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花卉画人

花卉画人

发布时间: 2022-09-19 13:57:25

A. 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位主要名家是求大神帮助

把写意花鸟推向新阶段的两名主要画家是 陈淳 和 徐渭 1483年生,1544年逝世(另一种说法是1482——153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 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 他绘山水,效法米友仁、高克恭,水墨淋漓,颇得氤氲之气。他的泼墨之功,往往见于画烟云之中。在写意花卉方面,陈淳独得玄门,笔法挥洒自如,富有疏朗轻健的风姿,用墨设色,则如徐沁所谓“浅色淡墨之痕俱化矣!”王世贞在《州续稿》中说:“胜国(元朝)以来,写花卉者无如吾吴郡,而吴郡自沈启南(周)后,无如陈道确,陆叔平(治)”。近代画家如蒲华、吴昌硕,齐白石等,在诗文题书画中,都对陈淳做出了极高的评价。明万历年间即有人曾评价过陈淳在花卉方面的造诣和声誉都超过了文征明,成为继沈周之后的吴门大家。明清以来画家,尤其在花鸟画方面,受他的影响很深。他与徐渭齐名,人称“青藤,白阳”。现存的陈淳作品大部分均在博物馆收藏,民间甚少得见。 作品价格 陈淳作品传世较多,国内几大博物馆多有收藏,流传海外的也不少,美国纽约是拍卖陈淳作品的地方,目前已见有6幅作品交付拍卖,价格较高,而且高低相 差不太 大,说明市场稳定,收藏家也看重陈淳作品。 徐渭:[明]字文长,号青藤、天池,山阴人。他在诗文、书法、戏曲、绘画上均有独特造诣,在水墨大写意花卉方面创造性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反对绘画上因袭前人的“鸟学人言”的做法,主张“新为上,手次之,目口末矣”他的画具有走笔如飞,泼墨淋漓而直指胸臆的特色,引起后世许多大家心悦诚服的赞叹。《杂花图卷》是他传世的佳作,体现了他用笔峭拔劲挺多变与用墨洒脱自如的艺术风格。 徐渭(1521~1593年),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文学家,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 徐渭自幼聪慧,文思敏捷。且胸有大志。参加过嘉靖年间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反对权奸严嵩,一生遭遇十分坎坷,可谓“落魄人间”。最后入狱七、八年。获释后,贫病交加,以卖诗、文、画糊口,潦倒一生。他中年学画,继承梁楷减笔和林良、沈周等写意花卉的画法,故擅长画水墨花卉,用笔放纵,画残菊败荷,水墨淋漓,古拙淡雅,别有风致。兼绘山水,纵横不拘绳墨,画人物亦生动,其笔法更趋奔放、简练,干笔、湿笔、破笔兼用,风格清新,恣情汪洋,自成一家,形成“青藤画派”。他自己尤以书法自重。自称“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袁宏道等称赞他的书法“笔意奔放”,“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他画的《黄甲图》,峭拔劲挺,生动地表现了螃蟹爬行、秋荷凋零的深秋气氛。作品流传至今的较多。著作有:《四声猿》、《南词叙录》《徐文长佚稿》、《徐文长全集》等。传世著名作品有《墨葡萄图》轴、《山水人物花鸟》册(均藏故宫博物院)、《牡丹蕉石图》轴,以及晚年所作《墨花》九段卷(现藏故宫博物院)等

B. 举例说明花鸟画家及代表作品



黄居寀(933-?),字伯鸾,成都人,黄筌次子。原在西蜀画院供职,后随旧主入宋。黄筌去世后,黄居寀成为领袖人物,受到太祖、太宗的重用,他的画法也成为画院的标准,在宋代宫廷中占了90余年的主导地位。其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山鹧棘雀图》轴,以细线勾出轮廓,然后敷重彩,层层晕染,感觉极为细腻,有富贵华丽之趣。
赵昌(?-约1016),字昌之,广汉(今四川剑南)人。擅画花果,师事滕昌佑,有“出蓝”之誉。喜画折枝花卉,擅长着色。作品传世极少,故宫博物院藏《写生蛱蝶图》卷传为其作品,专家多以为不真。画院待诏林椿以花鸟翎毛著称于时,画法师赵昌,今有《果熟禽来图》(故宫博物院藏)传世,与记载中赵昌画法相似。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善画獐、猿及花果禽鸟等。据说曾深入山中居住,观察兽类活动,所画动物极其生动传神。英宗时应召入画院在西庑殿作《百猿图》,未竟而卒。今传有《聚猿图》(藏日本),画于崇山峻岭间嬉戏的群猿。台北故宫博物院所

崔白,字子西,濠梁(今属江西)人,宋神宗时画院画家。除擅画花鸟外,也擅画道释鬼神,创作不少壁画。其花鸟画重写生,并且不打草稿。传世作品有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双喜图》轴,描绘西风袭过的深秋野外,一对绶带鸟飞来,对野兔叽叫。禽兔刻画细腻,树石草坡则用笔老健。故宫博物院藏有其《寒雀图》卷,画数只麻雀于枯枝间栖憩的情景。其弟崔悫,字子中,也是画院画家,兄弟齐名,且画风相近,都是改变宋初以来“黄氏体制”的中坚人物。

文人花鸟画家及其作品

文同(1018-1079),字与可,世称石室先生,又自号笑笑先生、锦江道人。梓州永泰(今四川盐亭)人。历任司封员外郎、秘阁校理和陵州、洋州、湖州知州等。擅诗文词翰,亦长飞白书,在绘画上以墨竹闻名,称“湖州竹派”,成语“胸有成竹”即出于他的说法。与表弟苏轼诗词往来唱和,确立了四君子题材。其画竹,“深墨为面,淡墨为背”。传世作品极少,今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竹图》为其真迹,画倒垂竹一枝,形象真实,笔法严谨。广东博物馆藏有《墨竹图》一轴,系此轴临本。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枯木竹石合卷》,真伪待考;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墨竹图》轴,系传派作品。
扬补之(1097-1169),字无咎,号逃禅老人,又号清夷长者,南昌人。生平事迹不详,据传一生不仕,擅词翰,工书法,尤长画梅。传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四梅花图》卷,四枝梅花分别描绘从未开、欲放、盛开、残败等开放全过程。画法全用水墨,枝干皴擦用飞白法,花瓣用白描勾写。故宫博物院还藏有《雪梅图》卷等。其传人有其外甥汤正仲及徐禹功、赵孟坚等。

赵孟坚(1199-?),字子固,号彝斋,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南渡后寓居嘉兴海盐。其虽为宗室,但家境清寒,进士及第后任过一些小官,后提拔为提辖左藏库,出守严州。擅画水墨白描水仙、梅花、兰、竹石等,风格清秀淡雅。今传世作品有藏于故宫博物院的《墨兰图》卷、《岁寒三友图》页、《水仙图》卷。其中,《水仙图》卷系白描手法勾画花叶,微染浓淡墨色,分出阴阳向背,实为独创之画法。

牛、马画家及其作品

李公麟(生平事迹见前),传世作品中的《五马图》是最为可信的真迹之一,虽无款,但有其好友黄庭坚的笺题和跋为证。该画描绘西域进献给北宋的五匹骏马,分别有奚官牵引,人马造型准确生动,线条洗炼概括,神情各异。《临韦偃牧放图》是李公麟奉皇命而临摹的,画中已掺杂了他自己的画法。前图二战前曾存日本私人处,后称已毁于战火。后图藏于故宫博物院,千马百人,巍为壮观。

祁序,江南人,工花竹翎毛,擅画水牛。今存《江山放牧图》卷,藏于故宫博物院。此画描写江南水乡儿童们放牧情形,儿童们或吹笛,或弈棋,或放风筝,远处还有农民荷锄而行,充满着田园之乐。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dhuaniao.htm

隋唐绘画

花鸟禽兽画

■ 薛稷(649-713),字嗣通,蒲州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人,名臣魏徵外孙。官至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人称“薛少保”。以书法名世,为书法初唐四大家之一。也擅画人物、佛像、鸟兽、树石,画鹤尤其生动,时称一绝,李白、杜甫等都曾吟诗颂其画鹤。绘画作品已无存。

■ 曹霸,谯郡(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魏高贵乡公曹髦后裔,官至左武卫将军。画承家学,擅画马,亦工肖像。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末年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及画“御马”,技艺精辟,杜甫曾作《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推许之。今画迹已不传。

■ 韩干,京兆(今西安)人,活动于玄宗时代。少年时曾作酒肆佣工,得王维资助,改学绘画,十年而成。擅画肖像、人物、鬼神,尤精于画马。画马师承曹霸,但更重写生,所画之马,壮健神骏,被誉为“古今独步”。现存作品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牧马图》册页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的《照夜白图》卷。《牧马图》画一虞官驾白马缓行,右侧为一黑马,用笔纤细遒劲,色墨渲染得宜。此画曾经南唐内府及宣和内府收藏,并有宋徽宗题“韩干真迹”。《照夜白图》画玄宗坐骑照夜白,也是流传有绪的作品。另有旧题《韩干神骏图》卷,藏辽宁省博物馆,今定为五代人仿作。

■ 韦偃,长安(今西安)人,寓居于蜀,擅画人物、鞍马及山水。虽承家学传统,但青出于蓝。据记载,他画白川原牧马,马的姿态变化万千,穷极生动。今可以通过故宫博物院所藏宋代李公麟《摹韦偃牧放图》卷一画来了解其风范,该图绘骏马一千二百余匹、圉人等一百四十余名,众马姿态各异,栩栩如生。此外,他所画山水,也对唐代山水松石的变革有过重要作用。

■ 边鸾,京兆(今西安)人。官至右卫长史。擅画禽鸟和折枝花木,亦精蜂蝶,在花鸟画独立成科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传世作品有《梅花山茶雪雀图》,图录于《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 刁光胤(约852-935),名刁光,一作光引,长安(今西安)人。唐天复年间避乱入蜀,留居30余年,卒于蜀。擅画龙水、竹石、花鸟等,一生作画勤奋,多为花鸟,为五代著名画家黄筌老师,亲授其艺。传世作品《写生花卉册》已被定为伪托之作。
http://www.cc5000.com/shi/huihua/sthuaniao.htm

元代花鸟画

◆钱选(13世纪至14世纪初),字舜举,号玉潭,别号巽峰、清癯老人、习懒翁、霅溪翁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进士,工诗、书、画,以绘画成就最为突出,山水花鸟、人物故事、鞍马等均深有造诣,是一位技法全面的画家,与赵孟頫同里,并称为“吴兴八俊”。入元后隐居不仕,潜心作画以终其身。他的绘画继承前代传统,山水花鸟师赵昌,青绿山水师赵千里,广泛吸收前贤经验而自出新意。主张作画要体现文人的气质,即所谓“士气”,力图摆脱对于形似的刻意追求,这种主张在元初画坛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重要影响。传世作品主要有:上海博物馆藏《浮玉山居图》卷、故宫博物院藏《山居图》卷、《八花图》卷,天津艺术博物馆藏《花鸟》卷和《白莲花图》卷(山东朱檀墓出土,藏山东省博物馆)等。《八花图》是钱选早期花卉代表作,此图继承了宋代院体画法,笔法精工细密但富于文人画的气质。《白莲花图》卷为水墨淡设色,变早期的工丽为放逸。这种画法对明清水墨花卉画有较大影响。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钱塘(今杭州)人,生卒不详,主要活动于元代中后期。善画山水、人物,尤精花鸟竹石,山水师郭熙,花鸟师黄筌,但改黄筌之设色工细之法为水墨晕染,自成一格,在元代及后世都有很大影响。其传世作品主要有:故宫博物院藏《山桃锦鸡图》、《墨牡丹图》、山西省博物馆藏《花鸟》轴、上海博物馆藏《花竹禽雀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桃竹春禽图》轴等。《山桃锦鸡图》画山桃修竹下的两只锦鸡,背景为坡石溪水,春意盎然。结构严谨,笔法沉稳凝练而又清劲秀润,是王渊水墨花鸟代表作。其弟子臧良也能传其法,有《草虫图》传世。

◆李衎(1244-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燕(今北京)人。早年曾为小吏,后累官至集贤大学士、荣禄大夫。晚年辞官后居维扬。卒后封蓟国公。善画枯木竹石,墨竹初师金代王庭筠之子王曼卿,后学文同,双钩设色竹师唐代李颇,极富盛名。其存世作品主要有《四清图》卷(后半卷藏于故宫博物院,前半卷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双钩竹图》轴、《沐雨图》轴、《新篁图》轴、《墨竹图》卷(以上藏故宫博物院)和《新篁树石图》轴(南京博物院藏)等。《四清图》是李衎65岁时所画,用笔沉着稳健,墨色淋漓清润,将各种竹子的姿态及竹子的新老枯荣都表现得十分真切,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并著有《息斋竹谱》传世,是他画竹经验的总结。其子李士行继承家学,传世作品有《乔松竹石图》轴等,画法出于乃父,惟功力稍差。
赵孟頫在古木竹石和花鸟画方面,也是具有突出成就的高手。在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秀石疏林图》卷和《古木竹石图》轴。《秀石疏林图》纸本墨笔,画巨石周围分布数株古木丛篁,用飞白法画巨石,表现了巨石的坚硬质感;用圆劲的笔法画古木,表现了了树木挺劲的枝干;用峭利的笔法画竹叶,表现了竹的潇洒。充分施展了书法笔墨在绘画中的效用。他在此画后的跋中题到:“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这首诗进一步阐明了唐代张彦远关于“书画同法”的理论,极大地影响了明清以来文人画创作的风气。此外,上海博物馆藏的赵孟頫《出墙图》以青色写竹,故宫博物院藏《幽篁戴胜图》则笔法工细,得院体花鸟画法遗意。赵室一门中,许多人都是著名的书画家,其妻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善画竹,是古代最有名的女画家之一,书画均学赵孟頫。故宫博物院藏其《墨竹》卷,笔法尖劲。其子赵雍(1289-?),字仲穆,以父荫入仕,官至集贤待制,同知湖州路总管府事,书画得家法,均有较高成就。与其父一样多才多艺,并精于鉴赏。存世作品有故宫博物院《松溪钓艇图》卷、上海博物馆藏《竹石图》等。

◆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台州仙居(今属浙江)人。官至奎章阁鉴书博士,是元代极有眼力的书画鉴赏家。博学多能,诗文书画都有很高的声誉。善画墨竹,师法文同、李衎,也善墨花。传世作品主要有:《清閟阁墨竹图》轴、上海博物馆藏《双竹图》轴等。此两幅均仿文同法,以浓墨为面,淡墨为背,前图枝干挺劲,笔墨浑厚沉着,石用董、巨一派披麻皴法,为其后期代表作。

◆顾安(1289-1364),字定之,自号迂讷老人。祖籍淮东,平江(苏州)人。曾人泉州路判官等职。以善画竹闻名于世,尤其喜画风竹新篁。画法综合文同及赵孟頫、李衎、柯九思诸家所长,自成面貌。传世主要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幽篁秀石图》轴、《新篁图》、《风雨竹图》、《墨笔竹石》轴等。《幽篁秀石图》轴画秀石一块,玲珑剔透,连勾带染,不见笔墨痕迹,石后丛篁林立,竹叶飘摇,是顾安墨竹代表作。

◆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后归隐九里山,朱元璋进军浙东时出山,任谘议参军,不久病死。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著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墨梅图》是《元五家合绘》卷中的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瓣,浓墨勾蕊,显得极为清润。并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得益彰,画家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郭畀(1280-1335),字天锡,号思退,祖籍洺水,居于京口(今江苏镇江)。历任饶州路鄱阳书院山长、处州青田县腊原巡检等职。工书画,书法学赵孟頫,山水有米家风范,尤善竹木窠石。传世作品有藏于日本京都国立博物馆的《幽篁枯木图》卷等。

元四家中的吴镇和倪瓒也都善画竹石题材。吴镇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的《竹谱册》传世,共22幅,各有姿态,笔法简洁苍劲,为其竹石代表作。倪瓒的竹石画也极负盛名。传世竹石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竹枝图》卷、《怪石丛篁图》轴等。《竹枝图》画修竹一枝,以秃笔浓墨画成,笔墨瘦劲苍健,表现了新竹的秀嫩潇洒之姿。倪瓒画竹,往往超乎于形似之外,着重抒发“胸中逸气”,自题其画竹云:“余之竹聊以写胸中逸气耳,岂复较其似与非,叶之繁与疏,枝之斜与直哉!或涂抹久之,它人视为麻为芦,仆亦不能强辨为竹。”这种观点对后世影响极大。

C. 清代姓余的画家

清宫廷画家余省、余穉兄弟。这两位是清代宫廷中又一双同时供职的兄弟画家。他们的简历见于画史记载,同时他们的姓名也能在清代内务府造办处的档案内看到。

这两位兄弟画家并非是直接被宫廷招募的,他们]在成为宫廷画家之前,已经长达二十多年是内务府大臣海望家的门客,同时还受业于大臣、亦为有名的花卉画家蒋廷锡,画艺上受其指点,按照画史中记载的暗示,哥儿俩甚至可能还在蒋廷锡忙不过来时为他代笔。

余省“字曾三,虞山人。居停海尚书望家二十余年,未尝见其疾言遽色。善花鸟、草虫,曾受业于蒋文肃公,其工致者,固嫣然如生,其点笔者,更洒然散朗,一时名辈,鲜有其俦,供奉内廷,后引老归拂水。其弟名樨,亦善花并,同袛应供奉,以疾先曾三旋里。”上面所引文字中,提供了有关余省、余穉兄弟的不少信息。

兄弟二人为虞山(今属江苏常熟)人氏,出生于南方的书画之乡和书画之家。他们的父亲“余珣,字荀若,号荆山,善写生,师邱庆馀而自成一家。弟璜亦工人物。子省,字曾三,蒋文肃荐入画院,同值九人,省恩遇最优,赏赉频数。在苑三十年,以老告归。”一家多人同为画家,余省、余穉出身于一个画家家族。

余省“字曾三,号鲁亭,善画花鸟,工丽有余,神韵略减”,“善写生,能得花外之趣”。画史提及的“海尚书望”,为满洲正黄旗人,雍正年间曾负责浙江海塘的修建,乾隆时为户部尚书;“蒋文肃公”,即蒋廷锡(1669~1732年)。蒋廷锡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中举,随即被推举为南书房行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特选为进土,历任侍讲、侍读学士、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地位十分显赫。雍正十年(1732年)蒋延锡卒于京师任上,享年64岁。蒋廷锡不光是位地位显赫的大官,而且还是位颇有造诣的画家,以擅长花卉画闻名,画风清秀。余省、余穉的绘画风格自然离不开他们的老师。余省性情温和,“未尝见其疾言遽色”

余省、余穉兄弟二人后经由蒋廷锡推荐进入宫廷供职,这其中海望应当也起了作用。其进入宫廷的具体时间,当在乾隆二年(1737年)六月,该年的造办处档案记载:“于本月十二日首领萨木哈来说,太监胡世杰、高玉传旨:着传与海望,将画画人柏唐阿王幼学除所食二两钱粮。再新来画画人余省、余穉、周鲲等三名,每名每月赏给钱粮八两。钦此。”

D. 他是清初最负盛名的花鸟画家,被称为清朝“一代之冠”,说的是谁

他就是恽寿平,恽(yùn)寿平出生于官宦之家,又是书香门第,曾祖父、祖父、爹爹、叔父不是为官就是为学,从小敏慧,长相出众,8岁便有咏莲花之诗。

E. 小众但非常好的画或画家,具体有哪些呢

神坂雪佳,Anne Magill,Armand Rassenfosse,Henri de Toulouse-Lautrec,Edward Penfield,哈默修伊,这几个画家虽然都不是特别出名,但是他们的画作都是比较有性格和特点的,非常的贴近我们的学习生活。

F. 请问这幅画是谁画的,出自哪里

如果,这不是后人临摹的,那么,就是(法)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画的。

他最著名的就是“玫瑰圣经”,等一系列的花草本。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 1759出生于法国圣于贝尔一个画家世家,23岁时成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著名花卉画家杰勒德•范•斯潘东克的学生兼助手,后又师从植物学家查尔斯-路易斯•埃希蒂尔•德布鲁戴尔,系统地掌握了植物在形态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这些植物学知识,使得雷杜德能够将他的绘画作品赋予严格的学术性与写实性。 1788年,雷杜德被法国皇室任命为宫廷专职画师。1825年,查尔斯十世任命他为骑士。他的大多数书籍的出版都受到了皇室的赞助。在1830年“七月革命”后,他成为新任法国皇后玛丽-艾米莉的专职画家。雷杜德一生为近50部植物学著作绘制了插图。本人被王公贵族和上流社会的人们比喻成“花之拉斐尔”,名盛一时。他于1840年6月20日去世,被葬在巴黎的拉雪兹公墓。 把雷杜德的作品和同时代的几位画家相比,他的作品更科学,画得也更漂亮,花朵神采各异,颜色淡雅,色泽过渡自然。《玫瑰圣经》中169种楚楚动人的玫瑰,成为世界玫瑰的经典。而雷杜德本人也被称作“玫瑰绘画之父”。 浪漫的玫瑰,来自最不浪漫的劳作。

花卉画家,动物画家。
其实他们本质都是著名的画匠,只是偏重于这些方面,因为画动植物出名而已

G. 古代著名画荷名家有哪些

黄居寀 933-993 五代
郭索图
黄居寀字伯鸾,成都(今属四川)人,黄筌季子。擅绘花竹禽鸟,精于勾勒,用笔劲挺工稳,填彩浓厚华丽,其园竹翎毛形象逼真,妙得自然;怪石山水超过乃父,与父同仕后蜀,为翰林待诏。尝合作殿廷墙壁,宫闱屏幛,不可胜记。入宋仍任翰林待诏,尤得太宗看重,授光禄丞,委以搜访名画,鉴定品目,一时侪辈莫不敛袵。居寀与其父画格均富丽浓艳,适合宫廷需要,故黄氏在画院居于主持地位,其他画家要入画院,一时俱以黄氏画风为优劣取舍标准。淳化四年(993)出使成都府,时年六十一,在圣兴寺画有《龙水》《天台山》《水石》等壁画。《宣和画谱》著录其作品有《春山图》《春岸飞花图》《桃花山鹧图》等332件。传世作品有《竹石锦鸠图》册页,《山鹧棘雀图》轴,绢本,设色,纵99厘米,横53.6厘米,上方有宋赵佶题“黄居寀山鹧棘雀图”8字,横书,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其兄居实、居宝都有画名,但英年早逝,名声不及居寀大。

南宋

无款,绢本设色 纵23.8厘米,横25.1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出水荷花一朵,淡红色晕染,花下亲以绿叶,叶下荷梗三枝。作者用俯视特写手法,描绘出荷花的雍容外貌和出污泥而不染的特质。全图笔法精工,设色艳丽,不见墨笔勾痕,是南宋院体画中的精品。画面无款印,传为吴炳作。《虚齐名画录》著录。》

李安忠 12世纪 南宋沙鸟图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宋徽宗宣和(1119-1125)时为画院祗候,历官成忠郎。南渡后绍兴(1131-1162)间复职画院,赐金带。工画花鸟、走兽,尤长于“捉勒”(鹰鹘之类),《画继补遗》谓其“工画捉勒,得其鸷攫及畏避之状”。亦间作山水。马臻题其《雪岸寒鸦图》诗云:“北风万里吹石裂,古树槎桠摧朽铁,群乌哑哑如苦饥,倦飞还向空林歇。孤村荒寒得食远,日暮沙边啄残雪,回情诉意各有态,羡杀画师心更切。我尝记得天随诗,至今读之心激越,妇女衣襟便佞态,始得金笼日提挈。老乌,老乌,尔身毛羽黑离离,况复人间厌尔啼,何不飞鸣丈人屋,丈人屋头春柳绿。”画迹有《牧羊图》,著录于《书画记》;《宜春苑训狮图》著录于《绘事备考》。传世作品有《晴春蝶戏图》,现藏故宫博物院《野菊秋鹑图》册页,绢本,设色,纵24.1厘米,横40.5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鹑图》团扇相传为其所绘,藏日本东京根津美术馆。

沈周 1427-1509 明

明代杰出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与文征明、唐寅、仇英合称为“明四家”,人称江南“吴门画派”的班首,在画史上影响深远。沈家世代隐居吴门,居苏州相城,故里和墓在今相城区阳澄湖镇。沈周的曾祖父是王蒙的好友,父亲恒吉,又是杜琼的学生,书画乃家学渊源。父亲、伯父都以诗文书画闻名乡里。沈周一生家居读书,吟诗作画,优游林泉,追求精神上的自由,蔑视恶浊的政治现实,一生未应科举,始终从事书画创作。他学识渊博,富于收藏。交游甚广,极受众望,平时平和近人,要书求画者“屦满户外”,“贩夫牧竖”向他求画,从不拒绝。甚至有人作他的赝品,求为题款,他也欣然应允。沈周的书画流传很广,真伪混杂,较难分辨。文征明因此称他为飘然世外的“神仙中人”。重要作品有《仿董巨山水图》轴(作于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沧州趣图》卷、《卒夷图》、《墨菜图》(这两幅原为册页,后合装成卷)、《卧游图》等。

陈淳 1483-1544

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字道复,后以字行,更字复甫,号白阳,又号白阳山人。陈淳少年作画以元人为法,深受水墨写意的影响。他的写生画,一花半叶,淡墨欹毫,自有疏斜历乱之致。他的有些作品,所画质朴,可以看出受沈周画法的影响, 从他现存作品中即可见风格和用笔,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住。他能诗文,擅书法,尤精绘画。陈淳与徐渭并称白阳、青藤。陈氏少年作画工细,中年后笔法放纵,自立门户。陈淳从师文徵明,在其门下声誉最高。擅长写意花卉,其作品虽表现一花半叶,却淋漓疏爽,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赞赏;他是继沈周、唐寅之后对水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的画家。陈淳中年以后间作山水,技法学米友仁、高克恭,多以江南风景为题材,手法简练,极具文人生活情趣,文徵明曾微笑着说:“吾道复举业师耳,渠书、画自有门径,非吾徒也。”存世作品有《红梨诗画图》、《山茶水仙图》、《葵石图》、《罨画图》等。其子陈括继承父风、擅花卉。秋江清光图,立轴,设色,纸本,纵157.8厘米,横43.5厘米。南京博物院藏。此图紧扣“秋江”二字,撷取枯荷、芙蓉、芦苇等具有季节特征的折枝花草为主要题材,辅以翠鸟、家鸭,写出一派秋天的气象。荷叶用藤黄带墨点拓,表现枯的质感;芙蓉用花青点叶,淡墨写枝,花用淡墨双钩填以淡红;鸭子用破笔皴擦,毛羽蓬松。笔法秀劲,色调清淡,构图疏朗,深得秋天的神韵。

徐渭 1521—1593


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民间也普遍流传他的故事传说,关于他年轻时如何聪明,后来如何捉弄官宦等。
徐文长曾说:“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这大概是文人惯用的诡计,即把自己最受人重视的艺术放在最末的位置,以抬高其它。其实,他是我国大写意画的宗师,影响及于八大山人、石涛、扬州八怪直至吴昌硕、齐白石,在美术史上有着很高的地位。他最擅长花卉画,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格刚健而风韵妩媚,具有诗一般的抒情性和韵律感,极为人们所珍视。其书法则长于行草,徐文长虽自列为第一,但成就似乎逊于绘画。

陈栝 明代

字子正,号沱江,江苏苏州人。陈淳的儿子。善画花卉,笔似其父。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作《海棠图》,二十八年作《湖山明丽图》,三十二年(1553年)作《墨笔花鸟图卷》,由此可知其生活年代。作品有《为肯山作山水图轴》,《花石图轴》。

陈洪绶 1598—1652
绶莲石图册页
字章侯,号老莲,别号老迟。他少年是便有奇才,能诗善书,尤爱绘画。4岁时就曾作过八九尺长的《关壮(关羽)像》壁画。陈洪绶12岁是便在街市卖画。但是陈洪绶虽少负奇才,却屡试不中。陈洪绶对明末政治腐败深怀不满,明亡后他心情十分沉痛,常常纵酒狂呼。因心怀有亡国之痛,改号“悔迟”。当清军攻入浙江时,曾逼他作画,把刀搁在他的头上,他仍坚决不动笔。《荷花鸳鸯图》是陈洪绶中年的作品。画中,几茎荷叶,或侧或正;几夺荷花,或怒放或含苞。一块形状奇古的太湖石,立在荷花叶丛中。叶的姿态多姿,花的娇艳欲滴,与石的瘦硬层叠构成鲜明对比,而有结合得十分自然。两只彩蝶,一只正从画的左上方向被莲叶遮挡了一半的一朵荷花飞去,而另一只,早已停留在花心。一动一静,互为呼应。水面上的两只鸳鸯,没有画成通常并排而卧的样子,而是左右相向。一只在石与叶的中间休息,另一只则在戏水,但是它的头侧向爱侣,眼中更像有脉脉的情意。正幅画的构图十分完美,用色也非常协调。

八大山人 1626-1705

明末清初画家、书法家,清初画坛“四僧”之一。原为明朝王孙,明灭亡后,国毁家亡,心情悲愤,落发为僧。他的作品往往以象征手法抒写心意,如画鱼、鸭、鸟等,皆以白眼向天,充满倔强之气。笔墨特点以放任恣纵见长,苍劲圆秀,清逸横生,不论大幅或小品,都有浑朴酣畅又明朗秀健的风神。章法结构不落俗套,在不完整中求完整。朱耷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

石涛 1630一1724

明末清初的“清初四僧”之一。中国清代画家。僧人。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
他是明宗室靖江王赞仪之十世孙,原籍广西桂林,为广西全州人。其生年有明崇祯九年、十四年、十五年(1636、1641、1642年)诸说,卒年有清康熙四十四年、四十九年、约五十七年(1705、1710、约1718年)诸说。明亡后,朱亨嘉自称监国,被唐王朱聿键处死于福州。时石涛年幼,由太监带走,出家,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等。曾拜名僧旅庵本月为师,性喜漫游,曾屡次游敬亭山、黄山及南京、扬州等地,晚年居扬州。他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迎康熙皇帝,并与清王朝上层人物多有往来,内心充满矛盾。

H. 花鸟画的代表人物是

花鸟画家辈出,如来唐代薛稷的鹤源、边鸾的孔雀、刁光胤的花竹;五代郭乾晖的鹰,黄筌、徐熙的花鸟;北宋赵昌的花、崔白的雀、吴元瑜的花鸟;南宋吴炳的折枝、林椿的花果、李迪的禽;元代李衎的竹、张守中的鸳鸯、王冕的梅;明代林良的禽,陈淳、徐渭的墨花;清代朱耷的鱼、恽寿平的荷、华喦的鸟;近代吴昌硕的花卉等,皆一代名手,现当代名气最大的齐白石也。

I. 谁有美国画家奥基弗 O'Keeffe 的资料,爱画大花朵的那位

美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主义女画家:奥基弗奥基弗
美国最负盛名的现代主义绘画先驱中,奥基弗(GeorgiaO’Keeffe,1887—1986)算是一位开拓先锋。虽然她认为其艺术无关抽象主义,但在其早期绘画生涯中曾经拥护过抽象创作。在1910年至1920年初期,她将新写实观念和观察细部构造的经验与局部特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赖以为主题的大自然抽象化,而在此抽象化的过程中增长了观众对于现代主义的认识。

奥基弗的画构图极简,给人一种平静、安宁的感觉。借着诗意的暗喻、张力十足的色彩及精准的线条,巧妙地平衡了画面,深入探索了既定题材的本质。关于她那宏伟却意象简单的花卉画作,奥基弗终其一生都否认弗洛伊德分析学派解析其作品的性象征说法。她曾坦言: “男人喜欢说我是最杰出的‘女画家’。我认为,我是最好的‘画家’之一。”事实上,奥基弗一直被誉为“二次世界大战前美国极为少见的原创艺术家”。

这位特立独行的艺术家,是美国本土艺术家中的传奇人物,也是少数几位将创作与人格合而为一的艺术家。难怪有人说,奥基弗的艺术就是她生命的证据。大自然对她一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美国西部无垠大地上的原始景象燃烧了她创作的欲望,让她浑然忘我地抒发内心的感觉。简单是她的风格。她喜欢独处,索居沙漠,义无反顾,被称为沙漠中的女画家。

1916年9月至1918年2月,得克萨斯州开阔的平原和峡谷首度激发了奥基弗的风景创作。那时,她已经在得克萨斯州教了一段书。她颇负盛誉的水彩之作“晚星”系列,就是此一时期的作品;松散、粗宽的笔触和饱和的色彩,传达了天地的宏伟。她喜欢引导学生从一只简单的编篮、野生的花草、平原落日、家常百衲被等日常事物去认识美。她曾说: “若将一朵花拿在手里,认真地看着它,你会发现,片刻间整个世界完全属于你。”

J.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画家

宋代院体花鸟画的代表性及艺术特点:花鸟画是宋代宫廷画院绘画的重要类别,在艺术上大大超越了唐代。宋代宫廷花鸟画家极重视对动植物形象情状的观察研究,他们笔下的花果草木,务求生动逼真,合情合理,一丝不苟。其表现精工细丽,设色浓重典雅,造型周密端庄,反映出宋代宫廷贵族的审美特征。宋代院体花鸟画之所以能够在传神方面达到很高的境界,在于能够从自然万物中直接取得,生意趣味浓厚是其重要的特征,当时众多的作品具备这样的素质。将作品归类来看其特征:第一,纯画花卉者:赵昌《杏花图》花朵明媚嫣然,盈盈有绰约之姿。刘益画莲塘背风荷叶百余,其中独有一红莲花半开,创意颇佳。此类画花,调粉弄朱求得鲜华之色与摇曳俯仰之姿。第二,花果带蜂蝶禽虫者:崔白《杏花双鹅图》杏树下有两鹅,其一欲鸣,另一临流唼花片。林椿《桂竹翠鸟图》桂花竹叶,游蜂上下飞舞,翠鸟偷窥。此类讲求物象之间呼应关系,独具生动情趣。第三,带景禽兽者:崔白《秋塘双鹅图》红蓼清波,双鹅游于其中。李迪《雪树寒禽图》一鸟立于枯枝上,旁有雪竹,空中飞雪如粉点。此类画追求特定景致的意境。第四,禽兽相戏或相斗者:李迪《鹰熊图》在峭壁岩中,鹰熊相互顾盼,隐隐动犄角之机。陈居中《五鹑图》其两相斗,其两驯扰,另一伏于坡下草间延项窥伺得蓄怒之状。此类作品传得物象动势之神态。以上的归类并不是绝对的,目的在于突出画面的特征。这一幅幅画作栩栩如生、宛然若动。花盛叶茂,果实灿烂,俯仰有体,布景有致。花鸟相伴,意趣颇多,游蜂栖蕊,飞鸟窥实,虫穿绿叶。禽兽之态各得其情,戏水眠栖翻飞顾盼,独立相斗哺乳觅食,安祥嬉戏鸣噪捉攫。自然之丰富多采,可谓气韵生动,情趣活泼。 院体还专指南宋画院有代表性的画家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作品

热点内容
丁香酚钓鱼 发布:2025-09-23 06:10:10 浏览:632
梅花灯灯罩 发布:2025-09-23 05:38:15 浏览:49
荷花边婚纱 发布:2025-09-23 05:33:03 浏览:67
安阳盆栽绿植租赁 发布:2025-09-23 05:21:49 浏览:435
矢量牡丹花 发布:2025-09-23 05:09:46 浏览:729
历代插花书籍 发布:2025-09-23 05:05:24 浏览:392
药曲丁香散 发布:2025-09-23 05:04:46 浏览:862
墙绘樱花 发布:2025-09-23 04:29:25 浏览:998
花卉展览设计 发布:2025-09-23 04:28:52 浏览:107
兰花荷奇价格 发布:2025-09-23 04:28:37 浏览: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