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人爱花卉
❶ 古代喜爱兰花的诗人大多都在哪个朝代
唐宋吧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以其独特的花姿叶艺而饮誉古今中外。人们喜爱素淡、雅致、清幽、洁净的风格,推崇忠贞、廉洁、质朴、坚韧的情操,而兰花正是这种风格和情操的完美结合。我国最早在《诗经》中就有“涛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的兰花赞美诗,使兰花成为“吉祥友善”的象征。古往今来孔子、屈原、李世民、李白、苏轼、李清照、郑板桥、鲁迅、朱德、陈毅、张学良等众多的文人墨客咏兰、画兰、写兰、诗兰,兰花已成为人们用来修身养性、寄情寓志、标明心迹、铸塑人格的象征,升华为意蕴深远的兰文化。《孔子家语》中“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夫兰当为王者香草。”赞誉了兰花高贵品质。张学良将军曾有“花中真君子,风姿奇高雅”的赞美诗句。朱德元帅早就有殷切寄语“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更可观了。”兰花风姿素雅,叶片刚劲,花朵似蝶舞、赛飞燕,花形活泼潇洒,幽香四溢,素有"天下第一香","花中君子"美称,成了历代文人墨客题吟描绘对象。他们爱兰养兰,或吟之以诗,或绘之以画,为我们留下了不少趣闻轶事。名人总为兰花狂,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孔子是最早喜爱兰花的名人,《乐府诗集》载:“孔于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日:'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作《漪兰妇》一曲”。《孔于家语》赞美了兰的品格:“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穷而改节”,并进一步移用到处世之道上来,孔子说:“与善人处,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惧化”。
爱国诗人屈原不仅种兰,身佩兰花,而且以兰蕙高洁自比。他在《离骚》中就多次写到兰花:“绿叶兮素枝,芳菲菲兮袭余”、“秋兰兮青表,绿叶兮紫茎”、“余既滋兰之九豌兮,又树蕙之百亩”。这些名句被广泛传播,使“兰”这个词成为“君子”、“德人”、“美人”、“佳人”的代称,并由此使“兰”离开了它本身的植物性成为一种色彩绚烂的文化符号。
东晋诗人陶渊明喜爱兰花,他弃官归里,采菊养兰,写有咏兰诗:“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消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丛”。
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个喜爱兰花的皇帝,他常在上幸宛中观赏兰花,并写有《芳兰》诗:“春晖开紫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
唐代诗人王维养兰成癖,并且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汗漫录》说:“王维以黄磁斗贮兰蕙,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开创了瓷盆养兰先例。
唐代诗人杜牧喜爱兰花,相传他花不少银两养植兰花,建有相当规模的兰圃,在当时写了不少咏兰佳作,苏辙《次韵答人幽兰》诗云:“兰花耿耿意羞春,纫佩何人香满身。一寸芳心须自保,长松百尺有为新”,咏兰诗中寄托自己的理想。而苏轼的咏兰诗则构思新颖:“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时闻风露香,篷艾深不见”,把春兰比喻成一位清高的美人,在山谷不断散发清香,流露诗人追求高洁的心态。
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擅于盆栽兰花,发明沙石养兰法,他说:“兰蕙丛出,莳以沙石则茂,沃以汤茗则芳”。他的《幽芳亭》首先对兰蕙作了分类:“一干一花,香有余者;一干五七花,香不足者蕙”他所称的"蕙"也为当代植物界所采用。
宋代哲学家、诗人朱熹酷爱兰花,他写过不少咏兰诗,其《秋兰》诗去:“秋兰递初馥,芳意满冲襟。想子空斋里,凄凉楚客心”,又在《兰》诗中咏道:“漫种秋兰四五茎,疏帘底事太关情。可能不作凉风计,护得幽香到晚清”。他长期养兰对兰花很有研究,他在《楚辞辨证》中说:“大抵古之所谓香草,必其花叶皆香而燥湿不变,故可刈而为佩。若今之所谓兰蕙,则其花香,而叶乃无气;其气虽美,而质弱易萎,皆非可刈而佩者也”,并作诗日:“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作为不谙植物的文人,能得出这样结论,的确难能可贵。
宋末元初诗圣人郑思肖,也是一位画兰名家,他自号所南翁,画兰以无根无土抗议元朝入侵,南宋灭亡时他年仅38岁,不仕于元朝,隐居苏州。他的一幅传世画《春兰图》(1306年,目前藏于日本大阪巾立美术馆)上有一首诗:“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乡。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这一切使他深受后人敬仰。元代则大画家之一的倪瓒,写有《题郑所南》极有影响,有诗为证:“密蕙媚幽圃”。
唐末八大家中的“二苏”也是兰花爱好者,兄弟诗:“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借咏兰赞颂郑思肖坚贞不屈精神。近代大画家吴昌硕在一幅兰花画中也题有一首赞扬郑思肖的诗:“怪石与丛棘,留之伴香祖。可叹所南翁,画兰不画土”。
清代诗人,书画家郑板桥是历史上有名的兰痴,“自谓平生惟兰与竹为吾友也”。他在《种兰》一文说:“余种兰数十盆,三春告莫,皆有憔悴思归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黄石之间,山水之阴,石之缝,既已避日,又就燥,对吾堂亦各有本性。赠以诗日:‘兰草本是山中草,还向山中种此花。尘世纷纷植盆盎,不如留与伴烟霞’。又云:‘山中兰草乱如蓬,叶暖花酣气候浓。出谷送香非不远,哪能送到俗尘中?此假山耳,尚如此,况真山乎!余画此幅,花皆出叶上,极肥而劲,盖山中之兰,非盆中之兰也“,郑板桥:”七十三岁人,五十年画兰,任他雷雨风,终久不凋残“,他的题兰花诗有七八首,兰画也应有这么多,完全可以出一本《板桥兰集》。他画兰潇洒清劲,名噪一时。他的咏兰诗也脍炙人口,如”深山绝壁见幽兰,竹影萧萧几片寒。一顶乌纱早须脱,好来高枕卧其间“。郑板桥晚年辞官回乡,还养了几盆兰花。有天夜里上床未入眠,却来了一个小偷人,他想了一计退小偷,便吟诗道:“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腹内诗书存千卷,床头金银无半文”。小偷听见,知道暗示自己,赶紧出门想越墙溜走,这时屋里的郑板桥又说:“越墙莫损兰花盆”,小偷于是小心避开逃走。
现代爱兰首推朱德元帅,1929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朱德军长率领部队进驻福建漳平市永福时,虽然军务繁忙,仍然观赏当地名花建兰,并十分欣赏。1961年3月,朱德到广州越秀公园游览时,观赏了盛开的兰花,赋《兰花》诗一首:“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唯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他不但自己爱兰,还十分关心祖国兰艺事业,积极提倡建立兰圃,并为各地兰圃题写匾额,杭州花圃里的“国香室”、“同赏清芬”、南昌“人民公园”、“兰室”、上海植物园里的“兰室”、福州鼓山的“兰花圃”、广州越秀公园的“兰圃”等,都出自朱德之手。“幽兰叶秀乔木下,仍自盘根众草傍。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这首《咏兰》诗,更道出了他对兰花情有独钟。
老一辈**家董必武喜爱兰花,主要也是爱兰花孤高芳洁的美好品德,曾写过这样的颂词:“兰有四清:气清、色清、神清、韵清”,所谓清,即指兰之高洁而言。现代文化名人*适喜欢兰花。安徽绩溪*适故居内有12扇落地隔门扇,上有同邑黑模雕刻大师*国宾手刻的阴刻兰花图,图上还有题诗:“珍重韶华惜寸阴,入山仔细为君寻。兰花岂肯依人媚,何幸今朝遇赏音”,这些使幼小的*适耳儒目染了兰花木刻之美。*适第一次种兰花,是1921年夏天种在北京后门里钟鼓寺的四合院住所里,不久,他写下有名的《希望》小诗:“找从山中来,带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好。一日望三回,望到花时过;急坏看花人,花苞无一个。眼见秋天到,移花供在家,明年春风回,祝汝满盆花。”如今,这首诗被谱成《兰花草》歌曲,广为传唱。
张学良将军酷爱兰花,从1947年到台湾后,(在失去自由的情况下)隐居养兰,他曾自嘲地说,我是过着“美人名花两相欢”的生活,美人应指赵四小姐,名花就是兰花。他曾说:“写诗可以言志,难道养花就不能寄情?”每当兰花开放时节,他都要到台北市郊兰园赏兰。有一次,他看中一盆名兰,问价,园主瞧不起他,随口将价值四万的名兰说成两千元,张学良当即买下兰花,园主自知吃亏也无话可说,不过,园主后来知道买兰人是张学良,却又感到名花得名主,十分高兴。张学良晚年以养兰花、读《圣经》度日,他还写有一首富含哲理的咏兰诗:“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叶立含正气,花妍不浮华。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❷ 爱莲说,唐朝人喜欢什么花
《爱莲说》中讲,“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说明唐朝人中不少是非常喜爱牡丹的。
❸ 唐代,牡丹为何独受深受武则天喜爱,是何原因
武则天在位时位于洛阳,在洛阳牡丹较多,牡丹寓意富贵昌盛,在唐代受到武则天的喜爱,而在现代牡丹也是深爱国人喜爱的花卉有国花之称。牡丹在南北朝时就有种植而在唐代才开始逐渐兴盛起来。
逐渐的牡丹花便有了名气而深受士人百姓的喜爱。而在现代洛阳牡丹闻名天下,每当牡丹花开时节,去洛阳赏花的人数不胜数。真可谓人山人海。由此可见,牡丹花是深受世人的喜爱。在如此现代化的审美观中,而牡丹也能独树一帜,由此可见牡丹花是多么的华贵。牡丹深受武则天喜爱的原因,就让人一目了然。
❹ 晚唐人眼中的牡丹花,为何会如此的高贵,老少皆喜
我们都知道牡丹花是唐朝的国花,最鼎盛时,在长安城里城外,上到达官贵人,下到平民百姓,处处可见各色牡丹。特别是到了晚唐人的眼里,牡丹已经成了富贵的象征,谁家养好了牡丹,谁家必然是要发家致富走大运的。那为什么牡丹会变成老少皆喜的国花?主要还是皇帝喜欢,国之所向,老百姓才都跟风。
这个就是为什么晚唐的老百姓人人都喜欢牡丹花的原因,皇家的人喜爱,道教的人推崇,达官富贵都买,在如此的风气下,老百姓当然要跟风,去迎合大众的喜好。一边说着牡丹的好,一边自己种着牡丹,毕竟这是全国大部分人的意志,普通老百姓只有跟着照做的份儿。
所以大家看到了宋朝,皇帝更喜欢梅花,这不整个国家的老百姓,又都忘记了以前的牡丹,开始一个个赞扬梅花去了吗?
❺ 为何从古至今,牡丹花都备受世人喜爱
牡丹是我国名花,一直都很受世人的喜爱。它雍容华贵,美轮美奂,让人为之倾倒。甚至有人说牡丹是百花之王,而牡丹最繁盛的时期则是在唐朝。那时社会比较繁荣安定,而牡丹又比较雍容华贵,代表着唐代的繁荣,所以唐朝人是最推崇牡丹的。
甚至很多诗人对牡丹都进行了赞赏,但是关于牡丹的栽培还是比较早的。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而在唐朝这种技术迅速发展,甚至出现了专门种植牡丹的人。而唐朝也有记载,本来牡丹是野外生长的花卉。但是因为花色过于好看,武则天对此非常喜爱,就将它移栽到宫里,从此以后它就成为了宫廷贵族的代表。
她们都在比自己谁带的花更名贵、更美艳。当然这与牡丹本身也是有关的,牡丹之所以备受大家喜爱,首先它的花朵是比较大的,看起来非常雍容华贵。而在我国,它还象征着富贵吉祥,家里有牡丹无疑是代表祥瑞。更何况牡丹是百花之王,也象征着当时唐朝极高、极尊贵的地位,所以牡丹自然是备受大家的追捧了。
❻ 唐朝什么花最受欢迎
牡丹。
牡丹象征富贵,唐朝大盛,追求富贵是人之本性吧,而且《爱莲说》里说了“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另外,传说里武则天曾命百花一夜开放,唯独牡丹没违反时令开放,在某种程度上算是坚贞啊什么之类的吧,也会深得一些自视清高的诗人文人之类的青睐的。
❼ 唐朝人都喜欢什么花(唐朝盛行什么花)
1、唐朝人都喜欢什么花。
2、哪种花在唐朝被世人推崇。
3、什么花在唐朝被世人推崇。
4、唐朝流行什么花。
1.唐朝的人都喜欢牡丹花,从周敦颐《爱莲说》里面的诗句: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2.即可看出唐朝的人对偏爱。
3.同时还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
4.”里面所写到的长安花就是牡丹花,在唐朝还会举办牡丹盛会,牡丹花在唐朝被誉为国色天香的雅号,深受人们喜爱。
❽ 古代诗人爱花诗句
1. 关于诗人爱花的诗句
关于诗人爱花的诗句 1.古往今来,许多诗人也留下了爱花,赏花的诗句
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独立风前惟素笑,能超世外自归真。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落后。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南枝才放两三花 ,雪里吟香弄粉些。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闻道梅花圻晓风, 雪堆遍满四山中。
幽谷那堪更北枝, 年年自分着花迟。
荷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
2.关于爱花的诗句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杨万里《兰花》
■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潘天寿《题兰石图>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陆畅《惊雪》
3.关于爱花的古诗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杨万里《兰花》
■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潘天寿《题兰石图>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苏轼《浣溪沙》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陆畅《惊雪》
4.和爱花有关的诗句
■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杨万里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 ■ 雪径偷开浅碧花,冰根乱吐小红芽。
——杨万里《兰花》 ■ 闲似文君春鬓影,清如冰雪藐姑仙。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
——潘天寿《题兰石图> ■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李清照《如梦令》 ■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 闲鹭栖常早,秋花落更迟。——韩翃《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 ■ 天人宁许巧,剪水作飞花。
——陆畅《惊雪》。
5.古诗:关于花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戴叔伦《苏溪亭》)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王维《鸟鸣涧》)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5.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司空曙《江村即事》)
6.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去又新年。(李频《湖口送友人》)
7.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四月南风大发黄,枣花未落荫桐长。(李颀《送陈章甫》)
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10.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11.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道潜《临平道中》)
12.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曾己《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13.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4.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15.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姜白石《除夜自石归湖苕溪》)
16.满地芦花和我老,归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17.>
“千里莺啼绿映红“
18.>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9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20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墙角数枝梅,临寒独自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6.能表达我爱花连的诗句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金)元好问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朝未年黄巢写了首《题菊花》诗: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还要的话追问哦,我会再找,祝你天天向上哦~~
7.关于“赏花”的诗句有哪些
1.《善赏花吟》诗人: 邵雍 朝代: 宋代
人不善赏花,只爱花之貌。人或善赏花,只爱花之妙。花貌在颜色,颜色人可效。花妙在精神,精神人莫造。
2.《赏花》诗人: 赵葵 朝代: 宋代
人乐清明三月天,也随人赏万花园。偷闲把酒簪花去,不似儿童笑语喧。
3.《南园赏花》诗人: 邵雍 朝代: 宋代
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仍自歌。花见白头人莫笑,白头人见好花多。
4.《颍川赏花二首》诗人: 陈襄 朝代: 宋代
间入郊园驻隼旟,百花红紫万千株。如何春意多风雨,不惜漫天锦绣铺。
5.《南园赏花》诗人: 邵雍 朝代: 宋代
三月初三花正开,闲同亲旧上春台。寻常不醉此时醉,更醉犹能举大杯。
6.《嘲宰相赏花》诗人: 张隐 朝代: 宋代
位乖燮理致伤残,四面墙匡不忍看。正是花进堪下泪,相公何必更追欢。
7.《颍川赏花二首》诗人: 陈襄 朝代: 宋代
千骑重来此建旟,新年花发旧年株。东皇应是怜孤宦,十里全归锦账铺。
8.《寺中赏花应制》诗人: 广宣 朝代: 唐代
东风万里送香来,上界千花向日开。却笑霞楼紫芝侣,桃源深洞访仙才。
9.《应制赏花》诗人: 寇准 朝代: 宋代
上苑经春雨,宸游属盛时。花光笼宝槛,柳色暗龙池。潋滟雕觞满,融和暖日迟。共歌成至乐,千载摇声诗。
10《和宛丘长官赏花》诗人: 陈襄 朝代: 宋代
遗我新诗雅兴长,一时花谱为传芳。不须满县栽桃李,却羡风流骑省郎。
8.有关花的诗句 古诗大全
1)桃花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山中春怀 【唐】齐己 何物不为狼藉境,桃花和雨更霏霏。 2)梨花 杭州春望 【唐】白居易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初冬夜饮 【唐】杜牧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干? 3)兰花 兰溪 【唐】杜牧 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 病起 【唐】贾岛 身事岂能遂,兰花又已开。
4)梅花 江梅 【唐】杜甫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梅花 【宋】陆游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5)菊花 晚菊 【唐】韩愈 少年饮酒时,踊跃见菊花。 饮新酒 【唐】元稹 闻君新酒熟,况值菊花秋。
6)杏花 清夜怨 【唐】李商隐 绿池荷叶嫩,红砌杏花娇。 临安春雨初霁 【宋】陆游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7)牡丹 白牡丹 【唐】白居易 白花冷澹无人爱,亦占芳名道牡丹。 牡丹 【唐】王睿 牡丹妖艳乱人心,一国如狂不惜金。
8)蔷薇 赠别王山人归布山 【唐】李白 林壑久已芜,石道生蔷薇。 仙萼池亭侍宴应制 【唐】沈佺期 闲花开石竹,幽叶吐蔷薇。
9)海棠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春日书怀 【唐】薛能 垄月正当寒食夜,春阴初过海棠时。
10)茶花 红茶花 【唐】司空图 景物诗人见即夸,岂怜高韵说红茶。 同朱庆馀宿翊西上人房 【唐】周贺 屋雪凌高烛,山茶称远泉。
11)荷花 韩翃舍人即事 【唐】李商隐 萱草含丹粉,荷花抱绿房。 晓出净慈寺 【宋】杨万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2)杜鹃 宣城见杜鹃花 【唐】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杜鹃花 【唐】成彦雄 杜鹃花与鸟,怨艳两何赊。
13)杨花 春感 【唐】李白 榆荚钱生树,杨花玉糁街。 章江作 【唐】韦庄 杨花慢惹霏霏雨,竹叶闲倾满满杯。
14)桐花 桐花 【唐】白居易 何此巴峡中,桐花开十月? 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 【唐】李商隐 桐花万里关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15)桂花 长沙赠衡岳祝融峰般若禅师 【唐】刘长卿 桂花寥寥闲自落,流水无心西复东。
送高三之桂林 【唐】王昌龄 岭上梅花侵雪暗,归时还拂桂花香。 16)茉莉花 法性寺六祖戒坛 【唐】李群玉 天香开茉莉,梵树落菩提。
檀口 【唐】赵鸾鸾 衔杯微动樱桃颗,咳唾轻飘茉莉香。
❾ 古代有哪些诗人爱看花
古代文人墨客分别喜欢:梅花、梨花、桃花、荷花、菊花等。
1、梅花
《白梅》元代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释义:
白梅生长在冰天雪地的寒冬,傲然开放,不与桃李凡花相混同。忽然在某个夜里花儿盛开,清香散发出来,竟散作了天地间的万里新春。
赏析:
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
2、梨花
《离思五首.其五》唐代:元稹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
今日江头两三树,可怜和叶度残春。
释义:
当时百花齐放,我却偏偏摘了朵白色的梨花送给你这个皮肤洁白如玉的女子。如今我就像那两三棵树一样静静地站在江边,可怜只有一树绿叶和我一起度过残春。
赏析:
春天百花争奇斗艳,诗人摘了梨花,就是因为自己的妻子不像其她女色,不仅贤惠端庄、通晓诗文,更重要的是出身富贵,却不好富贵,不慕虚荣,就好像那洁白的梨花,静静地在枝头绽放。
可是,妻子已经过世,满树的梨花凋谢了,只剩下绿叶,孤零零地度过残春。诗人把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梨花比作妻子,自己比作绿叶,抒发了对亡妻的无尽怀念
3、桃花
《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宋代:黄庭坚
小桃灼灼柳鬖鬖,春色满江南。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
山泼黛,水挼蓝,翠相搀。歌楼酒旆,故故招人,权典青衫。
释义:
桃花盛开,垂柳依依,江南的春色很美。雨过天晴,春风温暖烟霭淡淡,让人陶醉。山峦黛绿,水波湛蓝,绿水与青山相互映衬着。歌楼酒旗飘动,招人前去。姑且把青衫典当了换酒吧。
赏析:
把最足以作为春天表征的桃花盛开,柳条垂拂这两种典型景物描写出来。美景还要有良辰衬托。宿雨初晴,惠风和畅,烟霭澹淡,着人如酒的天气。这样的天气,使人心旷神怡,正可以游目骋怀,饱览自然风光。
4、荷花
《渌水曲》唐代:李白
渌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苹。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
释义:
清澈的湖水在秋夜的月亮下发着亮光,我到洞庭湖采白苹。荷花姿态娇媚好像有话要对我说,却愁坏了我这个摇船人。
赏析:
荷花是极其娇柔纯净的花卉,清秀妩媚,出于污泥而不染,这正像白璧无瑕的少女。“欲语”二字尤其传神深蕴,人之“欲语”则显现出刚要张口的样子,花之“欲语”也正是花苞正欲绽开,花瓣将要张口时的景象。
说其巧妙,不仅是因为此时的花朵最为美丽诱人,还因为她最形象而又恰如其分地象征着诗中主人公那青春的活力与少女情窦乍开的年龄特征。大概正是因为客体与主体如此相像契合,才能深深地拨动主体的心弦,触动了那位荡舟人的春心。
5、菊花
《寒菊 / 画菊》宋代: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释义:
菊花盛开在秋天,从不与百花为伍,独立在稀疏的篱笆旁,情操意趣并未衰穷。宁可在枝头凋谢枯萎而死,也不曾吹落于凛冽北风之中!
赏析:
全诗写菊花之形貌,得菊花之神理,又能超乎其上,在充分表现菊花自然属性的同时,摅写了郑思肖的爱国情操,既表现出菊花的自然美,菊画的绘画美,又表现了画家兼诗人的人格美,使菊花形象的自然性与社会性得到和谐的统一,这首题画诗也便有了崇高的审美体验和深睿的哲理含蕴,使读者从中获得美感愉悦和生活启迪。
❿ 六朝人喜爱()唐代人喜爱()而()是宋代人最喜爱的花卉的代表
六朝时成为南北朝,那时候人们喜欢菊花。唐代人爱牡丹,
宋代周敦颐爱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