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花语 » 插花艺术背景

插花艺术背景

发布时间: 2022-04-11 16:52:59

『壹』 有关插花艺术方面(追加100)

浅谈插花艺术的魅力

2005-2-23[来源] 园林在线 [作者] 陈平

插花艺术的起源应归于人们对花卉的热爱,通过对花卉的定格,表达一种意境来体验生命的真实与灿烂。

我国在近2000年前已有了原始的插花意念和雏形。插花到唐朝时已盛行起来,并在宫廷中流行,在寺庙中则作为祭坛中的佛前供花。宋朝时期插花艺术已在民间得到普及,并且受到文人的喜爱,各朝关于插花及欣赏的诗词很多。至明朝,我国插花艺术不仅广泛普及,并有插花专著问世,如张谦德著有《瓶花谱》,袁宏道著《瓶史》等。中国插花艺术发展到明朝,已达鼎盛时期,在技艺上、理论上都相当成熟和完善;在风格上,强调自然的抒情,优美朴实的表现,淡雅明秀的色彩,简洁的造型。清朝插花艺术在民间却得不到重视、发展和普及。中国的近代由于战乱等诸多因素,插花艺术在民间基本上消失。一直到近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鲜花才逐步回到了人们的生活当中。

我们的民族素以风雅著称,以花赞人、以花喻人、赋予花人格魅力是我们的传统,如“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誉为“四君子”等等可谓家喻户晓。我国插花在风格上崇尚自然,朴实秀雅,寓意含蓄;在形式上注重线条、构图的完整和变化,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用色淡雅脱俗,朴素大方;在意境营造方面,插花表现题材广泛,多赋予作品深刻的寓意,观之耐人寻味,回味悠长。插花艺术是生活在水泥丛林中的现代人寻找精神家园,亲近大自然的最好方式。

插花艺术是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插花艺术品是凝固的音乐。音乐的美感富于流动性,音符的跳动旋律或缠绵、或高亢,给人以无限遐思和联想。插花作品中那飘扬的丝带,斜逸的枝叶,优雅的造型和深邃的意境使人仿佛聆听到了美妙的音乐。绘画是以形象和色彩来表现主题的,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特性,而且插花的立体感和观赏性比绘画更强烈,插花的制作更便捷,取材更广泛,可操作性更强。作品完成以后仍可依据作者的构思不断地进行修改和调整,以表达变动的情绪和内心感受。诗歌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强烈的内心感受。诗歌的意境千变万化,韵味无穷,激发出了人们丰富的想象力。插花作品也具有这种功能,它所营造的意境或模拟植物的自然生态美,或以夸张手法表现景物或园林景观,或以事件、人物为题材进行抽象概括,在似与不似之间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雕塑是以固定的造型,或直观或抽象地表现人的思维灵感火花,插花也与之有相似之处是一种造型艺术。但是插花是一种鲜活的艺术,充满了盎然的生机,这又是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因此说,插花艺术同其他艺术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插花以其简洁的表现形式,广泛的取材与表现题材的多样化,使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还具有雅俗共赏的特点。比如时装展示会展示的服装,有些可以演变为日常着装,而有的则纯粹是艺术性展示。但是这些纯艺术性的时装也可以起到引导潮流或拓宽人们视野和思路的作用,所以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插花也有相似的属性,插花有艺术插花和礼仪插花之分,前者思想性较强,制作难度很大,起着引导潮流的作用;而后者的普及性更强一些,非专业人员不具备系统理论和实际经验,但采撷一些鲜花,准备一些普通材料,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也可以创作出一些插花作品来装点居室,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因而插花也具有广泛的公众特性,这是插花艺术普及与推广的社会基础,也是插花艺术品进入市场,形成规模效益的依据之一。

插花艺术有陶冶情操的作用 。插花作品多姿多彩,制作过程中作者倾注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多以鲜花为主要制作材料。尽管保鲜技术已有相当程度的发展,但插花作品的寿命仍然是短暂的。通过鲜花这小巧生灵的凋零易逝,使人在更深层的意义上感悟到人生的短暂与光阴的无情流逝,从而萌生怜花、惜花更护花的情怀,也激发和培养了人们珍惜生活,热爱生命,善待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高尚情操。

花艺设计兼顾生意和风格--访日本花艺师?本伸也
〔 作者:何小唐 来源:中国花卉园艺 浏览:341 时间:2005-3-29 录入: 〕

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次花艺活动中,日本花艺师?本伸也设计的居室花艺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无论是小巧的电话托架,还是废弃的可乐瓶、老旧的衣箱,在他的巧妙构思下,都与鲜花形成了默契的搭配,成为可爱的装饰品。?本伸也,这位来自日本的花艺设计师带着他那充满自然灵趣的花艺走进了北京花艺界。

融会东西的花艺风格

?本伸也从事花艺工作有10多年了。起初他所学的专业是计算机,但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爱上了插花艺术,于是,他毫不犹豫地走进了花艺世界。他在日本花艺界学习、工作了差不多7年。但自然、活泼的性格使他对西方花艺更加情有独钟。于是,他离开家乡去了德国、荷兰、瑞士,在那里边学习边工作了3年,掌握了欧式花艺的技巧。在德国期间,他和一位北京女孩喜结良缘。两年前,他和妻子来到北京,创办了植叶设计室,开始了他在北京的花艺事业。

目前,?本伸也设计室的主要客户是在京工作、生活的外国人。但他认为,中国顾客的消费潜力是巨大的。融会学习了东西方插花艺术的?本伸也,非常明白不同文化背景对花艺的不同审美需要。他说,中国插花喜欢比较热烈的色彩,尤其是在节日的时候,红色、黄色等是经常用到的颜色;而日本人则喜欢清淡的色彩,插花用色以浅色为主;德国等欧洲国家对花艺色彩的运用则介于中、日之间,由强渐弱的同色系变化感很强。崇尚自然的?本伸也,在花艺设计上更偏向欧式风格。

?本伸也认为,插花其实是一个人与花交流的过程。花也有不同的性格,例如,有的花能让人体会到热情,有的则展现出浪漫的风韵。花艺师就要通过自己的花艺作品,把花的性格展现给大家。?本伸也在插花时很尊重花的自然形态,他说,郁金香的茎比花还要美,那么插花时就可以通过对花茎的展示来衬托花的美丽。

商业与花艺完美结合

作为一名商业花艺师,?本伸也认为,除了追求作品之美,使消费者欣赏并愿意购买也很重要。

?本伸也认为,作为花艺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喜好是一方面,但同时也需要对消费者进行引导。有些前卫的花艺作品摆放在花店里,短时间内可能无法被消费者接受,但消费者每次来到店里时,花艺师都可以向他们介绍、推荐。时间长了,这些作品自然会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花店里的花艺师需要坚持不懈地插些自己喜欢的作品。不能怕浪费花材,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让消费者接受自己的设计风格和作品。

经常有客人打电话到设计室来订花。一般来说,客人会有些基本的想法,如:想用什么颜色的花,大致需要什么样子等等。?本伸也总要问得很仔细,在了解客人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这样一来,尽管在插花过程中融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但当花送到客人手中时,客人还是会很满意。在这个过程中,客人还逐渐接受了设计师的风格。如此一来,生意和花艺师的个人风格就不再是一对矛盾,而是可以兼顾的。

启发思想是一种学习

植叶设计室有时也开设插花课程。?本伸也说,虽然是在讲授插花技术,但对于那些有插花基础的学员,他其实更希望和他们进行一些设计想法上的交流。?本伸也认为,花店的花艺设计人员应该具备基本的插花技术,如果想插一件和别人相同的作品,那只是简单的模仿。作为花店的花艺师,其主要任务是设计出新颖的作品,而不是简单地学习、重复技术。因此,他更愿意和花艺师们交流设计上的想法和思路。在他的插花课上,?本伸也不让学生模仿他的作品,而是让学生动脑筋、自己想,创作自己的作品。有不少学生的作品很出色,对身为老师的他也有不少启发。

?本伸也说,花店店员如果想学插花技术,平时在店里多看师傅们插花就可以,但设计想法是要通过和师傅们交流、学习才能明白的。他在德国学习时,老师经常准备很多种花,让学生随自己的喜好来插,然后由老师点评,这样学生的进步会比较快。但是在中国或日本的插花课上,老师讲得多,学生动手少,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想像力。“每一朵玫瑰花都是不一样的,即使学生模仿,也不可能插出和老师一样的作品。启发思路,才是更好的学习方法。”这就是他的观点。

图为?本伸也设计的家庭居室花。看得出来吗?粉色的花瓶外饰其实是用毛巾做成的。

『贰』 急需一篇插花艺术起源史的论文

找了一篇文章给你,可以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中国传统的哲学,凝聚了传统优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促进了中国传统艺术领域中的插花艺术的发展。插花不是一门简单的“手艺”,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艺术活动,它是一种文化,是人们世界观的艺术表达形式。中国的传统插花深受宗教、哲学、绘画艺术、民族审美与民俗等的影响,尤其深受哲学的影响。在不同的朝代,形成了不同的哲学流派,这些哲学流派都有不同的哲学内涵,插花艺术也呈现出不同的插贮理念,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插花。这些风格各异的插花又从侧面反应了哲学对插花的影响。

1 汉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我国。佛教的传入在某种程度上给当时的人们以精神的寄托之外,同时也产生了中国传统插花的雏形——佛教插花。佛门称花为“华”,花、华不二,献于佛菩萨前的称为“献花”,“借花`献佛”一词就源于此,散布坛场四周的称“散华”。佛教的十供养像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为普遍。在坛场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经里有许多与花相关的典故和用语,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开见佛、舌灿莲花、花果自成、花开莲现、九品莲花、百鸟衔花、梦幻空华、镜花水月、莲华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东汉最初的佛教造`像艺术中,如江苏连云港市孔望山的东汉佛教造像`已出现了用莲花供佛的图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执一枝三瓣莲花,用以供佛。东汉的康孟祥译的《修`行本起经》中写道`,“须臾佛到,知童子心时,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彻照花瓶,变为琉璃……”。从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扎根的同时,佛教插花也传入了中国。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经的讲授会堂上供花,主要有3种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银线穿各色珠子以及莲花瓣、花形剪纸等,于佛像出巡或佛经讲堂时散下,以助其盛。东晋高僧法显在其《佛国记》中记载佛像出巡时:“门楼上夫人采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后秦的鸠摩罗什译的《金刚经》亦有“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以诸华(花)香而散其处”。`故而在佛画中多见飞天散花的形象,多源于此。皿花,是一种盆碗状的器皿内放置花朵、花瓣,供于佛像前。瓶花,是以宝瓶插上莲花,供养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宝瓶,象征光明、清净。在北魏时代的龙门石窟浮雕中,有一幅宾阳中洞的石浮雕画——《帝后礼佛图》,极为著名。此图表现北魏皇室成员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贵族妇女,手执花束,以一枝盛开的莲`花为主,两边各衬一枝比主花低的莲雷、莲蓬,比例恰当,十分美观,表现了当时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时,以贮水容器插贮切花已有明确的文字记载。《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王子懋为其母求平安,献花供佛,众僧将所献的莲花插于铜罂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齐`书》记载:“沙门于殿前诵经,武帝为感,梦见优悬钵花于经案。宣旨使御``府为铜花,插御床四角”。以铜为花,无萎谢之忧,插于床边,象征对佛教之信奉。汉魏六朝时期,道教插花艺术也已有雏形。在早期的道教仪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习俗,并用大`量的实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着长生、成仙等愿望,这些成为道教插花的基础。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说,在汉代的画像石艺术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画`像石。西`王`母身边常有仙人随`侍,手执嘉禾、灵芝,西王母本人手执嘉禾,如山东仓山县城前村画像。在当时,道教把西王母敬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灵芝相伴。又如《`拾遗记》,记有青莲、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双重影响下,汉魏六朝时期的插花的类型主要以宗教插花为主,其特点是追求清静恬淡,庄严肃穆。花材也多以与宗教有关的莲、灵`芝、果实类等为主。

2 隋唐的院体花`在宫中流行
隋唐时期,国力昌盛,文化、艺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呈现一派繁荣`的景象。园艺技术的进步,为赏花、插花的广泛流行提供了物质基础。隋唐时,思想界实行三教并尊,宗教哲学进入全盛时期。当时,`佛教中的禅宗盛行,禅宗六祖慧能,主张以顿悟之法领悟佛家真理。他喜爱梅花,所过之处常插梅花作为标志。隐含着佛理之喻,对后世禅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卢愣迦绘的《六尊者图》中有缸插牡丹,为禅家花较早的图画记载。`在举世闻名的敦煌佛教壁画中,绘着人们去拜佛时多执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许多窟中绘有的手执托盘的飞天,凌空飞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写照。在《西游记》中描绘的观世音菩萨就有手托宝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讲经法会上,也设有瓶花为装饰。一幅绘有唐代高僧玄奘讲经的《玄奘讲学图》上,绘有两`瓶莲花,花叶相称,成对装饰于讲经堂前,瓶中花`型对成,组织严谨,以正中一高枝为主,两边各配对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长生、成仙,多吟诵使人长寿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于《八十七神仙卷》中诸位神仙手持的盘花、瓶花更是丰富的插花艺术资料。哲学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时,隋唐时期,国家大一同,社会、政局较为稳定,呈现繁荣的景象。这种繁荣也影响着`艺术领域,雍容华贵`的气质、大气自由的精神贯穿于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时期,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为唐代插花艺术提供了发展的涨力。在这种`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艺术更加注重形式美。盛唐主导“势壮为美”,“文质彬彬”、“尽善尽美”,在花材的选取上,讲究雍容华贵的气质,主要以花形硕大的牡丹、芍药为主,此外,还经常选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剑兰等十种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贵壮丽的风格为主,故此时期`的主要类型为宫体花,亦称院体花。宫体花,主要流行于隋唐时期的宫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药为主,体现富丽之感。此花形体硕壮,色彩艳丽,花枝繁盛,结构严谨,装饰味浓,充满宫廷煊赫堂皇的气势,`庄严大方。此种花型要求衬托平衡,避免过疏过密,花枝长度约为花器高度加半径之和。

3 宋元理念花、心象`花并蒂争辉
宋元时期,中国插花进`入了普及时期。宋时,国`力已不如唐时强盛,但毕竟结束了五代的割据局面, 经济文化更加进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种进一步丰富,而其观赏更具多样性。插花艺术因而得以继续发展。元代继承宋代插花之余绪,也显得绚丽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发展到了宋代被统称为理学。理学是以宋儒论学多言天地万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学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认为应存天理,灭人欲,极为重视道`德思想;更进一步提倡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观,要求人们静观万物,从中体会到时光变迁,宇宙奥秘。理学又是北宋以后政治经济发展的表现,宋代的社会动荡不定,许`多文人士流为避现实多退隐于山水之间,寄情于山水花草之间,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颐的学生程颢诗云:“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对花开`花落等景`象更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艺术更深入地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达着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显得意味深长。理性内涵加清丽`外形,具有清纯美丽的形态。宋代的社会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气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内敛;不再激情汹涌,而是冷静地思考。宋朝的时代精神就是清雅、隽秀之气质。这种气质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细描绘,以花抒写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构图中,讲究线条美,常以梅花、腊梅等枝条来插制。这与唐代喜用牡丹的富丽不同。司马光《独乐园记》记述了他`迁居洛阳后,难与时人相同而独居独乐园读书游赏的`情趣。文中还记载了许多花卉,在其中独自逍遥“迁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原,探礼乐之事`。……”从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总是`把哲思与花木、与大自然相联系。所以,文人义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选取上喜用松、竹、梅、柏、兰、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达`人生抱负、理想等。表`现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内涵加上清丽的外形,自有纯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为主。理念花以瓶花为多,以理为`表,以意为理,或解说教义,或阐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讽时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兰、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结构以清为精神之所在,以疏为意念之依归,注重枝叶的`线条美。
元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中后期,极为注重吸收以儒学为主`的思想文化,继承了宋代的理学思想。与此同时,在艺术领域也继承了宋代的绪统,尤其是花卉文化继承宋代之风流,同时又具有时代特色。元朝实行的种族歧视`制度,使汉族文人受到元统治者的歧视,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闲适自在,不屑为官。所以,元代的艺术中有这种闲散、淡雅的味道。另外,还受到文人画和花鸟画的影响,插花多为借花消愁或表达个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兰等名花表现文人清雅、闲韵、伤逝等情感,从而出现了“心象花”。心象花,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积郁所做,作品偏于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现出浪漫、无拘无束、轻巧秀丽和潇洒,表达个人内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种多样,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纯属作者心`里的表达,他人不易领会其中之含义。这种花型与`院体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采用。

4 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竞相峥嵘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萌芽的壮大,花卉商业生产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领域,明代的王守仁继承发扬了宋陆九渊开创的心学思想,完成了心学体系。明中期以后,心学几乎取代朱`程理学,在思想领域影响颇大。心学认为,“心外无`物,无外无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体便是理,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无物”。认为“心”与“物”二合一,不可分离。虽然这是一种主观唯心学说,但也表`现出当时的文士更注重于自我性灵的发展。将自我与宇宙万物结合起来,寄托着心性于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间,驾御着宇宙事物自由地`观照、思考自然与人生。诗人、花艺家袁宏道`便以此为依据,提倡在文章中抒发真形,不加矫饰。他的《瓶史》写及插花,构图、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纯真美,远离名利等污浊之物。这`些思潮,都继承了老庄的哲学,又有时代之特征。明清时期的陈腐礼教,森严的等级关系,腐败的朝政,都促使这种思潮出现,产生了抵御黑暗的力量。而严重的思想扼制,没有言论自由的大环境,又是不堪忍受的`,这更促使人们转向自然,更加爱花,以花为伴侣,抒发真情,隐逸于其间。如明代的高启《寻胡隐者》诗:“渡水复渡水,看花复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有`如清代诗人龚`自珍著名的《病梅馆》一文借用当时的人不爱自然之梅,偏爱病态的梅花,映射封建阶级严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选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枫等情趣木本,还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岁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张谦德`、袁宏道、陈氵昊子等无不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明清时期出现了4种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以及象形花,贯穿于明清时期的插花艺术发展中,而这4种花型又不是相续发展,而是交错于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于明初,此类花型为院体花和理念花结合之产物。结构以中立型为骨干,花材有10余种,以瓶花为主,花器比例为二比一,有高大壮丽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场,不为祈福,主要讲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较为朴实,花材则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岁寒三友”等为主,借花明志抒情。`并注重陈设环境的衬托,使作品清雅脱俗。写景花,模仿盆景表现手法,描写赞美自然景观,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达到具备风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盘花为多。在色彩选择上,`多采用绿色、棕色系统之色彩,如`深绿、浅绿、棕色、黄色、白色等。写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与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盘、平盘、平板等,花材则可采用松、柏、杉`、柳、枫,或梅、竹、桃、梨、樱等树枝,以`及枯干、树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点缀,必能表达出山野景况,通过插花艺术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效果”,可以解说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怀,或狂热潇洒,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于花材与古董的自然结合,以干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泽为造型基础,进行设计布`置,根据时令、场所、个人爱好、时代特征`进行创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象,利用点、线、面、块的组合,予以技巧的运用。象形花名目繁多,应用极广,有的以花头编扎而成,有`的以常绿花、叶绑扎制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状有鸟、兽、鱼、虫、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菊花、月季、桂花、黄杨、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

5 西南花艺培训学校小结
中国传统的插花艺术是伴随`着中国传统的哲学而发展的,传统哲学在得以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插花艺术以新的指导思想,从而使插花艺术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汉魏时期,佛教传入我国,带来了莲花净土思想,随之而来的还有佛教插花艺`术,中国开始了插花的漫长里程,此时期宗教花开始盛行;隋唐时期,统治者提倡三教合一,为插花的发展准备了思想准备,寺庙、宫廷竞相以插花`为乐,同时又由于隋唐国力昌盛、统一,在艺术上`注重壮势之美,因而大型的院体花流行于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这种时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选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较大的,花型也呈现`院体花的特征;宋元时期`,理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阴阳互变、天人合一等哲学理念反映到插花艺术中就是虚实结合、俯仰呼应、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顺应自然等插花原则的出现,加之`政局动荡,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现了理念花和心象花;明清时期,插花艺术得以更加的发展,许多插花理论的专业书籍出`现,心学的发展为`插花艺术的进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观又促进了插花原则的发展,同时在时局的影响下,插花的花型多为新理念花、文人花、写景花和象形`花。

『叁』 一般画的平面的插花背景是什么样的

白板、窗户、阳光等背景。
不同的花的颜色、类型和花瓶试样应挑选不一样的插花背景。
插花背景选择主要是指背景色彩的选择,应考虑与插花基调色产生对比,以烘托插花作品。例如,色彩艳丽的插花宜选择淡雅的背景,而色彩淡雅的插花一般选择浓艳的背景。

『肆』 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有什么不同

西方插花与东方插花的不同有:

1、用花量不同:东方式插花版用花少,注重自然典雅,西方权式插花用花量大,色彩丰富。

2、形态不同:东方式插花以线条造型为主,要求活泼多变,线条优美;西方式插花以几何图形构图,讲究对称和平衡。常见半球形、椭圆形、金字塔形和扇 面形等。

3、意境不同:东方式插花重写意,讲究情趣和意境;西方式插花注重整体色块艺术效果,富于装饰性。

4、表现表示不同:东方式插花像水墨画,西方式插花更像是油画。

5、风格不同:东方式插花以简洁清新为主,讲求浑然天成的视觉效果。西方式插花表现出热情奔放、雍容华贵、端庄大方的风格

『伍』 如何让插花充满宗教色彩,自由设计师是如何自学成才的

让插花充满宗教色彩,就要了解宗教色彩的特点。比如日式的佛学很有禅意,讲究天地人的结合。所以日式美学也具有禅意的特点,用色很淡很素雅,而且很喜欢自然的材质。比如他们会用实木,用陶土,也很喜欢植物的枝叶。

欧洲插花不像日本插花那么讲究形式美,他们通常用大瓶子,然后把花的枝叶和花朵都放在里面,很少考虑到构图和色彩的搭配。

如果想做一个自由设计师,就要了解各国的文化背景,否则插花作品只是流于形式而已。除了了解文化背景之外,还要对色彩搭配、构图方式有一定的修养才行。

要多读和多看一些能提升审美品位的书籍,等把自己的审美品位提升上来了,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自由设计师了。

『陆』 插花是一门艺术,成语“借花献佛”和插花有什么关系吗

借花献佛是根据插花而来的。

至五代时期,又出现了别具一格的插花欣赏形式——香赏。香赏就是将插花与燃香结合起来,古人认为对花焚香,花香和焚香的味道相合,妙不可言。

我国最早的“大型插花展览会”发生在五代南唐后主李煜时期。李煜十分热爱插花并积极倡导插花。每年的“花朝日”他都要举办盛大的插花展览会,在窗户、墙壁、柱子上等能利用的场地都插上花,有悬吊着的,有摆放着的,琳琅满目。李煜还为他的画展取名为“锦洞天”。

『柒』 东西方插花艺术风格的不同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一、关于东西方插花艺术特点不同的形成原因详解如下:

  1. 综述:

由于地域、环境及文化背景的不同,插花从起源和发展的风格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即东方式插花和西方式插花。

2、东方插花艺术形成原因和历史简介:

东方式插花以中国和日本插花为代表,西方式插花以传统的欧洲插花为代表。 东西方插花发展简介 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早在西汉时,已有把花枝均匀地插在盆中的简单的插花形式。到东汉末年,插花成为佛事活动的供养物之一,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插花都带有浓郁的宗教色彩。隋唐时,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出现了花文化,插花艺术日趋成熟,并于这个时期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日本花道在中国的影响下得到发展,大约于500年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格和花道精神:流派颇多,有以草月流、小原流、古流派为代表的大约有300多个流派。对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起到巨大的作用。

3、西方插花艺术简介:

西方插花也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就有将植物材料用于装饰目的的做法。中世纪的宗教仪式中百合花为主要材料的插花成了宗教信仰的象征;文艺复兴后,插花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形风格,初步形成了西方大堆头式插花风格。 20世纪随着东西方插花艺术的交流,西方插花也吸收了东方插花的一些特点,开始注重用枝、叶表现线条美,构图上也开始追求下垂、弧形、不对称的倾斜等流畅线条,出现了大堆头-线条混合式构,更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了西方艺术插花的风格。

二、补充解释东西方插花艺术的特点:

1)、

东方插花特点

1、注重意境和内涵思想的表达,体现东方绘画"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构思特点,使得插花作品不仅仅具有装饰的效果,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艺术境界。

2、以线条造型为主,追求线条美,充分利用植物材料的自然形态,因材取势,抒发情感,表达意境。

3、在构图上崇尚自然,采用不对称式构图法则,讲究画意,布局上要求主次分明,虚实相间,俯仰相应,顾盼相呼。

4、注重作品的人格化意义,赋予作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采用自然的花材表达作者的精神境界,所以非常注重花的文化因素。

5、色彩以清淡、素雅、单纯为主,提倡轻描淡写。也有重彩华丽的但主要用于宫廷插花。

6、手法上多以三个主枝为骨架,高低俯仰构成各种形式,如直立、倾斜、下垂等等。

2)、西方插花艺术特点:

1、插花作品讲究装饰效果以及插作过程的怡情悦性,不过分强调思想内涵。

2、讲究几何图案造型,追求群体的表现力,与西方建筑艺术有相识之处。

3、构图上多采用对称均衡的手法,表达稳定、规整,体现人为力量的美,使花材表现强烈的装饰效果。

4、追求丰富艳丽的色彩,着意渲染浓郁的气氛。

5、表现手法上注重花材与花器的协调,插花作品同环境场合的协调。常使用多种花材进行色块的组合。

『捌』 宋朝的插花艺术怎么表达出宋朝的审美观

宋代插花抄不仅讲求插得好袭,插得妙,还讲究花命的维持。在花材保鲜技术研究方面发明了许多既简便实用又科学的方法和配方,有些方法至今仍具现实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赵希鹄在《洞天清录》中提及,“古铜器入土年久受土气深,以之养花花色鲜明如枝头开速而谢迟,或谢则就瓶结实,若水锈传世古则否陶器入土千年亦然”,可见古铜器养花有保养的功能。苏轼的《格物粗谈》、林洪的《山家清供》也有类似的叙述。

随着深入探讨插花著作、诗词渐多问世,为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理论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丰富了中国传统花文化的内涵。范大成在《范村梅谱》中,对梅花的选择和品赏最为精辟,书中说:“梅以韵胜, 以格高,故以横、斜、疏、瘦,与老枝陉奇者为贵。”这经验之谈也成为中国古典插花艺术的准则。

『玖』 中国插花历史悠久,那传统的插花风格有何特点

中国是东方式插花的发源地,中国的传统插花也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我们的祖先自古以来就酷爱自然,钟情于山水和花鸟,给它们赋予别样的意趣。 我们也是对鲜花的欣赏和应用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五六千年的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不少彩陶盆上有五瓣、四瓣花纹, 连绵不断, 富于装饰性。这是当时人们对野生的蔷薇、菊花之类花卉仔细观赏或栽植后才创作出来的图案, 也含有祈求丰收之义。有的考古学家认为, 这种以花卉的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 与以龙纹图案为主要特征的文化南北结合,便是花(华) 与龙的结合, 合成我们中华民族的前身。这即是今日我们所说的“华夏”子孙说法的来源。因为“华”是花字的古写。

在这一时期,爱花之风盛行一时, 插花从佛前供花扩展到宫廷和民间。佛前供花仍以荷花( 莲花) 为主, 朴素简洁, 大体上为三枝错落插制。宫廷和民间插花用花的种类也日趋丰富, 常以牡丹为主, 配置较为考究, 如牡丹只能配以梅、兰、荷花等, 而且对花材赋予个性、格调、品性和思想内涵。宫廷插花对插花所用的工具、容器、水、摆放的场合、欣赏的方式等提出了一整套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唐中期插花艺术的发展日趋成熟, 并随着文化、宗教等的交流开始传入日本, 对日本花道的产生及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热点内容
飞翔的樱花 发布:2025-09-26 16:17:54 浏览:552
牡丹江婚庆租车 发布:2025-09-26 16:17:46 浏览:142
盆栽里飘小蚊 发布:2025-09-26 16:15:38 浏览:35
食用百合哪里买 发布:2025-09-26 16:14:03 浏览:683
玫瑰狼蜗 发布:2025-09-26 16:12:37 浏览:651
北欧树盆栽 发布:2025-09-26 16:11:14 浏览:703
兰花草独奏曲 发布:2025-09-26 16:07:20 浏览:14
贝拉类茶花 发布:2025-09-26 16:00:21 浏览:675
茶花不张根 发布:2025-09-26 15:56:02 浏览:185
浅草阁花卉 发布:2025-09-26 15:20:12 浏览:769