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的欣赏与花的文化
① 什么是花文化
中国是诗的王国,更是花的国度。全世界约有花卉3万种,原产于我国的花卉就有1万—2万种。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洲国家为此赞誉“没有中国的花卉,便不成花园”。赏花、爱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各种花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入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国的文化传统也赋予了她们不同的文化品格。古往今来,许多名人不仅观赏花的秀韵多姿,而且更在赞美之余,还要品尝花的美味,领略大自然的精灵,在食文化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当然也写下了不少流芳千古的佳句。这足以说明国人对花有着剪不断情,解不开的节!
中国花文化情结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人欣赏花,不仅欣赏花的颜色、姿容,更欣赏花中所蕴含着的人格寓意、精神力量。陶渊明之“采菊东篱”、林靖和之“疏影横斜”、周敦颐之“出污泥而不染”、孔夫子之“兰当为王者香”、苏东坡之“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中国绘画的一大半儿就是画花卉。有的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把一种或几种花画好。画好一种花是不容易的。中国有多少以花命名的女人?中国有多少花被女子用做名字?这在外国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1、花的认识
同世界上所有的人一样,中国人民也天生爱美,爱花,视花为美,与花媲美。因此视花为美的化身,美好幸福的象征,已成为世界共同的语言。然而,中国人对花的认识和情感并不仅限于此,而是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浓厚的情感。在中国人看来,花是有灵之物。人们赏花,除了常识它那静态的外部形态美之外,还善于观察欣赏它那动态的生命变化之趣。另外,中国人还认为花是有情之物,不仅娱人感官,更撩人情思,能寄以心曲。中国人对花的这种看法和情感是观花之后由悟性而得来的一种艺术境界。对花产生了更深一层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寄托。因此,中国人世世代代爱花赏花就是认为花能使人赏心悦目.花能畅神达意,花能陶冶情操。花中蕴含看文化,花中凝聚看中华民族的品德和节气。
2、花的文化内容
花文化无疑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困此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也必然随看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兴衰而起落。中国花文化从一出现起,就深受中国绘画,书法,文学,艺术,造园工艺等传统文化艺术的影响并随之而发展,所以中国花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然也是与古代的神话传说有看密切的关系,与历史上儒、道、佛、诸家思想密不可分。
从考古遗迹中证实,在没有文字的原始社会里,特别是旧石器时代晚期,我们的远古祖先将大自然中美丽的花草树木引入生活中来,在粗制的石器上刻划各种花朵的纹样,甚至染上漂亮的色彩,用来美化生活,这可能就是中国花文化的最早表现形式。到新石器时代(距今上万年以前〕文化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在当时花以实用和美化相结合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花卉的文字记载,最早始干公元前11世纪商朝甲骨文中。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一前221年),花卉在中国人民生活中物质上和精神上都起着相当大的作用,特别是花卉赋于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标志着中目花文化开始走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殷。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一公元220年),百了插花艺术的萌芽。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花卉应用的技艺已很高超,对花的鉴赏也十分高雅,开始步入较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创作境界。至隋,唐和两宋时期,中国花文化的发展已进入昌盛和成熟阶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大唐盛世的百业兴旺,宋代稳定与繁荣,带来了中国花卉业的空前绝后发达,举国上下种花。卖花,赏花和插花蔚然成风。据传。当时点茶,挂画,燃香和插花合称“四艺”,成为社会上特别是文人士大夫阶层文化修养和风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花卉的科技书籍,花卉的文学作品,花卉工艺品和花卉绘画以及盆景,插花等艺术品层出不穷。成绩辉煌,可称中国史上花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明清两代,是中国各类花卉著作甚多且内容全面丰富,科学性较强的时期。标志着中国花卉栽培和应用理论的日臻完善和系统化。
清未以来至新中国成立前夕,由于统治者的软弱腐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目连年战患,国力下降,经济衰退,花卉业停滞,花田几尽荒芜。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目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城市园林建设逐渐受到重视。花卉业得到空前发展,花文化又呈现百花芥放的新局面。花卉成为社会重大节日和社交活动中必有之物,成为城市的象征和标志。成为大众文化娱乐活动的一部分。成为居家住户美化生活的一部分。5000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国花文化,中国花文化成为东方古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根植于中华沃土里,生长于大众生活之中,并深得其他姐妹文化艺术的素陶和影响而茁壮成长起来。中国花文化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富有民族风味的特色,内容广泛丰富,表现形式多姿多彩。中国花文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描述历代社会生活中各种花事活动的情景,诸如各朝各地的花市,花展,花节盛况,借以展现繁荣欢乐的社会岁月风貌。
⑵直接表见或描绘各种名花异卉的琼姿仙态之美,以展示大自然的美景,使人获得美的享受。生活的乐趣。
⑶介绍古今名人赏花赞花或育花的种种趣事,以此增加人们的生活知识和乐趣。
⑷以花为题,借花传情,或阐述人生哲理,起以教育作用,或表示祝愿,希望和祈求,或表达个人的种种心态与冥想。
⑸介绍花卉栽培的知识,信息。经验以及科学新方法,新技术等等供人们学习参考中目花文化的表现形式十分丰富,按大类划分有花卉的专业科研与教育,有直接的花卉商品产销,有园林中的各种应用,还有更多是以文学形式,以绘画。雕塑,盆景,插花,歌曲,舞蹈等众多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活泼多样,令人喜闻乐见。具体的有花书,花诗,花画,花歌,花舞,花膳,花饮,花织锦,花工艺品以及花节,花神,花会,花语等等,各具特色。
3、赏花情趣与特点
中国人视花有灵有情。随着科学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丢弄了那些封建迷信和宗教色彩,而用充满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憧憬美好幸福未来的情感附之于花。借以讴歌社会和人生中的真,善、美,从而形成了特有的审美观。首先,表现在用花,赞花和赏花的着眼点上,中目人既重花卉外形之美,也重花的兴谢枯荣的内在之美,更喜追求由观花而得的心灵感受的韵味之趣,以达到赏心悦目的快感。这种审美情趣说明中国人赞花、赏花的目的是双重的既要求有装饰美化的实用效果,又要求有畅神达意的精神享受。从中得到启示,激励以及情操的陶冶,所以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花的美,特别是花卉造形艺术方面,人们极其注重形式与内涵的统一和谐之美,与许多传统文化艺术一样,要求以形传神,形神兼备。其次表现在用花,赞花。赏花的表达方式上,中目人既喜欢有直接客观的描,诉,咏,唱、观等方式表现或欣赏花卉自然之美与装饰效果,但更喜欢借花明志,以花传情的表现主观的感受之情,故而常将花寓以多种吉祥美好的象征意义,使花人格化甚至神化,然后采用比兴寄托的手法,以此通过联想而意会其深远的意义。
② 如何欣赏花卉
大自然是个五彩缤纷、博大浩繁的艺术世界。花卉自然是这个艺术世界中的奇葩。这里融汇了大自然的天然艺术品。人们热爱生活美,更热爱这蕴寓着大自然精华美的艳花艳卉。人们爱花、养花,把它当作劳累之余赏花消遣的一种美的享受;也在观色品香之余观察着奇花异草的芳姿妙韵,把它视为精神境界中的最美好的艺术欣赏,从中领悟着花草美境中的无限情趣。 人们之所以爱花、赏花是因为花卉能给予人以美感。美的标准尽管依人的兴趣、爱好、兴格、修养之不同,其审美情趣也各有殊异,但其共同点是一致的,都要从中欣赏花之美。 花之美,到底美在哪里,又怎么样去欣赏呢? 花之美美在色彩上。在那万紫千红、争妖斗艳的鲜花丛中,人们可以尽情地欣赏大自然赋予花卉无数纷繁变幻的艳色丽彩。在那“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春光明媚日子里,你尽可以看到一丛丛色彩绚丽、姿态万千“百般颜色百般香“的妖艳牡丹,吐露着全紫、紫红、米红、粉红、桃红、金黄、玉白、等各种诱人注目的绚丽花朵;到了南风轻拂夏季到来之时,又可以看到鲜艳夺目的紫、红、橙、黄、白、绿等花色富丽、多姿多彩的月季;待到那秋高气爽、微风送寒冷秋季,上千个菊花品种竞相开放着色彩缤纷的花朵,其颜色之全居百花之首,除大红色以外,可说是应哟扑尽有了,你看那黄色的华贵雍容,金光灿烂;红色的热情奔放, 夺目;白色的洁静怡雅,淡妆素裹;黑紫色的“墨荷”更是诱人心弦;恰似碧玉妩媚含娇的“绿牡丹”,更为花中少见;还有那乳白、淡黄、杏黄、雪青、红杏红、玫瑰红等斑谰绮丽的色彩,无其不有,置身于花中,仿佛走进了花色的海洋,进入了繁花似锦的仙境,其乐无穷。 花之美又美在香味上。香为花魂,富有魅力。当人们漫步在白兰、珠兰、茉莉、米兰、桂花、兰花、荷花、梅花、腊梅、栀子、代代、玫瑰等芳香花丛中,那无数朵竞相吐露着浓香馥郁的香花,不时散发着一阵阵醉人的芬芳,使人顿时感到如醉如痴,心旷神怡。你看那郁香清香清远,清芬高洁的兰花;多秋独占,幽香传十里的桂花;花香浓烈,素雅飘芳的白兰;四时有花,清香弥漫,香溢满室的米兰;更有那清幽浓郁,压倒群芳的茉莉。。。。。。。。。,它们不仅是名贵芳香植物中的珍品,而且是人们消乏解疲,清醒头脑的清香剂,置身于这样的香花中,人们会流连忘返,久闻不厌。 花之美还美在姿态上。佳花丽卉,色香固妙、且姿态尤绝。花姿美是品花赏花的重要内容。你看那斜垂盆外的吊兰,花梗横伸倒偃,茎昂生新株,形同折鹤,悬空凭虚,随风轻荡,虽无色香,但“纵是无香也足看”,给人飞动飘逸之美;再看那纤细秀绿的文竹,宛若雪松缩影,体态轻盈,文静潇洒;无数千奇百怪事的花卉姿态栩栩如生,或如翔风、望鹤;或如游龙、蹲狮;或若虎踞、仙舞;或似美人春睡;仙子监水照影;水女俯首伫立凝思,低垂含羞,脉脉含情。花姿中的这种万象备具,神态毕肖,构成了花卉的厅特形象美,给人以种种意境的美好享受。 花之美更美在神韵上。花草美,不仅美在色、香、姿上,更迷人的是美在它了神韵上。韵是花的风格、神态和气质。赏花的最高情趣,则是要从花草形色中滋生美的意境,在高尚的意境中引伸出联想、启迪和神往,赋予无情之花,以有情之意,从美的享受中汲取生活的青春和生存的活力,这才能真正享受到花的艺术美。 总之,赏花就是要欣赏花的色、香、姿、韵。其中以赏韵最富情趣。韵是前面三美的结全,色、香、姿只能给人以自然美、外形美的享受;而其内在的艺术美、抽象美却要通过它的神韵反映出来,所以韵能给人以精神美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花的色、香、姿,从中领略它的神韵,进面产生丰富的联想,才能真正欣赏到花之美。
③ 如何鉴赏花卉
根据个人的爱好
④ 各种花的含义
各种鲜花所代表的含义:
郁金香: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
郁金香(紫): 无尽的爱、最爱 ;
郁金香(白) ;纯情、纯洁 ;
郁金香(粉) :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红) :爱的告白、喜悦 ;
郁金香(黄) :高贵、珍重、财富 ;
杂色郁金香 :你真美丽 ;
百合 :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香水百合: 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
百合(白)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
黄百合 :快活 ;
火百合 :热烈的爱情;
葵百合 :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 :财富、高雅 ;
野百合 :永远的幸福 ;
康乃馨 :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 相信您的爱 ;
康乃馨(粉) :热爱、美丽 ;
康乃馨(白) :吾爱永在、真情、纯洁 ;
杂色康乃馨 :拒绝你的爱 ;
翠菊 :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菊花 :清静、高洁、真爱、我爱 ;
玫瑰 :爱情 ;
红玫瑰 :热恋 ;
粉玫瑰 :永远的爱;
白玫瑰 :纯纯的爱 ;
黄玫瑰 :失恋、褪去的爱;
火鹤花 :新婚、祝福、幸运、快乐;
风信子 :喜悦、爱意、浓情蜜意 ;
爱丽丝 :好消息、想你 ;
天堂鸟 :比翼双飞 ;
紫苑 :怀念、追想 ;
小苍兰 :纯洁、幸福、清新舒畅;
海芋 :希望、雄壮之美 爱与尊敬;
彩色海芋: 爱情、富贵、真情;
非洲菊:(扶郎) 神秘、兴奋、有毅力;
剑兰 :用心、长寿、福禄、康宁 ;
向日葵 :爱慕、光辉、忠诚 ;
牡丹 :富贵;
金鱼草 :爱出风头;
大丽花 :华丽、优雅;
圣诞红 :祝福;
菊花 :清净、高洁;
星辰花:永不变心 ;
白山茶 :真情 ;
莲花 :暗恋 ;
红掌 :大展鸿图。
(4)花卉的欣赏与花的文化扩展阅读:
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
⑤ 怎样欣赏花卉
花卉是大自然的精华,是美的化身。人们之所以爱花、赏花是因为花卉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花为什么美,美在哪里,怎样去欣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欣赏花卉因人而异,这和每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生活经历以及内心情感世界都有很大关系,但其共同点是一致的,都要从中欣赏花之美。
(1)色彩美人们在赏花时,花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鲜艳的色彩。花卉通过浓淡、冷暖的组合调和,使其色彩变化无穷。在群芳谱中,牡丹“艳”压群芳,它可以吐露出红、黄、紫、白、墨、绿、复色等各种瑰丽的色彩,其中红色就因浓淡不同而分为粉红、桃红、紫红、墨红、玫瑰红等。月季的花色变化,几乎无与伦比,红、黄、白、紫、蓝、绿一应俱全。有的月季会变色,其中黄色就有金黄、橙黄、橘黄、乳黄、深黄、淡黄之分,而且复色品种很多,有的红中泛黄,白中泛红,黄底晕红等。菊花的色彩也是五彩缤纷,争芳斗艳,其中有许多绿色、黑紫色的品种,如“绿牡丹”、“绿朝云”、“春水绿波”、“墨荷”等都是花中佳品。在众多的观叶植物中,也有许多是以其丰富的色彩取胜的,如红叶茱蕉、红线竹芋、孔雀竹芋、彩叶草、彩叶芋、红杯凤梨、变叶木、龙血树以及秋海棠类植物等。
(2)形态美花的姿态变化万千,是品花赏花的重要内容。每一种花卉都有自己的姿态,即使没有花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纤细秀丽的文竹,体态轻盈飘逸,枝片层叠如云,四季常青,幼芽初绽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风姿绰约,惹人喜爱。再如久负盛名的菊花更是仪态万千,独冠群芳,其花形变化十分丰富,有的似舞带飘扬,先端卷曲;有的外轮花瓣平展,中央管状花密集,犹如银盘托桂;有的花瓣层层抱叠,井然有序,端庄大方;有的管瓣细长下垂,瓣端弯曲如钩,似十丈珠帘,金丝贯穿;有的细管如丝,放射似松针或驰奔如流星闪电……纷繁的妙态奇姿,让人目不暇接。
(3)芳香美花的香味也有独特的魅力,那馥郁的花香也是赏花的内容之一,有人谓之嗅觉美。花的香气往往有强大的诱惑力,不但是蜜蜂,就是人也常会寻芳而至。当人们在欣赏白兰、米兰、珠兰、茉莉、栀子、代代、玫瑰、腊梅、梅花、桂花、兰花等香花时或漫步在花丛中,那无数朵竞相吐露着浓香馥郁的香花,不时散发着一阵阵醉人的芬芳,使人顿时感到如醉如痴,心旷神怡,犹如进入奇异梦幻般的世界。
(4)神韵美花卉美不仅美在色、香、姿上,更迷人的是它的神韵。韵是花的风格、神态和气质,属于花的内在美或意境美。赏花的最高情趣,则是要从花草的形色中滋生美的意境,在高尚的意境中引伸出联想、启迪和神往,赋予无情之花以有情之意,从美的享受中汲取精神食粮,这才能真正享受到花的艺术美。历史上,有人把花以“客”、“友”称之,宋人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姚宽在《西溪丛话》中载有三十客,两宋时三柳轩增至五十客。如牡丹为贵客,梅花为清客,兰为幽客,莲为溪客等,荷花为净友,梅为清友,茉莉为雅友等等,细细品味,确有妙处。例如松树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因其寿命长,故常用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表达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愿望。赏荷花时,人们会倍加赞赏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情操;赏梅花时,人们会赞颂梅花不畏寒威的顽强品格和“独先天下之春”的斗争精神,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总之,赏花就是要欣赏花的色、姿、香、韵。其中尤以赏韵最富情趣。色、姿、香只给人以自然美、外形美的享受,而韵是前面三美的结合,能给人以内在美、精神美、意境美、艺术美的享受。
⑥ 花卉的栽培技术及花卉文化
1.浇水
平时浇花不要没事就浇水,盆土稍微干一点没关系,花盆最怕的事情就是每天都湿乎乎的,特别是那些花盆比较大,比较深的花盆,很多时候虽然表面干了,其实盆底还是湿的,所以经常浇水就容易造成烂根的情况发生。
2.盆土
一般来说从花卉市场买回家的花,都带有盆土,刚买回家不要急着换土换盆,一般需要在家养一段时间适应了之后再换盆,换盆的时候最好带着原土换盆,这样基本上不会伤到根系,也就没什么问题了。
一般来说普及率比较高的花卉养护的难度都比较低,像铜钱草、吊兰、绿萝、长寿花、滴水观音、豆瓣绿、鸭脚木、吊竹梅等等都是非常好养的花卉了,总之在买花的时候还是需要了解下花草的习性,这样也会有针对性的养护。
⑦ 中国的花卉文化,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花卉文化是花卉本身由于天生的美好外在而吸引人感官的种种美的欲望,这种审美功能 久而久之形成了文化。构成中国的花卉文化的主体是花卉,是人们各种心理欲望的一种重要归属物。从这个意义上看,花卉应该是人们心理需要的折射与延伸。例如审美的需要,摆设的需要,修养身心的需要,心灵的寄托等不一而足。一句话,花卉应该是人类智慧与灵感交汇的集结载体,更是生活素养提高的精神消费物。中国花卉文化主要特征:
一、观赏启智性。花卉文化首先注重以视觉引人。很多花卉以很强的观赏性赢得人们的呵护。例如,白牡丹以自己的洁白直抵人的内心。再加上本身发出的浓郁的香味,更是让人赞叹不已。当观赏动作遍及生活每一个角落时,人们就学会带着欣赏的姿态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以期从中得到美好的启迪。世界上很多有创意的消费品之开发无不得益于此。
二、陶冶净化性 。花卉文化氛围一旦开成,让人一转入其中,就深受震撼。并自然而然地激发出人本身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从而净化提升人的灵魂。例如,当人们把荷花作为品质超群的标志物时,人们一看到她,就自然而然地萌生很多关于美好品质的追求,并激励自己不断向这个方向努力.形似座右铭了。
三、交际励志性。 花卉文化,其本质意义已经不局限于上述主要传统特征。它还能发展当代社会人特别注重交际的作用。通过这种花卉文化精神的传递促进作用,使人们生活的更健康,更和谐,更有情趣。而这些变化完全是借助于花卉这个无声的语言内省地完成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语言。因为,人人无法拒绝对美好事物,美好品质,美好人生的期盼与追求。花卉文化因不同的花之文化向不同的人们传递不同的高级文化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好花卉文化其实也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的助推器。例如,在各种交际为,为适宜对象送上得体的花卉,一方面,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标准,同时,也传递和寄托送花人的美好祝愿或者对对方美好品质或者行为的很好的承认。
四、研究借鉴性。 花卉文化由于有以上品质,而这些品质特性正好是人类发展所关注的。一个地方形成的花卉文化一定是与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社会风俗等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更是人们赖以从事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模式。也间接表征着它的无限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能很好地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的精神文化精髓..同时,我们应当提到,里面可能还会孕育着先进的文化因子。基于这个角度,研究一个地方的花卉文化很有意义,对促进其他地方搞好这个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同时,通过研究本地区的花卉文化特色和精髓,不仅有利于更好的推广自身的先进文化,还可以挖掘潜力,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确保自身文化常青。
此外,好的花卉文化还可以产生其他形式的综合效应。重视花卉文化的发展,的确有利于人们健康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的多元化发展。
⑧ 欣赏花卉应该从哪五个方面
花卉是自然的精华,是美的化身,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花为什么美,美在哪里,怎样去欣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欣赏花卉因人而异,这和每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宗教信仰,生活经历,习惯,个人爱好以及内心情感世界都有很大关系。一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欣赏领略花卉的自然美与内在美。
(1)自然美:
①色彩美。欣赏一种花不能不谈色彩,因为花卉给我们的第一印象是鲜艳的色彩。花卉通过浓淡、冷暖的组合调和,使其色彩变化无穷。在群芳谱中,牡丹“艳”压群芳,它可以吐露出红、黄、紫、白、墨、绿等各种瑰丽色彩,其中红色就因浓淡不一而分为紫红、桃红、粉红、玫瑰红、墨红等。月季,它的花色之丰富,几乎无与伦比,红、黄、紫、白、蓝、绿一应俱全。有的月季会变色,其中黄色就有全黄、橙黄、橘黄、乳黄、深黄、淡黄之分,而且复色品种很多,有的红中泛黄,白中泛红,黄底晕红等,有的品种从开到落会变换好几种颜色。菊花也不甘落后,菊花中有许多珍贵的绿色品种,如绿朝云、绿牡丹、春水绿波等都是百花中较少见的。众多的观叶植物中,也不乏斑斓的色彩,如红叶朱樵、红线竹芋、孔雀竹竽、红杯凤梨以及龙血树、秋水海棠类植物等,都有丰富的色彩。
②形态美。花的姿态变化多端,是形态美的另一种表现。每一种花卉都有自己的姿态,即使没有花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如文竹,枝挺拔,体态轻盈飘逸,其叶状枝片玲珑清秀,层叠如云,四季常青,幼芽初绽时,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风姿绰约,惹人喜爱。久负盛名的菊花更是仪态万千,独冠群芳,其花型变化之大是其他花卉中少有的。管状花瓣式、卷抱式,飘洒若飞若舞,管瓣细长下垂,瓣端弯曲如钩,似十丈珠帘,金丝贯穿;有的外软花瓣平展,中央管状花密集,犹如银盘托挂,月明星稀;有的花瓣层层抱叠,井然有序,端雅大方;有的细管如丝,放射或驰奔如流星闪电;有的如天女散花;有的似舞带飘扬。纷繁的妙态奇姿,让人目不暇接。
③芳香美。花的香味也有独特的魅力,那馥郁清香也是赏花的内容之一,有人谓之嗅觉美。花的香气往往有强大的诱惑力,不但蜜蜂,就是人也常会寻芳而至。
腊梅花染似烟,瓣薄如翼,虽无骄艳富豪之气,却幽香沁心,恬静雅致。而米兰、桂花、栀子、茉莉等会毫不吝惜地向你散发出阵阵浓郁的馨香,使你留连、陶醉。在众香国中,要数兰花最为超凡脱俗,幽香清远,被誉为“香祖”、“天下第一香”。它不仅碧叶修长,文静素雅,清秀不俗,其香气也独具韵味,芳香怡人,“一枝在室,满屋飘香”,使人犹如进入奇异梦幻般世界的感觉。
④质地美。花的质地不同也给人以不同的美感,月季花中,有的花瓣如绢似缎,有的带有鲜艳夺目的绒光,真的反倒似假的一般。腊梅花晶莹透亮,宛如蜡质。
一盆完美的花卉,应该足盆株、叶花比例恰当,色泽协调统一。如果一盆花植株细而高,就会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一盆完美的案头菊,不但花要大,而且花叶的大小比例乃至株高都要协调,脚叶也要完整,哪一部分有缺陷,都会影响到整体的形象美。
(2)内在美:
花卉除了比较直观的外在的形态美、色彩美、嗅觉美外,许多花卉在特定的环境下还具有丰富的内涵,深刻的意境,可谓之意境美。这种内在的美,是我们几千年来养花、赏花中将人的品格赋予花卉而得来的,使得许多花卉具有了神奇的、特定的内在美。历史上,有人把花以“客”“友”称之,宋人张敏叔以十二花为十二客,姚宽在《西溪丛话》中载有三十客,两宋时三柳轩增至五十客。如牡丹为贵客,梅花为清客,兰为幽客,莲为溪客等,荷花为净友,梅为清友,茉莉为雅友等等,细细品味,确有妙处。只有真正钟情于花木的人,才会有此感识,这恐怕是西方人所无法体会的,这正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的体现。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赋予它更深刻的内涵,使其发扬光大。
松树本是很普通的植物,因其寿命长,常用来祝贺老人健康长寿,表达了“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愿望。但一首“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又赋予松树以新的风格。
同样一种花卉,由于欣赏者所站的立场、角度和赏花的心情不同,可产生不同的联想,发出不同的感慨。唐刘禹锡有诗云“紫阳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立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人见桃生愤,棱角分明,用桃花比喻鄙薄无节献媚权贵而升官的人。而杜甫在《题桃树》中曾写道:“高秋总馈贫人食,来岁还舒满眼花”,作者见桃思仁,想到民食之艰,诗中说春天到来,满树桃花,年年开花结实,为穷人提供桃实充饥。当然还有许多以桃花比喻美女的浮艳之辞。同是咏桃,感慨却大异。
花开花落本是常理,但在林黛玉眼中却是:“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令人悲绝断肠。“感时花溅泪”,诗人忧国忧民,笔下的花似也颇通人情。
可见人们赏花的情趣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古人把杜鹃作为表示深切怀念和寄托哀思的东西,把鲜红的杜鹃花看作是“疑是口中杜鹃花。”在战争时期,满山盛开的杜鹃花,使人联想到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山岗。而今天人们看到盛开的杜鹃,怕是很少会有人产生这样的联想,取而代之的是给人以美的享受,是幸福、愉快、美好、蒸蒸日上的象征。
⑨ 在古代,宋代文化中,花的各种妙用都有哪些呢
宋代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独特的一席之地,以其文人审美品位的独具匠心而颇具佳话。宋代社会采取各种措施鼓励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也自觉追求艺术文化的发展,由此推动了平民阶层艺术修养的提升。
花是古代社会优雅生活的象征,宋代文人雅士围绕着"花"进行了各类优雅、日常的行为活动和文化交流,极大促进了宋代艺术审美的提升。在中国传统艺术史上,花都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审美对象,因此在中国传统的文学、绘画史上颇为常见,也展现着各类风貌,体现着历朝历代的审美风趣。
宋代花卉品种的多样性以及饮食烹饪手法的南北融合,使得花卉作为食物进入宋代世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花卉作为食物虽然吃起来相对较为清淡,但是却饶有生活情趣,这也进一步促使宋代花作为一种文化与宋代世人之间产生关系。同时宋代世人注重养生保健,花与健康功效之间的联系也在宋代得到了极大发展。
宋人爱种花、簪花、赏花、食花、赠花,通过宋代世人这些与"花"相关的活动,我们在观察宋代世人日常生活富有情趣的同时,也可以看到宋代文化的多样性和自由开放性。宋代"花"文化,也因为其独特性和极致性,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独具特色。
宋代文人凭借着"花"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而世人也通过花传递着感情理想,丰富着自己的精神生活。在"花"作为流行物品之下,他们充分发挥"花"的作用,深入提升自身的审美观念。通过"花卉",使得宋代世人的生活更加异彩纷呈,也在中国艺术史和文化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