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产业复工
㈠ 上海大规模布置花卉引发热议,疫情下有必要这么做吗
上海出现了大规模布置花卉的画面,这个画面引起了众人的讨论,小编认为疫情之下这样的行为其实是没问题的。有些网友可能会觉得当地的人是不务正业的表现,其实并非如此,因为这些人所做的事情是正常的道路花箱养护。正是因为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所以当地的花箱养护已经推迟了很长的时间,路边的花眼见着枯萎了。如果一直不管理的话,上海这座城市就会给人一种非常荒凉的感觉。
而且城市里的养护其实是最基本的处理,因为所换上去的花卉基本上都是物美价廉的花草,所以也没有花费太多的金钱。花卉在更换过后整个城市看起来都充满了活力,这也让处于疫情防控中的人感受到了一丝希望。而且上海的疫情已经得到了好转的现象,所以有关部门正在准备着复工复产,小编相信上海人也希望打开门的那一刻看到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而并非是残枝败叶的现状。
㈡ 浙江长兴多措并举推进花木产业转型,这一系列举措有何意义
首先是对于良种林木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有很大意义。利用森林种质资源调查成果,有效满足全省大面积土地绿化需求,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就业创业。花卉产业创造“美丽经济”。全省花卉产业开始呈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的格局,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种苗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要知道的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国内花木产业开辟了“开挂”的发展模式。当市场从疯狂转向理性时,已经饱受粗放生产经营等行业“痛”的中山花木人正在寻找解决之道。人工成本上升,加上市场低迷,行业竞争相当大,虽然运输和管理成本会增加,但相对低廉的租金还是有很大优势的。在一定的时候,我们只有在产品的品种和质量上下功夫,种植者才有机会开拓更广阔的商机。
㈢ 花卉行业的现状和机会
一、花卉行业竞争格局
从国际竞争格局看,一是花卉行业历经多年发展,行业格局基本定型,荷兰、日本、德国等花卉产业发达国家不断向种子、种苗、种球和新品种研发等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上游集中。二是花卉生产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随着发达国家土地、劳动力等生产成本的增加,以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花卉生产正在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向劳动力和土地等成本相对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我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国。三是发达国家依然保持旺盛的消费需求,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花卉消费潜力巨大。
从国内布局看,我国花卉行业中地区、规模和技术水平也分化严重。江苏、浙江、广东、云南等地整体行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发展较好,东北、西北相对滞后。从花卉品种看,形成了以云南、辽宁、广东等省为主的鲜切花产区,以广东、福建、云南等省为主的盆栽植物产区,以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川、湖南、安徽等省为主的观赏苗木产区,以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苏等省为主的盆景产区,以上海、云南、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花卉种苗产区,以辽宁、云南、福建等省为主的花卉种球产区,以内蒙古、甘肃、山西等省(区)为主的花卉种子产区,以湖南、四川、河南、河北、山东、重庆、广西、安徽等省(区、市)为主的食用药用花卉产区,以黑龙江、云南、新疆等省(区)为主的工业及其他用途花卉产区,以北京、上海、广东等省(市)为主的设施花卉产区。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花卉行业现状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二、花卉园艺行业发展前景
我国发展花卉园艺产业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主要体现在资源、消费、就业、生产力和花文化等方面。
1、花卉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我国花卉种质资源丰富,是很多名贵花卉的起源中心和野生花卉资源宝库,拥有高等植物近3万种,居世界第三位,仅兰科植物就有180余属1,200余种,其中特有种达500种左右。在两千多年的花卉栽培过程中,我国培育出了数千个花卉品种。合理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培育出具有特殊性状与竞争力的花卉新品种。
2、国内花卉消费潜力巨大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加快和城市群的兴起,城市园林建设对花卉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城乡居民消费层次和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花卉需求日趋多样化,为花卉消费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据统计,世界人均盆花和鲜切花年消费额约20美元,而我国人均消费水平仅0.5美元,市场潜力很大。
3、生产力提升空间很大
据统计,2010年丹麦、加拿大、荷兰、瑞士、芬兰等国的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平均产值超过50万欧元,而我国切花和盆栽植物每公顷产值不到3万欧元,具有较大提升空间;我国非设施栽培产品产值提升空间更大。
4、解决社会就业优势明显
花卉产业是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涉及部门多、领域广、链条长,需要大量劳动力参与。花卉种植可以有效吸纳大量劳动力,花卉加工、营销服务等可以有效提供就业机会。
5、中国花文化基础深厚花卉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密切,不断地被注入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不断地被融进文化与生活的内容,从而形成了与花卉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以花卉为中心的文化体系,形成了中国花文化,在人们生活、工作和节庆中得到广泛普及。中国花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㈣ 云南养殖鲜花的鲜花园,是否已经饱和了呢
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云南的花卉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春节、情人节等节日是卖花的最佳时机,但疫情导致鲜花需求锐减,价格大幅下跌。面对鲜花销售的困境,昆明市委网络办公室积极联系天猫、Zhubajie.com、Tik Tok、亚图快捷开展电商联动。
帮助花卉种植者减轻经济负担,更好地恢复生产。2月10日起,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国家观赏园艺工程技术中心)会同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有限公司、昆明斗南国际花卉产业园发展有限公司,共同为花卉种植者提供花卉栽培基质、土壤、灌溉水样免费检测服务及营养配方建议。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秘书曲表示:“花卉产业在这个季节的流失是不可避免的,为花卉种植者提供免费的检测和营养配方咨询服务,希望能帮助花卉种植者在下一个季节积极调整和完善。产品质量,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目前,各地已开始逐步复工复产。在曲看来,疫情过后,更多的消费者会通过买花来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花市、批发市场、花店全面恢复后,下一季鲜切花价格还会上涨一段时间。对于疫情后云南花卉产业的未来发展,曲表示:“云南的花卉是外向型产业,所以会有更多的人关注物流,但是云南本土消费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其实是未来可以拓展的方向。”
有网友提出:“缓解花农危机,可以延伸产业链,做精油和香皂长期销售。”有网友表示:“虽然云南种植面积大,但出口量比荷兰少,主要是缺乏核心竞争力。”有网友认为,主要原因是物流影响大:“物流造成想买的人买不到,想卖的人卖不了。”
㈤ 国外鲜切花生产现状是怎样的
鲜切花的生产和贸易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文明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世界各国花卉商品化生产的历史并不长,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花卉业高速发展起来,经济发展越快,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越高,花卉产业也就发展得越快,现在花卉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的产业之一。在当今世界的农副产品交易中,花卉业是惟一不受配额限制的产业,发展快、潜力大。20世纪50年代初,全世界的花卉贸易总额不足30亿美元,到1995年达到了68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为370亿美元。1991年,世界花卉消费额为1000亿美元左右,1999年达到了2000亿美元,预计在21世纪将有更大的增长,年增长率估计在10%以上。
花卉产量和产值最大的是: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和韩国。荷兰是世界上第一大鲜切花生产国和输出国,主要生产的鲜切花有:郁金香、月季、香石竹、非洲菊、小苍兰、荷兰鸢尾、百合、六出花等。从荷兰拍卖市场出口的切花,占世界出口量的70%,其市场占有率为全世界的63%,是世界花卉贸易的中心。哥伦比亚是第二大鲜切花出口国,主要生产月季、香石竹、菊花等。1995年,哥伦比亚的鲜切花出口占世界鲜切花贸易额的14%。第三大鲜切花出口国是以色列,以生产月季和香石竹为主,1995年,以色列的鲜切花出口占世界鲜切花贸易额的4%。德国占鲜切花进口量世界第一名,每年进口花卉达8亿美元。其次是美国,每年进口花卉约6亿美元。人均年消费前三名是:挪威(155.5美元)、瑞士(142美元)和日本(133美元)。
菊花源于我国,但是因为消费观念不同,我国人民喜欢盆栽艺菊,在盆栽艺菊的技术以及品种培育方面技高一筹,而欧美人更喜欢鲜切花,菊花的切花生产在欧美国家得到了普及和发展。在现代花卉的结构中,鲜切花生产占领了主导地位,占总量的60%,小盆花占30%,观赏植物占10%。现在,菊花的商业品种达到了3000个,已经成为世界上四大切花之一。其栽培面积在主要花卉生产国荷兰有782公顷(1993年),意大利1127公顷(1990年),德国730公顷(1990年),日本人偏爱菊花,1994年菊花鲜切花的种植面积已经接近6000公顷,切花菊产量接近20亿枝。
虽然花卉业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已经具备了现代商品化生产的基本要素:
1.花卉生产的高度专业化、自动化和社会化
花卉品种成千上万,真正形成规模化生产并大量投放市场的品种并不多。在常见的品种当中,各个生产国家和地区根据自身的优势,其重点也各不相同。即使在同一国家或地区,在鲜切花生产的各个环节上分工也越来越细,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业公司负责,出现了种苗(球)公司、基质公司、肥料公司、农药公司、设备公司、机具公司、包装材料公司等。每个专业公司只负责生产的一个环节,各公司之间相互衔接、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整个生产过程。在很多先进的花卉生产国家,都拥有大面积的生产温室。由于温室结构标准、设备先进、降低了花卉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大大促进了栽培的科学化水平,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和产量。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于花卉生长的各个环节已经掌握了量化指标。先进的自动化温室可以根据不同的花卉种类,不同的生长阶段,通过计算机控制,对其所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浓度、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基质的pH等进行自动调节。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重视花卉品质的同时,越来越重视服务。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出现了许多中介机构,许多国家和地区成立了花卉协会,作为政府、生产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桥梁,进行宏观指导、开展信息交流和技术推广,促进了产业的发展。
2.产品标准化、市场规范化和贸易的国际化
由于民族习惯的不同,各个国家或地区欣赏花卉的标准也不相同,所以,在花卉生产过程中,世界各国的分级标准不尽相同。但是随着花卉业的快速发展,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标准愈来愈严格,要求愈来愈高,不但对花卉自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且对整个生产流程(包括包装、运输、检疫等)提出了系统的要求。同时随着贸易的发展,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标准逐步同化,向着一个共同的标准发展。鲜切花的交易逐步从传统的直销方式过渡到了商业化运作程序中,出现了专业的中间商和贸易中心。目前荷兰的阿斯梅尔、美国的迈阿密、哥伦比亚的波哥大和以色列的特拉维夫是国际上的四大鲜切花集散地。
3.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新品种不断涌现
产业的快速发展,必然要求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了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科研与生产日益紧密的结合起来。许多从事花卉业的大学、科研机构承担了基础和大型项目的研究,较大型的花卉公司则成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或研究室。在哥伦比亚,每个花场都有一个研究室。科研的目的主要集中在品种改良、花卉保鲜、生物工程等方面。随着科研的发展,不断开发出新的花卉品种,美国DNAP公司已经研究培育出了蓝色玫瑰,荷兰创造了“白色矮牵牛”,1986年,荷兰培育出了世界上首株黑色郁金香。
㈥ 有网友称上海开始大规模布置花卉,疫情下这么做合适吗
受新冠疫情影响,养护工作中的执行碰到比较大艰难。最近几天,多张“华山路布局花卉”的照片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有网民由此称上海逐渐规模性布局花卉。释放日报·上观新闻新闻记者今日(5月11日)从上海园林绿化市容单位掌握到,所说“布局花卉”是常规的路面花箱养护。
“上海的疫情防控局势转好,各企业登记正井然有序复工复产,往日的‘烟火气’终究会重归。大家也期待尽早换掉绚丽多彩的花草,让普通百姓眼前一亮,感受到性命的幸福,一起携手并肩再次追求完美幸福生活。”上海园林绿化市容单位负责人表明。
㈦ 花卉业发展现状是什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为什么怎么解决问题
花卉产业作为农业产业的一个分支,花卉作为商品在市场中有研究、开发、生产、储存、营销和售后服务等一系列活动。花卉的栽培、养护、管理、服务、生产和流通密切相关。目前的销售渠道包括传统的批发、拍卖、直销和电子商务,在国民经济产业结构中形成了独立的产业体系。
㈧ 2021年上半年我国和各省花卉生产状况如何,举例说明
摘要 从“一花难求”到“花价上热搜”
㈨ 有网友称上海开始大规模布置花卉,相关部门对此作何回应
有网友在网络上发布了照片,称上海开始大规模布置花卉了,绿化部进行了回应,称原先的花朵已经枯萎了,并且土壤里面生了很多的虫子,特别影响市容,所以就更换了新的花卉。这项工作本来应该在4月初的时候进行,结果受到了疫情的影响,才推迟到了5月初。出于环保和低碳的考虑,新布置的道路花箱多是物美价廉的草花,特别的好看,但花的钱是比较少的。
换花正在进行当中,换完一部分之后,就会将其他街道的花也进行更换,最终整个上海也是五彩斑斓的。
㈩ 我国花卉现状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国花卉行业现状
我国发展花卉产业只有20多年的时间,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从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27倍,产值增长了57倍,出口创汇增长了47倍,分别达到了43.5万公顷、353亿元和9756万美元。
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
我国花卉产品结构严重失衡,绿化苗木、草皮等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介绍,我国花卉销售额最高年份时达到540亿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观叶植物、绿化苗木和草皮,鲜切花和盆花所占比例有限。
产业效益低下。
与一些花卉大国相比,我国花卉产业效益还很低下。我国花卉栽培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鲜花总量占国际市场的比例约为3%。据了解,我国大多数大中城市的鲜花六成以上都是进口的,自产鲜花的份额微不足道。由于重视程度和投入不够,不少本地花卉还在节节萎缩。
产业发展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
我国花卉产业缺乏科技后劲和内涵,正面临考验。传统的大路货花卉由于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纯复壮,品种严重退化,已经难登大雅之堂。
国际市场竞争力低。
近年来,我国花卉产业呈现出超常规发展态势,生产面积增长过快、产品结构不合理,导致质量低、效益低,导致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低下。
② 我国花卉行业的发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潜力的朝阳产业。
我国花卉消费绝大多数属于集团消费和节假日消费,全国城镇人口年平均消费鲜切花3枝,按全国人口计算人均消费不到1枝,个人消费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国人均鲜花消费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仅国内个人年消费总值就增加37亿元以上,所以国内花卉市场的潜力巨大。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带动花卉市场的发展。
当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专家预测,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切入点,西部12省区仅退耕还林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广大地区的退耕还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等对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镇建设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全国范围内的城市与小城镇建设将掀起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以广西为例,按照规划,“十五”末广西的城镇化水平将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届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将分别达到36%、30%和10平方米。这为花卉业提供了较大的产业发展空间。
国际花市的活跃为我国花卉业开辟了另一增长点。
目前,国际花卉市场异常活跃,近几年行业产值(包括鲜切花、盆花、盆景、绿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递增。就鲜花消费来说,世界人均年消费额为3美元,西欧、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费额在100美元左右。我国也已跻身世界花卉生产和消费大国行列,特别是我国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国际市场上十分抢手,出口前景广阔,近10年来,我国花卉出口创汇额达2.6亿元以上,以后,随着我国花卉产品的品质、规模等不断提高,花卉出口业还将呈不断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