福建境外的人称福建外传的兰花,笼统地就叫“建兰”。由此可见,建兰及建兰中的传统名品“龙岩素"、"长汀素"、"上杭素"、"永福素"都是外来名,因为外传而得名的。所以,建兰的外传与汀江水上运输的兴起、发展、繁荣密不可分,与大宋提刑官开辟汀江水路运输息息相关。
H. 王绍仪的主要经历
中国插花协会副会长王绍仪是业界的热心人,二十多年来,不仅在各大展览和花艺赛场,而且在街道、工厂、机关、学校,都有她辛苦奔忙、普及插花的身影。她热爱插花,愿意为这一事业鼓与呼。她独具特色的岭南花艺,在广东及周边省市影响广泛。
王绍仪从小爱花,北京的家里有一亩地的大花园,种满了牡丹、芍药、丁香、月季等,她时常剪下来练习插花。1965年,她于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分配到广州市园林局。1981开始,广州的日本领事馆连续两年举办草月流的插花表演,请来了日本的花艺师,王绍仪也参与了接待工作,这是她最早接触到插花。1983年,当领事馆再次邀请王绍仪时,她提出这一次的活动要改成中日双方插花表演,中国派出老、中、青三代花艺师献艺,王绍仪则代表中年组出战。活动之后,日本花艺师心悦诚服地在答谢酒会上对她们说,日本插花是从中国传过来的。
1984年,在王绍仪的倡导下,广州插花艺术研究会成立了,王绍仪任副会长和秘书长。王绍仪感悟到,岭南花材不论是木本的,还是草本的,不同于北方,因二者材质不同、形状不同,插制手法和表现的主题也就不同。在此基础上,只要潜心研究,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岭南插花艺术风格。从此,她极力倡导用本地花材,形成地方风格。1987年,她带队参加在北京农展馆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广州展区春意盎然,吸引了无数观众。一位领导同志的夫人评价说,广州展区的插花有诗情画意,有地方特色。她听后激动不已,增强了搞好广州插花花艺事业的信心。
在广州生活了近20年的王绍仪,开始插花花艺生涯后,她首先想到的就是花文化的民族性和地方性。她感悟到:岭南花材不论是木本的,还是草本的,不同于北方,因其材质不同,材形不同,插制手法和表现的主题也就不同。梅、兰、菊、竹四君子在岭南得天独厚,其他如蕨类、散尾葵、龟背竹等叶材也比其他地方丰富得多。在此基础上,只要潜心研究,一定能够创造出独特的岭南插花艺术风格。从此,她极力倡导用本地花材,形成地方风格,但凡是她的作品,你一看就知是岭南风格。
她精心地组合花材,巧妙地构思造型,和谐地运用色彩,生动地表现各种鲜花的美姿、色泽和神韵,达到了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效果,看了她的作品,使你强烈地感受到插花艺术的震撼力和与众不同。
连续担任了三届全国插花花艺大赛的评委,曾担任99昆明世博会插花评比项目的评委、第四届亚洲杯插花花艺大赛监委并承担了该活动的多方组织协调工作。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连续15年率团赴香港观摩花卉展览,2003年,她率团参与香港花卉展,《春华秋实》获得“最佳设计奖”。
人的思想离不开时代的特征,重大时事在艺术作品中无不带有情感印痕,王绍仪的作品《归心似箭》,创作起因于1988年她到香港接舅舅第一次回大陆探亲,表现的是游子回乡激动得手抖声颤,热泪纵横的情景。翻开《广州插花》、《穗港插花》等专著,你所看到的王绍仪的作品,无不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鲜明的岭南文化特征和中国插花花艺岭南派的风格。
主编插花书籍有《艺术插花》、《广州插花》、《穗港插花》、《实用插花花材》、《宾馆酒店插花艺术》等。王绍仪多年在广州插花花艺培训中心担任顾问,退休后成立了王绍仪花艺工作室,在插花花艺教育上投入了大量心血,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插花花艺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