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熊花卉
A. 任熊的介绍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曾居于挚友周闲之范湖草堂三年,并得遇著名文人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概述图为任熊自画之像。代表作有为著名词人与画家周闲所绘之《范湖草堂图》、以及由周闲等题跋之《十万图册》等。
B. 清代画家四任是那四位
四任,指的是清代末年,在江浙、上海一带出现的最有名的画家们,即为任熊、任薰、任颐、任预,其中,任颐即为任伯年,他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是与同时期的吴昌硕齐名的人物。
任熊(1823年7月19日-1857年11月23日)清代晚期著名画家,“海派”艺术的代表人物之一。字谓长,一字湘浦,号不舍,浙江萧山人。幼时家贫,跟塾师学画人像,后寓居苏州、上海以卖画为生。曾流浪到宁波,得遇名师姚燮,在其家“大梅山馆”学画,深得宋人笔法。任熊是绘画全才,人物、花卉、山水、翎毛、虫鱼、走兽,无一不精。画法宗陈洪绶,与弟任薰,儿子任预、侄任颐合称“海上四任”,又与朱熊、张熊合称“沪上三熊”。
任薰(1835-1893),字舜琴,又字阜长,其父任椿,兄任熊都是画家。少丧父,从兄学画,青年时在宁波卖画为生,1868年与任颐去苏州,后寓居苏州、上海。任颐、任预均从其习画。人物与其兄同师陈洪绶,常用高古游丝、铁线、行云流水、兰叶几种描法。任薰治学严谨,在写生、临摹上均下了苦功夫。任薰兼工人物、花鸟、山水、肖像、仕女,画法博采众长,面貌多样,富有新意。与顾文彬子顾承相友善,曾为设计怡园。
1888年54岁时双目失明,后病卒于苏州。与任熊、任颐时称“三任”,合任预为“四任”,并为海上画派代表画家之一。
任伯年(1840-1896),名颐,浙江山阴人,故画面署款多写"山阴任颐"。儿时随父学画,十四岁到上海,在扇庄当学徒,后以卖画为生。所画题材,极为广泛,人物、花鸟、山水、走兽无不精妙。他的画用笔用墨,丰富多变,构图新巧,创造了一种清新流畅的独特风格,在"正统派"外别树一帜。
任预(1853—1901),一名豫,字立凡,浙江萧山人,任熊子。擅画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精。在任熊(1823—1857)、任预、任薰(1835—1893)及任颐(1840—1895)“四任”中,最为年轻。由于其父任熊逝世时他仅四岁,因此在画风上没有机会受到父亲的直接影响。
C. 清代国画画家任都,在清代画家中是怎样的地位
你说的这位画家任都,网上暂时没有资料,地位显然不高,清代出名的画面,姓任的恐怕就是“海上四任”了。这四位创作的作品对后来的画家颇有影响。
任伯年可以说是近代最杰出的画家之一,在"四任"里面,他的成就和地位也是最为突出。任伯年的绘画也是从民间艺术开始,他和叔叔一样,是个全才,山水花鸟、还有人物都是无一不能。而且任伯年会创新,他不仅重视写生,还融汇诸家的精华,并且融入了水彩色调之长,他道画格调非常清新。他的代表作,现在都被藏在徐悲鸿纪念馆,而且他的画对现代的花鸟画带来了巨大影响,地位非常高。
D. 沪上三熊的沪上三熊书画行情:
任熊、朱熊、张熊三位浙江画家,虽然同被列入“沪上三熊”之列,但任熊的作品在拍场上是涨势喜人,而后两者却是隔了几重天。在18世纪海派形成初期,这三位浙江籍的书画家,寓居上海,以卖画为业,甚为活跃,其中,任熊以人物画享誉海上,朱熊和张熊以花卉著称于世。然而,时至今日在艺术品市场上,三位名家齐名却不同价。 领袖人物任熊属英年早逝,去世时只有35岁。但任熊的画名已享誉大江南北,并成为海上画派的开派之祖。由于他的作品存世不多,故历来就为博物馆、大收藏家寻找的藏品。
在拍卖市场上,任熊的作品虽露面不多,但价格不菲,仅次于任伯年。1986年他的《十万图册》在香港以4.2万港元成交,1991年他的《斗母圣像》在香港市场上以25万港元成交。随着大陆艺术品拍卖的兴起,任熊的作品偶尔也在国内拍卖场上亮相。1995年他的《人物、山水、花鸟》(12开册页)在北京翰海以17万元成交,他的《七言行书对联》在上海朵云轩以2.86万元成交。1998年,中国嘉德又推出了任熊力作《佛像》,结果以12.1万元成交。
近几年,随着中国书画拍卖行情的大幅攀升,任熊作品价格也出现上扬。2003年《八高士图》在上海崇源以163.9万元成交,2004年《四红图》在北京荣宝获价49.5万元,《木公金母图》在荣宝以58.3万元成交。到了2005年,他的《三星图》在上海国拍获价79.2万元,《洞庭秋雨》在香港苏富比以89万港元成交。从国内外市场上行情看,任熊作品十分走俏。 从“三熊”作品的市场表现看,任熊的作品价格最高,其次为张熊,最后为朱熊,无论从艺术成就和作品受藏家欢迎程度看,未来这一市场格局仍将延续。不过,作为“三熊”之首的任熊作品最受关注,若与海上其他大家相比,任熊作品的价格还远远没有到位,市场潜力不可限量。
E. 扬州八怪有哪些
扬州八怪是中国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他们也称扬州画派。“扬州八怪”有8人,他们是罗聘、李方膺、李(鱼旁加单)、金农、黄慎、郑燮、高翔和汪士慎。扬州八怪多数出身于中下知识阶层,他们中有的是被罢官去职的州县官吏,有的是没有考取功名的文士,还有家境贫寒、以画谋生的画师。他们或生长于扬州,或为外省来此侨居,各有一段坎坷经历,先后集结于扬州,在扬州繁华的书画市场上出卖自己的书画作品。
扬州八怪是一群富有正义感的知识分子,他们对官场的腐败,富商的巧取豪夺,都有所了解。他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贫富差别,结合自身的遭际,对社会产生了强烈不满。对遭受苦难的人民,他们常寄予深切的同情,并代为发出愤怒之声。但由于他们接受的是封建文化教育,而当时的清王朝又正处于盛世,他们的感慨和不满不可能突破封建思想的藩篱。他们当中,作官的力争能有所建数,使百姓安居乐业,以维护封建秩序。无意官场的,则洁身自好,不苟同流俗,以清高自我标榜。然而,他们又不可能摆脱对地主官商的经济依附,所以常处在思想矛盾的极端痛苦之中,在愤世嫉俗之外,不得不妥协以求生存。扬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郑燮留下了很多的言论,可谓扬州八怪中的思想家。李(鱼旁加单)在作品中表现的矛盾最痛苦也最激烈,成为受攻击的主要对象。
扬州八怪在艺术观上最突出的是重视个性表现。他们提倡风格独创,主张“自立门户”,他们公然宣布,自己的作品是为了卖钱谋取生活,撕破了过去文人画家把绘画创作视为“雅事”的面纱。在作品的题材上,他们一方面继承了文人画的传统,把梅、兰、竹、菊、松、石作为主要描写对象,以此来表现画家清高、孤傲、绝俗外,另一方面他们还运用象征、比拟、隐喻等手法,通过题写诗文,赋予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思想表现形式。如:李方膺的《风竹图》用不畏狂风的劲竹象征倔强不屈的人品;黄慎的《群乞图》、罗聘的《卖牛歌图》表现了他们对的现实社会的细致观察,直接或间接地表现出社会的不平。扬州八怪在绘画的风格上,主要继承了前人绘画中的水墨写意画的技巧,并进一步发挥了水墨特长,以高度简括的手法塑造物象,不拘泥于枝枝叶叶的形似。在笔墨上,他们不受约束,纵横驰骋,直抒胸臆。由于他们的作品和当时流行的含蓄典雅的花鸟画风相违背,所以常受到评论家猛烈批评,被称之为“怪”。
尽管扬州八怪的艺术当时只流行于扬州及其邻近的地区,但是它在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水墨写意画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高翔(1688--1753),号西唐,又号樨堂,一作西堂,江苏扬州人 。终身布衣。晚年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书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 为友。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云:〖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 死弗辍〗善画山水花卉。其山水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园林小景,多从 写生中来,秀雅苍润,自成格局。画梅〖皆疏枝瘦朵,全以韵胜。〗亦 善于写真,金农、汪士慎诗集开首印的小像,即系高翔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精刻印,学程邃。亦善诗,有《西唐诗钞》。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又号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久居扬州。平生 未做官,曾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入京未试而返。好游历,〖足迹半天下〗。博学多才,精篆刻、鉴定,善画竹、梅、鞍马、佛像、人物、山水 。尤精墨梅。所作梅花,枝多花繁,生机勃发,还参以古拙的金石笔意 ,风格古雅拙朴。但不少作品由罗聘代笔。又长于题咏,〖每画毕,必 有题记,一触之感〗,也擅长书法,刻印。书法取法于《天发神忏碑》、《国山碑》、《谷朗碑》。写隶书古朴,楷书自创一格,号称〖漆书〗。篆刻得秦汉法。诗文有《冬心先生集》,《冬心先生杂著》,其书画题跋被辑成有冬心画竹、画梅、画马、自写真、杂画题记等。
黄慎(1687--1770 尚在),字恭懋.躬懋、恭寿、菊壮,号瘿瓢子 ,福建宁化人。青年时,学习勤奋,因家境因难,便奇居萧寺,〖书为 画,夜无所得蜡,从佛殿光明灯读书其下。善画人物,早年师法上官周 ,多作工笔,后从唐代书法家怀素真迹中受到启迪,以狂草笔法入画, 变为粗笔写意。多以历史神话故事,佛像和文人士夫的生活为题材,也 画流浪乞丐、纤夫、渔民等,衣纹线条,兔起鹘落,变化多端,往往寥 寥数笔,即能形神兼备。亦善画山水、花鸟。黄慎草书,得怀素笔意, 用笔枯劲,上下勾连,喜作怪笔,人多难以辨认。他的诗被同乡人雷宏 收集起来,编为《蛟湖诗抄》。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兰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取法于徐渭、石涛、八大诸人,而自成家法,体貌疏朗,风格劲峭。工书法,用汉八分杂入楷行草,自称〖六分半书〗。并将书法用笔融于绘画之中。主张继承传统〖十分学七要抛三〗,〖不泥古法〗, 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和风格的多样化,所谓〖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对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诗文真挚风趣,为人民大众所喜诵。亦能治印,〖接近文何〗。有《郑板桥全集》、《板桥先生印册》等。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 左 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 诗集》。
罗聘(1733--1799),字遁夫,号两峰、花之寺僧,祖籍安徽歙县 ,寓居扬州,曾住在彩衣街弥陀巷内,自称住处为〖朱草诗林〗。是金 农入室弟子。一生未做官,好游历。工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竹 ,既继承师法,又不拘泥于师法,笔调奇特,自创风格。作品面目有多 种,尤以画鬼著名。《鬼趣图卷》是他的存世名作,画家以夸张手法描 绘出一幅幅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喻社会现实,堪称古代杰出的 漫画。袁枚、姚鼐、钱大昕、翁方纲均为之题咏。兼能诗,有《香叶草 堂集》。妻方婉仪,子允绍、允缵皆善画梅,有〖罗家梅派〗之称。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 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 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 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 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 〖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 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 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 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 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 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 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 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F. 任熊的画风
任熊善山水、人物、花卉、翎毛、虫鱼、走兽,笔力雄厚,气味静穆,深得宋人神髓。尤擅长人物,堪与陈洪绶并驾。人物形象多高古、奇倔、夸张、得陈洪绶神韵而能别出心裁,其自画像神态刻画细致入微,十分写实。任熊对衣纹的勾画向来十分精彩,铁画银钩,很见功力。所题款字也是十分有力,与画法同出一辙。曾有《于越先贤传》、《剑侠传》、《列仙酒牌》等画曾刻印行世,
传世作品有《十万图册》十页、《姚燮诗意图册》《自画像》轴等,现藏故宫博物院;咸丰五年(1855)作《四梅图》轴藏中国美术馆;《为姚梅伯作人物册》二十页、《洛神图》轴、《范湖草堂图》卷藏上海博物馆;《丁文蔚像》轴藏浙江省博物馆;《少康像》册页藏南京市博物馆;《瑶宫秋扇图》轴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人物图册》藏广州美术馆。
G. 任熊的年表
1823年 清道光三年(癸未)1岁
六月十二日,生于浙江萧山,名熊,字渭长,为任氏第二十二世。父任椿,为民间画师。
1826年 道光六年(丙戌)4岁
自幼喜涂抹,从张雅堂夫子读,偶检其书包下,皆画稿耳。从村塾师习画。
1835年 道光十五年(乙未)13岁
弟任熏(阜长)生。
沙馥(山春)之弟沙英(子春)生,后拜任熊为师。
1838年 道光十八年(戊戌)
16岁因早年丧父,家境清贫,弟妹年幼,约在此时,开始卖画自给,承担家计。
1840年 道光二十年(庚子) 18岁
作《楷书七言联》纸本立轴:看画客无寒具手;论书僧有折钗评。
1841年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19岁
作《仕女图》,后周闲题《昭君怨》词于其上。
1842年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20岁
在宁波、杭州、苏州、上海一带,卖画维生。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23岁
在定海观吴道子画石刻,力摹唐人笔意。
1846年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24岁
与同乡陆次山,寓杭州西湖。在孤山圣音寺观五代贯休十六尊者石刻画像,寝卧其下,临摹不辍,对唐人画法的认识更进一步。(见吴恒仲英跋任渭长《松阴图》:道光丙午偕陆次山侨寓西湖,得贯休十六尊者像,寝卧其下。)
作《仿贯休十六罗汉图》大册页(现藏南京博物院)。
1847年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25岁
夏五月,作《采药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自题五言律诗一首,诗格不俗。
1848年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26岁
始与周闲(存伯)订交于钱塘(杭州),留范湖草堂三年。终日临古人佳画,略不胜,辄再易一缣,必胜乃已。夜亦秉烛,未尝辍,故画日益精(《任处士传》)
作《钱江龙见图》赠周闲。记二人于八月钱塘观潮之事。
作《博古图》,后流入日本。
1849年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27岁
寄居范湖草堂,作《秋花图》四屏。作《烟柳兰舟扇》并题词一阙,调寄《江南好》。
1850年 道光三十年(庚戌)28岁
寄居周闲范湖草堂,初识诗人画家收藏家姚燮(字梅伯,号大梅山人)。春,与友人共游镇江之金山、焦山与北固山。继游明州(宁波,镇海)。游佳山水,必造其险奥,一树一石有奇致,亦必流连其间,曰:'此天生画本也'。
秋,寄居宁波姚燮之大梅山馆,朝夕诗画切磋,越二月有余,摘梅伯各色诗句,绘成《大梅山民诗中画》6册,120页。是册内容丰富,题材广博,有人物、仕女、武士、神仙、佛道、鬼怪、博古、花鸟、虫鱼、走兽、鞍马、山水、楼台、宫室等等,诗奇画绝,珠联璧合;一册之中,工笔写意,错杂出之,光怪陆离,不可方物。有清一代之册页,当推此为第一。此图之六册装原本,现藏香港私人藏家;十册装摹本(或为陆恢所摹),现藏故宫博物院。
作《铜雀春深》团扇,赠姚燮。
作《宋元词句仕女》册页,十六开。为姚景皋(姚燮长子)所请。
作《梅花仕女图》纸本横披于立秋第二日,于大梅山馆。(见《南画大成》卷七202页,又见《海上名画》6页。现藏上海文物商店)作《采芝图》(现藏上海文物商店)、《凤凰牡丹图》、《斗母天尊图》(现藏上海博物馆)、《花鸟图册》20开、《花卉图册》20开、《玉兰双鸾图》(现皆藏南京博物院)、《瑶台祝寿图》(六条通景挂轴)、《宋元词句仕女图》(26幅)、《山水图》(现藏上海朵云轩)、《柳林仕女图》(现藏中国美术馆)、《桃花锦鸡图》(现藏沈阳故宫博物院)、《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补景仕女图》(现藏浙江天一阁博物馆)、《琵琶半掩图》(纨扇)。
秋,为浙秋作《百花图卷》于大梅山馆。(图见香港佳士得拍卖图录1987年1月12日封面)
冬,归萧山,与里中曹峋(子嶙)订交,于时,里中人始重其所为画。杜门者一年。
1851年 咸丰元年(辛亥)29岁
正月十五日,书引首并自跋《大梅山民诗中画》图册。
咸丰初年(应该约在1853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得江山之助,笔法愈健。既归,鬻画苏州以自给,尺幅片褚,人咸珍之。(见《萧山县志稿》)。
初识张熊子祥(1803~1886年),并过访之。作《梅花灯烛图》。
冬,周闲自楚还,遂重访周之范湖草堂。(见《任处士传》)
作《端午锺进士进爵图临陈章侯》纸本立轴(现藏苏州市博物馆)、《梅竹双清图》纸本立轴(现藏上海博物馆)、《湘湖记游图》(现藏上海文管会)、《花鸟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醉酒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山水图》册页(现藏镇江市文物商店)。
1852年 咸丰二年(壬子)30岁
应周闲之约,游吴(苏州),一至沪渎(上海)。有大腹贾,欲以千金交,不乐其请,拒之而去(见《任处士传》)
渭长之在吴也,闻粤西变,日与周子存伯论兵,有请缨志。(见丁文蔚《列仙酒牌》跋)。寄居华阳道院,与畲镛、黄鞠、杨韫华、韦光黼、孙聃、齐学裘,结书画之社于蓬莱阁,公推为主持,并先后作《蓬莱阁雅集图》、《晚晴楼七夕小宴图》等手卷,录其盛况,分别由姚燮作记系之图后。六月,周闲至,同游苏州之灵岩、虎丘。当时,吴之人辇金币、丐笔墨者,踵相接也。(见《任处士传》)时吴人怀白金荐绢素者,接踵。至是,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绘事日益工,众乃尼之,戒勿轻出(见丁文蔚《列仙酒牌》序)任熊进入创作旺盛期。任熊与刘文起之孤女结婚。太平军拟攻南京,江南一带告急,友人黄鞠公寿(1796~1860年),为渭长礼聘刘氏孤女为妻。因时事紧急,黄飞书招任熊至,合卺于妇家。丁文蔚(1827~1890年)《列仙酒牌》跋云:金陵警告,羽檄纷布,居者惊走。公寿亟寓书招之,合卺于妇家,挈以归。刘公孙,字文起,有倚马才,下笔万言立就,性孤傲不可近。独奇周闲,千里贻书缔交。後刘文起死,其孤女留吴中。作《树下听琴仕女图》、《吹箫弄潮图》团扇、《桐荫抚琴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调琴啜茗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绿荫昼静图》(现藏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煮药图》(现藏武汉文物商店)、《花鸟杂画册八开》(支那南画大成出版,现为私人收藏)。
1853年 咸丰三年(癸丑)31岁
二月,再至苏州,接刘氏女归萧山。
十月,至沪上,作《熏笼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作《菊石图》、《柳燕图》、《锦鸡图》、《紫薇图》(现皆藏故宫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卷》、《花卉图册》、《麻姑献寿图》(现皆藏浙江省博物馆)、《兰亭秋会第二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列仙酒牌》48幅(次年由蔡照初镌板完工印行)、《松下高士图》。
1854年 咸丰四年(甲寅)32岁
至吴中(苏州)与沙馥(山春)订交,并收沙馥之弟沙英(字家英、子春)为弟子,偕之同游金山、焦山等名胜。又收潘椒石为弟子,画花卉果品,笔极疏秀,而章法颇奇。(见张鸣珂著《寒松阁谈艺琐录》)
春,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列仙酒牌》四十八幅,有曹峋序,有族叔任淇(竹君)序,蔡照初尾跋。丁文蔚跋《列仙酒牌》云:家居鬻画,稍足给米盐,以供高堂,蓄妻孥。子任预(立凡)生。于弥月汤饼之会上,以《列仙酒牌》镌刻印片,分赠诸亲友。作《锺馗图》(见《日本现在支那名画目录》)、《花卉图》四屏(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鹰树图》、《富春山图》(现皆藏上海博物馆)、《百花图》(王锡龄家藏)。
1855年 咸丰五年(乙卯)33岁
夏,应周闲之邀,与陈埙同游焦山,得驻军将领款待,尊为上客。
周闲从楼船诸军,扼京口,驰书相招。岁乙卯夏,偕陈埙重游焦山,总帅周公士法,副帅雷公以缄,咸器重之,待以上客。(见《任处士传》)
入向荣戎幕,然时间应极短,不过月馀而已。咸丰初年,以嘉兴周闲荐入向忠武公金陵戎幕,为绘地图,羁居积年。(见《萧山县志稿》)。
任熊随周闲返钱塘,寄居范湖草堂,七月为周闲(周氏的《范湖草堂记》要在三年后方完成)作《范湖草堂图》手卷,长二丈,乃任熊山水画之代表作之一,亦为晚清山水画之重要作品。作《福禄寿三星图》纸本立轴,为此时人物画之力作(台北私人藏);作《瑶宫秋扇图》(现藏南京博物院)、《临院本山水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四红图》(现藏中国美术馆)、《麻姑献寿图》(现藏上海朵云轩)、《元女授经图》(现藏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山水仕女图》(现藏苏州市文物商店)。九月,至吴,再与黄鞠、畲镛、孙聃诸人游。十二月,归萧山,又杜门一年。
1856年 咸丰六年(丙辰)34岁
在萧山杜门不出。
女昭容生。
三月,任熊作图,蔡照初镌板,印行《剑侠传》33幅,丁文蔚序。任熊属首,并作记云:蓝叔子属渭长画,蔡容庄雕,时在咸丰丙辰三月。
秋,重九日,在丁兰叔(豹卿)之大碧山房,作《黄菊酒谢蟹图》,并为治端石印豹卿一方。此印,为任熊仅存传世之印。
作《自画像》,并题十二时长调一阙,为渭长人物画精品。亦为中国历代画家画像及自画像中之代表作。作《于越先贤传》图80幅。作《补衮图》(现藏徐悲鸿纪念馆)、《丁兰叔三十岁小像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蕉荫睡猫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周星诒小像图》(现藏上海博物馆)、《十万图册》十开(现藏故宫博物馆)、《少康小像图》(现藏南京博物院)、《四季花卉图》四屏(现藏浙江省博物馆)、《枯木竹石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论古图》(现藏杭州西泠印社)、《罗浮仙影图》与费以耕合作(现藏浙江嘉兴市博物馆)、《临陈无名人物图》(现藏故宫博物院)。
1857年 咸丰七年(丁巳)35岁
四月,次子立墉生。
闰五月,任熊染疾,病体日衰。
仲夏,扶病作《秋林共话图》纸本立轴,并自题七绝一首(现藏故宫博物馆)。八月,周闲过萧山,约游,不果。九月,周闲自天台还,任熊留之宿,谈燕浃旬。谓湘云寺后,岩石壁立,作种种云头皴,为天下第一奇胜,不可不游。时其疾未瘳,(周闲)辞俟后约,任熊不可。力疾掉扁舟,泛湘湖,步至寺后,酌鹦鹉杯,相赏甚乐。晚过曹氏(曹峋)葺苍草堂饮。任熊自有疾,不出户者五阅月。周闲来,始偕出,寻故人,揽名胜,兴致顿佳(《任处士传》)。作《椿萱并茂图》(现藏上海博物馆)、《秃树寒山图》(现藏浙江宁波天一阁博物馆)、《湖石仕女图》(现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十月,疾大作,初七,卒于家,年35。
卒之日,吴越之民,皆叹息不已。遗作《高士传》绘图未完,仅得26幅,尚缺披衣、颜子两图,由蔡照初镌版后,任淇属扉页,由王锡龄出资刊行。杨韫华、韦光黻倾资助其丧。故后,未竟之作,由(沙)子春完成之,能尽师法。
周闲作《任处士传》,哀挽挚友之早逝. 周闲, 作为晚清著名词人与早期海上名家,为后世留下了有关任熊生平与二人友谊的重要史料。
十二月,所作图《于越先贤传》80幅,由蔡照初镌板,任淇书签,有王锡龄(啸篁)序,并出资刊行。
冬,同里王锡龄(啸篁)出资重刻任熊《剑侠传》图,并重刻其传于后。
H. 梵高同时期的抽象画家
荷兰画家梵高,全名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
和他同时期的画家有:
居廉(1828~1904),清代画家。字古泉,自号隔山老人。居巢之弟。工花鸟、草虫、人物,尤以写生见长。笔法工整,设有色妍丽。在继承和发展恽寿平没骨花鸟画的基础上,创造了撞水和撞粉法。作品有《花卉草虫图册》和《牡丹双蝶图轴》等。
罗清(1821~?),清代画家。字雪谷。擅长指画。作指画时常于指甲内藏棉絮少许以蓄水墨,无异于毛笔作画。七十四岁双目失明时,仍能以指头画兰竹。其作品笔墨变化,浓淡交融,别有意趣。作品有《兰竹石图轴》等。
赵之琛(1781~1860),清代画家。字次闲,号献父。工书法,善画山水、花卉、佛像。山水师法元代倪瓒和黄公望,用笔萧疏、幽澹。花卉用笔潇洒,着色淡雅。作品有《双勾竹石图轴》、《梅花山茶图轴》等。
刘彦冲(1809~?),清代画家。号泳之。工诗文,善画山水、人物、花卉。师法朱昂之而青出于兰,是晚清杰出的画家之一。作品有《山水图轴》等。
虞蟾(约1785~1864),清代画家。字步青,号半村老人。早年画北宗工细山水,画笔苍莽雄肆。壮年入供奉局,晚景凄凉。作品有《丹枫绝壁图轴》等。
任熊(1823~1857),清代画家。字渭长,号湘浦。善画人物、山水、花鸟,工笔、写意兼长,尤以人物画著称。人物学陈洪绶,风枚有所变化。笔力雄厚,气韵静穆,富有装饰意味。其绘画兼具传统绘画及民间绘画之长,富有创造性。作品有《瑶宫秋扇图轴》、《少康像》等。
任熏(1835~1893),清代画家。字舜琴、阜长。任熊之弟。善画人物 、山水、花卉、禽鸟。亦长于园林设计。其人物画取法陈洪绶及任熊,然奇躯伟貌,别出匠心,尤其晚年大作,运笔有如行草,气势沉雄。花鸟画则工写兼善,取景布局,富有奇趣。作品有《松菊锦鸡图轴》、《花鸟图轴》等。
任颐(1840~1895),清代画家。初名润,字小楼、伯年,后改名颐。擅长画肖像、人物、花鸟。其人物画题材广泛,尤善写真术。其花鸟画,手法多样,博采众长,无论是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均能运用自如,多用湿笔,运用淡墨尤有独到之处,能在写意画中掺和水彩画法,风格清新活泼。其山水画,气象万千,别具丘壑。作品有《饭石山山农像轴》、《芭蕉红叶图轴》、《仿高克恭云山图轴》、《酸寒尉像轴》等。
虚谷(1824~1896),清代画家。俗姓朱,名虚白,字怀仁,出家后以虚谷为名,号紫阳山民、倦鹤。工诗,善画花鸟、蔬果、人物肖像。其人物肖像画造型准确,面部有一定立体感,刻画较精细,而衣纹及背景用笔简率,但仍能融为一体。其花鸟草虫则善用枯笔逆峰作颤动的线条,似断似续,韵味十足。作品有《杂画册》、《花鸟水族图册》、《枇杷图轴》和《梅花金鱼图轴》等。
朱偁(1826~1900),清代画家。早年名琛,后更名为偁,字梦庐,号觉未。善画花鸟,晚年画艺大进,然未脱霸气。作品有《桃花白头图轴》等。
赵之谦(1829~1884),清代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撝叔。工篆刻、书画。书法初学颜真卿,后专师北碑,自成一家。花卉继承陈淳、“扬州八怪”的传统,并融合金石篆刻,笔势流动,结构新颖,是近百年来著名书画家之一。作品有《积书岩图轴》、《古柏图轴》等。
蒲华(1830~1811),清代画家。字作英、胥山外史,原名成,字竹英。工书画,早年花卉学徐渭和陈淳,晚年画竹学文同,山水、树石取法石涛、石溪,笔法淋漓潇洒,不拘成法。作品有《山晴水明图轴》等。
吴昌硕(1844~1927),清末民初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字俊卿,初字香补,中年后更字昌硕,亦署仓硕、苍石,别号老苍、石尊者、苦铁等。工篆刻、书画。其画取法赵之谦,上追八大、石涛、陈淳、徐渭,并以金石、书法的笔法入画。绘画题材以花卉为主,色墨并用,浑厚苍劲,再配以画上所题写的诗文和不凡的书法,并加盖古朴的印章,使诗书画印熔为一炉,对近世花鸟画有很大的影响。作品有《桃实图轴》、《葫芦图轴》、《梅花图轴》和《菊花图》
I. 周闲的诗人画家
周闲出身武官世家,胸怀韬略。历经战乱,奔波于山川军旅之间,所作诗文兵书,大部散失。
周闲《自记》:“吴中庚申之变,孑身脱难,凡所撰著,《兵原》十六卷,《日食表》二卷,读书杂识八卷,诗六卷,词八卷,古文骈体四卷,皆陷于贼。生平穷思毕虑,一朝俱尽,良用浩叹。十月既望,寇烽复逼吾乡,举室东迁。于败簏中得十年前旧词三百首,盖最初写本,犹未删定者也。词固不工,要于古今各家之外,别具一种面目,不忍弃捐重写一过,釐为三卷,以待改削”。此为《范湖草堂词》三卷本。传世作品另有《今水经注》。
《范湖草堂遗稿》收有《任处士传》,《钱江龙见图记》,《克嘉定县纪事》等散文作品,叙事状物, 跌宕沉健,具有深厚的儒家思想和文学修养。
《遗稿》收有周闲道光咸丰时期的词作三百阕,涉及周闲所交游之诸多文人画家与军人,包括任熊、汤贻汾、姚燮、葛云飞、郑国鸿、应宝时、任颐、吴大徵、蒋敦复、秦光第等。中有为汤贻汾所赋词《黄鹂绕碧树·汤都督贻汾师子窟》、《寿楼春·张司马煦招同汤都督贻汾晏陶谷》,为抗英英雄葛云飞、郑国鸿所赋词《画锦堂·衢州夜雨郑镇帅国鸿节署曲晏》和《大酺·陪葛云飞、王锡鹏、郑国鸿三帅夜饯定海城楼》等。
诗词上,周闲追求“于古今各家之外,别具一种面目”。用典新颖,语言奇崛,境界浑厚。著名词人蒋敦复作《志》云:“存伯词,前岁在吴门既已得读。时吴中好事者闻余至,咸以词相质。尝语人曰,阅他人词,用目力十三四足矣,至范湖词,光透楮背,复往来墨面数过,才识庐山真际。” (《蒋志二则》)
已故著名学者严迪昌《清词史》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近代词史》对周闲词作予以高度评价。严迪昌评道:“如果说鸦片战争中出了个诗史型的诗人贝青乔,那么,在词坛上站出来的这个周闲是足可与之并驾齐驱的。”
周闲擅画花卉蔬果,笔致儒雅秀挺,雄浑丰腴,对海上金石派文人画风广有影响,与任熊、赵之谦等同为海上画派先驱。
吴昌硕素敬重周闲。画作中不时可见“仿范湖法”、“画毕,自视略似范湖”的题识,称“范湖用笔,专尚神韵”。
1898年,吴昌硕为周闲遗作《百花图卷》题跋,上海博物馆藏。
1925年,吴昌硕为周闲遗作绢本花卉手卷做引首《香风有邻》,时周闲已去世半个世纪。
1999年版《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海上名家绘画》卷收录故宫所藏张熊、王礼、周闲、任熊、虚谷、胡远、赵之谦、蒲华、钱慧安、任颐、吴昌硕、胡锡珪、王震等二十四位海上名家精品。
周闲绘《素花墨叶》设色金笺扇面,录入上海科技出版社版《中国扇面珍赏》。
国家博物馆藏有周闲扇面《村居秋爽图》;
同治九年 (1870) 作《霜天清艳图》扇面,录入《名家藏扇集》;
同治十一年 (1872) 作《花鸟屏》,录入西泠印社《名人翎毛草虫集》;
同治十三年(1874)作《岁寒图》,录入《金石家书画集》;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有其《果蔬图》扇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