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生花卉
㈠ 什么花是6月份开花
举例:常见的有苹婆、罂粟、勿忘我、桔梗、百合。
苹婆
苹婆(学名:Sterculia nobilis Smith ),梧桐科常绿乔木,又称“凤眼果”,叶长椭圆形;初夏开花,无花冠,花萼粉红色,圆锥花序;果实分为四五个分果,外面暗红色,内面漆黑色。
种子可供食用,种子煨熟的味道如栗子。原产于中国、印度、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在中国广东以南常植栽为庭院树,木材轻韧,可制器具。广东习俗中苹婆果实是七姐诞的祭品,若没有便会用假苹婆果实代替。由于苹婆年产量少,加上祭祀习俗熄微,故很少大量种植的果园,只有零星种植。
拓展资料
苹婆
乔木,树皮褐黑色,小枝幼时略有星状毛。叶薄革质,矩圆形或椭圆形,长8-25厘米,宽5-15厘米,顶端急尖或钝,基部浑圆或钝,两面均无毛;叶柄长2-3.5厘米,托叶早落。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柔弱且披散,长达20厘米,有短柔毛;花梗远比花长;萼初时乳白色,后转为淡红色,钟状,外面有短柔毛,长约10毫米,5裂,裂片条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且向内曲,在顶端互相粘合,与钟状萼筒等长;雄花较多,雌雄蕊柄弯曲,无毛,花药黄色;雌花较少,略大,子房圆球形,有5条沟纹,密被毛,花柱弯曲,柱头5浅裂。
蓇葖果鲜红色,厚革质,矩圆状卵形,长约5厘米,宽约2-3厘米,顶端有喙,每果内有种子1-4个;种子椭圆形或矩圆形,黑褐色,直径约1.5厘米。花期4-5月,但在10-11月常可见少数植株开第二次花。
罂粟
代表物种鸦片罂粟是一年生草本,无毛或稀在植株下部或总花梗上被极少的刚毛,高30-60 (-100)厘米,栽培者可达1.5米。主根近圆锥状,垂直。
茎直立,不分枝,无毛,具白粉。叶互生,叶片卵形或长卵形,长7-25厘米,先端渐尖至钝,基部心形,边缘为不规则的波状锯齿,两面无毛,具白粉,叶脉明显,略突起;下部叶具短柄,上部叶无柄、抱茎。
花单生;花梗长达25厘米,无毛或稀散生刚毛。花蕾卵圆状长圆形或宽卵形,长1.5-3.5厘米,宽1-3厘米,无毛;萼片2,宽卵形,绿色,边缘膜质;花瓣4,近圆形或近扇形,长4-7厘米,宽3-11厘米,边缘浅波状或各式分裂,白色、粉红色、红色、紫色或杂色;
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长1-1.5厘米,白色,花药长圆形,长3-6毫米,淡黄色;子房球形,直径1-2厘米,绿色,无毛,柱头(5-)8-12(-18),辐射状,连合成扁平的盘状体,盘边缘深裂,裂片具细圆齿。
蒴果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4-7厘米,直径4-5厘米,无毛,成熟时褐色。种子多数,黑色或深灰色,表面呈蜂窝状。花果期3-11月。
勿忘我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单一或数条簇生,高20-45厘米,通常具分枝,疏生开展的糙毛,有时被卷毛。基生叶和茎下部叶有柄,狭倒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达8厘米,宽5-12毫米,先端圆或稍尖,基部渐狭,下延成翅,两面被糙伏毛,毛基部具小形的基盘;
茎中部以上叶无柄,较短而狭。花序在花期短,花后伸长,长达15厘米,无苞片;花梗较粗,在果期直立,长4-6毫米,与萼等长或稍长,密生短伏毛;花萼长1.5-2.5毫米,果期增大,长4-5毫米,深裂为花萼长度的2/3至3/4,裂片披针形,顶端渐尖,密被伸展或具钩的毛;
花冠蓝色,直径6-8毫米,筒部长约2.5毫米,裂片5,近圆形,长约3.5毫米,喉部附属物5,高约0.5毫米;花药椭圆形,先端具圆形的附属物。小坚果卵形,长约2毫米,宽1毫米,暗褐色,平滑,有光泽,周围具狭边但顶端较明显,基部无附属物。
桔梗
茎高20~120厘米,通常无毛,偶密被短毛,不分枝,极少上部分枝。
叶全部轮生,部分轮生至全部互生,无柄或有极短的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7厘米,宽0.5~3.5厘米,基部宽楔形至圆钝,急尖,上面无毛而绿色,下面常无毛而有白粉,有时脉上有短毛或瘤突状毛,边顶端缘具细锯齿。
花单朵顶生,或数朵集成假总状花序,或有花序分枝而集成圆锥花序;花萼钟状五裂片,被白粉,裂片三角形,或狭三角形,有时齿状;花冠大,长1.5~4.0厘米,蓝色、紫色或白色。
蒴果球状,或球状倒圆锥形,或倒卵状,长1~2.5厘米,直径约1厘米。花期7~9月。
百合
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
根分为肉质根和纤维状根两类。
肉质根称为“下盘根”,多达几十条,分布在45~50厘米深的土层中,吸收水分能力强,隔年不枯死。纤维状根称“上盘根”,“不定根”,发生较迟,在地上茎抽生15天左右、苗高10厘米以上时开始发生。
形状纤细,数目多达180条,分布在土壤表层,有固定和支持地上茎的作用,亦有吸收养分的作用。每年与茎干同时枯死。有鳞茎和地上茎之分。
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绿色。有的品种(如卷丹、沙紫百合)在地上茎的腋叶间能产生“珠芽”;有的在茎入土部分,茎节上可长出“籽球”。
珠芽和籽球均可用来繁殖。叶片总数可多于100张,互生,无柄,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叶脉弧形。有些品种的叶片直接插在土中,少数还会形成小鳞茎,并发育成新个体。
花大、多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蒴果长卵圆形,具钝棱。
种子多数,卵形,扁平。6月上旬现蕾,7月上旬始花,7月中旬盛花,7月下旬终花,果期7~10月。
山茶花来又叫茶花,曼源佗罗树、耐冬,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属常绿灌木和小乔木。古名海石榴。有玉茗花、耐冬或曼陀罗等别名,又被分为华东山茶、川茶花和晚山茶。茶花的品种极多,是中国传统的观赏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七,亦是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山茶花为常灌木或小乔木。喜半阴、忌烈日。喜温暖气候,生长适温为18~25℃,始花温度为2℃。略耐寒,一般品种能耐-10℃的低温耐暑热,喜空气湿度大,忌干燥,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
山茶花系半阴性树种,深根性,主根发达,常生于松栎混交林或常绿阔叶林次生灌丛中,在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疏阴湿润地或沟谷两侧生长良好。有些品种的山茶花的花期12月至翌年2~3月,有些山茶花的花期则是从2月份到6月份,每朵花自始花至终花延续约15天。
㈢ 这是什么花
这是紫鸭跖草,又名紫竹梅。
㈣ 这是什么花卉
绿玉树,又称光棍树:光棍树小乔木,高2~6米,直径10~25厘米,老时呈灰色或淡灰色,幼时绿专色,上部平属展或分枝;小枝肉质光棍树,具丰富乳汁。叶互生,长圆状线形,长7~15毫米,宽0.7~1.5毫米,先端钝,基部渐狭,全缘,无柄或近无柄;常生于当年生嫩枝上,稀疏且很快脱落,有茎行使光合功能,故常呈无叶状态;总苞叶千膜质,早落。花序密集于枝顶,基部具柄;别称,光棍树,绿珊瑚,青珊瑚,修剪过会留下疤痕
光棍树的汁液是有毒的,汁液呈乳白色,会引起人皮肤过敏,使皮肤红肿等,但它可以防止光棍树受虫害,是植物的自我保护。
㈤ 新疆园林花卉种类
一、三叶草(红花、白花三叶木)(Trifolium repens L.) 又名车轴草,原产于欧洲和小亚细亚,现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尤以新西兰、西北欧及北美东部较多,我国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黑龙江等省都有野生。 [形态特征] 三叶草是豆科多年生植物,目前世界栽培种有白花三叶草与红花三叶草两种类型。茎细长,尖心,光滑,匍匐生长,形成密集低矮草层,茎长约30厘米,茎节着地生根,主根和侧根发达,叶从根颈或匍匐茎节上长出,互生,叶柄细长直立,三出复叶,小叶倒卵形,中有倒三角形白晕。总状花序头状,由20~40朵小花组成,白三叶草花白色或略带粉红色,红三叶草花红色,果荚小,细长,每荚有种子3~4粒,种子细小,心脏形,黄色或棕黄色,千粒重仅0.5~0.7克,每斤种子70~100万粒。 [生态习性]三叶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温为19~24℃。白三叶耐寒和耐热均较红三叶强,喜酸性土壤,适宜于PH值为5.3~7.0,但在微碱性处亦能生长,耐潮湿,再生性很强,故常用它作牧草栽培,不仅耐放牧,而且耐刈割,仍能保持不衰败。 [繁殖栽培方法]三叶草种子细小,幼苗期生长缓慢,播种要求精细整地,及时清除杂草播种量每亩1斤左右,如作为人工草坪,则可适当增加播种量,能促使草坪及早形成。由于种子细小,在播种时,一般将种子分成若干份比例分块撒播,或将细小种子混入细砂或细土中均匀撒下种子。 由于三叶草匍地生根,因此株丛低矮,作为地被植物栽培,一般养护管理粗放,因此受到人们欢喜,三叶草作为草坪栽培,应于每年五、六月三叶草开花季节将花穗用轧草机修剪一至二次,则能促进植株增加分蘖和平整度。三叶草再生力强,作草坪一般耐人踩踏。 [在园林中作用]三叶草竞争力强,一旦形成密集的草坪或地被,不容易滋生杂草,所以近年来各地大、中工矿企业多喜爱大面积栽培,用它作为环境保护植物。 三叶草在华东及上海地区,一年四季不枯,故人们称它为“四季青”,近年来,东北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大面积推广种植,在当地各种草坪植物中,它的绿色期最长,据沈阳园林科研所1984年栽种四万平方公尺三叶草草坪植生带的总结资料中介绍,三叶草绿色期可达220天。 二、红花酢浆草 酢浆草科,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洲巴西等地,我国各地均有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植株矮生。具匍匐性,木质根冠及块根,簇生,有长柄,叶柄顶端为3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小叶倒心脏形,二面有毛,边缘有小黑点。花红色,数朵着生在茎端成伞形花序,蒴果,熟时弹开,有多数种子,花期夏季。 [生态环境与管理]喜荫蔽湿润,不耐寒,宜在含大量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花和叶对光线有敏感,夜间合闭,白天开放。 [繁殖方法]秋季种植块根,生育期间宜多次施以腐熟液体追肥,并经常保持空气湿润则生长繁茂。 [作地被的评价]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地越冬,在园林中多作边缘地被及观花地被应用,杭州西湖畔路边成片栽植。四季常绿,受人喜爱。 三、香雪球 又名小白花,十字花科,多年生草本,原产欧洲及西亚。现我国各地均有栽培,除作二年生花卉栽培外,亦可作地被栽培。 [形态特征]见花卉部分。 [作地被的评价]植株匍地,花开一片白自如雪,极为美丽,为优良的岩石园花卉及地被花卉,或供花坛等用。 四、鸢尾类(Iris L.) 鸢尾科,宿根草木。本属植物约有45种原产我国,基中有不少是花用植物。 [形态特征]鸢尾类具根茎,叶多基生,成丛;花被片6,外轮3片大而外弯或下垂,称为“垂瓣”;内轮3片较小多直立或拱形,称为“旗瓣”;果为蒴果。 一、鸢尾(I.tecorum)(俗称铁扁担)原产我国中部各省及云南,四川、江浙一带,根状茎短粗而多节,淡黄色,叶剑形,鲜绿色,先端尖,纸质,扇状排列,花茎与叶同高,单生或二分枝,花青紫色,外轮花瓣上面中央有一行鸡冠状白色带紫纹突起,旗瓣较小,呈拱形直立,果长椭圆形,具六棱,初春叶就从基部抽生,株高30~60厘米,花期5月,11月叶逐渐枯萎。 二、德国鸢尾(I.germanica),原产欧洲中部,根状茎粗壮,带肉质,叶剑形,革质挺拔,蓝绿色,略带白粉,花大美丽,外轮裂片倒卵形,暗紫色,翻卷,中部密生黄色须毛,内轮裂片倒卵形,呈拱形直立,蒴果长椭圆形,有六棱,株高60~80厘米;花期5~6月,略晚于铁扁担;秋季老叶枯黄后即萌生新叶,经冬不凋,本属品种较为丰富,花色有白、黄、淡红等多色。 [生态环境与管理] 自生于山坡原野,耐寒,喜在向阳干燥而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生长。 [繁殖方法]分株或播种均可。 [作地被的评价]鸢尾类植物耐寒性强,生长健壮,叶丛美观,花大色艳;管理粗放,不需过多养护,是极好观花地被,可用于林缘或林下,适应范围也广,无论是庭园,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都可大面积的栽培,效果很好。 五、麦冬类(Lidope Lour.) 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我国及日本。我国秦岭以南各省均有分布,特别在浙江、江苏、广西等地都大量栽培作药材。 [形态特征] 一、麦冬(L.spicata):根系浅,常平伸,须根常有部分膨大成纺锤形,两头钝尖,中部肥满,叶簇生,窄线形,革质,花葶从叶丛中抽出,顶生疏总状花序,小花梗短而直立,花被6,淡紫色或近白色,子房上位,浆果球形,淡紫色或蓝色,叶丛高30~40厘米,花期6—8月,果期9~10月。 二、阔叶麦冬(L.plafyphylla):地下部分不具根茎,叶宽线形,稍带镰刀状,端短钝,基部渐狭成柄状,疏总状花序,花茎几与叶等长或更长,花多而密,淡紫色,叶丛高30~40厘米,花期7~8月。 [生态环境与管理]常野生于山林下,水沟溪旁和山坡都能露地越冬,喜疏松、肥沃,微碱性的土壤,在积水,过砂,过粘或酸碱度过大的土中生长不良,耐荫性较强,但在过于阴处叶易徒长,养护管理要求不高,生长期间如能加强肥水管理,适当施以薄粪水,则叶色发亮,发棵迅速,在雨水过多时,麦冬易得黑斑病,叶尖开始发黄变褐,逐渐向叶茎蔓延,严重时叶子全部发黄枯死,防止方法是早晨露水未干时,每亩施草木灰200斤,以降低湿度,或割去一部分病叶,再喷波尔多液。 [繁殖方法]分株和播种皆可。但以分株为常用,将麦冬掘起,除去枯残的须根和一部分叶尖,将基部敲松,分开。分株从春至秋都能进行,但适宜时间是5~6月。经验证明,分株时一定要将大丛分小,容易发棵,郁闭快,能很快形成地毯状覆盖地面,否则,发棵慢,也不美观,分栽前种苗如能用清水浸10~15分钟,吸足水分,边浸边种则有利生根。 [作地被的评价]因四季常绿,阴阳地等多种生境下都能生长,尤在阴处生长良好,管理粗放,取材方便,我国江浙地区除有栽培麦冬外,还有丰富的野生种源,是极为理想的常绿耐荫地被。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公园、庭园、街头绿地树丛边缘,林下都已广泛应用,绿化效果很好。 六、沿阶草(0phiopogon japonicus) 又称书带草,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原产我国及日本,常见华中、华东等地。 [形态特征]须根长,下端常有念珠状肉质块根。叶基生,较粗,窄线形,中部以上最宽,绿色中脉突出,叶背脉间发白。边缘具细密齿。花茎4~5月从叶丛基部抽出,比叶短;总状花序顶生;花小,白色或淡紫色,稍下垂,浆果球形,蓝色而有光亮,似珠宝,挂果期长,不易落果,花期5月,果熟期10月。 [生态环境与管理]喜半荫,较耐寒,宜在湿润,肥沃,排水良好地生长。 [繁殖方法]分株繁殖,用利刀将根部切成若干丛,地栽压实后浇水,播种繁殖,种子采收后即播,发芽率较高,生长较缓慢。 [作地被的评价] 常栽于花坛边缘及阶沿路边,特点适假山、岩山园配置于山石缝边等处。 七、萱草(temerocallis fulva.L.) 萱草,系百事科,萱草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我国萱草属植物种源丰富,栽培历史悠久,北至黑龙江,南至云南省,特别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北地区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等都有广泛栽培。 萱草叶柔软,开展,覆盖面积大;花大,盛开时似百合,色彩绚丽,有桔黄、桔红、红色单瓣,间有重瓣种(千叶萱草Vat.Kwanse)有些种花具芳香。花期六月初至七月,花整齐,炎夏时节花竞相开放,可丰富园林景色,且适应性强,较耐荫,管理粗放,生长速度快,生长期长,栽培繁殖容易,适宜于庭园种植,为一种良好的观花地被植物。 [形态特征]H·fulva. L植株高约30cm;花蒂高60~80cm,花葶顶端着生蝎尾状圆锥花序,花6一10朵;花喇叭,花被6片,基部结合,在盛开时向外翻卷,色艳,桔红色;叶剑形,基出成二列,数株丛生;具短茎,上面着生多数纺锤块根和须根;地下茎以分蘖方式分枝,成丛生状。 [栽培管理] 繁殖:萱草可以采用种子繁殖,也可用种根分蘖的方法繁殖,前者适用于改良品种,后者繁殖容易,常采用之。 更新分植:栽植的萱草3~4年内是盛花期,以后部分老株生长衰老,开花逐渐减少,此时应予以更新。 [萱草在园林中的应用]萱草花期正值炎夏园林花卉的淡季,园林布置可以增加夏季色彩美,特别是萱草较耐荫,(据测定,半荫条件下的生长情况较全日照条件下的好)适宜于排水良好的疏林,林源堤岸边植,从植,也可点缀于岩石丛中,根据其花期和植株的高度还可以选择适当的地被品种进行搭配种植,延长其观赏期,提高园林效果。 庭园种植萱草作地被植物,应以具有较高观赏价值为选择原则,如植株较矮,花短、花多、花大、色艳,具香味者为宜。 八、石蒜(Lycoris radiata) 又名蟑螂花,石蒜科,多年生草木,我国长江流域至西南各地均有野生。石蒜除作花卉栽培外,亦可作地被运用。 [形态特征]鳞茎球形,外被紫色薄膜,下端密生须根,叶基生,在开花后丛生,带形,质较厚,绿色有白粉,全缘,平行脉。伞形花序,有花4~5朵,花鲜红色;花被基部结合,上部6裂,裂片向后反卷,边缘皱缩;雄蕊长于花被,先端稍弯,子房下位,3室。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9月。 [生态环境与管理]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地,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 [繁殖方法]栽种鳞茎繁殖。 [作地被的评价]在园林中作树花坛的镶边栽培。 九、吉祥草(Reineckia carrlea) 又名玉带草。百合科多年生常绿草本地被植物。我国及日本原产,华东、华中及西南各地均有野生,常生于山坡,山谷林间,杭州“三潭印月”风景区林下有成片栽培。 [形态特征]植株高约30厘米,地下部根茎匍匐,节处生根,地上具匍匐枝,叶簇生根茎端,广线形至带状披针形,端渐尖,花从叶丛中抽出,短于叶丛,顶生疏散穗状花序。花紫红色,具芳香,无梗,夏秋季开花,浆果球形红色。 [生态环境与管理]喜温暖、阴湿环境,不择土质,但以排水良好砂质壤土最宜。性较耐寒,华东可以露地越冬。匍匐枝萌蘖力强,根系发达,适于林下栽培。 [繁殖] 以分枝为主,春秋皆可进行,亦能播种,但果实不易成熟,故采用较少。作地被植物栽培,管理粗放。 [在园林中应用]耐阴性强,株丛低矮,除盆栽外,近年来,多作林下,林缘地被栽培。 十、葱兰 石蒜科,多年生草本,原产南美洲,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形态特征]鳞茎较大,有明显的颈,叶基基生,扁线形,稍带肉质,花单生,白色,外面常染红晕,花柄包藏在佛焰苞内,无管,裂片钝或短尖,蒴果;种子微扁,黑色,花期7月。 [生态环境与管理]不耐寒,喜温暖,湿润环境,在轻松,肥沃的砂质壤土生长良好。 [繁殖方法]分植鳞茎或播种繁殖。 [作地被的评价] 园林中多作为花坛、花径、草地边缘的地面覆盖材料。 十一、景天类(Sem L.) 景天科,多年生肉质匍匐草本。我国约有150种,南北各省均产之。 [形态特征]叶互生,多呈覆瓦状排列,花为顶生伞扇花序,萼4~5裂,花瓣4~5;雄蕊与花瓣同数或2倍, 果,本属多浆种类较多。 (一)垂盆草(S.sarmentosum)(别名小三七,鼠牙半支莲等),全株光滑无毛,茎纤细平卧或倾斜,匍匐状延伸,接近地面部分的节上易生不定根,叶片淡绿色,轮生,无柄,倒披针形至长圆形,全缘,聚伞状花序顶生,花鲜黄色,小,5瓣,无花梗,种子细小,卵圆形,有细乳头状突起。叶丛高10~25厘米,夏季开花。 (二)凹叶景天(别名石马苋、马牙半支莲),分布江苏南部、浙江至云南四川、陕西等省。茎细弱。叶对生,匙状倒卵形至宽匙形,顶端圆,有微缺,基部渐狭,楔形,几无柄,有短距。聚伞状花序顶生,花黄色,小,无梗,花药紫色, 果腹面有浅囊状隆起,高10~15厘米。 [生态环境与管理]常生于山坡、岩石石隙地或砂砾地,喜稍湿润环境,略耐荫,怕夏季高温,如此时枝叶过密,则生长不良枝叶易腐烂,应注意夏季管理,在入夏前抽稀,通风,可使其生长良好,管理比较粗放,耐寒。 [繁殖方法] 以分株,扦插为主,成活率极高,春、秋季都可进行。 [作地被的评价]因终年绿色,枝叶密集成毯。覆盖率高,花叶都可观赏,管理粗放,节节生根,是较好的观叶地被,适生范围又广,北至北京,南至广州都可栽植在疏林下,既美观又可收药草,但不耐踏。 十二、圆盖阴石蕨 又名白毛岩蚕。骨碎补科,多年生匍匐性草本蕨类。 [形态特征]根状茎长而横走,有密鳞片,鳞片基部近圆形,向上为狭披针形,棕色至灰白色,膜质,盾状着生。叶革质,无毛;叶柄基部有鳞片;叶片阔卵状三角形,3~4回深羽裂;羽片有柄,基部一对最大,三角状披针形;第二对以上的羽片较小,披针形,孢子囊群生于小脉顶端;囊群盖近圆形,仅基部一点着生,其余分离。 十三、箬竹(IndOcalamus tessellatus) 禾本科,常绿竹类,原产江南一带深山中。 [形态特征]细小竹类,地下茎多节,由节分数枝向地面伸出而为簇状散生之杆,花长椭圆形,先端尖为掌状,排生于小枝梢端,草质或纸质,有短叶柄,叶中肋背面隆起,背面有细毛,边缘略有枯白部。竹丛高50~60厘米,也有70~80厘米。 [生态环境与管理]需要蔽阴,充分水湿的条件,但不耐积水,对土壤要求较高,在土层深厚,含有较高的有机质,土质疏松,湿润又排水良好之土中生长良好,宜酸性、微酸或中性土壤,不适于盐碱土。华北地区为了有利于越冬防寒,应选择低山区背风向阳的山谷或山麓地带种植。 [繁殖方法]用分株方法,移栽时宜春暖萌动前进行,也可在雨季进行。 [作地被的评价]箬竹耐阴性强,竹杆生长快。生长量大,丛生性强,宜在坡地或林下作观叶地被成片栽植,具有良好的效果。
㈥ 喜酸性土壤的花卉名称大全
一、喜酸性的花卉种类常见的有杜鹃、茶梅、红枫、米兰、栀子、珙桐、金花茶、盆橘、樱花、五针松、罗汉松等。
二、拓展资料:关于酸性土壤
1、酸性土壤是pH值小于7的土壤总称。包括砖红壤、赤红壤、红壤、黄壤和燥红土等土类。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分布着各种红色或黄色土壤的酸性土壤。当地气温高、雨量大,年降雨多在1500mm以上。
2、这种高温多雨、湿热同季的特点,使土壤的风化和成土作用均甚强烈,生物物质的循环十分迅速。盐基高度不饱和,pH一般在4.5-6。同时铁铝氧化物有明显积聚,土壤酸瘦。可通过正确施肥,注意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可施用石灰,调节pH来减少某些重金属元素危害。东南丘陵地区的酸性红壤适宜种植茶树等酸性作物。
3、注意事项
北方莳养南方花卉,向盆土中浇水时掺适量食醋,可促进磷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防止枝叶黄化病。
用40%左右的醋溶液喷叶和花蕾能使光合产物累积了增多,花朵增大,叶更葱绿,花更鲜艳。
施过有机肥的盆花放在室内会有腥臭味,如果浇入适量的醋液既能消除异味,又能使土壤杀菌消毒。
棉球蘸些食醋揩花叶,可令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骚动不安,然后扫下来消灭之。
喷洒碱性药物(石硫合剂、退菌特、福美双等)如发生药害,向枝叶上喷适量醋溶液,可减轻药害。
配制或施用碱性药物,用醋水洗手、冲洗器皿,可清除余药,起到消毒作用。
㈦ 花卉实习有种花不认识,希望大家帮我认认,,,额,我问的是图片中的紫色小花,不是黄色花啊
紫露草,茎多分枝,带肉质,紫红色,下部匍匐状,节上常生须根,上部近于直内立,叶互生,披容针形,全缘,基部抱茎而生叶鞘,下面紫红色,花密生在2叉状的花序柄上,下具线状披针形苞片;萼片3,绿色,卵圆形,宿存,花瓣3,蓝紫色,广卵形;见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